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师去德国培训汇报

更新时间:2023-10-16 06: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德国培训情况汇报

尊敬的学院领导、系领导:

按照学院和机电系工作安排,本人于2012年10月20日至2012年12月1日,参加了教育部国际教育与交流协会组织的“2012年度第二批中德教育人员联合培训项目高职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

9月24日,在北京驻德大使馆参加面签。 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参加出国培训。

10月20日至2012年12月1日,在德国马格德堡参加教学法/方法论专业的学习,并实地考查了德国职业教育的状况。

12月2日到4日,向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汇报学习情况。

现就培训情况做如下汇报:共分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感受和思考与建议三部分内容。

一、主要学习内容

“2012年度第二批中德教育人员联合培训项目高职骨干教师培训班”,我院共3人,同行的还有?和?。这批去德国学习的共有21人,其中机动车机械电子技术(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9人,我和贾磊是这个班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12人,?是这个班的。21人分布来自我国9个省市的高职院校。我们都所在的组在马格德堡市。10月20日至2012年12月1日,参加教学法/方法论专业的学习,并实地考查了德国职业教育的状况。

学习形式主要是以德国老师的上课介绍和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参观了马格德堡市的部分职业学校。通过在当地学校的参观和校长介绍,了解了德国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办学规模。他们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专业和长项。他们学校学生一般是学生与企业签订协议后,送到学校学习。通常一年级每周2天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文化知识,3天在企业学习。到高年级一般每周3.5天在企业,企业与学校签订协议,招生由企业负责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学员或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职校里接受理论教育。职校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作为学徒工,企业发给学生每月600-700欧元的生活费用。

参观了布伦瑞克职业学校,它主要是机电、计算机、汽车、金属加工等几个专业,专门为沃尔夫斯堡大众企业培训员工。并实地听了德国老师上的一节汽车检修实训课,在教室车间里有18个学生,老师先讲了如何通过仪器检测校正车轮平衡并示范,然后每2人一组进行设计检测。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操作和学生合作工作的过程。

在学习期间还穿插参观了马格德堡希斯公司,莱比锡的宝马工厂及可再生能源培训中心等。在这些工厂里他们都有自己的培训部,新员工集中在一起学习,操作实践等。在这些工厂中多数员工都是男性,电信公司也鼓励女性参与,在电信公司培训部里,我们发现了一位女性学员。相对来说电子电信等方面的员工工资薪金比其它行业要高。在希斯公司的新员工都在钳工车间学习一些基本操作,我们参观的那天,刚好在进行考试。他们的考试就是让你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员加工一件完整的零件,不需要学员回答一些理论的东西,就是实际的动手能力。德国产品加工的精细,也可能是源于对新员工的基本操作的要求高的缘故吧。希斯公司尽管不是很大,但一年产值却很大,主要是生产一些大型加工机械中心,设备的技术含量很大,是中国在德国收购的第一家工厂。我们参观时接近圣诞年底,工厂大部分工人都被派往国外安装调试设备,工厂生产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从产品的设计到成品,都有严格的模拟、调试生产等过程。对工人的要求也非常高,但工人基本技能的学习也是从最基本的开始。在宝马工厂,参观了汽车的三个主要车间,焊接车间,外壳车身全部机械手自动焊接组装,90%的工作由机器自动完成,看不见工人的操作。在喷漆车间,从打磨到各道喷漆,全部由机器监控,每辆车都由终端控制自动在生产线上完成需要的色泽,由于对环境要求比较严格,整个都是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中进行,亲眼目睹了车身在各个车间的变化。在汽车电气控制安装的车间,一辆辆车在流水线上,每两人一组,工人组装的身影才被发现,他们非常娴熟的把从送货皮带上传递过来的器件组装到车上。在这些工厂的生产中,从订单生成到成品的出库,都有完整管理。保证了生产的有序和规模化。圣诞前夕还参观了奎德林堡职业学校的圣诞联欢庆祝活动。

学习共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设计、过程导向和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多媒体教具应用、环境和气候保护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迁移和终期评价等六个部分。先后有多位教授及博士就职业教育设计,过程导向和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等作了详细介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新范式,在当今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所谓行动导向教学,其核心是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基本要求是:以职业情境为教学的参照系,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协调人,要遵循“收集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六个步骤来完成。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由学生自己设立学习目标,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并总结经

2

验,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是学习上升到一个新台阶的总结与更新,它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从而完成学习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多种方式,如考查法、任务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法、计划演练法、引导文法、项目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各有千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培养都有着全面和完整的提升,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和学习内容上需要灵活运用。在一年级阶段相对来说,由于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还不是了解很多,可以多采用考查法、角色扮演法、计划演练法等进行学习。而在高年级阶段时可多采用案例法、引导文法、项目教学法等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课程间的最优化。

二、学习感受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概况

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德国教育的四个支柱。按照宪法规定,各联邦州享有文化主权。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属于州文教部的管理权限。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般由国家兴办,是州一级的国家设施。高校及中等职业教育在联邦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管理学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对高等学校行使监督权。德国的继续教育复杂多样,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竞相参与,继续教育在德国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生教育。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第三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

(三)法律依据

规范德国职业教育基本的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

3

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着具体的职业教育行为。

(四)管理体制

德国是个联邦制的国家,文化教育是各联邦州的主权。各联邦州的文化教育部门拥有对本州各级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的管理权。对于“双元制”教育中的企业教育,联邦则拥有管辖权。企业职业教育的具体管理,则由联邦职业教育法授权给各行业协会负责,主要包括企业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颁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

(五)经费来源

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六)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380多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双元制”给人的总体感觉如下:

(1)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即人们对职业的需求,也就是通过学习获得生存所需要的保障。企业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本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德国的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

4

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学生一毕业就可以投入到生产第一线工作,为企业减少了一大笔培训费用。

(3)培训与生产实际零距离。真实的生产及先进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比较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4)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5)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手段,只有客观规范才能使考试结果令人信服,也才能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为了确保考试的客观性不受培训机构影响的独立性,“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学校三方代表所组成,其中,雇主和工会代表人数相同并且至少有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双元制”模式考试强调统一规范性,同一职业或不同职业的相同科目的考试在同一时间举行,并按照统一标准评分。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因此“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业证书不仅在全德得到承认,而且在欧共体的一些国家也得到承认。这让我们感受到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权威性”及其在世界职教界所享有的声誉。

(6)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德国对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有一套比较严格的制度。职教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的学校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50%),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经过两次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每周在课堂授课不少于24节,知识更新时间不少于4小时;两年试用合格后,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德国教师的工资比一般行业更高。

(7)“双元制”体制使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学校对学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严重处罚,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会被反映给企业,企业会对学生提出警告或不予录用,学生可能会因此失业;学校对教师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考核要求,但学生对老师的评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od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