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2007-2011年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真题

更新时间:2024-03-06 12: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1 厦门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4 厦门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8 厦门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12 厦门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14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06 科目名称: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招生专业:政治学系、公共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系所有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政治经济学 2.主权 3.公共组织

4.国家公务员制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要评析两党制的特点。 2.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含义。 3.简要回答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4.简要回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政治民主化的动力。

2.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五种角色。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双村管理体制的变迁

双村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人民公社时期,大队党支部书记掌握着大队的实权,是大队的一把手,他的主要职责就是管政策,管党员。管政策就是负责落实和执行上级的指示;管党员就是管干部、管人。大队管理委员会作为党支部权力链条的行政延伸,由主任、会计、民兵连长、妇女主任、治保主任等组成,加上党支部书已和团支部书记共5-7人,体现了大队在政治、经济、军事、妇女、青年等方面的主要权能。其中,书记、大队主任和会计是大队干部中的核心,后两人又是书记的左右手。其余的大队干部处在大队权力结构的第二层级,工分补贴也要低一些。其中,民兵连长(往往也兼任治保主任) 的社会大背景有关。大集体时期,国家对村庄权力的支配,不仅立基于上述组织化机制,同时也是基于大队、生产队干部为核心的村庄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式忠诚。

20世纪80年代,双村所在大队所辖各生产队更名为村民小组。这一变更标志该乡的行政组织重新为村组体制所取代。双村也开始了村民自治的历程,它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确立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和产生方式。民选是村委会组织和产生的最基本规则,也是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二是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引入,就双村而言,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达川市村民自治示范活动中由政府引入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三是村民自治制度文本的确立,这是由政府引入的一套规则,这些规则,其宏观的法律基础是宪法和《村组法》中的相关规定。

村民自治活动在双村最大的收获在于它正在开始改变村庄治理精英的产生途径,但是,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却决不仅仅体现在变化中的村庄精英与普通村民的联结方式上,它也同时体现在改变中的村治精英与乡镇权力的连接方式上。当依据行政和科层化规则运作的乡

镇在遭遇到依据村民自治原则所运行的村政,而村政的运作从根本上又受制于行政国家和个体小农的互动逻辑时,村民自治和按照村民自治原则所产生的村治精英在农民和国家之间的地位与角色就同样不是用“民主”与“重建合法性”等话语所能概括了的。 请分析:

(1)材料中农村管理结构变迁的特点; (2)材料中农村管理结构变迁的原因;

(3)从现代性、国家和地方性三者的关系论述双村治理结构变迁的意义。 2.化解县乡债务危局之策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呈现出债务规模日益扩大、地区越穷债务负担越重、层级越低债务压力越大和隐性债务重于显性债务等特点。

2002年,国家审计署对中西部10个省、市的49县(市财政收支进行审计调查发现,截至2001年底,49个县(市)中有37个累计瞒报赤字10.6亿元,为当年财力的2.1倍。至2002年9月,有42个县(市)累计欠发国家规定的工资8亿元(其中当年1至9月,新欠1.32亿元),是1998年底欠发工资的3倍多。据2003年政府决算统计,县级政府债务总额达739.2亿元,平均每县负债4.11亿元。

2001年农业部统计,我国乡级债务己达1776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400万元。从目前各地的一些典型调查结果看,这个数字还是非常保守的。据安徽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03年底,安徽省乡级政府负债132亿元,乡均负债753万元。重庆万州区的调查统计表明,2002年万州区乡镇债务高达8.86亿元,平均每个乡镇债务近900万元,最高的乡镇负债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13倍。有专家估计,我国仅多镇一级债务正在以每年200亿元的速度递增。

中西部相对不发达地区,其债务负担要比东部发达地区严重的多。2001年中西部地区一般赤字县共计731个,赤字面为35.6%,仅新疆一地就有77个赤字县,赤字面为90%。在中部的安徽,省人大财经委对45个县进行调查也显示,几乎所有的县乡都有负债,而且债务逾期不能偿还现象比较突出。

巨额的财政赤字和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严重制约着县乡两级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首先是办公经费难以落实,导致“没钱干事”,不少财政困难乡镇的领导常为电费、电话费、交通费等办公经费发愁。其次是乡镇干部人心不稳,致使“无人干事”。据四川省委组织部对100个乡镇的调查,因为负债重而无法运转的乡镇占15-20%。有关研究列举了造成地方政府负债沉重的若干原因:

1.政府直接介入竞争性领域,投资办企业失败承担的大量债务。比较突出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各地风行一时的财源建设。一些县乡政府急于建设属于自己的稳定财源,大办乡镇企业,不注重市场调查和可行论证就盲目投资。随着我国告别“短缺”经济,乡镇企业出现大量亏损倒闭,投资无法收回,反而背上债务包袱的比比皆是。

2.政府以政府信用形式为所属企业借款担保,由于企业无力偿还而承担债务。地方政府担保债务转化为直接债务的比率非常高。有的地方甚至百分之百地成了地方政府的负担。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各地政府为解决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曾经成立了不少政所属的经济开发公司、农业开发公司、财务公司、决策失误,经济形势变化以及管理上的种种问题,这些项目大多数成了“交学费”工程。 3.上级责任下级承担。由于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不够清晰,经常出现“上级请客,下级买单”,“上级决策失误,下级负责收摊”的事情。由上级各部门推动的种种升级达标、评比活动、包括“普九”、 “村村通公路”、 “村村通电话”等,也给一些地方遗留下来沉重的债务包袱。上级以考核的形式层层下指标、验收检查,而财政又无力向下拨款,乡镇只好举债搞建设。河南省某乡,投资30万元修建了乡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35万元

开通了程控电话,完成了村村通电话任务;276万元建小学和中学教学楼,达到了“普九”的要求;15万元建高标准计划生育服务站,10万元建乡机关党校,20万元建起了全县一流的派出所,30万元植树18万株,实现了平原绿化的目标等等。但当种种升级达标、评比活动的“大事”完毕,这616万元的债务包袱也就背上了。

4.“政绩工程”形成负债。我国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强调政绩,政绩又往往意味着GDP的增长速度,意味着广场草坪、工程项目等,加上政府借债是“本届借债,下届还钱”,导致地方官员不惜大规模举债兴办各种“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据报道,有的县投资建起了被群众称为“豪华羊宅”、“豪华猪宅”的养羊养猪示范园区,天冷时有暖气,天热时有空调,有的还有福气享受沐浴,但平日里不养羊不养猪,只在领导来检查时,才花钱将村民们自家的羊和猪租来“赶场子”,领导一走,再各回各家。

5.分税制后财力层层向上集中,支出层层下移,导致地方政府举债。如湖北省某县自1994年以来上划中央“两税”增长了1.5倍,中央对该县税收返还只增加了34.2%,净上解出1994年的1520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4936万元,增长了2.2倍。在中央集中财力的同时,省、市两级也想方设法增加财力集中度,尽可能多的从下级财政抽取资金。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22%提高到2002年的54.9%,省级政府的财力集中程度则从1994年的16.8%提高到2000年28.8%,平均每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

6.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机构膨胀,人员臃肿。县级机关一般常设机构近40个,还有不少非常设机构。乡镇“五大班子”、“七站八所”齐全。1994年县乡财政供养人口2251万人,2000年达到2595万人,增加708万人,仅此一项一年增支1000多亿元。

7.财政管理制度与方式落后,财经纪律松弛,一边是大举借债,一边是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约现象并不少见。有的地方每到年终,饭馆的老板就会拿着一沓厚厚的“签单”到政府各部门去催要欠款,有的今年推明年,这届推下届,从全国范围看,也形成不少的地方政府债务。

此外,相当一部分地区县乡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以及腐败等,也是导致地方政府负债的重要原因。 请分析:

(1)造成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的原因中,哪些属于财政管理本事的问题,哪些属于地方政府的职能、体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问题?

(2)在上述原因中,导致地方政府负债沉重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地方政府的负债问题?

厦门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06

科目名称: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招生专业:政治学系、公共管理系所有专业,海洋事务,中外政治制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制度主义;2.政治改革;3.组织;4.政府绩效:

二、简答题(每小题l0分,共40分) 1.简述权力的基本属性。

2.简述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作用。

3.简要回答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简要回答“统治”与“治理”的区别。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当代西方的几种主要的国家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2.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及深化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Ⅰ.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

温岭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总面积920.2平方公里,人口111万,是个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县级市。改革开放以来,温岭市的经济发展迅速,为全国“百强县(市),”和“明星县(市)”。

1999年6月25日,温岭市松门镇党委、政府召开了村民们从来没有见识过的会议。和往常不一样,这次会议没有镇领导铿锵有力的宏篇大论,200多名自发赶来的群众与镇领导进行了平等的对话。群众提出的问题大到村镇建设规划,小到邻里纠纷,镇领导耐心听讲、周详地解释与答复。这就是最早的一次民主恳谈会。5年过去了,这被人称为“泥土里诞生的村议会”并没有消亡,它不断演进,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有学者认为,温岭民主恳谈会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寻找了新的生长空间。 村一级的民主恳谈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一期一个主题,恳谈会的内容主要是当地的重点工作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凡本村村民均可参加。方式与镇民主恳谈会类似,但村级民主恳谈会的开展并不顺利。最初,有些村民的发言无序、非理性和情绪化比较突出,有“火药味”。过激的言辞批评使村干部颇为尴尬,部分村干部则反映自己有被“批斗”的感觉。有些村干部开了一次恳谈会后就不敢再开第二次了。

随着村民在恳谈会上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逐步得到妥善的解决,村民们对干部的态度也渐渐地改变,由猜疑转向信任,由抬杠转向合作,由矛盾转向和谐。 几年下来,村民和村干部逐渐接受了民主恳谈会,民主恳谈会渐渐成为村民的生活方式为此,有媒体赞誉说这是“泥土里诞生的村议会”。 体制外的生长:原创性的基层民主形式

民主恳谈作为群众与政府平等对话的一种新的方式和机制,它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创新载体。然而,从更深层次考察它的特性,民主恳谈已经超出了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本来意义,“恳谈”一词已经涵盖不了其内在的全部价值,这是民主恳谈的创始者始料未及的。 2000年12月25-26曰,温岭市委与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日报社联合召开了“用民主方

法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在观摩了松门镇的民主恳谈会之后,他们对民主恳谈的关注和兴奋点不约而同地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转向了基层民主。2002年8月ll日,温峤镇政府召开“江厦学区校网调整民主恳谈会”。镇政府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考虑,建议将青屿中学撤并到江厦中学。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一“好事”竟遭到青屿片群众的强烈反对。

群众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学校撤并带来的食宿、交通费用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而且学生上学早出晚归途中也不安全。

为此,镇党委、政府在恳谈会现场慎重研究了群众的意见后当场作出决定,青屿中学暂缓撤并,待撤并时机成熟后再做研究。当镇党委书记宣布这一决定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几位青年人激动得把手中的头盔抛向空中。 体制内的融合:推动基层人大改革 民主恳谈会源于基层的创新,是没有法律地位的,属于体制之外的制度安排的自然生长。而这种体制外的制度安排是否具有合法性,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制度框架问题,也就是民主恳谈与法律、法规和现有的一些具体制度协调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与基层人大制度如何协调。

基层乡镇人大有四项法定的重要职权,即选举权、罢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对政府的监督权。然而长期以来,乡镇的重大公共事务并不是由乡镇人大作出决定,社会重大公共事务的决定权事实上集中在乡镇党委和政府。至于乡镇人大对政府权力运行的监督,也是无从谈起的。

处于“死机”状态的基层人大,让我们获得了一个想象空间,我们开始探索民主恳谈会与基层人大结合的可行性以及结合的有效途径,试图以民主恳谈会“激活”基层人大;另一方面,通过民主恳谈会与乡镇人大的结合,将游离于体制外的民主恳谈会纳入现行的制度框架之内,将这一具有原创性的基层民主形式导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样,民主恳谈会就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今年初,温岭在新河、泽国等地进行民主恳谈与基层人大结合新的探索。新河镇探索的课题是“参与式预算”,即让人大代表和公众参与并监督镇政府2005年度的财政预算编制,这一次民主恳谈会被引入镇人大体制内。

7月27日,新河镇在人代会期间召开民主恳谈会,90名镇人大代表直接参与了政府的财政预算编制,193名群众自发前来参加旁听。镇人大代表和到会的群众就镇政府的预算方案与镇政府进行了对话和质询,并提出了缩减行政管理费开支、增加教育投入等18个问题。 恳谈会结束后,政府与人大主席团、人大财政审查小组召开联席会议讨论人大代表提出的问题,调整了包括缩减行政管理费25万在内的9个项目,增减的资金合计237万元。镇政府据此修改了财政预算,并在第二天的人大代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

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凡认为,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虽然也在进行公共预算改革,但仍然是由政府主导,人大并没有真正改变“橡皮图章”的地位,新河镇的预算改革是中国地方政府公共预算改革的重大突破,实现了初步透明和参与的公共预算改革。

在2006年3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上,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项目从全国推荐的24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以绝对优势跻身十名优胜奖之列。 请分析:

(1)结合案例解释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职责与功能。 (2)你认为“民主恳谈会”的成功运行需要哪些必要的保障条件?

(3)结合案例分析一下当前我国地方治理方式有哪些转变,其发展趋向如何?

Ⅱ.转型时期的天津市政府

天津直辖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五大支流汇合处。东临渤海湾(海岸线长100多公里),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主城区离首都北京l00多公里。城市沿海河两岸建设,历史上曾是首都的f3P、我国北方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是仅次于上海的大型工商业城市。

建国以来天津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曾经创造了许多辉煌,经济实力仅次于上海和北京,GDP和人均GDP均居全国第三位。但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天津市遇到了重重困难,经济社会发展一度落后于南方沿海城市。从1981~1993年间,天津市仅有l984年和l990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的平均速度。

为了开创天津城市发展的新局面,1993年底天津市政府提出了“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即:到1997年,提前三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用五至七年的时间,力争基本完成市区成片的危陋平房改造任务:用八年左右的时间,把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调整”一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40%以上,外贸出口占全市比重达到50%以上)。

此后,历届天津市政府紧紧咬住上述目标不放,经过艰苦努力,这四大目标都基本实现了:(1)通过与外商合资,对国有企业进行“嫁接、改造、调整”。至2002年,己引入外资65亿美元,对784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改调”了一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企业的同时优化天津的产业结构,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冶金、化工、医药和新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近三年工业增加值每年净增100亿元,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60%。(2)大力推进滨海新区建设。以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为载体,大规模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2003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6亿吨,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滨海新区累计利用外资146.8亿美元;外贸出口89.4亿美元,占全市比重为62.2%;国内生产总值达977亿元,占全市比重为41%,基本实现了在滨海新区再建一个天津的目标。(3)在组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组织大规模的危房改造。从1994年到2002年天津共拆除危陋房屋l 841万平方米,新建住宅4965万平方米,等于新建了一座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140多万群众喜迁新居。危房改造年均拉动全市GDP增长2.8个百分点。(4)天津市的生产总值从1993年的536亿元增长到2386亿元,年均增长12.1%,比全国增幅高出2.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从75亿元增长到718亿元,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769元增长到l0313元,年均增长l7.1%;农民人均纯收入从l593元增长到5861元。年均增长l5.2%。天津的城市经济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此外,在迅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天津市政府十分注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建设,每年都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办了许多好事,努力构建一个经济日益繁荣、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城市家园。

“三、五、八、十”目标的实现,使天津城市发展的局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天津市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天津市政府又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提前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为实现新的目标,天津市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同时,展开了气势磅礴的城市建设。启动了投资l800亿元的海河改造开发工程,要“将海河两岸建成贯穿天津城市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中心线及绿化、旅游和风景景观轴线,成为体现天津作为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大都市水平的核心区域”。投资273亿元进行港口建设,力争到2010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6亿吨,把天津港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深水大港和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国际物流和资源配置的枢纽,跻身于世界大港的前10名(截止2004年l2月19日,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

亿吨,比2003年净增了4000多万吨)。

与天津工业的“战略东移”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滨海新区开发的力度,在1000多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盐碱地上再造辉煌。地铁、轻轨、高速公路的建设正在使天津快速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在看到天津令人振奋的发展气势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这座城市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虽然天津市的经济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其经济能量仍然与其直辖市的地位很不相称。天津市的GDP在上世纪80年代被广州市超过之后,本世纪初又先后被深圳、苏州超过;人均GDP上个世纪80年代被广州、深圳超过,90年代又相继被大连、杭州、宁波、苏州等城市超过。虽然天津市的制造业经过调整之后日趋强大,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则相对滞后。2003年天津市三次产业比例为3.7%:50.8%:45.5%,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相距甚远。虽然天津市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力量在国内城市中排在前列,但天津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则远远落后在北京、上海、深圳之后。虽然天津市的公有经济的力量经过调整后不断地壮大,吸引外商投资也颇有成效,但民营经济的发展却差强人意。2003年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l30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4.6%,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530.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2.2%。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539亿元,只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2.6%。虽然天津市主城区的经济实力堪称强大,但五个郊县的经济实力则相对弱小。2000年天津全市的GDPl639.36亿兀,其中市区GDPl392.88亿元,占全市GDP的80%,五个郊县的GDP只有246.48亿元,占全市GDP的20%。同期苏州市的GDP是1540.68亿元,其中市区3354.2亿元,六个县级市l205.46亿元,分别占全市GDP的20%和80%,天津市五个郊县GDP的总和只相当于苏州市辖下的一个县级市。虽然天津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明确,但城市的功能目标仍需更加准确地定位,仅靠航运物流中心与制造业中心是不足以称之为北方经济中心的。虽然天津市政府坚持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始终着眼于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把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办成了许多老百姓盼望以久的大事,使群众及时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实惠,也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建设天津、发展天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与大连、青岛、杭州、成都、沈阳等城市相比较,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都略逊一筹。此外,天津与北京及河北城市的合作也亟待有实质性的推进,与中央有关部委的协调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请分析:

(1)天津市政府工作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是什么?存在哪些不足?

(2)要使天津真正成为国际性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天津市政府还应当有什么作为?

(3)天津的经验对中国政府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有何启示?

厦门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06

科目名称: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招生专业:公共事务学院、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台湾研究院各相关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社会契约论 2、政治稳定 3、公共管理学 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政治沟通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2.政治价值有哪些基本特征?

3.简要回答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之间存在的区别。 4.简要回答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措施。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有哪些影响? 2.结合实际论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Ⅰ.潜江市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

2003年,注定要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县区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一群有志于参选的各界人士骤然涌现,他们公开竞选人大代表职务。而更令人惊异的,却是一个城乡人口刚过百万的内地小城——湖北潜江,这里涌现出的自荐参选者竟达41人,超过京深两地之和,而且几乎涉及社会各界,所代表利益更为广泛。 “潜江这次有这么多人站出来竞选人大代表,姚立法起了领头羊的作用。”非政府机构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凡说。李考察了今年的潜江人大代表选举。 榜样的力量

姚立法,男,l958年生,大专学历,潜江市实验小学职工。从1987年开始,姚立法开始以普通公民身份,自荐竞选潜江市人大代表职务,在13年四届选举中,历尽曲折,屡败屡战,终在1999年当选为潜江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批自荐竞选成功的人大代表。 姚立法当选为人大代表前后创下了许多个潜江乃至全省全国第一:第一个公开竞选人大代表这一职务,第一个以由非正式候选人当选为人大代表,第一张市人大会议上的反对票,第一个申请做专职人大代表的人,第一个定期或不定期向选民述职的人大代表??姚在任市人大代表的五年中,提交对一府两院的建议、意见和批评187件,占大会收到的建议案总数459件的38%;平时所做视察调研、为民请命之事更不计其数,足迹遍及潜江的城镇乡村,在当地享有广泛的知名度,被群众呼为“姚代表”。

2003年9月,姚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等5家机构授予“新时代中国改革之星——25名最具改革理念的中国农村改革人物”称号。

马兴田,江汉油田高级工程师,他描述自己从前“一心扑在技术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从l999年前后开始,充斥媒体的腐败大要案、煤矿爆炸之类的报道,让他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他发现,“解决社会问题比解决工程问题难一万倍”。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姚立法,这次,他参与了代表竞选。

“我们没有想到人大代表能有这么大能耐。”参选者们无不表示是受了“姚代表”的启发和鼓励。

潜江此次自荐参选的41人中,在职和退休教师ll人,村委会主任5人、法律工作者4人、工人9人、农民l2人。“范围几乎涉及社会各界,所代表的利益更广泛,这一点,北京深圳两地都不如潜江。 人大代表的利益诉求 “我曾经不想参政,现在是不参政不行,”关明山说,“有了权力才能保护自己和大家的利益。”拥有30多年工龄的关从湖北省轻型摩托车厂下岗后,除了领到2万多元的“买断费”,再无任何补偿,政府也再无任何救助。与关一样生活困苦的下岗职工,在潜江为数不少。此外,广大职工还对巨额的企业资产却以低价拍卖心存疑惑,“假如能当选人大代表,我一定会向各方反映广大下岗职工的疾苦,说出他们的心里话,要求政府依法解决他们的困难。”自荐参选者们普遍表示,参选的主要原因就是能代表自己所在群体“说话”。

52岁的张家立是潜江市竹根滩镇董滩村农民,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属一级残疾,妻子同样是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这次,他就是“想看看残疾人有无竞选人大代表的权利”,在竞选过程中,有村镇干部对他说:“你是什么人,还想当人大代表。”张回答:“我是中国公民,我当代表,就是要为农民说话,为残疾人说话。”同样52岁的曾祥均,则是董滩村村委会主任、镇人大代表,如果没有选举,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当上官”。从l991年起,为反映村里的腐败问题,曾祥均开始频繁上访,并因此而遭人殴打,还曾被非法拘禁过,家里已经一贫如洗。

1999年,在姚立法和严清金的帮助下,董滩村民罢免了原来非法选举产生的村委会,而大家眼中最落魄的老上访户、某些干部眼中的“刁民”曾祥均,在重新选举中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02年底村委会换届选举,曾祥均得以连任。同年,他又被选为镇人大代表。 尝到选举甜头的曾祥均今年再接再厉,又竞选市人大代表职务。

村民的努力,换来公正选举,使得原本干群关系极度紧张、村务也因此混乱不堪的董滩村焕然一新。在这样的变化中,董滩村的民主意识空前高涨。今年,小小的一个董滩村就有近十人竞选人大代表职务,其中多数为普通农民。 请分析:

(1)结台案例分析在现代国家中,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 (2)案例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政治文化发展中的哪些变化? (3)当下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Ⅱ.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

城市主导产业的确立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全局。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城市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完全让市场自然选择,还是由城市政府自觉地引导与扶持?或者还有第三种途径?这是城市经济管理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河北省辛集市、江苏省昆山市、广东省虎门镇,是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三个小城市,

它们都成功地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开辟出一条能较好地发挥自己优势的经济发展道路,为我们研究城市主导产业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了具体的范例。

辛集市是河北省南部的一个县级市,地理位置与资源条件并没有突出的优势。该市的制革业己有400年的历史,80年代开始成批量生产现代革皮,但规模不大,货色并不光鲜,影响出不了本省。1992年,市政府经过反复地分析比较,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最能发挥本市优势,让本市经济在全国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就数制革业。据此,市政府确立了以皮革业为龙头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并采取了如下措施:

其一,多种经济主体一起上。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皮革企业发展的政策,并规定

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四个一样,即政治上一样待遇、政策上一样优惠、资金上一样扶持、电力上一样供应。短短七年间,皮革企业发展到3070家,总产值由2亿元增加到50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l00家,产值上亿元的集团企业9家。

其二,集中生产,统一治污。市政府规划建设了三个制革工业区,每个工业区都建有污水处理厂。引导企业集中到工业区内进行规范化生产,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制革的污染问题,而且有利于行业间的信息传递和技术交流,促进企业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四年之后,当全国各地的小皮革、小造纸等“十五小”因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而被国家明令取消之时,该市的皮革业却在政府的引导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三,以质取胜,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市政府认识到,一项产业能否快速走向兴旺,开拓市场、提高占有率是关键,而开拓市场最忌讳的是投机取巧,唯有靠产品质量、靠技术创新去占领市场,才是正道。为此,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与数十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新型产品和培养技术人才;制定严格的打假防伪措施,维护本市皮革业的市场信誉;数十次组团出国参观学习制革先进技术;规划建设总投资近10亿元的皮革商城(日成交额超过800万元);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皮革交易会,等等。经过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辛集市己开发出皮革服装等200多个高附加值的新品种,有20家企业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35个品牌的皮装获国家真皮标志,总体质量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覆盖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并成功地打入欧美、日本及韩国市场,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皮革生产基地。

昆山市是江苏省的东大门,东距上海市区50公里,西离苏州中心城区37公里,京沪铁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苏虹机场路穿境而过。市域总面积9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万,辖10个镇,80年代中期,昆山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农业县,经济落后,观念落后,投资环境落后,各项经济指标排名苏州市所辖的各县市末尾。

1985年,当时的昆山决策层认为,在兄弟县后面学,永远超不过它们。决定充分利用紧邻上海的优势,独辟蹊径,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老城区以东划出一片土地,创办工业开发区,吸引上海和其他地方的投资者。开发区目标锁定在“三为主”:资金以引进为主,项目以工业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就这样,昆山用200万启动资金,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而从第一个招商项目开始,昆山人又创造了全国一流的政府服务。围绕着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一手抓招商载体(各种形式的开发区)建设,一手抓软环境(政府的工作效率与服务品质)建设,构成了“昆山道路”成功的两个基本要素。

1992年,国务院批准昆山开发区列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序列;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昆山出口加工区正式封关运作。加上省政府批准的昆山高科技园区、江苏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中科院昆山高科技产业园、江苏国际商务中心等,昆山己有八个招商载体在运作。目前又在规划建设72平方公里的“吴淞江工业园”。昆山市政府严格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与法规出让土地,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法制环境,坚决不打土地“价格牌”。从1999年开始,昆山市制定了“5432”的用地标准,即在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每亩土地投资额不得低于50万美元;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每亩不低于40万美元:省(部)级开发区不低于30万美元,其余各镇工业配套区不低于20万美元。在投资软环境建设方面,昆山市政府依照国际惯例,建立了高效率的政府工作程序和高标准的政府服务体系。从市委、市政府领导到各个职能部门,都努力为投资者提供诚信服务、优质服务,努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投资环境。

昆山的发展思路简洁、明快而又富有远见。随着昆山人持续不断的努力,昆山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越走越宽阔。1998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和上海经济影响力的迅速增强,跨国公司和台资企业纷纷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寻找场所,昆山的外商投资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从1998~2002年的5年间,昆山共批准外资项

目l337个,合同外资。83.8亿元美元,实际投资37.6亿美元。外资企业的投入占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的80%以上,完成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出口占全市出口的90%以上,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0%以上。这5年昆山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l8.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1.3%。2002年,这个60万人口的县级市平均每天吸收合同外资超过l000万美元,出口超过l000万美元,财政收入超过l000万美元。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05亿元,财政收入4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50%多。由于跨国公司和台资企业在昆山投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项目多,电子信息制造业成了昆山的第一主导产业,昆山己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之一。

2004年昆山市的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同比增长24.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9.07万元(按现行汇率折合10961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4.83万元(折合5839美元)。财政收入85.83亿元,增29.6%。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633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72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3%。进出口总额238亿美元,其中出口l30亿美元,增长80.2%。合同利用外资23.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l2.2亿美元。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GDP410亿元,增长50.6%。出口ll5亿美元,增长82.3%。完成工业总产值1250亿元,增长46.7%。全年新增合同外资8.8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9亿美元。累计利用外资90.3l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4.72亿美元。

虎门镇是广东省东莞市辖下的一个大镇,位于珠江出海口,紧邻深圳,是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地方。如今,虎门镇己是“中国服装第一镇”。全镇面积1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万,服装从业人员却多达30多万人,服装生产企业1000多家,年产服装1亿多件。镇中心区有现代化的时装商场18个,店铺l万多间,每天从全国各地到虎门从事服装生意的客商近4万人。2003年全镇服装销售额l20亿元,工业总产值lll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5.6亿元,财政收入22.24亿元。

虎门原是鱼米之乡,没有什么工业基础。l978年只有两家缝纫店。改革开放的大潮,给地处交通要道的虎门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1978年9月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落户虎门;1986年外商在虎门办起了第一家织布厂,随后又有几位外商办起了来料加工的制衣厂。到80年代末,在虎门从事服装经营的商户己达600多家。1993年“富民时装商业城“建成开业,1994年实现服装交易额达10亿元

1995年,虎门镇政府因势利导,确立了以服装业为龙头发展地方经济的“服装兴镇战略”,陆续出台了扶持这一产业的优惠政策。l996年11月,虎门镇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总成交额达13亿元。至2000年,服装交易会己举办了七届,届届展位爆满,交易成交额连创新高。它大大提高了虎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成功地塑造了虎门“南派服装”生产基地的形象。与此同时,虎门镇政府特别重视服装企业和服装品牌的扶持与培育,推动虎门服装由“民牌向名牌升级”。从第一届服装交易会举办之前的2个虎门服装品牌发展到20多个全国性品牌,100多个地区性品牌。“品牌战略”使虎门成为名符其实的服装第一镇。

虎门镇的发展历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农村地区城市化的缩影。虎门镇通过主导产业的强劲发展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的道路,实际上是珠江三角洲许多城镇共同的道路。“中国建陶第一镇”南庄镇(南海),中国最大的休闲服生产基地沙溪镇(中山),最大的灯饰生产基地古镇(中山),最大的五金制品基地小榄镇(中山),其发展道路与虎门镇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请分析:

(1)三个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异同点。 (2)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分析三个地方经济成功发展的原因。 (3)三个地方的经验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的角色定位有何启示?

厦门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06

科目名称: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招生专业:公共事务学院、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台湾研究院各相关专业

一、名词解释 1、管理层次 2、集权制

3、国家结构的形式 4、政治发展 二、简答题

1、非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学说有哪些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最有代表性的政府作用的观点有哪些? 4、目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述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有效的政治稳定 2、试论述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法制性。

案例题: 案例一:

化解县乡债务危局之策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呈现出债务规模日益扩大、地区越穷债务负担越重、层级越低债务压力越大和隐性债务重于显性债务等特点。

2002年,国家审计署对中西部10个省、市的49县(市财政收支进行审计调查发现,截至2001年底,49个县(市)中有37个累计瞒报赤字10.6亿元,为当年财力的2.1倍。至2002年9月,有42个县(市)累计欠发国家规定的工资8亿元(其中当年1至9月,新欠1.32亿元),是1998年底欠发工资的3倍多。据2003年政府决算统计,县级政府债务总额达739.2亿元,平均每县负债4.11亿元。

2001年农业部统计,我国乡级债务己达1776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400万元。从目前各地的一些典型调查结果看,这个数字还是非常保守的。据安徽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03年底,安徽省乡级政府负债132亿元,乡均负债753万元。重庆万州区的调查统计表明,2002年万州区乡镇债务高达8.86亿元,平均每个乡镇债务近900万元,最高的乡镇负债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13倍。有专家估计,我国仅多镇一级债务正在以每年200亿元的速度递增。

中西部相对不发达地区,其债务负担要比东部发达地区严重的多。2001年中西部地区一般赤字县共计731个,赤字面为35.6%,仅新疆一地就有77个赤字县,赤字面为90%。在中部的安徽,省人大财经委对45个县进行调查也显示,几乎所有的县乡都有负债,而且债务逾期不能偿还现象比较突出。

巨额的财政赤字和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严重制约着县乡两级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首先是办公经费难以落实,导致“没钱干事”,不少财政困难乡镇的领导常为电费、电话费、交通费等办公经费发愁。其次是乡镇干部人心不稳,致使“无人干事”。据四川省委组织部对100个乡镇的调查,因为负债重而无法运转的乡镇占15-20%。有关研究列举了造成地方政

府负债沉重的若干原因:

1.政府直接介入竞争性领域,投资办企业失败承担的大量债务。比较突出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各地风行一时的财源建设。一些县乡政府急于建设属于自己的稳定财源,大办乡镇企业,不注重市场调查和可行论证就盲目投资。随着我国告别“短缺”经济,乡镇企业出现大量亏损倒闭,投资无法收回,反而背上债务包袱的比比皆是。

2.政府以政府信用形式为所属企业借款担保,由于企业无力偿还而承担债务。地方政府担保债务转化为直接债务的比率非常高。有的地方甚至百分之百地成了地方政府的负担。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各地政府为解决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曾经成立了不少政所属的经济开发公司、农业开发公司、财务公司、决策失误,经济形势变化以及管理上的种种问题,这些项目大多数成了“交学费”工程。 3.上级责任下级承担。由于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不够清晰,经常出现“上级请客,下级买单”,“上级决策失误,下级负责收摊”的事情。由上级各部门推动的种种升级达标、评比活动、包括“普九”、 “村村通公路”、 “村村通电话”等,也给一些地方遗留下来沉重的债务包袱。上级以考核的形式层层下指标、验收检查,而财政又无力向下拨款,乡镇只好举债搞建设。河南省某乡,投资30万元修建了乡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35万元开通了程控电话,完成了村村通电话任务;276万元建小学和中学教学楼,达到了“普九”的要求;15万元建高标准计划生育服务站,10万元建乡机关党校,20万元建起了全县一流的派出所,30万元植树18万株,实现了平原绿化的目标等等。但当种种升级达标、评比活动的“大事”完毕,这616万元的债务包袱也就背上了。

4.“政绩工程”形成负债。我国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强调政绩,政绩又往往意味着GDP的增长速度,意味着广场草坪、工程项目等,加上政府借债是“本届借债,下届还钱”,导致地方官员不惜大规模举债兴办各种“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据报道,有的县投资建起了被群众称为“豪华羊宅”、“豪华猪宅”的养羊养猪示范园区,天冷时有暖气,天热时有空调,有的还有福气享受沐浴,但平日里不养羊不养猪,只在领导来检查时,才花钱将村民们自家的羊和猪租来“赶场子”,领导一走,再各回各家。

5.分税制后财力层层向上集中,支出层层下移,导致地方政府举债。如湖北省某县自1994年以来上划中央“两税”增长了1.5倍,中央对该县税收返还只增加了34.2%,净上解出1994年的1520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4936万元,增长了2.2倍。在中央集中财力的同时,省、市两级也想方设法增加财力集中度,尽可能多的从下级财政抽取资金。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22%提高到2002年的54.9%,省级政府的财力集中程度则从1994年的16.8%提高到2000年28.8%,平均每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

6.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机构膨胀,人员臃肿。县级机关一般常设机构近40个,还有不少非常设机构。乡镇“五大班子”、“七站八所”齐全。1994年县乡财政供养人口2251万人,2000年达到2595万人,增加708万人,仅此一项一年增支1000多亿元。

7.财政管理制度与方式落后,财经纪律松弛,一边是大举借债,一边是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约现象并不少见。有的地方每到年终,饭馆的老板就会拿着一沓厚厚的“签单”到政府各部门去催要欠款,有的今年推明年,这届推下届,从全国范围看,也形成不少的地方政府债务。

此外,相当一部分地区县乡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以及腐败等,也是导致地方政府负债的重要原因。 请分析:

(1)造成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的原因中,哪些属于财政管理本事的问题,哪些属于地方政府的职能、体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问题?

(2)在上述原因中,导致地方政府负债沉重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地方政府的负债问

题? 问题:

(1)造成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的原因中,哪些属于财政管理本事的问题,哪些属于地方政府的职能、体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问题?

(2)在上述原因中,导致地方政府负债沉重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地方政府的负债问题?

案例二:

党内民主制度创新:平昌县的乡镇党委班子的公推直选

问题:

1、试结合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模式的基本理论,分析平常心乡党委班子公推质询的特点 2、结合案例的基本情况,分析中国政治民主化需要接的问题。

厦门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06

科目名称: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招生专业:公共事务学院、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台湾研究院各相关专业

一、名词解释

利益集团 政治文化 管理幅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二、简答题

1、公共组织水平协调的方式有哪些 2、政府失败论给我们哪些启示

3、政治革命发生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4、当前我国利益集团协调机制不健全的表现是什么

三、论述题

1、是论述政府是宏观经济的调控者(结合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的管理时间展开论述) 2、结合西方政治思想中各理论流派的争论与我国的现实国情谈谈你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四、案例题

案例一:芜湖市之“市民心声”

问题:

1、请简要分析芜湖市“市民心声”作为政治沟通手段的基本特点 2、结合案例简要分析政治沟通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基本作用

3、运用政治沟通的基本理论,结合的基本情况,分析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政府如何有效地促进政治沟通。

案例二:中国的市管县体制

市管县体制(又称市领导县体制)指由直辖市和较大的市领导县的行政区划体制。建

国初期,我国就有少数城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此后,实行市领导体制的城市逐渐增多,50年代末达到第一次高潮,60年代初开始回落并进入低潮,70年代又逐渐复苏。从1982年开始,我国又掀起新一轮的市管县体制改革浪潮。目前,市管县体制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行政区划体制。

1949年底,我国就有无锡(领导无锡县)、徐州(领导铜山县)、兰州市(领导皋兰县)实行市管县体制。此后,北京、天津、旅大(今大连)、本溪、杭州、重庆、贵阳、昆明等市曾实行过市领导县体制。当时实行过市领导县体制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保证大城市的蔬菜、副食品供应。领导县的市仅限于部分直辖市、省会和个别大城市。除旅大市领导过2个县外,一般一个市只领导一个县。从1958年开始,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范围迅速扩大,至1958年底,已有29个市领导118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2 个县级市,几乎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大城市都实行了市管县体制。1959年9月17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自治县的决定》,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市领导县体制,并指出实行市管县体制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密切城市和农村的结合,促进工农业的相互支援,便于劳动力的调配”。到1960年底,全国共有48个市领导234个县、自治县,代管6 个县级市。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市领导县体制进入低潮。1965年底仅剩25个市领导78个县、1个自治县。70年代后,市领导县体制又逐渐复苏。至1981年底,共有57个市领导147个县、自治县。

1982年,中共中央(1982)51号文件中向全国发出了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体制的指示。当年先在江苏试点,1983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到1994年底,除海南省外,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试行了市管县体制,共有196个市领导741个县、31个自治县和9个旗、2个特区,代管240个县级市。这次改革有如下特点:第一,改革的目的是将大中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划归城市统一领导,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形成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区,并使经济区与行政区的范围基本一致。第二,市制改革与地区体制改革相结合。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省级行政区数量明显偏少,省级行政区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超过世界上中等规模的国家全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大省的规模则超过英、法、德、意等大国。因省政府管辖的幅度太大,我国在省以下划分地区,每个地区包括若干个县级行政区,设置地区行政公署,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省政府管理该地区的社会公共事务。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地区行政公署实质上发挥了一级政府机构的作用。但由于地区一级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地区领导机构不是一级政权机构,没有地区人民代表大会建制,不利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和地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在未能大幅度地增加省级行政区数量,缩小其规模的情况下,由地级市领导原来地区行政公署的辖县,就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较为可行的途径。第三,改革的方式以“地市合并”或“撤地建市”为主。“地市合并”是将原来的地区与原有的地级市合并,由新组建的地级市政府领导市区和原来地区行政公署的辖县。如浙江的温州地区与温州市合并,由温州市政府管理温州市区和原温州地区的8个县。福建的晋江地区和泉州市合并,由泉州市政府管辖市区和原晋江地区的7个县。“撤地建市”指撤销地区行政公署,将某一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由新组建的地级市政府和原地区行政公署辖县。如辽宁省撤销铁岭地区行政公署,将铁岭市升格为地级市,将铁法市并入铁岭市,将铁岭、开源、西丰、昌图、康平、法库等6 县划归铁岭市管辖。

市管县体制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除少数大城市外,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地级市往往不具备中心城市的实力和功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与带动能力不足,不能真正发挥组织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作用。根据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的民政部《关于调

整设市标准的报告》,设立地级市的标准是: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人以上;工农业总产值30亿以上,工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25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5%以上,并超过第一产业产值;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按照这个标准,对地级市的经济实力的要求只相当于目前珠江三角洲一个大镇的水平。很显然,按此标准设立的地级市,远不是那种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小马拉大车”。(2)市管县政区范围的划分不尽合理。市管县的范围,有些是原有地区行署的辖县,有些则是地级市政府和省政府讨价还价的结果,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及市县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结果,有些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管辖的县偏少或不辖县,而不具备中心城市实力的地级市则管辖较多的县;经济上很少联系的市县被纳入一个行政区,经济关系密切的市县则被从行政上分隔开来,经济区与行政区的范围很不一致,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3)某些地级市的市区范围偏小或市县同城(地级市与其辖县同处于一个城市连续建成区中)。如广东省的佛山市的市区面积只有86平方公里,不到其辖下的县级市南海市的1/10;江苏省的苏州市与吴县市,无锡市与锡山市,常州市与武进市的市区均处于一个城市连续建成区内。这既限制了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又容易导致重复建设和引发市县矛盾。(4)市管县体制改革不同步,政府职能没有根本转变,市县关系没有理顺,有些地级市政府仍然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管辖下属各县,影响县域经济的正常发展。(5)地级市领导县级市缺乏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但没有关于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级市的规定。

尽管市管县体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推进速度仍然很快。到1999年底,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单位(不包括市辖区)2109个,其中由市领导的县级行政单位有1314个,占62.3%;由省、自治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地区行署,内蒙古自治区的盟)领导的县级行政单位523个,占24.8%;此外,由自治州政府领导的县级行政单位247个,由省、自治区政府直接领导的县级行政单位25个,二者合计占12.9%。市管县体制已经成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行政区划体制。进入21世纪以来,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地区继续增加。随着2001年福建宁德地区撤地建市,福建省和整个东部沿海省份全部实行了市管县体制。中西部地区也有一些省全部实行市管县。特别值得注意是,市管县体制下的撤县建区,撤市(县级市)建区的趋势。如南京的江宁县、扬州的邗江县撤县建区;苏州的吴县市、无锡的锡山市、常州的武进市、杭州的萧山市与余杭市、广州的番禺市与花都市撤市建区;佛山市更是将辖下的南海市、顺德市、高明市、三水市全部撤市建区。从这些城市的做法看,扩大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优化空间结构,组织紧密型的地域综合体的倾向十分明显。

问题:

1、在什么样条件下市管县体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2、市管县体制的推行反映了国内政府间关系的什么问题(这种从管理层侧、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的角度分析)?

3、如何调整市管县体制(调整的基本方向)?

整设市标准的报告》,设立地级市的标准是: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人以上;工农业总产值30亿以上,工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25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5%以上,并超过第一产业产值;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按照这个标准,对地级市的经济实力的要求只相当于目前珠江三角洲一个大镇的水平。很显然,按此标准设立的地级市,远不是那种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小马拉大车”。(2)市管县政区范围的划分不尽合理。市管县的范围,有些是原有地区行署的辖县,有些则是地级市政府和省政府讨价还价的结果,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及市县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结果,有些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管辖的县偏少或不辖县,而不具备中心城市实力的地级市则管辖较多的县;经济上很少联系的市县被纳入一个行政区,经济关系密切的市县则被从行政上分隔开来,经济区与行政区的范围很不一致,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3)某些地级市的市区范围偏小或市县同城(地级市与其辖县同处于一个城市连续建成区中)。如广东省的佛山市的市区面积只有86平方公里,不到其辖下的县级市南海市的1/10;江苏省的苏州市与吴县市,无锡市与锡山市,常州市与武进市的市区均处于一个城市连续建成区内。这既限制了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又容易导致重复建设和引发市县矛盾。(4)市管县体制改革不同步,政府职能没有根本转变,市县关系没有理顺,有些地级市政府仍然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管辖下属各县,影响县域经济的正常发展。(5)地级市领导县级市缺乏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但没有关于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级市的规定。

尽管市管县体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推进速度仍然很快。到1999年底,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单位(不包括市辖区)2109个,其中由市领导的县级行政单位有1314个,占62.3%;由省、自治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地区行署,内蒙古自治区的盟)领导的县级行政单位523个,占24.8%;此外,由自治州政府领导的县级行政单位247个,由省、自治区政府直接领导的县级行政单位25个,二者合计占12.9%。市管县体制已经成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行政区划体制。进入21世纪以来,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地区继续增加。随着2001年福建宁德地区撤地建市,福建省和整个东部沿海省份全部实行了市管县体制。中西部地区也有一些省全部实行市管县。特别值得注意是,市管县体制下的撤县建区,撤市(县级市)建区的趋势。如南京的江宁县、扬州的邗江县撤县建区;苏州的吴县市、无锡的锡山市、常州的武进市、杭州的萧山市与余杭市、广州的番禺市与花都市撤市建区;佛山市更是将辖下的南海市、顺德市、高明市、三水市全部撤市建区。从这些城市的做法看,扩大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优化空间结构,组织紧密型的地域综合体的倾向十分明显。

问题:

1、在什么样条件下市管县体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2、市管县体制的推行反映了国内政府间关系的什么问题(这种从管理层侧、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的角度分析)?

3、如何调整市管县体制(调整的基本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sa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