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2019年文档资料

更新时间:2024-06-09 19: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推荐语:新课标把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的发展”,指出语文教学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教师可从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运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式的学习方法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本文作者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其经验值得语文教师们注意。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从“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运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式的学习方法”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一.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性质的人际关系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自然制约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内容和行为方式。而所谓“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

和深度的延伸,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

为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多层面、多角度地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模拟情境,重视外界信息的刺激,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开发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创新的能力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首先,要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孩子的心理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只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学生就会敞开心扉,敢说话,敢提问,敢有不同见解。作为教师要带着赏识的眼光,带着敬佩欣赏之情,保护学生的这种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哪怕他们的观点是幼稚的,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教师都要给予热情的肯定和引导。

其次,要创设利于互动的教学情境。师生互动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里产生的思维和言语活动。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首要的任务就是精心创设民主和谐、利于互动的教学情境。因为这样的教学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得到增强和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愉悦的感情、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文本,去做进一步的体验。

第三,要创造自我展示的实践机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这还很不够,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能力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包括:①考察活动。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②服务活动。如组织慰问、做好事等活动;③联欢活动。如与其他班级学生联欢等。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运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要转变,这就需要教师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和实现新课程。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要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为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技巧,敢放能收,挥洒自如,从而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探究、去思考、去讨论、去判断、去验证结论。

如执教《项链》一文时,对女主人公马蒂尔德性格的认识,笔者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马蒂尔德是个虚荣心极强的女子,她的‘十年艰辛’其实是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也

有人说马蒂尔德是个诚实可爱的女子,她的命运让人‘掬一把同情之泪’,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学生们畅所欲言,都能肯定其诚实、勤劳、勇于面对生活,不气馁,不悲观的一面;同时也能结合文本对马蒂尔德“梦”的描绘,批评她不切实际,追求虚荣的思想。这种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重在答案的有理有据的探究性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量的释放。

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如果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阅一下资料,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探究已经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笔者的做法是: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尽管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除了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敢于提出挑战性问题,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之外,我们还要借助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开放课堂,提高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育和能力训练。 如在《论语》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分组利用多媒体查找资料,并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演示。学生的课件中有文档、图片,甚

至把论语故事做成动画,孔子名言编成歌词,并谱上曲、配上音乐进行教学。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探究和创造的乐趣。 三.培养自主式的学习方法

“自主式学习”指教学条件下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意识和反应。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知识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从教育学角度看,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行为。

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联想、想象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学生潜力。 笔者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教学中,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上。下面,以其中一些典环节来简单说明。

首先可以请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诗文中选出自己喜爱的诗句,用优美的散文化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每六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互相交流,看看哪个同学描写得最为精彩,然后每组推荐优秀的作品在全班交流,比比谁写得最出色,好在哪里,然后

让同学起来点评。在同学们充分讨论鉴赏的基础上,各学习小组提出问题,如:

(1)本诗中神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何在呢? (2)诗歌里面的梦游,是真梦还是假托呢?

(3)诗文反映出诗人李白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赞同吗?

(4)学习本诗你感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然后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老师不给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组织答案,真正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要敢于打破教材的神圣地位,引入多元化的学习材料,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学习材料的权利,使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更加突出,进而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仍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教学为例,在组织学生学习本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联想以前学过的李白的作品,比如《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名篇,有针对性的组织比较教学,然后把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学习。这样一来,就可以把一个个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使学生对诗人李白及诗作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从而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qw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