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01 21: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课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

美德。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的智慧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代有不少神童,年纪小小却显得异常聪颖。比如说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骆宾王。我们学过骆宾王的诗有哪首?(生背诵《咏鹅》 )相传骆宾王七岁时,有一天他家来了客人。一家人忙着招待客人,骆宾王就独自一人跑到了池塘边玩耍时写出了著名的《咏鹅》诗。再比如,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请生简单讲)类似的神童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他几个神童的故事。(引出课文)

二、介绍作者及背景

1、《世说新语》是刘义庆〔南朝·宋〕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该书内容上主要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等。文体上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永。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2、刘义庆, 南朝宋文学家。自幼才学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幽明录》。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全班学生齐读课文一遍。读完后教师提醒要注意的字词的读音,再带领学生标出停顿。生再次齐读课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zhòu),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à)可拟(nǐ).”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2、教师让学生结合注释,小组内讨论尝试翻译课文。讨论完后教师点一些学生逐字逐句翻译全文,并点评学生的不足,指出正确翻译,提醒学生划出重点字词。翻译完全文翻译完后让点部分学生翻译部分句子。(结合研讨与练习三)

课文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交代了咏雪背景:时间-寒雪日、地点-谢太傅家、人物-谢太傅与子侄辈、事件-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紧密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雪下的紧密,谢太傅产生雅兴出题考子侄辈)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答案众多,只录取两个有代表性的)

太傅高兴的笑了起来.(大笑乐,态度不明)

(兄女)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结尾暗示赞同谢道韫答案)

重点字词: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 因:凭借; 即:就是;

特殊句型:

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所似何? 宾语前置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 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状语后置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即……,……也”

(简单解释、了解这三种句式即可。翻译课文过程中简单介绍几种特殊句型,提醒学生遇到此类句子要将句子调成正确语序,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说话用语习惯后再翻译。)

3、翻译完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四、逐步深入,品味语言

1、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析:谢家子弟在下雪日家庭聚会,比赛咏雪。

2、本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家庭,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家庭氛围?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看出来的?

析:氛围:融洽、和睦、欢快、轻松、文化氛围浓厚 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欣然”、“未若”(说话直率,可见氛围轻松)等句子、词语看出。

2

3、谢家子弟的咏雪比赛是在谁的主持下进行的?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析:谢太傅(谢安)。

4、有哪些回答?你认为哪个回答更好?(讲解形似与神似,学生自由选择,教师不论定哪一种解释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 “柳絮”凭借风力满天飞舞,富有生命力,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5、谢太傅对比赛的结果有何表示?(用原文字词回答) 析:大笑乐。 6、(主问题)谢太傅为何会“大笑乐”?(教师恰当引导,学生适当讨论,言之有理的答案教师都可认可)

析:

(A)对两个人的两个答案都满意,故“笑乐”。 (B)笑前喻,乐后喻。(即:对胡儿的比喻有略含贬义的笑,对兄女的赞许之

乐。)( “柳絮”凭借风力满天飞舞,富有生命力,而盐是被动的“死”的意象。)

(C)对“未若柳絮因风起”“笑乐”。(对胡儿的未评价,对兄女的高度肯定。) 7、兄子胡儿和兄女对自己的诗句有无评价?(本问题可不讲,视学生层次而定。)

析:学生很可能会说“没有”(“找不到相应语句”。) 教师要善于引导:“差”和“未若”,不自信和自信的区别,其实是有评价的。 8、作者有无对这两句比喻有个谁优谁劣的评价?从哪里看出来的?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一句特意交代谢道韫的身份(不刻意去写胡儿谢朗),暗示谢道韫既有天资才气,又有后天的艺术熏陶等。表明了作者对谢道韫的才气是赞赏的。 9、资料补充(视课堂情况而定)

师:其实后人也多是对谢道韫的这句诗赞赏有加: 宋人蒲寿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朱淑真“凭阑观雪独徘徊,欲赋惭无咏絮才”,秋瑾“咏絮辞何敏,清才扫俗氛”。

《咏雪》中,谢道韫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时才7岁,小小年纪才气就已外显,她长大后成为了一个才女,人们因此句叫她为“咏絮”才女,曹雪芹《红楼梦》中对薛宝钗、林黛玉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他的判词从侧面写出了对谢道韫此句的肯定。

3

五、总结课堂

在这堂课中,老师和大家一起感受了东晋士人家庭和睦欢快的气氛与咏雪的雅趣,也认识了有“咏絮才”美誉的谢道韫,课后请大家找一找与雪相关的诗句(至少三句)写在作业本上,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

交代背景:谢太傅与儿女讲论诗文

叙述事件 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咏 雪 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补叙身份:谢道韫乃无奕女,凝之妻

七、教后反思

4

赞谢道韫之才起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东晋谢氏家族子弟在寒雪日咏雪的趣事。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学的怎样。请几位同学来翻译几个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a4)可拟(ni3).”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课文《咏雪》的主旨是赞颂谢道韫的才华,那么今天继续学习另一个早慧儿童陈元方的故事。那么陈元方是谁呢,他做了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请生先齐读课文,读完后教师带领学生更正易读错的词。再齐读课文,标出停顿,再齐读课文。 课文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 先讲题目“陈太丘与友期”,问学生友人是否按时赴约,(生答未按时赴约)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请学生根据注释,同桌之间互相帮助尝试翻译课文,找出发生了什么事情。

3、 同桌互译完后,师请几位学生逐字逐句翻译,指出要注意的字词,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全文翻译完后,师请生串讲,概括课文,师点评。 4、翻译完后再齐读课文。 课文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交代对话背景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友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on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