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历史考点整理
更新时间:2023-05-07 20: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2011高考历史(基础知识)考点整理
古代部分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㈠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⑴建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⑵灭亡: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西周灭亡,东周建立。
注意: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历史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补充:社会性质
①夏商周三代: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强盛时期。
②春秋:我国奴隶制度的瓦解时期。
③战国: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⑴分封制:①含义:分土封侯,封邦建国。
②性质:属于西周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也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③目的:
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对西周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④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
⑤对象:王族(是主体,又叫同性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⑥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其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⑦权利:在自己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有很
大的独立性。
⑧评价:A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当时的强
国。B局限:由于诸侯在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开始挑战王权。
⑵宗法制:①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特点:A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正妻所生长子)
B以血缘关系维系。C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一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二是通过血缘亲疏关系,确立分配继承制度)
③实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④内容:A周王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B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C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D卿大夫对于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以此类推。(周王是天下共主;嫡长子继承制;其他众子降级分封制;大宗小宗之分。)
⑤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与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3、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⑴神权与王权结合;⑵最高执政几圈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⑶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⑷等级森严。
㈡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的统一:
1
⑴背景(原因与条件):①春秋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各诸侯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不断进行战争(即诸侯争霸)。
②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③人民经过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
④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⑤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⑵时间:公元前期230年——公元前期221年
⑶过程:秦国先后灭了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到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
⑷结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都城咸阳,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多年的诸侯分裂割据局面。
2、皇帝制度:⑴创立者:嬴政
⑵由来:三皇五帝。秦统一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地位与功绩,把三皇五帝名称合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希望子孙千万世传承,永掌政权。
⑶影响: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辛亥革命废除封建帝制。1912年)
⑷皇帝制度的内涵与特征:(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①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任免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控制调动军队的虎符。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②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
③皇帝独尊:皇帝拥有独尊地位,自称为“朕”,其命令为“制”或“诏”,所用玉印为“玺”。显示其威势的神圣。
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⑴地位:三公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⑵特点:以皇权为中心
⑶三公:①丞相:为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包括宰相);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虚设的,由皇帝兼任)
4、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春秋——出现
⑴建立过程: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
⑵内容:①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秦始皇将全国分成36郡。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②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长或县令。
③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⑶作用: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的统治,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
贵族政治的标志;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得以确立与发展。
5、归纳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作用
⑴中央官制的创新加强了君主的权力,中央官制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加强了皇权并一定程度减少
2
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⑵地方郡县制度的实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
⑶秦朝确立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与完善
㈢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
⑴时间:西汉初年,刘邦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即同时推行郡县制和封国制);
⑵封国与中央的关系: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封国有时会与中央对抗。(实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⑶结果: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通过分割王国,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⑴名称与职权:唐朝继承并完善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三省体制。
①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
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⑵运行次序: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命令)——吏、户、礼、兵、刑、工
⑶特点: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
⑷作用:①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并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了君权
的独尊;
②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元朝的行省制度
⑴设立目的:为巩固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管辖辽阔的疆域。
⑵设立: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在少数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西藏由中央的宣政院管理(中央首次设行政区辖藏)。
⑶作用: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汉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⑴变化概况:
⑵科举制度:①原因: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
②过程:开始——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
形成——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3
完善——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衰落——明清推行八股取士
③评价:
A 意义: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B消极: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⑶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才人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了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㈣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
⑴废丞相:①原因: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权。
②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③过程: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废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来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并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即废丞相,权分六部。)
④结果: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⑵设内阁:
①设立过程:
A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助他处理政务,很少参与决策;
B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C后来: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批阅奏章的票拟权。内阁首辅权压众臣。
②性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选任、升降,职权的大小,票拟是否采纳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⑶影响:明朝废宰相,设内阁,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⑴设立:①时间:清雍正帝时在宫内设置;②开始目的:为了处理西北军务。
⑵职权: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每日接受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旨意拟写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⑶影响:①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权合并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到了顶峰。
③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㈤归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官制演变脉络: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2、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脉络: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度
3、两对基本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4、演变趋势:A中央:君权逐渐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B地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皇权至上是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
4
6、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⑴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
强与完善。
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最突出
③有利于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先进生产技术的文化在较广范围传播,又可促进民族融合,起了积极作用。
④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⑤有利于防止割据和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
⑵消极影响:
①皇权专制赋予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极易形成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②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③导致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文化专制的日趋严厉,严重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阻碍中国文化
的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㈠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刀铁犁牛耕:
⑴刀耕火种:原始社会时期,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到,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耕种。弊端:地力不持久,经常迁徙。
⑵耜耕阶段:主要是商周时期,工具:出现松土工具耒耜,少量青铜农具。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农作物种类丰富,五谷基本出现。开始走向定居。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奠定基础。
⑶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开始出现
②汉朝,成为主要耕作方式。出现耦犁,犁壁、耧车(播种开沟工具)
③隋唐完善。出现曲辕犁。
2、土地私有值得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⑴确立时间:战国时期
⑵确立原因:①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
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要类型: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最主要);②小农土地私有制;
③封建土地国有制。
⑷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3、小农经济
⑴小农经济确立的主要条件:①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使生产力水平提高;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5
④精耕细作。(其他特点:脆弱性、封闭性)
⑶评价: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和近代经济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③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的积极性。
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㈡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
⑴官营手工业:①历程:夏商西周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②经营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产品主要供官府、军队使用,不流入市场。
③发达原因: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⑵民间手工业:①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男耕女织),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②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就出现在民营纺织业中)
③明中叶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2、手工业主要成就:
⑴纺织业
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①四五千年前: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②商朝: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人。西汉开始丝绸远销国外,为中国获得“丝国”的
誉称。汉朝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
⑤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丝织中心:苏州、杭州和南京;
⑦明清:丝织品代表:缎;
技术:花楼机
明中后期在苏杭的民营丝织业中首先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棉纺织业:①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业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丝织品的比例。②明朝中后期,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暑袜行业,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⑵冶金:
冶铜技术:①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②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代。青铜文明代表有:司母戊鼎(现在又叫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冶铁技术:①西周晚期:出现铁器;②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③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④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⑤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
6
⑶制瓷:①商朝:烧制原始瓷器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⑤宋代: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⑥明清: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其实元末就已出现)、彩瓷、珐琅彩(清朝);珍
品: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其中,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家庭手工业则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4、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⑴时间:明朝中后期⑵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
⑶地区;江南(苏州、杭州等地)⑷部门:丝织业部门
⑸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早期雇佣工人)
⑹本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生产关系)。
⑺标志着封建制度的衰落。
⑻发展缓慢的原因: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②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
③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④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
㈢商业
2、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主要的商业城市:
⑴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商业中心的是: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⑵繁华的商业城市:
唐朝: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长江流域扬州、
益州(成都),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扬一益二”);
宋朝:形成了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唐朝: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⑶对外贸易港口元朝: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清朝:只开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
7
对外贸易
“商帮”:⑴出现时间:明清时期⑵含义:地域性商人群体。
⑶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帮:徽商、晋商
{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
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⑴起源早,并且不断发展;⑵农耕时代的商业与政府的政策息息相关;⑶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然而政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⑷古代商业的发展促使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㈣主要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
⑴基本含义:中国封建社会重视传统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打击限制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措施。
⑵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⑶“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⑷实施:①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②汉、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明太祖、雍正帝等),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⑸“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①积极作用:A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维护了封建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在封建社会的早期积极作用为主。
B从根本上来说重视农业的思想是正确的。
②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在封建社会的晚期消极作用为主。它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潮流的重要因素。
2“海禁”与“闭关锁国”
⑴“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基本含义:明清时期的统治者严格限制中国人对外交往及外国人同
中国贸易。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如明朝郑和下西洋;清朝广州十三行统一经
营管理对外贸易)。
明代:“海禁”:为防倭寇之患。防止倭寇与敌对势力勾结危及明朝的统治
⑵目的:清代:“闭关锁国”是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根本目的)。
⑶表现;
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外贸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清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只开放广州对外贸易。
⑷实行的根本原因:牢固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和封闭性。
⑸影响
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
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但客观上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维
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主权。
8
三、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㈠“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1、百家争鸣
⑴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即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政治上表现为以分封制为代表的奴隶制度开始瓦解;经济上表现为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正常变革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
②“士“阶层活跃,受重用。③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⑵历史影响: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③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如,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
9
例:
㈡汉代儒学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⑴提出: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⑵目的:适应西汉统治阶级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需要。
⑶思想主张:
①适应汉武帝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②为了加强君权需要,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⑷实质:封建的文化专制主义;愚民政策。
⑸结果:西汉后期,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阻碍了学术思想感的自由发展。
2、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1)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起用儒学家参政。(他规定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廉到中央任官。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
(3)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逐渐为儒学垄断。
⑷举办太学:①性质:封建官方最高学府
②教材:儒家“五经”,教育为儒家垄断
③教师:精通五经的博士
④学生;平民、贵族、官僚子弟
⑤方式;太学与选官制度相结合,太学生经考试合格后可到政府任官
⑥作用: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提高了儒学地位。
⑸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㈢宋明理学
1、产生:北宋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⑴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①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人伦者,天理也”;“君臣父子,天之定理”
③认识论上,提出“格物致知”,主张外在的探求。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
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他们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
10
“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⑵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①主张:A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即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B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C“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非求科学之真。
②朱熹的影响:
A他是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他的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C还远及日朝以及欧洲。在日朝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D他的思想在封建社会后期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陆九渊、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
⑴南宋: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①“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③强调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⑵明朝中期后: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更多吸取佛教禅宗思想,心学的集大成者:
①吸取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A“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主张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良知的本性。
B“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但他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
4、宋明理学的评价:
⑴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制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⑵但理学重视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5、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同:都承认理的存在,理是万物的本源;实质都是以封建伦理纲常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异:理存在的形式以及探究理的方式不同。程朱认为理存在万物之中,所以要格物致知,向外探求。陆王认为,理存在心中,所以只要反省内心。(由格物——格心)
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李贽
⑴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①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②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③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④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
⑵思想主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的虚伪)
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11
③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吃饭穿衣就是“人
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
3、明清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条件有哪些?产生的根源?核心与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条件: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并走向腐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阶级: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扩大,要求反封建。
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等扼杀个性,摧残思想。
根源: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封建制度趋向衰落。
核心与实质:个性解放;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儒学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影响:意义:①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促使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②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局限:①没有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对其所处时代产生的影响有限。
②作为地主阶级,仅仅对当时社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进行了批判,并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启蒙思想作比较: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但后者更对将来的社会提出了自己的伟大的构想,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导致不同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其次是封建专制造成的压力程度不同。)
12
13 4、儒学的发展历程
创立: 春秋——孔子
蔚然大宗:战国——孟子、荀子
备受统治阶级冷落 遭受摧残:秦朝——焚书坑儒
备受推崇: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主流思想
新发展: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三教合一)
焕发生机:明清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绝对否定传统文化,提出反对旧道德,“打到孔家店”。)
说明:思想要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趋势更新。
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⑵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技:①封转专制制度压制人才;②缺乏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封闭性,对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低);③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制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知识分子都皓首穷经应付科举。);④明清闭关锁国,与世界脱离。
㈡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演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1)形成:起源: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至商朝, 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
(2)演变:基本脉络: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总趋势: 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 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古代中国画(国画)
⑴远古时代:彩陶画《鹮鱼石斧图》
⑵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⑶秦汉:代表是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夫妇宴饮图》
⑷魏晋: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⑸隋唐: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吸取印度、波斯风格,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天王送子图》等作品。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⑹两宋时期:宫廷画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代表作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根源是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⑺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盛行时代
①文人画的特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
求神韵意趣。
②文人画的代表:写意画
元代——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墨兰图》。
4、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⑴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⑵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使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进行创作,形成了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三大画科。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㈢文学成就
)
14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散曲是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
散曲成就: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4、明清小说
背景: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中国古代文学总的发展趋势:通俗化、大众化、平民化;逐渐成熟、完善。
㈣戏曲艺术
1、京剧(国粹)的产生与发展。
⑴清朝,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⑵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⑶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课本49页图:乐器、角色、表演方式、特点程式化和虚拟化)
⑷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15
2、其他地方剧种:
明朝时,在江苏的昆山形成昆曲;清朝各地还出现了: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
五、古代希腊罗马
㈠雅典的民主政治
1、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⑴希腊东临爱琴海,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没
有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山岭和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
⑵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使得经济上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政治上很难形成统一国家,导致众多城邦小国的建立。
⑶海外贸易发达,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
⑷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使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政治,希腊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2、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
⑴梭伦改革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
②目的:调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③内容A主要按财产来划分社会四个等级;B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C建立四百人议
事会;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E废除债奴制。
④影响: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⑵克里斯提尼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实行改革
②内容:A用10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
C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D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E 实行“陶片放逐法”,以保障民主。
③影响; 基本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⑶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
②内容:A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十将军除外),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
定城邦重大事务,
B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C五百人议事会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
D陪审法庭是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E城邦还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F发放观剧津贴。
③作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3、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性
⑴意义:①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权利制约、公民意识;选举制、任期制、少数服从多数、举手表决等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②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如:人文主义就诞生于雅典)。
16
⑵局限性:①本质——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无政治权利。②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㈡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⑴习惯法: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者立法和司法大权。法律与习惯没有明显界限。贵族常常
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
⑵成文法的诞生——《十二铜表法》:
①产生原因: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的推动。
②产生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了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在十二块铜表上,
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③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确。
④意义: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保护了平民利益。它标志
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⑴公民法: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前(主要在罗马共和国时期)
②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⑵万民法:①背景:罗马帝国不断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
②范围: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
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已不复存在。)
形成完整体系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査士丁尼组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罗马法的作用
⑴维系统治:
①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③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
现。)
⑵影响后世: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
①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与司法产生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
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如:罗马法的两大原则: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些做法,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某些司法原则——案件裁决要文字记录,没有证据不得定罪,诉讼制度,不告不理)
②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
③资产阶级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
有力武器。
④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波及到了亚非等国。
2、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
前27年
前509年3世纪6世纪前5世纪
公民法万民法
17
注:⑴公元前509年(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
⑵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制定,成文法诞生;
⑶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⑷公元3世纪,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⑸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査士丁尼组织编成《民法大全》
⑹罗马法按表现形式分为习惯法与成为法,按适用范围分为公民法与万民法。两种分法,在时间上有重叠。从上面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既是是成文法,又是公民法;习惯法一定是公民法;万民法一定是成文法。
㈢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⑴产生的条件:①经济上,工商业发达,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也突出人在社会的地位;
②政治上,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③文化上,希腊人具有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精神。
⑵探索的主题与特点: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
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⑶观点:①强调人的价值。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其约束力是相对的;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⑷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普罗泰格拉
主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觉是判定地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性质: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⑸评价:否定了神的意志,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的道德,导致主观随意性极端个人主义泛滥,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是雅典民主制度局限性的体现。)
2、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同时代,公元前5世纪,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⑴背景: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导致雅典社会世风日下。
⑵目的: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⑶思想主张:
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
③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④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⑶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注意: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他们的思想都蕴涵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18
近代部分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㈠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兴起
⑴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天主教会的束缚。
⑵时间:14、15世纪
⑶地点:意大利
⑷目的;反对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⑸形式: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
⑹实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⑺成就:A“文学三杰”
B “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
C、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其他托国家:莎士比亚的作品——P28页。
⑻影响: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科
学的发展。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A内容: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崇尚人性,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B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他们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C实质;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㈡宗教改革
1、主张:⑴“信仰得救”;⑵《圣经》高于教皇教会,每个基督徒有直接阅读、解释《圣经》的权利。(其他的主张:君主权力来自上帝,可以处罚教士和教皇;简化宗教仪式)
(马丁路德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也是人文主义的表现)
2、影响:
(1)在欧洲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除路德派外,还有加尔文派、英国国教。(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2)打破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3)教会对人们思想和政治经济的控制渐弱,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㈢启蒙运动
1、背景:⑴经济,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9
⑵政治,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⑶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⑷科技,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增强人们的自信。(如牛顿的经典力学)
(启蒙运动:17世纪出现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形成高潮;后向其他地区扩展。启蒙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取决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核心:理性——是指人的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主要内容:
(1)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
(2)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3)号召推翻专制王权、贵族特权、教会神权;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反对等级制度(反对权威和迷信、专制和愚昧);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科学。
(4)不仅反对天主教会,还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
20
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4、影响:
⑴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⑵影响:
①对欧洲:破除对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自由平等日益深入人心,冲击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②对法国:启蒙运动影响下,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
③对世界:启蒙运动波及全世界,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例如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包括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④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归纳: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主要观点)
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君主立宪制。
5、理性主义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之处:两者都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及其神学;但后者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与等级制度,还提出了资产阶级理想社会的一套“蓝图”。(发展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
(从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到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过程:是人文主义从起源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就是人类精神的觉醒——人性——理性的三个阶段)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
㈠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⑴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⑵社会根源;欧洲社会各阶层对贵金属尤其是对黄金、白银的渴望。
⑶方向诱导:《马可·波罗行记》对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
⑷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业要道—直接原因。
⑸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⑹思想文化: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
2、条件⑴客观条件:①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能造多桅帆船、使用罗盘、装有火炮)
②天文地理知识的增进。(相信地圆学说)③濒临大西洋,便于海上探险。
⑵主观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支持海上探险,希望获得财富,加强在欧洲地位。
3、过程
(结合课本24页新航路开辟图记忆,前3次都是15世纪末,第四次是16世纪初)
21
正在阅读:
江苏高考历史考点整理05-07
运动会解说词12-20
高要历朝修志概述11-15
蜘蛛作文350字06-26
主题名称“小花园” - 图文11-13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解莹05-16
小猪稀哩呼噜课外阅读试卷和答案03-24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江苏
- 考点
- 整理
- 高考
- 历史
- 福建省秋季事业单位考试时事热点含点评、自测,重要知识点预测)
- 2018年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1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
- 推进证券公司发展的几点建议(精)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条班讲义
-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胜利检测
- 学校2020年安全教育宣传制度
-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 高考英语复合句知识点分类汇编附答案解析
- 2016北京朝阳区高一(上)期末数学
-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 曹妃甸区第十一农场中心小学“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2)
- 福建省宁德市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 矿井恢复通风、排除瓦斯和送电安全措施通用范本
- 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试卷学生用
- 燃气工程可行性报告摘要大纲简易版
- 湖南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 2015年护士资格考点:社区护理之病房护师职责每日一练(7月4日)
- 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完整版)
- 从今天起,我要改变自己
- 工作报告 公司监事会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