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01 11: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填空题]

孔子的文献整理成就:主要是对《 》《 》《 》《 》《 》《 》等\六经”的整理。经孔子整理出来的六经才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可以说\六经”的整理,是我国历史文献学的萌芽,孔子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 )。

参考答案:

《尚书》《周易》《诗》《春秋》《礼》《乐》 开山之祖

2:[论述题] 解释:

《七略》 目录学 古史辨派 《太平寰宇记》

类书 善本 辨伪学 《太平御览》 丛书 版本学

参考答案:

《七略》:是西汉末年的学者刘歆在刘向所撰写的叙录汇编《别录》的基础上,撮其要而撰成的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它将西汉一代的藏书分为6略,38种,是一部有书名、有序、有简略解题的分类目录。其组织比较严密,系统比较完整,为后代编辑图书目录在原则、体例、方法上,打下了基础。

目录学:就是研究图书的分类编目整理和图书目录的利用以及目录工作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古史辨派:是指我国\五四”时期,以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为首提倡大胆疑古辨伪,吸引众多学者围绕其疑古观点参加讨论,并在学术界形成以他为主将的疑古辨伪学派。这一疑古学派讨论文章辑集共出版了《古史辨》7册,对于20世纪学术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太平寰宇记》:200卷,目录2卷,是记述宋代疆域版图的一部全国总志。作者乐史从东京开封写起,然后分卷记述各州、军的建臵沿革、境界、户数、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名胜古迹。我们提供了宝贵史料。特别是注明材料出处,为作进一步研究指明线索。

类书:我国古代一种采辑或杂抄古籍中各类或某一类有关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按

照一定方法加以编排,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历代官修大型类书如:《太平御览》1000卷、《太平广记》500卷、《册府元龟》1000卷等。 善本:凡是内容较好、流传较少,刻印较精,无错讹脱漏或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科学研究参考价值的古籍,无论旧椠近刻、新旧稿本、抄本、批校本等,均可称为善本。具体地说,凡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三性之一的版本,均可称为善本。 辨伪学:是对辨伪这门学问的研究,包括对辨伪理论、辨伪方法、辨伪历史、辨伪成果等的研究,使其成为一门科学的、系统的、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太平御览》:1000卷,北宋太平兴国2年李?等奉敕编撰的百科全书性质的大型类书。全书分为55部,部下分4558子目,按天、地、人、事、物为序编排,每个子目直接用古代到唐代的文献资料,并按经、史、子、集为序编排。共约500万字,所引古书共达1690种,今十之八、九已失传。所引资料先标书名,后录原文。特点是引书比较完整,且注明出处。 丛书:编印各种单独著作,或汇各书为一编,或集一人所有著作为一集,冠以总名而一同印行者,叫丛书;也称为丛刻、丛刊、汇刻、合刻、丛编、类编、全书、全集等。封建社会最大的丛书是清乾隆时编修的《四库全书》。 版本学:就是以中国古代图书为研究对象的认识古籍、揭示古籍的一门学问。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种图书版本发生、发展、流变的历史;各种类型版本的基本特点;版本的基本形态和书籍制度;版本鉴定的基本方法、途径;版本学的利用。

3:[判断题]

《册府元龟》1000卷,是北宋王钦若、杨亿奉敕编撰的中国古代较为成熟和分类极为详细、完备的一部历史性类书。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吗?

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 参考答案:错误 5:[论述题] 参考答案:

一、主要是天灾与人祸两大因素对古书的损害最为严重。所谓天灾,是指火灾、水灾、虫蛀等,使得一些古籍残缺或亡佚了。人祸,则指的是出于政治家的需要的禁毁、政治动乱、兵燹战乱等,这些导致古籍的残缺和失传亡绝。就具体而言:

(1)出于政治家的需要的禁毁,历史上最大的至少有两次:①秦始皇的焚书;②清乾隆皇帝利用修《四库全书》时的查禁销毁。

(2)由于政治动乱造成大量图书被焚毁,最典型的要数文化大革命,许多珍贵古籍被化为纸浆。

(3)兵燹战乱给图书带来的浩劫更是不计其数。古代史上主要的:①王莽时赤眉军入关;②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③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④南朝梁之\侯景之乱”;⑤隋代典籍毁于隋炀帝末年;⑥唐代开元藏书灭于\安史之乱”;⑦唐代末年的黄巢农民起义;⑧北宋典籍毁于金兵之手;⑨南宋典籍覆灭毁于蒙古之师。近现代史上主要的:①太平天国起义军所到之处,有书必焚;②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使得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横遭焚毁,所剩部分,被英美俄日德等抢走,如今只剩原书3%的残卷。而敦煌千佛洞莫高窟发现的遗书2万余卷,又于1907-1908年间先后被英法帝国主义分子斯坦因、伯希和盗窃几乎殆尽。③日寇侵华期间,摧我国图书馆约2118座,藏书损失达一千万册以上!(红色部分可以不答) (4)由于保管不善,水、火、虫蛀等自然灾害所造成典籍的残缺散佚也很严重。如:北宋三馆秘阁之书,曾于大中祥符八年尽毁于火;南宋大藏书家叶梦得藏书楼藏10万余卷书,于1147年冬俱焚于大火;明英宗正统14年,南京文渊阁藏书因防火不慎,\悉为灰烬”;清政府收藏的《永乐大典》于嘉庆二年因乾德宫大火而被焚。(红色部分可以略去)

此外,还有因书籍本身的质量问题和被新的同类著作所取代而造成的自然淘汰。

二、古今伪书出现的主要原因:首为\射利”,以下依次为\求名”、\争胜”、\尊古”、\借重”、\嫁祸”、\诽谤”、\误题”、\好事”、\自耻”等。总之,作伪的原因至为复杂,作伪的方法多种多样,前仅举其大端而已。

6:[论述题] 参考答案: 答

通过\历史文献学”课的学习,可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己具备搜集、分析并正确运用历史文献的初步能力,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批判地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与责任感。这一切都是历史专业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1:[填空题] 参考答案: 2:[论述题] 参考答案: 3:[论述题] 参考答案: 4:[论述题] 参考答案:

1.简述隋代牛弘的图书\五厄”和明代胡应麟的图书\十厄”的具体内容;

隋代牛弘的图书\五厄”:秦始皇焚书,一厄;王莽赤眉军入关对典籍的焚毁,二厄;

东汉末年董卓迁都造成京都典籍被焚,三厄;西晋末年的\刘、石乱华”,书籍散亡殆尽,四厄;南朝梁时的侯景之乱,梁元帝自焚藏书于外城,五厄。

明代胡应麟的图书\十厄”:是在牛弘\五厄”基础上又补五厄:隋末广陵焚书,一厄;唐开元盛世藏书毁于安史之乱,二厄;唐末战乱图籍无存,三厄;北宋靖康之灾,图书遭毁,四厄;绍兴之祸,南宋图书遭兵燹,五厄;合而称\十厄”,是我国古代官藏图书屡遭厄运的见证。

2.说说\校勘四法”是谁的哪种校勘著作中提出的,并请简述\校勘四法”具体内容。 \校勘四法”是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的校勘学名著《校勘学释例》中所提出的。其具体内容:(1)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与别本对校,要求校出各本异同,并注于其旁的校勘方法。(2)本校法:是以本书前后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发现并断定其中的错误的校勘方法。这是在没有同书的其他版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校勘方法。(3)他校法:是用他书校本书的一种方法。即取诸本书以外的其他书籍的有关资料来校勘,以解决问题的校勘方法。(4)理校法:此是运用分析、综合、类比等手段,从情理上推断古书文字讹误的校勘方法。理校必须是在对校、本校、他校都不能有效地校勘古籍的条件下,才能使用的校勘方法。

3.简述梁启超在辨伪学上的成就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辨伪理论的奠基人。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

学术史》《古书真伪及其年代》构建了辨伪学理论。三书中,对伪书的种类、作伪原因、辨伪的意义、辨伪的方法、伪书的价值等等都做了系统的阐述,进行了具有规律性的理论总结。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提出了辨伪书的十二条标准,证真书的六条标准以及辨伪事的七条标准,并阐述了辨伪及考证年代的必要性,总结了前人辨伪的传统意见,以及考辨伪

书的方法、对伪书的评价等等。而《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一书则是他的辨伪专著,分别考辨了两汉以前的14部经书的真伪问题。三书不仅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在辨伪思想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具有开创性。梁启超的辨伪理论及方法直到今天仍闪烁着光芒。

1:[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 参考答案:错误 3:[填空题] 参考答案: 4:[论述题] 参考答案:

简答

四部分类法的确立过程:大致始于西晋秘书监荀勖编的《中经新簿》,其目录将所著录的全部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以总括群书;发展至东晋著作郎李充编定《晋元帝四部书目》时,把乙部之书(诸子书)移后,丙部之书(史书)提前,经、史、子、集的四部次序始定。到唐初修《 隋书?经籍志》时,正式将四个部类直接标为经、史、子、集之名。从此,四部分类法正式确立,并一直沿用了1700余年。

5:[论述题] 参考答案:

1.请分别论述清代著名的三大史考名家赵翼、王鸣盛和钱大昕的考史专著及其各自的考史特点。

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其考史特点是:对每一部正史都作了全面考订和评论。该书论述了各史体例的得失,编纂方法上的特点、优劣,史料的来源及其真伪,史料价值的高低等,也兼评史事和人物,还通过综合分析史料,评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社会政治问题。而将同一性质的史事归纳成专题进行论述,则是《札记》的一个显著特点,对初学历史者尤其有启示门径的作用。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是一部包括校勘文字,补正讹误,论及版本义例,考证舆地、职官、典制,考订史实,评论史书、史家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规模宏大的巨著。它以文字校勘、典制考释为主要内容,又兼历史评论。尤以文字的校勘为其重点。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这部书是以考订、校勘、训诂见长的史学著作。该书对22部卷

帙浩繁的史籍作了一次系统的细密的考证工作,重点考订历代典章制度、地理沿革,兼及文字校勘、名物训诂等诸方面,在校勘学方面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被乾嘉学者称为\精于史”的\巨擘”。

2.说出清代著名史考名家之一崔述的考史专著,并简述其考史特点。

崔述的考史专著叫《考信录》,这是一部考辨先秦古史事、古人物事迹真伪的考据辨伪专著。其考史特点是\专以辨虚实为先务”。提出先秦古史,一切取信于经,战国以后书,皆以为不可尽信,为清理古史体系,探求可信的古史,开辟了道路。崔述主张\读书须考信”,反对主观臆度、牵强附会,以耳代目等不良学风。其学风及治学方法,体现出不少的进步思想。

1:[填空题] 参考答案:《别录》 《七略》 2:[填空题] 参考答案:《廿二史札记》, 清 王鸣盛, 清 钱大昕, 《考信录》

3:[论述题]

参考答案:前一答是正确的;后一答是错误的,应该是清代章学诚提出的一种图书分类著录的辅助之法。 4:[论述题]

参考答案:解题目录即部类前后有序,每一书名之下有解题的目录书。

①叙录体提要目录:目录提要(解题)中对于该书著者之履历、思想,书之内容得失,学

术源流,校书之曲折,版本皆备细缕述,作全面评价。叙录体提要是刘向所开创,《四库全书总目》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解题目录。

②传录体提要目录:即是在目录的每一书名之下,为作者立一小传,以反映作品的时代背景、撰者的事迹,以此代替提要。这种提要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如南朝刘宋时王俭所撰的《七志》即是。

③辑录体提要目录:即在目录的每一书名之下各列卷数、作者、作者本传,再后引用各家著录或辑录该书序跋、笔记、语录等,不足之处,作者便自加按语。是一种辑录目录资料最丰富的参考目录。为马端临所开创。代表作有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

④现代解题目录:实即读书指南。它不仅在每一书名条目下要附关于一书内容概述、著者简介、得失评价等说明文字,还要指示学子如何读该书。如: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崔曙庭《中国史学名著解题》、刘明翰《外国史学名著评介》等等。

5:[论述题] 参考答案:

是王国维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方法,同乾嘉诸儒的传统考据方法,成功地结合起来,所创立的著名的考据历史的全新研究方法。即把新出土的文献资料与古代典籍互相印证的方法。如他利用甲骨文、金文考辨《尚书》《诗经》《左传》《史记》和殷商历史,运用简牍考辨汉代历史和西北地理,利用敦煌遗书考辨唐史,利用金文、铭刻研究民族历史,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在古史研究上,取得了同时代学者无法企及的成就。\二重证据法”的创立,是历史考据法由传统走向科学的标志。王国维在我国近代史学史上,被誉为\新史学的开山”。其\二重证据法”至今仍被学者奉为圭臬。

6:[论述题] 参考答案:

1.试论清朝编修大型目录著作《四库全书总目》的特点与成就。

《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提要》、《四库总目》,是以配合、补充和加强《四库全书》为目的而编写的、通行全国的一部古籍参考目录,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后、最巨大的一部官修目录,是中国目录学史上的集大成巨著。

全书共200卷,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古今图书3503种,79330卷;\存目”所著录书6793种,93550卷,共计10254种,172859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四部之前各冠以总序,撮述其源流正变,以挈纲领;四部之下统分为44类,每一类下再分若干子目(即第三位类),共有子目67个。每类之首各有小序,每一书均有提要,以论其宗旨、评其得失,并考证著作源流,对著作者生平加以介绍。该目录书体例非常完备,结构整齐,系统连贯,构成了目录学的完整体系。

该书在目录学的编撰方法上,总结并发展了历代目录学家的经验,真正建立了目录学的体系和规模。其三级(有的是四级)分类法科学明晰,很快成为后世目录分类的典范。 在提要编写的方法、方式上,总结并折衷了刘向以来的叙录体提要方式方法,同时汲取了清代前期一些校书家辑录体提要和写题跋记的方法和形式,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既能反映图书版本、内容、文字、作者事迹,又特别结合当时政治需要、宣传封建思想的提要形式;是集众家之所长,又有自己的创新。

在史料鉴别上实事求是,信而有征,具有科学的态度。

总之,《总目》庞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以及很高的著录水平,为目录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直到今天,《四库总目》对考察我国古籍的版刻源流、文字异同、著作者事迹,仍不失为一部考证精详的有用目录书,仍不失为今人做学问之门径。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四库全书总目》仍被好些史料、目录书所介绍。可见该目录书的影响之深远。

2.《汉书?艺文志》是什么性质的目录著作?它与《七略》的异同如何?

《汉书?艺文志》是今尚存的我国一部最古的古籍总目,也是最早的一部史志目录。它是根据官修目录《别录》《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编写而成的正史艺文志。它的体例和内容与《七略》大致相同。但是它从篇章结构上做了调整,即把《七略》中的六略38种的分类体系和各类中所著录的书籍,基本上按照原来的情况保存下来,不加变动;把\辑略”中的内容散附到六略和38种书的后边;并把原《七略》中对于图书的简单说明,节取必要的作为《艺文志》的自注。并对《七略》原文有所增补和删改。凡有删改、移易、补充的地方,便在自注中以\出”\入”\省”等字样加以说明;增入了《七略》完成以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在西汉末年所完成的著作。然后形成《汉书?艺文志》的体例:⑴首为总叙。⑵按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列举图书;⑶每书之下稍作注释,⑷每一小类书完了以后,作一小计,然后作一小叙。⑸每一略完了以后,作一统计,然后作一大叙。这是两书不同之处。

总之,无论在篇章结构、序文、书目的结合、分类的合理性等方面,《汉书?艺文志》都较《七略》有明显的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rk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