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坂奇石书法略论(附年表)(翁泽文)

更新时间:2024-04-18 23: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坂奇石书法略论

翁泽文

小坂奇石(1901—1991),现代日本汉字书法的代表性书家之一。出生于日本德岛县(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海部郡三岐田町,本名光太郎,别号奇石、佩韦子等,斋号苦王室、默语堂等。

1917年起师从书家黑木拜石。1924年参加关西书法会展并获奖。1935年参加东方书法会展获特别奖,此后连续四年获特别奖。1946年参与创立日本书艺院。1948年参加日本综合美术展,入选第三名。1950年作品在日本综合美术展中特选展出。1955年创立书法团体璞社。1957年参加现代书法二十人展。1967年创办书法杂志《书源》月刊。1970年在万国博览会迎宾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历任关西书法会理事、评委,东方书法会理事,全关西综合美术展评委,每日书法展评委,璞社会长、名誉会长,日本综合美术展评委,奈良教育大学副教授、教授、主任教授、名誉教授,日本书艺院理事、评委、顾问、名誉顾问,朝日书法展评委,高野山大学教授,读卖书展评委等。

曾获大阪府和大阪市联合艺术奖,日本综合美术展文部大臣奖,德岛县文化奖,日本艺术院恩赐奖和艺术院奖,绀绶褒章,勋三等瑞宝章等。

著述有《学书津梁》、《作品的创作方法、草书的历史、名作解说》、《孙过庭风格草书的书写方法》、《鉴赏作品的创作方法》、《默语室杂记》、《小坂奇石作品集成》、《小坂奇石临书集》、《默语堂杂记》等。

1980年,小坂奇石向德岛县捐赠了一批作品;在他逝世后,其女小坂淳子也向德岛县捐赠了一批小坂奇石的作品。2002年10月德岛文学书道馆建成后,这两批作品都为该馆所收藏。2004年,笔者到德岛文学书道馆从事研究和交流工作,有幸拜观了该馆收藏的一批小坂奇石的作品,并拜读了在他生前或身后出版的几种作品集,对其书法艺术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与中国书法从古至今具有明显的延续性不同,日本书法在现代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突

1

变。由于日本书法源于中国,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一直都是在中国书风的笼罩下延续和发展,所以古代日本的汉字书法有不少是中国书法不同程度的翻版,日本人也一直认为在书法领域中国是老师。不妨这样说,日本书坛一直都是开放的,但这种开放在明治维新之前却是片面的。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引进了西方思想,与其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一样,日本书坛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全面开放的姿态,表现出对西方艺术思想的包容性,以及试图摆脱中国影响的独立意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西方现代美学思想和艺术观念的强烈冲击下,日本更出现了现代派书法。而传统派书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汉字新书风。小坂奇石便是这一新书风的代表性书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书法一直是在一个封闭自足的文化圈内延续和发展,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艺术观念和美学思想基本持排斥的态度。从80年代中期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中国的国门早已打开,外国的艺术观念和美学思想如潮涌入,日本书法及其创作观念也逐渐为中国人所了解。中国的书法报刊陆续刊登介绍日本书法的文章,也出现了一些研究日本书法的中国学者如陈振濂等。当小坂奇石等日本书家以崭新的书风出现在对自身传统早已司空见惯的中国人眼前的时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徐徐展开了。日本著名书法家或篆刻家小坂奇石、手岛右卿、村上三岛、今井凌雪、古谷苍韵、西川宁、青山杉雨、上条信山、小林斗庵、梅舒适等成为中国书法界熟悉的名字,日本书法反过来对当时尚处于相对保守状态的中国书坛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从他们的作品中寻求启迪也成为不少中国中青年书家和书法爱好者除学习传统以外的另一条新的借鉴途径,从而使中日之间的这种影响由原来的单向转变为双向。虽然小坂奇石的书风与传统书风相比显得很“前卫”,但与前卫书风相比又显得很“传统”,能够为中国书法界的大部分人所接受,不至于像前卫书风那样“曲高和寡”。所以,在影响中国的日本书法家当中,小坂奇石的地位非常突出,在中国书法界的声誉也很高。平心而论,中国在当时开始出现的书法热潮中,之所以会形成与此前不同的所谓“时代书风”或曰“新潮书风”,与日本书法的影响不无关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日本书法比古代日本书法具有更高的存在价值。这种影响前后大约持续了十年,至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以复归传统为标榜的新古典主义书风的流行而趋于平缓。

2

发生这种变化的个中缘由颇为耐人寻味。由于上述西方现代美学思想和艺术观念的影响,日本书家学会了以出奇制胜的手段来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此外,日本的书法是随着汉字的传入而传入的,是一种外来艺术,相对于中国三千多年深厚的书法文化积淀而言,日本的书法传统相对薄弱,日本书家没有中国书家沉重的思想包袱,他们可以轻装上阵,随心所欲;另外,由于日本假名书法的章法处理具有独到之处,其创作规律、线条质感和审美标准也与中国汉字书法有所不同,这对日本汉字书法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现代日本汉字书法摆脱了传统规范的约束,更加强调形式感,注重视觉效果,着意提高艺术表现力,形成了像小坂奇石作品这样的与中国传统书法完全不同的崭新风格。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日本书家的实践都是成功的,鱼龙混杂的局面肯定难免,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名不副实的“大师”。但也正因为如此,小坂奇石的成功才显得尤为难得。

如果从一个侧面比较小坂奇石与同时期中国的代表性书家沙孟海(1900—1992)的作品,也许更容易理解现代中日书法之间的差异。沙孟海的作品是“旧”多于“新”,犹如中国京剧的唱腔,其线条完全是中国风味的,必须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观者才能真正品味出其中之妙处;而小坂奇石的作品则是“新”多于“旧”,更接近于流行音乐,其线条也更具世界性,能够被世界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人们所普遍接受,即使是一个对东方文化一无所知的西方人,或许也能欣赏。在小坂奇石的作品线条与西方绘画大师如毕加索、马蒂斯、米罗、克利等的作品线条之间,不难找到某种共通之处。在一个完全以西方风格装饰起来的房间里,挂上一件沙孟海的作品显然是不伦不类的;但如果换成小坂奇石的,也许会觉得恰到好处。如果有一批西方人分别学习沙孟海和小坂奇石的书法,学小坂奇石的也许一年就能像模像样,学沙孟海的也许十年还仅得皮毛。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有高低之分,只是表明他们的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审美类型,具有不同的美学意义而已。

小坂奇石自述学过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王铎四家的书法。另外,他还特别崇尚书法的“气韵生动”,主张“直笔藏锋”,并认为线条比字形更为重要,这些都与中国书法的传统观念基本一致。不过尽管如此,也仍然无法消弭他的书法与中国传统书法模式之间存在的差异。从其作品来看,由于王铎在日本书法界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批书

3

家对他崇拜得几乎五体投地,小坂奇石也不免受此影响,因此在其某些作品中也体现了王铎式干湿强烈对比的效果以及雄强霸悍的气魄;还有就是在某些作品中也略具颜真卿的笔意。除此之外,王羲之与米芾都难觅“芳踪”。这并不奇怪,比如王铎也一再强调自己的书法源自王羲之,但其作品中显露的却是唐宋书家的迹象。总的来看,小坂奇石的作品在笔法上与中国传统书法模式保持着较为遥远的距离。

作为一位日本书家的作品,从其本土文化中寻根探源,或许更容易接近于事实。小坂奇石虽不以假名书法名世,但和其他日本书家一样拥有相同的教育背景——自幼学习假名书法,并一直受到前人假名书法名迹的熏陶。假名书法与传统汉字书法在笔法上迥然有别。传统汉字书法在儒家中庸思想影响下形成以中锋和藏锋为基础的不偏不倚、中和内敛的笔法,明、清以降,这种笔法更受到特别强调。东汉蔡邕云:“唯笔软而奇怪生焉”,其实,“奇怪”应该是中锋和侧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晋、唐、宋人的作品中,也并不忌讳侧锋和露锋。假名书法是在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晚唐至南宋初)参照当时的草书样式加以变化而产生的,其用笔多呈露锋状态,首尾尖锐,平易简捷。小坂奇石虽然在理论上主张“直笔藏锋”,然而在实践中并未拘泥于此。在其成熟期的作品中,类似于假名书法的笔法随处可见,如81岁时的《畅叙幽情》(图1)、82岁时的《气爽》(图2)、85岁时的《许由洗耳》(图3),不强调中锋、藏锋及运笔过程中一波三折的提按顿挫,大量的侧锋与中锋交错杂陈,而且无论起笔还是收笔,也基本呈直入直出的露锋状态,却以雄强重拙、浑融朴茂的风格涤荡了假名书法的纤柔疏秀和清寂空灵,因此具有不同于传统汉字书法的线条美感。这种有违于传统书法审美训示的笔法,在其作品中虽然未必都能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但作为一种突破几千年沿袭不断的旧模式的新举措,其意义不言自明。

此外,渴笔在小坂奇石的不少作品中也时常出现,如67岁时的《鉴澄潭》(图4)、81岁时的《澄神》(图5)、83岁时的《无碍》(图6),以强烈的干湿对比造成奇异的效果,似乎是源自王铎的启迪。还有一些作品如《李白诗》(图7)、71岁时的《韦应物诗》(图8),用笔精严瘦劲,线条质感与假名书法颇为接近。

假名书法中大量出现的变体假名其实就是汉字,这些变体假名虽然源于汉字草书,但由于发展道路与中国草书不同,很大一部分的草法与中国草书迥然有别,其简化变形

4

程度也较中国草书有过之而无不及,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创作规律和审美标准。即使是一位擅长草书的中国书家,如果不熟悉变体假名,而以汉字草法作为判断依据去释读的话,对其中的很多字肯定会无能为力。假名书法简化变形的风气反过来也启发了日本书家的汉字书法,正如小坂奇石的草书作品在某些字形的变化上随心所欲地突破固有规范,主观意识很强,随意性很大,不像中国书家的草书讲究有法可依。例如他后期的少字数作品《洒》(图9),其造型变化之奇特,疏密对比之强烈,都造成了一种令人惊愕的效果,使人产生不可思议之慨。另外像他75岁时的《一声孤鹤破寒烟》(图10)中的“声”字,俨然以一种近乎游戏的心态进行书写。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对于字形是否符合规范、欣赏者能否识别等诸如此类在传统创作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往往都置之度外。客观地说,使书法真正脱离纪录语言这一文字实用性的束缚,将字形完全作为抽象性的形体来处理,使写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正是从现代日本书法开始的。

上述小坂奇石书法种种的特征,其实也是一部分现代日本书法的共同特征。相对而言,中国书法注重内在韵味,日本书法追求外在形式;中国书法是在遵循“法”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日本书法是在突破“法”的状态下加以变革。一言以蔽之,“法”的观念在小坂奇石等现代日本书家的心目中已经变得相当淡薄。这种离经叛道的性格也可以说是现代日本书家区别于传统书家的共同特征。

就用笔简捷性和字形随意性而言,目前中国书法界“遥遥领先”于小坂奇石者自然大有人在。但在当时,这种做法却难以获得中国书法界的普遍认可。中国书法界也提倡创新,但并不主张脱离传统范畴,因此对通过临帖以获取前人精髓特别重视。小坂奇石当然也临过古碑帖,而且还出版过专门的临书作品集;在德岛文学书道馆中,也收藏着他的临书作品。但他的临书并非一丝不苟遵循原碑帖字形笔法的真正意义上的临摹,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念,以自己的风貌对原碑帖进行重新阐释的再创作。他可以任意摆脱前人的限制,无论其师黑木拜石还是古代任何一种具体书风,与其成熟期以后的创作作品均没多少承袭关系。如果试图从这些作品中探求来龙去脉,寻觅某位前辈或某种碑帖的蛛丝马迹,确乎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他也并非完全不讲法度,只不过是期望破坏旧的法度以建立新的法度。他一直在法度与自由之间寻找一个最合适的支点,在超人的艺术意志支配下对古老的汉字进行着新的独特的演绎,从而在新的法度中获得最大的自由,

5

并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在这一问题上,他的启发意义尤为重大。

从德岛文学书道馆的藏品来看,小坂奇石从20世纪50年代初49岁左右开始形成自己的书风,但真正进入艺术成熟期却是在十年之后,即60年代初59岁以后。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如70岁时的《储光羲寄孙山人诗》(图11)、75岁时的《姚斯道师林精舍遇盈师夜坐诗》(图12)、81岁时的《岁盏春盘七言联》(图13)、83岁时的《岩花谷鸟七言联》(图14),用笔以方折为主,大量运用侧锋和露锋,并时时出现一些超长的线条,如戈戟森森,锋芒毕露,造成凌厉峭拔的效果;字形则或长或宽,纵横不定,变幻无常,精力弥漫,血气方刚,有吞吐大荒之势。而到了80年代中期84岁以后,其书风又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变化,进入所谓“人书俱老”的境界,是为艺术升华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如84岁时的《迦叶微笑》(图15)、85岁时的《山酒吹香出小槽七绝》(图16)、86岁时的《山晴春草发五言联句》(图17)及《气爽神清》(图18),虽然仍有侧锋出现,但露锋已大为减少,用笔和字形也化方为圆,含蓄内敛,深藏不露,犹如在生理上进入垂暮之年进而返老还童一样,由追求形式感和外在力度转变为“天真烂漫”的自然流露,书风日渐趋于圆融无间,达到了他自己所说的“和雅”与“仙味”的境界。

按照一般习惯,大都认为随着书家年龄的增长其作品也越来越好,不过具体到小坂奇石,笔者倒是觉得,无论其成熟期还是升华期的作品都各臻其妙,各具不同的审美价值,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多维、丰富多彩的小坂奇石的艺术世界。

附:小坂奇石艺术年表

翁泽文 编译

翁泽文按:日本德岛是著名书法家小坂奇石的故乡。小坂奇石生前曾向德岛捐赠过一批作品。小坂奇石逝世后,其长女小坂淳子也向德岛捐赠了一批小坂奇石的作品。现在这两批作品都收藏在德岛文学书道馆中。2004年,我赴该馆进行研究、交流工作,有幸拜观了其中的部分作品及其他相关资料,由此编译出本年表。本年表主要以璞社编辑出版的《小坂奇石的生涯》一书中的日文版《年谱》(无作者署名)为蓝本,并参照其他各种资料加以补充。年表后的注释为我所加。在编译过程中,

6

承蒙小坂淳子、小坂奇石的弟子、德岛大学教授东南光、德岛县县民环境部文化国际课吉冈健次、文学书道馆富永泰寿子、米泽司子、三浦真美、樱井朝子、富永景子、北本友美、丁山俊彦诸君的大力帮助,并蒙敦冰清君予以审校。在此谨对原年谱作者及上述诸位致以衷心的感谢。 1901

明治三十四年 辛丑

(1)

1月13日出生于日本德岛县海部郡三岐田町(现由岐町)长子,本名小坂光太郎。

1907 明治四十年 丁未 6岁

入木岐寻常小学校

1913 大正二年 癸丑 12岁

入三岐田町寻常高等小学校高等科就读。

1914 大正三年 甲寅 13岁

师从书家阿部捉龙和尚。

1915 大正四年 乙卯 14岁

(3)

木岐,为小坂芳藏和小坂カツ

(2)

就读。

从三岐田町寻常高等小学校高等科二年级毕业,插班到日和佐寻常高等小学校高等科三年级就读。为就读方便寄宿于叔父家。

1916 大正五年 丙辰 15岁

从日和佐寻常高等小学校高等科三年级毕业。

1917 大正六年 丁巳 16岁 师从书家黑木拜石

1919 大正八年 己未 18岁

在兵库县明石市政府从事庶务工作。

1921 大正十年 辛酉 20岁 入大阪关西大学专门部就读。

1922 大正十一年 壬戌 21岁

因病从明石市政府辞职。在大阪日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5)

(4)

(至1950年为止)。

从事秘书、人事工作。

7

1923 大正十二年 癸亥 22岁

因病从关西大学专门部退学,回乡养病。从叔父处看到两册法帖,一册是王羲之的《十七帖》,另一册是日本书家岩谷一六的作品。

1924 大正十三年 甲子 23岁

在德岛县三岐田町创立书法团体临涛书会,并任主持。因病从大阪日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辞职。黑木拜石在德岛县海部郡举办第一回书法

1925 大正十四年 乙丑 24岁 任三岐田町志和岐小学校代课教师。

1926 大正十五年(昭和元年) 丙寅 25岁

创办书法杂志《书法三昧》。从大阪前往海部参与黑木拜石举办的第二回书法讲习会。

1927 昭和二年 丁卯 26岁

作品在关西书法会上展出并获奖。由于黑木拜石创办的书法杂志《书学》发刊,因而将《书法三昧》停刊。

1928 昭和三年 戊辰 27岁 与堀カツミ

1929 昭和四年 己巳 28岁

师从汉学家梅见有香(至1935年为止)。长女小坂淳子出生。

1930 昭和五年 庚午 29岁

迁居大阪市东住吉区田边东之町8丁目。

1931 昭和六年 辛未 30岁 迁居东住吉区山坂町4—40号。

1932 昭和七年 壬申 31岁

作品在东方书法会第一回展中落选(理由是作品中草书的“楼”字看起来像“栖”字)。

1935 昭和十年 乙亥 34岁

作品在东方书法会展中获特别奖,此后连续四年获特别奖。迁居山坂町2—81号。

1936 昭和十一年 丙子 35岁

(7)

(6)

讲习会。

结婚。在东大阪阪和电铁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秘书、人事工作。迁居东大阪市。

8

次女小坂方子出生。

1937 昭和十二年 丁丑 36岁 任关西书法会理事、审查员

1938 昭和十三年 戊寅 37岁 小坂方子不幸夭折。

1939 昭和十四年 己卯 38岁

师从汉学家土田江南(至1942年为止)。从东大阪阪和电铁股份有限公司辞职。在大阪燃气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庶务、人事工作。

1941 昭和十六年 辛巳 40岁 任关西书法会参与

1942 昭和十七年 壬午 41岁

任关西书法会总务。师从汉学家增田半剑(至1944年为止)。东方书法会在举办了第十一回展之后因战争而解散,关西书法会的活动也停止了。

1945 昭和二十年 乙酉 44岁

因大阪空袭,黑木拜石退往熊本避难。

1946 昭和二十一年 丙戌 45岁

与炭山南木、田中块堂、足立晚岳等为谋求关西书法会的复兴而创立日本书法院(后改为日本书艺院), 并迎接辻本史邑

1947 昭和二十二年 丁亥 46岁 任日本书法院理事、审查员。

1948 昭和二十三年 戊子 47岁

以作品《床屏山水图歌》首次参加日本综合美术展

1949 昭和二十四年 己丑 48岁

作品参加大阪市展(后改为全关西综合美术展),并任审查员。

1950 昭和二十五年 庚寅 49岁

作品《白乐天诗》在日本综合美术展中特选展出。任全关西综合美术展审查员(在1977年以前

(11)

(10)

(9)

(8)

。与黑木拜石同任德岛县由岐町临涛书法会全国书法展审查员。

之职,任东方书法会理事。编著《学书津梁》。

任会长。师从汉学家长冈参寥。

,入选第三名。

9

定居大阪期间)。黑木拜石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1951 昭和二十六年 辛卯 50岁

任每日书法展审查员。与同道一起创立书法团体有鱼会。

1952 昭和二十七年 壬辰 51岁 任日本综合美术展委嘱

1954 昭和二十九年 甲午 53岁 创办书法杂志《书典》。

1955 昭和三十年 乙未 54岁

创立书法团体璞社并任会长。执笔写作《书法基础讲座》(全八卷)中第三卷《作品的创作方法、草书的历史、名作解说》,由二玄社出版。作品在国立近代美术馆主办的欧洲巡回展中展出。

1956 昭和三十一年 丙申 55岁

首次任日本综合美术展审查员。参加日本书法联盟。在京都举行璞社第一回炼成会

1957 昭和三十二年 丁酉 56岁

作品在朝日新闻社主办的第一回现代书法二十人展中展出(至1992年为止)。

1958 昭和三十三年 戊戌 57岁

执笔写作《书法基础讲座》(全三卷)中第二卷《孙过庭风格草书的书写方法》,由二玄社出版。

1959 昭和三十四年 己亥 58岁

再次任日本综合美术展审查员。作品在每日新闻社主办的现代书法代表展中展出。任每日新闻社主办的中坚书法展审查员。执笔写作《鉴赏作品的创作方法》,由若草书房出版。

1960 昭和三十五年 庚子 59岁

任奈良学艺大学(现奈良教育大学)副教授。其弟子在九州成立书法团体天真会。

1961 昭和三十六年 辛丑 60岁

在大阪高岛屋画廊举办纪念花甲个人作品展。任日本书艺院顾问、审查员。任朝日新闻社主办的朝日书法展审查员。

1962 昭和三十七年 壬寅 61岁

(13)

(12)

之职。

。在大阪

开设梅田教室(至1978年为止)。从大阪燃气股份有限公司退休。迁居山坂町2—88号。

10

任奈良学艺大学(现奈良教育大学)教授(讲座主任)。第三次任日本综合美术展审查员。任日本综合美术展评议员

1965 昭和四十年 乙巳 64岁

任奈良学艺大学(现奈良教育大学)专攻科(书法专攻)主任教授。作品在日本驻香港领事馆和驻中国领事馆主办的日本现代书法展中展出。

1966 昭和四十一年 丙午 65岁

从奈良教育大学退休。任德岛大学讲师。

1967 昭和四十二年 丁未 66岁

第四次任日本综合美术展审查员。获大阪府和大阪市联合艺术奖。创办书法杂志《书源》月刊。赴台湾旅行。

1969 昭和四十四年 己酉 68岁 其弟子在德岛成立书法团体直心会。

1970 昭和四十五年 庚戌 69岁

任高野山大学教授。作品《寒山诗》获日本综合美术展文部大臣奖,并捐赠给德岛县乡土文化会馆。在万国博览会迎宾馆和自治体馆贵宾室举办作品展。大阪高岛屋画廊举办小坂奇石与南宗画家矢野铁山联展——“奇石·铁山墨游展”。

1971 昭和四十六年 辛亥 70岁

在东京日本桥三越画廊举办纪念古稀个人作品展,并出版《小坂奇石作品集》。

1972 昭和四十七年 壬子 71岁

任四国女子大学讲师。

1973 昭和四十八年 癸丑 72岁

第五次任日本综合美术展审查员。任日本书艺院咨询顾问。

1976 昭和五十一年 丙辰 75岁

参加日本综合美术展。任第一回读卖书展审查员。被授予德岛县由岐町名誉町民称号。

1978 昭和五十三年 戊午 77岁 在大阪高岛屋画廊举办纪念喜寿

(15)

(14)

。举办第一回璞社书展(以后每年举办一回)。作品在日本国际文化振兴会

和纽约日本协会(JAPAN SOCIETY)联合主办的美国书法巡回展中展出。举办第一回德岛炼成会。

个人作品展。文集《默语室杂记》出版。任日本书艺院名誉

11

顾问。在大阪开设道顿堀教室(至1987年为止)。迁居奈良市。

1979 昭和五十四年 己未 78岁

辞去高野山大学教授之职。举办第一回青甲展(现璞社书展中正式、非正式、公开征集部分)。赴中国上海旅行。

1980 昭和五十五年 庚申 79岁

朝日新闻社在京都朝日会馆提前举办纪念八十岁个人作品展。德岛新闻社在德岛丸新文化会馆提前举办纪念八十岁个人作品展。向德岛县捐赠作品22件成》由讲谈社出版。

1981 昭和五十六年 辛酉 80岁

作品《寒山诗二首》获日本艺术院恩赐奖和艺术院奖,并被艺术院征购。任奈良教育大学名誉教授。被授予绀绶褒章。任日本综合美术展参事

1982 昭和五十七年 壬戌 81岁 被授予勋三等瑞宝章。

1983 昭和五十八年 癸亥 82岁 赴中国桂林旅行。

1984 昭和五十九年 甲子 83岁

任读卖书法会名誉会员。赴中国南京旅行。

1985 昭和六十年 乙丑 84岁 赴中国泰山旅行。

1987 昭和六十二年 丁卯 86岁

任《性灵集语录(书法范本)——乾·坤》书艺界监修。《小坂奇石临书集》(全二卷)由西东书房出版。赴中国绍兴参加中日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兰亭书法节“中日书法讨论会暨1987年中日兰亭书会”。乘船从长江顺流而下,观赏沿途风光。

1988 昭和六十三年 戊辰 87岁 辞去德岛大学讲师之职。

1989 平成元年 己巳 88岁

(19)

(17)

(16)

。获德岛县文化奖。《小坂奇石作品集

、日本书艺院顾问

(18)

。受东洋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朝日多光委托,书写小松岛市名胜古迹的石碑19方。赴北京旅行。

12

先后在大阪高岛屋画廊和德岛アミコ·シビック

1990 平成二年 庚午 89岁 任璞社名誉会长。

1991 平成三年 辛未 90岁

(20)

(AMIKO CIVIC)中心举办纪念米寿

(21)

个人

作品展,并出版《小坂奇石作品集》。米寿纪念文集《默语堂杂记》出版。因病住院。

1月6日妻小坂カツミ逝世。10月6日下午2时30分逝世,27日璞社为之举行葬礼,安葬于大阪市东住吉区不动尊大本山法乐寺内,命戒名为常照院光寿奇石居士 〔附〕 小坂奇石别号

奇石、和卿、苦王、古黄、佩韦、佩韦子、默语子、同尘子 小坂奇石斋号

苦王室、默语室、默语堂、清虚堂、南田居 注释

(1)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德岛县意为德岛省,位于日本四国地区东部,面积4145.26平方公里,人口822784人(2001年统计数据);町相当于中国的镇;郡由若干町、村组成。由岐町位于德岛县东南部,濒临太平洋。

(2)カツ音译为“卡茨”。

(3)日本当时的学制与现在有所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分为小学校、高等小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大学,战后将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合并为小学校,将中等学校改为中学校。

(4)黑木拜石(1886—1950),名一二,号拜石,出生于熊本市,师从小野鹅堂。 (5)股份有限公司即“株式会社”。

(6)原文为“书道”,下同。本年表中有些地方的“书道”一词原本可不译,但为了统一起见,现全部译为“书法”。

(7)カツミ音译为“卡茨米”。婚后她改姓小坂。 (8)日本书法团体中的审查员相当于中国的评审委员。 (9)参与是一种类似于顾问的名誉性职衔。

(10)辻本史邑(1895—1957),出生于奈良县矶城郡。

(11)简称“日展”,是日本级别最高的全国性美术书法综合展览,包括日本画、西洋画、雕塑、工艺美术、书法五科。书法科又分为汉字书法、假名书法、调和体书法(汉字和假名相结合)、篆刻四类。每年举办一届,相当于中国的全国美术作品展和全国书法作品展。

(12)委嘱是一种相当于候补审查员(评审委员)的职衔,一般过几年之后才转为审查员。 (13)炼成会是召集会员共同训练、相互探讨的一种活动。

(24)

(22)

,并追赐从五位官位

(23)

、习懒草堂、大和草堂

13

(14)日本书法团体中的评议员也相当于中国的评审委员,但级别比审查员要高。 (15)喜寿即七十七岁寿辰(“七十七”连写近似草书的“喜”字,故名)。 (16)这22件作品现收藏于德岛文学书道馆中。

(17)参事是日展的名誉性职衔之一。日展的名誉性职衔及评审职衔包括:顾问、理事、参事、参与、评议员、审查员。

(18)小坂奇石1961年任日本书艺院顾问,1973年任咨询顾问,1978年任名誉顾问,1981年名誉顾问的职衔又改为顾问。

(19)本届兰亭书法节由中国《人民日报》社、浙江省文化厅、绍兴市文化局、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省分会和日本《读卖新闻》社、日本电视放送网联合举办,中国文化部为后援,于1987年4月9日在绍兴开幕。期间举行了中日书法研讨会、书艺交流、“曲水流觞”雅集等活动。参加活动的代表名单如下:中方——沙孟海、顾廷龙、启功、谢稚柳、郭仲选、方去疾、黄绮、王学仲、蒋维崧、沈鹏、费新我、沈定庵、秦咢生、尉天池、朱关田、刘江、周志高、林剑丹、马世晓、张森、王冬龄、王澄、舒同、赵朴初、王个簃、王蘧常、方介堪、萧娴、商承祚、武中奇、韩天衡;日方——青山杉雨、村上三岛、小坂奇石、广津云仙、小林斗庵、谷村义雄、梅舒适、上条信山、小川瓦木、天石东川、今井凌雪、杉冈华邨、武士桑风、殿村蓝田、浅见笕洞、伊藤凤云、古谷苍韵、近藤摄南、手岛右卿、松井如流、桑田笹舟、桑原翠邦。

(20)アミコ〃シビック音译为“阿米克〃西比库”。

(21)米寿即八十八岁寿辰(“八十八”可构成“米”字,故名)。

(22)常照院是佛教寺院。按照日本的丧葬习俗,可以用寺院的名义为逝者起一个戒名。

(23)按照日本的丧葬习俗,可以为生前有功勋者追赐官位(日本的官位与官职不同,官位表示身份等级的高低,官职表示执掌权力的大小)。

(24)1978年以后,“南田居”之斋号转让给其弟子江口大象。

主要参考文献

《小坂奇石的生涯》,璞社,平成五年(1993)。

木本南邨著:《小坂奇石——刚直的人生和书法》,平成十五年(2003)。 小坂奇石著:《默语堂杂记》,璞社,平成元年(1989)。 东南光编:《德岛县收藏小坂奇石作品集》,平成九年(1997)。

东南光编:《德岛县收藏小坂奇石作品集》(第二集),平成十五年(2003)。 《小坂奇石——诗和书》,德岛县立文学书道馆,平成十六年(2004)。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pd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