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课程标准22

更新时间:2023-10-02 20: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两个版本课程标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学分:2

总学时: 36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考核方式 1、本课程采用考试与平时作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20%。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2、本课程命题考试(笔试)的要求如下:

(1)本课程的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内容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5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约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本课程较合适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等。

(6)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小常识、中国旅游地理、中国的民族民俗、中国四大宗教、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国烹饪主要菜系、中国的风物特产、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对联和古诗词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为旅游教育与服务管理(泰语导游方向)的专业必修课,旨在为学生能在毕业之前顺利通过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相关课程的考试提供帮助,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为其以后的导游实际工作进行知识上的准备。 二、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旅游教育与服务管理(泰语导游方向)学生学习和掌握导游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与《导游业务》、《模拟导游》一起构成导游教学板块的主要课程。

三、课程总体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与要求如下: (1)熟悉常用的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2)熟悉中国山地自然景观、水自然景观、气候及天气景观、动植物景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的地理分布及主要景区景点;

(3)熟悉中国各主要民族的民俗风情;

(4)熟悉佛教、道教的有关知识,了解伊斯兰教、基督教的相关常识; (5)掌握中国的古代建筑及各主要类型的特点和代表性景区景点; (6)掌握中国的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组成要素及构景手段; (7)熟悉中国烹饪主要菜系的特点及代表性菜品;

1

(8)了解中国陶瓷器、丝织刺绣品和名茶、名酒、中药、文房四宝及其他工艺品的有关知识;

(9)熟悉中国台、港、澳地区的简况、民俗风情、著名景点等知识;

(10)熟悉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简况、民俗、著名景点等方面的知识);

(11)了解对联和古诗词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准确进行对联断句。 四、课程特点

本课程属于知识性课程,与一般课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包括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有关国家概况、楹联等,涉及面广,要求任课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

(2)知识点较多,记忆难度大,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3)内容较浅显,理解难度不大,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4)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了解、熟悉、掌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

了解: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熟悉:在了解的基础上,能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掌握:在熟悉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应用”一般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其中“简单应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教学要求的层次在各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中给出。 六、教学方法与建议

建议根据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更新,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建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第二课堂、见习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条件体系。

(1)以课堂讲授为主,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 (2)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新模式,采用教学幻灯片、录像带、VCD、实物图片投影、CAI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使学生对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有关国家概况、楹联等方面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 (3)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学生进行民族民俗、宗教、古建筑、园林部分的实地参观,教师要制定详细见习指导计划。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顺序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一 中国历史小常识 3 二 中国旅游地理 3

2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中国的民族民俗 中国的四大宗教 中国的古代建筑 中国的古典园林 中国烹饪主要菜系 中国的风物特产 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 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 对联和古诗词 合 计 3 7 5 3 2 2 2 4 2 36 含实践1课时 含实践2课时 含实践2课时 含实践1课时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中国历史小常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讲授,对学生原有的历史文化常识进行梳理,使学生:

了解《中国历史歌》及其历史上朝代更迭的顺序、古代年、月、日记录的方法及四时节气名称、生肖的常识、姓、氏、名、字、号的初步知识;

熟悉思想文化各领域开创性的建树及其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创造我国科技之“最”的著名人物、著作、贡献及其建筑等、熟悉帝王、皇族、皇戚的称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等名称的概念、阴阳、五行、八卦的初步知识并能在导游中应用这些知识解释古代的一些文化现象、科举制度的基本常识及四书五经、三纲五常的名称、姓、氏、名、字、号中的典型例子、避讳的概念;

掌握科技方面在当时世界上占居领先水平的成就、天干、地支的名称顺序及其组合方法、 (时)辰的概念及其对应的时间。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顺序 一、中国历史歌 二、中国历代纪元表

第二节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重大成就选介 一、思想文化 (一)文字 (二)文学

(三)学术思想 (四)史学 (五)图书

(六)书法绘画 (七)音乐

(八)对外交往 (九)商业

3

二、科学技术

(一)农业、畜养、种植 (二)天文 (三)医学 (四)数学

(五)建筑工程 (六)造纸、印刷术 (七)其他发明创造

第三节 帝王、皇族、皇戚称谓 一、后、王、天子 二、皇帝

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 四、皇太子、皇大孙 五、公主、驸马

第四节 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 一、谥号 二、庙号 三、尊号 四、全称 五、年号 六、陵号

第五节 天干地支、年月日辰、四时节气 一、天干、地

二、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 (一)年 (二)月 (三)日 (四)辰

三、四时、节气

(一)四时 (二)节气

第六节 阴阳、五行、八卦、生肖 一、阴阳 二、五行 二、八卦 四、生肖

第七节 科举考试、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一、科举考试 (一)院试 (二)乡试 (三)会试 (四)殿试

二、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一)四书五经

4

(二)三纲五常

第八节 姓氏名字号及避讳 一、姓、氏、名、字、号 (一)姓 (二)氏

(三)名、字 (曰)号 二、避讳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授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

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两大类型及其特点、气候及我国气候环境概况、我国著名天气景观名称、我国植物资源概况、我国某些旅游区特有动物的名称、我国植物资源概况、我国某些旅游区特有动物的名称、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四大类型及每个类型下的保护区名称、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四大类型及每个类型下的保护区名称;

熟悉我国体育登山探险旅游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海拔超过八千米的高峰;花岗岩高山和名丘的景观特点、湖泊按成因划分的类型和相应代表的湖泊、我国大陆海岸线的基本情况、我国著名的海滨及其风景区、泉的类别、我国一类、二类保护动物的名称、树木花卉最佳观赏地的名称、我国一类、二类保护动物的名称、树木花卉最佳观赏地的名称、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我国九个自然保护区名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类型及其相应风景名胜区的名称、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我国九个自然保护区名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类型及其相应风景名胜区的名称、我国已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数目及六大古都的名称、我国已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数目及六大古都的名称;

掌握我国著名的花岗名山的分布和最主要的景观特点、岩溶(即喀斯特)景观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分布区、著名岩溶景区的名称、分布及特殊地位、丹霞山地的成因、景观特征、我国著名丹霞风景区及所在地、其它自然因素形成的名山、分布及其主要景观特点、各类名泉的名称及分布、著名湖泊的分布、地位及沿湖著名的景区、景点、我国著名江河的长度、流经的省市区以及沿岸著名的旅游区和景点、我国著名的瀑布及所在地、我国“化石植物”名称及一些植物的象征意义、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数、类别以及各类别下的项目名称、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数、类别以及各类别下的项目名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一、自然景观概述 二、人文景观概述 第二节 山地自然景观

一、体育探险登山旅游地型 二、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型 (一)花岗岩名山 (二)岩溶山水风景

5

(三)丹霞风光

(四)其他自然因素形成的名山 (五)历史文化名山 第三节 水自然景观 一、江河景观

(一)长江 (二)黄河 (三)珠江 (四)黑龙江 (五)富春江 (六)京杭大运河 二、湖泊景观 (一)都阳湖 (二)洞庭湖 (三)杭州西湖 (四)太湖

(五)滇池、洱海 (六)千岛湖 (七)日月潭 (八)青海湖 三、泉与矿泉 (一)冷泉 (二)矿泉 (三)观赏泉 四、瀑布景观 (一)黄果树瀑布 (二)黄河壶口瀑布 (三)吊水楼瀑布 五、海洋和海滨景观

(一)北戴河海滨风景区 (二)大连一旅顺口海滨 (三)青岛海滨风景区 (四)海南三亚海滨风景区 第四节 气候及天气景观 一、气候环境 二、天气景观 第五节 动植物景观 一、植物景观 二、动物观赏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一、自然保护区 (一)综合型 (二)生物型 (三)自然风景型

6

(四)自然历史遗迹型 二、风景名胜区

(五)石林溶洞瀑布风景型 (六)历史古迹名胜型 (七)历代宗教名胜型 (八)革命历史纪念地型

第七节 历史文化名城与世界遗产 一、历史文化名城 二、世界遗产名录

第三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 了解民族的概念和民俗的特点; 熟悉汉族的起源;

掌握民族的人口、分布及语言文字状况、汉族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各主要少数民族的基本概况、主要分布地区、语言所属语系、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工艺品、主要居住方式、服饰、代表性食品、特殊社交习俗和禁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论

一、什么是民族民俗 (一)什么是民族 (二)什么是民俗 二、中国民族概况

(一)中国民族的族称和人口 (二)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 (三)中国民族的语言文字 第二节 汉族 一、汉族概况

二、汉族的传统节日 (一)春节 (二)清明节 (三)端午节 (四)中秋节

第三节 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和朝鲜族 一、满族 (一)概况 (二)民俗 二、蒙古族 (一)概况 (二)民俗 三、维吾尔族 (一)概况

7

(二)民俗 四、回族 (一)概况 (二)民俗 五、朝鲜族 (一)概况 (二)民俗

第四节 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一、壮族 (一)概况 (二)民俗 二、土家族 (一)概况 (二)民俗 三、苗族 (一)概况 (二)民俗 四、黎族 (一)概况 (二)民俗

第五节 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和傣族 一、藏族 (一)概况 (二)民俗 二、彝族 (—)概况 (二)民俗 三、白族 (一)概况 (二)民俗 四、纳西族 (一)概况 (二)民俗 五、傣族 (一)概况 (二)民俗

第四章 中国的四大宗教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见习参观等手段使学生:

了解佛教创立过程及印度佛教的发展、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道观的主要殿堂、教职人员的称谓及斋醮、伊斯兰教的主要教义、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主要

8

称谓、伊斯兰教创立过程及其在实际和中国传播的情况、基督教传入中国简况和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基督教发展史上两次大分裂及其形成的教派、教职人员的称谓;

熟悉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佛教的创立者和佛教的四大圣迹、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及密乘佛教间的区别、佛教三大体系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概况、道教的创始人和创始时间、道教的基本教义、伊斯兰教创始人及伊斯兰、穆斯林的含义、伊斯兰教的圣地及其主要教派、伊斯兰教经典、标记、信奉对象、主要节日和习俗,及清真寺建筑特点、基督教的创始人;

掌握中国一些少数民族所信仰宗教的名称、汉地佛教及藏传佛教的主要派别、道教两大教派的基本知识、道教经典的名称、标记及供奉的主要对象、基督教徒对数字和日期的忌讳、基督教的经典名称、标志和信奉对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一、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第二节 佛教

一、印度佛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

(一)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 (二)大乘佛教时期 (三)密乘佛教时期 二、佛教的传播

(一)佛教在世界的传播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三、佛教的教义

四、佛教的经典和标记 五、佛教供奉的对象 (一)佛 (二)菩萨 (三)罗汉

(四)护法天神

六、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和佛塔 (一)山门(或三门) (二)钟楼 (三)鼓楼 (四)天王殿 (五)大雄宝殿 (六)东西配殿 (七)法堂 (八)罗汉堂 (九)方丈室 (十)藏经楼 (十一)佛塔 七、常用的称谓 八、常用的礼仪

9

(一)合掌 (二)绕佛

(三)五体投地 九、常见的佛事 (一)水陆法会 (二)众姓道场

(三)增福延寿道场 (四)焰口施食 (五)忏法 第三节 道教

一、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 (一)原始道教阶段

(二)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三)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二、道教的教义

(一)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二)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三、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四、供奉的主要对象 (一)尊神 (二)神仙

(三)护法神将 五、道观的主要殿堂 (一)山门殿 (二)灵官殿 (三)三清殿 (四)玉皇殿 (五)三官殿 六、道教主要称谓 七、斋醮

第四节 伊斯兰教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二)伊斯兰教在世界的传播 (三)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四)伊斯兰教主要宗派 二、伊斯兰教的教义 (一)六大信仰 (二)五功 (三)善行

三、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标记 四、信奉的最主要对象 五、主要节日和习俗 (一)三大节日

10

(二)主要习俗

六、伊斯兰教主要称谓 七、清真寺建筑 第五节 基督教

一、基督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 二、基督教传入中国简况 (一)基督教一传中国 (二)基督教二传中国 (三)基督教三传中国 (四)基督教四传中国 三、基督教的教义 (一)上帝创世说 (二)原罪救赎说 (三)天堂地狱说

四、基督教的经典和标志 五、基督教信奉的对象 六、基督教主要称谓 七、基督教主要节日 (一)复活节 (二)圣诞节

第五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见习参观等手段使学生:

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沿革、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台基、梁柱、山墙的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演变和特点、宫殿建筑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坛庙建筑的一般情况、陵园的建筑布局和随葬品的基本常识;

熟悉各个朝代建筑的主要特点,现存建筑实例,有关建筑营造的著名文献、须弥座、开间、斗拱、彩画和藻井的概念、形式、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现存的著名城防建筑、古长城历史上建设和演变的情况、宫殿布局的特点和宫殿外的陈设及象征意义、北京太庙、社稷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所在位置和用途、孔夫子与“三孔”、解州关帝庙和“武圣人”的含义、木椁墓和砖石墓的概念;

掌握中国建筑的三种类型和特点;掌握各式屋顶的形式、等级,并能看图识别。掌握南京现存古城墙的特殊地位;掌握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段落和关隘、曲阜孔庙的基本情况、我国帝王陵墓建筑的沿革,秦、汉、唐三代著名帝陵,北宋、明、清帝王陵区所在地、概况及著名帝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二)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及其特点

11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 (—)台基

(二)木头圆柱 (三)开间 (四)梁 (五)斗拱 (六)彩画 (七)屋顶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 (二)采用框架式结构 (三)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四)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五)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六)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七)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 一、城市规划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一)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规划和设计 (二)重视城市的选址

(三)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 (四)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 (五)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 三、城防建筑

(一)现存城市防御建筑 (二)古长城建筑 第三节 宫殿与坛庙 一、宫殿

(一)宫殿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二)宫殿的布局与陈设 二、坛庙

(一)祖庙与社稷坛 (二)天、地等坛 (三)文庙与武庙 (四)宗祠 第四节 陵墓建筑 一、封土的沿革

(一)秦汉两代的“方上” (二)唐代改为“以山为陵”

(三)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简单重复 (四)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 二、陵园的建筑布局 三、墓室结构

12

(一)土穴墓 (二)木椁墓 (三)砖石墓 四、随葬品

第六章 中国的古代园林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见习参观等手段使学生:

了解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组成要素;熟悉中国古园林的分类及其代表、熟悉园林中的主要建筑类别; 掌握中国古园林的主要特色、中国古代园林的七大构景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特色与分类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三、中国古代园林分类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第二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一、筑山 二、理池 三、植物 四、动物 五、建筑 (一)厅堂 (二)楼阁

(三)书房馆斋 (四)榭 (五)轩 (六)舫 (七)亭 (八)廊 (九)桥 (十)园墙

六、匾额、楹联与刻石

第三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 一、抑景 二、添景

13

三、夹景 四、对景 五、框景 六、漏景 七、借景 八、移景

第七章 中国烹饪主要菜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使学生: 了解素菜和仿古风味莱;

熟悉中国烹饪流派的划分、中国地方风味流派的地域分布、特点;

掌握“四大莱系”、“八大菜系”、“十二大菜系”的所指、中国地方风味流派其代表名菜的名称、掌握世界三大烹饪流派的代表及中国烹饪主要菜系的概念。

教学内容

第—节 中国菜系的划分 第二节 地方菜系简介 一、山东菜 二、四川菜 三、江苏菜 四、广东菜 五、浙江菜 六、福建菜 七、湖南菜 八、安徽菜 九、北京菜 十、上海菜 十一、西北菜 十二、东北菜

第三节 其他菜系选介 一、素菜

二、仿古风味 (一)北京清宫菜 (二)孔府菜 (三)北京谭家菜 (四)西安仿唐菜 (五)开封仿宋菜 (六)杭州仿宋菜 (七)仿红楼菜

第八章 中国的风物特产

14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使学生: 了解茶叶的分类、各类酒的特点及生产工艺、著名中药材、中成药的名称产地和功效、景泰蓝、漆器、玉雕、名石雕刻、木雕、工艺画、风筝的产地和特点;

熟悉其特点及加工工艺、中国名酒的类别及其代表品牌、景泰蓝、木板水印画、内画壶的制作工艺

掌握我国传统名茶的名称、产地、我国著名陶瓷器的名称、产地、我国著名丝织品的名称、产地、我国四大名绣的名称、产地和代表作品、各类国家名酒的名称、产地、特点、文房四宝著名产品的名称、产地、特点及名称来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陶瓷器、丝织刺绣品和名茶 —、陶瓷器

二、丝织刺绣品 (—)织锦 (二)刺绣 三、名茶

(一)茶叶的分类 (二)中国传统名茶 第二节 名酒、中药 一、名酒

(一)中国酒的分类 (二)白酒 (三)黄酒 (四)葡萄酒 (五)啤酒 (六)配制酒 二、中药

(—)中药材 (二)中成药 第三节 文房四宝 一、湖笔 二、徽墨 三、端砚 四、宣纸

第四节 其他工艺品 一、景泰蓝 二、漆器 三、玉雕

四、名石雕刻 五、木雕 六、工艺画

(一)木版水印画 (二)木版年画 (三)内画壶

15

七、风筝

第九章 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使学生: 了解台湾、香港、澳门简况;

熟悉台湾、香港、澳门的民俗风情;

掌握台湾、香港、澳门的著名景点情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台湾省 一、简况 二、民俗风情 三、著名景点

第二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一、简况

二、民俗风情 三、著名景点

第三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 一、简况

二、民俗风情 三、著名景点

第十章 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使学生: 了解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简况;

熟悉其突出的文化成就、经济成就、货币名称、名人名作、著名景点及著名高等学府的名称;其国花(树)、民族的构成、语言和宗教;

掌握其国名、民俗、首都,熟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亚太地区客源国 一、日本 (一)简况 (二)民俗

(三)著名景点 二、新加坡 (一)简况 (二)民俗

(三)著名景点 三、泰国 (—)简况 (二)民俗

16

(三)著名景点 四、马来西亚 (一)简况 (二)民俗 (三)著名景 五、菲律宾 (一)简况 (二)民俗

(三)著名景点 六、印度尼西亚 (一)简况 (二)民俗

(三)著名景点 七、韩国 (一)简况 (二)民俗

(三)著名景点 八、澳大利亚 (一)简况 (二)民俗

(三)著名景点

第二节 欧洲地区客源国 一、德国 (一)简况 (二)民俗

(三)著名景点 二、英国 (一)简况 (二)民俗

(三)著名景点 三、法国 (一)简况 (二)民俗

(三)著名景点 四、俄罗斯 (一)简况 (二)民俗

(三)著名景点

第三节 北美地区客源国 一、美国 (一)简况 (二)民俗 (三)著名景点 二、加拿大

17

(一)简况 (二)民俗 (三)著名景点

第十一章 对联和古诗词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使学生:

(1)了解对联的基础知识;熟悉与对联有关的一些名词解释,如正对、反对、串对、平仄、横额、领词等;掌握出句和对句间在意义和形式上的要求;掌握对联断句的方法。

(2)了解最有名的对联的作者与朝代;熟悉长联中联的断句和翻译;掌握重点短句的背诵。

重点对联包括:北京长城居庸关联;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联;南京明远楼联;苏州寒山寺联;扬州二十四桥联;西湖平湖秋月亭联;岳阳楼联;南昌滕王阁联;武汉黄鹤楼联;成都杜甫草堂联;成都武侯祠联。

(3)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与演变、种类与区别;了解古代词的形式特点和词的发展流变;了解名篇中著名作者所在的朝代,名篇与著名景点的联系;熟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特点;熟悉词在鼎盛时期的一些重要词人;掌握著名绝句和律诗的背诵、默写、翻译及重点名句的作者、朝代与景点的关系。

山水诗词重点名篇包括: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桃花溪(唐·张旭)、汉将临泛(唐·王维)、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望天门山(唐·李白)、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望岳(唐·杜甫)、登高(唐·杜甫)、枫桥夜泊(唐·张继)、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望洞庭(唐·刘禹锡)、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鲁山山行(宋·梅尧臣)、题齐安壁(宋·王安石)、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十七日观潮(宋·陈师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横塘(宋·范成大)、游山西村(宋·陆游)、岳鄂王墓(元·赵孟)、游岳麓寺(明·李东阳)。

山水诗词名句包括: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宋·梅尧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宋·陈师道);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明·李东阳)。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联

一、对联基础知识

(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二)对联的种类 (三)对联的特点 (四)对联的格式 (五)对联的领词

18

(六)对联的断句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 第二节 古代山水诗词 一、古代诗歌基础知识

(一)古代诗歌的起源与演变 (二)古代诗歌的种类和区别 二、古代词基础知识 (一)词的形式特点 (二)词的发展流变 三、古代山水诗词选读 第四部分 实践内容及要求

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民俗、宗教、古代建筑、古典园林等教学内容的理解,本课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1)选择代表性景点为第二课堂,讲解教材内容; (2)课堂讲授之后带领学生参观代表性景点;

(3)结合《导游业务》、《模拟导游》的学习到代表性景点进行模拟讲解训练。

任课教师组织实践性教学之前要进行充分准备,编写实践性教学指导方案,并及时进行总结。 第五部分 参考书目

《中华文化史》.周天瑜等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化概论》.李宗桂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中国传统文化》,顾建华编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邵骥顺编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喻学才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旅游与中国文化》.沈祖祥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现代旅游文化学》.马波编著,青岛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吴祚来,陈宏仁编著,江西美术出版。 《旅游文化论文集》.白槐编著,中国旅游出版社1991年出版。 《中国山水审美文化》.任仲伦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旅游与生活文化》.杨乃济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 《旅游资源鉴赏与开发》,陈传康、刘振礼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中国旅游地理》.刘振礼等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 《旅游地理学》.雷明德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旅游地学》,辛建荣等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观赏树木学》.陈植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年出版。 《中国风物志》.北京旅游出版社,1989年出版。

《民俗学概论》,钟敬文编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民俗学》,乌丙安编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中国风俗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出版。

《中国民俗旅游》,巴兆祥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罗竹风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道·仙·人》.陈耀庭等编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出版。

19

《中国宗教纵览》.周燮藩等编著,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

《道教《导游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曾召南等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华夏诸神》.马韦田编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出版。

《佛教与中国文化》.文史知识编辑部编著,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 《佛教常识问答》.赵朴初编著,中国佛教协会出版社1983年出版。 《佛法概要》.明畅法师编著,上海佛教协会1990年出版。

《中国著名佛教寺庙》.罗哲文等编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出版。 《佛教与佛教艺术》.李涛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伊斯兰教文化面面观》.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编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年出版。 《中西建筑艺术比较》,刘天华编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园冶注释》,[明]计成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出版。 《园林与中国文化》,王毅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杨庭宝、戴志慈编著,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出版。

《园林建筑设计》林汝俭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园林建筑》.冯钟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说园》.陈从周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中国古代苑囿》.刘策编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中国古塔徐华铛》.轻工业出版社1985年出版。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袁珂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出版。 《中国绘画史图录》,徐邦达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出版。 《华夏饮食文化》,王学泰编著,中华书局1997年出版。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 2、1 课程基本理念

20

4 学生课内实践 学生独立完成 独立工作 0 学习情境2 设计 项目目标 项目任务 步骤 (1)了解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的起源及发展 (2)了解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的传播及基相关知识准1 准备 备 (3)掌握了解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的经典与标识、供奉的主要对象、主要节日、禁忌、建筑 (1)准备宗教建筑讲解工讲授法 作要求 练习法 2 实施 工作流程 (2)了解核对讲解路线 多媒体教学(3)掌握参观游览过程中法 的建筑、雕塑讲解服务

26

中国宗教 学时:12 掌握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工作过程 本教义 讲授法 6 2 (4)熟练向游客讲解宗教知识 (5)结束当日活动中的服务要求 检查与3 评估 4 结 学生独立完成 服务过程总总结分析 练习法 独立工作 2 四步教学法 2 学生课内实践 六、教学资源

包括各类教师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资源、考试资源、网络资源,等等。具体措施是由课程责任教师负责,整合所有任课教师教学资料,形成教师教学资源库;整合所有学生学习资源,使之系统化、科学化;考试方法多样化,考核评价多样化,形成丰富的考试资源;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开辟拓展性学习网络。

1、课程教材与指导书

①除此资源外,课程组还备有相关书籍、光盘、课件等。

②坚持使用本省考证教材,这些教材符合大纲要求,实用性强,知识面广,能反映与该课程有关的考证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与考证同步,适宜于教学使用,教学效果良好。

2、课程教学资源库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借用了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为同学们提供信息、光盘等,同学们的兴趣高涨。

27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2、3 课程目标 A、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知识,分析、讲解旅游景点的文化特点。 (2)能够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布局、宗教著名景观,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

(3)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分析古代建筑的基本情况、辨别古建筑的等级、建筑物的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4)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构景要素与构景手段。 B、知识目标

(1)熟悉中国历史文化小常识;了解中国各民族的组成分布、汉族的传统节日等基本情况;掌握主要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饮食、节庆、禁忌等民风民俗。

(2)了解中国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掌握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宗教著名景观等知识。

(3)熟悉中国主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构成、分布及其特点。熟悉中国风景名胜区地理分布,掌握我国世界遗产及主要景区景点。

(4)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掌握古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等级、分类、主要特点、著名古建筑代表。

(5)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构景要素与常见的构景手段、著名园林代表;理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合的造园观念。

(6)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简况,熟悉中国烹饪的主要流派以及各主要风味流派的特点、代表作品;掌握中国最具特色的名茶、名酒、名贵中药、丝织刺绣品、陶瓷制品、文房四宝

21

以及各类著名的工艺品的基本常识。

(7)了解河南的地理及历史文化概况,掌握河南的重点旅游资源及风景名胜,熟悉河南的古今名人、重点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

C、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3)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 (4)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总标准

3、1 课程标识

计划学时:周课时4学时,共计76学时 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3、2课程内容

此课程是根据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和旅游行业对导游人员的要求,确定的教学内容,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主要包括 八大模块。首先,这些项目模块基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地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对一个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从业人员来说,是必备的,也是充分的。其次,这些内容模块也是我们河南省导游资格证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它既能满足对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也能和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另外,在实际导游工作中,不论是导游词的撰写,还是实际的对客导游讲解服务,这些历史文化知识及其应用训练,都是必要而充分的。

四、实施建议 4、1教材选用

《导游基础知识》陈珠芳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本教材对导游涉及的各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和讲解,知识面广泛,内容丰富实用,图文并茂。设计的互动栏目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2课程特点

(1)内容繁多,知识面广,涉及的领域十分丰富,包括历史、地理、民族、宗教、建筑、园林、饮食、风物等;

(2)属于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考点多,记忆难度大; (3)知识的单调性、琐碎性与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相违背;

(4)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如历史、地理知识的重新学习兴趣不大; (5)涉及宗教、建筑等方面的内容比较抽象晦涩,学生不易消化。

22

4、3教学方法

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堵塞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性,同时还导致了教师很难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来调整教学计划。这就要求实施开放型教学,逐步地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书本知识引向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以“快乐体验”为中心的综合教学法:

①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导游基础知识。

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幻灯片、光盘、实物图片投影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在“中国的民族民俗”一章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居住形式、饮食产品、生产生活等内容展现出来并配以解说,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并记住各少数民族的民俗,进一步开阔视野。

③课堂教学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出讲授知识,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调动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④为便于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安排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和旅游景点参观。

4、4考核评价要求

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要严格要求,考试方式为:闭卷,记分方法为:平时成绩占40%(10%的作业,10%的课堂表现,20%的课堂测验),期末考试占60%,其中10%的课堂表现分数由老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三项各占1/3产生,加重平时学习权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核;第一课堂考核成绩占70%,第二课堂考核成绩占30%;同时期末考试除理论考试外还有实践操作考试,根据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的要求,理论和实践考试都必须达到60分才认定及格。

内容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理论实训备注 项目 教学内容 总学时 课 第一堂课 2 8 10 10 2 6 6 6 课 0 2 4 4 1.以项目为载体,以能力实训为核心; 2. (1)知识与能力相结项目一 中国历史常识 项目二 中国地理景观 项目三 中国古代建筑 23

项目四 中国古典园林 项目五 中国四大宗教 项目六 中国民族民俗 项目七 中国饮食文化 项目八 中国风物特产 小 计

10 12 8 8 8 76 6 8 6 8 6 54 4 4 2 0 2 22 合,以能力为主;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考核方式与标准 序考核方式 号 属于过程考核,在每个项目教学过程中实施,1 项目考核 具体考核学生业务知识。 笔试或口属于阶段考核,共考核1次,具体考核学生实2 试 3 4 合计

成绩比例考核内容 (%) 60 30 际操作的能力。 小组成员根据小组作业中的表现进行评分 自我评价 5 5 100 小组互评 自评 五、学习情境标准 学习情境1 设计

24

项目目标 以人民公园为游览场所,模拟导学时:10 游服务程序 项目任务 步掌握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特色、分类、组成要素、构景手段。 教学方法建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 议 (1)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特色与分类 讲授法 相关理论知(2)中国古代园林的组学时 骤 1 准备 识 成要素 多媒体教学法 (3)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 (1)准备园林讲解工作要求 (2)了解核对讲解路线 (3)掌握参观游览过程讲授法 4 2 实施 工作流程 中的导游、讲解服务 提问引导法 (4)熟练向游客讲解园林知识 (5)结束当日活动中的服务要求 4 检查与评3 估

服务过程总总结、分析 结 25

小组讨论法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ox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