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更新时间:2023-08-15 16:43: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附件1

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四届五次会议

审定通过品种一览表

- 1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 2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附件2

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四届五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介绍

一、稻

1、早籼118(早籼18)

品种(生态)类型:早籼常规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01

育种人:安徽省桐城市水稻研究所

安徽向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从浙733变异株中系统选育

主要特征特性:穗呈半圆型,谷粒长型,黄色,无芒,稃尖无色,落粒性中等。 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89厘米左右,亩有效穗26万左右,每穗总粒数95粒左右,结实率82%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竹青)迟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感稻瘟病(抗性7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区试点样品,下同)达部标4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4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50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58%(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44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28%(不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47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14%。

适宜推广区域:沿江区和皖南山区。

- 3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早籼118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早籼118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早籼118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寒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2、株两优18

品种(生态)类型:早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02

育种人: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株1S(来源于株洲农科所抗罗早///科辐红2号/湘早籼3号//02428)×R18(来源于浙733/lemont//华819)

主要特征特性:芽鞘绿色,叶鞘(基部)绿色。茎杆基部包茎节,剑叶直立,花药饱满,二次枝梗多,基本无芒,落粒性中,谷粒偏团。

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94厘米左右,亩有效穗25万左右,穗总粒数99粒左右,结实率82%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全生育期107天左右,与对照品种(351A/制选)相仿。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抗叶枯病(抗性3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5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51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01%(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48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69%(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47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59%。

适宜推广区域:沿江区和皖南山区。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株两优18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株两优18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株两优18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3、早籼615

品种(生态)类型:早籼常规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03

- 4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育种人: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早籼14///早籼14//早籼14/Y134(来源于云南,IRRI提供),系谱法选育。

主要特征特性:剑叶较长、挺直,穗镰形下垂,无芒。

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87厘米左右,亩有效穗25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04粒左右,结实率81%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竹青)迟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区试点样品)达部标等外级(6级),2008年米质(区试点样品)达部标4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50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84%(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48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49%(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48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12%。

适宜推广区域:沿江区和皖南山区。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早籼615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早籼615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早籼615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4、Ⅱ优8号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04

育种人: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Ⅱ-32A×R008(来源于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0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6万左右,穗总粒数184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全生育期136天左右,与对照品种(Ⅱ优838)相仿。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

- 5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3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3%(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3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78%(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61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78%。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Ⅱ优8号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Ⅱ优8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Ⅱ优8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5、福丰优6号(三丰1号)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05

育种人:合肥市峰海标记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辐78A(来源于合肥市峰海标记水稻研究所)×恢928(来源于合肥市峰海标记水稻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0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7万左右,穗总粒数182粒左右,结实率84%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全生育期137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迟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1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3%(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2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11%(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59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38%。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福丰优6号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福丰优6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 - 6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向使用者说明福丰优6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6、天两优6号(76优6号)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06

育种人:安徽天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天禾1S(原名76S,从X07S的变异株中选育而成)×安选6号(安农大从9311中系统选育而成)

主要特征特性:芽鞘及叶鞘无色,叶片浓绿色,剑叶叶片直立,主茎叶片数16-17叶,花药黄色,穗下垂,颖壳茸毛少、黄色,颖尖无色,无芒,护颖白色,谷粒长型。

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6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5万左右,穗总粒数185粒左右,结实率82%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全生育期137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迟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8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高感稻瘟病(抗性9级);2009年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3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1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59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0%(不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1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76%(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59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77%。

适宜推广区域: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以外地区。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天两优6号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天两优6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天两优6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7、辐优155

- 7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07

育种人:安徽省铜陵县农科所

品种来源:辐88A(来源于合肥市峰海标记水稻研究所)×恢155(来源于铜陵县农科所)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2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6万左右,穗总粒数183粒左右,结实率83%左右,千粒重29克左右,全生育期13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迟熟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3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31%(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3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01%(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60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2.32%。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辐优155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辐优155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辐优155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8、新隆优9号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08

育种人:合肥新隆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新6A(来源于珍汕97A//金23B/金奉2号)×XR05019(来源于蜀恢527/镇恢084)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3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7万左右,穗总粒数166粒左右,结实率83%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全生育期13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迟熟2天。

- 8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3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28%(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3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19%(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62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21%。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新隆优9号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新隆优9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新隆优9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9、两优602(籼杂优0602)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09

育种人: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庐白76S(来源于合肥市峰海标记水稻研究所)×602(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

主要特征特性:剑叶较长;稃尖无色,粒细长型。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5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6万左右,穗总粒数166粒左右,结实率86%左右,千粒重31克左右,全生育期134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5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4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3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38%(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3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19%(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62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2%。

- 9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两优602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两优602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两优602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10、天两优0501(TH0501)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10

育种人:安徽天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T08S(来源于广占63S/万里香)×K74(来源于665/2707//02428/209512) 主要特征特性:芽鞘绿色,叶鞘(基部)绿色。叶片较窄、浓绿色,剑叶直立,主茎叶片数18片左右。茎杆节绿色,茎杆节间杆黄色。花药饱满、黄色,柱头无色。长穗,二次枝梗多、较细,成熟时穗下垂。谷粒长形,颖壳亮黄色,顶端少有顶芒,护颖白色。

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2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6万左右,穗总粒数187粒左右,结实率78%左右,千粒重30克左右,全生育期137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迟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4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1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04%(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1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2.08%(不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60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72%。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天两优0501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天两优0501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天两优0501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 10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11、中优1671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11

育种人: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武汉敦煌种业有限公司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中9A(来源于以优11B/L301B//内江菲改B三交种的F3选系为父本,以优1A为母本连续回交育成的印水型三系不育系)×YR1671(来源于(02428×美国陆稻)F1为母本,YR293为父本杂交后连续7代自交育成)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6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5万左右,穗总粒数191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9克左右,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3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4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3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28%(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3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41%(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61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59%。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中优1671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中优1671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中优1671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12、丰两优80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12

育种人: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广占63S(来源于N422S/广占63)×D208选(来源于南京农大丁伦友, - 11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经系统选育)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8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5万左右,穗总粒数215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2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3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53%(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2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03%(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61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36%。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丰两优80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丰两优80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丰两优80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13、Ⅱ优30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13

育种人: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Ⅱ-32A×红恢30(来源于育种单位杂交选育)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5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6万左右,穗总粒数182粒左右,结实率86%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全生育期13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迟熟1-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2008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2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75% - 12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4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07%(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62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82%。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Ⅱ优30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Ⅱ优30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Ⅱ优30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14、丰优512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14

育种人:黄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农丰A(来源于(金23B/新露B)F3//珍汕97B,用保×保的途径选育的野败籼型三系不育系)×YR512(来源于镇恢084与江恢364杂交后系选育成)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17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7万左右,穗总粒数178粒左右,结实率84%左右,千粒重29克左右,全生育期134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3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高抗稻瘟病(抗性1级);2008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2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39%(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3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78%(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61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17%。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丰优512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丰优512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丰优512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 13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15、隆两优6号(安隆3S/安选6号)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15

育种人: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安隆3S(来源于安农S-1/培矮64)×安选6号(来源于中籼稻9311变异株系选)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3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7万左右,穗总粒数184粒左右,结实率83%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全生育期139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迟熟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2008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1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33%(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1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5%(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62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67%。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隆两优6号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隆两优6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隆两优6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16、Ⅱ优346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16

育种人: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合肥旱地农业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Ⅱ-32A×346(来源于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剑叶较长,稃尖紫色,谷粒形状椭圆形。

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8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5万左右,穗总粒数201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 - 14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5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4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2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59%(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4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39%(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60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11%。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Ⅱ优346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Ⅱ优346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Ⅱ优346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17、农丰优1671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17

育种人:武汉敦煌种业有限公司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农丰A(来源于(金23B/新露B)F3//珍汕97B,用保×保的途径选育的野败籼型三系不育系)×YR1671(来源于(02428×美国陆稻)F1为母本,YR293为父本杂交后连续7代自交育成)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15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5万左右,穗总粒数183粒左右,结实率83%左右,千粒重29克左右,全生育期136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2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3级。

- 15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1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73%(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2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02%(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60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75%。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农丰优1671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农丰优1671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农丰优1671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18、辐优136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18

育种人:寿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辐88A(来源于合肥市峰海标记水稻研究所)×恢136(来源于寿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5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6万左右,穗总粒数177粒左右,结实率83%左右,千粒重29克左右,全生育期13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迟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1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46%(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4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73%(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59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2.32%。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辐优136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辐优136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辐优136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 16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19、明两优6号(MS/L24)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19

育种人: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绿敏S(来源于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L24(来源于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2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6万左右,穗总粒数181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全生育期133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3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高抗稻瘟病(抗性1级);2008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582公斤,较对照品种减产1.9%(不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1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34%(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59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97%。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明两优6号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明两优6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明两优6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20、开优10号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20

育种人:淮南市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开08S(来源于淮南市种子公司)×淮恢9816(来源于淮南市种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5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6万左右,穗总粒数183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全生育期136天左右,与对照品种(Ⅱ优838)相仿。

- 17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2008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3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63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13%(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63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97%(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61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08%。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开优10号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开优10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开优10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21、Ⅱ优009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21

育种人: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Ⅱ-32A×2M009(来源于9019/盐恢559)

主要特征特性:剑叶较长,稃尖紫色,谷粒椭圆形,穗着粒密。2006年、2007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5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5万左右,穗总粒数211粒左右,结实率81%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汕优

63)迟熟2-3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感稻瘟病(抗性7级);2007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6年米质达部标5级,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6年区试亩产58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1%(极显著);2007年区试亩产61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4%(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亩产59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2%。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Ⅱ优009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 - 18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Ⅱ优009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Ⅱ优009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22、Ⅱ优08(LY-8)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22

育种人:安徽绿雨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Ⅱ-32A×ZR4008(来源于安徽绿雨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2006年、2007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8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6万左右,穗总粒数188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全生育期136天左右,比对照品种(汕优63)迟熟3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2007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感稻瘟病(抗性7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6年米质达部标3级,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6年区试亩产56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16%(极显著);2007年区试亩产60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22%(极显著)。

2008年生产试验亩产59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9%。

适宜推广区域: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以外地区。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Ⅱ优08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Ⅱ优08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Ⅱ优08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23、丰两优晚三

品种(生态)类型:晚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23

育种人: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丰39S(来源于以广占63S为材料,用离子束诱变处理,经5年7代育成)×丰恢3号(来源于FR90-05/明恢63//FR99-03///先恢207/马坝小占) - 19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04厘米左右,亩有效穗21万左右,穗总粒数162粒左右,结实率81%左右,千粒重23克左右,全生育期117天左右,与对照品种(协优92)相仿。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8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55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72%(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54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52%(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51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0.2%。

适宜推广区域:沿江区和皖南山区。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丰两优晚三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丰两优晚三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丰两优晚三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24、新两优106

品种(生态)类型:晚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24

育种人: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新安S(来源于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YR106(来源于辐恢838×R466,经多代系选并测恢育成)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08厘米左右,亩有效穗21万左右,穗总粒数136粒左右,结实率78%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全生育期119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协优92)迟熟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高抗白叶枯病(抗性1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8年白叶枯病免疫(抗性0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3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55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42%(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53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79%(显著)。

- 20 -

安徽省2010年审定的作物品种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50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57%。

适宜推广区域:沿江区和皖南山区。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新两优106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新两优106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新两优106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25、皖垦糯1号(圹糯2号)

品种(生态)类型:常规晚粳糯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0025

育种人:安徽皖垦种业有限公司农科院大圹圩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武育糯16号的变异株中系统选育而成

主要特征特性:2007年、2008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86厘米左右,亩有效穗23万左右,穗总粒数110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对照品种(M1148)早熟5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2008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2级,2008年米质达部标4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49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0.18%(极显著);2008年区试亩产51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3%(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亩产51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28%。

适宜推广区域:沿江区和皖南山区。

注意事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皖垦糯1号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期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皖垦糯1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皖垦糯1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二、玉米

1、滑玉16(滑丰0620)

- 2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rx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