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呼唤“疑”“问”-2019年精选文档

更新时间:2023-11-29 05: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课堂呼唤“疑”“问”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导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使学生学得进,首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得去。善于启发诱导,师生关系就会融洽,学生就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进步就快。

1.善于引导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领。一位教师在上《忆铁人》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就说,你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要说的吗?课堂便马上活跃起来:铁人是谁?课文回忆了铁人的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要写铁人呢?等等。 2.善于捕捉问题。

袁瑢老师说得好,“老师不是什么都懂的‘万能博士’,但总不能这也不知道那也不清楚,一问三不知。”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进行知识的“充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对那些学生理解范围之外的问题,要做科学的引导,为今后学习做好铺垫;也可以请其他学科的教师给予解答,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和协作。切不可顾及面子而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 二、激疑 1.课题导入时。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课题着手质疑,往往可以提纲挈领,统筹全局。如教学《两块银元》,可引导学生抓住“银元”发问:谁的银元?为什么只是两块?围绕两块银元写了哪些人?围绕两块银元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就可从总体上领悟到“两块银元”的内涵,把握课文所表达的“军民情深”的思想。 2.课文空白时。

很多课文,作者总会留下多种形式的空白,可让学生就这些空白处发问,再启发他们联系自己的审美经验,展开联想,引发对课文的发展和超越。如古诗《寻隐者不遇》省略了哪些内容呢?“松下问童子”问的是什么呢?再让学生分小组读读想想、说说演演,在情境中体会事情的经过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意蕴的领悟。

3.学生有疑时。

袁振国先生在其新作《教育新理念》中提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提倡“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后,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敢于提出问题才是学生创新萌芽的闪现。

曾经有个专家这样比较中美教育。美国的家长在孩子放学回家后会问,你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提问多的孩子会受到家长的褒奖。而中国的家长在孩子放学回家后会问,老师问的问题你都回答出来了吗?孩子颤颤微微地答:有一个没回答出来。家长便会大发雷霆。让我们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提问,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 三、延疑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索、思考的开始,直至找到答案或形成持续发展的兴趣。这一过程离不开猜测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推理、猜测。例如“德国的教科书中就编入了许多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不仅“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还把学生引向观察、试验、论证等科学探索的方法中去”。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敢于运用教材、超越教材。“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语)。的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是在行动中解读“以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新课标强调人文素养的关怀,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因为根据语文学科最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代替不了的,所以,语文教师的使命更为重要,研究问题教学应该成为新课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um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