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施工设计说明模板
更新时间:2024-04-24 17: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建筑智能化施工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1.1、本工程为XXXXXX,总建筑面积为51649.11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1999.2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649.86平方米,地下X层,地上XX层,建筑总高度为59.30米。地下X层主要功能为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通信接入间、高低压配电房、消防及生活水泵房、送排风机房、地源热泵机房等;地上建筑由1号楼和2号楼两个主楼组合而成。1号楼一至四层为对外租售研发办公用房,五至十五层为xxxxx有限公司自用办公用房,2号楼为对外租售研发办公用房(主要功能)。
本次设计范围为地下一层及1号楼;2号楼详见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施工图。
1.2、本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楼板。
1.3、空调系统冷热源采用地源热泵+水源多联机组形式,地源热泵机组设置在地下一层,水源多联机组设置在各楼层,冷却塔设置在屋面上。 1.4、在地下一层设置成套式10/0.4KV变配电房。 1.5、在地下一层设置生活水泵房和雨水收集水泵房。
2、设计依据:
2.1、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4-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2007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200-94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526-2010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464-2008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50317-2006 《建筑物防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0343-200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98-2005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DGJ32/D01-2003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GJ32/J96-2010 《室内无线电信号覆盖系统建设规范》 DGJ32/J-2008 《智能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DB32/1198-2008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8年版) 2.2、江苏省和南京市电信、广电、消防、技防等部门的有关规程和规定。 2.3、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2.4、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3、设计范围:
3.1、本工程设计包括地下一层及1号楼内的以下内容:
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交换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会议系统等信息设施系统;
智能卡应用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等公共安全系统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能效综合管理系统等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
机房工程、建筑物电子信息的防雷接地、UPS配电等建筑环境工程设计。
3.2、公共信息网络及电信系统的分界点为1号楼十一层的网络中心及电信机房,本设计负责配线架以下的配线系统,网络及电信信号传输进户线和设备由专业公司按照业主要求配置安装。有线电视系统分界点在1号楼一层弱电管理中心的有线电视前端设备机柜处,本设计仅负责前端设备机柜后传输与分配系统的设计,有线电视信号接入及前端设备由专业公司按照当地广电部门和业主要求设置。
3.3、本次设计在地下一层预留室内无线电信号覆盖系统机房(即通信接入间)及进户管线,室内无线电信号覆盖系统由运营商专项设计,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系统应遵循“多网合一”(即采用合路技术,把多个运营商的各种移动通信网络连接在同一个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系统中,实现多路共用。)的原则进行建设。室内无线电信号覆盖系统与室外无线电信号覆盖系统应互不干扰。
4、综合布线系统
4.1、语音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综合布线作为物理传输平台。系统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主要用于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传输。
4.2、本工程的公共信息网络中心及通信机房设在1号楼十一层。建筑内按照配线子系统线路长度不大于90米原则设置电信间,电信间与楼层弱电间合用。公共信息网络中心及通信机房与各电信间之间构成综合布线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的数据信号传输线采用多模光缆,光缆信道为OF-300级。语音信号传输采用C级大对数电缆。
4.3、设备专用网的建筑设备管理间设在1号楼的安防控制中心内。建筑内按照配线子系统线路长度不大于90米原则设置电信间,电信间与楼层弱电间合用。设备网建筑设备管理间与各电信间之间构成设备专用网布线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的数据信号传输线采用多模光缆,光缆信为OF-300级。
4.4、各楼层电信间设备机柜与其对应区域内工作区的信息接口之间构成水平配线子系统。水平
配线子系统中数据及语言信号传输线均采用E级4对非屏蔽双绞电缆。公共信息网络的光纤配线和数据配线均采用智能配线架系统,对数据配线链接的变更信息自动检测和记录,实现远程管理功能。
4.5、网络中心及通信机房、建筑设备管理间和各楼层电信间内的配线柜均采用19英寸标准机柜,落地安装。在报告厅、高级会议室及领导办公室内设置光纤用户接口(千兆到桌面),其余场所设置RJ45信息接口(百兆到桌面)。在一层大厅、餐饮区、健身活动室、会议室、高层领导办公区等场所设置无线接入点,无线接入点信息接口在吊顶内嵌墙(柱)暗装,下沿距吊顶0.1m,并由对应交换机通过数据信号线直接供电。其他场所的信息接口除特殊说明外,均下沿距地0.3m嵌墙暗装或嵌地面暗装,与电源插座水平间距不应小于200mm。所有线路均在吊顶上封闭式金属线槽内敷设,或穿金属管视情在吊顶上、楼板内、墙内暗敷设。大开间办公室内的线缆经地面金属线槽敷设至办公室家具后引出,利用办公室家俱线槽孔敷设。
5、计算机网络系统
5.1、计算机网络系统按照千兆以太网设备配置(主干系统可扩展为万兆以太网系统),采用星形拓扑图结构形式,为办公自动化系统、资源信息数据库管理、电子邮件、个人数据库、报表处理、财务管理、智能卡应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远程会议系统等信息化应用系统提供应用平台。本工程设置两套计算机网络系统,即公共信息网络和设备专用网络,两套网络物理分隔。通过虚拟网设置,可以将公共信息网和设备专用网络划分为不同规模和数量的虚拟子网,以满足集团各部门以及各智能化系统应用的不同需求。
5.2、公共信息网络系统采用两层结构形式,即核心层一接入层。在1号楼十一层的网络中心设置两台核心交换机,一台核心交换机通过千兆链路下联到各接入层交换机,提供百兆到桌面的接入服务,另外一台核心层交换机为高端用户提供千兆光纤到桌面的接入服务。两台核心层交换机互为热备份。
5.3、设备专用网络系统采用两层结构形式,即核心层—接入层。在1号楼的安防控制中心内设置一台核心层交换机,通过千兆链路下联到各接入层交换机,提供百兆接入服务。
6. 电话交换系统
6.1、本工程的电话交换系统采用数字用户程控交换机通信形式,通信机房在1号楼十一层,与网络中心合用一室。电话交换系统采用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物理传输平台,本次设计仅负责通信
机房配线架以下的配线系统。
6.2、数字用户程控交换机容量不应小于1000门,用户可根据实际话务量申请中继线数量,初级建议配置100条单向出入中继线。
6.3、数字用户程控交换机应提供普通电话业务、ISDN通信和IP网络电话等业务,配置相应的管理软件,应具有计费管理、通话权限设置、来电显示、三方通话、呼叫转移、语音信箱等功能。
7、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7.1、本系统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接入形式,562MHZ邻频传输模式,双向传输系统。有线电视前端设备设置在1号楼一层的弱电管理中心内,电视信号来自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卫星接收信号和自办节目。建筑内部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分配一分配形式。
7.2、各终端输出口技术指标:输出电平69±6dBuV,相邻频道输出电平差≤2dB,任意频道间的电平差≤12dB,载噪比(C/N)≥44dB,交扰调制比(CM)≥47dB,载波互调比(1M)≥58dB,电视图像达到优良标准。
7.3、本工程采用双向传输网络,系统中所有设备器件均具有双向传输功能,各类设备器件、连接器、电缆均应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屏蔽系数应大于或等于100dB。每一台双向分配放大器必须内配上行宽带放大器,HFC网络内任何有源设备的输出信号总功率不超过20dBm。 7.4、除图上注明外,有线电视前端机柜至集中分配器采用SYWV-75-9型同轴电缆,集中分配器至用户终端采用SYWV-75-5型同轴电缆。干线在吊顶上的金属线槽内敷设,或穿金属管(TC20/MT25)在吊顶内、墙内和楼板内暗敷设,支线穿金属管(TC15/MT20)在吊顶内墙内或楼板内暗敷设。
7.5、集中分配器设置在弱电间内,采用挂墙安装方式,底面1.5m,箱体采用2mm厚钢板制造,钢板表面无毛刺且经喷塑防腐处理,浅灰色,箱体的建议尺寸为:H×W×D=400×300×160mm。所有用户终端盒均嵌墙或嵌柱暗装,除餐厅内的用户终端盒下沿距地2.5m外,其它均下沿距地0.3m。
7.6、卫星电视接收节目源包括:卫星天线接收亚太6号卫星30套。洲际电视节目(自办节目)2套。位于有线电视机房内设置DVD机及监视器用于播放酒店自办节目。酒店自办节目由DVD播放,经调制器调制后经混合器与卫星电视信号、无线电频道、有线电视信号混合后通过分配—分配网络将信号送至末端。
8、公共广播系统
8.1、本工程分别设置公共广播系统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共用扬声器。本次设计范围为公共广播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见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施工图。
8.2、本工程采用数字式单声道广播系统形式,公共广播控制中心设置在1号楼弱电管理中心内,系统的主控设备由网络控制器(即广播主机)、数字式功率放大器、音频扩展器、寻址呼叫站等组成,在十四层和十五层的领导办公室内分别设置一个公共广播分控工作站,分控工作站通过设备专用网络访问广播主机,可对本区域的广播音源、音量等进行控制。
8.3、火灾应急广播优先于公共广播,火灾时通过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开启应急广播主机,停止公共广播主机。将对应楼层切换到应急广播回路,同时将现场音量调节开关切换到最大音量(与应备声压级相当)。
8.4、公共广播应达到一级背景广播系统的电声性能指标,系统应保证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应大于15dB,应备声压级不小于86dB,声扬不均匀度不大于10dB,漏出声衰减不小于15dB,系统设备的信噪比不小于70dB。扬声器的布置满足背景广播声扬均匀度的同时,还需满足火灾紧急广播的要求。要求从功放设备的输出端至线路上最远的扬声器的线路衰耗不大于2dB,谐波小于0.1%,信噪不低于60dB。本工程嵌入式扬声器的功率为3W,吸顶安装,壁挂式扬声器的功率为5W,下沿距地2.5m挂墙或注明装,扬声器应使用阻燃材料,或具有阻燃后罩结构。
8.5、室内广播信号线:NH-RVS-2×1.5mm2,室外广播信号线:NH-RVVP-2×4.0mm2,广播强切控制线:NH-RV-2×1.5mm2。广播线路采用专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敷设,不应与其他信号与控制线路同管或同线槽敷设。室内广播线路采用金属管保护时在楼板或墙体等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暗敷设方式,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不得不明敷时,应在金属和封闭式金属线槽上刷防火涂料等防火保护措施。经接线盒、线槽等处引至扬声器的路线应穿防火型可挠金属管保护,本系统所用封闭式金属线槽应采用阻燃型线槽,室外广播线缆利用室外智能管道中的安防专用管孔敷设,在管线进出建筑物处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和金属保护管均应做等电路连接并接地。 8.6、公共广播系统选用的各种设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通过3C认证。
9、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9.1、本系统包括信息采编播控子系统、信息显示子系统、信息导览子系统
9.2、信息采编播控子系统:本工程采用基于网络数字传输方式的播放控制系统。信息采编播控工作站设置在1号楼一层弱电管理中心内部,通过以太网将编辑后的节目和播放列表传送至各显示终端和查询终端,显示终端按照播放列表播放服务器内节目或本地预存节目,查询终端由访客操作读取服务器导览信息。信息采编播控工作站也可采用点对点控制或群组控制的方式对各显示终端实施远程控制,插播文字、图像或视频等内容。系统应能控制等离子显示屏、液晶显示屏、LED显示屏等显示终端及查询终端,支持播放各种格式的音频、静态文字、动态图片文件。
9.3、信息显示子系统
在1号楼一层大厅内设置1套全彩色视频显示屏,用于播放宣传片、重要通知、欢迎辞。在五层餐厅售餐处设置1套双基色显示屏,用于播放饭菜价格。在各层电梯内共设置28台液晶显示屏,用于播放通知、新闻、天气及广告信息等信息;在十二层报告厅门口设置1台液晶显示屏,用于播放通知会场安排、欢迎辞等信息。
本次设计仅对电子显示屏的信号传输线路进行设计,各电子显示屏的推荐尺寸详见平面图,最终规格尺寸以及具体安装位置应结合室内装修设计统一考虑。 9.4、信息导览子系统
在1号楼一层大厅预留多媒体查询系统通讯接口,多媒体查询机的规格型号以及具体安装位置应结合室内装修设计统一考虑。
10、会议系统
10.1、会议系统由会议发言子系统、会议讨论子系统、远程电视电话会议子系统、摄像跟踪子系统、扩声子系统、音视频采集与处理子系统(含家庭影院和卡拉ok点播系统)、视频显示子系统、集中控制子系统等有机组合,并通过局域网及租用专线实现远程信号的传输。各子系统宜选用开放性和可集成性的产品,系统设备应具有标准化和模块化特性,便于根据各会议室的不同用途灵活搭配,各会议室功能组成如下:
十四层贵宾接待室:扩声子系统、音频采集与处理系统、视频显示子系统:
十三层小会议室:会议讨论子系统、远程电视电话会议子系统、摄像跟踪子系统、扩声子系统、音视频采集与处理子系统、视频显示子系统、集中控制子系统;
十三层中议室:会议讨论子系统、远程电视电话会议子系统、摄像跟踪子系统、扩声子系统、音视频采集与处理子系统、视频显示子系统、集中控制子系统;
十二多功能厅:会议发言子统、远程电视电话会议子系统、摄像跟踪子系统、扩声子系统、音视频采集与处理子系统、视频显示子系统、集中控制子系统; 五层大包间:家庭影院系统、卡拉ok点播系统; 十五层客厅:家庭影院系统。
10.2、本次图纸对会议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管线预埋进行了设计,有关设备的选型和深化设计由集成商结合装修设计统一考虑。会议扩声系统由专业设计公司结合装修进行电声、建声的一体化设计。上述会议室扩声系统均按照多用途类扩声系统设计,声学特性指标应达到一级标准,最大声压级:≥103dB;传输频率特性:以100-63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带内允许-4~+4dB的变化范围;传声增益:≥-8dB(125Hz);稳态声扬不均匀度:≤6deB(100Hz),≤8dB(4000Hz);系统噪声:≤NR20。
11、智能卡应用系统
本工程智能卡应用系统主要实现出入口控制、电梯管理、考勤管理、汽车管理、消费管理功能。智能卡应用系统数据采用同一数据管理,数据库服务器设置在1号楼一层的弱电管理中心内,各子系统的工作站和数据库服务器居于系统的高速管理信息域,通过以太网路由器可连接局域网和广域网。要求各子系统支持TCP/IP协议,实现局域网和互联网的数据通信,通过PC机和管理软件提供简单易用的视窗用户界面,采用图形化的人机界面,设置和监控整个系统,系统设置完成后,各控制器应能脱离PC机和管理软件独立运行。系统应能支持CPU卡、韦根卡、密码键盘、指纹、人脸、瞳孔等识别设备。智能卡独立运行并提供通信接口,便于与安全防范系统及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集成,相互传递信息。 11.1、出口控制子系统
11.1.1、本系统采用TCP/IP协议。运行在标准以太网环境之中。网络控制器通过现场通讯总线连接各门禁控制器,构成现场控制系统。各网络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上联至出入口控制工作站,出入口控制工作站设在1号楼的弱电管理中心内,配置相应管理软件,应能对系统中的有关信息自动记录、打印、存储,并具有发卡管理、权限设置、门禁控制时段及节假日设置、网络控制器状态监测、门禁装置状态监测、系统历史操作记录存查等功能。
在安防消防控制中心、弱电管理中心、网络中心及通信机房、楼层出入口、档案室、财务现金
库、领导办公室、藏品室、密室等室等场所设置门禁控制装置。藏品室和密室的门禁控制点在门的俩侧设置“读卡+生物识别”识别装置,采用双向进出控制模式,其余场所的门禁控制点均在门的一侧配置读卡器,另一侧配置开门按钮,采用单向进入控制模式。
11.1.2、出入口控制系统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当发生火灾事故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撤防信号,并通过网络控制器内配置的联动控制模块使相应区域内的门禁控制器处于撤防状态。
11.1.3、门禁控制器采用DC12V区域集中供电方式,电源装置设置在弱电间内,电源线采用RV-2×2.5mm2电缆,现场通讯总线采用RVSP-2×1.5 mm2屏蔽双绞线,读卡器信号线采用RVV-4×1.0 mm2电缆,出门按钮信号线采用RVV-2×1.0 mm2电缆,门磁信号线采用RVV-2×1.0 mm2电缆,电锁控制线采用RVV-2×1.0 mm2电缆。电源线、线槽通讯总线和各门禁信号线在吊顶内沿封闭式金属线槽敷设,或穿金属管视情在楼板内、墙内暗敷设。 11.2、电梯管理子系统
11.2.1、在1号楼的电梯机房内设置电梯选层控制器,在各电梯轿厢内设置选层读卡器及联动控制模块。选层控制器通过现场通讯总线联接电梯轿厢内的选层读卡器和联动控制模块,构成现场控制系统。各选层控制器通过设备专用网络上联至电梯管理工作站,构成电梯管理网络。电梯管理工作站设在1号楼弱电管理中心内,配置相应的管理软件,应能对系统中的有关信息自动记录、打印、存储,并具有发卡管理、选层权限设置、电梯控制时段及节假日设置等功能。 11.2.2、正常时由电梯管理系统对电梯运行进行控制,当发生火灾事故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强制控制所有电梯依次停于首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控制优先权。
10.2.3、电梯选层控制器、读卡器及联动控制模块采用DC12V区域集中供电方式,电源装置设置在电梯机房内,电源线采用RV-2×2.5mm2电缆,现场通讯总线采用RVSP-2×1.5 mm2屏蔽双绞。从电梯机房引至电梯轿厢的现场通讯总线和电源线,均在电梯控制箱内转换为随行电缆后引至电梯轿厢。本工程共设置4台选层控制器,系统构成详见电梯管理系统图。电梯管理系统独立运行并提供访问接口,便于与其他系统进行系统集成。 11.3、考勤管理子系统
本工程利用各楼层出入口门禁控制点的读卡器兼作考勤机,考勤管理工作站设在1号楼弱电管理中心内,配置相应的管理软件、具有请假、加班、调休等记录功能,应支持轮班、跨天上班、多班倒等排班模式,可导出考勤结果供各部门查询。 11.4、汽车管理子系统
11.4.1、在地下汽车库的两个出入口处分别设置汽车库管理工作站,工作站通过以太网互相并配置相应的管理软件,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应具有远距离读卡、自动控制出入栅栏、车牌和车型的抓拍识别、临时车俩计费、剩余车位统计显示等功能。该系统自成网络,独立运行。 11.4.2、汽车库管理系统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当发生火灾事故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并通过汽车库系统的出入口控制单元联动打开栅栏。
11.4.3、本系统的线路均穿焊接钢管视情在楼板内、墙内暗敷设,线缆型号规格详见汽车库管理系统图及大样图。 11.5、消费管理子系统
本系统用于将充值后员工卡作为内部信用卡在消费机上使用,以代替现金流通,实现内部消费电子化、制度化。本系统采用TCP/IP协议,运行在标准以太网环境之中。消费管理工作站通过设备专用网络与员工餐厅及健身活动室内的消费机通信。消费管理工作站设在1号楼弱电管理中心内,配置相应的管理软件,应能对系统中的有关信息自动记录、打印、存储,并具有充值管理、就餐时段及计费模式设置、系统历史操作记录存查等功能,消费机由餐厅正常照明配电箱供电,要求配置应急电池以保证在故障断电情况下消费数据不至丢失。
12、安全防范系统
12.1、本系统按照普通风险对象先进型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本系统由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详见智能卡应用系统11.1条)、汽车库管理系统(详见智能卡应用系统11.4条)、和内部对讲系统组成。安防控制中心设在1号楼一层,与消防控制中心合用一室,以便于消防安防的集成建设和一体化管理。安防控制中心负责1号楼、地下室及室外区域的安防管理,同时与2号楼的安防控制室互联,共享公共区域的安防信号。安防控制中心设置为禁区,设置门禁及摄像机等装置作为保证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设置语言信息接口、数据信息接口及110专用报警电话作为进行内外联络的通信手段。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向上一级接处警中心报警的通信接口。 12.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2.2.1、在主要的出入口、大厅、电梯前室、走廊、电梯轿厢、汽车库、自行车库、财务室、档案室、安防消防控制中心、弱电管理中心、网络中心及通信机房、藏品室、密室、室外周界以及其他需要重点监视的场所设置摄像机。根据场所的特点,本建筑内共设置固定彩色摄像机139台,球型彩色摄像机22台,电梯轿厢摄像机5台。室内固定摄像机采用高清低照度彩转黑型数
字摄像机,室内球型摄像机采用26倍光学变焦高速球型数字摄像机,电梯轿厢摄像机采用宽动态低照度彩转黑型模拟摄像机,室外球型摄像机采用26倍光学变焦宽动态高速球型模拟摄像机,具体安装方式见弱施工图Z007的建筑智能化通用图例和设备安装说明表。
12.2.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采用数字视频网络虚拟交换/切换模式,模块化设计以便系统扩展,安防控制中心内包含总控工作站、中心管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集中存储服务器、集中存储磁盘阵列、视频解码器、监控器等设备。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经法定机构检验或认证合格。
在主机房内建议配置高为2.9m,宽为4.7m的监视屏,监视屏的两侧各设置6台22英寸液晶显示器,用于单画面显示。中间设置4台46英寸液晶拼接监视器,用于重点画面和多画面显示。监视屏下方的柜体内设置视频解码器、拼接控制器等设备。监视屏前方设置2.4m长的琴台式控制台,控制台设置安防总控工作站、网络控制键盘、报警主机等设备。设置2台19英寸标准机柜,内设设备网交换机、中心管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集中存储服务器、集中存储磁盘阵列、视频解码器等设备。所有安防用电设备均采用双路电源供电并在末端设自动切换装置,配电设计详见电气施工图。
12.2.3、系统具有信息存储功能,在供电中断或关机后,对所有编程信息和时间信息均应保持。所有视频信号可手动/自动切换,既可按时序自动切换,切换时间在1~30秒间可调,也可以手动选择某一摄像机进行追踪、录制。所有摄像机视频信号均能被主机录像,监视图像信息应具有原始完整性。系统配置集中存储服务器和集中存储磁盘阵列,对所有监控部位进行24小时录像,录像资料可根据管理需要,对不同区域定义不同的保存时间,建议按照7×24、15×24和30×24小时设置。图像记录应包含图像编号/地址、记录时的时间和日期等信息,并可随时提供调阅及快速检索。
在十三、十四层的保安值班室和总裁办公室分别设置安防分控工作站,通过对监视、控制、调阅等操作权限的设置,形成集中录像、分级监控的管理模式。系统应能支持编解码器客户端分控、IE浏览器分控及手机远程监视等分控方式。
12.2.4、本系统采用设备专用网络作为信号传输及处理的平台,采用综合布线系统作为信号传输的物理介质,室外周界及电梯轿厢内模拟摄像机的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由编解码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通过设备专用网络接入系统,其他数字摄像机的视频信号通过设备专用网络直接接入系统。模拟摄像机视频信号采用SYV-75-5(室内)及SYV-75-7(室外)同轴电缆传输,控制信号线采用RVSP-2×1.5mm2屏蔽双绞线;数字摄像机的数据信号采用E级4对双绞线传输。前端设备采用分区域集中供电形式,电源装置设在安防控制中心和弱电间。室内摄像机电压等级
为DC24V,电源线采用RV-2×1.5mm2电缆。室外摄像机电压等级为AC220V,电源线采用BVV-3×4.0 mm2电缆导线。室内摄像机的线缆均采用金属线槽或穿金属管保护,在弱电竖井内、吊顶内、墙内及楼板内敷设。室外摄像机的线缆利用室外智能管道中的安防专用管孔敷设,在管线进出建筑物处,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和金属保护管均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12.3、入侵报警子系统
12.3.1、在安防控制中内设置入侵报警上位机,在十四、十五层的值班室内设置区域入侵报警控制器。入侵报警上位机负责接收、显示并处理公共区域防盗报警探测器和紧急求助按钮的报警信号,区域入侵报警控制器负责接收。显示并处理高层领导办公区域内防盗报警探测器和紧急求助按钮的报警信号。用户可根据领导作息时间,通过设置在现场的控制键盘灵活撤布防,避免误报警情况。入侵报警上位机通过设备专用网络与区域入侵报警控制器互联,集中监测各区域入侵报警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报警信号。入侵报警系统自成网络,报警控制器独通过通讯接口纳入安防集成平台,系统应具有电子地图联动功能,能直观地显示报警类型及报警地点。 12.3.2、在财务室、档案室内设置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在网络中心和高层领导办公室内设置红外幕帘探测器,在高层领导居住区内设置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红外幕帘探测器、可燃气体泄漏探测器、门(窗)磁开关和紧急求助按钮,在藏品室内设置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红外幕帘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和紧急求助按钮,在密室内设置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震动探测器和紧急求助按钮,在安防控制中心、财务室领导办公室和残疾人厕所内设置紧急求助按钮,在屋顶和三层层顶花园的女儿墙上设置电子围栏报警系统。残疾人厕所内的紧急求助按钮距地0.5m嵌墙安装,紧急求助按钮声光报警器在残疾人厕所外挂壁安装,下沿距地2.5m;其余场所的紧急求助按钮应结合办公家具进行设置,要求安装在隐蔽位置,且便于维修和操作。其他探测器的具体安装方式见弱电施工图Z007的建筑智能化通用图例与设备安装说明表。
12.3.3、入侵报警系统信号总线采用RVSP-2×1.5 mm2屏蔽双绞线,电源线采用RV-2×1.5 mm2导线。在走廊上沿吊顶内封闭式金属槽敷设,或穿金属管视情在楼板内、墙内暗敷设。 12.4 电子巡更系统
本工程采用离线式巡查系统,巡查管理电脑设在1号楼的安防控制中心内。在各楼层走廊、出入口、地下车库、设备用房通道、室外周界等场所设置电子巡查信息钮。 12.5 内部对讲系统
本工程设置无线对讲系统,用于保安与物业管理对讲。系统主机设在1号楼安防控制中心,室内外无线系统的设置由设置供应商和集成商确定。
12.6 安全防范系统集成
建议对上述安全技术防范的各子系统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相对集成,各子系统的主控设备在1号楼安防控制中心内进行联网,实现集中管理、集中监控,相互联动。当发生火灾报警或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装置报警时,事故区域的摄像机及时与事故区域相关的出入口和通道的摄像机自动投入监控状态,上述摄像机的视频信号优先显示并及时自动记录。通过各子系统的集成提高安全技术防范的能力,同时预留与公安报警中心联网的通信接口。
12.7 实施中所选的系统形式若有变更,设备供应商和系统总承包商应及时做好深化设计,并报安防主管部门、工程监理和设计部门审核确认。
13、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13.1、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采用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中央操作工作站设在1号楼弱电管理中心内,通过设备专用网络联接各网络控制器。网络控制器通过通讯总线联接各种直接现场数字控制器(DDC),构成现场控制系统。网络控制器集成了控制、监视、记录数据日志、报警、时间计划表、网络连接等功能,可脱离中央操作工作站独立运行,也可通过以太网集成到BAS控制中心进行集中监管。系统对建筑设备的运行进行实时检测、控制、记录、实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节能环保的目的。
13.2、水源多联机组的自动监控系统由设备配套提供,其控制系统应包括数字化自动监控装置及通讯网关,通过第三方集成控制器接入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系统通过现场数字控制器对热交换器、冷却塔、地源水循环泵、空调水循环泵、全热交换新风机组、送(排)风机等空调设备进行状态监视、启停控制、故障报警、运行信息的统计记录等。本工程设排风兼排烟风机,在正常情况下其控制方式与排风机组相同,当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控制,消防控制中具有控制优先权。本系统对消防专用风机不进行监控,其自动监控功能由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实现。
13.3、本系统通过现场数字控制器对楼层(区域)正常照明电柜和动力配电柜的开关状态进行监控。
13.4、本系统通过现场数字控制器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和故障报警,同时预留电梯集控系统的通讯网关,建议电梯厂商开放通讯协议,将电梯的运行参数纳入建筑设备管理系统集中监视。
13.5、本系统对生活水泵,生活热水泵和中水泵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和故障报警,对生活水箱、
生活热水箱、中水水箱和集水坑的水位进行监视和超位报警,生活水(中水)变频泵的起停由变频控制箱实现自动控制。对消防水泵不进行监控,其自动监控功能由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实现。
13.6、门厅和走道等公共照明,报告厅场景照明、室外景观照明、泛光照明的控制宜自成系统,预留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通讯网关,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运行参数纳入建筑设备管理系统集中监视。
13.7、高低压变配电系统采用了数字化综合运行保护和监视系统。该系统具有标准的通信网关,通过第三方集成控制器接入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13.8、本系统通过现场数字控制器对地下车库的一氧化碳浓度、办公场所的空气质量、藏品室和密室的温度、湿度、漏水状态进行参数监测。
13.9、网络控制器至现场控制器的通讯总线采用RVSP-2×1.5 mm2屏蔽双绞线,在走廊上沿吊顶内弱电专用封闭式金属线槽敷设,或穿金属管视情在楼板内,或墙内暗敷设,现场控制器至各设备电源控制箱的线路穿金属管视情在吊顶上、楼板内或墙内暗敷设,部分与弱电线槽同路径的线路在弱电专用线槽内敷设,与各种传感器、变送器、阀门等连接的控制线、信号线、电源线等由集成商根据现场情况穿镀锌钢管或采用线槽明敷。
13.10、中央操作站的电脑主机、显示器、打印机及现场的各种传感器、变送器以及现场控制器等均由集成商成套供货。
14、建筑能效综合管理系统
14.1、本工程设置建筑能效综合管理系统,对各楼层照明、动力、空调、给水的能耗进行监测,对建筑的能耗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实现对能源的有效管理并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14.2、系统由能效管理工作站、采集计量单元和数字式计量表(电表、水表)适配器组成。能效管理工作站和采集计量单元设在1号楼的弱电管理中心内,通过通讯总线连接分散各处的数字式计量表进行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系统定期采集数字式计量表的数据,自动生成报表,可通过互联网上传至建筑能效检测数据中心,接受主管部门的集中监管,也可通过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将能耗图表进行实时发布显示。
14.3、本系统独立运行,也可通过通讯网关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集成,根据用户能耗数据,对建筑设备进行优化控制。
14.4 采集计量单元至各数字式计量表适配器的通讯总线采用RVSP-2×1.5 mm2屏蔽双绞线,在走廊上沿吊顶内弱电专用封闭式金属线槽敷设,或穿金属管视情在楼板内、墙内暗敷设。 15、可视对讲系统
15.1、本工程在十五层居住区设置数字式联网可视对讲系统,系统由中心管理主机、联网控制器、系统电源装置、门口机、单元门电控锁、室内可视对讲分机等组成。中心管理主机设在1号楼安防控制中心内,通过网络总线与联动控制器连接,联网控制器与门口机和室内可视对讲分机相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可视对讲系统。
15.2、在十五层居住区的各出入口设置门口机和入户电控锁,在居住区内设置室内可视对讲分机,业主凭感应卡开启入户门电控锁进入,访客需通过门口机与业主对讲确认身份后,由业主遥控开启入户门电控锁。
15.3、可视对讲系统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当火灾事故发生时,通过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控制模块对相应区域内可视对讲系统的电源装置进行联动控制,打开单元门电控锁。 15.4、可视对讲系统线缆采用金属线槽或穿金属管保护,在弱电竖井内、吊顶内、墙内及楼板内敷设。
16、机房设计
机房设计内容包括机房选址及设备布置、机房环境建设、空气调节系统、电气系统(供配电、照明、静电防护、防雷与接地)、机房布线系统、机房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本专业对安防消防控制中心、弱电管理中心和楼层弱电间进行机房选址及设备布置设计、静电防护与接地装置预留设计、安全防范设计。其余设计内容应在用户需求和机房设备确认后,由专业承包公司进行专项设计和施工。网络中心及通信机房的设计由用户另行委托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
1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接地措施
17.1、本工程按照B级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护等级设计,采用浪涌保护器、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
17.2、在安防消防控制中心、弱电管理中心、通信接入间、弱电间内设置等电位连接端子箱。弱电机房内各种设备的金属外层、防静电地板、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等均应以最
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箱的端子连接。等电位连接线路由集成商在深化设计中确定,施工方式请按照国际《等电位连接安装》O2D501-2的第21页和22页执行。
17.3、机房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箱应就近与大楼框架柱内的主筋焊接(土建施工时预留接地端子)或通过连接线BV-450/750V-25 mm2(穿金属保护管敷设)与所在楼层弱电间等电位连接端子箱连接。各弱电间之间设置40×4热镀锌扁铜接地干线(详见电气施工图),使各楼层弱电间内局部等电位端子连接箱与大楼的总等电位连接箱端子连接。除图中注明,等电位端子箱均嵌墙暗装,下沿距地0.3m。
17.4、进、出建筑物的各种信号电缆的金属屏蔽层、金属保护管均应做等位连接并接地(详见电施说明和接地平面图)。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应按照GB50343-2004表5.4.2—1~2要求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线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 17.5、金属信号线缆在进出机房的相应输入端口安装适配的信号SPD,配线架、分配线架、终端用户盒和大对数电缆的内芯空线对就近接地。非屏蔽双绞线路SPD的标称导通电压大于1.2倍的额定工作电压,标称放电电流大于1KA。屏蔽双绞线路SPD的标称导通电压大于1.2倍的额定工作电压,标称放电电流大于3KA。同轴电缆线路SPD的标称导通电压大于1.2倍的额定工作电压,标称放电电流大于3KA。
17.6、本工程采用综合接地系统,要求接地系统中实测的最大接地电阻不大于1?。接地专用线路和装置详见本工程电气施工图。
18、配线管及文字标注
18.1、图中未注明的配线均穿金属管视情在楼板内,吊顶或墙内暗敷设。地下室及一层地板内暗敷设的配线管均采用SC管(即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在机房内和吊顶内明敷的配线管采用TC管(即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其余均采用MT管(即普通碳素钢电线套管)或者KBG管(套接扣压式薄壁钢管),具体敷设方法详见Z005图,人防区域导线配线管一律采用SC管,不得采用其他管材。凡穿过围护结构、防护密闭墙和密闭隔墙的管线和预留备用管孔,应做防护密闭和密闭处理。电缆桥架不得直接穿越维护结构、防护密闭墙和密闭隔墙,穿越时应改为TC管。密闭处理做法及穿越人防预埋管的做法详见Z006图。
18.2、导线允许穿管根数与相应最小管径对照请见附表一、二,平面图中各种标注文字的含义见附表三,线槽代号、型号、外形尺寸对照表见附表四,线路标注见附表五。
18.3、本工程所设计的电缆桥架均为封闭式金属线槽,表面均要求喷塑防腐无毛刺处理,浅灰
色,供货商应进行现场勘测,提供全套主、附件设备。金属线槽的外壳仅作承载用,不得作为保护接地线(PE线)用;在线槽连接处应用截面不小于6 mm2的编制铜带跨接,作等电位连接。竖井内垂直敷设的线槽在穿越楼板处和楼层线槽穿越防火隔墙处,线槽内均应作防火封堵,直线段超过30m时,应留有不小于20mm的伸缩缝。线槽施工详细要求和方法请按照国标O2×101-3的114页和国标D301-1~2的13-37页执行。线槽上盖视情距梁底或风管底部100mm安装。
18.4、所穿过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的管线应参照98D301-2的17和18页做法施工。 19、其他
19.1、本工程各子系统所有器件、设备均由集成商负责成套供货、安装、调试。集成商应根据选用的产品进行深化设计,设计单位负责审核及相关专业的配合。
19.2、各系统中使用的设备、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法规和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并具有国家检测中心颁布的合格证和商业销售许可证。消防设备和电信设备还应具有入网许可证。
19.3、所有设备和线路用预埋件及安装用的支架预埋件,请集成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与土建专业、其他机电专业施工人员密切配合。
19.4、集成商应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包括深化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业主和监理若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请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设计部门及时出更改通知或修改设计图纸。
19.5、凡与施工有关而又未说明之处,参见国家、地方标准图集施工,或与设计院协商解决。 19.6、接线箱、控制器编号说明: GB:广播接线箱 FD:综合布线楼层配线柜 TV:有线电视分配器箱 NCU:BAS网络控制器 ID:直接现场数字控制器 RL: UPS配电楼层接线箱
正在阅读:
建筑智能化施工设计说明模板04-24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06-14
幼儿园课程编制05-01
寄存器06-07
农产品营销03-19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02-20
09会计基础模拟试题09-18
织机原理01-19
测量学 第1章 绪论05-11
17年专插本公共课英语真题详解05-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智能化
- 模板
- 施工
- 说明
- 建筑
- 设计
- 基于网格数据挖掘体系结构
- 北京市工会经费(筹备金)税务代收试点工作管理办法
- 2013 江苏省常州市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 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 希望杯第3届(1992)初1第2试
- 8加几的加法教学设计
- 心田半亩种青春范文
- 阳江市新都汇时代广场建材家居馆及1号楼工程综合应急预案
-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1
- 湖北省建始县红瓦屋水库枢纽电站工程水保方案 - 图文
- 一等奖教案2018-2019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不
- 造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音乐舞蹈学院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方案
- 2018年版网络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混凝土
- 电测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 1—2、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师版)
- 以社会学原理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汕尾(海陆丰)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编写提纲
- 智能照明方案
- 西方造园变迁史笔记
- 22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论文 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