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更新时间:2023-07-24 04: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摘 要:高中和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非常重要。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与实际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衔接的多种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高初中 地理教学 有效衔接 方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 G3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8437(2009)2-0141-02 高中和初中是中学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阶段.不论是教学内容的深难度,还是教学方式;不论是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还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初中到高中的跨度都很大。从高中的角度如何做好衔接工作使学生顺利过渡并适应高中地理教学,这是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和探讨的问题。 1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教材的主要特点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地理要素采取单列与区域结合。区域的选择只规定了数量,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如:世界区域,只要求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

以“人教版”课改教材为例,按现行高考大纲和高中教材所需基础要求,缺少了下列知识点: 地球和地图部分: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地球准确形状特征;低中高纬度的划分;时区和区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与地面得到热量的关系;四季的形成;地轴倾斜的角度;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等。

世界地理总论部分:海的概念;海底地形分类;大陆架的经济意义;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著名山脉、山系、高原、平原的分布;褶皱、断层、火山、地震;内力和外力;气压和风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各气候类型的成因;洋流;自然带;世界森林分布、森林的效益;矿产资源;能源和新能源;世界区域的划分。

世界区域地理部分:东亚概述;东南亚锡、石油分布;新加坡;南亚概述;中亚;西亚和北非;(改为中东地区);埃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重要物产的分布与出口);欧洲西部(三大半岛、冰川作用下的地形、北大西洋暖流、主要国家的首都、英国、法国和德国);欧洲东部和北亚概述;北美概述;拉丁美洲概述;大洋洲概述;

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中国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冬夏气温差异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降水分布规律的成因;锋面雨带的推移;季风成因;季风活动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的关系;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珠江;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三北防护林;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工业布局的变化;京津唐和珠三角工业区;河运、海运、航空;商业;

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四大区域内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分布;交通运输网络分布;自然灾害。

2 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如何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难度梯度化衔接。

2.2初中教材、大纲、新课程标准与高中教材、大纲、考纲考点(高考、会考)的衔接度问题。

2.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与高中传统应试教育(应试能力)的“突出”衔接问题。 3 有效衔接的方式和途径

3.1管理上的衔接

教育主管:增设地理为中考考试学科;

学校:高、初中教学暑期衔接班补充地理学科;

地理教师:按学习不同阶段,“小步子,减缓难度坡度”分解教学目标和难度值(会考、高考)

3.2知识上的衔接整合

3.3使用教材上的衔接方式

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如(高初中地理对接知识集锦)

九义教材——高中地理必修教材

课改教材(人教、湘教、中图)——高中地理教材

课改教材(人教、湘教、中图)——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 (人教、中图)

区域地理(整合教材)——高中地理教材

3.4教学方式的衔接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青少年认知水平及初中地理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学习心理完全是"经验记忆型"。因此教学上多采用传统的讲解法和谈话法,课改后更强调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在教学方式上多采取启发式、探究式。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与《高中教学大纲》及《高考大纲》的主要区别;其次,要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计划。第三,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对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特别是经纬度知识。建议用一周的时间来补一下。第四,要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课本插图、地图册、挂图、多媒体教学);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读图习惯、书写规范等的教育。

3.5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的教材也正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在编写时,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或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往往是囫囵吞枣,记住就行了。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有了很大的区别,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掌握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即可。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或降水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是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形成、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地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我们在高中教学中要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和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的高初中的有效衔接,我相信高中地理教学会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全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上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vk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