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宏观经济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11 08: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宏观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
略(选择题历年所考的知识点比较多,且重复性很小,故略去) 二、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净值 2.投资乘数
3.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 4.流动性陷阱 5.IS曲线 6.LM曲线 7.自动稳定器 8.再贴现率政策 9.总需求的构成 10.自然失业率 三、问答题
1.假定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亿美元,下同),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以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2.中央银行如何控制基础货币?在公开市场上是如何操作才可增加货币供给? 3.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4.西方经济学家如何用加速原理解释经济周期现象?
参考答案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宏观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
略(选择题历年所考的知识点比较多,且重复性很小,故略去) 二、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净收入”的旧称。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所产生的收入扣除同期固定资产折旧(或固定资本消耗)之后,进行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2.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大;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越高,
1,或ki?1/(1?MPC)?1/MPS,式中,?Y是1?b增加的收入,?I是增加的投资,MPC或b是边际消费倾向,MPS是边际储蓄倾向。投资
投资乘数则越小。即ki??Y/?I?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比例减少。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所以又叫“凯恩斯乘数”。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假设是: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3.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是反映投资和利率间存在的反方向关系的曲线。它比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更精确。资本是存量概念,投资则是流量概念,相当于本期资本对上期资本的改变值。当利率下降时,若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就会上涨,在相同预期收益情况下,r就会缩小。这个缩小了的r就是投资边际效率。由于投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边际效率,因此,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比资本边际效率曲线陡峭。
4.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5.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是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表示的是任一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的供给;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6.LM曲线:是一条满足货币市场均衡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以Y为横轴,r为纵轴所画的LM曲线是由左下向右上倾斜的。LM曲线的斜率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一是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
7.自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等。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但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
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8.再贴现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改变再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再贴现率,扩大再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再贴现率的下降表示货币当局要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再贴现率的上升表示货币当局要收缩货币和信贷供给。中央银行在降低或提高再贴现率时,用控制银行准备金的办法迫使商业银行相应地降低或提高贷款利率。
9.总需求的构成: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即Y=C+I+G+NX。其中,消费需求C占总需求的大部分。
10.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
三、问答题
1.假定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亿美元,下同),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以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解:Y=c+I+G+N 收入=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1) 由y=c+s 知s=y-c=4100-3800=300 (2) I+G+(X-M)=s+T I=300-200+100=200
(3) Y=Yd+TR-TA G=4100-5000=-900 G=200+900=1100
2.中央银行如何控制基础货币?在公开市场上是如何操作才可增加货币供给? 答:(1)基础货币是存款扩张的基础,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在货币乘数一定时,若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将成倍地扩张;而若基础货币减少,则货币供给量将成倍地缩减。由于基础货币能为货币当局所直接控制,因此,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条件下,货币当局即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
(2)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方法
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方法就是运用法定准备率。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的存款只要留出更少的准备金,或反过来说,让每一美元的准备金可支撑更多的存款。假定原来法定准备率为20%,则100美元存款必须留出20美元准备金,可贷金额为80美元,这样,增加1万美元的准备金就可以派生出5万美元的存款。若中央银行把法定准备率降低到10%,则100美元存款只需10美元准备金就行了,可贷金额为90美元,这样,增加1万美元的准备金就可以派生出10万美元的存款,货币供给就因此增加了一倍。可见,降低法定准备率,实际上等于增加了银行准备金,而提高法定准备率,就等于减少了银行准备金。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
备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最简单的办法,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愿轻易使用变动法定准备率这一手段。这是因为,银行去向中央银行报告它们的准备金和存款状况时有一个时滞,因此今天变动的准备率一般要过一段日子以后(比方说两周以后)才起作用。再说,变动法定准备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准备率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都必须扩张或收缩。因此,这一政策手段很少使用,一般几年才改变一次准备率。如果准备率变动频繁,会使商业银行和所有金融机构的正常信贷业务受到干扰而感到无所适从。
(3)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这是目前中央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
若要增加货币供给,央行可采用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的方式。其具体运行方式如下:
当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证券时,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将会以两种方式增加:①如果央行向个人或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买进证券,则会开出支票,证券出售者将该支票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该银行则将支票交央行系统作为自己在央行账户上增加的准备金存款;②如果央行直接从各银行买进证券,则可直接按证券金额增加各银行在央行系统中的准备金存款。显然,央行买进证券就是去创造货币,因为当它把比方说10万美元的证券从某银行买进时,它只要通知那家已经卖出证券的银行,说明准备金存款账户上已增加10万美元就行了。因此,央行有可能根据自己意愿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
3.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答:(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的内容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按其历史发展阶段有三种形式:①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②周期平衡预算,要求政府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性政策,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性政策;③充分就业平衡预算。平衡预算的本质是追求财政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预算思想。
(2)功能财政思想的内容
功能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或补偿性财政政策。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更大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当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政府有责任减少支出,增加税收。如果起初存在预算盈余,不应担心出现更大盈余,而宁肯盈余增大也要实行紧缩性政策;如果起初存在预算赤字,就应通过紧缩减少赤字,甚至出现盈余。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实现财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3)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的区别 由以上分析可见,虽然平衡预算的财政和功能财政的目的都是为了使经济保持稳定,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而后者则不同,它认为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功能财政的思想与机械地追求政府收支平衡目标的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相比,是一大进步
4.西方经济学家如何用加速原理解释经济周期现象? 答:(1)加速原理的含义 在宏观经济学中,加速原理是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
要生产更多的产量需要更多的资本,进而需要用投资来扩大资本存量。在宏观经济学中分析中,为了减少复杂性,通常假定以资本存量得到了充分利用,且生产技术不变,则资本/产量比率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并且我们把这个比率称为加速数。
若以K代表资本存量,Y代表产量水平,u代表加速数,即一定时期每生产单位货币产量所要求的资本存量的货币额,则有: K=uY
注意到K是存量而y是流量,所以一般情况下,u>1。
引入时期的概念,则(t—1)时期的K和Y的关系可表示为:
Kt-1=uYt-1
如果产量从Yt-1变动到Yt,则资本存量也将从K t-1变动到Kt,即: Kt= uYt
于是资本存量的增加量是Kt-K t-1。为了增加资本存量,需要投资支出净额。记It是时期t的投资净额,即净投资,则有:
It=Kt-Kt-1
进而有:
It=uYt-uYt-1=u(Yt-Yt-1) ①式
方程①式告诉人们,净投资取决于产量水平的变动,变动的幅度大小取决于u的数值。 由于总投资由净投资与重置投资(或更新投资)构成,如果将重置投资视为折旧,则在①式两边同时加上折旧,便有:
t时期总投资=u(Yt-Yt-1) +t时期的折旧 ②式
由①式或②式所表示的加速原理说明,如果加速数为大于1的常数,资本存量所需要的增加必须超过产量的增加。应当注意的是,加速原理发生作用是以资本存量得到了充分利用,且生产技术不变,从而资本—产量比固定不变为前提的。
(2)西方经济学家用加速原理对经济周期现象的解释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地热有规律的扩展和收缩。经济周期大体上经历周期性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西方学者对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作了种种不同的说明和解释,大致说来,可划分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和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前者把加速数和乘数相结合,建立其乘数-加速数模型,解释经济周期。
由萨缪尔森所提出的乘数一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方程如下:
式中,③式为产品市场的均衡公式,即收入恒等式,为简便起见,假定政府购买Gt=G(常数)。④式是简单的消费函数,它表明,本期消费是上一期收人的线性函数。 ⑤式按加速原理依赖于本期与前期消费的改变量,其中v 为加速数。 将④式、⑤式代入③式,得:
乘数一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在于试图把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结合在一起对经济周期做出解释的同时,特别强调投资变动的因素。假设由于新发明的出现使投资的数量增长。投资数量的增长会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会购买更多的物品,
从而整个社会的物品销售量增加。通过上面所说的加速数的作用,销售量的增加会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投资的增长又使国民收入增长,从而销售量再次上升。如此循环往返,国民收入不断增大,于是,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然而,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收入的增大迟早会达到资源所能容许的峰顶。一旦经济达到经济周期的峰顶,收入便不再增长,从而销售量也不再增长。根据加速原理,销售量增长的停止意味着投资量下降为零。由于投资的下降,收入减少,从而销售量也因之而减少。又根据加速原理,销售量的减少使得投资进一步减少,而投资的下降又使国民收入进一步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会持续下降。这样,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 收入的持续的下降使社会最终达到经济周期的谷底。这时,由于在衰退阶段的长时期所进行的负投资,生产设备的逐年减少,所以仍在营业的一部分企业会感到有必要更新设备。这样,随着投资的增加,收入开始上升。上升的国民收入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又一次使经济进入扩张阶段。于是,一次新的经济周期又开始了。
下面用具体的数字例子来说明经济周期波动。
在下表中,假设边际消费倾向β=0.5,加速数V=1,政府每期开支Gt为1亿元,在这些假定下,若不考虑第1期以前的情况,那么,从上期国民收入中来的本期消费为零,引致投资当然也为零,因此,第1期的国民收入总额就是政府在第1期的支出l亿元。
第2期政府支出仍为l亿元,但由于第1期有收入1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5的情况下,第2期的引致消费C2=ΒlY1=0.5×1=0.5亿元,第二期的引致投资I2=u(C2-C1)=1×(0.5-0)=0.5亿元,因此,第2期的国民收入
Yt=Gt+Ct+It=1+0.5+0.5=2亿元。
同样可算出第3期收人为2.5亿元,第4期的收入为2.5亿元,以下各期收入也都以同样方法计算出。
从(21.23)式和表21—5可以看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加速数越大,政府支出对国民收人变动的作用也越大。
表21—5 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
西方经济学家指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投资、收入和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通过加速数,上升的收入和消费会引致新的投资,通过乘数,投资又使收入进一步增长,假定政府支出为一固定的量,则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行调节,就会自发形成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中的阶段正是乘数与加速数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投资影响收入和消费(乘数作用),反过来,收入和消费又影响投资(加速数作用)。两种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扩张或收缩的局面,这是西方学者对经济波动作出的一种解释。他们认为,只要政府对经济干预,就可以改变或缓和经济波动。例如,采取适当政策刺激投资,鼓励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加速数,鼓励消费等措施,就可克服或缓和经济萧条。
从而整个社会的物品销售量增加。通过上面所说的加速数的作用,销售量的增加会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投资的增长又使国民收入增长,从而销售量再次上升。如此循环往返,国民收入不断增大,于是,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然而,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收入的增大迟早会达到资源所能容许的峰顶。一旦经济达到经济周期的峰顶,收入便不再增长,从而销售量也不再增长。根据加速原理,销售量增长的停止意味着投资量下降为零。由于投资的下降,收入减少,从而销售量也因之而减少。又根据加速原理,销售量的减少使得投资进一步减少,而投资的下降又使国民收入进一步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会持续下降。这样,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 收入的持续的下降使社会最终达到经济周期的谷底。这时,由于在衰退阶段的长时期所进行的负投资,生产设备的逐年减少,所以仍在营业的一部分企业会感到有必要更新设备。这样,随着投资的增加,收入开始上升。上升的国民收入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又一次使经济进入扩张阶段。于是,一次新的经济周期又开始了。
下面用具体的数字例子来说明经济周期波动。
在下表中,假设边际消费倾向β=0.5,加速数V=1,政府每期开支Gt为1亿元,在这些假定下,若不考虑第1期以前的情况,那么,从上期国民收入中来的本期消费为零,引致投资当然也为零,因此,第1期的国民收入总额就是政府在第1期的支出l亿元。
第2期政府支出仍为l亿元,但由于第1期有收入1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5的情况下,第2期的引致消费C2=ΒlY1=0.5×1=0.5亿元,第二期的引致投资I2=u(C2-C1)=1×(0.5-0)=0.5亿元,因此,第2期的国民收入
Yt=Gt+Ct+It=1+0.5+0.5=2亿元。
同样可算出第3期收人为2.5亿元,第4期的收入为2.5亿元,以下各期收入也都以同样方法计算出。
从(21.23)式和表21—5可以看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加速数越大,政府支出对国民收人变动的作用也越大。
表21—5 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
西方经济学家指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投资、收入和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通过加速数,上升的收入和消费会引致新的投资,通过乘数,投资又使收入进一步增长,假定政府支出为一固定的量,则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行调节,就会自发形成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中的阶段正是乘数与加速数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投资影响收入和消费(乘数作用),反过来,收入和消费又影响投资(加速数作用)。两种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扩张或收缩的局面,这是西方学者对经济波动作出的一种解释。他们认为,只要政府对经济干预,就可以改变或缓和经济波动。例如,采取适当政策刺激投资,鼓励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加速数,鼓励消费等措施,就可克服或缓和经济萧条。
正在阅读: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宏观经济学试题05-11
CNN,News:Russian,plane,crash,in,Sinai:,A,midair,break-up02-16
劳动成就梦想作文800字07-16
《金融市场学》作业1~4完整答案10-03
穿越A4纸作文教学设计10-29
07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 图文04-25
公共事业信息化需求分析方案03-03
美丽的芙蓉湖作文400字06-3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宏观经济学
- 外国语
- 上海
- 入学
- 试题
- 研究生
- 考试
- 大学
- 2002
- 500kV变电站配电装置选型及总平面布置优化
- 我的砌体结构最终方案
- 程序
- 激光简介
- dojo类机制简介
- 车联网-物联网在城市交通网络中的应用
- 存货管理对快速时尚服装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以森马服饰为
- 电除尘维护手册
-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速度控制系统毕业论文 - 图文
- 土力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重庆大学出版社)
- 电磁感应基础知识专题
- 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问题的练习题
- LINUX编程-实验五 内存管理实验
- 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竞赛通报 - 5 - 图文
- N-NCS培训手册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
- 华工-管理学原理作业
- 基于ADS的混合环的设计
- 国有企业科协及企业科协联合会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2017,11
- 小值电感器的绕制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