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设备施工方案

更新时间:2024-03-21 21: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A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致:吉林梦溪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广西金川 项目监理部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 设备安装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工程名称:广西金川有色金属加工项目160万t/a硫酸工程 编号: 承包单位(章) 项 目 经 理 日 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广西金川160万吨硫酸工程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文件编号:BY/安-QH04-2012

批准:

审核:

编制:

八冶建设集团广西金川工程指挥部安装项目部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160万t/a硫酸工程 设计单位:中国蒽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广西金川有色金属公司 监理单位: 吉林梦溪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八冶建设集团广西金川工程安装项目部 项目地点:广西防城港市企沙镇金川工业园区内

工程子项包括烟气净化,烟气脱硫,干吸,转化,废酸废水,综合管网,综合楼,循环水,风机房,风机循环水,雨水收集池11个子项,各类泵、风机、槽罐为 177 台。

1.2质量目标:符合设计要求、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单位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1.3工期目标:严格按照进度计划要求,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施工,确保于2013年3月30日完成本合同范围内的全部施工内容。

1.4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严格按照GB/T28001-2001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依据八冶公司颁布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作业指导书》对本项目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管理,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机械事故、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千人负伤率控制在3‰以内。

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施工现场保持整洁有序,定期检查,树立文明施工的良好形象,创文明工地。严格按照GB/T24001-2004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八冶公司颁布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本项目

的环境进行管理,控制污染,确保现场噪音、污水、粉尘及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 2、编制依据

2.1广西金川160万t/a硫酸工程合同文件。 2.2中国恩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施工图。

2.3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及相关法律、法规。 GB50231-2009《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2010《压缩机、风机、泵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3542-2007《石油化工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GB50236-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GB50484-2008《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2.4八冶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办法/作业指导书》等企业标准。

2.5我公司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机械设备装备情况。 2.6我公司承担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3、工程量 3.1烟气净化设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设备名称 稀酸冷却塔 一级洗涤器泵 气体冷却塔泵 二级洗涤器泵 压滤机 上清液输送泵 电除雾器冲洗水泵 Na2SiO3溶液泵 数量 3台 2台 2台 2台 1台 2台 2台 2台 备注

9 10 11 Na2SiO3溶液输送泵 污酸输送泵 共计 2台 2台 20台 3.2干吸设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设备名称 干燥酸冷却器 最终吸收酸循环泵 最终吸收酸冷却器 成品酸冷却器 地下槽泵 空气过滤器 SO2风机 空气风机 共计 数量 2台 4台 2台 2台 2台 2台 2台 2台 18台 备注 3.3循环水设备: 序号 1 2 3 设备名称 立式泵 过滤器 共计 数量 4台 2台 6台 备注 3.4风机循环水设备 序号 1 2 3 设备名称 立式泵 过滤器 共计 数量 2台 1台 3台 备注 3.5转化设备: 序号 1 2 设备名称 省煤器 共计 数量 4台 4台 备注 3.6废酸废水设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设备名称 污酸提升泵 硫化反应槽 硫化滤液提升泵 石灰石反应槽 离心机 硫化段浓密机底流泵 Na2S溶解槽 Na2S溶液加压泵 通风机 石膏底流给料泵 石灰石浆化槽 石灰石浆输送泵 污水提升泵 中和槽 氧化槽 中和段污水提升泵 除氟反应槽 中和段污泥回流泵 中和段污泥提升泵 除氟段污泥回流泵 除氟段污泥提升泵 污泥浓缩池底流泵 中间水加压泵 膜过滤器F=93㎡ 膜过滤器底流提升泵 中水回用泵 预碱化槽Ⅰ 石灰乳制备槽 石灰乳输送泵 数量 2台 4台 4台 6台 2台 6台 2台 2台 2台 4台 2台 2台 4台 8台 4台 4台 2台 4台 4台 2台 2台 2台 4台 4台 2台 2台 1台 2台 2台 备注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铁盐制备槽 铁盐计量泵 PAM制备槽 PAM计量泵 回水箱 空气储罐 稀盐酸储罐 过滤器盐酸清洗泵 稀硫酸储罐 稀硫酸泵 除砷段事故水泵 预碱化槽Ⅱ 除氟段吸水池储罐 铝盐制备槽 Na2S溶液投加泵 铝盐计量泵 配Na2S溶液循环泵 除氟段事故水泵 管道混合器 共计 2台 2台 2台 2台 1台 1台 1台 2台 1台 2台 2台 1台 2台 2台 2台 2台 2台 2台 4台 126台 4、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4.1.1根据施工需要收集项目必需的标准规范及标准图集等。 4.1.2本工程设计到的各专业施工图纸:

4.1.3施工前对项目部所有职能人员和施工班组进行交底,组织项目部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学习和自审,并参加图纸会审。

4.1.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建设单位要求,编制详细且指导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网络计划、项目质量计划、环境管理计划、安全管理计划。

4.2 人力资源准备

4.2.1在劳动力的配备上要结合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能充分体现作业性强、工种技能要求高及各工种相互配合的特点。

4.2.2项目部对作业班组实行包工制,并签定项目劳务合同,以明确各自的责、权、利,确保项目劳务合同的全面履行。

4.2.3为确保工程工期,须按照开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及时地组织劳动力进场,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编制各主要节点的施工计划。做到合理利用劳动力,定期检查工程进度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力量,为工程施工提供保证,尽量避免出现空闲操作面。

4.2.4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每班工作10小时,高峰期采用两班倒班作业。 4.3 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施工机械设备根据工程需要配置,并经调试运转合格后投入使用。检测设备应根据专业方面需要配置,并经校检合格后投入使用。所有施工设备首次进场时,须通过建设单位相关人员检查。 4.4 施工现场准备

4.4.1临时建筑、运输道路、水源、电源、蒸汽、压缩空气和照明等,应能满

足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需要;

4.4.2安装过程中,宜避免与建筑或其他作业交叉进行; 4.4.3应有防尘、防雨和排污的措施; 4.4.4应设置消防设施;

4.4.5应符合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4.5设备、构配件入场前准备

4.5.1相关人员应做好配合,尽早确定工程所需设备、构配件的种类、规格、用量和需用日期,将用设备、构配件计划通知甲乙双方有关部门,使各方面为工程开工作好充分的设备、构配件供应,从计划、供应、采购、保管、使用五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并接受业主及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

4.5.2凡进场设备、构配件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必要时还需出具材质复检报告,不合格产品一律严禁使用。 5、施工方案

5.1设备基础放线、设备就位、找正和调平(通用部分)

5.1.1 机械设备就位前,应按施工图和相关建筑物的轴线、边缘线、标高线,划定安装的基准线。

5.1.2 相互有连接、衔接或排列关系的机械设备,应划定共同的安装基准线,并应按设备的具体要求埋设中心标板或基准点。中心标板或基准点的埋设应正确和牢固,其材料宜选用铜材或不锈钢材。

5.1.3 平面位置安装基准线与基础实际轴线或与厂房墙、柱的实际轴线、边缘线的距离,其允许偏差为±20mm。

5.1.4 机械设备定位基准的面、线或点与安装基准线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0.4的规定。

5.1.5机械设备找正、调平的测量位置,当随机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宜在下列部位中选择:

1 机械设备的主要工作面; 2 支承滑动部件的导向面; 3 轴颈或外露轴的表面; 4 部件上加工精度较高的表面;

5 机械设备上应为水平或垂直的主要轮廓面;

6 连续输送设备和金属结构宣选在主要部件的基准面的部位,相邻两测点间距离不宜大于6m。

5.1.6机械设备找正、调平的定位基准的面、线或点确定后,其找正、调平应

在确定的测量位置上进行检验,且应做好标记,复检时应在原来的测量位置。

5.1.7机械设备安装精度的偏差,宜符合下列要求:

1 能补偿受力或温度变化后所引起的偏差; 2 能补偿使用过程中磨损所引起的偏差; 3 不增加功率损耗; 4 使转动平稳;

5 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5.2设备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通用部分) 5.2.1地脚螺栓

5.2.1.1安装预留孔中的地脚螺栓(图4.1.1),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脚螺栓在安放前,应将预留孔中的杂物清理干净; 2地脚螺栓在预留孔中应垂直;

3地脚螺栓任一部分与孑L壁的间距不宜小于15mm;地脚螺栓底端不应

碰孔底;

4地脚螺栓上的油污和氧化皮等应清除干净,螺纹部分应涂上油脂; 5螺母与垫圈、垫圈与设备底座间的接触均应紧密;

6拧紧螺母后、螺栓应露出螺母,其露出的长度宜为2~3个螺距; 7应在预留孔中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拧紧地脚螺栓,各螺

栓的拧紧力应均匀。

5.2.1.2安装“T”形头地脚螺栓(图4.1.2),应符合下列要求:

l“T”形头地脚螺栓应与“T”形头地脚螺栓用锚板配套使用;

2“T”形头地脚螺栓相关的尺寸,宜符合表4.1.2的规定;

3埋设“T”形头地脚螺栓用锚板应牢固、平正;螺栓安装前,应加设临时盖板保护,并应防止油、水、杂物掉人孔内;护管与锚板应进行密封焊接;

4地脚螺栓光杆部分和锚板应涂防锈漆;

5预留孔或护管内的密封填充物,应符合设计规定。 5.2.2垫 铁

5.2.2.1 找正调平机械设备用的垫铁,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无规定时,宜按GB50231-2009规范附录A的规定制作和使用。

5.2.2.2当机械设备的载荷由垫铁组承受时,垫铁组的安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个地脚螺栓的旁边应至少有一组垫铁;

2垫铁组在能放稳和不影响灌浆的条件下,应放在靠近地脚螺栓和底座主要受力部位下方;

3相邻两垫铁组间的距离,宜为500~1000mm; 4设备底座有接缝处的两侧,应各安放一组垫铁; 5.2.2.3垫铁组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承受载荷的垫铁组,应使用成对斜垫铁;

2承受重负荷或有连续振动的设备,宜使用平垫铁;. 3每一垫铁组的块数不宜超过5块;

4放置平垫铁时,厚的宜放在下面,薄的宜放在中间; 5垫铁的厚度不宜小于2mm;

6除铸铁垫铁外,各垫铁相互间应用定位焊焊牢。

5.2.2.4每一垫铁组应放置整齐平稳,并接触良好。机械设备调平后,每组垫

铁均应压紧,并应用手锤逐组轻击昕音检查。对高速运转机械设备的垫铁组,当采用0.05 mm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和垫铁与设备底座面之问的间隙时,在垫铁同一断面两侧塞人的长度之和不应大于垫铁长度或宽度的1/3。

5.2.2.5机械设备调平后,垫铁端面应露出设备底面外缘;平垫铁宜露出10~

30mm;斜垫铁宜露出10~50mm。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

5.2.2.6安装在金属结构上的设备调平后,其垫铁均应与金属结构用定位焊焊

牢。 5.2.3灌 浆

5.2.3.1预留地脚螺栓孔或机械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的灌浆,其配制、性能和养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的有关规定。

5.2.3.2预留地脚螺栓孔灌浆前,灌浆处应清洗洁净;灌浆宜采用细碎石混凝土,其强度应比基础或地坪的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灌浆时应捣实,不应使地脚螺栓歪斜和影响机械设备的安装精度。

5.2.3.3灌浆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但用于固定垫铁或防止油、水进入的灌浆层,其厚度可小于25mm。

5.2.3.4灌浆前应敷设外模板。外模板至设备底座外缘的间距不宜小于60mm;模板拆除后,表面应进行抹面处理。

5.2.3.5当机械设备底座下不需全部灌浆,且灌浆层需承受设备负荷时,应设置内模板。

5.3泵类设备安装(动设备安装) 5.3.1泵的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1整体出厂的泵在防锈保证期内,其内部零件不宜拆卸,只清洗外表。当超过防锈保证期或有明显缺陷需拆卸时,其拆卸、清洗和检查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1.1拆下叶轮部件应清洗洁净,叶轮应无损伤; 5.3.1.1.2冷却水管路应清洗洁净,并应保持畅通; 5.3.1.1.3管道泵和共轴式泵不宜拆卸;

5.3.1.2解体出厂的泵的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2.1泵的主要零件、部件和附属设备、中分面和套装零件、部件的端面不得有擦伤和划痕;轴的表面不得有裂纹、压伤及其它缺陷。清洗洁净后应去除水分并应将零件、部件和设备表面涂上润滑油和按装配的顺序分类放置;

5.3.1.2.2泵壳垂直中分面不宜折卸和清洗。

5.3.2整体安装的泵,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1000,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1000,并应在泵的进出口法兰面或其它水平面上进行测量;解体安装的泵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应大于0.05/1000,并应在水平中分面、轴的外露部分、底座的水平加工面上进行测量。 5.3.3泵的找正应符合下列要求:

5.3.3.1驱动机轴与泵轴、驱动机轴与变速器轴以联轴器连接时,两半联轴器的径向位移、端面间隙、轴线倾斜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5.3.3.2驱动机轴与泵轴以皮带连接时,两轴的平行度、两轮的偏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5.3.4高转速泵或大型解体泵安装时,应测量转子叶轮、轴套、叶轮密封环、平衡盘、轴颈等主要部位的径向和端面跳动值,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5转子部件与壳体部件之间的径向总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6叶轮在蜗室内的前轴向、后轴向间隙、节段式多级泵的轴向尺寸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多级泵各级平面间原有垫片的厚度不得变更。高温泵平衡盘(鼓)和平衡套之间的轴向间隙,单壳体节段式泵应为0.04-0.08mm。 5.3.7叶轮出口的中心线应与泵壳流道中心线对准;多级泵在平衡盘与平衡板靠紧的情况下,叶轮出口的宽度应在导叶进口宽度范围内。

5.3.8滑动轴承轴瓦背面与轴瓦座应紧密贴合,其过盈值应在0.02-0.04mm的范围内;轴瓦与轴颈的顶间隙和侧间隙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9滚动轴承与轴和轴承座的配合公差、滚动轴承与端盖间的轴向间隙以及介质温度引起的轴向膨胀间隙、向心推力轴承的径向游隙及其预紧力,均应

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当无规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执行。

5.3.10组装填料密封径向总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填料压紧后,填料环进液口与液封管应对准或使填料环稍向外侧。

5.3.11机械密封、浮动环密封、迷宫密封及其它形式的轴密封件的各部间隙和接触要求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5.3.12轴密封件组装后,盘动转子转动应灵活;转子的轴向窜动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13双层壳体泵的内壳。外壳组装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保持对中;双头螺栓拧紧的拉伸量和螺母旋转角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5.3.14泵试运转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4.1驱动机的转向应与泵的转向相符; 5.3.14.2应查明管道泵和共轴泵的转向; 5.3.14.3应检查屏蔽泵的转向; 5.3.14.4各固定连接部位应无松动;

5.3.14.5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有预润滑要求的部位应按规定进行预润滑;

5.3.14.6各指示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控装置均应灵敏、准确、可靠;

5.3.14.7盘车应灵活、无异常现象。 5.3.15泵启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5.1离心泵应打开吸入管路阀门,关闭排出管路阀门;高温泵和低温泵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5.3.15.2泵的平衡盘冷却水管路应畅通;吸入管路应充满输送液体,并排尽空气,不得在无液体情况下启动; 5.3.15.3泵启动后应快速通过喘振区;

5.3.15.4转速正常后应打开出口管路的阀门,出口管路阀门的开启不宜超过3min,并将泵调节到设计工况,不得在性能曲线驼峰处运转。 5.3.16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6.1各固定连接部位不应有松动;

5.3.16.2转子及各运动部件运转应正常,不得有异常声响和摩擦现象; 5.3.16.3附属系统的运转应正常;管道连接应牢固无渗漏;

5.3.16.4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70℃;滚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80℃;特殊轴承的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16.5各润滑点的润滑油温度、密封液和冷却水的温度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油不得有渗漏和雾状喷油现象;

5.3.16.6泵的安全保护和电控装置及各部分仪表均应灵敏、正确、可靠; 5.3.16.7机械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5mL/h,填料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下表规定,且温升应正常;杂质泵及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介质的泵,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设计的规定值;

5.3.16.8工作介质比重小于1的离心泵,用水进行试运转时,应控制电动机的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且水流量不应小于额定值的20%;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颗粒等介质进行运转的泵,其试运转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16.9低温泵不得在节流情况下运转;

5.3.16.10需要测量轴承体处振动值的泵,应在运转无汽蚀的条件下测量;振运速度有效值的测量方法可按本规范附录二执行;

5.3.16.11泵在额定工况点连续试运转时间不应小于2h;高速泵及特殊要求的泵试运转时间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17泵停止试运转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7.1离心泵应关闭泵的入口阀门,待泵冷却后应再依次关闭附属系统的阀门;

5.3.17.2高温泵停车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停车后应每隔20-30min盘车半圈,直到泵体温度降至50℃为止;

5.3.17.3低温泵停车时,当无特殊要求时,泵内应经常充满液体;吸入阀和排出阀应保持常开状态;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的低温泵,液位控制器和泵密封腔内的密封液应保持泵的灌泵压力;

5.3.17.4输送易结晶、凝固、沉淀等介质的泵,停泵后,应防止堵塞,并及时用清水或其它介质冲洗泵和管道;

5.3.17.5应放净泵内积存的液体,防止锈蚀和冻裂。 5.4风机类设备安装(动设备安装) 5.4.1风机的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5.4.1.1应将机壳和轴承箱拆开并清洗转子、轴承箱体和轴承;但叶轮直接装在电动机轴上的风机可不拆卸;

5.4.1.2轴承的冷却水管路应畅通,并应对整个系统进行试压,试验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其压力不应低于0.4MPa 5.4.1.3调节机构应清洗洁净,其转动应灵活。 5.4.2轴承箱的找正、调平应符合下列要求: 5.4.2.1轴承箱与底座应紧密结合;

5.4.2.2整体安装的轴承箱的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并应在轴承箱中分面上进行测量,其纵向安装水平也可在主轴上进行测量;

5.4.2.3左、右分开式轴承箱的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以及轴承孔对主轴轴线在水平面的对称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每个轴承箱中分面的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4/1000; 每个轴承箱中分面的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8/1000; 主轴轴颈处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4/1000;

轴承孔对主轴轴线在水平面内的对称度偏差不应大于0.06mm,可测量轴承箱两侧密封径向间隙之差不应大于0.06mm。

5.4.3具有滑动轴承的通风机、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2.2条的规定外,尚应使轴瓦与轴颈的接触弧度及轴向接触长度、轴承间隙和压盖过盈量均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不符合规定时,应进行修刮和调整。当无规定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轴瓦表面与轴颈接触应均匀;接触弧面不应小于60°;接触面与非接触面之间不应有明显的界限。轴向接触长度不应小于轴瓦长度的80%; 二、轴承推力瓦与主轴推力盘的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面积不应小于止推面积的70%;

三、轴瓦与轴颈之间的径向总间隙宜为轴颈直径的2/1000~3/1000;

四、轴瓦与压盖之间的过盈量宜为0.03~0.06mm。

第3.2.4条机壳组装时,应以转子轴线为基准找正机壳的位置;机壳进风口或密封圈与叶轮进口圈的轴向插入深度S1和径向间隙S2应调整到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图3.2.4),同时尚应使机壳后侧板轴孔与主轴同轴,并不得碰刮。当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轴向插入深度应为叶轮外径的10/1000;径向间隙应均匀,其间隙值应为叶轮外径的1.5/1000~3/1000(外径小者取大值)。高温风机尚应预留热膨胀量。 第3.2.5条电动机与离心通风机找正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两半联轴器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对具有滑动轴承的电动机,应在测定电机转子的磁力中心位置后再确定联轴器间的间隙; 二、联轴器的径向位移不应大于0.025mm;轴线倾斜度不应大于0.2/1000。

第3.2.6条风机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轴承箱应清洗并应在检查合格后,方可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二、电机的转向应与风机的转向相符; 三、盘动转子,不得有碰刮现象; 四、轴承的油位和供油应正常; 五、各连接部位不得松动; 六、冷却水系统供水应正常; 七、应关闭进气调节门。

第3.2.7条风机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点动电动机,各部位应无异常现象和摩擦声响,方可进行运转;

二、风机启动达到正常转速后,应首先在调节门开度为0°~5°之间的小负荷运转,待达到轴承温升稳定后连续运转时间不应小于20min; 三、小负荷运转正常后,应逐渐开大调节门但电动机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直至规定的负荷为止,连续运转时间不应小于2h;

四、具有滑动轴承的大型通风机,负荷试运转2h后应停机检查轴承,轴承应无异常,当合金表面有局部研伤时,应进行修整,再连续运转不应小于6h;

五、高温离心通风机当进行高温试运转时,其升温速率不应大于50℃/h;当进行冷态试运转时,其电机不得超负荷运转;

六、试运转中,滚动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40℃;滑动轴承温度不得超过65℃;轴承部位的振动速度有效值(均方根速度值)不应大于6.3mm/s,其振动速度有效值的测量及方法应符合附录一的要求。 第三节轴流通风机

第3.3.1条轴流通风机的清洗和检查除应按本规范第3.2.1条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叶片根部应无损伤;叶片的紧固螺母应无松动,可调叶片的安装角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

二、立式机组应清洗变速箱、齿轮副或蜗轮副。

第3.3.2条整体出厂机组的安装水平和铅垂度应在底座和风筒上进行测量,其偏差均不应大于1/1000。

第3.3.3条解体出厂的机组组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平剖分机组应将主体风筒下部、轴承座和底座等在基础上组装后再调平;

二、垂直剖分机组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将进气室放在基础上,用成对斜垫铁调平后安装轴承座,其轴承座与底座平面应接触均匀;

2.以进气室密封圈为基体、将主轴装入轴承中,主轴和进气室的同轴度不应大于2mm;

3.应依次装上叶轮、机壳、静子和扩压器;

三、水平剖分机组和垂直剖分机组的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应大于0.1/1000,并应分别在主轴和轴承座中分面上进行测量;对左、右分开式轴承座的风机,两轴承孔与主轴颈的同轴度不应大于

0.1mm;

四、立式机组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且应在轮毂上进行测量;具有减速器的立式机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1000,且应在减速器加工面上进行测量。

第3.3.4条各叶片的安装角度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复查和校正,其允许偏差为±2°,并应锁紧固定叶片的螺母;拆、装叶片均应按标记进行,不得错装和互换;更换叶片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3.3.5条转子和轴承的组装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3.3.6条风机转子部件的连接螺栓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力矩拧紧。 第3.3.7条可调动叶片在关闭状态下与机壳间的径向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其间隙的算术平均值宜为转子直径的1/1000~2/1000;其最小间隙不应小于转子直径的1/1000。 第3.3.8条电动机轴与风机轴找正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无中间传动轴机组的联轴器找正时,其径向位移偏差不应大于0.025mm;两轴线倾斜度偏差不应大于0.2/1000; 二、具有中间传动轴的机组找正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计算并留出中间轴的热膨胀量,同时使电动机转子位于电动机所要求的磁力中心位置上,然后,再稳定两轴之间的距离;

2.测量同轴度时转动轴系应每隔90°分别测量中间轴两端每对半联轴器两端面之间四个位置的间隙差,其差值应控制在图3.3.8的范围内。 第3.3.9条可调叶片及其调节装置在静态下应检查其调节功能、调节角度范围、安全限位的可靠性和角度指示的准确性。各供油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应无泄漏现象。

第3.3.10条进气室、扩压器与机壳之间,进气室、扩压器与前后风筒之间的连接应对中,并贴平。各部分的连接不得使机壳(主风筒)产生叶顶间隙改变的变形。

第3.3.11条轴流通风机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动机转向应正确;油位、叶片数量、叶片安装角、叶顶间隙、叶片调节装置功能、调节范围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风机管道内不得留有任何污杂物;

二、叶片角度可调的风机,应将可调叶片调节到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启动角度;

三、盘车应无卡阻现象,并关闭所有人孔门;

四、应启动供油装置并运转2h,其油温和油压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3.3.12条风机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启动时,各部位应无异常现象;当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查明原因并应消除;

二、启动后调节叶片时,其电流不得大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值; 三、运行时,风机严禁停留于喘振工况内;

四、滚动轴承正常工作温度不应大于70℃,瞬时最高温度不应大于95℃,温升不应超过55℃;滑动轴承的正常工作温度不应大于75℃;

五、风机轴承的振动速度有效值不应大于6.3mm/s;轴承箱安装在机壳内的风机,其振动值可在机壳上进行测量;

六、主轴承温升稳定后,连续试运转时间不应少于6h;停机后应检查管道的密封性和叶顶间隙。

5.5槽罐类设备安装(静设备安装)

6、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6.1项目组织机构

项 目 经 理

6.2技术保证措施

各 专 业 施 工 班 组 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 安全员 技术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机械管理材料管理

6.2.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的划分施工区段,采用流水节拍施工方法,实现小流水均衡节拍施工。我公司在以往的许多工程中均实施流水施工达到了工期短、质量高、投入少的综合效益。 6.2.2采用长计划与短计划相结合的多级网络计划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和管理,通过施工网络节点控制目标的实施来保证各控制点工期目标的实现,从而进一步通过各控制点工期目标的实现来确保总进度计划的实现。 6.2.3技术人员深入现场,作好现场施工技术交底和技术指导工作,并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一般问题不过夜,重要问题要提出处理意见供设计、监理方面参考,以期尽快处理。

6.2.4合理安排工序,科学合理地组织平面交叉作业施工,形成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时间上、工序上、空间上的充分利用与合理搭接。

6.2.5内部管理上,严格执行项目目标责任考核,项目经理对各作业班组严格执行施工定额任务书和限额领料制度,工程质量管理执行ISO9001质量标准,做到工程的三检制度和挂牌制。

6.2.6项目经理部按各负其责的原则,做到任务、责任层层落实,逐日检查落实不完成的工种工序不过夜,切实落实日、旬、月进度计划,每周开一次协调会,做到干一、想二、考虑三的全面计划合理安排,为施工创造一切便利条件。

6.2.7技术人员熟悉图纸,掌握设备,材料供应状况,合理安排施工项目。 6.2.8提供齐全、准确的施工记录,试验报告、技术资料和验收资料,及时进行工程验收。 6.3质量保证措施

6.3.1施工准备阶段: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机具和人力,加快临建设施建设,积极创造开工条件,按照合同要求工期,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分解,确定合理施工进度目标。

6.3.2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强生产调度。

6.3.3每周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及时协调处理和解决该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术、质量、工艺和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供应、施工配合等方面的问题,检查与督促施工计划如期完成。

6.3.4严格执行并落实施工进度控制计划,按总工期确定季度计划,按照季度计划编制月计划,按月计划编制详细的日、旬计划,逐日对照进行落实,做到日保旬、旬保月、月保季,近而保证总工期。

6.3.5按施工阶段分解,突出控制节点。以关键线路为线索,以网络计划起止点为控制点进行全面、全过程控制。在施工中要针对不同阶段的重点和施工时的相关条件,制定施工细则,做出更加具体的分析研究和更加合理的平衡协调,以保证控制节点的实现。

6.3.6按专业工种分解,确定交接日期。在不同专业和同工种或不同工种的任务之间,要强调相互之间的衔接配合,确定相互间交接日期,强调为下道工序服务,并需承担耽误下道工序而造成的窝工等损失及总工期(关键线上)损失。强化工期严肃性,保证工程进度不在本工序造成延误。通过掌握对各道工序完成的质量与时间的控制达到各分项、分部工程进度计划的实现的目的。

6.3.7施工阶段进度的控制是循环渐进的动态控制过程,施工现场的条件与情况千变万化。项目经理部要随时了解和掌握与施工进度相关的各种信息,不断将实现进度与计划进度比较,从中明了二者之间的差异状况,一旦发现进

度拖后,首先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系统地分析对后续工序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措施,以保证项目最终按预计目标实现。

6.3.8利用网络技术,深入细致的划分施工过程,做到连续流水作业,及时安排穿插交叉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对各关键工序重点控制,确保施工进度计划圆满实现。 7安全、环境保证措施 7.1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7.1.1项目经理负责整个现场的安全工作。各管理人员认真按各自的生产责任制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条理,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措施规定的有关安全措施。

7.1.2坚持开展“三违”和“三不伤害”宣传活动。项目经理、施工员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的同时,必须做好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现场配置专职安全员来加强现场管理工作,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安全检查标准按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执行。

7.1.3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必要的合理投入,重要劳动防护用品须购买定点厂家的产品。使所有员工会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 7.1.4防护设施的变动须经项目经理部安全员批准,变动后要有相应防护措施,作业完成后按原标准恢复,所有资料由项目部安全员管理。

7.1.5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薄弱环节要予以重点控制,凡设备性能不符合安全的一律不准使用。

7.1.6公司每月20~25日对项目部进行安全检查。项目经理部每周组织一次现场安全检查,班组坚持每天班前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出的隐患要定人、定时间、定措施整改。

7.1.7坚持每周一的安全例会,做到不流于形式。

7.1.8以各种形式,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

7.1.9安全技术交底:管理人员需根据工程特点、环境、危险程度,预计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书面交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必须签字。

7.1.10班前检查:工长组织监督和检查施工方法,班组长或安全员必须根据作业环境和工作特点向作业人员交待安全生产措施及应注意事项,并做好记录,履行签字手续。

7.1.11持证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有上岗操作证,严禁无证上岗。

7.1.12危急情况停工:一旦出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险情,要立即停工,同时上报,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险情。 7.2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7.2.1吊装工程

1、吊装前编制吊装方案,明确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要点和保证安全技术措施。

2、吊装作业前,须对吊装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和培训,配备好安全防护用品,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具体分工。

3、吊装前安全部门须对运输和起重设备以及所用索具、吊环、夹具、缆风绳等的规格、技术性能进行仔细、全面的检查或试验。

4、吊装作业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进行吊装作业有关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交接工作,吊装工具须在交接班时进行安全检查,已磨损或有隐患的须及时更换。

5、地面和高空作业人员均须带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还须佩安全带。安全带要高挂低用,并系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吊装人员不得穿硬底鞋和易滑鞋工作,雨、雪天要穿防滑鞋。

6、吊装工作区须有明显标志,设专人警戒,与吊装无关人员严禁入内,起重臂下严禁站人。

7、运输、吊装构件时,严禁在被运输、吊装的构件上站人指挥和放置材料、工具。吊移操作平台时,其上亦不得站人。

8、高空操作人员传递物件时,须有保险绳,不得随意上下抛掷工具、物件,防止滑脱伤人或意外事故。

9、吊装时,不得在构件上堆放东西或悬挂零星物件,零星材料和物件必须用吊盘或钢丝绳捆扎牢固才能吊运。

10、高空用气割或电焊切割时,应有防止割下的金属件或火花落下伤人措施。

11、构件或设备绑扎必须牢固,在固定前不得解开吊装索具或者拆除临时固定工具,以防脱落伤人。

12、起吊时,速度不应太快,不能在高空停留过久,严禁猛升降,以防构件脱落。

13、构件或设备安装后,须检查连接牢固和稳定情况,检查合格后,方可松钩、卸索。

14、起吊使用交互捻制的钢丝绳,要求有一定的安全系数,钢丝绳有扭结、变形、断丝、锈蚀等现象时,应降低使用标准或报废。

15、编结绳扣应使各股松紧一致,编结长度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并不短于300mm,用卡子连成绳扣时,卡子不得少于3个。使用绳卡应将有压板的放在长头一面。使用两根以上绳扣吊装时,吊绳间夹角如大于100°,应采取防滑措施,用四根钢丝绳扣吊装时,应在绳扣间加铁扁担等调节松紧程度。

16、起重机行驶的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可靠、停放地点必须平坦、坚实。绑扎用的吊具、吊环等应经计算,绑扎方法正确、牢靠,以防吊装中吊索破断或滑脱,使起重机突然滑脱失重而倾倒。垂直而大的构件,必须查明重量和绑扎可靠,重量不明,绑扎不牢的构件不得起吊,以防造成车臂杆折断。起吊构件时,吊索要保持垂直,不得超出起重机回转半径斜向拖吊,以免超负荷和钢丝绳滑脱或拉断绳索,使起重机失稳。起重机尽量避免满负荷行驶,在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时,严禁同时进行提升与回转两种动作。吊装时,应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非司机人员不得擅自开动起重设备。

7.2.2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执行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2、施工现场必须根据甲方提供的电源位置和现场实际情况及特点,编制临时用电施工方案,由技术部门审核后实施。

3、施工现场线路要整齐、规范,严禁任意拉线,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用电要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要求,配电箱设置要完整,有门有锁,线路标识清楚。加强对职工宿舍管理,电线线路要规范、整齐、安全,并定期检查。

4、现场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维修电气设备时应先断电。 7.2.3施工机具

1、使用电动工具,操作人员应戴好绝缘手套,穿绝缘胶鞋。施工现场的电动工具不用时,必须断电,使用电动工具的工作完成后,由专业配电人

员及时拆除线路,固定式电动工具和电动设备应在其旁边明显位置悬挂安全操作规程,使用金属外壳的电动工具有可靠接地。

2、使用电焊机和操作其它电动工具时,不能站在湿润地带,应采用相应的安全措施。电焊机的一、二次接线板,应有防护罩,并应有独立的电源控制装置,放置地点应选在防雨、防潮、防晒的地点。电焊在施焊前应检查周围,确认无易燃物方可施焊。动用明火前,应在安全部门开具动火证,并有专人看守。 7.2.4其它防护措施

1、施工车辆、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且专机专人。用电机械设备安装须可靠接地,并经验收合格、办理准用手续后方可使用。 2、消防工作必须列入现场管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严格制度,建立现场防火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施工现场、生活区等消防安全工作,定期与不定期开展防火检查,整改隐患。

3、施工现场可燃气体如乙炔、汽油、油漆等不得混堆乱放,防止露天暴晒。易燃物品不得进入现场库房,少量存入要放在指定位置并派专人管理,采取保证消防灭火措施。现场施工建立用火制度,配备防火专职人员和灭火用具。

4、现场成立治安保卫领导小组,出入现场一律凭证,各种车辆按指定线路行驶,职工携带物品出门应有出门证。

5、活动平台必须有扶栏,有防移动止滑和倾倒装置。 7.3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7.3.1文明施工管理是企业施工生产经营的综合反映,应贯穿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以便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物耗、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提高工程质

量、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有效地防止火灾事故,减少安全隐患,保证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的稳步提高。

7.3.2施工作业面建筑垃圾及时清理,现场临时垃圾站内施工垃圾及时分理及时清运,不得长时间堆积。现场内施工道路及现场周围道路视天气情况,派专人定时或不定时洒水降尘。 8、雨季施工措施

8.1项目部按排好防汛值班表,排定防汛人员名单,并准备好必要的用具(水泵、雨披等),遇雨时及时安排查看现场,排除险情。

8.2在建筑物、施工机具等四周均用素土做出2.00m宽散水坡,坡外作明沟。将施工用水和雨水通过散水排入排水沟。排水沟内的水经过滤后,排入指定雨水管道。

8.3各种施工机具、配电箱、电焊机等要有完善合格的防雨措施。

8.4施工现场使用的漏电保护器必须装在具有防雨措施的配电箱、开关箱里或采用防溅型漏电保护器。

8.5施工道路采用炉渣或碎石铺设,两边设排水沟,以保证雨期正常施工。 8.6钢构件焊接时遇上雨水影响焊接质量,因此必须搭设防雨、防风棚,以利于工程顺利进行。钢构件堆放时用垫木支起。 8.7雨天天气构件不能进行涂刷工作

8.8雨后进行吊装作业时,起重机的行驶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地下基坑和松软土层要进行处理。必要时,铺设道木或路基箱。 9、人力资源配备: 9.1人员配备表

项目号 1 2 3 4 5 6 7 10 合计 工种 钳工 起重工 电焊工 管工 电工 测量工 油工 普工 数量 6 2 2 2 1 2 1 8 24 备注 9.2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机械或设备名称 汽车式起重机 汽车式起重机 载重汽车 剪板机 摇臂钻床 交流焊机 经纬仪 水准仪 倒链 角向磨光机 合计 型号规格 QY-25 QY-50 20T Q11-20*2500 Z3050*12/1 YK-505 EF-02 NA2 2T-5T Φ125 数量 1 1 1 1 1 2 1 1 4 2 15 国别产地 徐州 徐州 长春 南通 沈阳 唐山 上海 广州 上海 日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rb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