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资考试中毒损伤

更新时间:2023-10-31 07: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所以一氧化碳中毒就检查COHb 二、临床表现

1、皮肤、粘膜樱桃红(典型临床表现)。

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指在在意识障碍恢复后2个月内出现的精神神经症状。 三、辅助检查 就是查血液COHb 四、治疗

1、终止CO吸入:脱离环境。 2、高压氧舱治疗

首先脱离现场;后遗症:中毒迟发性脑病

老鼠药中毒

就一个考点

解毒剂:乙酰胺(解氟定)

镇静催眠药中毒

一、分类及中毒机制

1、苯二氮卓类:代表药物:安定。

作用机制:作用于边缘系统,抑制GABA(γ-氨基羟丁酸)递质。

2、巴比妥类:代表药物:苯巴比妥。 作用机制:抑制丙酮酸氧化酶。 3、吩噻嗪类:代表药物:氯丙嗪

作用机制:作用于网状结构,抑制中枢神经多巴胺受体。 二、临床表现:

1、苯二氮卓类及巴比妥类的表现,请看电视剧。 2、吩噻嗪类中毒:椎体外系的表现:震颤。 三、治疗

1、保护器官功能 2、洗胃

3、清除吸收的毒物 ①、安定:福马西尼。

②、巴比妥:碱化尿液、利尿。 ③、吩噻嗪类:血液净化。

中 暑

一、发病原因:

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 二、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体温正常或略高,短时间可恢复。 2、轻度中暑:体温38℃以上,数小时恢复。 3、重症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①、热痉挛:主要是双下肢腓肠肌痉挛。

②、热衰竭:周围循环衰竭。比如:头晕,脸色苍白,四肢湿冷等。

③、热射病:是致命性急症。体温>41℃,伴意识障碍。 三、治疗

主要是热射病的治疗 1、降温速度决定预后。

2、1小时内,直肠温度降到38.5℃以下。 3、药物降温:氯丙嗪。

传染病、性病

总 论

1、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是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是传染病。 2、 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型感染。没临床表现,是最常见的类型。 (3)显性感染:是五种过程中发生率最低的。 (4)病原携带者:

(5)潜伏性感染:一般不发病,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会发病,这是与隐形感染的区别点。

3、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非典、流感、H7N9等

2)消化道传播(经过粪口传播的):霍乱、菌痢、甲肝,戊肝等。 3)亲密接触传染: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等 4)虫媒传播:乙脑、疟疾等

5)输血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 6)母婴传播:艾滋病、乙肝 (3)易感人群 4、传染病诊断 确诊:找到病原体。 5、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疫情报告

甲类:鼠疫,霍乱。城市在 6小时之内上报,而农村最迟要在 12小

时之内上报。

乙类:要在12小时之内上报。 (2)、切断传播途径,隔离的种类: ① 严密隔离:鼠疫、霍乱等

② 呼吸道隔离:非典、流感、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等 ③ 消化道隔离:伤寒、菌痢、甲肝、戊肝等 ④ 接触隔离:破伤风、炭疽、梅毒、淋病等

⑤ 昆虫隔离:乙脑、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丝虫病等 ⑥ 保护性隔离:对抵抗力弱的易感者 ⑦ 血液-体液隔离:乙肝、丙肝、AIDS。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及分型

甲(HAV)、乙(HBV)、丙(HCV)、丁(HDV)、戊(HEV)

1、乙型肝炎病毒(HBV):几个肝炎里面只有乙肝是DNA病毒,其他都是RNA病毒。HBV颗粒又叫Dane颗粒。 2、二对半 ①HBsAg

②抗-HBs:保护性抗体

③HBeAg: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④抗-HBe ⑤抗-HBc

⑥HBcAg(测不到)

HBV DNA: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和灵敏的指标。

大三阳(1、3、5)传染性比小三阳(1、4、5)强。第2项阳性其他阴性最好。

2、 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血中检测到了抗-HCV,是抗-HCV

感染的标志,它没有保护作用,这点和乙肝抗-HBs不一样。 3、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它复制需要HBV参

与。

4、戊型肝炎病毒(HEV):隐性感染见于儿童,显性感染见于成人;

二、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乙、丙、丁肝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三、临床表现

1、 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黄疸期;恢复期。 2、 重型肝炎(重肝) (1)急性重型肝炎:10天

(2)亚急性重型肝炎:10天----半年 (3)慢性重型肝炎:半年以上。 四、诊断

1、重型肝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也是判断预后的指标

2、甲肝(HAV)诊断:20天左右。

五、治疗

干扰素:用IFN-α(α干扰素用的最多)。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 六、预防 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 打疫苗,即抗原;

2、被动免疫:医护人员、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题眼:异型淋巴细胞、三红、三通。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典型三大临表:发热、出血和急性肾损害。 一、传染源:老鼠。 二、休克:失血浆性休克。

三、临床表现 (发热+出血+肾损伤)

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上胸部皮肤潮红 四、诊断 实验室检查:

1、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增高,为出血热的特异表现。 2、确诊:血清特异抗体(IGM、 IgG)检测。 五、治疗

三早(早诊断、早治疗、早休息)、一就(就近治疗)、一少(少搬动)

流行性乙型脑炎

题眼:一只蚊子叮了猪,人脑变猪脑。 一、病原学:乙脑病毒为变质性炎。

乙脑的传染源是猪,传播媒介是蚊子(三带喙库蚊)。 二、病理改变:

1、病变最轻的是:脊髓。

2、血管套、软化灶、交织结节、神经细胞。 三、临床表现

1、夏秋(7、8、9月)发病+意识障碍+高热=乙脑 2、最主要死亡原因:呼吸衰竭。 四、实验室检查

1、确诊: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2、白细胞显著升高(虽然是病毒感染)。 五、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钩端螺旋体病

题眼:腓肠肌压痛、全身肌肉痛(绝非腓肠肌痉挛)---钩体病

一、传染源:鼠、猪和犬;传播途径:接触疫水;易感人群:农民、渔民、屠宰工人。 二、临床表现

全身肌肉痛、腓肠肌压痛——钩体病 三、病发症:(饭后闭眼) (1)后发热 (2)反应性脑膜炎 (3)眼后发症; (4)闭塞性脑动脉炎 四、辅助检查

显凝试验,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 五、治疗 首选:青霉素G

青霉素要小剂量,分次给药,避免赫氏反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ph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