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4-06-11 09: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思考

——现代化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录

前言 企业物流管理的形成 第一章 物流的内涵

第二章 企业物流的概念、结构及其面临的实际问题 1.企业物流的概念 2.企业物流结构的剖析 3.我国企业物流面临的问题 4.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5.企业物流现代化管理模式

第三章 信息技术在企业物流上的应用 1.物流信息的分类、特征和要求 2.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块 3.物流系统的信息处理流程

4.信息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支持作用 第四章 信息时代物流管理发展趋势 1.物流的系统化趋势 2.物流的信息化趋势 3.物流的社会化趋势 4.物流的自动化趋势

5.物流的共同化趋势 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思考

——现代化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前言 企业物流管理的形成

物流这一概念最早在上世纪40年代,由美国提出的。然而当时物流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在物料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过程中的运输、仓储等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物流也突破了传统的范畴。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中个生产要素的成本大大提高,人们逐渐的意识到物流管理的作用。只有在物流方面还有降低成本的余地。物流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专家们称之为“未被开发的黑土地”。现代物流包括生产领域里的物资流通,流通领域里的商品流通,是指物质资料从供应来源地经过生产和销售到消费的整个过程的一切物流活动,即原材料的产地发货——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的全部物流活动。物流管理是企业对物资流通过程进行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在传统的物流范畴中,企业物资流通由企业各部门独立进行,各部门间有其各自的经济利益和目标,容易产生矛盾,损害企业总体利益。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企业把物流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这样就可以平衡企业各部门间的利益,减少企业内部矛盾,从而达到协调企业各环节的活动,并最终实现物流优化管理。这也就是物流管理产生的原因。 第一章 物流的内涵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综合地讲,一个成熟有效的物流系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高效率——速度快、时间少、质量高;

少浪费——有效使用社会流通设施设备,节约社会财富,避免进入大而全、小而全的误区,避免设施、设备、工具的重复建设,货损低; 系统优化——最佳运行方案,最优资源配置;

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缩短流通周期,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用,社会消耗低。

学生在这里简要的谈一下物流各环节的作用及对企业营销及发展的帮助。 1.运输

运输是使企业货物进行空间移动的物流主要环节,由于运输的功能,可以克服生产地和需要地之间的空间距离,高效的运输可以开发出货物的空间效用。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场所效用即同种产品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则不同,其效益的实现也不同。运输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发源地。运输主要提供两个功能:①产品转移,即保证产品在价值链中的来回移动。②产品储存,即将运输车辆作为临时的储存设施。如,有些食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冷藏储存。运输分为很多方式,选择正确的运输方式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问题,应该根据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具体条件来决定。据这几个月的在物流公司的实践总结,学生认为以后会越来越多地采用门到门的多时联运。因为多时联运具有高效率,准确,快速的优点,而且由单一承运人负责,费用的支付与责任的范围十分明确。 2.储存

储存又称保管环节,是指“保护、管理、储藏物品”。这与运输环节不同,它的作用主要在于开发货物的时间效用。货物的生产完成时间与其消费时间之间通常

会有一段时间间隔,特别是季节性生产和季节性消费的产品尤为显著。另外,企业为了自己生产和经营过程的连续性,也需要在供、产、销各个环节中保持一定的储备,而储存正是克服了货物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因而它是企业物流业务工作上的又一重要环节。储存具有经济利益和服务利益。我认为在储存环节中一下几点是必须重视的:

建立适当的预测一计划,实现合理的储存量。 标准交货期

一定的交货量 合理储存量 交货期货品变动数量与库存量

针对各种货物防止的位置确定,这设及到“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每个被储存货物的储存期不至过长。

针对不同的货物建立储运制度。如,有些药品需要在低于20摄氏度的阴凉库房储存,有些药物对库房的湿度也有要求。 以前的课堂学习主要提到了以下2个方面。

a.对储存货物进行ABC分析。ABC分类发是根据事物在技术、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对重点的A类物资实行严格控制,对B类的物资的管理可以适当放宽一些,对于C类物资的管理,可适当的加大订购,提高保险储备量,采用定量库存控制法。

b.在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的情况下,适当集中库存。集中库存的优点: 对单个用户的保证能力提高 有利于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方式

有利于形成一定批量的干线运输 有利于成为支线运输的始发点

由于储存是物流的重要环节,所以我们对储存管理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现代物流企业愿意花更多的钱在更新储运设备和建立能够是储运过程合理化的信息系统平台上。如,Material

Require Plan,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etc. 3.装卸搬运

装卸搬运活动主要影响企业的物流效率,是决定物流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环节。它是伴随运输和储存而附带产生的物流工作环节,物流部门应选择适当的方式,合理配置和使用装卸设备,采取相关措施尽量减少这一工作环节中发生的货物损失。 4.包装

包装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面储运,促进销售。

包装的物流功能:①保护功能,防湿、防潮、防压等②成组化功能③跟踪功能,如条形码的应用④商品功能,一般包装上都附有建议说明、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等⑤效率功能,如果对产品的包装设计充分考虑到物流系统各环节处理的需要,就可以缩短作业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作业的效率,统一合理包装,使货物堆放、清点变易,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5.配送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功能完成的质量及其达到的水平,直观而具体地体现了物流系统对需求的满足程度。整个物流系统的意

义和价值的体现,最终都依赖于其终端——配送功能的价值实现程度。物流系统的配送是直面客户的一小部分配送,特别是现代物流的配送日趋通过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Distribution Require

Plan)来实现商品的集中、储存、分拣和运送。学生在几家物流公司的实习中发现这些公司都采用了裰身定制的配送系统,这些系统平台也确实加快了企业的物流循环,同时为企业节省大量人力、物力,避免指令的冲突。 6.物流信息

企业物流工作的成功与否与物流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应用密切相关。因为要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必须对大量有关物流活动的信息进行高效的收集、传送和处理。物流信息的信息量大、更新快、来源广。这就决定了在实际的业务环节中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完善的EDI系统,加快物流活动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加强与同一个供应链上的各参与企业的相互协调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物流在物流信息传递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快速反应QR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上面讲的是学生对物流运作中各要素的基本看法,我认为各个要素对物流运作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且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物流系统来协调各要素间的关系。企业物流的概念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第二章 企业物流的概念、结构及其面临的实际问题

当前,我国物流有两大领域,一是存在于生产领域的物流,或称为面向生产领域的物流,主要指企业物流,是微观物流范畴:另一大领域是存在于流通领域的物流,或称为面向流通领域的物流,也指通常所说的社会物流、大物流,是宏观物

流范畴。从目前的情形看,前者在研究从业队伍、企业参与数量、社会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无法与后者相比较。总体而言,面向流通的物流几乎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全权代表。也就是说我国物流的研究和发展,基本上集中于面向流通的物流。这就必然造成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物流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企业物流发展非常滞后,以至于中国的物流还在企业的大门外徘徊\。 1.企业物流的概念

企业物流是指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企业系统活动的基本结构是投入—转换—产出,对于生产类型的企业来讲,是原材料、燃料、人力、资本等的投入,经过制造或加工使之转换为产品或服务;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讲则是设备、人力、管理和运营,转换为对用户的服务。物流活动便是伴随着企业的投入—转换—产出而发生的。相对于投入的是企业供应或企业外输入物流,相对于转换的是企业内生产物流或企业内转换物流,相对于产出的是企业销售物流或企业外服务物流。 2.企业物流结构的剖析 2.1企业物流的水平结构

企业物流一般包括原材料的购进、产品在生产线上的生产、产成品的入库、产成品的出库销售、产品消费后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或消纳处理。所以从水平方向来看,企业物流可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和废弃物流。 2.1.1供应物流

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生产的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供应物流是指生产企业向供应商订购原材料、零部件、并将其运达原材料库,包括采购、包装、运输、装卸、验货、入库、保管、供货信息及系统

控制等而引起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对企业生产的正常、高效进行起着重大作用。 2.1.2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是指从原材料购入,进入车间,制成半成品、经过加工变成成品,然后运送至成品库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 2.1.3销售物流

销售物流是指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利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包括因产成品的库存管理,仓储发货运输,订货处理与客户服务而引起的物流活动。 2.1.4回收物流

回收物流是指物流经生产消费或者生产消费后产生了废弃物品,对其中可以回收复用的部分物品,可以通过回收、分类、加工、复用的物流活动将其回收。在一个企业中,回收物品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质量,也会占用很大空间,造成浪费。 2.1.5废弃物物流

废弃物流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收集、分类、处理、消纳等的物流活动。 2.2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

按照物流系统的组成结构,企业物流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管理层、控制层、作业层。他们协调配合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功能。 2.2.1管理层

管理层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流系统进行统一规划、系统控制和成绩评定,以形

成有效的反馈约束和激励机制。 2.2.2控制层

控制层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流作业的实时控制、作业调度等。 2.2.3作业层

作业层的活动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实现物品空间转移和时间调度的活动。 3.企业物流面临的问题

企业物流现状分析物流业的业务来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而工业企业是供应链的重心,是带动供应链运作的主体,因此,工业企业的运作是产生物流需求的源泉。然而在我国,企业物流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将企业物流看作企业生产关键和企业形象灵魂的只是各行业的少数龙头企业,总体上,物流还远未被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所认识。 3.1物流发展结构不平衡

在供应链上,物流的量在供应链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大量物流集中在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上,从产品到用户的配送则只是整个物流的一小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产企业是物流服务的最大需求者。有需求就有发展,生产企业发展的需求是物流业发展的源泉。但总结和回顾现代物流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可以观察到其发展的不均衡。这个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比较多地关注和侧重企业外部(供应、销售)物流,而不太重视生产过程中工厂内部的现代物流;比较关注和侧重宏观、中观物流的研究和发展,不太重视微观物流研究和发展;比较关注和侧重知识、概念性的东西,而不太重视具体的、操作性的东西。这些问题虽然主要是一个新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必须要经过的历程,但是,也应当引起工业界和

经济界的足够重视,防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制约性的瓶颈,给物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

3.2企业物流发展明显滞后,在我国企业物流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 将企业物流看作企业生产关键和企业形象灵魂的只是各行业的少数龙头企业,总体上,物流还远未被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所认识。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不畅,时间、空间浪费大,物料流混乱,重复搬运,流动路径不合理,产品供货周期长,废弃物回收不力,不仅直接阻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占用大量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我国企业物流发展在社会物流中没有找到有效的帮助和依托,而社会物流的发展也没有在工业企业需求中找到可落实的动力与指引,结果使得本应该双方主动的发展均处于被动之中,谁想突破都不那么容易。而且就社会生产总体而言,实现物流链管理的企业、行业等还是为数很少的,物流并没有渗入到社会生产中去,加之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水平低下,许多企业还根本谈不上物流管理和物流现代化,即使中国的综合物流能够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成长起来,也会面临发展起来却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 4.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4.1企业物流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应该高度重视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的平衡发展。

从本质上讲,社会物流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的发展带动的,当企业物流管理达到一定水平,对社会物流服务就会提出更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那时,物流业大发展的时期就要来临了。我们必须认识并遵从这一客观规律,并且充分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物流业的发展战略。当前,应高度重视我国物流业中面向生产和面向流通的两个领域的平衡发展问题,时刻注意面向生产领域的物流与面向流通领

多数企业,两者相互合作,形成一种紧密结合的供应生态链。但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企业都是新发展起来的,并不拥有庞大的物流网络,所以生产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式的物流模式还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实施电子商务并不是彻底否定传统的物流模式,相反,它们是相互依存的,这是因为虚拟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必然产生大量的实体商品的配送和处理,而这些活动必须以发达的物流网络为基础才能实现,或者说电子商务是建立在发达的实体物流网络基础上的,企业应积极地探索将这两者的优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三章 信息技术在企业物流上的应用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的物流活动,可以发现:整个物流过程是一个多环节(子系统)的复杂系统。物流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通过物质实体的运动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一个子系统的输出就是另一个子系统的输入。合理组织企业物流活动,就是要使物流各个环节相互协调,根据总目标的需要适时、适量地调度系统内的基本资源。而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是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的,基本资源的调度也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例如,物质调度是根据供需数量和运输条件来进行的,装卸活动的组织是按运送货物的数量、种类、到货方式,以及保证情况来决定的。因此,企业物流内控及物流活动的系统化管理必须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实现,又需要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持。 1.物流信息的分类、特征和要求

物流信息是随企业的物流活动同时发生的。物流的各种功能是为了使运输、保管、装卸、配送圆满化所必不可缺的条件。在物流活动中,按照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物流信息分为:订货信息、库存信息、生产指示信息(采购指示信息)、发货信息、物流管理信息。

在企业的物流活动中,按照顾客的订货要求,接受订货处理是物流活动的第一步。因此,接受订货的信息是全部物流活动的基本信息。当商品库存不足时,制造商接受订货的信息安排生产;在销售业中按照采购指示信息安排采购。物流管理部门依据物流设施的机械工作效率信息作为物流管理信息。

物流信息一般具有下列一些特征:物流信息涉及多方面,而且绝对量多;岗峰时与平时的信息量差别很大;每天发生信息的单位大;信息发生的来源、处理场所、传达对象分布在很广的地区;要求与商品流通的时间相适应;和商流、生产等本企业内其他部门的关系密切;在货主与物流业者及有关企业之间,物流信息相同,各连接点的信息再输入情况较多;有不少物流系统的环节,同时兼办信息的中转和转送,并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物流信息是随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同时发生的,是实现物流功能必不可少的条件。物流系统化管理对信息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信息充足。

有效的物流系统提供的信息是否充足、是否能满足物流管理的需要至关重要。企业物流经理应了解信息系统,并懂得如何管理信息系统。 b.信息准确。

只有准确的信息才能为物流系统管理提供帮助。许多企业的可用信息非常少,并且模棱两可,导致物流决策不当。 c.通讯顺畅。

管理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就要求企业通讯顺畅。通讯的方式必须使人容易接受,否则就会产生误解,导致决策失误。 2.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中进行物流信息处理的管理子系统。它通过对系统内外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获得物流管理中有用的信息,并以表格、文件、报告、图形等形式输出以便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组织物流活动,协调和控制各作业子系统的正常运行。

2.1受订货、发货业务把物流中心和仓库的库存量、订货点、配送能力和往来客户的住址、结算账号等,记在电子计算机里。通过来自顾客的电话和传真或推销员的回访接受订货后,将订货信息从营业所和支店的末端机输入,传送给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电子计算机处理各种订货信息,选择附近的发货仓库,向设置在仓库的末端机,传送发货指示书。先计算装载效率,选定运输车辆并计算出运输效率后,发出配送指示。发货时输入发货信息(变更部分),配送终了,就输入送达终了报告,以加强配送管理。这时,还要计入销售额。依据订货信息和发货信息计算订货余额,进行订货管理和销售管理;根据订货信息,进行预测库存管理,根据发货信息,进行实际库存管理。回答对订货信息和库存信息等的询问,支持营业活动。

2.2务库存管理的结果若是流通中心和仓库的库存低于订货点的需要量,电子计算机则自动向补给仓库发出订货指标,补充库存。在规定的付款期限或每次配送后,要输出费用计算书,送给来往客户。有时也将订货信息向要求预测部门和生产部门反映,特别是要提前一段时间进行某种程度的计划订货时,要建立能力较强的向生产反映订货信息的系统。也有时把信息中心的电子计算机和控制自动仓库的小型电子计算机连接起来,或把分类装置作为信息的一环,用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等,使物流机器相互连接,以期提高装卸作业效率。计算物流费,整理出选择最优运输手段的资料,这样可以降低物流费用。

2.3其他系统的连接通过存有大批定期订货信息,自动交付物流费、联机通讯信息及银行进款等信息的收集,与其他企业建立信息系统和互相交流信息。采用联机信息传递方式,对物流业有发出运输和发货要求,或从物流业者那里收集作业报告书和物流信息等方法,与物流业者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可以想象,完善、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无疑有助于实现企业对其仓库、运输工具、人员和客户的全面、科学管理,使企业管理机构能够实时地掌握其货物的发运、到达、入库、出库的情况,运力的占用情况,以及客户的运输需求变动情况,并能对其未来的趋势做出一定的分析与预测,从而及时调整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在全面掌握需求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GPS/GIS等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还可以实现对运输工具的动态调度,合理安排运力、运输线路和运输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空载率和运营成本,这些都是过去靠人力所无法实现的。

3.物流系统的信息处理流程

为了满足物流管理者的信息需求,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大量的信息处理工作。虽然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在具体内容与侧重点上有很大差别,但是其基本流程均可以概括为六个基本方面:

3.1数据收集。物流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是把分散在企业各处的数据收集并记录下来,整理成物流信息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数据的收集和录入是整个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因此,在衡量一个信息系统的性能时,下列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它收集数据的手段是否完善,准确程度和及时性如何,具有哪些校验功能,对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或其他各种破坏因素的预防及抵抗能力如何,录入手段是否方便易用,对于数据收集和录入的组织是否严密、完善等等。

3.2数据传输为了收集和使用物流信息,需要把物流信息从一个子系统传送到另一个子系统,或者从一个部门传送到另一个部门。信息的传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问题。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者与计划者必须充分考虑所需要传递的信息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等因素。

3.3据加工系统需要对已经收集到的物流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便得到某些更加符合需要或更能反映本质的物流信息,或者使物流信息更适于各级管理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数据加工范围很大,从简单的查询、排序、合并、计算一直到复杂的物流模型的仿真、预测、优化计算等,是反映物流信息系统能力的重要方面。 3.4影响对物流信息解释的因素有:问题的本质及重要性、企业的组织、个人及环境。

3.5信息输出物流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是物流管理者,因此,它必须具备向物流管理者提供信息的手段或机制,否则它就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经过解释的物流信息,根据不同的需要,以不同形式的格式进物流系统的信息处理流程输出。有的直接提供给人使用,有的提供给计算机进一步处理。物流信息系统的输出结果是否易读易懂,应该是评价物流信息系统与物流管理者的界面,它的情况应由双方的情况来定,即需要向使用者提供的信息情况,以及使用者自身的情况。 4.信息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支持作用

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予以强力支持。 4.1条形码、POS系统

条行码技术是现代物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大量、快速信息采集技术,能适应物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r86.html

微信扫码分享

《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