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卡拉马佐夫兄弟家庭教育的缺失-2019年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3-12-01 02: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卡拉马佐夫兄弟经典台词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浅析卡拉马佐夫兄弟家庭教育的缺失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被认为是他一生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从表面上看,全篇围绕老卡拉马佐夫与儿子们之间的种种矛盾展开故事情节,随着矛盾的不断升级,最终导致“弑父”惨剧的发生。罪魁祸首斯梅尔佳科夫将罪行推给德米特里和伊凡后自杀身亡,大儿子德米特里被判处二十年苦役,二儿子伊凡得了严重的脑炎,生命危在旦夕。老卡拉马佐夫的几个孩子中似乎只有阿廖沙结局最好,他最终离开修道院回归尘世生活。本文拟从家庭教育缺失的角度来解读卡拉马佐夫四兄弟的不同结局。 一、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性格缺失 1.德米特里和斯梅尔佳科夫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有教育赐予我们。”老卡拉马佐夫日常生活不检点,他的儿子德米特里和斯梅尔佳科夫都继承了其粗野的行为方式。尽管后来米乌索夫将德米特里带走,但是他却过起颠簸不定的生活,四次更换门庭,少年和青年时代是在混乱中度过的,中学没有读完就进了一所军事学校,之后成日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浪费掉不少钱财。虽然他成长的环境十分恶劣,但是他的内心深处仍然
蕴藏着善的种子,他帮助卡捷琳娜保住了清白和家庭名誉,他真诚地爱着格鲁申卡;赫尔岑斯图勃医生曾在他幼年时期为他买一磅胡桃,在成年之后他特意回去真诚地探望恩人并表示感谢。正如费丘科维奇在为德米特里辩护时所说:“……他本来有一颗高尚而敏感的心,可是却受到了如此荒唐的教育,这又是谁的过错呢?有谁开导过他?谁教过他科学知识?他童年时代又有谁爱过他?……他遇到的只是厚颜无耻的嘲笑、怀疑以及为争夺钱财而施展的种种阴谋诡计;他听到的只是每天酒足饭饱之余的唠叨、令人恶心的处世之道。”
在老卡拉马佐夫的四个孩子中,私生子斯梅尔佳科夫最为无耻。他在杀死父亲后,一方面把罪责推给伊凡,阴险地要挟他说:“是您杀了人,我不过是您的帮凶,忠实的奴仆理查德。”同时,他又将罪行推给德米特里,使后者蒙冤受屈地服了二十年苦役。斯梅尔佳科夫从小就表现出极其阴暗、冷血的一面。他对格里戈里夫妇的养育之恩没有一点感激之情,格里戈里教他读书认字,他也并没有流露出多少兴趣,相反,他质疑包括《圣经》在内的一切书中的内容。他心理阴暗,对一切都抱持怀疑的态度,这些与他的身世有很大的关系。他从周围人的流言蜚语中得知自己是私生子,他的母亲是被老卡拉马佐夫凌辱后才生下了他,他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格里戈里甚至对他说:“你不是人,你是从脏水里蹦出来的,你就是这样的货色……”他对这句话一直耿耿于怀。如果说老卡拉马佐夫是一个“生而不养”的父亲,那么
“格里戈里”对于斯梅尔佳科夫而言,则是一个“养而不育”的父亲,他只提供给孩子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而不给予他们心灵成长所必需的养分,这一点无论是对于他拉扯大的德米特里、伊凡、阿廖沙还是斯梅尔佳科夫都是如此。这与他卑微的身份和狭隘的见识不无关系。从斯梅尔加科夫的成长历程和日后的精神状态来看,格里戈里的养父职责仅止于延续生命,而缺失精神教化。这类父亲无疑也是失败的。在缺乏教育和引导的环境中,斯梅尔佳科夫只能如同野草般生长起来,因特殊的身世以及沉默寡言的性格,他走到哪里都受人孤立;而当他与老卡拉马佐夫的“父子关系”最终被“主仆关系”所取代时,他们的血缘关系也就被彻底地扭曲了。因此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仇恨,他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他说:“只要能不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我甚至情愿被扼杀在娘肚皮里。”后来发生的“弑父行为”正是他这种仇恨心理的外化和发泄。“当个体行为总是得不到他者肯定而无法产生积极效果时,自我感知就很难被准确地获得。孤独、绝望的情绪被无限放大,客观存在变成了束缚个体情感自由的牢笼。于是个体存在变得毫无意义,身份认同的可能性在个体主观意识里被完全否定,这一切最终逼迫他们走向悲剧的人生结局。” 2.伊凡和阿廖沙
较之于德米特里和斯梅尔佳科夫,伊凡和阿廖沙则显得高尚许多,他们都渴望对世界做出一些改变。伊凡崇尚理智,力求理解生活的意义;阿廖沙则是真善美的化身,他由衷地向往博爱,
呼唤平等,渴望“一切人都成为圣者,互相友爱,不分贫富,没有高低,大家全是上帝的儿子”。与德米特里和斯梅尔佳科夫不同的是,伊凡和阿廖沙从小就被波列诺夫收养,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成长环境要远远好于德米特里和斯梅尔佳科夫。伊凡和阿廖沙的问题在于在其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母亲早亡,父亲对他们漠不关心,对于他们来说“父母”只是一个抽象空洞的词汇。如果童年时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这种对生活的不安全感在伊凡和阿廖沙身上都有体现。伊凡十分悲观,他否定上帝,不相信灵魂永生,他认为人是“软弱和低贱的”。由于缺少来自父母的爱,伊凡十分同情那些遭受苦难的孩子,尤其是那些被士兵、贵族残害,或是遭到大人毒打和虐待的孩子。他曾情绪激动地对阿廖沙说:“如果分辨善恶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那何必要去分辨这孩子的善恶呢?哪怕认识了整个世界也抵不上孩子向‘上帝爷爷’哭诉的一滴眼泪……”在他眼中,现实是黑暗的,宗教是可悲的,他看不到人类的未来。伊凡无疑是他父亲熟视无睹下的悲剧产物。从他出生以来,世界对他就是冷酷的,母亲被父亲逼疯,父亲却每日纵酒作乐,胡作为非,对孩子没有尽到一丝父亲的责任。因此在伊凡眼中,从他记事起看到的都是社会黑暗的一面,而他对那些受苦孩子的关心也是因为他从那些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伊凡与阿廖沙和德米特里相比是具有悲剧性的,因为后者从宗教中寻找到了精神的解脱,而伊凡却陷入对自己深深
的自责中,他认为自己是思想上的杀父凶手,他的精神开始失常甚至看到了魔鬼。由于缺乏信仰,伊凡没有像阿廖沙和德米特里一样得到精神上的复活,而是投进了“魔鬼”的怀抱,伊凡的悲剧是他父亲的无视和他自身心灵脆弱双重因素影响的结果。 父爱缺失的成长环境对阿廖沙产生的消极影响则体现在他缺少主见和性格懦弱。当卡捷琳娜让阿廖沙将钱送给斯涅吉廖夫上尉而后者拒收并把钱扔在脚下时,阿廖沙没有采取行动去劝上尉,而是转身离开。即便他知道他的哥哥与父亲的矛盾十分尖锐,他也没有试图做出任何行动去化解矛盾。精神分析理论指出,个体的安全感是这样产生的:父母(尤其母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客体。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的、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孩子就会充分体验到安全感和归宿感,并延伸出对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而阿廖沙因为缺少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因而在处理一些问题时便会采取消极的方式。但是阿廖沙还怀有对上帝的信仰,这得益于佐西马长老对他的指引。与他其他三个兄弟不同的是,阿廖沙在精神上得到了佐西马长老的指导和帮助。即便佐西马长老死后并没有出现圣迹,从而使他的信仰产生了危机,但当他跪倒在修道院的地上又重新站起来时,他便由一个软弱的年轻人变成了一名终身威武不屈的战士,由此,阿廖沙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虽然阿廖沙没有得到过父爱以及父亲应当给予他的教育
正在阅读:
浅析卡拉马佐夫兄弟家庭教育的缺失-2019年教育文档12-01
北方魏家峁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电厂2012年第一批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公告05-20
S324宁乡朱良桥至桃江牛田(二期)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06-02
Java实验报告三模板09-24
三级秘书职业道德题08-18
5上语文五六单元卷09-16
巧设疑问,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12-04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参05-02
LR0 JAVA实现09-1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马佐夫
- 卡拉
- 浅析
- 家庭教育
- 缺失
- 兄弟
- 文档
- 教育
- 2019
-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教案)教学设计
- 宝鸡2012政府工作报告
- 校研23号
- 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 对于亚马逊卖家来说商标有多重要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学案
- 实验2 Windows 7基本操作
- 2015年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web安全1
- 2017三年级语文上册 18.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苏教版
- 建筑师之家建筑设计任务书
- 乔迁新居贺词大全-精选模板
- 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 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 应用文写作基础 绪论
- 2004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理论电化学复习题 - 图文
-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三节测量电功率导学案
- 大学物理力学试题
-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 中国城市环境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