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中不断奋进的中国工会

更新时间:2023-12-09 03: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改革开放中不断奋进的中国工会

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这场伟大变革重塑了中国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社会结构,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我国亿万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以主人翁的精神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工会的发展和工会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动力,工会组织不仅是改革开放事业的主要推动力量,其自身也在推进这一伟大事业发展中不断壮大,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会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会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条件下的工会向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工会的转变,中国工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进一步焕发。

一、适应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会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会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工会事业始终与党的事业和党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30年来,中国工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走什么样的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工

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继承优良传统,致力改革创新,在旗帜鲜明支持改革开放,全力以赴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权益,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坚持以理论创新带动工会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工会发展道路。工会组织的性质更加明确,职能更加鲜明,思路更加清晰,体系更加完整,地位更加重要,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过程中,工会工作在领域、对象等方面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工作领域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工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延伸,从城镇向农村发展,从各种经济组织向社会组织推进,从公有制单位向非公有制单位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扩展。从工作对象来看,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过去主要以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为主,发展到既包括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又包括乡镇企业职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新兴产业职工和农民工,由过去的主要以产业工人为主,发展到包括产业工人、其他工人、知识分子、经营管理者、国家公务员等在内的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从组织体制看,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企业集团大

量出现;乡镇经济迅速发展,一些街道、社区集中了大量职工,有的农业村成为工业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不断出现,对创新工会组织体制、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提出了新要求。从所有制结构来看,混合所有制大量出现,私营经济、外资经济迅速发展,要求我们把工作视野更多地放到非公有制经济上。从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多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会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迫切要求工会调整其职能和工作思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30年来,中国工会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工会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1978年10月召开的中国工会九大,提出了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基本方针,强调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教育吸引广大职工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积极参加企业管理,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努力提高劳动效率,并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而奋斗。邓小平同志在工会九大致词中鲜明提出,工会必须教育动员职工为“四化”作贡献,要为工人说话办事,为工人的民主权利而奋斗。1983年工会十大明确了“关心全局,投入中心,发扬特色”的指导思想,要求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把推动改革、发展生产力和维护

职工利益统一起来,把调动和发挥职工积极性作为工会工作的着力点。1988年10月召开的中国工会十一大通过了《工会改革的基本设想》,提出了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新时期工会的社会职能,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改革全局,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维护职工具体利益结合起来,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实现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团结教育广大职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工作方针。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为工会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讲话,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方向的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工会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199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工会十二大,概括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的九条基本经验,强调要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充分发挥民主渠道和社会调节作用。1994年12月召开的全总十二届二次执委会议,抓住贯彻实施《劳动法》的有利时机,提出了新时期工会工作总体思路,强调要突出工会的维护职能,通过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党和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各级工会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理解和支持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正确

对待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珍惜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和统一;推进国企改革,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和再就业工程,协助党和政府妥善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问题,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实行“抓大放小”、主辅分离,部分职工失去工作岗位,下岗职工数量剧增,一些工会基层组织被撤并,大量工会会员流失,劳动关系矛盾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艰巨。面对这些情况,1999年12月召开的全总十三届二次执委会议,强调要更好地履行工会的维护职能,提出了实现工会工作“五突破一加强”的基本要求。2000年12月召开的全总十三届三次执委会议,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最大限度”工作目标,即要努力实现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2002年1月召开的全总十三届四次执委会议,进一步提出一手抓调整劳动关系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办实事。这一时期,全总提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主要手段,各级工会加大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的力度,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充分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ny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