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题库 (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7-10 04: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土壤肥料学题库及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土壤肥料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01 土壤 :地球陆地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
02 矿物 :是指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的元素或化合物。 03 岩石 :一种或几种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04 风化作用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05 富铝化作用 :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矿物被彻底的分解,盐基和硅酸不断被淋溶,而含水Al2O3和含水Fe2O3的胶体矿物在母质中相对富集。
06 硅铝铁率(Saf值) :土体或粘粒部分中SiO2的分子数与R2O3(Al2O3+Fe2O3)的分子数的比率。 07 土壤剖面 :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
08 土壤水平地带性 :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规律性。 09 土壤垂直地带性 :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呈现演替分布的规律性。 10 土体构造: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
11 土壤质地 :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12 土壤容重 :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土壤体的干重。
13 矿质化作用 :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同时释放热量,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14 腐殖化作用 :动、植、微生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15 腐殖化系数 :单位质量的有机物料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下的量占施入量的比例。 16 C/N比 :土壤中或有机物中有机碳(C)量与总氮(N)量之比。
17 矿化率 :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损的有机质量与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18 氨化作用 :土壤中的有机氮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产生氨的作用 19 硝化作用 :指氨或铵盐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氧化生成硝态氮的作用
20 土壤吸附性能 :指土壤能吸收和保持土壤溶液中的分子、离子、悬浮颗粒、气体以及微生物的性能。
21 土壤胶体 :颗粒直径为1~100nm的分散质分散到土壤中形成的多相系统。 22 永久电荷 :由黏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所产生的电荷。 23 永久负电荷 :低价阳离子替代高价阳离子的同晶替代产生的电荷
24 可变电荷 :由胶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团解离所产生的电荷,其数量和性质随土壤溶液pH的变化而改变。
25 阳离子交换量(CEC):当土壤溶液pH值一定时,土壤所含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 26 盐基饱和度(BS) :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27 活性酸 :土壤溶液中存在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 28 潜性酸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Al所引起的酸度。
29 土壤缓冲性能 :当在土壤中加入酸或碱时,土壤的酸碱性能并不因此而产生剧烈变化的性能。 30 阳离子交换能力 :一种阳离子将胶体上另一种阳离子交换出来的能力。 31 土壤孔隙性 :土壤孔隙的多少、大小、比例和性质。
32 土壤孔度 :是指单位体积自然状态的土壤中,所有孔隙的容积占土壤总容积的百分数。 33 容重 :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干土重。
34 土壤耕性 :耕作中土壤所表现的各种物理性质及以及在耕作后土壤的表现。 35 粘结性 :土粒之间相互吸引粘结的性能 36 粘着性 :土壤黏附外物的性能
1
+
3+
+
37 土壤结构体 :指的是各级土粒或其一部分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
38 土壤结构性 :指的是土壤结构的形状、大小、性质及其相应的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 39 土壤宜耕性 :土壤适宜于耕作的程度,通常与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土壤结构等因素有关。 40 矿质化过程:有机质被分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41 土水势 :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势(或自由能)的变化,即土壤中的水分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它和同样条件下的纯自由水自由能的差值。
42 土壤水吸力 :指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43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的能量指标与土壤水的容量指标作成的相关曲线。 44 田间持水量 :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 45 土壤通气性 :土壤空气和大气不断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
46 土壤热容量 :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当温度增或减1℃时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焦耳数。
47 导热性 :土壤在接受一定的热量后,除用于本身的升温外,还将部分热量传递给邻近土层或大气的性能。
48 土面蒸发 :土壤水不断以水汽形态由土表向大气中消散。 49 肥料 :凡是能营养作物或兼有改良土壤的一切物质。
50 养分归还学说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51 矿质营养学说 :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原始养分是矿物质而不是腐殖质。
52 最小养分律学说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
53 主动吸收 :养分离子逆养分离子浓度梯度、需要消耗能量的选择性吸收。 54 被动吸收 :离子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进行吸收的过程。
55 养分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指因某离子的存在而抑制另一离子的吸收。 56 养分离子间的协助作用 :指某离子的存在可促进另一离子吸收。
57 质流 :土壤中养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随土壤溶液流向根部到达根际的过程 58 扩散 :介质中的养分离子或分子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运动。
59 必需营养元素 :植物的正常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元素,缺少了它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而且其功能不能被其他任何元素所代替。
60 非必需营养元素 :植物体内除必需营养元素以外的其他所有元素统称为非必需营养元素。 61 有益营养元素 :能够刺激植物生长,或减轻其它元素的毒害、或能在某些专一性较低的功能上简单替代其它矿质元素、或仅为某些植物的种或科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62 大量营养元素 :植物体中含量占植物体干物质重量0.1%以上的元素
63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指植物需要养分绝对数量最多,吸收速率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增产效率最高的营养时期。
64 植物营养临界期 :是指在此阶段养分过多过少或不平衡都将对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的时期。 65 根截获 :植物根系生长时接触到的土壤中直接吸收养分的方式
66 必需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不论在植物体内含量高低,在
植物的营养上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并且任何一种都不能被其他元素所替代。
67 生理酸性肥料 :肥料施入土壤后,由于作物的选择性吸收而使土壤变酸的肥料。 68 生理碱性肥料 :肥料施入土壤后,由于作物的选择性吸收而使土壤变碱的肥料。 69 根际营养 :通过植物根系从生长环境中吸收养分而营养自己
2
70 根外营养 :通过植物根系以外的部位吸收养分而营养自己
71 矿质营养元素 : 除碳、氢、氧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72 气态营养元素 : 有机物质 主要含有C、H、O、N四种元素,而这四种元素又通常被称为气态 元素(Gaseous elements),或被称为能量元素。(由于干物质在燃烧时这些元素会发生挥发)。 73 反硝化作用 :指土壤中的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后还原成为氧化二氮等气体逸失的过程。
74 氮肥利用率 :指当季作物吸收利用肥料中氮的百分率。 75 硝化作用 :把氨或铵盐氧化为硝酸及其盐类的作用。
76 长效N肥 :可延缓氮素释放速率,减少氮素损失并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的氮肥。 77 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从四周向施肥点聚集,使磷酸一钙溶解和水解,形成既含有磷酸一钙,又含有磷酸二钙的饱和溶液。
78 闭蓄态磷 :游离态磷在土壤中被活性铁、铝固定后,陈化脱水形成的难溶性磷,属非有效磷。 79 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 :指过磷酸钙在贮存过程中吸湿后,其中的磷酸钙在酸水的作用下会与制造时生成的硫酸、铁、铝等杂质起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80 枸溶性磷 :能溶于2%柠檬酸或中性、微碱性的柠檬酸铵溶液中的磷酸盐,属植物有效性磷。 81 土壤养分的化学固定 : 82 土壤养分的生物固定 :
83 微量营养元素 :铁,硼,锰,铜,锌,钼和氯7种元素
84 间接肥料 : 能改善土壤性状使适于作物生长从而增加植物营养的肥料。
85 直接肥料 : 施用肥料能直接供应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如氮、磷、钾肥和微肥。 86 单元肥料 :只含有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 87 二元肥料 :只含有两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 88 多元肥料 :含有三种和三种以上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
89 复合肥料(复混肥料):指同时含有N、P、K三要素中的三种或任何两种的肥料。 90 专用型复合肥料 :针对某一地域的某种作物配置、生产的复混肥料。 91 有机肥料 :天然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或发酵而成的一类肥料。 92 饼肥 :油料的种子经榨油后剩下的残渣制成的肥料。 93 厩肥 :家畜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混合积制的肥料。
94 堆肥 :采用秸秆等有机废物或其他植物残体在好气条件下堆腐而成的有机肥料。 95 沤肥 :用植物茎杆、绿肥、山青湖草等植物性物质与泥炭、人畜粪尿、化学氮肥和石灰等材料混合堆积、经嫌气微生物分解腐熟而成的肥料。 96 绿肥 :直接用绿色植物体直接翻压到土壤中做为肥料. 97 生物固氮 :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
98 共生固氮作用 :固氮微生物侵染植物形成共生结构后进行的固氮作用。 99 种肥 :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或秧苗附近或供给植物苗期营养的肥料。 100 基肥 :在播种前施用的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的肥料 101 追肥 :植物生长期间为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 102 联合固氮作用 :自生固氮微生物在高等植物影响下促进的固氮作用。 103 二元复合肥料 :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任意两者的复合肥料。
104 三元复合肥料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三者的复合肥料。 105绿色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有五个: 光 热 气 水 肥。
106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密切联系又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称之为生态系统。 107原生矿物:从岩浆中结晶出来的原始成岩矿物。
3
108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109岩石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次生岩石)、变质岩(次生岩石) 110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
111岩浆岩的类型:1、喷出岩2、侵入岩(深成岩、浅成岩)代表岩石:花岗岩、玄武岩。 112自然土壤剖面结构: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基岩层。
113土壤基本的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黏粒(>0.01mm的称物理性砂粒,<0.01mm的称物理性黏粒。)
114土壤基本质地类型:砂土类、壤土类、黏土类。
115土壤质地的改良:① 客土法 ③ 改良土体构造 ② 引洪漫淤法 ④ 增施有机肥料 116土壤有机质(Organic Matter):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O.M.>20% 称有机质土壤;O.M.<20% 称矿质土壤,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5%)
117腐殖质:是被土壤微生物彻底改造过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土壤中真正的有机质。
118土壤微生物形态类型: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 。 119土壤微生物生理类型:自养型微生物 、异养型微生物。
120比表面:是指单位重量和单位体积物体的总表面积(胶体数量愈多,比面愈大,表面能也愈大,吸附能力就愈强)
121土壤胶体有两种不同的状态: 溶胶和凝胶。
122土壤的孔隙性:土壤孔隙的多少、大小、比例和性质,称之为土壤的孔隙性。
123土壤的缓冲性能:土壤具有抵抗外来物质引起酸碱反应剧烈变化的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或缓冲作用。
124有机氮的矿化:指蛋白质、氨基糖、核酸等有机氮化合物分解并释放无机形态NH4+的过程。 填空题
01 土壤矿物质按其来源可分为 原生矿物 和 次生矿物 两大类。 02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 沉积岩 和 变质岩 三大类。 03 影响岩石化学风化作用的因素有氧气、 温度 和 水 等。
04 化学风化作用包括 水解 、 水化 、氧化和溶解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 05 根据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理论,影响自然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母质、 气候 、 生物 、地形和时间五种。
06 组成地壳的4种主要化学元素为 氧 、 硅 、铁、铝。
07 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 地质大循环 和 生物小循环 的矛盾与统一。 08 自然土壤的剖面一般可分为5个基本层次,即覆盖层、淋溶层、 沉积岩 、母质岩 和基岩层。 09 旱地土壤的剖面一般可划分为耕作层、犁底层、 心土层 和 底土层 等层次。 10 岩石的风化作用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三大类,高温多湿地区岩石以 化学 风化为主,沙漠地区岩石以 物理 风化为主。
11 土体中SiO2/R2O3值大,说明土体淋溶 小 ,母质风化度 弱 。
12 岩石经过风化成土过程,氮、磷、钾三要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氮 增加 、磷基本不变, 钾 增加 。
13 河流冲积物具有 成层性 、 条带性 和成分复杂等特点。
14 土壤粘粒矿物的分布表现明显的地带性差异,其中层状硅酸盐粘粒矿物在北方土壤中以 型的为主,在南方土壤中则以 型的为主。
15 岩石的风化作用根据其元素的淋洗程度和代表性矿物的出现顺序可划分为不同的风化阶段,即 碎屑阶段、钙淀积阶段、 酸性硅铝阶段 、 铝的阶段 。
4
16 水解作用是化学风化主要的作用和基本环节,在水解过程中根据其分解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盐基淋溶、 和 。
17 花岗岩的组成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和角闪石等,风化形成的母质含 钾 素较多。 18 土壤是由固相、 液相 、 气相 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19 土壤固相是土壤肥力的基础,主要由 矿物质 和 有机质 两大部分组成。 20 在世界各国对土粒的分级标准中,通常将土粒分为石砾、砂粒、 粉砂粒 和 黏粒 四个基本 粒级。
21 砂土养分含量低,施肥见效快,但后劲不足。由于温度变幅 大 ,故有 热性土 之称。 22 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通常将土壤划分为砂土、 黏土 和 壤土 三个基本质地类别。 23 在卡庆斯基的简化分级标准中,通常将>0.01mm的土粒称 物理性砂粒 ,<0.01mm的土粒 称 物理性黏粒 。
24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取决于年生成量和年矿化量的相对大小。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北方 土壤 少 ,而同一纬度地区的土壤、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旱土 多 。 25 土壤腐殖质为两性胶体,主要带 负 电荷,能吸附 阳 离子。 26 土壤腐殖质是由 胡敏酸 、 富里酸 和 胡敏素三大类物质组成。
27 有机质可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但以提供氮、 磷 、 硫 等营养元素为主。 28 土壤胶体根据物质的来源和组成可分为有机胶体、 无机胶体 和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三种类型。
29 可变负电荷的数量随介质pH值的升高而 增多 ,可变正电荷的数量则随介质pH值的 下降而 增多 。
30 永久负电荷是由黏粒矿物晶格内部离子的 同晶置换/替代 所产生的电荷,其数量不受介质 PH 的影响。
31 土壤胶体表面所带的电荷根据其电荷的性质和来源,可分为 永久电荷 和 可变电荷 两大类。
32 土壤无机胶体包括含水氧化硅胶体、 水氧化铁胶体 和 水氧化铝胶体 三大类物质。 33 阳离子交换作用具有 可逆性 和 等电荷交换 两个主要特点。
34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土壤质地、 胶体数量与类型 、 土壤PH 三个方面。
35 在阳离子交换量相等的情况下,盐基饱和度愈高,土壤对 酸 的缓冲能力愈强,盐基 饱和度愈低,土壤对 碱 的缓冲能力愈强。
36 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有 阳离子饱和度 、 陪补离子种类 和粘粒矿物类型。 37 土壤酸度按H存在的形式可分 活性酸 和 潜性酸 两种基本类型。 38 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分为两类,一般是致酸离子,为 H、Al ,另一类是盐基离子, 为 Ca、Mg、Na K NH4 。
39 对土壤胶体吸附的Ca来说,其互补离子为H时,Ca的有效性较 低 ,其互补离子 为K时,则Ca的有效性较 高 。
40 某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为16cmol(+)/kg,交换性H、Al、Ca、Mg、Na 分别为 2cmol(+)/kg、6cmol(+)/kg、4cmol(+)/kg、2coml(+)/kg、2cmol(+)/kg,该土壤的盐基饱和度 为 50 %,Ca的饱和度为 25 %。
41 土壤具有的酸碱缓冲体系主要有碳酸盐体系、硅酸盐体系、 重碳酸盐体系 、 磷酸盐体系 和有机酸体系等。
42 带有可变电荷的土壤胶体物质有 含水氯化铁胶体 、 含水氯化铝胶体 、含水氧化硅胶体和 水合氧化物型胶体等。
5
2+
+
3+
2+
2+
+
+
2+
2+
+
2+
2+
2+
+
+
+
+
3+
+
43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决定于土壤溶液中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浓度的相对比例,Eh值大,说 明土壤通气性 大 。
44 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有 马尾松 、 山茶 等。
45 影响土壤酸碱缓冲性能的因素有土壤无机胶体、 土壤质地 、 土壤有机质 。 46 影响土壤耕性的物理机械性有黏结性、 黏着性 可塑性 和 胀缩性 压实性 等。 47 衡量土壤耕性好坏的标准有耕作的难易、 耕作质量的好坏 和 宜耕期长短 三个方面。 48 一般把刚开始表现塑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 下塑限 ,塑性消失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之 为 上塑限 。
49 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有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交换性阳离子 的组成和 黏结力 等。
50 砂土耕作阻力 小 ,宜耕期 长 。
51 保持和恢复良好土壤结构的措施有 合理轮作与间套种 、 增施有机肥料 、合理耕作和土 壤结构改良剂的使用等。
52 土壤孔隙根据其当量孔径的大小,可分为无效孔隙、 毛管孔隙 和 通气孔隙 三个类型。 53 土壤的松紧状况可用土壤的 孔隙大小 和 数量 来表示。 54 某土壤容重为1.30g/cm,比重为2.60(g/cm),则土壤孔隙度为 50 %,孔隙比 为 1:1 。
55 1公顷(hm)耕地土壤的耕作层厚20cm,容重为1.20 g/cm,则该耕作层土壤的质量为 2.41×106 kg/ hm。
2
2
3
3
3
56 团粒结构是指粒径在 0.25~ 10mm 之间的结构体,它的形成经历了粘结团聚和 外力推动成型 两个基本过程。
57 根据土壤水所受作用力的不同,一般将土壤水分为 吸湿水 、 膜状水 、、 、毛管水和重力水四种类型。
58 总土水势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分势,即 基质势 、 压力势 、重力势和溶质势。
59 土壤水、气、热状况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其中水是主导因素。土壤中水多,土温上 升 慢 、昼夜温差 小 。
60 决定土壤温度变化的土壤热特性有 热容量 、 热扩散率 和热导率。 61 影响土壤温度的土壤因素主要有 土壤质地 、 土壤含水量 和土壤颜色。 62 土壤通气性的机制有 对流 和 扩散 。 63 已知某耕作层土壤容重为1.20g/cm,水分系数为1.25,土壤的质量含水量 为 25 %,容积含水量为 31.25 %。
64 不饱和流的推动力主要是 基质势梯度 ,饱和流的推动力主要是 压力势梯度 。 65 干燥无水的土壤,土壤导热率比湿润土壤 低 ,昼夜温差 大 。 66 土面蒸发有三个明显的阶段,即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 土壤导水控制阶段 和 水汽扩散阶段 。
67 调节土壤热状况的措施有 改善土壤结构 、 中耕 、覆盖与遮荫、应用增温保墒剂等。 68 土壤热状况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 微生物的活动,②有机质的转化,③ 土壤养分离子被胶体的吸附与解吸。
69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有: 提高土壤肥力 、提高产量、 改善作物品质 和改善环境。
70 李比西提出的植物营养三大学说分别是 矿质营养学说 、归还学说和 最小养分律学说 。 7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 17 种;其中大量营养元素有 C、H、O、N、P、K、Ca、Mg、S ,共9种。
6
3
72 植物的微量营养元素有 Fe、Mn、Cu、Zn、B、Mo、Cl、Ni ,共 8 种。 73 作物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分别是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和 植物营养临界期 。 74 通过质流迁移到根表的养分数量多少与 植物蒸腾作用 和 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 有关。 75 通过扩散迁移到根表的养分数量多少与 养分浓度差 和 有关。
76 土壤养分向根迁移的主要途径有 质流 、扩散和 根截获 。 77 在植物吸收养分时,养分之间一般存在有 拮抗 和 协助 两种相互作用。 78 按照养分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多少,一般可将其分为 大量 元素和 微量 元素。 79 低温影响氮的吸收,其中影响 硝态氮 的吸收远大于 氨态氮 。 80 有些作物种子小,幼苗期 少,吸收氮的形态以 为好。
81 植物营养临界期对养分的需求数量 不多 ,但 敏感和迫切 ,一般发生在植物生长的初期。 82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需求数量 最多 ,一般发生在植物生 分蘖期或幼穗形成期 。 83 土壤反应偏 碱 性时,有利于根系对阳离子的吸收;土壤反应偏 酸 性时,有利于根系对 阴离子的吸收。
84 根系的阳离子代换量(CEC)与养分吸收关系密切;CEC大的则吸收 阳 离子多,CEC 小的则吸收 阴 离子多。 偶然吸收的 元素。
86 植物吸收氮的主要形态是 硝态氮 和 铵态氮 。
87 低温影响阴离子的吸收较阳离子 大 ,可能阴离子的吸收以 主动吸收 为主。
88 植物生长的初期蒸腾作用 弱 ,离子向根部迁移主要靠 扩散 。 89 在化学氮肥中, 硫酸铵 最适宜作种肥, 尿素 最适宜作根外追肥。 90 尿素的含氮量为 46% ,氯化钾的含钾量为 50~60% 。
91 提高过磷酸钙利用率的主要施肥技术措施有 集中施肥 和 与有机肥料混合使用 。 92 钾肥施入土壤后的无效化主要有 淋失 和 粘土矿物的晶体固定 。
93 因K与NH4带同种电荷,且 相对分子质量 相近,两者之间往往具有 拮抗 作用。 94 木质部中氮的主要运输形态是 铵态氮 和 硝态氮 。 95 氨水的含氮量随着比重 增大 而 减少 。
96 化学氮肥按其氮素存在形态可分为 铵态氮肥 、硝态氮肥和 酰胺态氮肥 三类。 97 在贮存过程中,碳铵易 潮解挥发 ,防止措施是 保持干燥、密封 。 98 磷肥按其溶解性来分类,可分为 水溶性 磷肥、 弱酸溶性 磷肥和难溶性磷肥三种。 99 水溶性磷肥有 普通过磷酸钙 ,枸溶性磷肥有 钙镁磷肥 (各举一例)。 100 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容易被固定,其中主要包括 化学 固定、 吸附 固定、闭蓄态固定 和生物固定。
101 缺磷症状先从 老 叶开始,原因在于磷在植物体内的 移动性 强。 102 化学氮肥施入土壤后主要有挥发、 淋失 和 反硝化 等三种损失途径。 103 尿素施入土壤后,在 脲酶 的作用下转化为 碳酸铵 。 104 化学氮肥中最易挥发的是 碳铵 ,最适宜作叶面肥的是 尿素 。
105 土壤pH与磷的有效性有关,pH为 7.22 时,磷的形态以 H2PO4 为主,有效性最高。 106 植物生长的盛期,蒸腾作用 强 ,离子向根部迁移主要靠 质流 。
107 土壤干湿交替变化,容易导致对钾的 固定增多 ,所以,钾肥也要 深 施。 108 氮肥深施的目的是 防止氮的挥发 ,钾肥深施的目的是 减少土壤的固定、促进作物的吸
7
-
+
+
85 在植物的非必需营养元素中,根据其作用的大小又可将其分为 有益 营养元素和
收 。
109 尿素施入土壤后,先以 分子 形式被土壤吸附,转化为碳酸铵后,容易产生氮的 挥发 而损失。
110 加热固体硫酸铵,先产生的气体会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蓝 ,后产生的气体会使 变 紫色 的石蕊试纸变红。
111南方旱土淹水后,磷的有效性 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 难溶性 态磷的释放。 112 碳铵的含氮量为 17%左右 ,4级品的普钙含磷量为 12% 。
113 钾在作物体内主要以离子态存在,包括 游离态、 和 三种形态。 114 磷、钾养分主要靠 扩散 达到根表,所以磷、钾应 集中 施用。 115 水体藻化是水体 富营养 化的表现,它与施用肥料后的 流失 有关。 116 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NH4)2SO4与NH4Cl,氨的挥发前者比后者 大 ,如在酸性土壤上施 用,酸化土壤的作用前者比后者 小 。
117 作物缺铁和缺镁均出现脉间失绿,但缺铁先出现于 幼叶 上,缺镁先出现于 老叶 上。 118 油菜“花而不实”是缺 硼 ,柑桔的“斑驳叶”是缺 锌 。
119 植物缺钙的一般原因是 土壤中钙含量低 和 Ca与其他元素产生拮抗 。 120 大量元素肥料的大量施用往往容易引起微量元素的 缺失 ,其原因是 Ca与其他元素产生拮抗 。
121 棉花的“叶柄环带”是缺 镁 ,番茄的“脐腐病”是缺 钙 。
122 微量元素肥料施入土壤后很容易被 吸附 ,故通常采用 叶面喷施 方法来补充植物的微 量元素营养。
123 由于钙、镁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 不 同,所以,缺乏时首先产生症状的部位也 不 同。 124 草木灰呈 碱 性,其中的钾主要形态是 碳酸钾 ,不宜与 铵态 氮肥混合。 125 沤肥与堆肥相比较,积制的时间较长,有机质的积累较 多 ,氮的损失较 少 。 126 人粪尿中由于含 氮 较多,故人们常把人粪尿当作 氮肥 施用。 127 新鲜人尿呈 弱酸性 反应,腐熟人尿呈 微碱性 反应。
128 某复合肥料的养分表达式为“15-15-10”,则表示这种复合肥料含钾 10% ,总养分 为 40% 。
129 专用型复合肥料是针对 某地域的某类作物 的养分特点而配方、生产的;三元复合肥料的 养分总量不得低于 25% 。
130 三元复合肥料的养分总量不得低于 25% ,其中单一养分的含量不得低于 4% 。 131 有机肥料中通常含有一些 病原菌、寄生虫卵、重金属 物质,施用前必须进行 无害化 处理。 132 共生固氮作用是固氮菌利用寄主的 固氮酶 而固定大气中的氮,并以 氨态氮
的形式分泌
给寄主。
133 紫云英是豆科作物,含有 根瘤菌 ,可以通过 共生 固氮作用固定大气中的氮分泌给寄主。 134 紫云英最佳的翻压期是 盛花期 ,此时的生物产量较高,木质化程度较 低 。
135 缺氮与缺硫均会出现叶片均匀失绿黄化的症状,但缺氮先出现的部位是 下部叶片 ,而缺硫 先出现的部位是 上部叶片 。
136 积制高温堆肥时通常会有明显的高温阶段,其全过程可分为: 发热阶段 、 高温阶段、 降温阶段和 后熟保肥阶段 等4个阶段。
8
问答题
1、 试比较岩石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的特点。
答:物理风化作用又称机械风化作用,指处于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崩解破碎,但不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的过程。化学风化指岩石、矿物在氧气、水、二氧化碳等大气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或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二者区别就是物理风化作用是量变,因为没产生新物质,而化学风化作用是质变,在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
2、 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答: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最初来源。2、生物具有保蓄养分的能力。3、生物使土壤中有
限的养分发挥了无限的营养作用。4、推动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发展。
3、 硅铝铁率值与母质风化程度、淋溶强弱、土壤肥瘦有什么关系?
答:硅铝铁率值:土壤黏粒中的氧化硅与氧化铝、氧化铁的摩尔比率。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 4、 根据元素的淋洗程度和其代表性矿物的出现顺序,岩石的风化作用可划分为哪几个
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作用是处于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崩解破碎,但不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的过程。化学风化是岩石、矿物在氧气、水、二氧化碳等大气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或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生物风化是岩石、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行的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过程。
5、 为什么说水解作用是岩石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与基本环节?
答:因为水解作用是水中呈离解状态的H+和OH-离子与风化矿物中的离子发生交换的反应,影响水
的解离平衡,水解作用能引起岩石矿物的彻底改变,所以说水解作用是岩石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与基本环节。
6 、简述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答: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链环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的枢纽。2、土壤是自然界
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3、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肥料是农业生产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7、 为什么说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对立统一是土壤肥力发展的基础?
答:物质的生物效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就没有生物小循环,
没有生物小循环就没有土壤。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这两个循环过程是同时并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土壤不停地运动发展。地质大循环使岩石风化形成成土母质,尽管具有初步的通透性和一定的保蓄性,但它们之间很不协调,未能创造符合植物生长所需的良好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条件。生物小循环可以不断地从地质大循环中积累一系列生物所需要的养料元素,由于有机质的积累、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才发生和发展了土壤肥力,使岩石风化产物脱离母质阶段,形成了土壤。所以说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对立统一是土壤肥力发展的基础。
8、 试比较砂土类土壤和粘土类土壤的肥力特性。
答:砂质土:1、含砂粒多,粘粒少,粒间多为大空隙,通透性好。2、土壤持水量小,蓄水保水抗旱能力差。3、缺乏养分元素和胶体,矿质、有机质含量低,保肥性差。4、施肥肥效快但肥效不持久。5、温度变幅大,有“热性土”之称。6、松散易耕,但水耕时易淀浆板结。7、无有毒物质。
9
粘质土:1、含砂粒少,粘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2、土壤通气、透水性差,保水性强。3、易受渍害和积累还原性有毒物质。4、有机质含量较高、矿质养分较为丰富,土壤保肥性强。5、土壤蓄水多,土温比较稳定,属冷性土。6、耕作费力,宜耕期短。
9、 为什么称砂土为“热性土”,粘土为“冷性土”?
答:砂土含水少,热容量小,易升温也易降温,昼夜温差大,孔隙粗,疏松多孔,空气多,导热率小,接受太阳辐射后多用于本身升温,很少传递,所以称砂土为 “热性土”。
粘土:水分多,热容量大,温度上升慢下降也慢,昼夜温度变幅较小,孔隙细,含水量多,导热率大,热量传递快,所以说粘土为“冷性土”。
10、影响腐殖化系数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答:1、生物残体的化学组成;2、环境的水热条件;3、土壤性质,特别是pH和石灰反应。 植物残
体的化学组成决定它们分解的难易,从而影响其残留量的多少和新形成的腐殖质的性质。在不同的水热条件下,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异,从而也影响到腐殖质的性质。
11、 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对土壤肥力有什么意义?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对土壤肥力有什么意义?
答:1、提高土壤的持水性,减少水土流失。2、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3、改善土壤物理性质。4、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5、提高土壤生物和酶的活性,促进养分的转化。
12、 秸秆还田时为什么要配施速效氮肥?
答:秸秆的腐解和堆肥腐熟都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样需要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营养要素,而且需要各种营养的协调与平衡,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参数就是碳氮比,过高的碳氮比造成发酵不启动,周期长,严重者发酵失败;碳氮比太低则容易产生恶臭,也会造成氮素的损失。单纯的秸秆或者堆肥原料营养不平衡,碳氮比太大,氮素匮乏,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造成腐熟效果差,严重的甚至无法发酵。
13、 什么叫土壤吸附性能?土壤吸附性能对土壤肥力有何重要意义? 答:土壤吸附性能指土壤吸持各种离子、分子、气体和粗悬浮体的能力。
意义:1、是土壤保蓄养分和具有缓冲性的基础;2、能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养分的有效性、土壤的
结构性以及土壤中生物的活性;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成土过程的特点;4、影响环境质量的许多物质,尤其是重金属离子,在进入土壤之后的动向也均受土壤吸附性制约。
14、 为什么南方土壤常向酸性方向发展?如何改良酸性土壤?
答:1、南方雨水多,雨水本身因为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呈现酸性。2、南方的温度高,腐殖质分解产生大量的腐植酸等酸性物质。3、本身的土壤质地中H离子将很多金属离子取代。 改良方法: 1、增施农家肥,培养土壤肥力 。 2、适时增施石灰。3、种植耐酸作物 。
4、实行水旱轮作,改善理化性状,改进栽培技术,防止水土流失,选用碱性肥料(如碳铵、氨水)达到改良目的。
15、我国土壤反应在地理分布上有何规律性?为什么?
答: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区域性(中域性分布、微域性分布) 书65-67页
16、简述土壤胶体的种类、化学特性及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答: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化学特性:胶体带有电荷,可以发生凝胶;具有吸收性。
影响:土壤胶体对土壤中离子态污染物有较强的吸附、固定和离子交换的能力,由此可降低或缓和其危害性。
17、 为什么说“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10
答:一条线”施肥法能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减少肥分的挥发,扩大施肥面积,而且便于根系吸收,使肥效持久,及时供应和满足作物对营养的需要。
18、 为什么粘质土壤施肥见效慢,而砂质土壤施肥见效快?
答:因为粘质土含砂粒少,粘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土壤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保肥性强。土壤蓄水多,土温比较稳定,所以见效慢。 砂质土含砂粒多,粘粒少,粒间多为大空隙,通透性好,土壤蓄水保水抗旱能力差。保肥性差,所以施肥肥效快但肥效不持久。
19、 什么叫土壤缓冲性能?土壤具有缓冲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答:土壤缓冲性能:缓和土壤酸碱度变化的能力。
原因:因为土壤胶体上的盐基离子、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土壤中两性物质、酸性土壤中铝离子都有缓冲作用 。
20、中性条件下土壤氮、磷、钾的有效性高,为什么?
答:因为土壤pH值影响矿质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即土壤溶液反应的变化会引起其中养分的溶解和沉淀。在碱性土壤中,铁、铜、锰、锌等溶解度大为降低,能被植物吸收的数量减少。在酸性土壤中,磷、钾、镁、硫、钼等可利用性降低,而铁、锰、硼、铝溶解度增加,缺钙、有机质氮矿化速率变慢,使它对一些植物而言是贫瘠的环境。所以中性土壤的氮、磷、钾有效性最高。
22、 当土壤固相组成相似时,为什么说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耕性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答:因为水在植物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1、作物需水。2、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转。3、调节植物体温。4、影响土壤通气性、土温以及养分形态。
23、自然界的土粒(纯砂除外)很少以单粒存在,土壤复粒或团聚体是如何粘结形成的? 答:物质和次生粘土矿物颗粒,通过各种外力或植物根系挤压相互默结,凝聚成复粒或团聚体。
24、 如何保持和恢复良好的土壤结构?
答:1、合理的土壤耕作。2、合理轮作与间套种。3、增施有机肥料。4、改良土壤的化学性质。5、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25、 土壤耕作的目的是什么?
答:1、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和适度的孔隙比例;2、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3、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间的矛盾;4、清除杂草和疏松表土;5、形成高产土壤。
26、 什么叫土面蒸发?降低土面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的措施有哪些?
答:土面蒸发:土壤水汽化后水汽经地表向大气扩散的现象。 措施:中耕、覆盖、改善土壤结构、喷施保墑剂、防护林。
27、 土壤空气和大气组成有何不同?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土壤空气的组成与大气差别表现在:1)二氧化碳含量高;2)氧气含量低;3)相对湿度高;4)
含还原性气体;5)组成和数量处于变化中。
原因: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体构型、土壤生物活动等。
28、土壤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其组成有何特点。
答:(1)O2、CO2、N2等组成;(2)A 土壤空气的O2含量稍低于大气;B 土壤空气的CO2含量远远高于大气,c.土壤空气水气饱和,大气水气不饱和,d.在通气不良时,土壤空气往往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对植物根系产生毒害作用
11
29、试比较土壤水的饱和流和不饱和流的异同点。
答:同:都服从热力学第二定律,都是从水势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运动。
异:土壤水流的驱动力不同(饱和流:重力势和压力势;不饱和流:重力势和基质势),导水率差异(不饱和低于饱和),土壤空隙的影响土壤(在高吸力下,粘土的非饱和导水率比砂土高)。
30、 请解释“夜潮土”的成因。
答:夜潮土即潮土,是在泛滥沉积物上经旱耕熟化而成的一种土壤。
31、 影响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作物吸收能力、灌溉、降雨、地面径流、深层渗漏、温度、风速、湿度、阳光、作物的叶面积系数
32、通过质流到达根表的养分数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土壤湿度、扩散系数、植物蒸腾、离子浓度
33、影响土壤中养分离子扩散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浓度差、土壤湿度、扩散系数
3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养分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ph值、养分离子的理化性质 35、 何为“肥料三要素”?为什么将其称为“肥料三要素”?
答:N、P、K
因为它们是作物制造合成自身组织及其他有机物质的必要成分,且耗用量最大。
36、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答:(1)能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2)可提高土壤肥力。(3)能发挥良种潜力。(4)可补偿耕地不足。(5)是发展经济作物、森林和草原的物质基础。
37、 植物对养分的主动吸收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主动运输是指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需要能量,具有选择性。
38、 植物对养分的被动吸收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被动吸收是指养分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由介质溶液进入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能量,也没有选择性。
39、如何才能提高N肥的利用率?
答:1.对于需氮较多的作物宜多施,而且能充分发挥氮肥的功效。2.施用氮肥的上地上壤应松疏,不能有积水。3.上壤不能太干旱,氮肥须随水施用。4.氮肥多易挥发,宜现购现用,宜深施不宜表施。5.最好使用缓效氮肥,以降低氮素的损失。
40、 酰胺类化合物在植物氮代谢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1、 酰胺类化合物是氮素贮存、运输形态,可以作为氮的供体。2、酰胺类化合物移一个氮后又可作为氮的受体参与氮的同化。3、酰胺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植物氮代谢的一个诊断指标。4、酰胺类化合物的形成可以解除植物体内可能产生的氨毒。
41、 如何正确施用磷肥?
答:①相对集中施用 ②早施 ③与N、K等化肥配合施用 ④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⑤施用P肥时要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42、提高磷肥利用率的主要施肥技术措施有哪些?
答:1、集中施用。2、分层施用。 3、与氮肥配合施用。4、与有机肥混合堆沤后施用。 5、重点在豆科作物上施用。6、叶面喷施。
43、氮肥施入土壤后有哪些主要损失途径,应如何防止? 答:损失途径:氮的挥发损失、氮的反硝化损失、氮的淋失
12
提高肥效途径:
1. 深施。2. 选用缓释肥。3.使用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4.根据不同土壤质地及不同作物和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施肥。
44、 为什么过磷酸钙与适量碳铵混合后施用可以提高肥效?
答:考虑到植物对营养的吸收平衡,适量的碳铵可以促进过磷酸钙的吸收
45、为什么在南方酸性土壤上施用钙镁磷肥的效果有时比施用过磷酸钙的效果还好? 答: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最主要的反应是异成分溶解。钙镁磷肥可在作物根系及微生物分泌的酸
的作用下溶解,供作物吸收利用。在ph值<5.5的土壤中,钙镁磷肥的肥效大于过磷酸钙,而南方土壤多为酸性,所以施用钙镁磷肥的效果要好些。
46、 钾肥施入土壤后有哪些主要的固定,如何防止?
答: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
1、施于喜钾作物。2、施于缺钾土壤。3、施于高产田。4、根据钾肥的特性合理施用。
47、 为什么说尿素是氮肥中最适宜作叶面喷施的肥料?
答:①尿素不含副成分;②是中性肥料;③是有机化合物,电离度小,不易烧伤根叶;④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向叶渗入时,不易引起质壁分离;⑤本身具有吸湿性,易呈溶液态被植物吸收。
48、 为什么磷肥要强调早施?
答:①P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生命物质的主要成分及参与各种代谢作用的必需物质,且植物缺P的临界期一般在苗期;②植物前期至生长旺期,对P的需要量大,吸收快;③P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④P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强,再利用率高,前期吸收的P可反复利用,P的再利用率达70-80%。
49、合理施用钾肥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答:①土壤条件,原则是优先分配在缺K土壤上 ②作物条件a作物种类需K量大的如油料作物等多施,需K少的如禾本科作物少施,吸K弱的多施;b作物生育期;K吸收量多的时期,如棉花的现蕾到成铃期应多施;③与有机肥配合施用;④与N、P等肥配合施用。
50、 农业生产中施用石灰有哪些主要的作用?
答:1、中和土壤的酸性。2、改善土壤的结构。3、供给植物所需的钙素。
51、 某土壤种植一般作物时不缺钙,但栽培蔬菜时却常发生缺钙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蔬菜的需钙量远大于一般的农作物。2、蔬菜生长末期,体内钙的运输出现障碍。
52、 为什么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常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来予以补充?
答:1.补充根部施肥的不足。2.迅速补充营养。3.充分发挥肥效。4.经济合算。5.减轻对土壤的污染。
53、如何才能提高叶面施肥的效果?
答:1. 选择适于根外施用的肥料种类。2.掌握适宜的肥液用量及浓度在适宜浓度范围内。3.选择最佳的喷肥时间。4.确定合理的喷肥次数。5.选择最佳的喷肥部位。6. 叶面肥混用要得当。
54、 缺氮和缺硫有哪些异同点?为什么?
答:缺氮:植株浅绿、基部老叶变黄,干燥时呈褐色。茎短而细,分枝或分蘖少,出现早衰现象。
缺硫:植物缺硫时叶片均匀缺绿、变黄,茎细弱,根细长而不分枝,顶端及幼苗受害较早,植株生长受抑制,开花结果时间推迟,结实率低。
作物内硫的移动性较小,所以缺硫症状首先在中部以上叶片出现。
55、 复合肥料有哪些优越性
答:1、养分种类多、含量高,副成分少。2、物理性状好。3、节省包装、储运和使用费用。
56、 应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施用复合肥料?
13
答:1、因土施用。2、因植物施用。3、因养分形态使用。4、以基肥为主的施用。5、掌握合理的用量。
57 、在农业生产中,有机肥料的施用有何特殊的作用?
答:①给植物提供有机和无机养分。②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供肥能力。③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④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种类,增强其活性。⑤增加土壤活性物质含量,促进作物生长。⑥增强土壤酶活性。⑦促进作物生长,改善品质。
58、有机肥与化肥有哪些主要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可为作物提供养分。
不同点:化肥:养分含量高、肥效快、养分单一、施化肥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有机肥:养分含量低,肥效慢养分全面,施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有机肥含多种有益微生物酶、生长物质等。
59、 施用有机肥料有哪些弊端,应如何克服?
答:弊端:易造成肥效下降,利用率降低,土壤耕性变差,甚至养分比例失调,农产品品质下降。 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
60、 有机肥料和化肥相比较,有哪些优点?
答:1、有机肥含有机质多,有显著的改土作用,化肥只能供给作物矿质营养,一般无改土作用。2、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养分,化肥养分较单一。3、有机肥的养分多为有机态,释放慢,肥效稳长。化肥养分释放快,肥效不持久。4、有机肥料种类多,成分复杂。
61、 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成土因素有哪些?它们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答:母质因素——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骨架”。 气候因素——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速率。
生物因素——主导因素,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推动土壤的发展。
62、 试从土壤形成的过程来分析南方红壤的肥力特征,并提出高效利用的有效措施。
答:红壤淋溶作用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一般酸性较强,土性较粘。由于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
红壤的酸性强,土质粘重是红壤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过多施有机肥,适量施用石灰和补充磷肥,防止土壤冲刷等措施提高红壤肥力。
63、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形成中有何作用?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答:①作物
养料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碳和无机态养料如N、P等的主要来源;②有机质对植物的刺激作用,腐殖质、某些低分子有机酸的稀溶液及生长刺激物质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③土壤有机质的离子代换作用、络合作用和缓冲作用等;④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⑤有机质能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
64、试比较1:1型粘土矿物和2:1型粘粒矿物的晶体构造特点和性质。
答:1:1型粘土矿物——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性质:1、膨胀性差。2、同晶替代极少或没有,保肥力差。3、胶体特性较弱。 2:1型粘粒矿物——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
性质:1、胀缩性大,吸湿能力强。2、同晶替代现象普遍,保肥力强。3、粘结性、粘着性显著。
65、 为什么南方土壤的保肥能力一般较北方土壤弱?如何提高南方土壤的保肥能力?
答:南方高温多雨,土壤盐基饱和度低,多呈酸性,北方气温较低,风化程度低,淋溶作用弱,土壤盐基饱和度高,土壤呈碱性,而BS高,保肥力高,BS低,保肥力低,所以保肥供肥能力北方较
14
强。
1、增施农家肥,培养土壤肥力 。 2、适时增施石灰。3、实行水旱轮作,改善理化性状,改进栽培技术,防止水土流失,选用碱性肥料(如碳铵、氨水)达到改良目的。
66、 为什么南方酸性红壤中磷的有效性低?如何提高这类土壤中磷的有效性?
答:在酸性土壤中,磷酸易于铁、铝反应形成磷酸铁、铝而被固定。
1、调节土壤酸碱度,适量施用石灰,减少固磷作用。2、增施有机肥。3、淹水还原。
67、 为什么说土壤结构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答: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水、气、热以及养分的保持和移动,也直接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土壤结构是土壤固相颗粒(包括团聚体)的大小及其空间排列的形式,不仅影响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储量与供应能力,而且还左右土壤中气体交流、热量平衡、微生物活动及根系的延伸。
68、简述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调节作用?
答:(1)改善土壤的水分和空气状况;(2)使土壤温暖适度;(3)协调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4)疏松多孔有利于种子发芽和根系的生长,也有利于耕作,减少耕作阻力,提高耕作质量。
69、简述土壤水、气、热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措施?
答:(1)相互关系: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其中水是主导因素,水多则气少,比热大,在同样吸热的条件下温度不易升高。水少,则奇多,比热小,在同样吸热的条件下温度易升高。 (2)调节:①加强农田基本设施,改善土壤水、气、热条件。②合理灌排,控制水分,调节气、热。③精耕细作,蓄水保墒,通气调温。④合理耕作,N、P配合,提高水的利用率
70、 在水、肥、气、热四大肥力因素中,水是如何影响其他肥力因素的?
答:水是主导因子。水多,则气少,土壤不易升温,温差小;水少,则气多,土壤易升温,温差大。
71、 试论述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1、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2、维持了土壤的养分平衡,3、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疏松、肥沃、不板结。
72、 试论述合理施肥的含义。
答: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要做到因土施磷、看地定量;根
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掌握关键、适期施氮;深施肥料、保肥增效;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73、 长期施用化学肥料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应如何防止?
答:1、易造成土壤肥效下降,利用率降低,2、土壤耕性变差,甚至养分比例失调,3、农产品品质下降。4、施化肥过多还可能导致环境的污染。
74、偏施氮肥为什么容易导致水稻“苗好收获差”?
答:氮肥过多,水稻苗生长过于繁茂,腋芽不断出生,分蘖过多,妨碍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以至推迟成熟。
75、 试论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的意义。
答:配用不同的化肥,使养分之间的比例协调,相互增进肥效,有利作物丰产。
76、 我国钾肥资源缺乏,应如何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有限的钾肥资源?
答:1、加强钾的循环和再利用。2、积极寻求生物性钾肥资源。3、合理轮作换茬,缓和土壤供钾不
15
足的矛盾。
77、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钾肥施用的效果?
答:1、施于喜钾作物。2、施于缺钾土壤。3、施于高产田。4、根据钾肥的特性合理施用。
78、 在水旱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用在哪一季作物上?为什么?
答:由旱田转变为水田时。可以促进有效磷的释放,并提高磷的扩散,从而提高土壤磷素供应强度,磷肥首先用于旱田,可使同样数量的磷肥发挥更大的作用。
79、 氮、磷、钾肥的施用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答:1、农业用水被带入河流、湖泊以后引起富营养化 2、导致土壤板结
80、 试论述蔬菜施用石灰的重要性。
答:一、可杀菌杀虫防重茬。二、可改善土质个土壤PH值,有助蔬菜生长。
81、为什么根外补充微量元素营养更经济有效?
答:1.养分利用率高,吸收转化快,能及时满足植物需要。2.充分发挥肥效。3.减少肥料用量而维持同等产量,降低施肥成本。4、减少环境污染。
82、试论述: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复合肥料的施用效果?
答:1、因土施用。2、因植物施用。3、因养分形态使用。4、以基肥为主的施用。5、掌握合理的用量。
83、试论述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的作用与意义。
答:①配合施用可改善化肥的供肥性能,减少化肥的固定,提高化肥利用率。②改善土壤结构。③既可增产,又可提高产品品质。④改善环境,防止环境污染。⑤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提高植物活性。
84、试论述有机肥料的施用与农产品品质的关系。
答:有机肥料含有植物需要的大量营养成分,对植物的养分供给比较平缓持久,有很长的后效。有机肥料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由于有机肥料中各种营养元素比较完全,而且这些物质完全是无毒、无害、无污染的自然物质,这就为生产高产、优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提供了必须条件。
85、团粒结构必需具有哪三个条件?团粒结构是如何协调土壤肥力状况的?
答:条件:1、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2、具有多级孔隙。3、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表现:1、调节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2、协调养分的积累和消耗。3、稳定土温,调节热状况。4、改善土壤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86、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肥料与施肥尚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1、化肥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2、化肥用量较高,利用率低。3、肥料施用比例失调。4、施肥方法简单粗糙,农业服务水平低。5、肥料流向不合理,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效益经济作物上。6、施肥不合理,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87、磷肥施入土壤后主要有哪些固定形式?酸性土壤上主要以何种固定最严重?
答: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难溶性磷肥
88、在农业生产中为什么常采用“以水调温”的农业技术措施?
89、在施肥对农产品品质影响方面的认识上还存在哪些误区?为什么?
16
90、沉积岩的概念、成因、特点及常见的岩石?
沉积岩:由各种先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积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
成因:岩石→风化破碎→风化产物→搬运→沉积岩→压紧胶结→沉积物→硬化脱水→沉积岩→地壳上升→沉积岩。
特点: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有的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91、变质岩的成因、因素、常见的岩石?
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矿物发生重新结晶或结晶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岩石。 成因: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结果。 变质的因素:温度和压力
常见的沉积岩有:大理岩、千枚岩等。
92、岩石风化作用的概念、形成的内外因素、风化的类型及例子?
概念: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外界因素:水、二氧化碳、氧气、温度、生物及人类活动等。 内部矛盾: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成分性质、颜色等的差异。 生物风化 (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
物理风化 (指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崩解破碎、但不改变化学成分和结构的过程。) 化学风化 (指岩石、矿物在氧气、水、二氧化碳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沙漠地区:以物理风化为主
南方湿润地区: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 寒漠地区:以生物风化为主
93、硅铝铁率(Saf)的概念及意义? 硅铝铁率(Saf):粘粒矿物中SiO2/R2O3的分子比率(R2O3指的是Fe2O3和Al2O3之和)。 (其中Sa值:硅铝率;Sf:硅铁率)
意义:①判断粘粒矿物类型。②说明剖面淋溶状况。③判断土壤的保肥能力。
其中Saf值大,酸胶基多,带阴电荷多,保肥能力强,Saf值小,碱胶基多,带阴电荷少,保肥能力差。 94、土壤形成因素
1、母质(基础材料)
(1)母质是土壤的“骨架”,是构成矿物质部分的基本材料,是植物矿质养分的最初来源。
(2)母质的组成和性质反映在所形成的土壤中。如:土壤酸碱性,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含量等。一般来说,土壤发育得程度愈浅,受母质的影响愈深刻。 2、气候(主要的环境因素) (1)直接影响 :温度和湿度
(2)间接影响:a影响土壤的发育风化度和土体厚度b影响风化作用的强弱和养分的淋溶。 c影响土壤的颜色;影响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含量 3、生物(主导因素)
(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最初来源。
(2)生物具有保蓄养分的能力,并使养分不断富集于土表。
17
(3)生物使土壤中有限的养分发挥了无限的营养作用。
(4)推动了土壤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促进了土壤肥力发展。 4、地形(间接的环境因素)
(1)地形对地表水热条件的再分配 (2)地形影响土壤母质的再分布 5、时间(强度因素)
成土的时间愈久,一切成土因素的作用愈强。 6、人类生产活动
人定向培育土壤,使之土壤肥力提高的过程,称之为土壤的熟化过程(水耕熟化;旱耕熟化)
土壤的形成是各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形成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不可替代。各成土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类型。 95、地带性土壤的类别及其特点? 纬度地带性土壤的特性:(均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1、土体受淋溶作用强,盐基含量少。 2、土壤呈酸性反应。
3、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层土壤多,下层土壤突然减少。 经度地带性土壤的特性:(均为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1、土体受淋溶作用弱,盐基含量丰富。 2、土壤反应大部分为中性至碱性反应。 3、土壤有机质含量从上至下逐渐减少。
96、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1、砂土类土壤
① 通透性能好,保蓄能力差 ② 养分含量低,施肥见效快
③ 温度变幅大,有“热性土”之称 ④ 耕作性能好 ⑤ 发小苗不发老苗 ⑥ 无有毒物质 2、粘土类土壤(与砂土类土壤刚好相反)
3、壤土类土壤 (兼具有以上两大类土壤的特点,是农业生产中较理想的一类土壤类型。) 97、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1、有机组成(同植物残体的成分)
①碳水化合物 (从简单的糖类—纤维素) ②木质素(存在于较老的 组织中)
③ 含氮化合物(蛋白质、叶绿素、生物碱) ④脂溶性化合物(树脂、脂肪、腊质) ⑤含磷、硫化合物 2、元素组成
C.H. O. N , P. K.Ca. Mg.S. Si. Fe. Zn. Cu. B. Mo. Mn等 3、土壤有机质的物质形态 ①新鲜的有机物质 ②半腐解的有机物质 ③腐殖质
18
正在阅读:
土壤肥料学题库 (含答案)07-10
公共组织学12-29
新学期学习计划作文【优秀】06-14
小学生描写春夏秋冬报告03-08
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讲02-25
你猜09-29
特种环氧丙烯酸酯的研发04-03
合规审查部转正述职演讲02-22
古尊宿语录05-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题库
- 肥料
- 土壤
- 答案
- 上海市行业协会章程示范文本
- 2013 中考复习之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专题(4)
-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福建某水泥厂场地平整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 全套药品批发企业培训试题及答案
- 静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长沙武广、省府、滨江板块资料
- 2014湖南隆回县事业单位招聘(教育类)拟聘公示择岗通知
- 宿松县孚玉西路改建工程(第二标段)(ky)
- 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
- 十年考研英语完型真题考过的词汇辨析(6)
- 某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
- 宜昌夷陵长江大桥中塔柱横梁施工工艺
- 东北师范2014年春季《公共财政学》期末考核题及答案
- 社会工作行政
- 情感投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 幼儿园大班表现性活动区教学案例:“挫冰进行曲”
- 2014届高三数学(理)大一轮复习练习:5.3 平面
- 新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处理财会实务精品文档
- 2017年反洗钱考试题库附全部答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