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若干核心观论的解读》举例说说引导学生进行自念理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应该避免哪些问题

更新时间:2023-11-09 10: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认真回顾《课程标准若干核心观念理论的解读》这门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说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应该避免哪些问题。(注意叙述的条理)

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2.提示:课后作业提交后辅导教师批阅优秀得5分,良好4分,合格3分,不合格得0分。您至少完成6个课后作业,考核以6个最高成绩作业计分,本项考核满分为30分。

王念强 2013年10月8日 09:24 浏览数:70 | 评论数:0

今天学习的核心主题是关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指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各位专家对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也做了详实的解释。其中,顾瑾玉老师提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是本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征,也是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最典型的课程特征。赵亚夫老师针对这一问题的实施策略给出了几点建议。高峡老师也对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主要指哪些方面及如何实现上也做了详细的阐释:自主学习的核心:学生是否主体。又从策略、做法、态度几方面给出了建议。

针对以上学习我对这一问题是这样考虑的,我认为:独立思考应贯穿自主学习的始终。自主学习还应包括除此之外的自主表达和自主探究。 一、做为贯穿自主学习始终的独立思考,教师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创设情境

因为我们身处不同的环境,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所以教师在设置情境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引导学生有感而发。教师要针对不同需求,灵活恰当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触景生情,产生体验、感悟,达到明理、提升。 2、巧妙包装设问

巧妙、灵活的的设问,就是把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渗透在教师发问中,在情境和学生间架起一座桥。对于相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设问形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效果。教师一定要在质疑的技巧、效能上下功夫,才能激发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的感悟、明理。

例如:我在执教山人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地球的伤心事》这一课时。在第一课时后,想布置学生下节课需要查找的关于破坏地球环境等行为的资料、图片。如果我不假思索布置:“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地球的伤心事》请大家课下调查下人类破坏地球有关的情况。”我们可以想象,哪怕老师再怎样说,一定要全面、仔细、认真、不同方式调查,学生能听进去吗?此时,我们不妨换一种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近年来,地球上很多受害者纷纷想要打官司,它们有河流、空气、大地、森林、动物、植物、海洋??它们都说人类在伤害它们,要控诉人类。下节课,法庭将审理这些案件,你们愿意当它们的辩护律师为它们伸冤吗?” 学生一听马上“炸开了锅。”我趁此时布置任务:“各位著名大律师们,大家可以选择一个受害者,课下调查取证、认真分析、组织语言为它们伸冤诉苦。咱看看谁才是最优秀的辩护律师,打赢官司。”同学们激动的欢呼雀跃。有的说:“我爸爸就是律师,我回家请教怎么打这场官司。”“我要赶紧调查资料去,要用事实说话,打赢官司。”“我们小组选择给动物当律师,它们太可爱了,而人类太残忍了。”??期待中的下节课果然不出所料,同学们采用多种形式,图片、视频、辩护词、“案发现场”、采访、小组合作表演、法律知识、配乐朗诵等等。可见,巧妙包装设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参与热情,

效果非常好。 3、学会欣赏学生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蜜,是很甜的东西,它还能粘住任何东西。”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学会欣赏、认可、赞同学生的所感所受、所作所为。“老师非常同意你的观点”“老师期待着你的调查结果”“老师太佩服你了”“期待下次更精彩的你”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促进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思考、提升。

二、自主表达是让学生真正的高效参与、畅所欲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张扬学生个性,才能为教学提供保证。 1、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这种课堂中孩子没有压力、敢说敢为、无忧无虑。充满自信的敢于在全体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高效学习。 2、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真情的流露,更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放下“包袱” 畅所欲言,勇于自主表达。 三、自主探究 赵亚夫教授说:“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和思考,也包括学生与同伴合作开展的学习和探究。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避免放任学生进行盲目而低效的探究活动。”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自主探究是这样处理的: 1、上课前的自主探究

课前调查是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收集资料、处理和使用的过程,掌握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等都是课前自主探究的过程。

例如:我区舜耕小学庄颖老师执教的山人版二年级下册《有规律的生活》一课,课前调查、整理自己的作息规律表,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作息规律的重要性。再比如:我区民生大街小学徐娟老师执教的《认识他们很重要》一课,课前学生调查自己上放学中的交通标志,为主题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上课中的自主探究

上课中的自主探究,教师应抓住本课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我执教的山人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母亲河哺育了我》一课。其中核心的问题是:“为什么把黄河称为我们的母亲河?”学生能积极主动的从历史、环境、人文等方面开展自主探究来证明把黄河称做为母亲河的原因。再例如:我执教的《林海雪原》一课。课上我们共同探讨“如果我们想全面深入的了解研究东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在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小组选择“衣、食、住、行”有的选择“地理环境”、“习俗”、“娱乐”、“特产”等多方面探究,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课后的自主探究

我认为课后的自主探究就是拓展教学空间,组织社会实践,在真实的生活过程中进行学习。例如:我执教的山人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我们都是一家人》一课。我国56个民族是一家,感受了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学生很感兴趣。在课后的拓展中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少数民族亲人或邻居,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办一期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为主题的手抄报或剪贴报,表现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等为学生课后的自主探究提供了良好建议。 以上是我对今天讨论主题的粗浅认识。其实,我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结合我校“宽基教育”摸索出了一套“自主探究式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简述一下与大家分享: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录像、魔术、讲故事、歌曲、电影、挂图、模型、实物、表演小品等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把学生这些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开展学习。

二、结合经验,初步交流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从身边的已知来认识内容,相互交流,寻找主题探究点。体现品德与社会课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本质。 三、自主探究、互动合作

教学中,我们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观察、比较、实验、调查、参观和体验等实践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切实得到自我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初步建立正确行为习惯的认识。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丰富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发展。 四、感悟体验,明理导行

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在生活和社会的大舞台中逐步体验感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不断熔炼,铸造完美的人生。 五、回归社会,拓展延伸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真正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旨在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实现知行统一。 以上教学模式是我在日常教学中摸索出来的,还在不断完善中,借此机会提出来,还请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qc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