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c杂质: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

更新时间:2024-05-24 07: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杂质: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

1 .介绍

本指导原则旨在介绍药物中残留溶剂在保证人体安全条件下的 可接受量,指导原则建议使用低毒的溶剂,提出了一些残留溶剂毒理 学上的可接受水平。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在此定义为在原料药或赋形剂的生产中,以 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它们在工艺中 不能完全除尽。在合成原料药中选择适当的溶剂可提高产量或决定药 物的性质,如结晶型。纯度和溶解度。因此.有时溶剂是合成中非常 关键的因素。本指导原则所指的溶剂不是谨慎地用作赋形剂的溶剂, 也不是溶剂化物,然而在这些制剂中的溶剂含量也应进行测定,并作 出合理的判断。

出于残留溶剂没有疗效,故所有残留溶剂均应尽可能.去,以 符合产品规范、GMP或其他基本的质量要求。制剂所含残留溶剂的 水平不能高于安全值,已知一些溶剂可导致不接受的毒性(第一类, 表1 ),除非被证明特别合理,在原药、赋形剂及制剂生产中应避免 使用。一些溶剂毒性不太大(第二类,表 2 )应限制使用,以防止病 人潜在的不良反应。使用低毒溶剂(第三类,表 3 )较为理想。附录 1 中列出了指导原则中的全部溶剂。

表中所列溶剂并非详尽无遗,其他可能使用的溶剂有待日后补充 列人。第一、二类溶剂的建议限度或溶剂的分类会随着。新的安全性 资料的获得而调整。含有新溶剂的新药制剂、其上市申请的安全性资 料应符合本指导原则或原料药指导原则(Q3A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 或新药制剂(Q3B 新药制剂中的杂质)中所述的杂质控制原则,或者 符合上述三者。

2. 指导原则的范围

指导原则范围包括原料药、赋形剂或制剂中所含残留溶剂.因此, 当生产或纯化过程中会出现这些溶剂时。应进行残留溶剂的检验。也 只有在上述情况下,才有必要作溶剂的检查。虽然生产商可以选择性 地测定制剂,但也可以从制剂中各成分的残留溶液水平来累积计算制 剂中的残留溶剂。如果计算结果等于或低于本原则的建议水平,该制 剂可考虑不检查残留溶剂,但如果计算结果高于建议水平则应进行检 测,以确定制剂制备过程中是否降低了有关溶剂的量以达到可接受水 平。果制剂生产中用到某种溶剂,也应进行测定。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准新原料药、准赋形剂和准 制剂。也不适用于已上市的药品。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所有剂型和给药途径。短期(如30天或更短) 使用或局部使用时,允许存在的残留溶剂水平可以较高。应根据不同

的情况评判这些溶剂水平。

有关残留溶剂的背景附加说明见附录2 。

3 .通则

3.1 根据危害程度对残留溶剂分类

“可耐受的日摄人量”(TDI )是国际化学品安全纲要(IPCS)用于 描述毒性化合物接触限度的术语。“可接受的日摄人量”(ADI )是 WHO及一些国家和国际卫生组织所用的术语。新术语“允许的日接 触量”(PDE )是本指导原则中用于定义药物中可接受的有机溶剂摄 人量,以避免与同一物质的ADI 混淆。

本原则中残留溶剂的评价以通用名和结构列于附录1 ,根据它们 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分为以下三类; (1 )第一类溶剂:应避兔的溶剂

为人体致癌物、疑为人体致癌物或环境危害物。 (2 )第二类溶剂。应限制的溶剂

非遗传毒性动物致癌或可能导致其他不可逆毒性测神经毒性或 致畸性)的试剂。

可能具其他严重的但可逆毒性的溶剂。 (3 )第三类溶剂:低毒性溶剂

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无须制定接触限度;第三类溶剂的PDE 为 每天50mg 或50mg 以上。 3.2 建立接触限度的方法

用于建立残留溶剂的PDE 方法见附录3 。用于建立限度的毒理数 据的总结见Pharmeuropa,Vo l . 9 ,No . l,Suplement,April 1997. 3.3 第二类溶剂限度的选择方法

制定第二类溶剂的限度时有两种选择。

方法1 : 使用表 2 中以 ppm 为单位的浓度限度,假定日给 药量为10g ,以方程(1)计算。 方程(1) C(ppm)=

PDE :mg/天 剂量:g /天

这些限度对所有原料药、赋形剂和制剂均适用。因此,这一方法 可用于日剂量未知或未定的情况、只要在处方中所有的赋形剂和原料 药都符合方法1 给定的限度,就可以以任何比例用于制剂。只要日剂 量不超过10g ,就无须进一步计算。服用剂量超过 10g/天,应考虑 用方法 2 。

方法2 :制剂中的每一种成分不必符合方法 1 的限度。药物中允 许的残留溶剂限度水平,可根据表2 中 PDE mg /天及已知最大日剂 量,用方程(1 )来计算。只要证明已降低至实际最低水平,便可以 认为这种限度是可接受的、该限度能说明分析方法的精度、生产能力 和生产工艺的合理变异,并能反映当前生产的标准水平。

1000XPile剂量

应用方法2 时可将药物制剂的每种成分中残留溶剂叠加起来,每 天的总溶剂量应低于PDE 给定的值。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用方法l 和2 来考虑制剂中的乙睛限度。乙睛 的允许日接触量是4.1 mg /天,因此由方法1 算出限度是410PPm; 如现在日最大给药量是5.0g ,制剂中含两种赋形剂,制剂中的成分和 计算得到的最大残留乙睛量见下表:

成分 处方量 乙睛量 日(摄人)量 原料药 0.3g 800ppm 0.24mg 辅料一 0.9g 400ppm 0.36mg 辅料二 3.8g 800PPm 3.04mg 药物制剂 5.09 728ppm 3.64mg

辅料1 符合方法1 限度,但原料、辅料2 和药物制剂不符合方法 1 限度,而制剂符合方法2 规定的4.1mg /天,故符合本指导原则的 建议值。

乙睛作为残留溶剂的另一例子,曰最大给药量 5 刀g ,制剂中含 两种赋形剂,各组分及计算得到的最大残留的乙睛最见 下表:

成分 处方量 乙睛量 日(摄人)量 原料药 0.3g 800ppm 0.24mg 辅料1 0.9g 2000ppm 1.80mg 辅料 3.8g 800ppm 3.04mg 药物制剂 5.0g 1016ppm 5.08mg

此例制剂中乙睛限度总量既不符合方法1 也不符合方法2 。生产 厂可先测定制剂,以确定在处方工艺中能否降低已睛水平,如果不能 将乙腈水平降至允许范围,生产厂应采取措施降低制剂中的乙腈量; 若所有措施均不能降低残留溶剂的水平,厂方应提供其尝试降低残留 溶剂以符合指导原则所做工作的总结报告,并以利弊分析报告证明允 许该制剂存在的较高水平的残留溶剂。

3.4 分析方法

残留溶剂通常用色谱技术,如用 GC法测定,如可能,对药典上 规定要检测的残留溶剂,应采用统一了的测定方法。生产厂也可选用 更合适的、经论证的方法来测定。若仅存在第三类溶剂;可用非专属 性的方法如干燥失重来检查。

残留溶剂的方法论证应遵循ICH 指导原则:“分析方法论证:定 义和术语”及“分析方法论证:方法学”。

3.5 残留溶剂的报告水平

制剂生产商需要了解有关赋形剂或原料药中残留溶剂量的信息, 以符合本指导原则的标准。以下阐述了赋形剂或原料药供应商应提供 给制剂牛产商的信息的~些例子。供应商应选择以下一项: ·仅可能存在第三类溶剂,干燥失重小于0.5%。

·仅可能存在第M 类溶剂,X 、Y?? 全部应低于方法1 的限度。(这里供应商应将第二类溶剂用X 、 Y??来表示)

·仅可能存在第二类溶剂X、Y?? 和第三类溶剂,残留的第三类溶剂低于方法1 的限度,残留的第三类溶剂低于0 .5 %。

如果可能存在第一类溶剂,应进行鉴定并定量。

“可能存在”系指用于工艺最后一步的溶剂和用于较前几步工艺

的溶剂经论证不能全部除尽。如果第二类溶剂高于方法1 的限度或第 三类溶剂高于0.5%,应鉴定并定量。 4. 残留溶剂的限度 4.1 应避免的溶剂

因其具有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对环境造成公害,第一类溶剂在原料 药、赋形剂及制剂生产中不应该使用。但是,为了生产一种有特殊疗 效的药品而不得不使用时,除非经过其他论证,否则应按表1 控制, 1 ,1 ,1 -三氯乙烷因会造成环境公害列人表1 ,其限度1500ppm 是 基于安全性数据而定的。

表1 药物制剂中含第一类溶剂的限度(应避免使用) 溶剂 浓度限度(ppm ) 备注 苯 2 致癌物

四氯化碳 4 毒性及环境公害 1,2-二氯乙烷 5 毒性 1,1-二氯乙烷 8 毒性 1,1,1-三氯乙烷 1500 环境公害

4.2 应限制的溶剂

列于表2 的溶剂,由于其具毒性,在制剂中应予限制,规定 PDE 杂质: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 第 8 页 共 18 页

约 0.1mg/天,浓度约 10ppm 。所列值不能反映测定所必需的分析精 度,精度应为方法论证的一部分。 表2 药品中第二类溶剂

溶剂 PDE (mg/天) 浓度限度(ppm ) 乙晴 4.1 410 氯苯 3.6 360 氯仿 0.6 60 环氧乙烷 38.8 3880 1,2-二氯乙烯 18.7 1870 二氯甲烷 6.0 600 1,2-二甲亚砜 1.0 100 N,N-二甲乙酰胺 10.9 1090 N,N-二甲基甲酰胺 8.8 880 1,4-二恶烷 3.8 380 2-乙氧基乙醇 1.6 160 乙二醇 6.2 620

甲酰胺 2.2 220 正己烷 2.9 290 甲醇 30.0 3000 2-甲氧基乙醇 0.5 50 甲基丁酮 0.5 50 甲基环己烷 11.8 1180 N-甲基吡咯烷酮 48.4 4840 硝基甲烷 0.5 50 吡啶 2.0 200 二氧噻吩烷 1.6 160 四氢萘 1.0 100 甲苯 8.9 890 1,1,2-三氯乙烯 0.8 80 二甲苯* 21.7 2170

* 通常为60% m-二甲苯,14% p- 二甲苯,9% o-二甲苯和 17% 乙基苯。

4.3 低毒溶剂

第三类溶剂(见表3)可能低毒,对人体危害很小。第三类溶剂 包括人们认为在药物中以一般量存在时对人体无害的溶剂,但该类溶 剂中许多尚未进行长期毒性或致癌研究。急性毒性或短期毒性试验表

明这类溶剂几乎无毒、无遗传毒性。每日 50mg 或更少量无须论证即可接受(用方法1计算。即5000ppm 或0.5%)。如果能够反映生产能力和GMP的实际情况,更大的量也可接受。

表3 在GMP或其他质量要求中应限制的第三类溶剂 醋酸 乙醇 甲乙酮

丙酮 醋酸乙酯 甲基异丁酮

苯甲醚 乙醚 2-甲基-1-丙醇 1- 丁醇 甲酸乙酯 戊烷 2- 丁醇 甲酸 正丙醇 醋酸丁酯 正庚烷 正戊醇 叔丁基甲基醚 醋酸异丙酯 醋酸异丁酯 醋酸甲酯 2- 丙醇 异丙基苯 3- 甲基-1-丁醇 醋酸丙酯 二甲亚砜 四氢呋喃

4.4 没有足够毒性资料的溶剂

以下溶剂(表4)在赋形剂、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中也许会被生产 商采用,但尚无足够的毒理学数据,故无PDE值,生产厂在使用时 应提供这些溶剂在制剂中残留水平的合理性论证报告。 表4 无足够毒理学数据的溶剂

1,1- 二乙氧基丙烷 甲基异丙酮 1,1- 二甲基甲烷 甲基四氢呋喃 2,2- 二甲丙烷 石油醚

异辛烷 三氯乙酸 异丙醚 三氟乙酸

术 语

遗传毒性致癌 指通过影响基因或染色体而致癌。 LOEL :lowest-observed effect level 的缩写。

能观察到反应的最低量(lowest-obserued effect leuel )是在研究 人体或动物接触某种物质时产生任何反应的频率或严重性在生物学 上显著增加的最低剂量。

修正因子 是由毒理学家评定的、由生物测定的结果转换成与人 体安全性相关的系数。

神经毒性 某种物质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能力。 NOEL :no-observed effect level 的缩写。

不能观察到反应的量(no-obserued effect leuel )某种物质被人体 或动物接触后,任何反应频率或严重性在生物学上无 明显增加的最高剂量。

PDE 是 permitted daily exposure 的缩写,指每日摄入药物中 残留溶剂的可接受最大摄入量。

可逆毒性 指接触某种物质时产生毒性反应,不接触时反应即消 失。

深疑为人体致癌物 某种物质没有致癌作用的流行病学表征,但 基因毒性数据阳性,对啮齿动物具致癌作用表征。

致畸作用 怀孕期间服用某一物质而产生的胎儿发育畸形。

附录1 指导原则中所列的溶剂

溶剂 英文 结构式 类别 醋酸 Acetic acid CH3 COOH 3 丙酮 Acetone CH3 COCH 3 3 乙晴 Acetonitrile CH3 CN 2

甲氧基苯 Anisole

3

苯 Benzene

1

正丁醇 1-Butanol CH3 (CH 2 ) 3 OH 3 2- 丁醇 2-Butanol CH3 CH2 CH(OH)CH 3 3 醋酸丁酯 Butyl acetate CH3 COO(CH 2 ) 3 CH3 3

叔丁基甲醚 tert-Butylmethyl ether (CH 3 ) 3 COCH 3 3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1

氯苯 Chlorobenzene

Cl 2

氯仿 Chloroform CHCl3 2

异丙基苯 Cunene

CH(CH3)2 3

环己烷 Cyclohexane 2

1,2- 二氯乙烷 1,2-Dichloroethane CH 2 ClCH2 Cl 1 1,1- 二氯乙烯 1,1-Dichloroethene H 2 C=CCl 2 1 1,2- 二氯乙烯 1,2-Dichloroethene ClHC=CHCl 2 二氯甲烷 Dichioromethane CH2 Cl 2 2 1,2- 二甲氧基乙醚 1,2-Dimethoxyethane H 3 COCH 2 CH2 OCH3 2 N,N-二甲基乙酰胺 N,N-Dimethylacetamide CH3 CON(CH 3 ) 2 2 N,N-二甲基甲酰胺 N,N-Dimethylformamide HCON(CH 3 ) 2 2 二甲亚砜 Dimethyl sulfoxide (CH 3 ) 2 SO 3

1,4二恶烷 1,4-Dioxane

2

乙醇 Ethanol CH 3 CH2 OH 3 2- 乙氧基乙醇 2-Ethoxyethanol CH3 CH2 OCH2 CH2 OH 2 乙酸乙酯 Ethylacetate CH 3 COOCH2 CH3 3 乙二醇 Ethyleneglycol HOCH2 CH2 OH 2 乙醚 Ethyl ether CH 3 CH2 OCH2 CH3 3 甲酸乙酯 Ethyl tormate HCOOCH 2 CH3 3 甲酰胺 Formamide HCONH2 3 甲酸 Formic acid HCOOH 2 正庚烷 Heptane CH3 (CH 2 ) 5 CH3 3 正己烷 Hexane CH 3 (CH 2 ) 4 CH3 2 异丁基乙酸酯 Isobutyl acetate CH3 COOCH2 CH(CH3 ) 2 3 异丙基乙酸酯 Isopropyl acetate CH3 COOCH(CH3 ) 2 3

溶剂 英文 结构式 类别 甲醇 Methanol CH 3 OH 2 2- 甲氧基乙醇 2-Methoxyethanol CH 3 OCH2 CH2 OH 2

乙酸酯 Methyl acetate CH 3 COOCH3 3 3- 甲基丁醇 3-Methy-1-butanol (CH3 ) 2 CHCH 2 CH2 OH 3 2- 己酮 Methylbuty ketone CH 3 (CH 2 ) 3 COCH 3 2 甲基环己酮 Methylcyclohexane

2

2- 丁酮 Methylethyl ketone CH3 CH2 COCH 3 2 甲基异丁基酮 Methylisobutyl ketone CH 3 COCH 2 CH(CH3 ) 2 3 异丁基乙醇 2-Methy-1-propanol (CH3 ) 2 CHCH 2 OH 3

N-甲基吡咯烷酮 N-Methylpyrrolidone

硝基甲烷 Nitromethane CH3 NO2 戊烷 Pentane CH3 (CH 2 ) 3CH3 戊醇 1-Pentanol CH3 (CH 2 ) 3 CH2 OH 1- 丙醇 1-Propanol CH 3 CH2 CH2 OH 2- 丙醇 2-Propanol (CH3 ) 2 CHOH 乙酸丙酯 Propyl acetate CH3 COOCH2 CH2 CH3 吡啶 Pyridine

二氧噻吩烷 Sulfolane

四氢呋喃 Tetrahydrofuran

四氢萘 Tetralin

甲苯 Toluene

三氯乙烷 1,1,1-Trichloroethane CH 3 CCl3 三氯乙烯 1,1,2-Trichloroethene HClC=CCl 2 二甲苯* Xylene*

*一般为60% m-二甲苯,14% p- 二甲苯,9% o-二甲苯和17% 乙基苯。

2

2 3 3 3 3 3 2

2 3 2

2

1 2 2

附录2 其他背景

A2.1 有机挥发性溶剂的环境管理几种药物生产中常用的残留溶

剂作为有毒化合物列于环境健康标准(EHC )和危险信息系统大全 (IRCS)。一些组织如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IPCS)、美国环境保 护机构(EPA )和FDA的目标包括测定可接受的接触水平。目的是 防止长期接触化学品后可能对人体健康和对整个环境造成危害。评估 最大接触安全限度通常应进行长期试验,当无长期试验数据时,可对 短期研究结果进行修正,如对短期研究数据用较大的安全因子校正后 使用,其中主要描述的项目与人群长期或一生接触的周围环境有关, 如:周围空气、食品、饮用水或其他介质。

A2.2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

本指导原则中的接触限度是参考EHC和IRIS中的毒性数据和 方法学而建立的。然而,在建立接触限度时,应考虑用于合成和制剂 处方中溶剂残留的一些特定的假设。即:

(1)病人(不是一般人群)使用药物是为了治疗疾病或预 防疾病,免受感染。

(2)对大多数药物来说不必假设病人终身服药的接触量, 但作为一种工作假设可能有助于减少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3)残留溶剂是药物中不可避免的成分,常常是制剂中的 一部分。

(4)除特殊情况外,残留溶剂不能超过推荐水平。

(5)用于确定残留溶剂可接受水平的毒理学研究数据,应

该在一些草案中(如 DECD 、EPA 和FDA Red BooK)已有收载。

附录3 建立接触限度的方法

Gaylor-Kodell 危害评估方法(Gaylor,D,W.AndKodell,R.l.:Linear

Interpolation algoeithm for low dose assessment of toxic substance. J Environ. Pathology, 4, 305)适用于第一类致癌溶剂,只有掌握了可信赖 的致癌数据,才可以用数学模型外推来建立接触限度。第一类溶剂接 触限度应根据不产生反应的量(NOEL)、并使用较大的安全系数 (如 10000~10000)来确定。这些溶剂的检测和定量应该用现代化分 析技术。

本指导原则中第二类溶剂的可接受接触限度是根据药物中接 触限度的规定方法(药典论坛 NOV-Dec1989)和 IPCS 采用的评估化 学品对人体危害的方法(环境健康标准170,WHO,1994), 计算PDE值而得。这些方法与USEPA (IRIS) 和USF DA(RedBook)及其他一些方法相似。在此简述本法有助于 更好地了解PDE值的由来,在使用本文件第4节表中的PDE值时

不必再进行计算。

PDE由对大多数相关动物研究得到的不产生反应量(NOE L),或刚能观察到的反应量(LOEL),按下式推导而 得: PDE=

PDE首先由NOEL计算,如果无NOEL值,可用LOEL。 此处所用的用于人体的修正系数与EHC所用的“未定系数”和“药 典论坛”所用的“校正系数’及“安全系数”相似,无论何种给药途 径均假定为100%的全身接触来计算。 以下是修正系数:

F1 为考虑种类之间差异的系数。

F1 =5 从大鼠剂量推断人用剂量的系数。 F1= 12 从小鼠剂量推断人用剂量的系数。 F1=2 从狗剂量推断人用剂量的系数。 F1=2.5 从兔剂量推断人用剂量的系数。 F1=3从猴子剂量推断人用剂量的系数。

F1=10 从其他动物剂量推断人用剂量的系数。

F1考虑相对体表面积:有关动物种类与人的体重比。 体表面积计算式:S=kM0.67 (2)

其中M=体重,常数k为10,方程中所用的体重见表A3.1. F2=10 ,说明个体间的变异。 NOEL X 体重调整

F1×F2×F3×F4×F5

对有机溶剂F2 系数一般为10,本指导原则一律用10。 F3为短期接触急性毒性研究的可变系数。

F3=1 研究时间至少为动物寿命一半(鼠、兔1年,猫、狗、 猴7年)。

F3=1 器官形成的整个过程的生殖研究。

F3= 2 对啮肯动物6个月研究或非啮齿动物3-5年的研 究。

F3=5 对啮肯动物3个月研究或非啮齿动物2年的研究。 F3=10 更短时间的研究。

在所有情况下,对研究时间介于上述时间点之间的研究,应 用较大的系数,如对啮齿类动物9个月毒性研究;其系数用2。 F4为用于产生严重毒性情况的系数,如:非遗传致癌毒性、 神经毒性或致畸性,研究生殖毒性时,用以下系数:

NOEL ×体重F1×F2×F3×F4×F5

(1)

F4= l 与母体毒性有关的胎儿毒性。 F4= 5 无母体毒性的胎儿毒性。 F4= 5 受母体毒性影响的致畸反应。 F4= 10 无母体毒性影响的致畸反应。

F5= 一个可变系数 可用在没有建立不产生反应的量(NOE L)时。

当只有刚产生反应的量(LOEL)时,根据毒性的严重 性,系数可达到10。

‘体重调整”假定一个任意的成人体重(不论性别)为50kg,相对于常用于这类计算的标准体重为60kg或70kg的人,这一

相对低的重量提供了一个附加的安全因素,应该指出有些成年病人体 重小于50kg。对这些病人,应考虑用已建立的用于测定M的安全 系数进行调节。如果儿童用药的处方中含有溶剂,用较轻的体重进行 调节是合适的。

举例说明方程的应用,小鼠中乙睛毒性研究总结于

Pharmeuropa,Vol. 9, No. 1增补本,1997年4 月第S24 页。NOEL 为 50.7mg/(kg.d), 乙睛的PDE如下计算。 PDE=

50.7mg/(Kg.d)×50Kg

12×10×5×1×1

=4.22mg / d

本例中,

F1=12 说明从小鼠剂量推断到人用剂量的系数。 F2=10 说明不同人体的差异。 F3=5 因为研究时间只有13周。 F4=l 因为未发现严重的毒性。 F5=1 因为不产生反应的量已测得。 表A3.1 本文件中用于计算的值

大鼠体重 425g 小鼠呼吸量 43L/ 天 怀孕大鼠体重 330g 兔呼吸量 1440L/ 天 小鼠体重 28g 豚鼠呼吸量 430L/天 怀孕小鼠体重 30g 人呼吸量 28800L/天 50.7mg/(Kg.d) ×50kg

12×10×5×1×1

豚鼠体重 500g 猴呼吸量 1150L/ 天 罗猴体重 2.5g 狗呼吸量 9000L/ 天 兔体重(无论是否怀孕) 4kg 小鼠水消耗量 5ml/ 天 beagle 狗体重 11.5 kg 大鼠水消耗量 30ml/天 大鼠呼吸量 290ml/天 大鼠食物消耗量 30g/ 天 理想气体方程:PV=nRT ,用于将吸人研究的气体浓度ppm 转换为 mg/L或mg/m3。例如以大鼠吸入四氯化碳(分子量153.84 )的生殖 毒性研究为例见Pharmeuropa,Vol. 9, No. 1,增补本,1997年4 月。S9

页。

N

= RT =V

P

300×10?6大气压×153840mg/mol

0.082(K?mol)×298K

=

46.15mg24.45L

=1.89mg / L

1000L=1M3 可用于将单位转换为mg / m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t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