第六章+幼儿园区域环境的规划及建设

更新时间:2024-06-23 11: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章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规划与建设

幼儿园区域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活动,创设涉及多种职能领域的区域。区域活动是由教师创设的或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涉及各种职能领域的游戏和学习区域,并提供相关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和学习区域,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困难,获得社会化。区域活动材料是教师把实施教育目标、学习内容、游戏活动等所依托的材料,以一定的层次和序列投放于各个相应的区域内,隐性指导幼儿的游戏过程,暗示幼儿的学习,使幼儿从中获得认知经验。

第一节 幼儿园常设活动区环境建设的规划与指导

一、常设活动区环境创设的种类和划分

(一)区域的种类

活动区域的种类要尽量满足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等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创设生活区、角色游戏区、语言区、情绪区、数学区、建构区、科学区、表演区、美工区等。尽可能创设符合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的各种区域环境,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

(二)区域的划分

各幼儿园、各年龄班的规模和人数是不同的,在区域创设中,教师要考虑本园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尽量创设能满足幼儿需要的活动区域。一般来说,60平方米的活动室,30—35人的班级能创设6个左右活动区,平均每个区容量5—6人,这样,幼儿与区域数量基本相同,也便于幼儿自由选择。空间面积有限的幼儿园还可以扩大区域活动的设置空间,利用幼儿园的门厅、走廊、阳台的空间。一般来说,图书柜和操作台可以作为活动区域的分隔物,以扩大幼儿区域活动的空间,真正把幼儿园的空间留给幼儿。

二、常设活动区环境建设的要求

(一)区域活动与集体教育活动的互补 1、区域活动分担集体教学的内容。

区域活动让教师把学习内容“下放”到区域中,这样既保证了集体教学内容的落实,又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2、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教学的延伸。

区域活动发挥了“善后”作用,在区域里投放相关的玩具和材料,能使幼儿进一步理解

和内化集体教学中学习的内容,使集体教学的内容得以补充和延伸。

3、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在相互参照中修正自身。

区域活动既可以作为集体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因为区域活动具有自身特有的操作框架,即区域活动的理论基础、设计理念、材料投放原则与方法、评价机制等,这使区域活动能以独立的形式和集体教学活动并存。这对于集体活动而言,多了一个参照物,无疑会加快幼教改革的步伐。

(二)活动区的活动生成新主题 1、利用活动区的活动生成新主题。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探索、操作,经常会产生新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其中幼儿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生成相应的主题活动。

2、创设与主题活动相适宜的活动区。

(1)根据主题目标调整活动区域。活动区域的设置可以随着主题活动目标和实际需要随时进行调整、更换。如幼儿参观了超市,了解超市的布局、用途、购物规则后,对超市的兴趣更加浓厚。教师就可以和幼儿共同商讨,在活动室货走廊、门厅里布置出超市,划分出食品区、生活用品区、收银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食品区划分出休闲食品区、冷冻食品、面点、熟食、饮料等不同的食品区,让幼儿自己进行分类、统计。

(2)根据主题发展投放多功能材料。活动区域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引导幼儿材料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材料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也不同,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也不一样。为了更好的实施主题目标,教师应该试着“让材料说话”,让材料对幼儿起到一种暗示和讲解的指导作用,使主题目标物化。

三、区域活动的指导

一、区域环境创设中教师指导策略 (一)平行介入指导。

教师主动接近幼儿,与幼儿用相同的活动材料进行操作和游戏,以自己的动作、角色语言及对角色的态度,作为对幼儿的示范、启发和引导。

(二)合作介入指导。

教师加入幼儿正在进行的,但还是由幼儿控制的区域活动或游戏的进程。教师除了对幼儿的语言和行动作出基本反应外,偶尔可以提出问题,以角色身份加以指点,以发展活动和游戏的行为。

(三)指导性介入指导。

由教师建议或开始区域活动,教师参与时就有或指导老师、或游戏角色的的身份,以控制或部分控制幼儿区域活动,而且常常教给幼儿新的活动方法。

四、区域环境建设中材料支持策略

(一)适时替换与更新材料

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材料会使幼儿失去兴趣。教师可有意识地先投放一部分材料,在观察到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减弱时,再投入一些新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推动主题的不断深入和开展。

(二)提供有层次性或递进性的材料

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根据主题开展的情况和幼儿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提供相应的层次性或递进性的材料。

(三)提供可以与幼儿互动的材料

材料一般蕴涵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与物体相互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有助于幼儿获得有益的讲演。

三、区域活动中幼儿本位体现 (一)幼儿的作品展示。

幼儿在区域中的作品一定要在环境中展示出来,平面的可以张贴,立体的可以陈列在桌柜上,摆放的、建构的可以拍摄图象。一方面是对幼儿劳动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让幼儿体验成就感的重要途径,以激发幼儿持续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暗示引导幼儿的图文。

图文图示可以是老师精选的,也可以是幼儿和家长收集的后老师筛选的,内容与幼儿的区域活动息息相关,同样也是属于幼儿自己的环境元素。

(三)幼儿的设计图纸或规则标志。

区域的规则是小朋友自己商定不断变化的,为了提醒大家遵守规则,幼儿自己画了标志放在了区域里。

第二节 幼儿园区域环境中的标志和规则的建设

一、创设和遵守标志、规则的意义

1、学会自制和合作

区域活动的标志、规则大都是老师和幼儿共同商量指定和设置出来的,而且是符合幼儿的游戏和活动需要的,因为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不断感受到这些规则所带来的公正和便利,幼儿的规则意识明显增强,逐步地从原来老师强制下的“要我做”,变为“我应该做”,不仅在情感上接受规则,而且在行动中学会了自制、合作,能够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自觉付出。

2、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社会规范意识

(1)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在区域活动中,标志和规则是从幼儿自身活动方便的角度,从公众的利益出发而制定的,排除了个人化倾向,而且对规则的遵守将打破幼儿思维的自我化定势,使幼儿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其他幼儿和睦相处,使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提高幼儿自身的社会化发展水平。

(2)理解标志和规则的意义。在社会区域活动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大班幼儿比较关注角色行为的“规则性”,他们开始感知生活中角色的活动。一旦某个幼儿活动中违反了规则,就会受到同伴们的纠正和指责。通过活动,幼儿开始认识人们的活动与其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地理解、把握各种职业社会成员的“工作职责”和“职业道德规范”。 (3)从体验到内化。良好有序的活动环境需要各项规则的制约,更需要幼儿自觉遵守和维护这些规则。幼儿对规则的遵守有一个从体验到内化,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教师要促进这个过程的发展和提高,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修正规则、执行规则的能力。

(4)学会合作与竞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处理他们之间的纠纷和分歧的行为,便是幼儿学会协调、适应、合作的过程。一些合作活动、竞赛性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最好方式。

3、解决交往中的实际问题

许多幼儿在区域活动的交往中缺乏技巧,其中之一就是不能以合适的方式向别人提出要求和进行批评,而标志的灵活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这个难题。如当幼儿发现客人老师穿着皮鞋走进阅读区的时候,幼儿就能敏锐地发现,他们会立即指着区域入口处的小脚印婉转而礼貌地提醒客人们爱护班级设施。

4、发挥创造性和表现力

当幼儿在为活动区域、班级及幼儿园设置标志、制定规则的时候,是基于自身的内在要求,处于自发的行为倾向,是个体自主创新的一种有益活动,因此,充满了童趣,展示出极强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5、促进道德观的形成

标志和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性标准。对于规则本身的遵守,是一个人道德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活动

和游戏形成“礼貌、守纪、公平、平等”等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行为价值观,发展幼儿的道德行为。同时,标志和规范是社会意识的反映,区域活动中的标志和规则反映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渗透着某一特定的价值观。通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标志的理解和执行,将幼儿的视线引向了家庭、幼儿园之外的更广阔的社会,将幼儿对自身的关注引向了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幼儿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积极情感。

二、区域中的标志及活动规则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阶段其基本的规则意识是他律,但自律的规则意识开始萌芽。我们分析幼儿活动中的规则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规则:其标准由成人把握,告诉幼儿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被禁止的。

2、自发活动产生的活动规则:就是大多发生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规则,它的产生往往建立在幼儿自觉的意志之上,是幼儿活动之间的一种“契约”,这是一种自律的规则。 【案例】 幼儿园的阅读区是一个温馨、安静的区域,不少阅读区域里铺着地毯,还投放了各种可爱、柔软的靠垫,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但有时候介入活动的幼儿人数多了,有的幼儿就会在阅读区里蹦跳,或大声喊叫,或乱扔靠垫,原来安静的区域变得很混乱。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曾多次组织幼儿讨论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加强了纪律检查,但效果并不明显。有一次,教师偶然发现了一个教学上使用过的“静”字标志,就随手放在了阅读区的书架上,谁知幼儿很快发现了,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起来。有的说:“我认识这个字,它叫静。”有的说:“这是告诉我们,在阅读区看书要保持安静。”有的说:“我在医院里也见过这个字。”更有意思的是,当再有人大吵大闹时,他们就会指责说:“你没有看到这个‘静’字吗?”

【分析】 该例说明幼儿对“标志”非常感兴趣,而且他们敏感地捕捉到了标志与规则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标志是规则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一种简约化的线条、直观的形象来提示人们这是什么地方、应当注意些什么。因此,幼儿园的区域中可以以标志作为特定环境中认识工具和表现手段,引导幼儿走入规则的意识,让规则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三、让幼儿学做规则的主人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教师应当注意相关标识的设计和装饰,让幼儿走进标志的环境,学做规则的主人,具体做法是: 1、设计标志 制定规则

当幼儿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民主的环境中时,幼儿会自发地生成一些规则,来满足自己实践和交往的需要。不过,这些自律的规则活动虽然已经开始萌芽。但还未发育成型,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和扶持。所以,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师给幼儿的自主空间的多少和质量有很大关联。教师可以将一部分制定规则的权力下放给幼儿,让幼儿自己根据活动的需要来讨论活动区域的规则,甚至制定班级以及公共环境场所的规则,由幼儿自己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规则的主人。

【案例1】 幼儿园标志:禁止吸烟、当心,别踩疼我、让玩具回家、我是你的好朋友(养殖区)”、建构区和阅读区入口处画着小脚印,表示入区活动前要脱鞋、楼梯阶梯方向不同的小脚印,提示幼儿上下楼梯要分开,避免碰撞发生危险、公交游戏区中的红绿灯、斑马线等。此外,还有排队的标志、天气情况的标志、个人专用物品入杯子、毛巾标志货自己的姓名、洗手池边上有洗手的图标标志、卷袖子—擦肥皂—手心手背搓—擦干手—放下袖子等、在制作洗手标志时,教师要先和幼儿一起谈论洗手的顺序,然后和幼儿共同收集材料并选择制作。

【案例2】 “安静”的标志。

(1) 食指放在嘴边。

(2) 一个娃娃张大嘴,旁边画个X;一个娃娃闭着嘴,旁边画朵花。 (3) 一只手手心朝下,另一只手的食指顶在上面手的手心上。

(4) 一只喇叭,用弯弯曲曲的小线条表示发出很大的声音,在喇叭上划一道红色的斜杠。

【案例3】 美工区规则:使用剪刀要当心、用过的笔放在笔筒里、各种颜色的橡皮泥不能混在一起、废纸入篓。从美工区活动规则来看,内容涉及剪纸、绘画、泥工等多方面,而且每一条规则都是最基本的、适用于每一个幼儿的。从规则的表述上看,既有提示性的规则(第(1)(2)(4)条),又有禁止性的规则(第(3)条),说明幼儿对自己在美工区里应当怎么做是十分清楚的,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提供机会和条件,幼儿是完全有能力自己制定规则。

2、执行规则 公正互惠

规则指向某个环境中的任何一个人,它制约着你我他,同时又为大家的学习、游戏和

生活带来便利。规则具有的这种公正和互惠是以人们的自觉遵守规则为前提的,因此,教师要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的空间,让幼儿在相互的碰撞、冲突、协商、交换、合作等行为中维护、巩固、强化自己的社会性行为,从而将规则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案例】 区域活动的时间到了,5—6个幼儿同时冲进娃娃家,而瓦娃娃家明确规定“可以由4—5人共同游戏”。可是这时谁也不愿意自动退出游戏,怎么办呢?幼儿A提出“包子剪子锤。”幼儿B建议 “请老师来帮忙。”大家采纳了幼儿B的建议,老师被请来了。可是老师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为难地说﹕“你们是同时到的,那该怎么办呢?”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幼儿C又提议说:“那我们来手心手背吧。”最后是幼儿E输了,她自觉地离开了娃娃家

【分析】 教师的处理是机智的民主的,她在明确规则的基础上把问题解决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让幼儿在碰撞和协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幼儿的表现也是突出的:幼儿都很明确活动的规则,并且都乐意服从规则;幼儿都在积极地想办法来公平地“决”出胜负,而不是一味地争吵;幼儿的主体意识很强,当老师来到时,没有一个幼儿为“表现”自觉所谓的“谦让”而退出。可以说,从这一次争执中,每个幼儿都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正是这些有益的经验,在不断督促、强化着幼儿的积极行为。

3、感受规则 体验快乐

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指定的许多标志和规则,幼儿并不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也无法体会他们给自己的活动带来的益处。出于对教师的服从心理,幼儿在许多时候不得不强迫自己遵守规则,最后导致幼儿在规则的束缚中缩手缩脚,更谈不上感受活动的快乐。因此,在区域活动的初始阶段,不适合对幼儿提出过分的硬性限制,制定过分的规则要求,问题的解决是在幼儿与同伴的共同活动中进行的,规则和相关的标志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和产生了。当幼儿自己感觉到标志和规则带来的方便和快乐后,就会更加乐意和自觉地遵守规则。如: “教室里不吵了,很舒服。”“玩具摆得很整齐,很快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家慢慢走,就不会撞倒人。”

四、设定标志和规则时应注意的问题

1、科学认识标志和规则

一方面,只有遵守相应的规则,才能开展活动,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只有真正沉浸于活动的情景和游戏的秩序中,才能对活动和游戏具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觉,才能展示活动和游戏本身的魅力。

2、合理制定标志和规则

区域活动本身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因此,其中的标志和规则基本上可以由幼儿自己来设定。即便是设定好的标志和规则,随着幼儿的活动进程和发展的需要,也可以进行修正甚至重新设定,因为由幼儿自己设定的标志和规则更容易为他们理解、执行甚至超越。

3、正确处理规则与创造的关系

有人认为,一谈到规则就会没有创造性,事实上,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对规则的认识恰恰是幼儿创造性发挥的前提,它在某种情况下变通活动和游戏的规则,获得意外的收获和发展;另一方面,标志和规则是人创造和指定的,标志和规则的不同,决定了游戏和活动进程的不同。此外,活动和游戏中规则的隐形性意味着要求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和游戏中,为其秩序、情景所吸引,而这种忘我的境界是产生创造的最佳状态和时机,在忘我中幼儿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在一起,构建理想中的新世界。

第三节 幼儿园各区域环境的规划及创设

一、生活区的规划及建设

(一)生活区的规划及建设

生活是人类一生永远的课题,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生活区的创设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巧手角 此角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及年龄特点投入适当的材料。如:小班可以投入一些娃娃、小衣服、袜子等,请小朋友帮助娃娃穿衣服、穿袜子,还可以制作一些颜色鲜艳、形象生动的扣纽扣系列玩具,吸引幼儿练习扣纽扣、穿珠子,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中班则可以投放一些难度稍大一点的材料,如:系鞋带、编辫子、打蝴蝶结、绕毛线等。到了大班可继续沿用,也可以根据本幼儿园的特点投入一些民间艺术活动。如:剪纸、刺绣、编麦秆等。

2、小小工具箱 由于工具本身具有危险性,幼儿对一些常用家用工具(如:瓶启子、榔头、钳子、镊子等)并不是非常了解,但并不是代表他们对此没有兴趣,恰恰相反,幼儿对这些工具相当感兴趣,而且能帮助他们叩开探索之门。教师可以先在这个区角里投放一些仿真的玩具小工具,重新激起幼儿的探索欲望,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的同时知道真的工具使用不当是危险的,不能让这些工具对自己造成伤害。

3、标志角 在这个区角中投放一些常见的标志,在幼儿认识了这些标志以后,让他们进行绘画、加工制作,然后贴在幼儿园里区域中。

4、回收站 在教室里准备两个大的纸箱,贴上“回收站”标志。动员幼儿将家中的废弃物品拿到幼儿园来放在“回收站”中,再投放一些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动手小制作。

5、我家的厨房 把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成小小厨房的情境,分类摆放各种厨房用具和材料,如小刀、刨子、砧板、各种蔬菜、水果、点心等,还可以投放微波炉、榨汁机等现代厨房仿真玩具。让幼儿进入虚拟的厨房,幼儿通过掂掂、洗洗、开开、关关、剥剥、卷卷、拧拧、切切、拉拉、炒炒、烧烧、拼拼、做做、尝尝的操作实践活动。

(二)生活区建设的指导要点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2、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提供与生活实际相符的玩具与材料,让幼儿在做与玩中愉快地实践生活、学习生活。 照片生活区1—4

二、社会游戏区的规划及建设

社会游戏是一种幼儿自愿、自主、创造性的活动过程,幼儿是主宰游戏的主体。但社会游戏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是教师发挥和利用的工具,如果缺乏教师精心的安排、合理的创设和有效的引导,游戏的手段作用就变成了一句空话。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社会游戏的首要特性是幼儿的自主自愿,“幼儿在前”是社会游戏的标志。在“幼儿在前”的基础上,必须有“教师跟上”的互动。社会游戏区的创设内容包括:娃娃家、超市、医院、电信局、食品店(面包房、小吃店、烧烤店、饭店、饮品店等)、花点、水果店、理发店、影楼、服装店、鞋帽店、百货店、银行、公交、电视台等幼儿所能接触到的并和他们的生活相关的各项各业。

(一) 社会游戏的角色

1、 社会游戏区中幼儿对角色的分配与选择

(1)各自申请角色扮演者 在区域游戏活动开始以前,用每天轮流的方式,按照幼儿各自的意愿申请扮演自己所喜爱的角色。幼儿在选择角色时,教师不要提示或干预。

(2)小组同伴商定角色扮演者 每个游戏小组推选一名幼儿当组长,由小组长组织本组的同伴共同讨论角色,根据同伴的意愿确定角色的扮演者,协调选择角色时出现的矛盾。如“电视台”游戏中,幼儿推选出小组长当主持人,主持人在了解了大家的意愿后进行协商,产生出记者、演员、摄影师等角色。

(3)教师确定角色 教师根据自己对幼儿的了解,为幼儿安排游戏中的角色。一般在

小班角色游戏或中大班新游戏时可由教师确定角色。

2、 区域游戏中角色分配与选择遇到的矛盾以及解决办法

(1)争抢某一角色及解决 幼儿在自己分配和选择角色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幼儿必须学会面对这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才有可能获得自己满意的或者比较满意的角色,并且体会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受到尊重的个体,自己和每一个同伴一样,都有实现个人愿望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幼儿必须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不能获得自己满意的角色,要学会调整自己,保持愉快的情绪扮演好其他的角色。作为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大胆说出解决矛盾的办法,鼓励幼儿用多种办法解决矛盾;另一方面要引导幼儿比较哪种解决办法好,把自己的好办法介绍给其他幼儿。在解决矛盾中,幼儿也创造并学会了协商、猜拳、点兵点将、上下班制、轮流制以及增加新角色等方法来解决矛盾。

(2)帮助个别幼儿获得满意角色 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地位。有的幼儿胆小、内向、不善言辞、不愿意交往,这些幼儿常常处于服从或者被排斥的地位,他们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获得一个满意或者比较满意的角色。对于这些幼儿,教师一方面应当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适当的帮助,使他们逐步敢于表达,学会表达,改变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处境。如教师自己以角色的身份去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游戏活动,帮助他们获得他们满意的游戏角色;另一方面教育其他幼儿要学会接纳同伴,主动和他们一起游戏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使他们获得自信。

(二) 社会游戏区建设的指导要点

1、积极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人物、事物以及各行各业的劳动,丰富幼儿的生活,获取社会游戏的题材的经验,为游戏的开展打下基础。

2、积极关注幼儿,关注每一位不同的“社会角色”,特别关注“新的社会角色”,适时给予沟通与指导。

3、重视幼儿伙伴关系,设计合作游戏,营造友善氛围,鼓励幼儿参与他人活动,促进角色间的互动,在与各种角色的交往中模仿、受到感染、分享体验,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照片社会游戏区

三、 语言区的规划及建设

(一) 语言区的规划及建设

1、视听角 视听角适合大班幼儿。幼儿园根据条件在视听角投入电脑、电视机、录音机、VCD、DVD、MP3等视听设备。幼儿从看到的、听到的文学作品中体验情感,增进想象力,提高语言技巧。在视听角还可以播放自然界的音响以及动物的叫声,如雷声、流水声、风声、雨声、小动物叫声及马路上、工地上、幼儿园里、厨房里发出的各种声音、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声音,教师都可以让幼儿聆听,培养幼儿聆听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

2、发声发音角

(1)模仿声音 提供各种动物的头饰、玩偶等,让幼儿一边玩一边模仿动物的叫声,引导幼儿对声音的感受和辨别能力。

(2)小小播音员 取外形与电视机相似的包装盒,做成电视机,让幼儿在“电视机”里讲故事、念儿歌等。

(3)电话厅 取废旧的电话机,或用泡沫块、纸盒、彩纸等制作成各种电话机(座机、移动电话、IC电话机等),让幼儿相互“打电话”或说悄悄话。

(4)巧用录音机 除了准备磁带以及与之相配的图片让幼儿边听边看图片外,还可以让录音机和幼儿进行“人机对话”,让幼儿将自己讲的故事、儿歌,唱的歌曲通过录音机录下来,放给其他幼儿听,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

3、图书阅读角 图书阅读角一般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并配有适合幼儿取放图书的书架,以及供幼儿阅读的小桌椅。也有的幼儿园用布袋固定在墙面的下方便于幼儿取放图书的位置,代替书架,并在布袋下方的地上铺一块地毯,放入一些软垫,供幼儿坐着阅读。

在图书阅读角里摆放各种各样大小、厚薄、质地不同的图书,如软纸图书、硬纸图书、布书等,有的图书翻开后可以再展开成大画面图书,有的图书翻开后可以变成立体图书,有的图书可以供幼儿边阅读边操作等。除了提供图书以外,教师还可以在图书阅读角里为幼儿提供多元素的语言资料,各式不同形态的书面材料,包括报纸、杂志、图片、表单、标示、海报、月历、卡片、书信等,让幼儿沉浸在丰富的语文环境中。

图书阅读角里的图书应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种类不必过多。但每种图书最好多备些副本。图书要定期补充更换,便于幼儿自由选择。

4、悄悄话角 这是一个相对隐蔽的区角,一般可以用冰箱的包装箱设置成小房子的形状,里面投放一些娃娃或者小动物的玩具。悄悄话角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幼儿创设了宽松的语言表达环境,对于一些内向的幼儿,他们会情不自禁的开口说话,他们可以在悄悄话

角里对着玩具轻轻地述说。有的时候教师可以进入悄悄话角,和幼儿促膝交谈,先让这些幼儿愿意说话,再慢慢引导他们与别的幼儿交谈和在同伴面前说话。

5、拼图讲述角 教师适时适量地投放若干套图片,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可以是主题图片,也可以是排图卡。在玩排图卡中,幼儿可以看图编故事,在无序的图片中逐张观察、分析,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试着讲述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排列出具有逻辑顺序的图片。并合理运用词汇,完整连贯地进行讲述,并想象出一些画面上没有表现的情节以及角色对话,较完整地讲述1至2个不同排图所组成的故事。

6、故事讲述角 教师和幼儿一起根据故事的角色、情节制作相关的故事背景、相关的人物、动物、植物等造型等道具,让幼儿进行便操作道具边进行讲述或创编。还可以将故事、电视情节、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情景、事物赋予创造性的讲述和再现。

7、制作图书角 为幼儿提供装订好的空白小册子、废弃的画报、剪刀、胶水等,让幼儿自己剪贴制作新的故事图书,还并引导幼儿编故事、画图书、给制作好的图书起名字、编上号,放在图书角里,邀请其他幼儿来借阅。

(二) 语言区建设的指导要点

1、让幼儿在情景中说话 区角的情景及紧随的情感体验是专门语言教育活动所不具备的优势,多样化的语言区域情景和材料,激发幼儿言语的欲望和热情,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学会运用情景和材料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自豪地告诉同伴。

2、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流 让幼儿在区域中选择喜欢的姿势,或卧、或坐、或站、或走,轻松自如地谈事件、谈人物、谈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谈感受、谈喜怒哀乐,真正做到想说、敢说、会说,享有说话的权利。

照片

四、 数学区的规划及建设

(一)数学区的规划及建设

1、棋类角 根据不同年龄班数、量、形等内容的不同要求设计制作成各种棋谱,如环保类有植树棋、垃圾回收站棋。交通类有交通规则棋、飞行棋。知识类有拼图棋、蛛网棋。传统类有五子棋、八阵图、华容道等。也可结合不同的主题制作成不同的棋谱,如旅游棋、安全棋、天线宝宝棋等。可设计两人玩的,也可四人玩,通过扔色子的形式轮流走棋,先到终点者为胜。色子可根据数、量、形的不同内容制作成有不同加减算式、不同形状、不同数量的六个面。为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在设计棋谱时可增加“下雨停一次”、“不乱扔垃圾向前

跳三步”等奖罚措施。该角适合中、大班幼儿。

2、迷宫角 设计成形象可爱、情节吸引人的迷宫图,将数学的要求布置在路途的各个转弯点上,如从有双数的路走,幼儿每次走到岔路口就要思考两个圆点和三棵树哪个是双数,可将点子、实物和数字都蕴涵在图中。为便于反复使用,可将设计好的迷宫图进行塑封,每次操作用水彩笔画,教师可把前一位幼儿画的线用抹布擦掉后给后一位幼儿玩。根据不同年龄班的不同要求设计成难度不等的迷宫图。该角适合中、大班幼儿。

3、数学操作角

(1)接龙 根据数学内容和要求制作成各种接龙卡片,分左右(上下)两部分,左(上)是前一张卡片右(下)的结果,右(下)是后一张卡片左(上)的题目,可一人玩,也可多人玩,轮流接卡片,先接完者为胜。如加减法接龙、组成接龙、图形接龙、数量接龙等。这类游戏中大班为宜。

(2)按标志物 提供各种标志卡,包括形状标志卡、颜色标志卡、综合标志卡(如红黄标志卡、三角形正方形标志卡)、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物品、小玩具,让幼儿分别按颜色质标志卡选择物品,按综合标志卡选择物品。

(3)找规律 提供一些作业纸,幼儿观察作业纸上前一部分的变化规律,接着往下画。 (4)找朋友。即配对、分类活动,可以是完整图形找分后的图形、加减算式找答数、相同数量的卡片匹配等。

(5)找扑克游戏 将扑克牌中的1—10点放入游戏角,2人或多人玩数字比大小,按数序接龙,组成、加减等游戏。

(6)钓大鱼。提供贴有1—10数字的钓鱼竿和未贴数字的钓鱼竿、印有不同算式的鱼和印有算式填写图的鱼,让幼儿根据鱼竿上的数字钓得数为这一数的鱼(算式);或让幼儿任意选取数字贴在鱼竿上,幼儿再根据钓鱼竿上的数字填写相应的鱼身上的算式填写图。 (7)有趣的钟 提供标有数字3、6、9、12和画好12个刻度的钟面、时针、分针、剪刀和回形针,让幼儿将钟面上的数字写完整,再选取时针和分针安装在钟面上;或提供给幼儿相关的工具材料,让幼儿自己制作时钟。

(8)给娃娃(或动物)喂饭。贴有娃娃面具(或动物面具)的纸盒(或雪碧瓶等),各种形状颜色的卡片、勺子、标志卡(形状标志卡、颜色标志卡、综合标志卡),让幼儿按不同的标志卡给娃娃喂不同颜色、形状的卡片。

(9)拼拼摆摆 提供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或各种安全卫生的自然物(贝壳、砚壳、纽扣等)、操作底板,可摆在桌上,也可将自粘纸(有粘性的一面朝外)贴在矮墙上,

让幼儿自由地进行拼搭图画,有规律地排序,按数字摆出相应数量的实物、找相同数量的卡片,将分散的图形拼完整等操作活动。这些材料可反复使用。

(10)自选商场 商场里的商品都贴有1—10元不等的价格标签,参加游戏的幼儿先到“银行”领取一定数量的现金,票面为1—10元,通过买卖活动复习数的组成和加减。

(二)数学区建设的指导要点

1、熟悉活动规则 每一种活动的规则都要由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制定,成为全班约定俗成的规则,还可以将某些活动的规则或玩法画成简易的说明图张贴在游戏区,起到说明和警示的作用。

2、定期更换操作材料 根据数学内容的进步和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操作材料,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也要不断提高要求。 照片

五、科学区的规划及建设 (一)材料的准备及投放要求

1、材料的选择要科学有趣 有趣的材料才能刺激幼儿探索的欲望,科学的材料才符合科学探索的要求。科学与趣味两者是互补关系。如果材料只具有科学因素,幼儿不易进入其中,科学区域就形同虚设。如果只注重趣味,它又失去了科学家发现的真正作用。如在对“彩虹”的探索中,开始时教师引导幼儿用三棱状玻璃在太阳下观察阳光穿过玻璃折射出的七彩颜色,但三棱状透明玻璃不容易收集到七彩,而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距太远,不利于幼儿拓展相关经验。于是,教师改为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光盘、镜子和水进行探索活动,幼儿很快就收集到了这些材料,人人都能同时进行探索活动。当这些材料在一双双小手摆弄下折射出七色“彩虹”时,孩子兴奋时不言而喻的。

(2)材料的投放可具有不同的探索空间 在科学区域中,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一定是完美的,很多时候幼儿是通过半成品材料观察到许多科学的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如“水”的探索,可以在瓶子里放入各种材料让幼儿探索水的沉浮,也可以提供不同大小的器皿,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游泳池,使幼儿探索的空间更大。

(3)主、辅材料搭配要合理 主材料基本保持不变,根据幼儿探索需要增减辅助材料,以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因为幼儿在不断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现象,也会产生许多问题,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给予解答,而要通过不断地增添和更好辅助材料,让幼儿自己探索,设法寻找最终答案。

(二)科学区的规划及建设

(1)种植角 幼儿的种植活动不同于成人,不以获得劳动成果为目的的,通过幼儿力所能及的播种、管理和收获活动,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获得种植的经验,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积极态度,同时教会幼儿使用简单的种植工具,学会自我保护。教师应当选择易生长、易管理、周期性短的植物作为种植内容。

(2)饲养角 饲养角主要包括对小动物的照料、喂食等,是幼儿喜爱的区角。幼儿饲养活动以促进幼儿积累有关动物生长发育经验、了解动物与人类社会及生活环境的关系、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为目的。饲养的小动物应当是易养的、温驯的,饲养中应注意安全与卫生。

(3)科学制作角 提供各种工具和材料,引导幼儿根据简单的科学原理自制玩具。如根据重心原理制作不倒翁、猴子翻跟斗;运用磁性原理制作娃娃跳舞;运用震动原理制作会跳舞的小米粒;运用声学原理制作电话等,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自然角 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征,从周围环境及广泛的自然界中有选择、分层次地陈列教师、家长和幼儿收集的无生物及实验用品,也可在活动室、走廊、门厅一角种植一些小型、易活、易于室内栽培和饲养的动植物,如吊兰、大蒜、乌龟、蚕、蝌蚪等。自然角应整洁、安全、美观,便于观察、操作和管理。同时,内容应根据季节及集体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5)物候观测 引导幼儿观测本地动物、植物和气象变化规律以及各种自然现象出现的日期,并做好记录。动物物候观测主要记录动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物候观测主要记录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植物生长的变化;气象水文现象物候观测主要内容有初雪终雪日期、雪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水的变化、雷的声音等。气象记录中可以让幼儿用图画、气象符号、数字、表格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交流活动。还可以将记录情况以墙饰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观测活动的同时又美化了环境。幼儿园物候观测内容可以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本园科学教育的具体要求来确定。

(6)科学小实验角 科学小实验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人为地控制和模拟自然现象,演示简单的动作和技能,获得对自然物体的某种特性和现象的认识。

幼儿科学小实验是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并参与全过程的实验。这类实验大多数比较简单,容易操作,带有游戏性,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熟悉使用材料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充分观察、体验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变化。幼儿操作实验选用的设备要安全、卫生、适合幼儿使用,在

幼儿操作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教会幼儿使用工具材料,熟悉操作程序和技能,交代操作规则和安全事项。

(7)科学桌、科学廊 在活动室的一角或廊沿,因陋就简地利用可利用的角落开辟专用桌,陈列幼儿科学活动材料,供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二)科学区建设的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将科学概念与探索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概念和概念所代表的过程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的同时,也在引导幼儿接触、观察、预测和验证有关的科学概念,教师不仅让幼儿知道科学家发现了什么,而且努力让幼儿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去发现的简单过程。幼儿只有理解许多知识是通过观察、预测、验证的过程获得的,他们才能逐渐学会用这样的科学过程构建他们自己的科学体系,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认真审视、敢于质疑,为养成科学的批判精神打下基础。

2、注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知识经验在探索新知识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幼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学习新领域中的新知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科学角的许多探索中,幼儿可以运用已经熟练掌握的看、听、闻、尝、摸的感官技巧其进行探索,也可以运用对所探索的对象的已有经验的联系,进行科学的思考和合理的联想等。

3、营造安全的探究氛围 探究中要留给幼儿空白,允许幼儿出错,并把错误看成幼儿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失败。幼儿出现错误有助于教师发现幼儿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幼儿也不会因为害出错而胆怯畏缩,反而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下,逐步认识到错误是科学探索和学习中有意义的一部分,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照片

六、建构区的规划及建设

(一)建构区的规划及建设 1、规划及创设要求

(1)不要设在通道上,区内不要放置桌椅,活动面积不宜太小。不要和图书区等安静的区域相邻。

(2)以矮柜或架子作为分界物,区域所需材料、用具,应放在区域内,以方便取用。 (3)最好能铺设地毯,使幼儿坐上去觉得舒服,更可以避免积木活动的声响干扰到其他活动的进行。

2、建构材料提供要求 (1)基本玩具

对初次接触积木的幼儿,积木的形状不要过多,但每种形状的块数要增加一些,在学习中渐渐引入新形状。新形状的积木可以视幼儿活动的需要,适时引进。引进新形状积木,可以激发幼儿新的搭建构想。如果积木形状种类少,但块数多,可以减少幼儿间的冲突。中大班以原木为素材的“单位积木”为宜,这种积木是幼儿自我学习和创造的最佳玩具。 (2)辅助玩具 适当的配件和道具可以激发幼儿创造出更多的游戏。典型的辅助玩具包括:交通玩具(汽车、交通标志模型等。车辆应该小到可以放在由积木搭建而成的道路上);动植物模型;③人物模型(成人、孩子及各行各业的人物角色)。除此以外还应适时添置其他配件与道具(如盒子、易拉罐、瓶子等),也可让大龄幼儿根据需要自行制作。

辅助玩具太少容易引起幼儿间的争执,太多则不但会干扰积木搭建工作,取代积木的价值,数量及内容应视需要做机动调整。开始时可只摆出一些基本的人物、动物或汽车模型,以后再根据情况更换或添加。在构建游戏区内还可放置一些纸、笔、剪刀、塑料纸和绳索等物品,幼儿能根据自己需要的配件及道具,将他们的构想有计划地、尽情地发挥出来。

3、构建材料摆放要求

(1)按照积木的实际形状和大小剪出或画出纸样,分别贴在柜子外沿或内壁,让幼儿知道什么积木放在哪里。在添入新形状的积木时,同时也要把标示纸型做好,标示每种积木的正确位置,收拾同时引发幼儿配对,潜移默化认知学习。

(2)一些较大的辅助玩具可以单独排列在积木柜上,其他较小的则可以用塑料盆或篮子分类存放。每一组辅助玩具都应在固定位置加以标示。使收拾工作就变成分类游戏。

(二)构建区建设的指导要点

1、帮助幼儿探索材料 如通过“认识新积木”,让幼儿发现新积木和过去玩过的积木的相同和不同,发现新积木的形状、大小和倍数之间的关系。幼儿通过摆弄、操作和比较,发现,三角形和正方形、半圆形和圆形、大圆柱和小圆柱等许多积木之间都有着一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比如两个同样大小的等腰三角形合起来就是一个正方形。如果变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组合成棱形或者长方形,用相关形状的建构材料去替代缺少的所需要的材料,丰富建构活动。

2、丰富幼儿搭建经验 经验是幼儿建构的源泉。通过参观和鉴赏等活动,丰富幼儿建构经验。再造新经验。如搭建北京天安门是许多幼儿的愿望,但由于大多数幼儿缺乏感性经验,不知如何建构。教师及时为幼儿提供相关图片、视频,了解天安门的建筑特点,帮助幼儿用

材料去建构。

3、提高幼儿创新能力

(1)自由组合选择合作伙伴 这种合作的形式不仅使幼儿学会了协商,还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他们集合几个人的智慧,构建出令人惊奇的作品,每每构建出一件作品,就体验一次成功和骄傲。

(2)提供多种辅助材料引发幼儿创造需要 不同的幼儿对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在建构区内提供大量的包装盒、易拉罐、胶卷盒、纤维板、雪花插片等,丰富幼儿作品。如在建构长江搭大桥时,幼儿用纤维板做桥面,用易拉罐做桥墩,用雪花插片插出玉兰灯。

4、尊重幼儿搭建成果 幼儿通常沉醉于搭建工作,不想停下来或者不愿意拆掉他们的作品。面对这样的情形,教师怎样“收拾”呢?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在决定收拾积木以前提醒幼儿时间快到了,让幼儿有心理准备。 (2)用照相或绘图方式保留作品。

(3)收拾前请班上幼儿欣赏构建作品,让建构者说说作品,交流分享建构经验。 照片

七、美术区域的规划及建设 (一)美术区的规划及建设

1、作品欣赏角 展示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工艺美术作品、建筑作品、儿童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及周围环境图片等,让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美好的事物,了解形象、色彩、对称、均衡等形式美,丰富美感经验,培养审美情感和评价能力。

2、意愿绘画角 提供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如蜡笔、油画棒、毛笔、颜料、各种纸、自制印章或有明显凸出纹路的物体,幼儿自由选择笔、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艺术形式语言自由创造可视的、有空间感的形象。

3、手工活动角 提供不同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运用贴、撕、剪、折、塑等手段制作不同形态的物体形象。点状材料如沙子、小石子、小珠子、组扣、谷物、果核、种子、贝壳、牙膏盖等,通过串连、拼贴、粘连、镶嵌、垒积等方法来制作作品;线状的材料如绳、棉线、毛线、火柴棒、麦秸、树枝等,通过盘绕、编织、拼贴、拼接、插接等方法来制作作品;面状的材料如纸、布、树叶、花瓣、羽毛、刨花、塑料薄膜等,通过剪、撕、折、染、卷、黏贴、插接等方法来制作作品;块状的

材料如泥、面团、石块、萝卜、土豆、蛋壳、瓶子、纸盒、核桃、乒乓球等,通过塑、刻、拼接、组合、串连、剪等方法来制作体型作品。

(二)美术区建设的指导要点

1、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时期选择材料 幼儿美术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个性兴趣有所不同,有的幼儿造型能力强,有的色彩感强,有的动作大胆泼辣、大刀阔斧,有的动作精细优美流畅。教师必须了解以上的因素,为幼儿提供不同性质的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方法,允许幼儿有自主选择自己偏爱的表现方法的机会,使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身的价值。小班重点在物体表面着色、拼贴、用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及利用蔬菜、水果、玩具等切切、拼拼、摆摆、印印等游戏性活动。中班和大班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具有民间特色的手工艺和利用废旧材料加工和制作的立体造型活动。

2、因势利导进行技能点拨 活动中有些技能方面的问题或新工具的使用方法,幼儿经过尝试、探索仍然不清楚的情况下,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帮助和点拨,或进行示范,防止幼儿盲目摸索,走弯路,既浪费时间,又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照片

八、表演区的规划和建设

(一)表演区的规划及建设

1、故事表演区 故事表演的幼儿非常喜欢的语言活动形式。幼儿根据熟悉的童话故事、儿歌和诗歌,加上自己的理解,将人物的形象、故事情节、按一定的顺序,创造性地表演出来。幼儿听过的、看过的文学作品,自己创编的故事甚至是他们经历过的时间都可以成为故事表演区的内容。

2、哑剧表演区 哑剧表演是通过脸部表情、肢体语言再现生活。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利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外,还可以借助道具、化妆等方法来帮助突出表演的主题。简单的如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表情表演;稍复杂的如对某一人物动作、体态、行为的表演;较复杂的如某一情节、故事、事件的完整表演等,只要符合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是他们感兴趣的,都可以成为哑剧表演区的内容。

3、木偶剧表演区 木偶剧是以操纵木偶来表演故事情节。木偶形象夸张、造型优美、生动活泼而有趣,既是欣赏的艺术品又是幼儿喜爱的玩具。简单易操作的木偶表演是适合幼儿年龄发展水平的。木偶剧表演区可多选择一些操作简便、形象生动可爱的布偶、牵线木偶、手套小玩偶、纸偶等。幼儿可与教师共同制作木偶,设计布置表演舞台、背景,教师还可鼓

励幼儿分工合作,有木偶操纵者,有配音表演者,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歌舞表演区 歌舞表演应是比较简单的,便于幼儿的即兴发挥或创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录音机、磁带、话筒,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根据表演的需要收集、制作有关的道具,投放不同动物、人物的头饰、服装、绸带等,让幼儿自编、自导、自演,重在愉快情绪的体验,而不是一定需要观众的赞美和掌声。

5、围裙剧表演区 围裙剧是根据故事改编,以围裙为表演背景的一种表演剧。表演时,幼儿或教师身穿带有多个明暗口袋的围裙,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围裙上不断地移动故事中的人物和背景资料,来展现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围裙剧的主要材料是围裙以及用来表演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背景资料的图片、贴绒等操作材料,在操作材料的背面贴有粘刺,表演时可将其粘贴在围裙上。

(二)表演区建设的指导要点

1、关注内容选择 表演游戏只是追求表演的快乐,内容的选择对于表演游戏的成败影响极大。幼儿的表演内容一般是以语言丰富、有情节的文学作品为宜,幼儿从电影、电视、图书等传媒中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素材,为丰富表演游戏内容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还幼儿主动权 表演游戏是幼儿发自内心的一种游戏活动,教师不能因“追求表演结果”而剥夺了孩子的主动权。在幼儿眼中,教师事先准备的精美道具并不比他们自己制作的道具更具吸引力。准备制作道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和丰富学习机会的一种活动,因此教师应让幼儿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在幼儿心目中,表演游戏是他们的“自娱自乐”,他们并不在乎是否有观众,并不关注表演的结果,因此教师应让幼儿围绕主题,自主地把握情节,增减故事的对话,合理创新,让表演区归属于游戏而不是纯表演。 3、提出新的刺激 对幼儿来说,表演活动中,他们对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情绪情感体验的面部表情及身体表情掌握较好,但对故事表演中关键的声音表情却很难掌握,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对表演失去信心和兴趣。教师要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表演技能与技巧。同时,教师要适时提供新的表演内容,更新道具,提出新的刺激,避免表演区因长期没有变化而失去吸引力。

4、关注发展价值 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的表演游戏似乎只是故事教学的手段,在高控制下的表演游戏,鼓励的是幼儿对教师的模仿与重复,缺乏幼儿创造的热情与渴望。教师应看到主体性表演游戏的发展潜能,以及游戏与幼儿探索的关系,让幼儿的探索和故事创作、表演之间得到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带动幼儿身心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并因此呈现出内涵丰富的发展价值。

九、玩沙玩水去的规划及建设

(一)玩沙区的规划及建设

1、沙池 沙池设置在室外,面积较大,容纳幼儿活动的人数较多。

2、沙箱 沙箱的设置有两种,一种是固定设置在园舍的一角或者一边,幼儿可以站着玩沙。这种沙箱的形状可以是半圆形的,也可以是长条形的(边角做成圆形的),还可以设置成花朵形的等。另一种是活动型的塑料沙箱,根据幼儿园的室内场地灵活放置。

3、沙场 临海幼儿园应当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大沙滩是幼儿最好的玩沙场地。 (二)玩沙区建设的注意点

沙、土为不定型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可以满足幼儿任意摆弄的愿望,所以,沙、土对于幼儿又天然的亲和力。对于年龄小的幼儿,主要对沙土、玩具和动作感兴趣,一般喜欢独自玩,只要投入桶、耙、铲、喷壶、塑料管、容器、模具、管子等色彩鲜艳的玩沙工具,幼儿便可自由操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能相互合作,建造较为复杂、大型的物体,如堆造山、河、洞、路、桥、火车站、飞机场等,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此时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上述提到的玩沙工具外,还可以提供各种辅助材料,如小树、小花、小草、小棋、小房子、小动物、小娃娃、交通工具玩具等,引导幼儿借助它们建房、堆高、筑堤、挖河、植树、修路、种菜、设计“公园”、“动物园”、“游乐场”、“幼儿园”等。

(三)玩水区的规划及建设

1、嬉水池(游泳池) 嬉水池(游泳池)可以设置在室外,也可以设置在室内,一

般面积比较大,可供幼儿在里面活动,上海、杭州个别条件好的幼儿园还设置了室内恒温嬉水池(游泳池)。在嬉水池(游泳池)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水展开体育游戏,如嬉水、拍水、踩水等。

2、水的探索 利用室内(活动室、科学发现室或走廊一角),放入盛水的容器,小到大口瓶,大到大塑料盆,里面盛上水,并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材料的、大小合适的物品,引导幼儿利用水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和游戏活动,如利用各种容器盛水和倾倒水,探索物体的沉与浮,探索水的三态变化等。

3、冰雪游戏 一是利用冰雪开展结构游戏。冰雪遇热融化,遇冷冻结,具有可黏合、易定型的特点,故可用来塑造各种物体形象,如堆雪人、堆雪山、搭房屋、建桥梁等。二是利用冰雪开展户外体育游戏。如滚雪球、打雪仗,东北地区甚至还可以引导大班幼儿开展滑雪、溜冰等体育游戏。三是利用冰雪开展科学游戏。如冻冰花,做彩色冰等。

(四)玩水区建设的注意点

玩水区是让幼儿利用水进行游戏和探索活动。既可凉爽身体,又能增强体质,还深受幼儿的喜爱。但在嬉水活动和冰雪游戏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安全,教会幼儿简单的技能,并学会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和活动后的擦身、换衣、整理等工作。

在水的探索活动中要教给幼儿一些玩水的规则,如玩水前应当先把袖子卷起来,玩水的时候不能顺便把水泼到地上或别的小朋友身上,活动后把手擦干等。幼儿园最好为玩水的幼儿准备好塑料围裙或护袖。此外,玩水活动一般在夏天或天气暖和的日子里进行。

照片 参考作业

1.观察幼儿园区域设置及区域活动

2.利用幼儿园空余房间,规划、创设活动区域。如果没有专门用房,则利用班级、走廊、楼梯拐角、门厅等规划、创设活动区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w2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