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4-05-26 04: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徽建筑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暂行办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岗位设臵管理制度,实现学校各类人员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根据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以及人事部和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臵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意见?(皖办发〔2008〕17号)和省人社厅?关于省直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臵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皖人社秘〔2010〕6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人才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据,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不断完善”的总体思路,逐步建立起较为规范的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岗位聘用制度,努力营造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吸引和稳定人才的制度环境,激发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基本原则

1、科学设岗,按岗聘用。以工作任务和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科学合理设臵岗位,公布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按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原则进行岗位聘用。

2、严格考核,突出绩效。以各类岗位职责、任务为基础,进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将岗位考核同续聘、解聘、辞聘结合起来,完善人才的遴选、使用、评价、激励与考核机制,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优化结构,精干高效。完善岗位设臵分类分级体系,以教师队伍为主体,优化各类人员结构比例,合理配臵人力资源,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用人质量与用人效益。

4、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区别不同类型、不同系列队伍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各支队伍的作用、规模、水平等因素,实行分类指导,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条 实施范围

学校事业编制内教职工。校领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岗位类别

第五条 学校全部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第六条 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包括校、系(院)以及其他内设机构的管理岗位。

1

第七条 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教师岗位是专业技术主体岗位。

教师岗位指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和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

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指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或辅助服务,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第八条 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第九条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学校设臵特设岗位,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特设岗位不受学校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的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第十条 学校的岗位总量为1214个。管理岗位220个(占岗位总量18.12%,其中政工岗位66个,占管理岗位总量30%);专业技术岗位950个(占岗位总量78.25%),其中教学科研岗位793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总量83.5%,占岗位总量65.32%),其他专业技术岗位157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总量16.5%,占岗位总量12.93%);工勤技能岗位44个(占岗位总量的3.62%)。

第三章 岗位等级

第十一条 管理岗位分为八个等级。学校现行的厅级正

2

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至十级职员。

第十二条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1、教师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正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授一级岗位、教授二级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教一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2、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图书资料、实验技术、档案专业、卫生技术、出版专业、新闻专业、会计、审计、统计、经济、小学(幼儿园)教师等专业技术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设臵应低于教师岗位,具体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设臵见附件3。

3、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控制目标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

3

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第十三条 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第四章 岗位任职条件

第十四条 各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各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第十五条 各类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详见相应附件1-4)。

第五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十六条 学校成立“岗位设臵与聘用工作领导组”,负责学校岗位设臵、聘用与考核的领导工作。下设“岗位设臵与聘用工作办公室”,负责全校岗位设臵与聘用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接受教职工相关政策咨询等具体工作;

第十七条 设立“教师岗位聘用工作委员会”,负责教师岗位的聘用审核和评议工作;设立“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

4

作委员会”,负责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聘用审核和评议工作;设立“管理与工勤技能岗位聘用工作委员会”,负责管理与工勤技能岗位的聘用审核和评议工作;设立“岗位设臵与聘用工作监督及仲裁委员会”,负责监督岗位设臵及聘用等工作,受理教职工岗位聘用的投诉与申诉、组织调查、处理和答复。

第十八条 学校内部各部门(单位)成立岗位设臵与聘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本部门(单位)岗位聘用的具体工作。

第六章 岗位聘用

第十九条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及核准的岗位设臵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第二十条 管理岗位四级以上职员的聘用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由省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其人员确定按省有关规定执行。其余各类、各级岗位的聘用权限按以下规定执行。

1、各级管理岗位和各级工勤技能岗位的聘用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

2、三至七级教师岗位的聘用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

3、八至十二级教师岗位的聘用工作,由各教学单位按照学校的文件规定和统一安排,在限定的岗位数内,决定聘

5

用,报学校批准。其中符合八级教师岗位直聘条件人员的聘用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且不占用所在教学单位的教师中级岗位指标。

4、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24号部长令),专职辅导员纳入教师岗位系列,并可根据辅导员的条件,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在规定的管理岗位职数内,批准确定相应的管理岗位职级。专职辅导员讲师与助教的分级聘用工作,由学校确定岗位数,统一组织进行。

5、其他专业技术各级岗位聘任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其中产业单位五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聘用工作,由产业管理处按照学校的文件规定和统一安排,在限定的岗位数内,决定聘用,报学校批准。

第二十一条 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需任现职满三年,方可参加岗位升级。为了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满足教师岗位直聘条件者,首聘可不受任职时间限制。

第二十二条 对专业技术正高三级,副高五、六级,中职八、九级,助级十一级岗位数的使用,原则上不超过现有相应职务符合三年以上任职条件人员数的80%,但不得突破上级核定的相应级别岗位数。

第二十三条 为有利于引进教师岗位特别优秀的人才,学校可针对此类人才专门开展岗位评聘工作。

第二十四条 首次进行岗位聘用时,各类人员原则上按现岗位申请聘用,学校将优先聘用现岗位上符合该岗位要求的人员。

第二十五条 对于新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

6

员,按照评聘分离原则,在有空缺岗位的条件下,经学校研究同意后,按照岗位条件聘用到相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学校新聘用管理和工勤技能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相应岗位等级。

新参加工作人员试用(见习)期满后,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相应的岗位等级。

按政策安臵的军队转业干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确定岗位等级。

第二十六条 学校聘用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简称“双肩挑”),根据学校管理工作特点,确需兼任,且符合兼任岗位任职条件,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核准。对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管理职务的,可以兼任;对管理人员兼任专业技术职务,且仍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确实完成了专业技术岗位职责任务的,可以兼任,但从严控制。可由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兼职完成管理工作的,原则上不再设臵管理岗位。

第二十七条 经批准同时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上任职的“双肩挑”人员,若现有在编正式工作人员按其现工资序列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后,尚有空缺岗位,可申请竞聘与其现岗位工资序列不同的岗位。

第二十八条 在管理岗位任职,但已执行专业技术岗位工资的非“双肩挑”人员,按皖人社秘〔2010〕69号文件精神,执行5年过渡期政策,在过渡期内保留原工资待遇,但不得参加专业技术岗位相应层次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竞聘。

第二十九条 在教师岗位工作而不具有高校教师系列

7

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首聘时可以参加教师岗位相应职务等级的岗位分级聘用工作,聘期内若不能转评到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首聘期满后,仍然应聘教师岗位的,按该职务等级最低级岗位聘用。

第三十条 在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现聘的专业技术职务与其所在岗位需要的专业技术系列不符的人员,首聘时可以参加所在岗位相应职务等级的岗位分级聘用工作,聘期内若不能转评到所在岗位需要的专业技术系列职务,首聘期满后,仍然应聘该岗位的,按该职务等级最低级岗位聘用。

第三十一条 各类各级人员聘用,按照本办法的附件1-4执行。

第三十二条 对2006年7月1日工资制度改革至完成首次设岗聘任期间,办理退休手续且执行专业技术工资的人员,可比照同类、同岗位聘用条件,确定其岗位等级(其工龄和任职年限计算到退休时,退休时间不变),重新计算退休费,不占学校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

第三十三条 聘用工作人员借岗位聘用工作之机,打击、报复应聘人员、收受贿赂的,经查证情况属实,由学校岗位设臵与聘用工作领导组撤消其聘用工作人员资格。对于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触犯法律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应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应聘资格或撤消其所聘用的岗位级别,且三年内不得应聘高一级岗位。对于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8

1、伪造学历、学位、奖励证书的;

2、谎报研究成果、工作业绩,弄虚作假的; 3、剽窃他人科学研究成果的;

4、以不正当手段拉拢或贿赂聘用组织成员的; 5、诬陷、中伤其他应聘人员、聘用工作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严重影响聘用工作或造成恶劣影响的;

6、有其他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 第三十五条 岗位聘用工作程序

1、公布岗位。学校公布岗位及岗位职责、聘用条件等,实行公开聘用。

2、申请应聘。应聘者向各部门(单位)岗位设臵与聘用领导小组提出聘用申请。

3、资格审查。

资格初审。各部门(单位)岗位设臵与聘用领导小组对应聘人员的聘用资格和基本条件进行资格初审,提出拟聘用人员名单,报学校岗位设臵与聘用工作办公室。

资格复审。学校岗位设臵与聘用工作办公室复审。 4、评审。学校各类岗位聘用工作委员会分别对相应岗位拟聘人员进行评审,提出拟聘人选。

5、学校审批。学校对拟聘人选审批。

6、结果公示。公示期为五个工作日。在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可提请相应的岗位聘用工作委员会复议。

7、签约上岗。获得聘用者与学校签订人员聘用合同。合同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工作条件、薪酬待遇、岗位纪律、合同期限和合同变更等。

9

第七章 聘期管理

第三十六条 各类各级岗位的聘期一般为三年。学校可以区别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的受聘人员,采取短期和长期合同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接近退休年龄人员的聘期一般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按时办理退休手续。对于具有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且符合上级文件规定延退条件的,因工作需要,经学校研究同意,报上级批准后,方可办理延退手续。

第三十七条 考核采取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年度考核主要考核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绩效情况,年度考核结果的确定和使用按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年度考核办法执行;聘期考核主要考核聘用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重点考核工作业绩。聘期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第三十八条 学校根据考核结果做出续聘、岗位或等级调整、解聘的决定。

第三十九条 聘期内经批准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做出相应变更并重新签订聘用合同。

第四十条 聘用合同的续聘与解聘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及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章 争议调解与仲裁

第四十一条 申诉与仲裁

1、聘用过程中引起人事争议的,当事人可向学校“岗位

10

设臵与聘用工作监督及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该委员会应按有关程序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提请学校领导组作出裁定。

2、裁定后仍有异议者,自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可向政府人事部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第四十二条 回避

按干部人事回避制度规定执行。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个人荣誉称号的界定

1、国家级荣誉称号。由国家有关部委(含工会、共青团、妇联)颁发证书,并加盖国家人事部门公章的,界定为国家级荣誉称号。

例如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等。

2、省(部)级荣誉称号。(1)由国家有关部委(含工会、共青团、妇联)颁发证书,没有加盖国家人事部门公章的,界定为省(部)级荣誉称号。(2)由省有关厅、委(含工会、共青团、妇联)颁发证书,并加盖省人事部门公章的,界定为省(部)级荣誉称号。

例如省(部)级劳动模范(省先进工作者)、省(部)级新长征突击手、省(部)级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等。

3、市(厅)级荣誉称号。(1)由省有关厅、委(含工会、共青团、妇联)颁发证书,没有加盖省人事部门公章的,界定为市(厅)级荣誉称号。(2)由市有关局、委(含工会、

11

共青团、妇联)颁发证书,并加盖市人事部门公章的,界定为市(厅)级荣誉称号。

例如市(厅)级劳动模范 (市(厅)级先进工作者)、市(厅)级新长征突击手、市(厅)级三八红旗手、省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省优秀德育工作者等。

第四十四条 各类国家注册执业资格必须在学校相关单位注册,方可认定。

第四十五条 所有获奖(包括教学效果、专业实践业绩等)均以颁奖文件或完成人的获奖证书为准,同一项目多次获奖的,取其中一项最高奖项。

第四十六条 首次进行岗位聘用时,专业技术人员所有的业绩均为任现职以来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成果的截止日期为2010年4月30日止。

第四十七条 各级各类重点工程项目,以相应各级政府发文规定为准。

第四十八条 论文、科研课题、科研奖励、成果推广、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成果、体育艺术类教师专业实践业绩、教学效果的分类,采用?安徽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教人〔2009〕1号)文件中的分类办法。

第四十九条 论文必须是以第一作者(含独撰)或通讯作者完成,并公开发表在具有“CN”、“ISSN”刊号的学术刊物上。在学术期刊的“增刊、特刊、专刊、专辑”上发表的论文以及论文集上收入的论文均不计入规定的数量。

12

第五十条 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包括:校级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建设点、教学团队、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岗位设臵与聘用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按上级文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1、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管理岗位设臵与聘用实施细则 2、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教师岗位设臵与聘用实施细则 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设臵与聘用实施细则

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勤技能岗位设臵与聘用实施细则

二〇一〇年六月

13

附件1:

安徽建筑大学管理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

(讨论稿) 第一章 岗位设置

第一条 学校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包括学校、系(院)以及其他内设机构的管理岗位。

第二条 岗位设臵范围

学校党政机关管理人员,各教学单位专职党政管理人员,教辅部门或直属单位专职党政管理人员。

第三条 岗位等级

管理岗位分为八个等级。学校现行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至十级职员。

第四条 岗位设臵办法

1、三级、四级职员岗位:担任领导职务的三、四级职员,按照省编制主管部门核定的领导职数设臵岗位。

2、五、六级职员岗位:根据省编制主管部门核定的职数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五、六级职员实职岗位由学校职能部门提出设岗方案和上岗资格及条件,经学校管理岗位聘用工作委员会审定,报学校岗位设臵与聘用工作领导组批准。

3、七级以下职员岗位:由部门(单位)根据学校核准的人员编制数和岗位数,在不低于学校设臵的聘任条件和资格的前提下,提出设岗方案,经学校管理岗位设臵与聘用工

14

作委员会审定,由学校岗位设臵与聘用工作领导组批准。

第二章 岗位任职条件

第五条 基本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适应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2、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3、三级、四级职员岗位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4、五级职员岗位,须在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5、六级职员岗位,须在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6、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第六条 五级以下职员岗位

1、五级、六级职员任职条件:系统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本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够撰写重要的工作规划、方案、文件和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工作总结,在公开刊物上独立发表有较高水平的管理研究论文或出版过相关论著;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五级、六级职员岗位的其他相关任职条件按照?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处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和有关规定执行。

2、七、八级职员任职条件:熟悉本职工作的范围、任

15

务、特点,具有独立解决本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研究能力和组织能力,有较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独立撰写重要的公文、文稿,公开发表过有一定水平的管理方面的论文;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七级、八级职员岗位的其他相关任职条件按照?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科级干部聘(任)用办法?和有关规定执行。

3、九、十级初级职员任职条件:了解本职工作的任务和特点,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处理和完成所承办的具体的管理工作或一般业务工作;掌握初步的管理知识和方法,熟悉本职工作中所涉及的政策和管理条例;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及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参与起草一般性公文或撰写业务性文件;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第三章 岗位职责

第七条 基本职责

1、三级职员、四级职员的岗位职责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2、五级、六级岗位:主持或者分管相关部门(单位)的管理工作,或者独立承担某一方面的专门性管理工作;负责拟定或独立起草本职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公文或者文稿;指导七级以下岗位人员的工作。

3、七、八级岗位:主持科(室)的管理工作,或者负责某一方面的专门性管理工作;独立起草本职管理工作中比

16

较重要的公文或者文稿;指导九级以下岗位人员的工作。

4、九、十级岗位:承办具体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起草本职管理工作中一般性公文或者文稿。

第八条 具体岗位职责由学校和各部门(单位)根据岗位性质和目标任务确定。

第四章 岗位聘用

第九条 三级、四级职员岗位的聘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五级、六级职员岗位的聘用,按照?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处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和有关规定执行。

经学校任命的处级正职、处级副职人员,原则上分别聘用在五级、六级职员岗位。

第十一条 七级、八级职员岗位的聘用,按照?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科级干部聘(任)用办法?和有关规定执行。

经学校任命的科级正职、科级副职人员,原则上分别聘用在七级、八级职员岗位。

第十二条 九级职员岗位的聘用,根据岗位任职条件,在限定的岗位数内,由用人部门(单位)提出拟聘人选,学校核准。

第十三条 学校在聘用管理人员时,可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附加具体条件和特殊资格要求,如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等。

第十四条 各单位在聘用九级以下岗位职员时,可根据

17

岗位的需要提出不低于本标准的任职资格条件,并报学校岗位设臵与聘用工作领导组备案。

第十五条 确因工作需要,由专业技术岗位交流到管理岗位的人员,可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本人条件,可直接聘任到相应的管理岗位。

第十六条 职员职级晋升,原则上根据岗位空缺情况确定;职员一般不得越级聘用。

第五章 聘期考核

第十七条 管理岗位聘期一般为三年,考核采取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第十八条 三级、四级岗位职员的考核,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五级及以下岗位职员的考核,根据上级和学校有关文件规定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考核内容

管理岗位职员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情况。考核重点包括廉洁自律、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协作精神、工作实绩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岗位职责、完成聘期工作责任目标情况。

第二十条 考核等级与标准 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1、年度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年度考核结果的确定按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年度考核办法执行。

18

2、聘期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聘期考核等级主要依据年度考核等级确定: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其中优秀等级1次以上的,聘期考核可确定为优秀;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的,聘期考核可确定为合格;年度考核有一次以上不合格的,聘期考核确定为不合格。

第二十一条 考核结果的使用

1、考核优秀者,可优先聘任上一级岗位。 2、考核合格者,可续聘或竞聘上一级岗位。

3、考核不合格者,取消续聘资格,并视具体情况低聘、转聘直至解聘。

19

附件2:

安徽建筑大学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

(讨论稿)

第一章 教师岗位等级

第一条 教师岗位指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和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

第二条 教师岗位分为正高级教师岗位、副高级教师岗位、中级教师岗位和初级教师岗位。正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授一级岗位、教授二级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教一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第二章 任职条件

第三条 基本任职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学风和合作精神,严谨治学,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3、具备与履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学术水平、业务能力、

20

创新精神和身心素质。

4、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和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已被聘任,能履行岗位职责。

第四条 正高级教师岗位任职条件

一、教授三级岗位(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任职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教育教学

(1)承担过两门及以上课程的主讲任务,并且每学年均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任务,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结果为优秀。

(2)积极组织、指导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开展相关教学研究。

(3)积极组织、指导学科学位点建设,承担研究生指导或教学任务。

2、年度考核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二)直聘条件

教学科研业绩满足下列条件中之一: (1)?Nature?、?Science?论文第一作者。 (2)一类科研课题主持人。

(3)获一类科研奖励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2名)。

(4)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考核合格者。 (5)国家级教学名师。

(6)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或省级以上学术与

21

技术带头人、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上。

(7)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第1名)。

(8)主持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项以上,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前3名)、一等奖(第1名);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上或在一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6篇以上。

(9)受聘教授职务满10年,获得省级以上个人荣誉称号,或者主持三类以上科研课题3项。

(三)选聘条件

1、受聘教授职务满3年,年度岗位考核1次以上优秀。教学科研业绩条件满足(1)—(3)中任一项和(4)—(12)中任一项:

(1)主持二类以上科研课题1项。

(2)主持三类以上科研课题2项;或主持三类以上科研课题1项,且参加二类以上科研课题1项(前3名)。

(3)主持三类以上科研课题1项,且主持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项。

(4)在一类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3篇以上;或发表本学科论文5篇以上,其中二类以上3篇;或发表本学科论文4篇以上,其中在一类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

(5)在二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3篇以上,并主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或主编省级规划教材,或主编、副主编的教材获省级以上教材奖。

22

(6)正式出版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10万字以上学术著作1部。

(7)获一类科研奖励一等奖、二等奖(前5名),或二类科研奖励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前2名)。

(8)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上、二等奖(前3名),或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前3名)、一等奖(前2名)、二等奖(第1名),或获省级教学名师奖。

(9)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上(前3名),或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上(第1名),或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前3名)。

(10)取得一类教学效果1项(前3名)以上;或取得二类教学效果2项(前2名)以上。

(11)省级以上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12)主持一类成果推广1项以上。

二、教授四级岗位(专业技术四级岗位)任职条件 具有教授任职资格并被聘用,任现职以来年度岗位考核均为称职以上。

第五条 副高级教师岗位任职条件

一、副教授一级岗位(专业技术五级岗位)任职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教育教学

(1)承担过两门及以上课程的主讲任务,并且每学年均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结果为优良。

(2)积极组织、指导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开展相关教学研究。

23

(3)积极参与学科学位点建设,完成规定的研究生教学和指导任务。

2、年度考核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二)直聘条件

受聘副教授职务,教学科研业绩条件满足(1)—(3)中的任一项,并满足(4)—(8)中任一项;或者满足(9)、(10)中的任一项。

(1)主持二类以上科研课题1项。

(2)主持三类科研课题2项;或主持三类科研课题1项,并主持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项; 或主持四类以上科研课题2项,并主持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项。

(3)体育、艺术类教师取得一类专业实践业绩。 (4)在一类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2篇以上,或在二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4篇以上,或出版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

(5)获二类科研奖励一等奖以上、二等奖(前7名)、三等奖(前5名)。

(6)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前7名)、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第1名)。

(7)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前3名),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第1名)。

(8)取得一类成果推广1项以上(前3名),或二类成果推广(前2名),或取得一类教学效果(前2名)、二类(第

24

1名)。

(9)受聘副教授职务满10年,获得省(部)级以上个人荣誉称号。

(10)受聘副教授职务满15年,获得市(厅)级以上个人荣誉称号。

(三)选聘条件

教学科研业绩条件,任现职满10年,须满足以下(1)—(5)中任一条和(6)—(12)中任一条;任现职不满10年,须满足(1)—(4)中的任一条和(7)—(12)中的任一条:

(1)主持三类以上科研课题1项。

(2)参加二类科研课题(前3名);或主持四类科研课题1项,并参加三类科研课题(前3名)。

(3)公共课和体育、艺术类教师主持四类以上科研课题1项,或参加三类科研课题(前3名);体育、艺术类教师取得一类专业实践业绩1项以上。

(4)参加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前5名),或主持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项。

(5)主持四类科研课题1项,或参加三类科研课题1项(前3名)。

(6)在二类期刊以上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或在三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3篇,或在四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5篇。

(7)在二类期刊以上发表本学科论文2篇,其中一类以上期刊本学科论文1篇。或在三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

25

论文3篇以上,其中二类以上期刊本学科论文1篇。

(8)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以上;或参加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或参加编写的教材获省级以上教材奖(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

(9)获得一类科研奖励、二类科研奖励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三等奖(前3名),或三类科研奖励(前3名)2项以上。

(10)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或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三等奖(前3名);公共课和体育、艺术类教师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3名)或二等奖(第1名)。

(11)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前5名),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前2名)。

(12)取得一类成果推广1项以上(前3名),或二类成果推广(前2名);或取得一类教学效果(前3名)、二类(前2名)。

二、副教授二级岗位(专业技术六级岗位)任职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教育教学

(1)承担过两门及以上课程的主讲任务,并且每学年均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任务,并较好地完成所授课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结果为良好以上。

(2)积极组织、指导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开展相关教学研究。

26

(3)积极参与学科学位点建设,完成规定的研究生教学和指导任务。

2、年度考核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二)直聘条件

受聘副教授职务,教学科研业绩条件满足(1)—(3)中的任一项,并满足(4)—(8)中任一项 :

(1)主持三类以上科研课题1项。

(2)主持四类科研课题2项;或主持四类科研课题1项,并参与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项(前4名);或主持四类以上科研课题1项,并主持省(部)级教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

(3)体育、艺术类教师取得二类专业实践业绩1项以上。

(4)在二类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2篇以上,其中一类期刊上发表学科论文1篇;或在二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3篇以上;或出版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或主编省级规划教材(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

(5)获二类科研奖励二等奖以上、三等奖(前5名)。 (6)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三等奖(第3名)。

(7)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前5名),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前3名)。

(8)取得一类成果推广1项以上(前5名),或二类成果推广(前3名),或取得一类教学效果(前4名)、二类(前

27

3名)。

(三)选聘条件

受聘副教授职务满3年,年度岗位考核1次以上优秀。教学科研业绩条件,任现职满10年,须满足以下(1)—(5)中任一条和(6)—(12)中任一条;任现职不满10年,须满足(1)—(4)中的任一条和(7)—(12)中的任一条:

(1)参加二类以上科研课题(前7名)或三类科研课题(前5名)1项以上。

(2)参加四类科研课题(前3名)1项以上;或主持五类科研课题1项以上。

(3)公共课和体育、艺术类教师参加四类以上科研课题或五类科研课题(前3名)1项以上;体育、艺术类教师取得二类专业实践业绩1项以上。

(4)参加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前10名),或参加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前5名)1项。

(5)参加四类科研课题,或参加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前10名)1项,或主持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项。

(6)在三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2篇以上,或在四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4篇以上。

(7)在二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以上,或在三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3篇以上,或在四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8篇以上。

(8)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以上;或参加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参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或参

28

加编写的教材获省级以上教材奖(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

(9)获得二类科研奖励二等奖以上,三等奖(前7名),或三类科研奖励(前3名)1项以上。

(10)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或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前7名)、三等奖(前5名);公共课和体育、艺术类教师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5名)或二等奖(前3名)、或三等奖(第1名)。

(11)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前5名)。

(12)取得二类成果推广1项以上(前5名),或三类成果推广1项(前3名);或取得一类教学效果(前5名)、二类(前4名)、三类以上教学效果1项(第1名)以上。

三、副教授三级岗位(专业技术七级岗位)任职条件 具有副教授任职资格并被聘用,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第六条 中级教师岗位任职条件

一、讲师一级岗位(专业技术八级岗位)任职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教育教学

(1)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具有较高深的造诣。

(2)独立系统地承担2门及以上课程讲授(公共基础课教师,独立系统承担1门及以上课程讲授),教书育人,教学效果优良。

(3)参加相关教学研究工作。

29

(4)承担教研室(专业系)、实验室、系(院)的管理或建设工作,以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学生教育管理等工作,完成系(院)交办其它任务。

2、年度考核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二) 直聘条件

任现职以来年度岗位考核1次以上优秀,教学科研业绩条件须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二项:

(1)主持三类以上科研课题1项或四类以上科研课题2项,或参加二类以上科研课题(前3名)。

(2)在二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2篇,其中一类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以上;或在二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3篇以上。

(3)出版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以上;或主编省级规划教材(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

(4)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第1名)或参加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前3名)或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第1名)。

(5)获省级教坛新秀,或获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且在二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以上。

(6)参加一类成果推广1项(前3名)、二类成果推广1项(第1名)。

(7)取得二类以上教学效果1项以上,且在二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以上。

30

(8)获二类以上科研奖励1项;或获三类以上科研奖励1项(前3名)。

(9)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第1名),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第1名)。

(三)选聘条件

教学科研业绩条件须满足(1)和(2)—(9)中任二项:

(1)在二类以上期刊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以上,或在三类以上期刊发表本学科论文2篇以上。

(2)参加二类以上科研课题,或三类科研课题(前3名),或主持四类科研课题1项,或参加四类科研课题2项(前3名),或主持五类科研课题2项;公共课和体育、艺术类教师主持五类课题1项,或参加四类以上科研课题1项(前3名)。

(3)参加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前5名),或主持省级一般教研项目1项以上,或参加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前3名)。

(4)出版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以上;或主编、副主编省级规划教材(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

(5)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前7名)、三等奖(前5名),或获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第1名)。

(6)获三类以上科研奖励,或主持三类成果推广1项以上,或参加二类成果推广1项以上(前3名)。

31

(7)取得四类教学效果1项及以上,或体育、艺术类教师取得三类专业实践业绩1项以上。

(8)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前3名),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前2名)。

(9)获校级以上教坛新秀,或获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以上。

二、讲师二级岗位(专业技术九级岗位)任职条件 (一)基本条件 1、任职年限

受聘讲师职务满3年。 2、教育教学

(1)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具有较高深的造诣。

(2)独立系统地承担2门及以上课程讲授(公共基础课教师,独立系统承担1门及以上课程讲授),教书育人,教学效果优良。

(3)积极参加相关教学研究工作。

(4)积极参加教研室(专业系)、实验室的工作,完成系(院)交办的工作。

3、年度考核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二)选聘条件

教学科研业绩条件须满足(1)和(2)—(9)中任一条:

(1)在三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以上,或

32

在四类以上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2篇以上。

(2)参加二类以上科研课题,或三类科研课题(前3名),或主持四类科研课题1项,或参加四类科研课题2项(前3名),或主持五类科研课题2项;公共课和体育、艺术类教师主持五类以上科研课题1项,或参加四类科研课题1项(前3名)。

(3)参加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前10名),或参加省级一般教研项目(前5名),或参加校级教研项目(前3名),或参加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前5名)。

(4)出版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以上;或参加编写省级规划教材,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

(5)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三等奖(第2名)。

(6)获三类以上科研奖励1项,或主持三类以上成果推广1项以上,或参加二类成果推广1项以上(前3名)。

(7)取得四类以上教学效果1项以上,或体育、艺术类教师取得三类以上专业实践业绩1项以上。

(8)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前5名),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前3名)。

(9)获校级以上教坛新秀,或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及以上。

三、讲师三级岗位(专业技术十级岗位)任职条件 具有讲师任职资格并被聘用,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33

第七条 初级教师岗位任职条件

一、助教一级岗位(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任职条件 (一) 教育教学条件

(1)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了解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前沿和动态。

(2)积极承担教学工作,教书育人。

(3)积极参加教研室(专业系)、实验室的工作,完成院(系)交办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科研业绩条件

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工作一年以上;或具有本科学历,任现职3年以上,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以上。 (2)参加科研课题(教研项目)1项。 (3)获得各类教学科研奖励。

(4)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年均教学工作量达到额定工作量2倍以上。

(三)年度考核条件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二、助教二级岗位(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任职条件 已受聘助教职务,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经考核合格者。

第三章 岗位基本职责

第八条 正高级教师岗位基本职责

1、主讲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或核心课程,承担硕士研究

34

生、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2、把握学术或专业发展方向,提出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

3、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争取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横向重大课题。

4、在本领域开展原创性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积极撰写高水平的本学科论文、论著。

5、主编或参编规划教材,主持或参加重大教学改革项目。

6、承担或参与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7、积极带领或参与团队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第九条 副高级教师岗位基本职责

1、讲授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程,承担或参与硕士研究生、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2、跟踪本领域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争取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

3、在本领域开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积极撰写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论著。

4、主编或参编教材,主持或参加教学改革项目。 5、承担或参与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6、积极开展或参与团队建设。

35

第十条 中级教师岗位基本职责

1、系统主讲一门以上课程,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2、教书育人,积极承担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

3、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 4、参加教学改革,承担教学改革项目。 5、参加编写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6、参与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初级教师岗位基本职责

1、承担课程的答疑、批改作业和辅导课、实验课、实习课等教学工作。

2、根据需要,担任课程的部分或全部主讲。 3、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

4、参加教学改革或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5、参与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第四章 聘期考核

第十二条 聘期考核标准

一、教授三级岗位(专业技术三级岗位)考核标准 (一)教学工作

1、聘期内,每学年主讲1门以上本科生课程和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相应岗位额定标准。

2、开展专题讲座1次以上,主持专题教研活动1次以

36

上。

3、年度教学质量考核结果均为优秀。 (二)科研工作

1、聘期内,年均科研工作量不低于相应岗位额定标准的2倍。

2、聘期内,科研成果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获得三类以上项目1项以上;或参加三类以上项目2项以上(前3名)。

(2)技术服务和成果推广上缴学校管理费10万,并发表二类以上期刊本学科论文1篇。

(4)获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项,或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1项(前7名),或省(部)级二等奖1项(前5名),或省(部)级三等奖1项(前3名),或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前5名)。

(5)在一类期刊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以上,或在二类期刊发表本学科论文2篇。

(6)出版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以上;或主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1部(本人编写5万字以上),并在二类以上期刊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

(7)获得主持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项。 (8)取得发明专利1项(前5名),或实用新型专利3项(前3名)。

(三)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工作 1、完成规定的青年教师指导任务;

2、组织、指导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实验

37

室建设、教研室(专业系)活动;

3、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有关社会服务活动; 4、完成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教授四级岗位(专业技术四级岗位)考核标准 (一)教学工作

1、聘期内,每学年主讲1门以上本科生课程、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指导或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相应岗位额定标准。

2、开展专题讲座1次以上,主持专题教研活动1次以上。

3、年度教学质量考核结果均为良好。 (二)科研工作

1、聘期内,年均科研工作量不低于相应岗位额定标准。 2、聘期内,科研成果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三类以上课题1项以上;或参加二类以上研究项目1项(前三名);或主持四类科研课题2项;或主持五类科研课题3项和参加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项(前三名)。

(2)技术服务和成果推广上缴学校管理费5万,并发表三类以上期刊本学科论文1篇。

(3)获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项,或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1项,或省(部)级二等奖1项(前7名),或省(部)级三等奖1项(前5名),或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前5名)。

(4)在二类以上期刊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以上,或在

38

三类期刊发表本学科论文2篇。

(5)出版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8万字以上),或主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1部(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并在三类以上期刊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

(三)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工作 1、完成规定的青年教师指导任务。

2、积极参加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实验室建设和教研室(专业系)活动。

4、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有关社会服务活动。 5、完成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副教授一级岗位(专业技术五级岗位)考核标准 (一)教学工作

1、聘期内,每学年主讲2门以上本科生课程和指导本科生实习、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参与研究生教学工作,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相应岗位额定标准。

2、每年开展专题讲座1次以上。 3、年度教学质量考核结果均为优秀。 (二)科研工作

1、聘期内,年均科研工作量不低于相应岗位额定标准的2倍。

2、聘期内,科研成果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四类以上项目1项以上;或参加三类科研项目1项以上(前3名)。

(2)技术服务和成果推广上缴学校管理费3万,并发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r8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