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1:0812720王群光:数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应用

更新时间:2024-05-23 01: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王群光同学:

你好!感谢你向《数学之美》投稿!你的稿件《数学在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和教育之中的应用》已被《数学之美》第7期初步接受,但还需要作一些修改,才能刊登。本邮件有两个附件:你的稿件的“编辑部初步修改稿”;征文格式的模板。

修改意见如下:

1)格式及字体请严格按照“征稿启示”及附件中“征文格式的模板”的各项要求认真修改,“征稿启示”可见附件。

2)编辑部对你的稿件的部分文字已经做了修改,有些部分提出了修改建议,用红色标注。请你在附件中电子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3)文末,若能增加一个问题,阐述作者对于如何加强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中数学等定量方法应用的一些建议(例如,欲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必须加强其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充分积累纵向和横向真实可靠数据,才会使定量分析成为可能;再如应加快具有数理基础人才的培养,为此可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再如可加大派出人员赴国外学习等)会使本文更具参考价值。

4)原文题目显得口径过宽,编辑拟了一个新的题目,供作者参考。

5)文章中出现的公式、函数、变量,应该用“公式编辑器”打字,比较美观。关于这方面,如果向别人咨询有困难,可以向数学学院薛锋老师请教,发邮件至邮箱nksxzm@nankai.edu.cn联系,或打电话23506302。

请你仔细地把全文从头到尾再阅读一遍,修改一遍,成为你投稿的“作者定稿”。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你的论文的主要部分不应该照搬他人的内容和观点。如果有少量参考他人的内容和观点,请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请你抓紧修改,于9月25日前将修改的定稿发至邮箱:

nksxzm@nankai.edu.cn,

以便编辑部进行最后一轮审稿。

《数学之美》编辑部 2011年9月16日

关于数学在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应用现状的浅见 (数学在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和教育之中的应用)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 王群光 0812720

摘 要: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定量分析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并且在国外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我国,数学,即定量研究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才刚刚起步,我国在定量分析领域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研究、重视态度还是实践应用都还远远不够。 关键词:数学 定量分析 国际关系研究

数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之上。对于任何科学研究领域来说,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可以说是两种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它们也是两种互相补充的研究方法。1科学的方法使对问题的解析精确化,人文的思考使我们不断的反思我们研究的对象。定量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它以探究存在于数据之中的模式为主要目的,包括对模型中的关键概念(变量)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统计程序)进行明确的经验表示。

一、国外国际关系研究中对于数学的应用

最近三十年来,定量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国际关系研究中。以主流的国际关系期刊为例,维弗尔(Ole Waever)通过对《欧洲国际关系》、《国际研究评论》、《国际研究季刊》和《国际组织》四种欧美主要期刊1995到1997年间发表的文章进行调查发现,这些期刊刊登的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的文章呈稳步增加的趋势。布鲁明(Breuning)等人对《国际组织》、《国际研究季刊和《世界政治》这三种顶尖杂志的调查也发现了相同的趋势:1995到2005年间,这三种期刊刊载的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的论文占所刊发的全部论文的比例为38.9%,比使用其他方法的论文比例都高。在对美国《政治科学评论》、《国际组织》、《国际安全》、《国际研究季刊》、《冲突解决和世界政治》等刊物的调查中,斯普林兹(Detlef·F·Sprinz)等人发现,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的文章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晚期的26%上升到90年代末的43%。与此同步发展的是相关领域的数据库建设,他们涵盖了国际冲突、国家实力、政权类型、贸易、援助、制裁、联盟行为、国际组织等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面,为进行大样本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定量分析在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而在我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中,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却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仅有少数学者发表的少数著作运用了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落后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方法论的落后,方法不行就无法创新,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2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论整体水平偏低制约了定量分析在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根据笔者对CNKI收录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外交评论》、《国际政治科学》五种国内主要的国际关系类期刊近10年(发表的文章的统计,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的文章还不到总数的5%,这一比例远远低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平均水平。而且,这些文章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很少使用分析性统计方法。在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学者们只重视对国际问题的描述性分析解释,轻视应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进行理解。根据孙学 12

袁正清:“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既要解释也要理解”,第32页。 张睿壮:“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第70- 71页。

峰对国际关系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运用方法统计看,传统方法占绝对优势,占81.4%,其中历史分析方法占54%。1这说明目前在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单一, 学者们采用包括历史分析方法等传统方法居多,采用定量分析等科学方法十分有限。

国际关系研究确实得益于历史分析等传统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可以得出深邃的洞见,某些重要成果也往往源于历史分析。但在不仅国际问题国际化,而且国内问题日益国际化的形势下,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日趋复杂多变,且不稳定因素和不可测因素越来越多,国际关系变动的幅度也在日益加剧、频繁。如果仅依赖传统方法,显然不能满足研究国际关系的需要。通过西方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的论争,已经证明国际关系研究既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又需要传统方法。对于任何科学研究领域来说,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可以说是两种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它们也是两种互相补充的研究方法。科学的方法使对问题的解析精确化,人文的思考使我们不断的反思我们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克服摸棱两可,大而化之表述的障碍,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其实,进步不在于传统方法还是科学方法,而在于传统方法和科学方法,不在于对一种方法褒而对另一种方法贬, 而在于使一种方法为另一种方法服务。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应该把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解决问题和取得研究新成果的机会才越来越多。我们缺乏具备高级统计分析技术的学者,缺乏系统地受过统计方法训练的学者。现代统计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关系的统计分析技术也越来越复杂,这种进步在推动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对没有受过系统统计方法训练的中国学者而言,其潜在影响是他们望而却步了。例如,我们对常用的统计分析软STATA、EView s、R、LISREL、Mplus等都不熟悉,更谈何根据数据自己设计统计分析的程序或者模型;我们对于复杂的统计分析模型如结构方程模型、时间序列分析、多层次模型回归分析等也知之甚少,所以,我们的定量分析绝大多数还是停留在描述性统计分析上,仅仅是计算一下变量的频数等。中国大学的国际关系专业开设统计课程的依然是少数,更不用说把方法论作为一个方向培养学生了。2

三、近期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定量分析的应用——以《定量衡量》为例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阎学通教授和他的团队近几年在他们的国际关系研究中运用了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著述了《中外关系定量预测》3和《中外关系监览1950-2005——

1

2

阎学通、孙学峰: 中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第292- 293页。 刘丰著,《定量分析与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兼评《中外关系鉴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3

《中外关系定量预测》,阎学通、漆海霞等著,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1。

《定量衡量》一书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与美国、日本、俄罗斯(苏联)、英国、法国和印度等七个大国过去50多年的双边关系进行了分析,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国与诸大国双边关系的变化程度,同时也提供了进行科学预测的定量基础,向我们展示了定量分析在中国外交关系研究中的前景。可以说,该书为中国外交关系及国际关系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在书中,定量衡量双边关系主要分五步进行: ① 选择数据来源 ② 整理数据来源中的事件 ③ 将事件转换成分值 ④ 确定事件对双边关系的影响

⑤ 通过双边关系的上月分值确定双边关系的本月分值

著者对于影响两国的重要事件进行了赋值(事件数据主要选择《人民日报》和中国外交部网站),如“1963年11月4日,《人民日报》社论:《美帝国主义从南越滚出去!》。2”就被赋值(-0.1),书中将影响双方关系的事件划分为正面事件和负面事件从-9到9区间内赋值。3然后将每个月所有事件的赋值相加,又如1963年11月,没有正面事件,负面事件有八件相加得(-2.6分)。

然后通过事件影响力计算公式将事件分值转换为事件对于双边关系的影响力分值,

N?p0I0 NN?p0I?I0N I?和

I?N?p0I0N

其中,I0分别大于等于0和小于0)。I表示事件的影响力分值,N表示两国关系变化范围的绝对值(在本研究中即为(-9,9)),

p0表示两国关系的初始值(相对于1963年11月的初

始值即为10月的I),I0即表示事件的分值(即是1963年11月的-2.6分)。 1

《中外关系监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阎学通等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6月第一版。 2

同上,第100页。 3

事件赋值标准详见本书731-734页。

经查,1963年10月的

p0为-6.9分。带入公式

I?N?p09?0I0=0=0 N9(I0分别大于等于0),

I?N?p09?(?6.9)I0=(?2.6)=-0.6。 N9相加即得1963年11月时间总影响力分值为-0.6。

然后将事件影响力分值折算成双方的关系分值,规则为事件影响力分值每增加0.5时双边关系同向变化0.11,所以得1963年11月双方关系分值变化-0.1。

根据初始分值最后即得1963年11月的分值为-7.0。这就是这本书的操作的基本原理。 结语

中国社会科学落后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方法论的落后,方法不行就无法创新,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无论是在培养年轻一代的学者还是在当代学者进行研究之中我们都应该重视起来数学也就是定量分析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方法论,我们才能在研究中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减少那些无意义重复的研究。这样我们就能慢慢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丰著,《定量分析与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兼评《中外关系鉴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2】张睿壮著,《与发达国家对比中看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差距》,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 1 期。 【3】李巍著,《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理论进步与问题缺失——兼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9期。

【4】秦亚青著,《国际关系的定量研究与事件分析方法——评《国家双边关系的定量衡量》》,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5】《中外关系定量预测》,阎学通、漆海霞等著,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6】《中外关系监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阎学通等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

1

本书723页。

附件:

《数学之美》征稿启事

本刊采用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数学之美”题词作为刊名,希望通过学生对数学之美的感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的意识,锻炼写作的能力;同时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本刊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征稿的内部刊物,原则上每年出版一期,热忱地欢迎全校学生踊跃投稿。

一、稿件内容可以包括: 1.学习数学的心得和感想; 2.对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体会; 3.关于数学与本学科的联系; 4.对数学某知识点的进一步思考;

5.对数学之美的感悟和对数学文化的理解。 二、稿件格式要求:

1. 稿件要求有题目、作者情况(姓名、学院、专业、学号)、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共6个部分。

2. 稿件一律要求采用word(2003版)格式录入的电子版。

3. 论文题目用黑体四号字,居中,单独成行;论文题目副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居中,单独成行,且以波折号引导。

4. 作者用楷体五号字,居中。作者所属学院、专业、学号用仿宋体五号字,居中,且用圆括号括住。

5.摘 要、关键词等字样用黑体小四号字体,后面紧跟黑体冒号;摘要、关键词内容用楷体五号字。摘要的内容一般不超过150个汉字。关键词之间以分号分割,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加标点符号。关键词一般为3至5个。

6. 文章正文内容用宋体五号字,不要在正文开始之前写“正文”两字。数学公式请一律用word的公式编辑器书写(在正文中出现的变量等也请用公式编辑器书写)。正文的第一级标题用黑体五号字,标题编号请用阿拉伯数字,如“1 前言”;正文第二级标题用楷体五号字,如“1.1 数学抽象的特点”,以下依次类推。一般情况下,标题请不要超过三级。

7. 插图应有图注。图注包含图的编号和图的说明两部分,如“图1 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图注用加粗宋体小五号字。即使全文只有一幅插图,也需编号。图注放在插图的正下方。

8. 表格应有表注。表注包括表的编号和表的说明两部分,如“表1 2007年各月的商品房

平均售价”,表头用加粗宋体小五号字。即使全文只有一张表格,也请编号。标注放在表格的

正上方。

9. 参考文献位于正文最后,参考文献字样左对齐用黑体五号字,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

小五号字。

10. 全文行间距要求采用“单倍行距”。 三、投稿方式

1. 随时用邮件发送到《数学之美》编辑部nksxzm@nankai.edu.cn; 2. 电子邮件主题请注明“《数学之美》投稿”,并留下手机号码以便联系。

《数学之美》编委会每年将评选优秀论文。优秀论文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名。

附:稿件样例。

《数学之美》编辑部

文章的中文标题(4号黑体,居中,用word2003,不要用2007)

——中文副标题(小4号宋体,居中)

作者1中文名,作者2中文名,作者3中文名,作者4中文名(5号楷体,居中)

(学院 专业 学号)(5号仿宋体,居中)

摘 要:(小4号黑体,两字之间空格,后跟冒号)中文摘要(200个中文字左

右,中文用5号楷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单倍行距) 。 关键词:(小4号黑体,后跟冒号)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4~7个,中文用5号楷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注意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加标点符号)

1 一级标题(5号黑体)

正文部分(中文:5号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单倍行距)

2 一级标题(5号黑体)

2.1 二级标题(5号楷体)

正文部分(中文:5号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

设a?R,数a的绝对值|a|定义为

|a|???a, a?0,

?a, a?0.?100806040200第一季度第三季度 东部西部北部(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请用公式编辑器,关于公式编辑器的安装和使用可在网上查找)

图1 某经济指标某年4个季度3个地区的比较

(插图一般情况下居中,其正下方为插图说明,小5号宋体加粗,且将全文插图从1

开始编号)

2.2 二级标题(5号楷体)

正文部分(中文:5号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单倍行距)

(插图尺寸较小,也可靠右放,其左侧可以是正文) y

A

M

OCB

图2 某曲线的形状

表1 某问题各项数据 项目1 项目2 项目3 项目4 项目5 x(文章中插入的表格一般居中,其正上方是该表注,用小5号宋体加粗,全文表格从1编号)

5 结论或结束语(5号黑体)

正文部分(中文:5号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单倍行距)

参考文献:(5号黑体)

(中文:小5号楷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单倍行距)

[1]SONG B S, GRAY P R. A precision curvature-compensated CMOS bandgap reference[J].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1983, 18(6): 634-643.

[2] AVOINNE C, RASHID T, CHOWDHURY V, et al. Second-order compensated bandgap reference with convex

correction[J]. Electronic Letters, 2005, 41(5): 276-277.

[3] KER Ming-dou, CHEN Jung-sheng, CHU Ching-yun. New curvature-compensation technique for CMOS

bandgap reference with sub-1-V operation[C]//The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Newyork: IEEE, 2005, 4: 3861-3864.

[4] 秦波, 贾晨, 陈志良等. 1 V电源非线性补偿的高温度稳定性电压带隙基准源[J]. 半导体学报, 2006,

27(11): 2035-2039.

QIN Bo, JIA Cheng, CHEN Zhi-liang. A 1 V MNC bandgap reference with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J].

Chinese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2006, 27(11): 2035-2039.

[5] 姜韬, 杨华中. 多点曲率补偿的带隙基准电压源设计方法[J]. 半导体学报, 2007, 28(4): 490-495.

JIANG Tao, YANG Hua-zhong. Bandgap reference design by means of multiple point curvature

compens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2007, 28(4): 490-495.

[6] LEUNQ C Y, LEUNQ K N, MOK P K T. Design of a 1.5-V high-order curvature-compensated CMOS

bandgap reference[J]. Circuit and System, 2004, 1: 49-52.

[7] LEE I, KIM G. Exponential curvature-compensated BiCMOS bandgap references[J].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1994, 29: l396-140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rt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