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社团活动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4-06-18 02: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学生社团活动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

的重要手段,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为德育创造条件,搭设舞台,提供帮助。在德育教育实施者的引导下的学生德育生活的体验、感悟、接受、启迪等身与心的践行,无疑是一个便于操作的教育平台,正确得认识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研究和创新新的教育模式与对策,尽可能好得利用每一个教育契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建构德育。

一、德育的内涵及其价值

德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德育的发展,既涉及到教育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不可忽视。为此,德育教育所倡导的是:使受教育者确立与21世纪相适应的新的伦理规范,以“为社会服务”和“对社会利益的责任感”为特征的“关心”价值观,以“关心他人”、“关心国家利益、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的责任感为目的。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从为个人利益而学习向为公共利益而学习的转变得以实现。 二、学生社团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参加的,并且有一定的娱乐性,同时也因为兴趣相系,所以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参与是真诚热忱的,而于其中所受到的道德熏陶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社团对学生的德育有着鲜明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促进道德传统、道德思考

和道德倾向等方面,具体为教育导向、素质拓展、凝聚激励、内化自律等道德作用。 1、教育导向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相互激荡的文化冲击和多元的文化选择中,他们大多具有求新、求异、敢于追求、敢于探索特点。如果说课堂是教育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学生社团则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由于学生社团紧贴学生生活,且较少外来干预,容易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社团活动的非功利性,学生参与完全是基于内在需要,学生在社团中的感受,容易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 又由于学生社团活动置于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直接指导下,所以,它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借助学生社团这一重要载体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如,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社团,就可以使学生社团在传播先进思想,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又是锻炼学生品质、培养学生情操的重要形式。社团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学生对社团活动的选择性。学生在参与多样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体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精神食粮,达到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目的。 2、素质拓展作用

教育家们普遍认为,中学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思想政治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四个方面素质。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①是促进了专业学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团活动,人们可以交流学习经验,传递学习方法,传播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补充课堂学习,完善知识结构。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学生社团是第二课堂的补充,担负着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增长社会知识,锻炼社会才干提供重要渠道。社团活动的不断创新又能激发大学生灵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水平。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个性得以展示,才能得以发挥,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综合素质得到提高。③是促进学生心身协调发展。素质拓展既包括文化素质教育,又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增强。学生社团既给活动创造了条件,又为学生交流情感提供了机会和方便。尤其是愉悦心身的社团被人们称之为学生心灵的驿站。社团的自主性为学生沟通情感,排除不良心理创造了自由空间,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而以体育运动为宗旨的各类体育社团又为学生健身强体提供了切实有效服务。 3、凝聚激励作用

社团的凝聚激励功能主要是指学生社团文化对学生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它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鼓励人们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兴趣和爱好的纽带中,学生社团对学生

具有较强的号召力。人们团结在社团里,为社团的成长壮大而努力,为共同的事业而合作,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相互交往,增进友谊,培养成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的各项文化科技和艺术体育竞赛是重要内容。学生社团在各项竞赛中又扮演着重要角色。校园里推出的演讲、书画、文艺演出以及各类体育竞赛等各项活动大多少不了社团的参与。相当多的活动还是由社团来组织。社团与社团之间存在竞争,同一个社团的成员之间为了争金夺银进行激烈角逐。竞争使校园文化精品涌现,也让学生中各类优秀分子脱颖而出。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又培养了学生竞争能力,激励学生奋发成才。 4、内化自律作用

学生社团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学生自愿以及自觉遵守成员认可的社团章程。社团约束机制比较软,其凝聚力、向心力主要依赖成员的观念内化和自律意识。因此,社团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培养了学生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而且这种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较之学校其它规章对学生更具认同感。学生从社团活动中所获取的知识、体会、认识、思想,形成对人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在社团文化中,一次竞赛、一个创意、一刹那的灵感都有可能烙印在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同时,在社团活动中形成的内在观念又反过来外化为自觉行动,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所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功能在学生社团文化

中得以充分体现。 5、品格养成作用

学生在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时候,虽然出于自身的爱好和兴趣,却能使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品质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表现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爱心播洒与奉献之心

爱心募捐、义卖等等,以爱心社为首的公益服务型社团处处围绕需要帮助和关照的人群开展活动,集中他们的智慧,汇集他们的一切力量给予对方全方位的关心和帮助。很多同学将自己的部分零用钱放进了爱心基金,虽然他们在经济上没有收获,但这种付出又使别人感受到了他们的仁爱之心。通过参加这种活动,也使他们让自己的仁爱之心得以不断的充盈而成为足以令自己骄傲一生也足以宝贵一生的财富。

社会实践与社会公益之心

学生社团参与社区已成为学校学生活动的一个新的亮点。学生社团进社区进行环保宣传、省运会宣传等,既改善了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材的社区环境,又有利于参与社区的学生开阔视野锻炼实践能力,更能培养同学们投身社会公益的热情,使怜悯与利他两种良好的品质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环保宣传和实践与博爱乐群之心

由于人们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强烈,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已成共识,而环保观念也

成了现代人文明程度的标志。宣传环境保护意义和常识,培养环保意识也是广大社团开展活动的重要内容。绿色环保协会以开展环保活动为社团活动的主旨,常年开展环保活动,绿色校园、绿色书架、废旧电池回收,自然之友讲座等。同学不断地把目光投向自己身边的人和自己所处的环境,其中有他们一颗颗赤诚而火热的心。这其中不仅仅是宣传和实践,更有中华民族一直崇尚的精神——天人合一和博爱乐群。

心理卫生实践与自爱与利他之心的结合

随着社会各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学校心理社团活动也方兴未艾。学校心理社团的活动体现了自爱和关心的精神也培养着自爱和关心。通过开展心理文化节、心理健康节、心理健康高校行等活动使广大同学在参与朋辈成长互助小组、心理健康情景剧、心理健康量表自测等活动中不断地关心自己,也不断地关心别人。在某种意义上,心理社团活动使自爱和利他之心完美地结合起来,正是在这种完美之中,同学得到了健康成长。

学生社团具有特殊的心理辅导功能,能为成员提供归属感,分散不良情绪,满足成员心理需要,为成员提供角色转移。 三、强化学生社团德育功能的对策建议

(一)在自发的社团组建中,培养社团成员的自主意识

减少外部力量的干扰和强制,给予学生产生自身要求的机会。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社员个人的充分发挥对于社团组织的发展极为重要”;放权给社员,当社团组织的存亡或前途与自己的行为息息相关

时,“责任感”才会放心而立,“自我”的意识才得以增强。不仅在社团组建的管理方面放权,更要在社团建设的决策上毫不犹豫地放权,管理部门要大胆的放手,学生才能真正地放开手脚,全身心地投入实践活动,丰富“自主”的真实体验,让学生产生出自己的思想,自己能够证明、能够肯定自己的判断意见和推理。不再受父母或老师的“思维权威”的束缚,使自己更有主见,更趋成熟。 (二)在激烈的社团竞争中,促发社团成员的成功欲望

社团的竞争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 一是社团活动中的项目竞争; 二是社团之间的生存竞争,包含社团作为和社团影响等等。无论是哪个方面,要使竞争成为良性的过程,促发社员健康的参与热情,首先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教师、社团管理者及社员应成为评价活动的伙伴,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有很多宝贵的思想和经历,学生的反映可以说明评价活动的效果。制定评析标准应该注意到公平合理及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并与社团活动的目的紧密联系起来。其次,需要建立明朗的奖励机制。根据评价的标准量化社团业绩,定期评选“星级”社团和社员,并对不同级别的社团给予不同的“待遇”,使之成为社团竞争及社员渴望成功的直接动力。最后,可采用“末位淘汰制”,在年度考评的基础上,征求社员及广大学生的意见,淘汰业绩和民意居于“末位”的社团,或将其并入其他有能力管理的社团。 (三)在丰富的活动拓展中,催生社团成员的交往能力

社团活动的组织,社团管理机制的运作为学生提供了锻炼交往能力的第一个平台,社团

活动的参与提供了锻炼交往能力的第二个平台,社团活动的交流、学习提供了锻炼交往的第三个平台,社团活动走向社会提供了锻炼交往能力的第四个平台。学生社团的运转促使成员由不会交往到被动交往,有被动交往到主动交往,再由主动交往到自由交往。在交往的成功与失败中积累经验,学会交往。因此,丰富的社团活动的拓展使得学生尽可能广泛地接触和了解他人和社会,提高了交往的能力,从过程中吸取到自身成长的养料。

(四)在积极的服务提升中,增强社团成员的技能水平

自主意识的增强、自主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能力的储备。学生社团是服务于学生自身的群众性团体,社团的价值是通过服务来体现的,只有当这个社团通过自身的服务赢得了社团成员、其他学生、甚至是社会人员的认可、喜爱、信赖,那么这个社团也就有了存在、发展的最大保障。基于这样的现实和认识学生社团在社团自身定位、组织活动策划等等环节中肯定要强化社团成员的自身素质,提高能力要求,提升社团服务水平,而这其中的挫折、磨练或是成功又能锻炼他们的心志,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因而每一次的服务提升都将是对社员各种能力的考验,也正因为这种考验的存在才使得社团成员对自身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为主动的追求,其结果自然也就在这样的循环促动中培养和提高了各种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on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