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28 22: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章 切削加工的理论基础

一、选择题

(1) 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 )。 (A)砂轮的回转运动 (B)工件的回转运动 (C)砂轮的直线运动 (D)工件的直线运动 (2) 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变形大部分集中在( )。

(A) 第Ⅰ变形区(B)第Ⅱ变形区(C)第Ⅲ变形区(D)已加工表面 (3) 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

(A)均由工件来完成 (B)分别由工件和刀具来完成 (C)均由刀具来完成 (D)分别由刀具和工件来完成

(4) 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屑与刀具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 )变形的重要成因。 (A)第Ⅰ变形区 (B)第Ⅱ变形区 (C)第Ⅲ变形区 (D)已加工表面 (5) 车削时,切削热传出的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A) 刀具(B)工件(C)切屑(D)空气介质。

(6) 钻削时,切削热传出的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A) 刀具(B)工件(C)切屑(D) 空气介质。

(7) 纵车外圆时,不消耗功率但影响工件精度的切削分力是( )。 A. 进给力 B. 背向力 C. 主切削力 D. 总切削力 (8) 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vc?ap?f B. vc?f?ap C. f?ap?vc D. ap?f?vc (9) 切削加工时,只有一个进给运动的是( )

A 刨斜面 B 磨外圆 C 铣斜齿 D 滚齿 (10)

切削加工时,只有两个进给运动的是( )

A 刨斜面 B 磨外圆 C 铣直齿 D 拉孔 (11)

切削运动中,具有间歇运动特点的机床是( )

A 车床 B 刨床 C 磨床 D拉床 (12)

切削运动中,具有往复运动特点的机床是(C、F)

A 车床 B 插床 C 磨床 D 镗削 (13)

切削脆性材料时,容易产生( )切屑。

A 带状 B 挤裂 或 节状 C 崩碎 (14)

积屑瘤在加工过程中起到好的作用是(B)。

A 减小刀具前角 B保护刀尖 C 保证尺寸精度

二、判断题

1. 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 ( ) 2. 主切削力是计算机床功率及设计夹具、刀具的主要依据。 ( )

3. 切削三要素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背吃刀量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切削速度

最小。( )

4. 车削过程中,背向力可能引起工件的弯曲与振动,影响加工质量。 ( )

5. 带状切屑容易刮伤工件表面,所以不是理想的加工状态,精车时应避免产生带状切屑,

而希望产生挤裂切屑。( )

6. 粗加工时产生积屑瘤有一定好处,故采用中等速度粗加工;精加工时避免积屑瘤的产生,

故切削塑性金属时,常采用高速或低速精加工。( ) 7. 在刀具角度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前角和后角。( )

8. 切削运动中的主运动,一般速度最高,消耗的功率最大,在每种切削加工方法中主运动

可能有多个。 ( )

9. 切削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转变为热量,切削热的来源主要是切屑变形功和刀具

前、后刀面的摩擦功。 ( )

10. 切削时出现的积屑瘤、前刀面磨损等现象,都是第Ⅲ变形区的变形所造成的。 11. 切削热由切屑、工件、刀具和周围介质(如空气、切削液)传散出去,不同的加工方法

其切削热传散的比例相同。( )

12. 在切削用量中,对切削热影响最大的是背吃刀量,其次是进给量。( ) 13. 在刀具角度中,对切削温度有较大影响的是前角和主偏角。( ) 14. 在切削加工中,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 ) 15. 积屑瘤在加工中没有好处,应设法避免。( ) 16. 所有机床都有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

17.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变形系数越大,切削力越大,切削温度越高,表面越粗糙。 ( ) 18. 当切削热增加时,切削区的温度必然增加。 ( )

19. 影响切削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是工件材料。 ( ) 20. 金属材料塑性太大或太小都会使切削加工性变差。 ( ) 21. 增加进给量比增加背吃刀量有利于改善刀具的散热条件 ( )

三、填空题

1. 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节状切

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降低切削速度或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

2. 在加工中, 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可分为 和 ,其中 运动消耗功率最大。

3. 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 、 和 。

4. 从形态上看,切屑可以分为带状切屑、 、 和崩碎切屑四种

类型。

5. 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 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

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

6. 在已加工表面处形成的显著变形层(晶格发生了纤维化),是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

和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所造成的,这一变形层称为 变形区。

7. 经过塑性变形后形成的切屑,其厚度hch 通常都要 工件上切削层的厚度hD,而切

屑长度Lch通常 切削层长度Lc。

8.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与一般金属接触面间的摩擦不同,因为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压力很

大,再加上几百度的高温,使切屑底面与前刀面发生 现象。 9. 切削力的来源主要是 和 两方面。 10. 减小切屑变形的措施主要有: 、 。

四、简答题

1. 切削用量包含哪些因素?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2. 三个切削分力是如何定义的?各分力对加工有何影响? 3. 按照切屑形成的机理,切屑可分为哪些类型? 4. 切削加工由哪些运动组成?各成形运动的功用是什么? 5. 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简述其影响规律。 6. 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简述其影响规律。

第2章 常见机械加工设备及其刀具

一、选择题

1. 普通卧式车床的主参数是指( )。

(A)车床最大轮廓尺寸 (B)主轴与尾座之间最大距离 (C)中心高 (D)床身上工件最大回转直径 2. 轮齿表面未经淬火的齿轮进行精加工时,所用的机床是( )。 (A)滚齿机 (B)插齿机 (C)珩齿机 (D)剃齿机 3. 外圆磨床的主参数是指( )。

(A)车床最大轮廓尺寸 (B)最大工作台宽度 (C)中心高 (D)最大磨削直径 4. 下列齿轮加工方法中,需要用到让刀运动的是( ) (A)滚齿 (B)插齿 (C)珩齿 (D)剃齿

5. 4.一传动系统中,电动机经V带副带动Ⅰ轴,Ⅰ轴通过一对双联滑移齿轮

副传至Ⅱ轴,Ⅱ轴与Ⅲ轴之间为三联滑移齿轮副传动,且各轴间齿轮副传动比不相同,则Ⅲ轴可以获得( )种不同的转速。 6. (A)3种(B)5种(C)6种(D)8种

7. 双联齿轮的齿形应用( )机床加工。 A铣齿 B 插齿 C 滚齿 D剃齿

3.双联齿轮的小齿轮在加工齿形时,应选择的加工方法是( )。 (A)铣齿 (B)插齿 (C)滚齿 (D)剃齿

二、判断题

1. 珩齿是在珩磨机上用珩磨轮对齿轮进行精整加工的一种方法,其原理和运动与剃齿相

同。 ( )

2. 滚齿机、插齿机、剃齿机均是利用范成法加工齿轮的齿轮加工机床。( ) 3. 轮齿表面未经淬火的齿轮进行精加工时,所用的机床是剃齿机。( ) 4. 在CA6140车床上加工公制螺纹时,所用挂轮是63/100×100/75。( )

5. 镗削适合加工复杂和大型工件上的孔,尤其是直径较大的孔及内成形表面或孔内回环

槽。 ( )

6. 机床内联系传动链中可以使用链传动、带传动等机构。 ( ) 7. 滚齿和插齿加工原理都是用展成法加工齿形。 ( )

8. 用成型法加工齿轮或齿条,可以在铣床或刨床上进行。 ( )

9. 3. 拉削相当于多刀刨削,粗、半精和精加工一次完成,因而生产率较高。

( )

三、填空题

1. 机床型号:MG1432A,其中“M”是指磨床,“G”是指 。

2. 为了实现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运动,机床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部分:动力源、

及传动装置。

3. 机床的传动链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外联系传动链和 传动链。 4. 机床型号:XK5040,其中“X”是指铣床,“K”是指 。

5. 当插削圆柱直齿轮时,插齿机必须有以下几个运动:主运动、展成运动、径向进给

运动、圆周进给运动和 。

6. 钻床通常以 为主运动,以 为进给运动。 7. 砂轮的组织是指组成砂轮的 、 、和 三部分体积的比例关系。 8. CA6140车床可加工公制、英制、 、 等四种螺纹。 9. 在CA6140车床上加工公制螺纹时,所用的挂轮是 。 10. 数控机床按伺服系统的类型可分为开环控制数控机床、闭环控制数控机床

和 。

11. 在滚齿机上加工斜齿圆柱齿轮与加工直齿圆柱齿轮相比,多了一条 传动链。 四、简答题

1. 举例说明何谓外联系传动链?何谓内联系传动链?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2. 在Y3150E滚齿机上进行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型加工,需要哪些切削运动,请对照下

图说明机床对应的传动链?

3. 在Y3150E滚齿机上进行斜齿圆柱齿轮的齿型加工,需要哪些切削运动,请对照下

图说明机床对应的传动链?

4. 下图所示为XA6132型万能升降台铣床主运动传动系统图,试: (1)写出其主运动传动路线; (2)求主轴Ⅴ有几种转速;

(3)主轴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各为多少?

5. 下图所示为某传动系统。请完成:

(1)计算轴A的转速(r/min);

(2)计算轴A转1转时,轴B转过的转数; (3)计算轴B转1转时,螺母C移动的距离。 6. 下图为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运动传动系统图。 (1)写出主运动传动链的传动路线表达式;

(2))计算CA6140主轴的转速有多少级?其中正转多少级?反转多少级? (3计算主轴正转的最高、最低转速(三角带滑动系数为0.02)。

第3章 金属切削基本条件的合理选择

一、选择题:

(1) 影响刀具的锋利程度,可以减小切削变形、切削力的刀具角度是( ) (A)主偏角 (B)前角 (C)副偏角 (D)刃倾角 (2) 当工件的强度、硬度、塑性愈大时,刀具耐用度( ) (A)愈长 (B)愈短 (C)不变 (D)有时长有时短

(3) 外圆车刀上能使主切削刃的工作长度明显增大的几何要素是( ) (A)增大前角 (B)减小后角 (C)减小主偏角 (D)增大刃倾角 (4) 通过刀具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称为( )。 (A) 切削平面 (B)进给平面 (C)基面 (D)主剖面

(5) . 在背吃刀量和进给量一定的条件下,切削厚度与切削宽度的比值取决于( )。 (A)刀具前角(B)刀具后角(C)刀具主偏角(D)刀具副偏角。 (6)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间的夹角为( )。 (A)前角(B) 后角(C)主偏角(D)刃倾角。

(7) 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于( )之间的夹角。 (A) 切削平面(B)基面(C)主运动方向(D)进给方向

(8) 确定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选用的三个主要基准平面是( )

(A)切削平面、已加工平面和待加工平面(B) 前刀面、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 (C)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

(9) 安装车刀时,若刀尖低于工件回转中心,其工作角度与其标注角度相比将会( )。 (A)前角不变,后角减小(B)前角变大,后角变小; (C) 前角变小,后角变大(D)前、后角均不变。 (10) 下列刀具材料中,强度和韧性最好的材料是( )。 (A) 高速钢(B) P类(相当于钨钛钴类)硬质合金; (C)K类(相当于钨钴类)硬质合金(D)合金工具钢。

(11) 车外圆时,能使切屑流向工件待加工表面的几何要素是( )。

(A)刃倾角大于0°(B) 刃倾角小于0°(C) 前角大于0°(D)前角小于0° (12) 当工件的强度、硬度、塑性较大时,刀具耐用度( )。 (A)不变(B)有时长有时短(C)愈长(D)愈短。

(13) 车时,为了提高表面质量,应选用( )的切削速度。 A 中、低速 B中、高速 C 低、高速

二、判断题

1. 加工塑性材料与加工脆性材料相比,应选用较小的前角和后角。 ( ) 2. 在普通卧式车床上切断时,横向进给运动将使车刀的工作后角减小。 ( ) 3. 刀具磨损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期磨损阶段和正常磨损阶段。( ) 4. 刀具前角是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在正交平面中测量。( )

5. 磨具的组织表示磨具中材料、结合剂和气孔三者之间不同体积的比例关系。( ) 6. 磨具的硬度是指组成磨具的磨料的硬度。( )

7. 加工塑性材料与加工脆性材料相比,应选用较小的前角和后角。( ) 8. 工艺系统刚度较差时(如切削细长轴),刀具应选用较大的主偏角。( ) 9. 高速钢刀具与硬质合金刀具相比,应选用较小的前角和后角。( )

10. 切削用量、刀具材料、刀具几何角度和工件材料等因素对刀具耐用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切削速度影响最大。( ) 11. 12. 13.

工艺系统刚度较差时(如切削细长轴),刀具应选用较大的主偏角。( ) 车削外圆时,若刀尖高于工件中心,则实际前角增大。( )

对于切断刀的切削工作而言,若考虑进给运动的影响,其工作前角减少,工作后角增大。( )

14. 15.

刀具前角增加,切削变形也增加。( )

刀具耐用度是指一把新刃磨的刀具,从开始切削至报废为止所经过的总切削时间。( )

16. 17.

三、填空题

1. 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节状切屑的条件下,

若加大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

2. 刀具磨损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 阶段。 3. 砂轮的 是指在磨削力作用下,磨粒从砂轮表面脱落的难易程度。

4. 车削外圆时,改变刀具角度中的 可以改变切屑流出的方向,达到控制排屑方向

的目的。

车削外圆时,在负刃倾角的影响下,切屑流向待加工表面。( )

硬质合金是最适合用来制造成型刀具和各种形状复杂刀具的常用材料。 ( )

3.

0?40.5?0.06mm;渗碳淬火;磨外圆至一批工件其部分工艺过程为:车外圆至

?400?0.03mm。计算为了保证渗碳层深度0.7~1mm的渗碳工序渗入深度t的范围,

并画出尺寸链图。

4. 如图所示为齿轮内孔的局部简图,设计要求为:孔径

槽深度尺寸为工序Ⅰ 镗内孔至

mm,其加工顺序为:

mm,键

工序Ⅱ 插键槽至尺寸A; 工序Ⅲ 热处理; 工序Ⅳ 磨内孔至

试确定插键槽的工序尺寸A。

5. 图示零件若以A面定位,用调整法铣平面C、D及槽E。已知:L1=60

±0.2mm,L2=20±0.4mm,L3=40±0.8mm,试确定其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0.20.306. 加工轴承衬套,内孔要求渗氮,渗氮层单边厚度,工艺过程为: ?0.04(1) 磨内孔至?144.760;

(2) 渗氮;

?0.04(3) 磨内孔至?1450,并保证渗氮深度达到图纸要求。

试求:渗氮厚度?

0050mm,25?0.1?0.3mm和7. 加工图5-73a所示零件有关端面,要求保证轴向尺寸

?0.450mm。图5-73b,c是加工上述有关端面的工序草图,试求工序尺寸A1、

A2、A3及其极限偏差。

8. 如图2所示套筒。该零件的前几道工序为加工内、外圆柱面以及端面1、2、3,本

道工序加工径向小孔。由于工艺原因,加工径向小孔时以1面作为定位基准。问加工径向小孔的工序尺寸及偏差为多少时,才能保证设计尺寸30?0.04?

200?0.0230±0.04 1 2 3 700?0.03图2

9. 一套筒零件,其轴向设计尺寸如图4所示。除缺口B外,其余表面均已加工。由于

工艺原因,加工缺口B时,以C面作为定位基准,问:加工缺口B的工序尺寸及偏差为多少时,才能保证设计尺寸80?0.32?

?0.3280 A 400?0.12150?0.11 图4 ?0.1610. 如图3所示,加工轴上一键槽,要求键槽深度为40mm。加工过程如下:

(1)车轴外圆至?280?0.1mm; (2)在铣床上按尺寸H铣键槽; (3)热处理;

0.024(4)磨外圆至?28??0.008mm。

试确定工序尺寸H及其上下偏差。

0.024?28??0.008 H ?0.1640 ?28.50?0.1 图3 11. 加工如图5-11所示工件时,图纸要求保证尺寸(6?0.1)mm,因这一尺寸不便直接

测量,只好通过度量尺寸L来间接保证,试求工序尺寸L及其上下偏差。

?0.01812. 如图所示为活塞零件图(图中只标注了有关尺寸),若活塞销孔?540mm已加工

好,现欲精车活塞顶面,在试切调刀时,需测量尺寸A2,试求工序尺寸A2及其上下偏差。

?0.213. 加工如图所示零件,为保证切槽深度的设计尺寸50的要求,切槽时以端面1为测

量基准,控制孔深A。试求工序尺寸A及其上下偏差。

14. 如图所示为箱体零件(图中只标注了有关尺寸),试分析计算:

⑴若孔O1、O2分别都以M面为基准镗孔时,试标注两镗孔工序的工序尺寸;

⑵检验孔距时,因(80?0.08)mm不便于测量,故选测量尺寸A1,试求工序尺寸A1及其上下偏差;

⑶若实测尺寸A1超差了,能否直接判断该零件为废品?

④ 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第7章 机械装配基础

选择题

1.用完全互换法装配机器一般适用于 的场合。

A. 大批大量生产 B. 高精度多环尺寸链 C. 高精度少环尺寸链 D.单件小批生产 2.装配尺寸链的出现是由于装配精度与 有关。

A. 多个零件的精度 B. 一个主要零件的精度 C. 生产量 D. 所用的装配工具

3.互换装配法一般多用于高精度 环尺寸链或低精度 环尺寸链中。

A. 多、多 B. 少、少 C. 多、少 D. 少、多

4.分组装配法是将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通过分组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的一种装配方法,因此它适用于组成环不多,而装配精度要求高的 场合。 A. 单件生产 B. 小批生产 C. 中批生产 D. 大批大量生产 5.装配尺寸链的构成取决于 。

A. 零部件结构的设计 B. 工艺过程方案 C. 具体加工方法

6.用改变零件的位置(移动、旋转或移动旋转同时进行)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叫 。 A. 动调整法 B. 固定调整法 C. 误差抵消调整法 填空题

1. 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方法一般有 、选配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2. 根据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接合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接合成产品的工艺过

程,称为 。

3. 高的装配精度,需要高的零件精度,但高的零件精度不一定能装配出高质量的机器,

需要一定的 来保证。

4. 将部件、组件、零件组合成产品的工艺过程,称之为机器的 。

5. 机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机器设计的正确性、零件加工质量和 。 6. 产品的装配精度包括尺寸精度、位置精度、 和 。 7. 采用更换不同尺寸的调整件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叫做 调整法。

8. 互换法就是在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 或 即可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二、判断题

1. 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一个相关零件有时可有两个尺寸作为组成环列入装配尺寸链。

( )

2. 一般在装配精度要求较高,而环数有较多的情况下,应用极值法来计算装配尺寸链。

( )

3. 修配法主要用于单件、成批生产中装配组成环较多而装配精度又要求比较高的部件。

( )

4. 调整装配法与修配法的区别是调整装配法不是靠去除金属,而是靠改变补偿件的位置或

更换补偿件的方法。( )

5. 协调环应根据装配精度指标确定其公差。( )

6. 采用分组互换法,装配时按对应组装配。对于不同组,由于与不等,因此得出的最大与

最小间隙也会不同,从而使得配合性质也不同。(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ol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