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09 03: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案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学 课程类型:专业课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城乡规划 课程学时:60

先修课程: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资源学 任课老师:徐唐奇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2、目的与任务: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实践,熟悉并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程序、原理和方法,了解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管理制度,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对各种生物产品的需求,以及土地的自然、经济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与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科学地组织各业的土地利用,为今后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总体要求

通过课堂讲述、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和实地参观,使学生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内容、任务和程序,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进行土地供需预测、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等专项工作,对居民点、交通、水利、农也用地等详细规划以及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专项规划有所了解。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进行社会经济预测、实际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能力。

1

四、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1章 导论(4学时)

要求:1.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2. 熟悉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任务 3. 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第1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特性 1、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规划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是发现事物多种联系的最优手段,是生产力布局的最优方法,能减少全局中局部决策的个体局部性,提高政策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和决策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措施。

2、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 综合性、系统性、连续性

第2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1、主要任务:根据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具体来讲,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

(1)土地总供需综合平衡; (2)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3)土地利用的宏观布局; (4)土地利用的微观规划。

2、主要内容:由于规划对象、范围和任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内容有所差异。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乡村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内容:

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利用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城市土地需求量预测

城市土地供需分析和结构优化 城市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2

城市组成要素用地规划 城市工程用地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的技术经济论证

城市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旧城改造利用规划等) 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内容:

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利用分析 乡村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乡村各类用地需求量预测 乡村土地供需分析和结构优化

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项目用地布局

乡村各类用地详细规划(居民点、交通、水利、耕、园林、牧、水域) 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效益预测和规划实施

乡村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规划、土地复

垦规划、海涂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土地利用规划效益预测等。

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包括: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用地规划、水利工程用地规划、耕地规划、园地规划、林地规划、牧草地规划、水域规划、旅游地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

3、专项规划:各规划区域和单位根据其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通过局部工程规划,对总体规划中具体规划项目和建设进行工程设计,以利达到实施的目的,可称为单项规划,也有称作土地利用工程规划。

第3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1、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称为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1)依其对象不同可分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2)依其范围不同有: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

(3)依其行政区域等级不同有:全国、省级、地(市)级、县(市)级、乡(镇)级五个层次的土地利用规划。

3

(4)依规划范围和任务、内容的不同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业用地的内部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

2、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程序:

一般分为:准备工作阶段,制定规划方案阶段,成果整理与审批阶段,实施与跟踪监督阶段。

准备工作阶段 1. 组织准备

工作组织──有权威的领导力量和干练的专业技术队伍

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的安排,建立规章制度和技术培训及经费预算和必要的物质准备。

2. 业务准备

收集资料,加以分析,找出问题,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 ①内业 ②外业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地形图测绘和补测 社会经济情况资料 自然资源条件 测绘图纸资料 制订规划方案阶段

1. 社会经济发展远景指标的制订 2. 用地结构的调整与分配 3. 城乡居民点布局

4. 交通、水利等骨干工程用地的配置 5. 各业用地内部规划 6. 各项专项规划

成果整理(整饰)、审批阶段 成果整理包括: 1. 规划文本 2. 规划设计图

4

3. 土地规划设计说明书

同时,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分布图,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居民点规划图,以及其他有关工程建设的图件等。

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其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设区的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规划实施与检查监督 1. 规划方案投资预算 2. 编制年度实施计划 3. 现场铺图

4. 检查监督实施情况

第2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原则(2学时) 要求:1.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 熟悉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 第1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 1、地租与地价理论; 2、土地区位理论; 3、持续利用理论; 4、生态经济理论; 5、人地协调理论; 6、系统工程理论。

第2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原则是规划过程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范。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原则是: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效益原则;逐级控制原则;动态平衡原则等。

第3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2学时) 要求:1. 熟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5

2. 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任务 3. 熟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 第1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布局的宏观战略指施,其核心是确定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数量。

2、特性: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控制性。 第2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在对土地利用理论结构,需求结构和规划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和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规划所后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第3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宏观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目的、内容),土地需求量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建设用地需求量、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综述),土地利用结构确定,供选规划方案的拟定和方案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土地利用类型模式),各业用地配置(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第4章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1学时)

要求:1. 了解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作用

2. 熟悉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的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是规划中首先要加以解决的问题。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必须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一般主要依据有:区域土地及其相关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区域生产力的布局;保障人民生活与社会安定的需要等。

研究内容包括:明确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土地供需基本状况;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

6

第5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3学时)

要求:1.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和任务

2. 熟悉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了保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现势性,必须继现状调查之后紧接着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和水平,并据以修正土地面积数据和相应图件。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分析,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窨配置上合理和不合理,匹配和不匹配的关系,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数量分析,质量分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由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果三方面30项指标组成。

3、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质量是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表现(或可能表现)出效果的优良程度。土地质量评价则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土地质量评价按其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等。土地质量评价需要收集大量的有关土地的自然属性资料和社会经济属性资料。评价资料包括:土壤地貌,水文,植被,气候,农作物生物学特性,自然资源。自然属性资料和区位,资源,人口,劳动力,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水平和经济收益水平,社会经济属性资料。资料可以从有关资料中查出,有的可进行实地调查。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第6章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4学时)

第1节 预测和预测程序

1、预测的概念:所谓预测是指预先或事先的推测或估计。预测是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来或未知状况

2、预测程序:确定预测目的 制定预测计划 收集基础资料 检验现有资料实施预测过程 分析预测误差

7

3、预测方法: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至今所采用的预测方法达150多种,其中常用方法只15—20种。大致可分为三类:1、定性预测;2、定量预测;3、综合预测。

第2节 经济发展水平预测 1、要素预测法 2、分量预测法

第3节 人口预测 1、人口预测的含义

人口预测是计算控制性用地指标的重要依据。 2、人口预测方法 (1)自然增长法 (2)劳动平衡法 (3)职工带眷系数法 (4)综合增长分析法 (5)数学模型法

第4节 城市化水平预测 1、城市化的含义 2、城市化水平的测度 3、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方法

第5节 作物产量和人口消费水平预测 1、产量预测 (1)趋势外推法 (2)回归预测法

通过统计大量观察,找出影响产量的因素,建立回归方程:

y=bo+b1x1+……+bnxn

(3)年平均增长率法an=a0(1+r)n 2、人口消费水平预测

(1)确定每人每天(或每人每年)为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食品数量。如粮食、蔬菜、肉、鱼、蛋、油等数量。

(2)计算每人每天应达到的热量,蛋白质和脂肪,根据根据规划区域所需的热量、蛋白质和脂肪总量,依据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折算成粮食、肉类、蔬菜等数量。

8

第7章 土地供给量预测(2学时)

要求:1. 掌握土地供给预测的实质、思路和内容

2. 掌握土地利用潜力的构成及其估算方法

第1节 土地供给量预测

土地供给量预测实质就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土地质量评价结果,确定各业用地的最大量。

第2节 土地利用潜力估算 1、土地利用潜力的概念和内容

土地利用潜力是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针对某种用途,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或使用能力。土地利用潜力大小既与一定的土地用途相联系,也与土地投入成正相关。

土地利用潜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目前利用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程度的潜力;二是开发各类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

2、土地利用潜力的估算方法

(1)综合分析法(以全国建设用地利用潜力分析为例)

根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资料表明,由于我国城镇土地使用效率不高,致使我国城镇土地至少有40%的潜力,如果对其加以集约利用,可节约每年占用耕地的60%。

①.

现有城市人均占地尚有很大潜力

目前,人均城乡居民点用地153m2,,大大超过了城乡居民点用地标准。若按城市人均用地100m2为限,可节约1/3城市建设用地。

②.

调整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土地产值率尚有潜力可挖

据上海房屋土地局测算,将郊区工业产值从1994年每平方米产出679元提高到2000年的3300元,郊区工业产业6000亿元所需占地可节约6.65万hm2。

③.

提高城市用地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据有关部门统计表明,我国1990年455个百万城市,建设用地容积率只有0.31,若提高全国平均容积率10%,则可增加建筑面积4亿m2.

④.

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

在国外修建地下商场、停车场、商业街、文化娱乐设施等已很普遍。据我国学者预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800美元时,即拥有开发地下空间的经济实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使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加50%。

9

⑤. 生态建筑的推广使用

在我国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兴建生态住宅,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和生态资源,在屋顶种菜、栽果树、养鱼,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⑥.

村庄土地整理

(2)土地评价法

即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估算土地潜力的方法。 ①.

已利用土地的潜力估算

(1)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和主要控制性因子

(2)评价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土地改良或改造,克服了限制因子后的土地适宜性等级 (3)估计土地适宜性等级提高后的生产潜力 ②.

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增加的土地潜力

如:开垦宜农荒地,开发宜林荒山所具有的潜力。注意不同等级的土地开发后所具有的潜力不同,所需投入也不同。

(3)高产地块推算法:调查区内各种高产地块,并分析高产条件和投入水平;以高产地块的产量作为规划末期普遍可以达到的产量水平来计算全区土地生产潜力。

第8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4学时)

要求:1. 掌握各类土地需求预测的思路和方法

2. 熟悉供需平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第1节 土地需求量预测概述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指对于一定规划期限内规划地区(或单位)各业用地规模所进行预先测算和估计,以其作为协调土地供需和编制用地规划的重要依据。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1.趋势预测法:将变量过去变动趋势延续到未来,得到的预测变量数值就称趋势预测法。

2. 回归预测:根据土地需求量和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回归方程。 第2节 农用地需求预测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具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产用地需求量预测。 农业用地的需求量是主要取决于人口发展规模、消费水平变化及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

10

需求量。一般计算公式:

C=ΣDi/Ai (i=1、2、3……n)

式中:C──规划目标率耕地需求量

Di──第i种农作物产品需求量 Ai──第i种农作物耕地单产

第3节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具体包括各类建设用地,如城乡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特殊用地需求量预测。

1、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1)指标概算法 常用指标有每户宅基地指标、每人占地指标或按耕地面积概算指标。将上述指标分别乘以总户数、总人口和总耕地面积即可概算居民点内居住用地面积,再按居住区与生产区占地比来推算生产区面积,两者相加即为居民点用地面积。

如:采用人均用地定额指标计算居民点用地面积:

Z=C·J1+N·J2

式中,Z??规划目标年居民点占地面积 C、N??分别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数量 J1、.J2??分别为城镇和农村人均用地定额指标

(2)需求推算法 根据规划期间需建房户数推算农民建房需新增用地面积;再考虑到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公共建筑、道路和乡镇企业生产占地,推算农村居民点新增占地面积。

H=(N/P-F0)?·n/2·d·e

式中:H??规划期农村个人建房需占用土地面积;

N??规划目标年农村人口数;

P??户均人口数;

Fo??规划基期农村总户数; n??规划期限;

d??规划期间建房户所占比例; e??每户宅基地占地定额标准。

Z=H(1+K)

式中:Z??规划期新增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

11

K??公建、道路和乡镇企业生产占地系数,一般可取0.3-0.6。

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也可采取人口与用地面积之间的回归法或灰色系统模型进行预测。

2、独立工矿、交通、水利用地需求量预测

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量由计划、资金、煤炭、石油、建材、电力等部门完成。交通、水利等用地需求量预测由交通、铁路、水利等部门完成。

预测方法:① 在各有关部门制定的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的各建设项目的规模和相应的用地定额指标逐项演算求得。② 根据各部门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与用地规模之间的比例关系测算。

[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量预测]

W=

?CiJi

式中:W??规划期独立工矿用地面积

Ci??i建设项目生产规模 Ji??i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盐田等特殊用地需求量预测

盐田特殊用地一般有特定的资源、环境、建设条件要求,依据已列入计划实施的建设项目及其用地范围,量算用地面积。

[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 (1) 渠道工程用地

Q=wV=wC√Ri

式中:Q——渠道设计流量(m3/s)

w——过水断面面积(m2) R——水力半径 i-------渠道比降; C——糙率系数

(2) 水库工程用地 可依据水位——库容关系曲线(根据水位求出相应的库容)和水位——面积关系曲线(根据水位求出相应的库水面积)估算。 [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

12

公路工程用地取决于其长度和宽度。其长度依据选线方案在图上截取;公路的宽度与其技术等级有关。如:高速公路的昼夜交通量是25000辆以上,在平原地区,路面宽度2?7.5,路基宽度26米;在山岭、重丘陵地区,路面宽度2?7,路基宽度23米。

第4节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土地供需分析就是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需平衡状况。可以采用经验方法增减供需,以达到供需平衡,也可以应用数学方法,借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即各类用地数量比例关系,协调土地数量供需平衡的同时应使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第9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4学时)

要求:1. 掌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编制的思路和方法

2. 掌握土地利用分区的内容和方法 3. 熟悉各业用地配置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第1节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包括拟定供选方案和方案的选优。

1、拟定供选方案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原则、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公众参与的原则。

2、拟定供选方案的依据:有关政策法律方面的依据、有关计划规划方面的依据、有关土地利用需求方面的依据。

3、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编制方法 (1)土宜法

土宜法建立在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之上,依据土地质量评价成果资料,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对于宜农、宜林、宜牧地和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树种和草种地,以及适宜建筑用途土地加以合理的归并,在土地需要量和土宜阀值范围加以比配,最终借以确定较为满意的土地利用结构。

(2)综合法

综合法是在单项用地计算的基础上采取逐项逼近,借以达到土地面积综合平衡,即达到面积数量平衡和空间布局平衡。

13

A=B

式中:A-----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增加量之和; B-----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减少量之和。 各类用地面积变动情况可以用下式表示:

Bt=B0+C-D

式中:Bt-----期末用地面积; B0-----期初用地面积; C------期内用地增加量;

D------期内用地减少量。

应用综合平衡法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可依据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资料和土地需求量预测数据借助于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上作业,从而达到土地面积在数量和空间位置上的平衡。

(3)模型法

模型法是依据调查提供的基础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反映土地利用活动与其他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计算机技术求解,获得多个可供选择的解式,揭示土地利用活动对各项政策措施的反应,从而得到数个供选方案。常用的优化数学模型是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

max Z=CX s.t AX=B (B≥0) X≥0

第2节 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的意义在于:在认识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基础上,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结构,进行土地利用分区,以指导今后土地利用合理组织和科学管理,为土地利用管制提供依据。

土地利用分区一般分为土地利用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 1、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1)土地利用地域分区的概念 (2)地域分区的原则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土地质量差异原则

14

土地适宜利用原则

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原则 (3)分区方法

A综合分析方法(又称经验法)

① 广泛收集反映规划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资源的区域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资料和图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指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要求也是分区所需的资料。提出反映地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一系列指标。

② 在综合自然区划、综合农业区划、土地适宜性评价、经济区划,并具备土地利用现状图。后备资源分布图的基础上,突出主导因素的相似性,指标对比与逐步逼近相结合,把条件近似区域单元划入同一地域内,完成地域分区。

③ 按地域分区统计各类用地面积,并指出今后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 B聚类法

① 将反映地域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指标作为聚类因子,并计算各个指标值(按区域单元)

② 指标标准化 设计聚类程序

③ 将采用最短距离或最长距离法的聚类过程用系统聚类图表示 ④ 选取适当的阀值,得出系统聚类的结果

⑤ 在系统聚类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调整要求,在规划底图上划分地域分区

⑥ 按地域分区统计各类用地面积,指出各区特点及今后土地利用方向 2、土地利用用地分区

土地利用用地区又称为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是按照土地基本(主导)用途的不同所划分的用地区。

(1)用地分区原则

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性和相似性原则 用地分区必须与土地利用调整指标相协调 尽可能保持行政区界线的完整性原则 部门和公众参与原则 (2)用地分区的程序

① 拟定土地利用分区方案,确定分区的层次、类型、程序和方法。

15

② 收集、整理分区所需资料和图件,确定分区技术指标。 ③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布局调整要求,在规划底图上分区划线。

④ 统计各分区总面积和落实的各类土地面积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后的规划区土

地面积平衡表进行协调和修正。

⑤ 分区成果,规定各分区土地利用原则,限制条件和管理措施。 (3)用地用区划线的方法

① 直接应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城镇规划图、村镇规划

图、自然保护区域或其它专项规划图进行叠加,来确定用地区界线走向。

② 在确定划分用地区的技术标准基础上,按照不同用地区采用不同技术指标进

行评定,确定不同用地区位置和范围。通常这种方法是在没有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构作为分区依据时采用。

(4)分区划线

① 把用途不变的用地划出,如大部分耕地、林地、草地、城镇用地等,作为农业

用地区、牧业用地区、城镇用地区。若面积不够,则根据规划需要和评价图,从适宜土地中补充。

② 土地资源具有多宜性、分区划线要把质量最好的土地优先划入农业保护区和一

般农业区,然后划入林业、牧业区;城镇建设、分村建设和工业用地区、应尽可能利用农业质量较差又能满足建筑需要地段作为建设发展用地。

③ 城镇规划区、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已经批准又有明确界线,与土地利用总规

划无矛盾的,按批准的界线划线;风景区、自然保护区虽经批准但无明确界线的,可暂划示意性界线。

④ 为了处理好土地利用调整与土地利用现状的关系。用地分区与土地利用现状之

间矛盾突出的。为慎重处理此类总是并用利于逐步进行土地利用调整,可设重叠区(或称复区)。如现状中作耕地用的土地,因水土流失需大面积退耕还林,因为受条件限制不能立即退耕还林的,可划为农业与林业复区,即作为农林调整区处理,但是,对重叠区(复区)要明确土地利用调整的原则。

⑤ 用地区是按土地基本(主导)用途划分的,区内允许有极少量非基本用途的用

地继续存在(指土地用途不需要调整的土地)。

⑥ 分区划线要便于实地落实,分区界线要选在实地有线状地物线明显地物标志的

地方,有时也与行政区划、权属界线等重合。

16

第3节 各业用地配置

了解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用地、各类交通运输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工矿用地的配置要求。

第10章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概述(1学时)

要求:1. 了解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概念和特性 2. 熟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主要类型

1、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概念和特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详细规定各类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某一地段、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利用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特性是单一性、具体性、可操作性、针对性。

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原则: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遵循自然科学规律和符合美学原理、系统内动态平衡,系统外与环境协调、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等原则。

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分类:从规划的作用看:可分为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开发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前者,是地方政府为规范和控制土地使用者的微观土地利用行为而编制的规划。它详细地规定了各类土地的使用范围,使用界线,使用强度,利用要求,限制条件等;后者,是为指导某一具体地段,地块或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如何开发利用而进行的具体规划设计。

从详细规划的对象来看,可分为: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用地规划,水利工程用地规划,耕地规划,园地规划,林地规划,牧草地用地规划和水产用地规划等。

第11章 居民点用规划(4学时)

要求:1. 熟悉居民点用地的概念及其组成

2. 了解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3. 掌握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的思路和方法 4. 熟悉居民点布局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第1节 居民点与居民点用地

1、居民点 居民点是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是人们聚居和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资料集中配置的场所。

居民点分类:

17

大城市 城市 城市型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城镇 居民点 乡村集镇 乡村型 村 基层村 2、居民点用地

又称为居住用地,是指用于居民点建设、满足居住功能需要的土地。 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规划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第2节 居民点用地规模 1、居民点规模

(1)居民点人口规模: ① 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 ② 城市建成区人口数量 ③ 城市行政辖区人口数量 (2)居民点用地规模: ① 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 ② 城市规划区用地规模 ③ 城市行政辖区用地规模 (3)居民点活动规模:

是指城市的经济活动规模或产业活动规模。常以工业生产总值、商品批发和零售额、外贸出口额、港口吞吐量等项指标加以表述。

(4)居民点辐射规模:

18

县城 建制镇 中心集镇 一般集镇 中心村

指居民点的影响范围或吸引范围。取决于其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2、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

(1)历史推断法:根据居民点用地不同时期扩展数据加以分析确定未来每年用地扩展数量,据以确定规划期居民点用地规模。

(2)指标概算法:依据国家标准GB137—90对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采取“双因子控制”,即以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来表示。

(3)分区测算法:分区依次预测,扣除区内现有用地潜力,估算各区用地增加数,汇总后即得全市用地规模。

(4)模型预测法:应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方法有趋势预测、回归预测和线性规划模型预测等。

第3节 居民点用地布局

1、居民点布局形式: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形式、自由式 2、居民点布局的原则: ? ? ?

服务半径合理,区域布局完整 利于生产和生活

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

3、居民点布局方法: ? ?

第12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4学时)

要点:1. 理解交通运输和交通运输用地的概念,了解交通运输的作用和交通运输用地的功能

2. 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域交通运输结构的概念 3. 了解公路的实体构成、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 4. 掌握公路选线的原则和路线方案优选的方法 5. 掌握公路用地面积概算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6. 了解水运航道及港口码头规划的主要内容 7. 掌握水运用地面积概算思路和方法

19

线性规划法 力多边形法

8. 掌握铁路运输用地面积概算的思路和方法

9. 了解航空运输用地规划的特点、机场用地选址和布局的一般要求

重点:各种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概算、公路和铁路选线方法、公路技术指标

第1节 交通运输与交通运输用地

简要讲述交通运输和交通运输用地的概念、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讲述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域交通运输结构。

第2节 公路用地规划

介绍公路的实体构成、等级标准和各项技术指标,讲述公路选线的原则和具体方法、公路线路方案优选的方法,重点讲述公路用地面积概算方法。

第3节 水运用地规划

介绍水运系统的构成、水运航道和港口码头规划的主要内容,讲述水运用地面积概算的方法。

第4节 铁路用地规划

介绍铁路的等级和技术标准、简要讲述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重点讲述铁路用地面积概算的思路和方法。

第5节 航空运输用地规划

介绍航空运输用地规划的特点、机场用地内容、选址和布局的一般要求,讲述机场用地面积概算的思路和方法。

第13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4学时)

要点:1. 了解水资源的类型、特点及利用方式

2. 掌握水利工程的概念、作用、类型和等级

3. 掌握水利工程用地的概念、分类以及水利工程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 4. 了解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的概念、作用

5. 掌握水土资源平衡计算中来水量和需求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6. 了解供水工程及其用地的类型,熟悉各种供水工程用地的一般要求 7. 掌握水库用地规划的内容和方法以及供水工程用地面积概算的思路和方法 8. 了解灌排工程用地的类型、用地要求及布局方式 9. 掌握灌排工程用地面积概算的方法

20

计算,后将不同量纲的指标化为无量纲的系数,在等权条件下即可将各项指标确定权系数,再乘以各项指标的评价系数得到综合评价系数,以此为依据进行比较方案的优劣。

指标权系数的确定可以应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特尔菲法、回归分析法、模糊统计法和灰色系统法等。

第18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2学时)

要点:1. 了解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内容、特点,熟悉土地用途分区和土地利用分区划定方法以及具体的用途管制规则

2. 熟悉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含义、任务以及土地利用计划体系,掌握土地利用计划

的编制程序和方法、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的手段

3. 了解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含义和作用,熟悉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指标和技

术方法

第1节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介绍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内容、特点,讲述土地用途分区和土地利用分区划定方法以及具体的用途管制规则。

第2节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讲述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含义、任务以及土地利用计划体系,介绍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程序和方法、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的手段。

第3节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介绍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含义和作用,讲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指标和技术方法。

五、考核方式

1、考试时间:期末考试。 2、考试方法:笔试闭卷。

3、成绩评定:平时成绩(作业、出勤等)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六、教材与自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王万茂,王群著:土地利用规划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6

(二)参考教材:

1. 王万茂,韩桐魁著:土地利用规划学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

2. 王万茂著: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科学丛书),科学出版社,2006。

3. 张占录,张正峰著:土地利用规划学(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三)主要学术期刊:《中国土地科学》、《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自然资源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城市发展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小城镇规划》等

(四)主要网站:

1.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http://www.clspi.org.cn/index.jsp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网站http://www.mlr.gov.cn/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http://www.mohurd.gov.cn/

2012-2-16

27

重点:来水量和需水量计算、供水工程和灌排工程用地面积概算方法 第1节 水资源利用和水利工程用地

介绍水资源的类型、特点及利用方式,水利工程的概念、作用、类型和等级,讲述水利工程用地的概念、分类和水利工程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2节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讲述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的概念、作用,重点讲述水土资源平衡计算中来水量和需水量预测的思路和方法。

第3节 供水工程用地规划

介绍供水工程及其用地的类型,讲述各种供水工程用地的一般要求,介绍水库用地规划的内容和方法,重点讲述供水工程用地面积概算的思路和方法。

第4节 灌排工程用地规划

讲述灌排工程用地的类型、用地要求及布局方式,重点讲述灌排工程用地面积概算的方法,包括渠道水利计算、渠道断面及渠道占地宽度计算等。

第14章 农业用地规划(4学时)

要点:1. 了解耕地利用的组织形式,耕作田块配置的内容和一般要求

2. 掌握田间灌排渠系、田间道路系统、农田防护林配置的内容、方法和一般要求,

了解田间设施综合配置的几种主要形式

3. 掌握果园和茶园规划的内容和一般要求 4. 掌握林地、苗圃用地规划的内容和一般要求

5. 熟悉牧草地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及放牧地和割草地配置的一般要求 6. 了解水产养殖用地的分类,熟悉人工养殖场配置的内容和一般要求

重点:各种农业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和一般要求

第1节 耕地规划(介绍耕地利用的组织形式、耕作田块的配置的内容和一般标准,讲述田间灌排渠系、田间道路系统、农田防护林配置的内容、方法和一般要求,介绍田间设施综合配置的几种形式)

1、耕作田块规划

耕作田块是进行灌排、耕作、管理的基本单位,规划的合理与否将真接影响到合理组织灌排、经济有效地使用农机具和科学地安排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效果。 (1)田块长度

21

适宜的田块长度,应有利于:①有助于机械作业,②有利于组织田间生产过程,③有利于灌水工作,④有利于平整土地

田块长度可在500-800米线更长一些,平原长些,丘陵地区短些,旱作地区可长些, 灌区短些。

(2)田块宽度

应根据田块面积和田块最宜长度来确定,应满足机械作业,灌溉排水和防风等方面要求。

(3)田块规模

据上述田块的适宜的长度、宽度,耕作田块的规模大致为150~200亩。反之,在一定的独立地段上,由于面积已定,也就限制了地块的长和宽。

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经营方针,种植不同作物种类,地块规模差别很大。一般在平原机械旱作地区,为发挥机械效率,地块具有较大的规模,在丘陵水田地区,规模不可能太大。

(4)耕作田块的外形

为给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必须使设计的田块至少具有一个直角和田块两节长边平行,因此,田块形状最好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其次是梯形,其底角最好为90度经或接近90度。

(5)耕作地块的方向

①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

根据日出与日没的方位移动,太阳辐射投射到东西行向和南北行向的时间是不同的,如自春分日(3月21日)到秋分日(9月23日)的夏半年内,日出方向为东偏北,日没方向为西偏北,以夏至日(6月21日)偏北最多,自秋分日到春分日的冬半年里,日出方向为东偏南,日没方向为西偏南,以冬至日(12月23日)偏南最多,所以夏半年太阳照到东西行向的株间的时间比南北行向的株间要长,温度也较高,这对春播和喜温作物有利。夏半年作物东西行种植有利,冬半年太阳出没偏南,投射到南北的行向株间的时间比夏半年要长,这对越冬作物有利,所以冬半年以南北行种植有利冬半年以南北行种植作物有利。

②有利于机械作业和保持水土的要求

为减少地表径流与土壤冲刷量,提高机具的使用效率,在坡地上应横披种植和进行横披耕作,因此,田块方向应沿等高线方面配置,在土壤粘重和过湿情况下,地块长边沿等高线呈一定角度布置。

22

③有利于降低地下水的要求

在盐渍土地区,降低地下水位,排碱洗盐是生产的关键。末级排水沟(浓沟)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其截排地下水的效果最好。所以应使耕作田块的长边垂直于地下水流向。

④有利于防风要求

主林带设在长边上,为达到最好防风效果应使主林带与主害风方向垂直,所以,耕作田块的长边应与主害风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

⑤有方便交通运输条件

要使地块方向与居民点的位置保持最短距离和最便利交通条件,避免由于田块方向设计不合理引起绕道而行。

2、轮作田区规划(略讲)

1、轮作田区规划与耕作地块规划要求区别:轮作田区规划区内,各个轮作区田的面积最好基本相等,以保证各种农作物每年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大致相等,从而对农机具、运输工具、劳动力、种子、肥料等的需要保持相对地稳定。

2、在地形平坦地区,轮作田区规划尽量做到面积相等。在丘陵地区,地形地物均较复杂,土地割裂较严重,规划轮作田区时,常出现面积不相等的情况。

田区面积允许误差

?P?

Pi?PP?100%

△P—田区面积误差 Pi——设计田区面积 P—轮作区平均田区面积

在轮作区中,有费工多,运输量大的经济作物,田区面积允许差额最好不超过3%-5%,旱谷轮作区,田区面积允许差额可达5%-7%,水稻轮作区可增大至7%-10%

第2节 园地规划(重点讲述果园和茶园规划的内容和一般要求)

第3节 林地规划(简要介绍林的功能、分类,重点讲述林地、苗圃用地规划的内容和一般要求)

第4节 牧草地规划(简要介绍牧草地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及放牧地和割草地配置的一般要求)

第5节 水产用地规划(简要介绍水产用地的分类、人工养殖场配置的内容和一般要求)

23

第15章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概述(1学时) 要求:1. 了解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2. 熟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概念和特点,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主要原则和主要类

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概念和特性: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之下,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产业部门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具有以下特性:针对性、局部性、具体性、选择性。

2、土地利用专项详细规划的任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成各类专门问题的规划,如土地开发规划,复垦,整治,整理,保护规划等,是对总体规划的完善和补充。

3、土地利用专项详细规划的原则:服从总体规划原则。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原则。可行性原则。讲求实效,重点突出。

4、土地利用专项详细规划的分类:从专项规划的作用和地位来看,可分两类:一是为改善和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保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为主的专项规划,二是属于产业部门用地的专项规划;从专项规划研究的对象来看,或分为土地开发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土地保护规划(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和自然保护区规划)等。

第15章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1学时)

要点:掌握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原则、程序和技术要点

讲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原则、程序和技术要点,介绍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主要成果

第16章 土地整治规划(3学时)

要求:1. 熟悉土地整理规划的概念、范畴和程序,掌握土地整理规划的主要内容

2. 熟悉土地复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废弃地复垦的原则以及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3. 了解土地整治的类型和及技术方法,熟悉土地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1节 土地整理规划(介绍土地整理规划的概念、范畴和程序,讲述土地整理规划的主要内容)

24

第2节 土地复垦规划(介绍土地复垦的概念和意义,讲述废弃地复垦的原则以及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第3节 土地整治规划(介绍土地整治的类型和及技术方法,讲述土地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17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论证方法(2学时)

要点:1. 了解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中所采用的财务评价指标

2. 了解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熟悉效益评价、费用评价和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3. 了解可持续评价的目的和内容,熟悉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可持续评价的

具体方法

第1节 土地利用规划可行性研究(介绍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中所采用的财务评价指标)

第2节 土地利用规划费用效益分析(介绍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讲述效益评价、费用评价和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第3节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可持续评价(介绍可持续评价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持续评价的具体方法)

第4节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1、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的目的和内容

综合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目的在于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加以全面审查和论证,判别方案的综合效果优劣,并在多方案中选择综合效果最佳的方案,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内容涉及面广,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一经实施必然会对政治、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和资源等方面发生影响,因此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评价必需综合评价。一般来讲,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综合评价应包括政治、国防、社会、技术、经济、环境和资源等七个方面的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的决策问题,即F(x)=[f1(x).f2(x).f3(x)---fn(x)]T,多目最优化是在方案的选择和论证取决上述诸方面的若干指标时的决策方法。

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指标组成。

3、综合评价的方法:依据有关指标对某一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多种,本大纲只要求掌握评价系数法,应用评价系数法时,首先对不同的规划方案的有关指标依次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vy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