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集体手da工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的调查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24 09: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幼儿集体手势舞队形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幼儿集体手工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的调查研究
李紫阳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河南周口
摘
要:作者主要采用自然观察法,着重观察和分
466001)
然会受到一定促进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的影响,手工制作需要幼儿对材料进行加工创造,材料给幼儿的制作提供了条件和帮助,同时又由于材料本身的不完整性和可塑性,给幼儿的制作设置了一些障碍。
[1]
析了幼儿集体手工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行为,并从提问对象、提问形式、提问类型及教师理答行为四个方面考查教师提问的特点;通过对教师提问行为的特点及其原因的梳理,提出了给予幼儿多一些表达自我的机会;丰富提问形式;适当提高高水平和非认知水平问题的提问频率;面对幼儿回答,教师应该有更多适宜的理答方式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幼儿集体手工活动一、问题提出
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发现手工活动是包含科学探究和审美双重学习目标的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如何实现这一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是许多幼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幼儿要完成手工制作,必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能识记字音、字形,又能理解字义,还能锻炼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3)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影子”的“影”字时,把“影”字拆成“日(太阳)、京(京京)、彡(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较法,熟字加一笔、减一笔,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法,动作演示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教师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提问
发展价值
这些问题的出现,
要求教师在集体教学过程中提前预想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为幼儿稍后的独立操作提供参考和支持。提问作为集体教学的重要形式,研究者决定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幼儿集体手工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特点,以此论述教师如何实现手工活动之于幼儿的发展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利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南京市某大学附属幼儿园作为调查对象。2010年4月13日至6月18日,采用自然观察法,使用摄像机、MP3等工具,共收集27个集体手工教学活动及相关资料。
浓厚兴趣。比如: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校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表,同学姓名,等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还有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是常规活动如:晨会、班会、队会、节日庆典,还是校本活动如国防主题、环保主题、社会调查主题、春秋游主题等,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媒介。活动中若以认字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媒介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可以在研究中,在玩乐中接触认识不少汉字,让学生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只有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张扬个性,自创途径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丨”就变成了“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旁就变成了“司”。学习“李”字时,有的学生说“李”就是“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使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
3.走入实践,情境识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152
码,共标记924个码号。在此基础上,借鉴相关研究对教师指导行为的分析,对文本资料进行二级编码,并对访谈资料、录像资料进行了反复引证。最终,将分析结果输入量化分析软件进行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提问对象的分布
表1手工活动中教师提问对象分布
提问类型数量分析提问数目百分比
集体59063.8
个人33436.2
里提供经验———活动必须会挑战孩子的能力,但可在敏感
成人的引导下完成。[5]教师设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对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作回答,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架实现从一种水平向另一种水平的“飞跃”。而反问是建立在幼儿提问或描述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将幼儿提出的问题重新抛给幼儿,从而促进幼儿对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但是研究者在观察中发现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较小,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中老师的权威削减了幼儿提问的机会;二是独立操作中老师的过度干涉扼杀了幼儿发现问题的可能;三是部分幼儿已经习惯于把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直接抛给老师而不愿自己进行思考、解决。这些可能就是反问形式的提问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较少的原因所在。
(三)提问类型的分布
表3手工活动中教师提问类型分布
问题类型
低认知水平
高认知水平
非认知水平
数量分析回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态度纪律规范
问题数目百分比(%)
15229720516
64
54
9310.1
434.6
从表1可以看出,幼儿手工活动中教师提问对象较多涉及集体,占提问总数的63.8%,而针对个人的提问则占到总数的36.2%。
幼儿园实行集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直接面向全体进行提问既省时又省力。但是,提问的对象是集体还是个人,应结合活动本身的特点进行调整。幼儿手工活动的集体教学部分,教师着重于引导幼儿对范例的观察和讨论,目的在于使幼儿掌握手工范例的构成、造型及装饰等方面的技能技巧,这种倾向于知识传递的教学较适宜采用面对集体的提问方式来进行,提高教学效率;手工活动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亦是重要的教育目标。孔起英认为,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个性的表现[2]。审美是个体行为,幼儿对范例的认知是建立在个体经验的基础上的,而这些也正是幼儿进行后期手工创作的源泉。教师针对个体的提问,是幼儿表达自我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提问形式的分布
表2手工活动中教师提问形式分布
提问类型数量分析提问数目百分比
直问43146.6
追问41444.8
设问677.3
反问121.3
16.2.2.21.76.95.8
从表3可以看出,手工活动中教师低认知水平的问题,
32.1%停留在理解水平上,需要幼儿回忆和运用的共占38.7%;
分析型、综合型和评价型等高认知水平的占总数的14.4%;非认知水平的占总数的14.8%,其中关注情感态度的问题比例较大,为10.1%。
任娟在对幼儿园五大教育活动领域中的教师提问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低认知水平的问题占总数的90%,高认知水平问题占总数的7.3%,非认知水平的问题占3.1%。存在异同。
相同之处在于,手工活动属于幼儿园五大教育活动领域的重要一员,具有幼儿教育活动的一般特征,即教师提问的低认知水平问题所占比例较大,是教师教学最为常用的提问类型。这种教学方式也是与此阶段幼儿学习特点相适宜的。学前阶段的幼儿的学习内容主要以一些易于理解、简单、具有启蒙性的知识经验为主。教师低水平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对学习内容进行再认和记忆,同时教学活动中有时也需要低认知水平的问题作为铺垫,或启发幼儿的高级思维,或为教学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这样的现实情况就导致了低水平问题在教师提问过程中大量存在,同时也说明了低水平问题存在的必要性。
相异之处在于手工活动较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其独特之处在于拥有科学探究和艺术表现双重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内容,进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7][6]
相比较而言,本研究的结论与上述研究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手工活动中,教师提问主要以直问和追问的形式开展,两者分别占到提问总数的46.6%和44.8%;四种提问形式中以反问所占比例最小,仅为1.3%;较反问而言,设问占提问总数的7.3%,应是幼儿教师教学较为常用的提问形式。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如出一辙,直问、追问等感知性提问是幼儿教师主要的提问形式[3]。这与幼儿发展水平是极其相关的。由于幼儿思维的复杂性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幼儿园活动中教师提问更多地采用直问形式。另外,采
[4]
用直问形式能使幼儿思维的指向性较为明确,对于手工活动中范例教学是相宜的。因为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教学重点,是幼儿需要掌握的部分,让幼儿自己观察总结出来,无疑会增强他们的掌握程度。而追问则是教师了解幼儿真正意图的重要途径。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并不能完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正意图。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或描述进行一环又一环的提问,不仅可以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还可以促进幼儿对某个问题作进一步思考。
设问一般使用于教师所提的问题对于幼儿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说还不能独立解决,但幼儿对教师设问的问题又。手工活动中,教师注重操作方式方法的传授,
运用范例教学的方法帮助幼儿积累较多表象,[8]为幼儿独立创作提供可供选择的素材,其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幼儿“学以致用”。在这一过程中,低水平的问题显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而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分析事物间的关系,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表达自己的主观体验,无疑是教师实现其教学目标的最佳选择。艺术表现即自我表里德认为,一般来说,自我表现的活动是无法教现。赫伯·
,153
数的4.6%,这也说明教师很少采用消极的态度来面对幼儿的不适宜行为,能较好地保护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正如上文中对教师提问类型的分析:手工活动中的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比例较大,问题的开放性也较大。相应的,问题答案也多种多样。即使面对幼儿“不合常理”的回答,教师为了解幼儿的真实意图,也需要给予幼儿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我,这就导致教师的积极理答行为增多。另外,现行的教育体系,提倡教师要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自信心及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意识较以往有所提高。
四、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总体来说,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能够关注到手工活动作为艺术活动,与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的共性所在;也能够
肯定或表扬
21423.1
重复或转述
53157.5
重复询问14515.7
无表示343.7
当然,有学者提醒人们高水平问题并不绝对优于低水平问题,任何学习不可避免需要记住一些基本型的知识。
[10]
对于幼儿来说,尤其如此。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大
[11]
多数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较为依赖具体事物和行动,带有明显的主观直觉色彩。
这也说明,低认知水
平的问题是教师提问的必然选择,但随着幼儿高级思维形式的出现,高认知水平问题也是教师提问的重要方面。总之,教师应审时度势,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对教师提问的问题类型进行相应的选择。
(四)教师理答行为分布
1.幼儿回答正确或合理时,教师理答行为分布。
表4手工活动中教师理答行为分布(1)
类别数目出现次数百分比
发现手工活动作为具有科学探究和审美双重的教学任务,与欣赏活动等艺术活动的不同之处;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提问方式为幼儿的独立操作提供有益的支持。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教育建议,仅供参考。
(一)给予幼儿多一些表达自我的机会
手工活动与绘画活动、欣赏活动共同构成了幼儿美术教育体系。艺术是个体创造的过程。幼儿表达自己对范例的主观体验,是幼儿创造的开始,是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对观察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可以为幼儿独立操作提供更多的表象和支持。
(二)丰富提问的形式
直问和追问是教师主要的提问形式,这虽与幼儿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不仅是在帮助幼儿复习已有的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架,促进其发展。设问和反问作为教师提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较大的运用空间。
(三)适当提高高水平问题和非认知水平问题的提问频率
无论是在艺术活动还是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低水平问题都是必要的,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记忆学习内容。但是,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甚至于“培养高尚情操”。所以,适当地多给予幼儿一些运用已有经验的机会,运用高水平和非认知水平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会思考,实现自我完善。
(四)教师应该有更多适宜的理答方式
幼儿的思维发展以具象为主,对于新鲜、生动的事物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研究中,教师的理答方式较为集中,甚至有些机械,这对于艺术活动而言,是极其不适宜的。因为,艺术活动中幼儿对于教师提问的回答本来就是不一致的,教师采用较为类似的理答方式,可能导致幼儿对自己回答的认识较为模糊,不利于表象的积累,从而影响幼儿独立创作。教师可针对幼儿的回答,做出具体的言,并辅以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以此保证幼。
:
.从表4可以看出,手工活动中,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的理答方式以肯定或表扬、重复或转述为主,分别占总数的23.1%和58.5%;试图让幼儿做出进一步回答的重复提问占总数的15.7%;而对幼儿的正确回答无任何表示的教师理答行为只占总数的3.7%,这也说明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对幼儿正确的回答做出积极的反应,保护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相关研究显示,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对欣赏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要素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是一种区别于日常感知、能够揭示事物的表现性(或审美属性)的特殊的感知”。
[12]
幼儿先通
过视觉器官等获得关于审美对象的线条、形状、色彩、节奏、韵律、变化、平衡、统一、和谐等形式、结构方面的资料;而后幼儿将获得的欣赏资料与他们个人以往的经验结合起来通过想象来理解;最后,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理解进行审美判断。
[13]
由此可见,幼儿在美术欣赏中的审美判断
只要是基于主观印象,就不对其加以分析和综合。幼儿的个体经验各异,对于教师的提问,回答也就各不相同。教师通过对幼儿不断地提问,才能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对幼儿的回答做出回应。这一特征,在手工活动亦有体现。但与欣赏活动相比,幼儿在手工活动中除了有审美的学习目标外,还有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的目标,而此类的学习目标必然伴随着科学知识的学习,这也就表明教师提问的答案具有唯一性。所以,与欣赏活动相比,面对幼儿的正确或合理回答,教师理答行为以重复转述和重复询问为主,而欣赏活动中,教师理答行为则出现较多的肯定或表扬的回答。
2.幼儿未回答、回答错误或不合理时,教师理答行为分布。
表5手工活动中教师理答行为分布(2)
154
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中的几点体会
周
洁
222300)
(东海县幼儿园,江苏东海
摘
要:区域活动中宽松的氛围,丰富的操作材料,
就不能实现,活动的自主性也就无法体现。在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尝试的。
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根据孩子兴趣,教师采取拓展材料、创新设置、合理指导、科学讲评等举措,能有效实现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创设体会
1.开放的空间。在空间增设上考虑到区域活动具有
动态性,幼儿可根据需要,重新布置或改变某区的位置、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随时增设活动区域。一次班上的几个女孩用小椅子在走廊的一角围了一个圆圈,大家坐在里面,神秘兮兮地说着话,原来她们是想在一起说一些悄悄话,就自发地布置了一个“隐私区”。
同时,我们尝试开展平行班活动。即同年龄班的幼儿在相同的时间里,在平行班活动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开展平行班游戏时,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的地点,在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时间、材料、人际关系的开放。通过这种形式,平行班的教师、幼儿相互都很熟悉,幼儿的交往能力明显增强,自主性、积极性显著提高,性格活泼开朗,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这种打破班界的环境的创设不仅增加了幼儿游戏的自由度,扩大了他们交往的范围,拓宽了个人游戏的空间,还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充分体现了游戏的自主性、独立性,使幼儿在与同年龄的伙伴交往中相互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
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智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声。在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和幼儿教育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区域活动的研究》为市级“十一五”立项科研课题。我前段时间和我园部分教师去上海学习,经过实践和尝试,有如下感悟。
一、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和欲望。
区域活动强调材料的开放性,重视让幼儿和环境互动。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和欲望,考虑材料促进孩子各种能力发展的价值。
1.自然物。大自然中的材料收集方便,用途广泛,价廉
物美。如玉米芯,可将其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放置于美工区,蘸上颜料进行印画;芦苇秆可以用来比较长短、粗细;竹子可以做成小树、钓鱼竿;麦秆可以吹画……虽然这些都是不起眼的自然物,但别有一番用途,深受孩子们喜欢。
2.开放的时间。在时间安排上,一方面,我们将完成
新活动自主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活动的时间,如几天完成一个美工作品,只要他们完成即可,不做硬性规定。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时间外,其余的,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或玩新活动或继续未完成的探索。我们班的几位男孩子非常喜欢动手区的造纸活动,他们经常自由进入动手区。在长时间反复操作、相互交流中,他们不仅发现哪几种纸易撕、哪几种纸易吸水,还发现吸水后的湿纸容易撕、湿的纸很柔软、干的纸比较硬等各种有关纸的特性的现象。
开放的区域活动时间和空间,既使教育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实现,又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愿望、独立的需要。
[8]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09.
里德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长[9]赫伯·
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209.
[10]MarylouDantonio,PaulC.Beisenherz著.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3.
[11]池瑾.学前儿童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89.
[12]王芸美.学前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和培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1993:93.[13]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2.废旧物。许多废旧材料只需稍做加工,就会变成孩
子喜欢的玩具。如可乐瓶上贴上眼睛、嘴巴、胡子、小尾巴就变成一只只有趣的小老鼠;扑克牌是孩子学习数字的最好材料;废旧的棉布可以做成苹果树、小汽车、布娃娃;水果网兜是孩子进行创造的最好材料,孩子们可把它做成帽子、房子、被子、肉串……
二、区域活动空间、时间的安排,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独立自主的需要。
我们提倡让幼儿自由选择,而如果没有足够的时空条件,幼儿就很少或不能有选择的余地,幼儿的自由选择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2]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4.
[3]厉凌华.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0,(3).
[4]庄爱平.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教师提问类型和形式[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5]L.E.Berk,Winsler著.谷瑞勉译.鹰架儿童的学习———维高斯基与幼儿教育[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45.
[6]任娟.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8:31.
[7]黎安林.对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探究式学习”问题[J],,(3).
155
正在阅读:
新编国际铁路货运代理合同范本标准版本04-29
营销策划:休闲食品突破瓶颈的五大路径06-29
2007高考优秀作文精选100篇04-25
国内2010年网吧调查 - 图文04-12
公司接待流程管理办法10-26
初步入职工作总结08-23
配电输电设备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07-08
一句话引起的风波作文600字06-21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调查研究
- 提问
- 现状
- 幼儿
- 集体
- 教师
- 活动
- 控制类阀门技术要求
- 劳保用品发放台账
- 初中英语写作指导
-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 工程造价全寿命周期分析和管理
- 07-08年英语专业八级翻译及人文知识
- 辽宁省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 2010年3月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交易》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多选题)
- 金匮肾气丸并非温补肾阳论
- 2013—2014下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 chapter-7 边沿检测与图像跟踪
- 读《周恩来传》有感
- 《医疗器械许可证》经营范围填写规范
- 高聚物注浆技术在白加黑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 国际贸易英文缩写
- 南充市大通中学2010年春政教处工作计划
- 机械增力丝杠增力机构的有限元仿真
- SDEP-SPT-PE1001 工艺设计一般规定格式化
- 京东金融亮出网购新模式 整合京东生态圈
- 危险化学品暂存库管理规定(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