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更新时间:2024-05-03 17: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2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编制单位: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2010 年 02月 贵阳

1

目 录

1 总 则 2 技术要求 2.1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2.2 环境条件

2.3 电源、接地与抗干扰 2.4 系统构成 2.4.1 系统结构 2.4.2 网络结构 2.4.3 硬件设备 2.4.4 软件系统 2.5 系统功能 2.5.1 数据采集和处理 2.5.2 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2.5.3 控制与操作 2.5.4 同步对时 2.5.5 监视和报警 2.5.6 统计计算 2.5.7 制表打印 2.5.8 人机界面 2.5.9 运行管理

2.5.10 在线自诊与冗余管理 2.6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2.7 硬件技术要求 2.8 软件技术要求 2.9 主要技术指标 2.10 柜的技术要求 3 双方工作安排 4 质量保证和试验

2

4.1 质量保证 4.2 型式试验 4.3 出厂试验 4.4 试验项目 4.5 现场试验及调试 5 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件

1、系统功能及主要技术特点表2、技术性能偏差表 3、要求投标人提交的资料

3

1、总 则 1.1 投标人资格

投标人必须具有3年以上22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制造经验,并有质检部门的认可文件、ISO-9001质量认证书或相当的认证文件、国家电力部门鉴定证书和生产许可证。投标的设备必须提供在电力系统商业运行的良好记录,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必须是在国内生产制造,并且在一年内有3套及以上22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运行业绩。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22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3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 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 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4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 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 不管是多么微小, 都应在投标文件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6 本设备规范书未尽事宜, 由招投标双方协商确定。 1.7 投标人应按本规范书顺序逐条应答,并简要描述。

2.技术要求

2.1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2.1.1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基本条文,所有标准都可能会被修订, 使用本规范书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如引用标准条文重新修订时,以最新版本条文为准。

2.1.2 投标的设备应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本技术规范书未明示的按照下述标准执行。

IEC870-5-101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IEC870-5-102 电力系统中传输电能脉冲数量配套标准 IEC870-5-103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4

IEC870-5-104 远动网络传输规约 GB/T17626-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GB2887-2000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

GB/T13850-1998 交流电量转换为模拟量或数字信号的电测量变送器 GB/T15153-94 远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电源 GB/T16435.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 GB/T17626.2 GB/T17626.3 GB/T17626.4 GB/T17626.5 GB/T17626.6 GB/T17626.8 GB50217-94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T634-1997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

配套标准

DL5002-91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5003-91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线设计技术规定

DL/T672-1999 变电站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订货技术条件 DL/T5149-2001 220~500kV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Q/CSG 1 0011—2005 220kV~500kV 变电站电气技术导则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十

项重点反事故措施

2.1.3 上述标准和规范仅规定了通用要求,只要投标人认为有必要并提请招标人认可,即可超越这些标准,采用更好、更经济的设计和材料,使投标人的设备持续稳定地运行。 2.2 环境条件

5

2.2.1 外部空气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2.2.2 最大相对湿度: 2.2.3 海拔高度: 2.2.4 地震烈度:

水平加速度: 垂直加速度:

55℃ -10℃ 95%

<2000m(见具体工程) 8度 0.25g 0.125g IP40

2.2.5 防护等级

2.3 电源、接地与抗干扰 2.3.1 电源

交流电压:220V(变化范围80%~120%额定电压值) 频 率:50H(频率47.5Hz~52.5Hz)

直流电压:220V(变化范围80%~115%,纹波系数≤5%)

间隔层设备采用直流220V电源供电,站控层设备采用变电站统一的逆变电源供电。 在间隔控制层,投标人的部分设备不能采用直流220V供电而只能采用交流220V供电时,投标人应特别说明,提出解决方案。若需增加逆变电源,应包括在投标设备中,并提供逆变电源的说明材料。

电源回路装快速开关保护,当供电回路由现场故障或异常时,应发出报警信号,装置不应误动。

拉合电源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装置不应误动。 控制电源和装置电源分开,电源通过自带的直流空气开关接入装置。 2.3.2 接地

1)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也称逻辑接地)不应混接,工作接地应实现一点接地。

2)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不设计算机专用接地网,设置总接地板构成零电位母线,由总接地板以电缆或绝缘导体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以保证系统一点接地。与主接地网相连处应避开可能产生强电磁场的场所。

总接地板至主接地网的引线宜用铜质导线,两端应分别焊牢。对布置在计算机房及

6

主控室内电子设备间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其每根总接地板至主接地网的引线截面不宜小于16平方毫米,对继电小室内的设备,不宜小于35平方毫米。

3)装设电子装置的屏柜应设置专用的、与柜体绝缘的接地铜排母线,其截面不得小于100平方毫米,并列布置的屏柜柜体间接地铜排应直接连通。总接地铜排应与屏柜壳体绝缘,其截面积不应小于100平方毫米。

4)当屏柜上布置有多个子系统插件时,各插件的工作接地点均应与插件箱的箱体绝缘,并分别引接至屏柜内专用的接地铜排母线。

5)当采用没有隔离的串行通信口从一处引接至另一处时,两处必须共用同一接地系统,若不能实现则需增加电气隔离措施。

6)所有屏柜柜体、打印机外设等设备的金属壳体应可靠接地。

7)屏蔽电缆的内屏蔽层宜在计算机侧一点接地,屏蔽电缆的外屏蔽层宜两端接地。 8) 对计算机监控系统使用的站用交流220V电源,应采用电磁隔离措施。 2.3.3 抗干扰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有防止过电压的保护措施。在雷击过电压及操作过电压发生及一次设备出现短路故障时,所有设备均不应误动作和损坏,并满足下列抗扰度试验等级要求。

(1)对静电放电 符合GB/T17626-4-2 4级

(2)对辐射、无线电频率 符合GB/T17626-4-3 3级(网络要求4级) (3)对电气快速瞬变 符合GB/T17626-4-4 4级 (4)对浪涌 符合GB/T17626-4-5 3级 (5)对传导干扰、射频场感应 符合GB/T17626-4-6 3级 (6)对电源频率磁场 符合GB/T17626-4-8 4级 (7)对脉冲磁场 符合GB/T17626-4-9 5级 (8)对衰减震荡磁场 符合GB/T17626-4-10 5级

(6)对震荡波 符合GB/T17626-4-12 2级(信号端)

2.4 系统构成

投标人根据自身产品的结构,作出满足本技术规范书要求的系统配置。

配置规模:计算机监控系统站级控制层、网络、软件系统按变电站最终规模配置;间隔级控制层设备按变电站本期规模配置,但必须具有易于扩充至最终规模配置的特

7

点。

2.4.1 系统结构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网络结构,设站控层和间隔层。

站控层设备集中设置,并实现整个系统的监控功能,站控层网络连接计算机主机/操作员工作站、远动工作站等。

间隔层设备实现就地监控功能,连接各间隔单元的智能I/O设备等。在站控层及网络失效的情况下,仍能独立完成间隔层的监测和控制功能。间隔层设备按相对集中方式分散设置。主变、220kV、110kV及公用部分集中放在主控室,10kV部分放在开关柜(采用测控保护二合一产品)。

站控层网络与间隔层网络的连接点与间隔层单元设置相对应,也可采用前置层设备连接。

2.4.2 网络结构

网络系统应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OSI模型。传输速率(交换式)≥100M,站级控制层采用双以太计算机局域网连接方式;间隔控制层采用现场总线网或以太网连接方式,将各工作站互联,实现资源共享。站级层、间隔层内通信介质采用屏蔽双绞线。通信网络必须安全、可靠,传输速度必须满足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要求(需提出书面计算结果及说明),能自动监测网络自身和各个环节的工作状态,自动选择、协调各个节点的工作。网络节点数量不宜超过32个,超过时宜设子网。 2.4.3 硬件设备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设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站控层设备:主机/操作员工作站、远动工作站及相关设备等; 2)网络设备:集线器、接口设备和网络连接线、缆等; 3)间隔层设备:I/O测控单元及相关设备等。 2.4.4 软件系统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软件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2.5 系统功能 2.5.1 数据采集和处理

2.5.1.1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能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其范围包括模拟量、开关量、电能量以及来自其它智能装置的数据。

8

2.5.1.2 模拟量的采集包括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以及温度等信号,并应能实现实时采集、越限报警和追忆记录功能。采样方式为交流采样,精度0.2级。对不能实现交流采集的非电量可采用直流采集方式。

2.5.1.3 开关量的采集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以及接地刀闸的位置信号、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动作及报警信号、运行监视信号、主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头位置信号等,并应能实现实时采集、设备异常报警和事件顺序记录、追忆记录、操作记录功能。

每一间隔的测控单元只能用于本间隔,不能与其它间隔混用。220kV间隔测控单元的模拟量为10个,开入量为80个,开出量为16个;110kV间隔测控单元的模拟量为10个,开入量为60个,开出量为16个。

开关量点应为无源接点,并注意电平的匹配。

电能量数据的采集应包括有功电能量和无功电能量数据,并能实现带时标连续采集和分时累加等功能。

对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位置信号等量,可采用BCD码的采集方式。

2.5.1.4 对实时数据的采集按电气设备间隔单元划分,对采集的输入量进行数据滤波有效性检查、工程值转换、故障判断、信号接点消抖处理。

2.5.1.5 智能设备(如微机保护,直流系统、电度表、消防报警、微机五防、消弧线圈自动调节设备、图像监控等)的信号输入采用数据通信方式。

2.5.2 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2.5.2.1 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建立如下数据库

1)实时数据库:装入计算机监控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其数值应根据运行工况的实时变化而不断更新,记录被监控设备的当前状态。实时数据库的刷新周期及数据精度应满足工程要求。

2)历史数据库: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重要数据将选定周期存放在数据库中。历史数据应能在线存储12个月,所有历史数据应能转存至光盘作长期存档。 2.5.2.2 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内容为系统所采集的实时数据;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的参数;作为历史资料长期保存的数据;经程序处理和修改的数据。

数据库管理功能

1)快速访问常驻内存数据和硬盘数据,在并发操作下能满足实时功能要求;

9

2)允许不同程序对数据库内的同一数据集进行并发访问,保证在并发方式下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具有良好的可扩性和适应性,满足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充及应用程序的修改。 4)在线生成、修改数据库,对任一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修改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对所有工作站上的相关数据同时进行修改,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5)可以用同一数据库定义,生成多种数据集,如培训、研究、计算用。 6)可方便地交互式查询和调用,其响应时间应满足工程要求。 7)应有实时镜象功能。

2.5.3 控制与操作

2.5.3.1 控制范围:全站断路器和电动隔离开关(地刀)及主变有载调压开关。 2.5.3.2 控制方式:就地手动控制、站控层计算机控制和远方遥控。

遥控输出

中间继电器:5A,220VAC,感性负载50W 执行过程:选择、校验、输出 输出类型:升/降, 跳/合。

2.5.3.3 操作:为使整个监控系统能安全可靠地运行,监控系统须具有相应的安全、

保护措施。

1)设置操作权限;依据操作员权限的大小,规定操作员对系统及各种业务活动的范围。

2)操作的唯一性;在同一时间只允许一种控制操作方式有效,如确定一操作方式,那就必须闭锁其它操作方式。

3)对运行人员的任何操作,计算机都将做命令合法性检查和闭锁条件检查。 4)操作应按选点、校验、执行的步骤进行。

5)一个任务在对多个设备进行操作时,计算机监控系统在保证操作规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可按规定程序进行顺序控制操作。

2.5.3.4 防误闭锁

应能实现对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防误闭锁,对不满足闭锁条件的控制操作,应在屏幕上显示拒绝执行的原因。在特殊情况下应能实现一定权限的解除闭锁功能。

10

防误闭锁逻辑判断应在站控层和间隔层分别进行。

2.5.3.5 具有合闸同期检测功能;同期检测功能应在间隔层的测控单元完成,同期成功、失败均应有信息给出,同期功能应能满足不同控制方式下的合闸操作。 2.5.3.6 电压无功自动调节

根据变电站的运行方式和运行工况,按照上级调度部门确定的电压曲线和无功补偿原则,自动投切无功补偿设备及调节变压器分接头。设“自动/手动”选择开关,选择操作方式。调节控制的正常或异常操作均应有操作报告。

自动调节方式为:闭环调节(主变分接头、电容器、联合调节);半闭环调节(不调主变分接头,调电容器);开环调节(不作自动调节,只作调节指导)。当接收到外部闭锁信号时应立即闭锁控制输出;若该部分硬件或软件出现故障时亦应立即闭锁控制输出,并报警,转入“手动”调节。 2.5.3.7 具有主变联调功能

当一台主变抽头位置发生变化时,监控系统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与其并列运行的其它主变抽头位置进行调节。

2.5.3.8 应具有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

2.5.4 同步对时

2.5.4.1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置卫星时钟设备,以接收GPS的标准授时信号,对站控层各工作站及间隔层各单元等有关设备的时钟进行校正。

2.5.4.2 授时方式应灵活方便,采用硬对时、软对时或软硬对时组合方式。可采用串行通信方式,站控主机每隔一定时间接收一次卫星时间以修正本系统时间,当时间精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串行通信和秒脉冲输出加硬件授时,在卫星时钟故障情况下,应由调度主站的时钟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2.5.4.3 同步对时设备应统一配置一套卫星时钟,采用一钟多个授时口的方式以满足计算机系统或智能设备的寻时要求。

2.5.5 监视和报警 2.5.5.1 监视

能通过显示器对主要电气设备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进行监视,任何显示器实时画面均应能在2秒内完全显示出来,其它画面能在3秒内完全显示出来,所有被显示的数据

11

其刷新速度为1秒,画面调用采用键盘、鼠标或跟踪球。

对显示的画面应具有电网拓扑识别功能,即带电设备颜色标识。所有静态和动态画面应存储在画面数据库内,用户可方便和直观地完成实时画面的在线编辑、修改、定义、生成、删除、调用和实时数据库连接等功能,并能与其他工作站共享修改或生成后的画面。

画面应采用符合Window标准的窗口管理系统,窗口颜色、大小、生成、撤除、移动、缩放及选择等可由操作人员设置和修改。

图形管理系统应具有汉字生成和输入功能,支持矢量汉字字库。应具有动态棒型图、动态曲线、历史曲线制作功能。屏幕显示、打印制表、图形画面中的画面名称、设备名称、告警提示信息等均应汉字化。

对各种表格应具有显示,生成、编辑等功能。在表格中可定义实时数据、计算数据、模拟显示并打印输出。

应显示的主要画面至少如下:

1)电气主接线图,包括显示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包括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等)、各主要电气量(电流、电压、频率、有功、无功、变压器绕组温度及油温等)等的实时值,并能指明潮流方向,可通过移屏、分幅显示方式显示全部和局部接线图及可按不同的详细程度多层显示。

2)电力网络潮流图。

3)二次保护配置图,反映各套保护投切情况、整定值和压板位置等。 4)直流系统图。 5)所用电系统状态图。

6)趋势曲线图:对指定测量值,按特定的周期采集数据,并予以保留,保留范围30天,并可按运行人员选择的显示间隔和区间显示趋势曲线,同时,画面上还应给出测量值允许变化的最大、最小范围。每幅图可按运行人员的要求显示某四个测量值的当前趋势曲线。

7)棒状图。

8)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工况图:用图形方式及颜色变化显示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状态。

9)各种统计及功能报表,包括电量表、各种限值表、运行计划表、操作记录表、系统配置表、系统运行状况统计表、历史记录表和运行参数表等

12

10)定时报表、日报表、月报表 11)各种保护信息及报表 12)控制操作过程记录及报表 13)事故追忆记录报告或曲线 14)事故顺序记录报表

15)操作指导及操作票、典型事故处理程序 2.5.5.2 报警

当所采集的模拟量发生越限,数字量变位及计算机系统自诊断故障时应进行报警处理。事故状态方式时,公用事故报警立即发出音响报警,主机/操作员工作站的显示器画面上应有相应的颜色改变并闪烁,同时推出红色的报警条文。

报警方式应分为两种:一种为事故报警,一种为预告报警,前者为非操作引起的断路器跳闸和保护装置动作信号,后者为一般性设备变位,状态异常信号,模拟量越限,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事件异常等。

事故报警和预告报警应采用不同颜色,不同音响给以区别。对重要模拟量越限或发生断路器跳闸等事故时,应自动推出相关事故报警画面和提示信息,并自动启动事件记录打印机。

事故报警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确认,每次确认一次报警,自动确认时间可调。报警确认后,声音、闪光停止,但报警信息仍保存,对第一次事故报警发生阶段,若发生第二次报警,应同样处理,不应覆盖第一次。

2.5.6 统计及计算

2.5.6.1 应能按运行要求,对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及温度等量进行统计分析。 2.5.6.2 能对电能量分时段和方向累计。当设有关口表时,电能量数据应以关口表采集数据为准。

2.5.6.3 能对变压器的负荷率、损耗及经济运行进行分析。 2.5.6.4 能对母线电压不平衡及合格率进行统计。

2.5.6.5 能对监控范围内的断路器正常操作及事故跳闸次数,分接头调节档次及次数,设备的投退、通道异常、主要设备的运行小时数及各种操作进行自动记录和统计。

2.5.7 制表打印

13

2.5.7.1 能根据运行人员要求定时打印值报表,报表时间段可由运行人员自行设定。 2.5.7.2 能召唤打印月内任意一天的值报表、日报表和年内任意 一月的月报表。 2.5.7.3 事故时能自动打印预告信号报警记录、测量值越限记录、开关量变位记录、事件顺序记录、事故指导提示和事故追忆记录,并能实现显示器画面硬拷贝。 2.5.7.4 可组织运行日志和各类生产报表、事件报表及操作报表的打印。 2.5.8 人机界面

2.5.8.1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能通过各工作站为运行人员提供灵活方便的人机联系手段,实现整个系统的监测和控制。

2.5.8.2 能根据运行要求对各种子参数、日志和时钟进行设置,并宜按一定权限对继电保护整定值、模拟量限值及开关量状态进行修改及投退。

2.5.8.3 能根据运行要求对测点、I/O模件、打印机等监控设备、各种工作方式和功能进行投退选择,能对继电保护信号进行远方复归和具有权限等级的继电保护装置的进行投退。

2.5.9 应用管理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宜实现如下各种管理功能:

2.5.9.1 运行操作指导:编制设备运行技术统计表,并推出事故指导画面。 2.5.9.2 事故分析及指导:对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大量报警信号进行分类检索和相关分析,对典型事故 宜推出事故指导画面。

2.5.9.3 在线设备分析:对主要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运行记录和历史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设备安全运行报告和检修计划。

2.5.9.4 维护功能:应能根据工程和运行要求,实现对屏幕画面、打印制表和数据库的修改、扩充等维护功能。

2.5.10 在线自诊断与冗余管理

2.5.10.1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在线自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各网络、设备或装置的故障,向系统报警并提供就地故障指示。

2.5.10.2 系统应具有自恢复功能,当系统出现程序锁死或失控时应能在保留历史数据的前提下热起动,使系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2.5.10.3 当互为冗余热备用的系统主机或前置机出现硬件或软件故障时,应进行主备

14

机的自动无扰动切换并报警。

2.5.10.4 应具有远方诊断维护功能。

2.6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2.6.1 系统硬件及软件应遵循开放的原则。其产品应是经过现场考验、成熟、先进和可靠的。硬件应是以微机处理器为基础的功能分布型工业产品设备,其主容量应满足整个系统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要求,除留有远期扩建的容量外,还应留有适当的使用裕度。软件应符合国标和国际标准,其系统的功能可靠性、兼容性及界面友善性等指标应满足系统本期及远景规划要求。

2.6.2 系统的软、硬件应是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和调用或插入式结构,且所有元件都应自成一个整体,并带有自诊断显示。

2.6.3 系统软、硬件应具有扩充能力,支持系统结构的扩展和功能的升级,当一次系统改变或计算机监控系统扩充时,不必修改程序和重新组装软件,软件还应当支持用户开发新功能,开发后的软件应能在线装入系统。所有的算法和系统整定参数应驻存在各处理器模件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执行时不需要重新装载。

2.6.4 系统接口应采用国标和国家标准,支持与其它计算机网络及不同微机设备的厂家互联。系统应符合贵州电网的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2.6.5 系统的软、硬件应便于维护,部件应具有自检和联机诊断校对能力。系统应提供完善的检测维护手段,包括在线和离线,以便准确、快速地进行故障定位。

软件应有备份,便于安装起动。应用程序应易于扩充,数据库应为用户程序留有接口,便于用户自行编制的程序加入系统中运行。

2.6.6 系统的软、硬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当各软、硬件功能与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通信出错,以及当运行人员或工程师在操作中发生一般性错误时均不引起系统任何功能丧失或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意外引起的故障,系统应具有恢复能力,当计算机系统故障消失后,能恢复到故障前状态。

2.6.7 由于设备是在变电站内运行,因此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特性,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发生拒动、误动、扰动,影响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2.7 硬件技术要求

2.7.1 硬件设备应满足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及性能指标要求,应选用性能优良、符合

15

工业标准的产品。

2.7.2 站控层设备包括:主机/操作员工作站、远动工作站、GPS对时设备、打印机、音响报警装置、网络接口装置、集线器、路由器、调制解调器(MODEM)、网关、及通信电缆等。计算机须品牌可选用HP、IBM和DELL。 1)主机/操作员工作站

主机/操作员工作站采用两台互为热备用工作方式,其功能包括:为站控层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及发送的中心,管理和显示有关的运行信息,供运行人员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控制,间隔层设备工作方式的选择,实现各种工况下的操作闭锁逻辑等。

每台操作员工作站至少应包括:1台工作站,1台显示器,1个键盘,1个鼠标,2个网络接口。1台可读写光驱,1个软驱,2个串口,1个并口、2个USB口等。

主要技术性能:处理器字长 ≥32位

主频: ≥3.6GHZ 内存: ≥512MB 硬盘: ≥80GB

采用22”纯平液晶显示器,X射线满足国际安全标准。 2)远动工作站

远动工作站应满足直采直送的要求,其功能为将I/O测控单元上传的信息归类集中和处理,根据调度中心的要求,经软件组态后按各自的需求传送信息,并能同时与三个调度端EMS/SCADA通信,支持各级调度的一主一备通信通道,实现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及规约转换功能。还应具备在线诊断,远方诊断和调试及组态功能,并提供远方诊断和远方组态的专用软件和硬件。远动工作站采用两台互为热备用工作方式。

每台远动工作站至少包括:1台工作站,6个网络接口,2个串口,1个并口、2个USB口,6个远动通信防雷保护器等。MODEM 3只。3个电力数据网接口。

主要技术性能:处理器字长 ≥32位

主频: ≥3.6GHZ 内存: ≥512MB 硬盘: ≥40GB

组柜安装,采用17”液晶显示器,X射线满足国际安全标准。

技术要求:

16

a)应具备为调度中心提供SOE数据的功能,SOE中的事件时标应是I/O单元采集到该数据时的时间。

b)远动工作站应具备与调度中心和当地GPS对时的功能。 c)远动信息的海明码距离应≥4。

d)采用模块化结构,将来维护和扩展时不会影响原有的硬件及更改原有的EPROM。装置内所有的模块应装设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以指示其状态及功能。 3)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1台,A3、A4、A5幅面任选,分辩率≥600bpi 2.7.3 间隔层测控单元

1)I/O测控单元应是模块化、标准化的,易维护和更换且允许带电插拔的。任何一个模块故障,应不影响其它模块的正常工作。

2)I/O测控单元设备应能在静电、高频、强磁场干扰的环境中正常工作而不降低精度和处理能力,抗干扰能力满足本规范书要求。

3)开关量输入信号的滤波时间常数应保证在接点抖动(反跳或振动)以及存在外部干扰情况下不误发信号。

4)测控单元应具有断路器合闸同期检测功能和“捕捉”同期功能,对本间隔的断路器,隔离刀闸等设备具有防误闭锁功能,同时应具有CT、PT二次回路断线检测功能。

5)在系统电源消失时,至执行机构的输出信号应控制执行机构保持失电前的位置,强电输出信号通过投标人提供的中间继电器驱动,其输出接点应满足受控回路跳合闸线圈电流容量。

6)I/O测控单元按变电站间隔并考虑电气接线特点和一次设备布置进行配置。 7)I/O测控单元应选用强电I/O模块,提高抗干扰能力。

2.8 软件技术要求

2.8.1 投标人应提供一套完整的满足本规范书要求的软件系统包,包括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所涉及软件均应为正版软件,并移交招标人。 2.8.2 操作系统软件

提供最新版的完整的操作系统,包括编译系统、诊断系统和各种软件维护、开发工具等。工能具有:

? 良好的实时性和多任务性。

17

? 能防止数据文件丢失或破坏。

? 能适应硬件的实时数据库变化的系统生成方法。

? 能支持用户开发的程序实时系统运行,实现其开发的功能。

? 具有强有力的任务分配手段和中断处理能力,按紧急程度和处理时间响应软硬件发出的各类中断请求。

? 实现主存储器的动态管理,存储器保护和存储器检错、纠错,能防止数据文件丢失或破坏。与实时功能有关的软件驻留主存储器,减少主存储器与辅助存储器之间的信息交换,增加响应能力。

? 支持虚拟存储能力。

? 完整的自诊断程序,查找故障的系统自诊断功能应能诊断至模件级故障。报警功能应使运行人员能方便的辨别和解决各种问题。

? 能有效地管理各种外部设备。 ? 具有文件管理功能。

? 具有处理荷重不正常条件的能力,如交流失电、溢出、优先通讯破坏等,并具有恢复功能。

? 操作系统应具有开放性,采用高级编程语言。应提供所采用的编译系统及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画现管理程序,进程管理程序等的接口,便于用户根据生产的需要开发若干使用功能加入运行而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2.8.3 支持软件

支持软件包括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文处理系统。还应提供用于系统诊断、管理、维护、扩充及远方登录服务的软件工具。

数据库应满足如下功能:

1)数据库的规模应能满足实现所有功能所需的全部数据,并适合所需的各种数据类型 ,数据库的各种性能指标应能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的要求。

2)数据库应有良好的实时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和适应性,便于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充和数据间形成的结构不断更新,适应新应用程序不断加入和旧应用程序的修改。数据库管理程序和调用方式应全部提供给招标人。

? 实时性:在访问数据库、在线生成、在线修改数据库和并发操作时,都应满足实时性的要求,不影响实时系统进行。

? 灵活性:应提供多种访问数据库的方式 ,其中至少有一种直接、间接的访问方

18

式 。

? 可维护性:应提供数据库维护工具,以便用户总线监视和修改数据库内的各种数据。

? 可恢复性:数据库在监控系统事故消失后,能迅速恢复到事故前的状态。 ? 并发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应是共享的,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并发操作,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时,不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 可以用同一数据库定义,生成多种数据集,如培训用、研究用、计算用等。 ? 提供安全的计算系统数据库生成功能,其生成方式应简便。数据库的结构应充分考虑分布式控制的特点,各个就地控制单元应具有独立执行本地控制所需的各种数据,以便在站级控制层停运时,本地控制不受影响。

? 数据库系统应具有恢复机制,在计算机系统故障和误操作时,保护数据库数据,提供告警信息并自动恢复。

3)人机接口软件

所有应用画面均应汉字化,用户可在画面上定义数据库和各种数据集的的动态数据和各种动态、矢量汉字,并提供下列四种字符、汉字表格和图形生成程序、背景画面及静态数据应存放在各工作站中,各工作站可独立完成画面的在线编辑、修改及调用。在任一工作站上对画面的生成和修改应能传送给其它工作站。

? 特殊字符和图符生成程序

此程序用于生成变电站监控所需的字符(如断路器、隔离开关)和图符(如变压器等)。字符状态应是动态的、与变电站实际相符,字符色彩应由用户任意选择。

? 汉字库和汉字生成系统

在支持软件应提供国标二级汉字库,并且包括0-9区码图形字符,应支持相应的用于屏幕显示用的字模和打印用的字模。

? 画面生成和修改程序

此程序应提供作图工具,能在线地、方便直观地在屏幕上生成和修改画面,并‘直接在画面上定义动态点(包括汉字动态)在任何一个工作站画面的生成修改,可送往其它各个工作站。

? 打印报表的生成和修改

能在线地、方便直观地在屏幕上生成和修改打印报表,并直接定义动态点和动态汉字,报表宽度应可为打印机的最大宽度。

19

2.8.4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实时响应速度、可扩充性和灵活性,对各种功能采用模块式连接。当某一种功能运行不正常时,不应影响其他功能的运行。 应用软件应面向用户,便于操作使用。

远动工作站应配置远传数据库和各级调度网络通信规约库。 2.8.5 网络管理软件

网络系统应采用成熟可靠的软件,用于管理各个工作站和就地控制单元相互之间的数据通信,保证数据的有效传送、不丢失,并能自动检测网络总线和各个接点的工作状态,自动选择、协调各接点的工作和网络通信。网络协议采用标准的网络接口,通讯协议应包括循环冗余校正、奇偶验码等,以检测通讯误差并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系统通讯的高度可靠性。

连接到数据通讯网络上和任一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不应导致通讯系统瘫痪或影响其它联网系统和设备的工作。 2.8.6 网络安全

为确保监控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防止网络恶意入侵和通过数据网对装置进行控制操作,网络必须具有以下安全措施。

正确地分配系统的管理权限,把共享资源的安全性划分不同的责任等级并具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具有鉴别与签名措施,对对等实体进行鉴别,防止假冒,防止否认和防止抵赖。 建立完善的接入控制体制,确保网络资源和服务不被非法用户访问或破坏。 设置防火墙,强化整个网络系统安全,有效而详细地记录用户进/出网络进行活动的情况,增强内部网络的保密性。

对数据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会因主观因素造成数据被载移、解读、变义和破坏。

2.8.7 通信接口及协议

2.8.7.1 所提供的IEC-870-5-101、IEC-870-5-102、IEC-870-5-103、IEC-870-5-104通讯规约必须通过国家电力公司检测中心测试,并提供相应通过报告。 2.8.7.2 微机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接口和协议。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设有与微机保护装置的通信接口, 接受微机保护装置的报

20

警和动作信号,并有向微机保护装置发送信息、对保护装置的动作行为及整定值进行查询等功能。

各类微机保护装置采用通信接口(2个以太网口,2个485口)与间隔层网络或站控层网络连接,以实现数字通信。

当微机保护装置分散布置,且其软硬件配置方式与间隔层控制采用一体化设备时,微机保护装置可与间隔层网络直接连接。

通信接口应支持相应的微机保护装置通信协议,推荐使用IEC870-5-103要求。 2.8.7.3 远动信息的传送可通过远动接口设备实现,并应满足调度端有关传输方式、通信规约及接口的要求 。

2.8.7.4 与其它智能装置的接口方式

1)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设置串行通信接口与直流系统监控装置连接。 2)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设置串行通信口与消防报警装置连接。 3)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设置串行通信口与站内电能量采集装置连接。 4)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设置串行通信口与图像监视系统连接。 5)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设置串行通信口与微机五防系统连接。

6)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设置串行通信口与消弧线圈自动调节系统(或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连接。

计算机监控系统与其它智能设备的通信规约要尽可能用部颁及IEC标准。计算机监控系统投标人应协调与完成各种通信协议的转换,使计算机监控系统获得所需数据。

2.9 主要技术指标

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有的最低性能指标: 1)模拟量测量综合误差 ≤0.5% 2)电网频率测量误差 ≤0.01Hz 3)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SOE)

≤2ms

≤3s ≤2s

4)遥测信息响应时间(从I/O输入端至远动通信装置出口) 5)遥信变化响应时间(从I/O输入端至远动通信装置出口) 6)遥控命令响应时间(从调度主站至I/O输出端) ≤3s 7)就地控制命令从生成到输出的时间 ≤1s 8)画面实时数据更新周期模拟量 ≤3s

21

9) 画面实时数据更新周期开关量 ≤2s 10)控制操作正确率 =100%

遥控动作成功率 ≥99.99% 11) 事故时遥信年正确动作率 ≥99%

12) 系统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 ≥20000h

(其中I/O单元模件MTBF≥50000h)

13)间隔级测控单元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 ≥40000h 14)各工作站的CPU平均负荷率:

正常时(任意30min内) ≤30% 电力系统故障(10s内) ≤50%

15)模数转换分辨率 ≥12位 16)GPS对时精度≤1ms

17)非电气量变送器输出 4-20mA 18)历史曲线采样间隔: 1-30min,可调

历史曲线日报,月报储存时间 ≥1年 19)事故追忆

事故前:5帧 事故后:10帧

2.10 柜的技术要求

2.10.1 装置应有金属机箱,机箱前面应有透明面罩。柜体包括所有安装在上面的成套设备或单个组件,皆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正确的安装方式,保证柜体在起吊、运输、存放和安装过程中不会损坏,投标人还应提供运输、存放和安装说明书,供用户使用。 投标人应对柜内接线的正确性全面负责,并对所供应设备的特性和功能全面负责。在指定的环境条件下,所供应的设备的特性和功能应完全满足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柜的机械结构应能防卫:灰尘、潮湿、小动物(虫鼠),所规定的高温,所规定的低温,柜体支架的震动以及防污应符合规程标准。 2.10.2 柜在结构上应符合IP40防尘的要求。

2.10.3 为方便招标人使用和维护设备,应利用标准化元件和组件。对于那些必须按制造厂的规定才能运行更换的部件和标件,应有特殊的符号标出。

22

2.10.4 柜应前后开门,前门应配置带锁、带玻璃的单开门(门开启角度不小于135°),左侧开门;后门为带锁的双开门;门在开闭时,不应造成装置误动作。柜底部有可封闭的电缆孔,柜前正面底侧设置一试验孔。 2.10.5 涂漆和防锈

1) 除了有色金属零件、镀锌钢件和机械精加工面以外,其他所有的外露金属零部件应该先经过除锈处理后立即涂一层底漆。投标人应保证柜内外油漆过的表面在运输,储藏和正常运行时的防腐蚀性能。

在金属零件的表面涂一道底漆以形成厚度为0.04毫米到0.1毫米的干膜。在这之后接着涂两道外用调合罩面漆, 使干膜的厚度达到0.127毫米到0.178毫米。底漆和罩面漆应该是同一厂家生产的。

2) 所有的涂漆应能经受得住机械振动以及热和油的作用而不致会出现划痕或者变软。

3) 柜上的涂漆应该使用合成树脂化合物喷涂成具有半光泽的表面层。 2.10.6 所有柜上设备应采用嵌入式或半嵌入式安装和背后接线。 2.10.7 柜内应有适当的照明灯。电源为AC220V,灯与门联锁。 2.10.8 所有柜上的接地线与接地母线的连接应至少用两个螺丝。

每块柜应装有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接地铜排,它应连接到主框架的前面,侧面和背面,接地铜排末端应装好可靠的压接端子,以备接到变电站的接地网上。所有柜上的接地线与接地铜排的连接应至少用两个螺丝。柜和设备都应该有接地端子,并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连接到铜接地母线上来接地。

柜应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的功能,柜及柜上设备应具有抗振性。

2.10.9 柜内设备的安排及端子排的布置,应保证各套装置的独立性,在一套装置检修时不影响其他任何一套装置的正常运行。

2.10.10 柜中的内部接线应采用耐热、耐潮湿和阻燃的具有足够强度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多股铜线,一般控制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1.5mm2。TA、TV回路的控制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2.5mm2。绝缘电压水平均不应低于1000V。

2.10.11 导线应无损伤,导线的端头应采用压紧型联接件。投标人应提供走线槽,以便于固定电缆及端子排的接线。

2.10.12 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回路为试验型端子。柜内端子排的额定电流不应低于10A、电压不低于1000V,应具有隔板、编号等,对外电缆联线均应通过端子排,端子排采用

23

凤凰UK系列或RCT系列接线端子。端子排应有足够的绝缘水平和阻燃性能,防腐,防锈。

端子排应该分段,端子排应至少有10%备用端子,且可在必要时再增加。 端子上每个接线孔一般只能接一根导线。

直流电源正、负极不能接在相邻的端子上。柜内两侧后部竖直端子排架应方便电缆固定和排列。

端子排应安装在柜的两侧,同柜上各套保护设备及端子排布置应保持独立性;端子排距柜、柜后框架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端子排末端距地面高度应大于35cm。 2.10.13 柜的内部和外部必须清洁,应清除内部所有杂物及内外一切污迹。 2.10.14 电子回路

1) 为了预防外部或内部的过电压引起误动作,在电子电路中应该使用金属护套带屏蔽层的电缆或绞合电缆。

2) 电子电路和电气回路之间在路径上应该保持合理的间隙。 3) 电子电路的外部连接应该用连接器进行。

4) 应该用电线槽进行布线,如果采用其他的布线系统则应由招标人审批这种布线系统。

5) 为了防止误动作或拒动,在柜内应该有消除过电压发生的电路,交流回路和直流回路都应该有预防外部过电压和电磁干扰或接地的措施。 6) 每块印刷电路板应该整个涂上漆以防潮气和灰尘侵入。

2.10.15 每块柜及其上的装置(包括继电器、控制开关、控制回路的熔丝,开关及其他独立设备)都应有标签框,以便于清楚地识别。外壳可移动的设备,在设备本体上也要有同样的识别标记。 2.10.16 铭 牌

柜的铭牌应该固定在柜的表面或柜内显目的地方,铭牌应该用透明的丙烯酸树脂制成、铭牌为白底,其上为黑色的粗体字,并用中文标注。

2.10.17 柜外形尺寸800×600×2260 mm(宽×深×高)。柜体颜色为:待定 。 2.10.18 装置机箱应采取必要的防静电及电磁辐射干扰的防护措施。机箱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机箱应满足发热元件的通风散热要求。 2.10.19 柜体上方要求安装30组小母线支架。

3、双方工作安排

24

3.1 双方职责 3.1.1 招标人职责

3.1.1.1 负责提出监控系统硬件设备的现场布置图; 3.1.1.2 负责协调与监控系统互联的各个系统的接口工作; 3.1.1.3 负责提供监控系统硬件设备与招标人设备之间的联接电缆; 3.1.1.4 负责监控系统现场设备的安装 (场地准备、设备就位和电缆敷设); 3.1.1.5 参加设计联络会、出厂验收, 并负责现场验收。 3.1.2 投标人职责

3.1.2.1 负责监控系统的详细设计和集成组态;

3.1.2.2 负责开通监控系统与调度端以及与微机保护装置的通信;开通与其它厂家智能设备的数据通信。根据招标人提供的规约实现信息接入,保证数据接收及传送的正确性,在工厂验收前,通过投标人的仿真测试。协助施工单位, 参与整组传动试验。 3.1.2.3 负责提供投标范围内所有硬件设备以及这些设备之间的联接电缆;

3.1.2.4 负责提供监控系统运行所需要的软件, 如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及招标人所要求的应用软件, 所有软件均是最新版本的正版软件。

3.1.2.5 负责提供系统供电、接地、设备布置等所需要的资料; 3.1.2.6 负责召开设计联络会;

3.1.2.10 负责对招标人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包括硬件、软件的维护及运行培训), 并提供必要的工作场地;

3.1.2.8 负责工厂试验验收、现场调试、指导现场安装, 参加现场验收; 3.1.2.9 负责提供供货范围内所有设备的文件资料和运行维护手册; 3.1.2.10 负责监控系统设备的运输和保险; 3.1.2.11 负责监控系统在保证期内的正常运行;

3.1.2.12 保质期以后应招标人要求, 协助招标人对所供系统进行扩容升级、增加功能等工作, 并优惠提供最新开发的应用软件。

3.1.2.13 投标的设备参数或配置接线有变化时, 应及时书面通知招标人, 否则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将由投标人承担。

3.2 设计联络和培训 3.2.1 设计联络

25

5.3 在包装箱外应标明招标人的订货号、发货号。 5.4 包装箱上应有明显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GB191)。 5.5 整体产品或分别运输的部件都要适合运输和装载的要求。 5.6 随产品提供的技术资料应完整无缺。

31

附件1

系统功能及主要技术特点和参数表

投标人应如实填写下表 名称 22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主要技术特点: 系统 附件2

技 术 性 能 偏 差 表

投标人应将所投标系统的所有技术性能偏差如实填写在下面空栏里 序 号 附件3

投标人应提交的资料

1. 投标人在投标书中应提供下列资料,但不仅限于下列资料。

* 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置图及配屏图(并注明I/O单元的信号量,本期和最终规模的屏位数量)。

* 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供货表。包括:计算机监控系统及配套设备的型号、技术参数、数量以及软件配置清单。

* 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的功能,以及各项技术指标。 *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接口能力,能接口的规约。 * 计算机监控系统及配套设备的分项报价表。

* 投标系统的已有供货记录,包括设备的安装地点、投运时间、运行情况、查询

项 目 规范书所要求 投标人所提供系的技术性能 和技术参数 统的技术性能和技术参数 备 注 技术参数: 主要技术特点和参数 32

电话等。

* 投标系统的供电电压、耗电量(kW),以及对环境、电源、接地、和其它方面的要求。

* 投标系统选用的标准。 * 投标系统的防干扰措施。

*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投标系统的使用期限。 * 投标系统与本技术规范书的差异对照表

一旦投标成功,投标人提供的项目建议书将成为合同内容的一部份。未经招标人同意不得有任何差异。

2. 投标人应开列专用的维修工具和必要的仪器仪表(包括型号、数量等),以满足系统的维护及测试需要。其价格单独列出,并包括在设备的基价内。这些设备应是全新的和新式的产品,并应提供完整的资料。

专用的维修工具和必要的仪器仪表表 序号

3. 备品备件

(1)投标人应提供必要的备品备件,其价格单独列出,并包括在设备的基价内。 (2)在设备使用寿命期间,投标人应保证备品备件的及时供应。 (3)所有备品备件应当是新的,必须能与原件相互替换。

(4)合同订购的全部备品备件,应随设备一并运抵目的地。备品备件应有合格的单独包装,并注明“备品”字样。

备品备件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3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pj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