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复习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30 02: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初三物理总复习的策略

中考试题与时俱进,所以物理总复习的策略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复习。

由于毕业升学考试两考合一,课改区和非课改区两卷合一,现在的重庆市中考兼具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功能,试题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题目所占比例较大。这就要求在总复习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价值观。

1. 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我们在课前准备基础知识填空的小题单,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填空,这些填空是教材中的概念、定律、重点知识。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督促学生看书,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串讲知识点、考点时,能让他们动手动脑,做到有的放矢。第三,课后学生背诵记忆能有所依据。从总复习的角度来看,它也是将书“读薄”的过程。

2. 注意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延伸、对比、前后联系。

总复习应注意概念的对比、联系,学生在复习中不仅是知识的复习,更应有能力的提高。例如速度的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初中物理中类似的用比值方式下定义的概念还有:压强,功率,密度,电流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前后联系,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知道可用比值的方式来定义物理量,提高认识、理解概念的能力。如04年云南中考题目中出现一个新概念“太阳的辐射功率”,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太阳的辐射能。如果学生能力得到提高,也就不难理解这个新概念。总复习应注意概念的拓展。同样是速度,即可以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描述,也可用“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表示,比如运动会100m等径赛项目。

3. 注意物理基本方法的联系、总结。

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总复习中要注意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联系相关的物理方法。如在复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不仅要注意这部分科学内容,更应强调在探究滑动摩擦力时所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如在研究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要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时,则应控制压力等因素的变化。再联系曾用到过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如探究液体压强内部规律;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另外,在复习合力、总电阻的概念时,要注意到等效法;在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推导中注意理想化实验方法等等。

一、 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提出问题、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分析概括、信息交流。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科学探究的问题有对这几种能力的考查,考查的形式主要有:(1)阅读科技短文,或观察一幅生活场景的图片,提出并回答问题;(2)把问题放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背景文字较多,学生的阅读量大,需要学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概括;(3)实验题中给出实验数据,要求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得出结论。总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提升。

1. 开展自助式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总复习阶段,可以进行自助式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选择课题,选择器材,设计实验,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复习电学实验中,为每个实验小组准备所需的基本器材。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对照器材,复习它们的作用,使用规则,然后简单回顾电学中的几个重点实验,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小灯泡的功率。之后让学生分组实验。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想要探究的问题,如:判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电路中电压表、电流表读数如何变化?小灯泡亮度如何变化?探究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等等。然后就放手让学生动手设计、操作、记录数据、分析结论,最后让部分小组交流他们的探究活动。这样的复习不仅是简单的操作,更可以促使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巩固、联系和运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注意渗透“STS”思想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几年重庆中考试题突出应用性,加强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试题的背景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考查实践能力。如2005年第3题考查“几种生活中的温度值”;第28题涉及三峡工程的升船机;第30题涉及粮食仓库中通风,制冷,等等。这提示我们在总复习中时刻注意将所学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经济技术密切联系。

3. 注意学科渗透和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近年中考的试题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一方面注重学科内的综合,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与整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另一方面高中知识在试题中也渐渐增加,如04年有金属导体中电子的移动速度,05年出现测定金属丝电阻率。 三、以能力立意,注重提高课堂效率

现在的考试强调“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能力的考查是通过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来实现的。所以总复习中要注重提高课堂效率,把学生能力提高放在首位,重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并不是教师讲得越多越好,而是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能得到多少,知识层面有什么进展,能力层面有什么提高。所以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如何才能让学生动手、动脑? 1、精选例题,但对例题的讲解不应由老师包办。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分析题意,讲解思路,这是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的一个考验和锻炼。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从同学这里得到启发,而且在倾听讲解的过程中,会促使他们养成思维的习惯。2、注意讲练结合、讲议结合。一堂课不能老师一讲到底,要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巩固、消化。所以最好在讲完一个知识点或考点后,让学生做一个几分钟的定时作业,及时强化训练,及时评讲,这对学生将大有好处。

中考物理电磁学部分复习策略

电磁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部分,在内江市每年的中考中,该部分的分值均占40%左右(2006年占41%,2007年占45%,2008年占37%)。因此,复习好电学,将是取胜中考的关键。下面,就我在电学复习上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一、复习思路

电学部分的复习同样采用四轮递进复习:

第一轮:拉网式双基复习。以课本为线索,将逐章逐节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等,一个不漏地回顾一遍。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再认识,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在此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整理,归类等复习方法。

第二轮:整合式关联复习。以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为模块,进行相关联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在这个阶段,通过比较、类比、分类、归纳整理,学生全面驾驭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有一个总的提高。

第三轮:针对性专题复习。针对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在电学部分按内容分别设置识别电路专题、电路中电流电压变化专题、电路故障专题等,也可按题型设置作图专题、实验专题、计算专题等,目的是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第四轮:综合模拟训练。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对中考试题、题型、试题结构有所了解,同时,通过模拟训练,查缺补漏。同时,教师在这个阶段注意学生的状态变化,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应考技巧、策略、心理上的辅导,帮助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技巧上、心理上作好充分的应考准备,使走进考场的每一个学生都胸有成竹。

二、复习方法

下面就整合式关联复习和针对性专题复习各举一例谈谈本人的做法。 (一)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在复习中,指导学生根据考点,整理知识,归纳分类,再通过针对性训练,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这一过程中,我们采用比较、归类、列清单、关键词等辅助方法。

电学部分的内容,是以电流为中心展开的,从物体带电的最简单的方法――摩擦起电,到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再到电流的大小,电源和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功的快慢就是电功率。(如下左图)

磁学部分的内容以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展开:有电可以生磁,有磁可以生电,既有电又有磁就会产生相互作用。(如下右图)

我将电磁学部分的知识点归纳为123456789,并用列表的方式分别提出各点的具体要求。它们是: 1个基本定律——欧姆定律

2种基本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种电路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4种电路元件——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电灯、电阻、电铃、电动机) 5种电气材料——导体、半导体、超导体、绝缘体、磁体 6个电学物理量——电荷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

7个电学器具——验电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能表、测电笔 8个重要电学实验(整个电磁学部分共20个实验)

9个磁学概念——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磁效应、磁场力、电磁感应 通过归纳整理,学生能对整个电磁学部分的知识点有总体认识。 (二)扎扎实实搞好专题复习

为了突出各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学生对电学进行拉网式双基全面复习和整合式关联复习的基础上,分专题来进行复习。在电学复习中按各知识点的联系,可分五个专题:

1.识别和连接电路;2.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3.电路故障;4.电学实验;5.电学计算 专题二:电路中电流电压变化专题。

在物理中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但学生感到非常棘手,出错的很多的这样一类问题:电源电压不变,由于可变电阻阻值变化,或者说某个开关闭合或断开引起阻值变化,然后判断电路的电流、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以及电功率怎样变化。

这类题综合性较强,思维长度较长,这对于培养同学们的识图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电学知识进行逻辑思维判断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电路绝大多数以电路图的形式呈现,少部分以实物图呈现。 这类题目有“滑动变阻器类”和“开关类”两大类,每类中又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及其他三种。 下面就最常见的典型题例进行分析: 1-1.滑动变阻器类串联电路(3例)

常见电路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其中电压表有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及同时测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三种情况。

题型变化是元件位置改变,整个电路好似并联电路。

【例1】(2007年绵阳市、2008年孝感市)如图1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有关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以及灯泡亮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读数变大,电压表的读数变小,灯泡变暗 B.电流表的读数变小,电压表的读数变大,灯泡变亮 C.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都变小,灯泡变暗 D.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都变大,灯泡变亮

【例2】(2008年泰安市)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的示数将,电压表V1示数将。(两个空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例3】(2007年广安市)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端b滑动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灯L变亮 B.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灯L变暗 C.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灯L变亮 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灯L变暗

1-2.滑动变阻器类并联电路(1例)

【例4】(2008年上海市)在如图4的示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将______________,电流表A与电流表A1示数的差值将___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答该类题的关键是识别电路为并联电路。 1-3.滑动变阻器类其他(2例)

题型主要有两种:滑动变阻器为分压接法和电压表接在滑片上。

【例5】(2008年内江市)如图5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附近逐渐向b端附近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B.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C.电流表的示数先变大,后变小 D.电流表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例6】如图6所示,闭合开关,当滑片从右端向左端滑动过程中,电流表A的示数,电压表V1的示数,电压表V2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决此类题可以采用极端值法。 2-1.开关类串联电路(1例)

该类题的特点是单个开关断开时为串联电路,开关闭合后造成局部短路。

【例7】(2006年济宁市)如图7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大 B.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2-2.开关类并联电路(3例)

该类题的特点是单个开关控制支路的条数变化。主要分电流表测非开关所在支路电流和测干路电流两种形式。

【例8】(2007年内江市)在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B.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C.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D.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例9】(2008年芜湖市)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火S后()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例10】(2007年扬州市)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1、S2,两灯都发光,当把开关S2断开时,灯泡L1的亮度及电流表示数变化的情况是()

A.L1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B.L1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 C.L1变亮,电流表示数不变 D.L1变亮,电流表示数变小

【例11】(2007年南京市)如图1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断开S1、S3,闭合S2,两电表均有示数;再断开S2,闭合S1、S3,此时两电表的示数与前者相比()

A.两表示数均变大 B.两表示数均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由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的这类型题,主要注意两点: 1.开关闭合时注意有无用电器被短路,开关断开时有无用电器被断路。

2.并联电路中,一个支路各物理量的变化,不影响其它支路上各物理量的变化。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此类问题时,应从“局部→整体→局部”这一“不变”的原则来应对“万变”的电路变化,我们应紧紧把握哪些物理量不变,并以此为切入点,然后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运用逻辑推理的方

容 力学 题号 4、5、8、 二力平衡、机械效率、质量与密度、压力、38 42.2 11、13、16、压强、、机械能、、杠杆、功、功率、匀18、21、22 速直线运动、 3、6、7、9、12、15、20、23 2、14、17 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电流的磁效应、导体与绝缘体、 电学 热学 光学 声学 34 37.8 比热容、分子的热运动、物态变化,热值 8 8.9 10,19 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 8 8.9 1 声音的产生 2 2.2 3、试题朴素,关注了社会、生活、自然,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过少 整套试题取材立足学生生活实际,无不从生产、生活实际成题,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现实生活的实例中进行考查,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强烈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如本试卷中第1,2, 3,4,6,11,17题等出现了柳笛、啄木鸟、房屋维修、漆包线、自行车等学生熟悉的物理场景,学生感到无比亲切。但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几乎没有考察。

4、试题考察的内容源于课本但又不局限于课本,有所创新和延伸,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整套试题重在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有15分左右的试题的素材来源于课本,却不是教材中所讲的知识点,重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选拔功能。如:第9题考察的虽然是电流表,但问的是电流表的原理,可以利用题目中的信息来获取答案;第10题的凸透镜作图,教材中没有明确作出要求,而且属于较难内容,但试题先给出了一个位于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作图,让学生自学后仿照作出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物体的成像图像,从而考查了自我学习的能力;第19题考察的是光的折射,但需要你回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定量关系,这就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的数据,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来获得答案;第20题对测电阻进行了考查,但是是在缺少电流表的情况下,这就需要考生在对伏安法测电阻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创新思维;第23题考察的是电源,却要考虑到电源的内阻,这就需要学生利用题中的信息会画等效电路图来解决。

5、试题的计算量降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而且紧扣考纲

试卷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是强化了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了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其中电学和力学占了72分;二是突出了能力的考查,能力题约占15分。三是降低了试题的计算量,涉及到计算的题目有第3、4、5、8、18、21、23题。约占30分左右,但没有繁琐的计算,只有第23题涉及到简单的方程组解题。这对教学起到了导向作用,有利于教学中克服题海现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2010年的考纲中未对“浮力”进行规定,试题就一题未考;增添了“电动机的原理”这个实验,第九题恰好得到体现,与考纲相互呼应。

6、试题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对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出较高要求

实验题注重科学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查,注重实验细节,符合教学实际。第18题测物质的密度,第19题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并要分析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定量关系。第20题,是非伏安法测电阻,考查开关闭合后,如何操作,才能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这些实验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考查力度。命题者都针对探究过程中的某些要素进行考察,旨在提倡试题回归实验教学,但又高于实验教学的思想,力图改变那些“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题海战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这对以后初中物理学习、考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导向。

7、试卷体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这是这几年安徽乃至其它省市物理试卷的一个趋向性特点,值得广大教师注意,例如第19题和第23题,第19题是从高中光的折射定律构题,给出了一组实验数据,要求学生分别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数据,第23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从高中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来命题了,但已经帮助学生建立了模型,考查的是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纵观这份考卷,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有一定的区分度,高质量地为2010年中考物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安徽省2011年中考展望

鉴于其他各省市学业考试试题和安徽省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点,展望我省2011年中考,我认为试题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双基考查,关注考生发展

中考题基本摒弃了纯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试题,更多的仍是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考查,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而且往往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关注社会热点、焦点,突出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应该将会在2011年的中考试题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试题会以学生熟悉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为背景,试题可能关注到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国内外时政大事等社会热点和科技发展问题,如: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舟曲泥石流、2011年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日本9.0级大地震及核泄漏、十二五规划和科学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以及科技领域的“嫦娥二号”、“天宫一号”、“神舟”系列等。

3、重视“科学探究”,突出“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

探究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意在使学生从根本上摆脱接受性学习的局面。目的在于引导我们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2011年的中考试题仍将继承前几年物理试题中重视科学探究的传统,同时也在科学探究的考查上努力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对科学探究进行考查,试题仍然重点在实验题中突出科学探究的考查,其他题型中也会适当渗透对科学探究的考查。

4、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考查,突出考查学生对试题中所提供信息的收集、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中考题型逐渐向多维开放型、信息构建型方向发展;信息不是来自课本,死抠课本不思探究的学生不能得到高分,体现出中考的选拔功能。

5、推导题仍有出现的可能

由于近四年中考试题中均出现了推导题,所以在复习教学中仍要注意推导题的示范过程,注意推导的依据、过程与方法。

6、关注跟高中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

2008年的压轴题考查了电源内阻,2009年的压轴题考查了电流计改装成电压表,2010年的压轴题仍是求电源的电压与内阻并且第19题考查的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仍是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第21题第2问中求汽车行驶的速度用到了公式P=FV,从这三年的命题趋势可以看出,中考试题的压轴题正在向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靠拢,因此今年仍应有意识地关注跟高中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针对初中教学的实际和高中物理教学的需要,会适当安排一些能体现物理学科特色的试题,以此来发挥试题对教学的正确导向功能。这些试题的呈现特点是:落脚点低,求解过程简单,立意高,能很好地考查初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理性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试题也会有一定的计算量。

最后特别提醒的是要认真研读2011年的中考考纲,尤其要关注2011年的考纲与2010年考纲的不同之处,这些知识点往往会在今年的中考考题中出现。

以上对2010年中考试题的点评和关于2011年中考试题的预测只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仅供参考,不

到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最后祝各位专家、各位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浅议中考物理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初三学生即将面对中考,今后一段时间几乎都是复习课。复习课目的一方面为复习物理概念、巩固物理知识,同时也是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理解和深化物理概念。本文就中考物理复习课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上好复习课。

关键词:中考物理复习问题解决方法

初三物理总复习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所学的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总结,使之系统化。通过复习可以弥补和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与缺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要取得满意的复习效果,达到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研究复习课的教法十分重要。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说说自己的肤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物理复习课容易存在的两个极端

1.照本宣科,目标不清,教学随意,不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时当然要以教材为主,抓住知识点。但不是照本宣科,把教材的内容又讲了一遍,只是把教材上的知识再罗列出来,结果把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知识回忆课,不是将旧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纳入新的知识框架,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2.抛开教科书,用资料代替教材复习,随心所欲搞题海 有的教师在上复习课前不钻研教材,不研读《课标》,不研究《考纲》,不分析“中考试卷”。不针对学生的实际,或复习内容与考纲不相符,抛开课本,肆意拔高,加上教学手段单一,一堂课复习的知识内容虽不多,而学生如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或者以练代讲,搞题海战术,将复习课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做题课。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但应精选典型例题,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的适当训练,达到举一反三。有的教师每训练一次,逐题讲解,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结果是“教师一身汗,学生不买账”,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二、复习课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深研《考纲》抓基础

复习课教学与新授课教学一样,首先应领会课程标准、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考试考点、教学目的与要求,备课时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这里必须防止两个极端:一是防止抛开教科书,搞“题海战术”;二是防止照本宣科炒剩饭。

重视基础,关键是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应用、基本公式的运用三大环节。复习阶段注意基础是重要的一环,分析近年来我省中考试题,基础知识所占分量最大,所以强化“双基”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2.突出重点抓关键 复习也要主次分明,次要的可略讲,针对学生薄弱环节,重要的重点的要应详细讲,一定要讲清讲透,要抓住关键。初中物理的力学和电学部分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较多学生在概念、规律易混淆易错的地方,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部分上。只有复习好这两大部分,中考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另外,还要注意初、高物理知识的衔接的地方。

3.精选习题抓训练

课堂练习是教师训练学生能力的手段,也是教师得到反馈信息的途径。复习课中的练习题必须要精心设计,所选练习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每个题要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作用,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选习题既要照顾各个知识点,又要有梯度有层次。既照顾到优生、中等生,又能激发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的原则

4.注重联系,专题复习

物理知识与知识间存在着互相联系,打破章节的限制,拓展知识的相互覆盖面,有助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系统巩固知识。对学生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难以理解的共同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释疑解难,补缺补漏。“专题”复习将有限的复习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深化了课本内容,将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5.重视实验,学以致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实验还渗透在其它题型中。所以,物理总复习要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的复习,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仪器和测量工具的应用。二是要使学生弄清各种物理量的测量原理、步骤、方法。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以致用”,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应用物理知识型的问题越来越多,所以,物理总复习就更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益。

三、物理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下

前提诊测→认定目标→精讲导学→巩固强化→评价小结→课后作业

⒈前提诊测:先通过小测验的方式或提问课本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方式,对学生掌握的程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⒉认定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归宿。具有定向、激励、调控功能。认定目标环节让学生感知复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章节知识复习,实现知识重组。要制定准确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课教学目标,不能太抽象,不好检测。

⒊精讲导学:这是复习课的中心环节。以典型例题为依托,重思维训练与学法指导。其功能上是通过教师有效指导完成知识结构同化、顺应及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针对性的培养,其教学形式采取问题导学,设置系列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实现教学目标中思维能力目标的实现。

⒋巩固强化:此环节为了巩固复习旧知,其练习中基本练习题占70%侧重于知识概念方面;另有30%多以综合性习题为形式,注重学生知识结构转化成认知结构。此环节在功能上是为了强化和内化知识结构,检测与巩固教与学双边成效。

⒌评价小结:此环节目的对学生巩固强化环节进行提高与升华,进行适当学习评价,其功能上对应复习目标,进行学的方面知识再认及知识小结,小结重在学法小结和归纳。针对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小结学到了什么。

⒍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课后强化练习。

正如徐跃华老师在2011年安庆市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研会上所说:“复习课上出现诸多问题,关键是由于教师们的备课出了问题。”他强调:如果老师做到在内容上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方式上让学生动起来,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在手段上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大每堂复习课的容量。只要老师课前认真准备、课上注重方法、课下及时反馈,并引导、激发学生复习的热情,师生配合,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010年九年级物理复习计划

物理是中考必考科目,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知识点多、知识面广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需要理解③物理实验的方法及操作需要掌握④会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等。针对

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怎样确定复习方向、复习方法,进行高效复习呢?下面是10年中考物理复习的计划。

一、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趋向

纵观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可以发现中考物理命题切实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题目结合具体问题,创设生活式的物理情境,重在考查同学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理解,考查同学们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特别注重与实验探究有关内容的考查,开放型试题逐年增加。预计2009年中考,考查同学们科学探究能力的题目仍将是物理试题的一大特色,而且将重点考查科学探究中的探究方法、设计过程。

二、采用三轮复习法,科学有效的提升复习效率

我们将中考物理复习分成了三个阶段,即“紧扣课本,夯实基础——专题复习,优化网络——仿真模拟,体验中考”的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3月1—4月15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宁夏的考题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建立以现实生活为实例、发现物理知识点、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总结一般性物理规律特点的模式。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认识和掌握,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及常用的物理常数的记忆和理解。因此要重视如下几点:(1)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2)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3)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4)注意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这些年来我们很清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所以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

第二轮复习(4月16日—5月15日):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磁四大板块。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

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最好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去帮助记忆和理解,这在整个复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我们还可以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事件上来,从而达到帮助记忆和理

解、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第三轮复习(5月16—6月17日):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插漏补缺。

三、关注好“热点”和“盲点”问题

年年中考年年变,但万变不离其“重”,物理学中的一些主干知识仍然是每年中考热点。因此,我们在三轮复习中将以《物理课程标准》为载体,围绕考点,突出“重点”,譬如:“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电功”、“电功率”、“能量”、“内能”等;重点实验中的“密度的测定”、“杠杆平衡条件的研究”、“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以及“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的实验和部分重点演示实验等等,展开专题训练。尤其在围绕主干知识为核心展开第二轮复习的同时,我们将重视中考热点问题的搜集与训练。在第三轮复习工作中,我们要加大与兄弟学校的信息联络的频度,并注意通过有关教学杂志,教学网络以及兄弟学校模拟试题的练习,搜索新题型,拓展新视点,填补复习过程中被我们遗忘或忽略的盲点,并认真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总之,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复习,以本为本,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第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线,进行综合和专题复习,着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第三轮复习则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并注意学生心理和应试技术与策略的指导。在三轮复习过程中我们都伴有复习研讨课、复习教学反思等。我们很有信心要在09年中考成绩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2011年安庆市初三模拟考试(一模)物 理 试 卷 分 析

2011年4月14日~16日,在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全市初三学生参加了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以下简称“一模考试” )。4月17日市区一部分中学集中进行阅卷,阅卷工作结束之后,我们从5340份考生物理试卷中随机抽出149份试卷进行了抽样分析。现将分析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一、 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结构:

(1)试题数量、分值比例分析:

试卷共有4大题,23小题,题型、分值与2010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基本相同,整卷阅读量约4300字左右。

题型 题量 分值 比例 填空题 10(20空) 26 28.9% 选择题 7 21 23.3% 实验题 3 20 22.2% 计算与推导题 3 23 25.6% 合计 23 90 100% (2) 题型与知识点分值结构分析:

填空题 选择题 实验 计算 合计 百分比 力学 12 12 12 36 40.00% 电磁学 7 6 8 9 30 33.33% 光学 4 6 10 11.11% 热学 2 6 8 8.89% 声 1 1 1.11% 能量和 能源 3 2 5 5.56% 合计 26 21 20 23 90 100% 试卷结构与2010年中考相比,(1)题数相同,题量略有增加,填空题增加了7个空,阅读量比2010年中考多1000多字;(2)2010年中考试卷的图片情景共有13组,本次一模试卷图片情景共有15组;(3)相比较2010年中考,力学知识减少2分,电学知识减少4分,光学增加2分,各知识点分值变化不大。

2.安庆市区一模成绩分布

分组数 人 数 百分比 9800 -89 0 279 .00% 05.20% 70-79 669 12.50% 60-69 771 14.40% 50-59 871 16.30% 4300-49 -39 993 1158.60.40% % 84 20-29 580 10.90% 10-9 0-19 292 59 41.70.9% 0% 2011年安庆市区“一模”成绩分布图表

20.00.00%百分比10.00%5.00%0.00?~8970~7960~6950~5940~4930~3920~2910~190~990百分比分数组

从全市成绩图表中可以看出,考生成绩三个高点,分别在40~49,50~59,30~39三个分数段,整体成绩呈现为中间大,两头小,成正态分布。试卷的区分度非常好。

3.样本试卷难度分析(本次抽样人数为149人) 一、 填空题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系数 三、实验题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系数 18 6 3.79 0.63 19 6 3.74 0.62 20 8 3.77 0.47 1 2 1.1 11 3 1.91 0.64 2 2 1.30 3 2 1.11 12 3 2.38 0.79 4 2 1.10 13 3 1.31 0.44 5 2 1.48 14 3 1.74 0.58 6 2 1.43 15 3 2.26 0.75 7 2 0.99 16 3 1.71 0.57 8 4 2.79 9 4 2 17 3 2.80 0.93 10 4 2.09 四、计算和推导及全部试题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系数 21 6 1.78 0.3 22 8 3.01 0.38 23 9 4.19 0.47 全卷 90 49.8 0.55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此次考题难度系数大于0.7的较易题有6题共17分,难度系数小于0.5的较难题有6题,共36分,其余均在0.5-0.7之间属于难度适中题,没有偏题怪题, 全卷总体难度系数为0.55,难度略高于中考要求(中考要求整卷难度系数为0.6~0.7)。

二、试卷的总体特点:

1、以《纲》为纲,难度适中,符合中考要求

从试题结构和难度分析来看,试题基本平稳,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考查的内容与《考纲》基本一致。试题在《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要求下,进行了合理的情境创设和问题设置,没有很复杂的物理情景和较多的隐含条件的题目出现,不管选择题还是计算题均无偏题、怪题,学生能较快找到切入点,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正常水平;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的理解而非机械的记忆,难度适中。总体说来,一模试卷能比较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符合《考纲》的要求。

2.注重基础,考查科学素养,引导复习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试题系统考查了初中物理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注重考查学生最基本的科学素养,能很好地引导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试卷中分别考查了次声波、比热容、质量、密度、浮力、电阻、电功、力、压强、机械效率、摩擦等基本概念;考查的规律及计算包括杠杆的平衡条件、光的折射规律、二力平衡、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电路的分析、压强的计算、功和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和电路的综合运用等,这些规律都是初中阶段的核心知识;实验部分重点考查了探究冰的熔化、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测量导体的电阻的拓展方法三个重要的实验。这些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符合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也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教学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3、注重能力,落实三维目标 ,符合课改要求

试题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并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第20题的测电阻方法的拓展,考查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第21题机械效率变化的分析,第22题电动自行车的数据信息的处理,考查了学生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22题(3)中环保问题,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考查;”第23题中新型电表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这类试题立意高,创新意识较强,试题灵活、有一定的发散性。

在本次考试中,实验仍然作为考查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试卷考查了三个实验,第18题的“探究冰的熔化” ,第19题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20题的“测电阻的拓展方法” 。实验试题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体现了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这些题目关注到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突出对实验思维、分析归纳等能力的综合考查。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能力。

试题体现了对三维课程目标的关注,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反映出教师在教学时不仅重视“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完成,也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4、创设多元情境,紧密联系实际,体现课改精神

试题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融于社会生活情景中进行考查,使物理知识情景化 ,体现应用性和时代性。例如第1题日本地震中次声波的产生。第2题中嫦娥一号的工作过程。第3题生活中的热水器的原理,第16题中的太阳能汽车等等。在全卷23道小题中,有17道试题的设计是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的。题目设置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题难度不大,但是情景性强,涉及面广,既

能很好地引导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切实有效地发挥了试题的教育功能。

5、一点思考:

试卷中第21题的得分率为0.3,是本试卷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道试题,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成绩中下等的学生对第一问中“有用功”概念的理解和迁移能力欠缺,故失分;成绩好一些的学生绝大多数在第二问“机械效率如何变化”上失分,这一问题考查了滑轮组从竖直方向到水平方向的“有用功”概念的迁移、压力的概念、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机械效率大小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分析。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鉴于这种情况,本人思考能否在命题时设置一些梯度,将结论设计成三个猜想,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猜测并推导证明。通过提供推导条件,降低了难度,而且将此题改为推导题,更符合我省近四年来中考试题中均有推导题的中考风格。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具体见一模试卷.doc) 1.填空题

第2、5、6、8题得分率较高。但第7题由于平时对凸透镜讲得多,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受其影响,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掌握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得分率稍低。其他题目得分率适中。

2.选择题

选择题得分率普遍较高,尤其是第17题,达到0.93。

第13题,部分学生没有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得分率相对较低。 3.实验题

第18题中部分学生对选项(3)的题意理解有偏差,将题中“较大(小)”误以为“较多(少)”;对选项(4)中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掌握不牢;两空得分率相对稍低;

第19题的(2) (3)题中,由于部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和规律不熟,这两空得分率相对稍低; 第20题中,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掌握滑动变阻器在不同电路中的作用;在最后一问中,由于看不懂电路图,因此无法说明理由。这部分得分率较低。

4.计算与推导题

计算与推导题的得分率总体较低,原因如下:

第21题得分率低为0.3,学生对有用功概念的内涵认识不清,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第二问中没有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机械效率大小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22题部分学生在(1)中没考虑车的重力对压强的影响;在(2)中不能对题给数据信息,正确理解和进行有效处理;在(3)中不会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23题中,部分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将“功”和“功率”两物理量及其单位混淆,物理概念理解不准确。

四、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中考考纲和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其次,要认真研究近三年全省中考试卷和全国各地中考试卷,探究试题特点,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知识点间的连接点,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从中发现其规律与命题方向,进行有效备考。

1、立足“双基”,知识体系化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中考中考查的覆盖面仍较大。只有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才有基础,才有利于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忽略这一点,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就可能成为学生最难的问题。教学中要:

①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特别要搞清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物理意义,明确概念与概念之间、概念与规律之间以及规律与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使知识系统化。

例如,本次试卷第23题中,学生对功和能、功和功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清楚,故得分率比较低,建议复习时可进行专题复习,将“机械功和机械能”与“电功和电能”对比复习,理清“功和能”的概念及

其关系,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②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次试卷第23题中的“新型电能表” 很多学生不会使用,反映出基本技能的缺失,建议后期进行专题复习,可将所有基本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读数、注意事项等对比复习,找出共性和个性,加深理解并学会迁移应用。

2、加强实验复习,重视能力培养

试卷中我们发现实验题是考生丢分较多的试题,说明我们实验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今年考纲中一个明显变化是在测试水平要求中,把所有“经历探究??实验”均改为“做过??实验”,要求更具体,更明确。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复习,对考纲所列实验,尤其是14个学生实验,要使学生会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会设计实验方案;会使用仪器,控制实验条件;会观察和解释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针对本次试卷中第20题得分率不高,建议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就以“伏安法测电阻”这一典型实验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归纳总结,设置两大板块复习:横向比较的实验有“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比较它们的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作用及目的;纵向复习则是除了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常规方法,还可以结合串并联电路规律及欧姆定律,拓展出大约十个测电阻的另类方法,通过这类典型实验的专题复习,加强了学生解实验习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扩大视野,关注热点问题

近几年各地中考物理试卷中,有不少是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载体,如自然灾害(地震、干旱)、能源问题、环境保护、温室效应、神州飞船、奥运体育等,要寻找这方面的习题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找一些这方面的材料看一看,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关注热点,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4、关注初、高中之间的衔接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学习高中物理,在近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增加了初高中结合部分知识的考查,我省2007至2010年四年中考题表现尤为突出。有关初、高中衔接知识点的考查,仍将是2011年中考命题的一个趋势。

今年的《考纲》中,参考性试题第20题中,求“动摩擦因数”就是一个示例。因此,我们在深挖初中教材的同时,还要关注与高中相关的知识,例如弹簧测力计原理胡克定律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以上仅是一家之言,由于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请各位专家、同仁多多指教。谢谢!

2005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中考理综试题总体来说注重了对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理解和综合等各种能力的考查,重视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避免了死记硬背。试题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而不怪”的原则,在注重考查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

今年中考理综试题对毕业生来讲难度不大,可能这也是每个考生的感觉。特别是物理试题,没有出现难题、偏题,与我们复习的思路基本一致。 二、试卷的结构及变化

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非选择题分填空、简答题;作图、实验题和计算题三部分。与前几年比较变化较大的是取消了多选题,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了试题的难度;还有几处发生了变化,单选题中取消了化学题的每小题1分;填空、简答题物理试题没有严格采用每小题2分;作图、实验题增加了化学试题。

试题总分120分,其中物理61分;化学37分;综合22分。

选择题(46分)其中1—6化学12分;7—15综合18分;16—23物理16分。

填空、简答题:24—28物理15分;29综合4分;30—31化学7分。 作图、实验题:32—35物理17分;36—38化学14分。 计算题:39化学4分;40—41物理13分。 三、试题的主要特点及体现的学科思想

命题突出学科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题目大部分都有具体的实际背景,充分体现对学生素质的考查,命题充分体现中考服从于教学并服务于教学的指导思想,对今后的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根据这些试题分值变化,很明显能看出今年的理综试卷明显增加了物理分值(2004年55分),降低了综合题分值(2004年30分),这与2005年中考研讨会上专家的估计是完全符合的。

今年大家感觉试题比较简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实验题难度的降低。实验题要求在熟悉课本实验的原理、器材、方法的基础上,突破框框、更新方法、更新器材,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特别是根据实验信息来进行试验设计,试卷中基本没有涉及,这大大降低了试验的难度。

总之,整套试卷突出考查观察和信息利用能力、思维能力、评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套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心科技发展,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小到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大到高科技的前沿知识。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联系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相关学科,关注宽广的人文背景。

联系生活:如估算我们常见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饭锅等)正常工作时的电流,需要同学了解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的大致情况,再利用公式:P=UI进行判断;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磁悬浮列车(25题))、照相机原理(24题)、环境保护问题(8、29题)、科技技术造成负面效应等(8题)。 四、学生的学习策略

(一)紧扣课本,复习所有的知识

通过认真阅读教材,把教材上的知识点系统进行归类,切实弄懂每个知识点,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还要注意课本的内容涉及了哪些科学方法,这些科学方法是怎样在习题中体现出来的,要特别注意发现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以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既能掌握教材知识,又能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二)通过一定量的练习,锻炼思维,消化所学的知识

初中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创设物理模型的方法(如:杠杆),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如:等效电阻),比值法等等。因此在解一定量的习题的前提下,对相同类型的习题进行比较分析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三)关注(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突出考查观察和信息利用能力、思维能力、评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心科技发展。因此在复习时对一些热点问题应有所侧重。 (四)加强实验探究,突出实验过程、方法和科学精神

给学生一些实验数据,要求学生分析所给的数据得出结论,结论可能是学生初中物理中没有学到的,对学生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五)关注信息题和开放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体现在学生能从材料中展开思想、放开思想去发散、去发现、去创新,应用物理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有较高的要求。 五、试题对教学的启示及今后复习的方向

通过对今年中考试题的仔细分析,从中获益很多。更主要的是它为我们今后的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正确理解复习的重要性

考前复习,一是巩固所学的知识,二是弥补过去学习中的漏洞,三是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中较易和中等题占80%,对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各个知识点做充分、细致的复习,会取得更大的收获。部分学生通过考前复习,中考能够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二)复习要分阶段有序进行 1、要紧扣大纲、教材,抓好基础知识

在复习时一定要明确大纲的范围,并且在复习时要紧抓教材(近几年中考试题中教材中的原题或在其基础上加以改变的题型非常多)。抓基本,就是要看清教材内容,看清教材中的每个学生实验,看清教材中的每个图形、图表。注意不可忽视教材中的非重点内容(现在的中考试题是题小、题多、题量覆盖面广),注意教材中的公式推导,注意教材中分析例题的方法和过程,注意教材中的“想想议议”,注意教材每章后面提出的“学到了什么”。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有系统、有重点的进行复习,以基础知识训练为主,对容易混淆和发生错误的问题以及知识的交叉点,要着重进行复习、讲解和训练;并应给学生一个知识结构,即知识的网络。我们在学生复习过程中建立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不能将知识割裂成为一堆毫不相干的零碎知识。学生要在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基础知识的复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基础知识复习好,才能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题能力,所以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扎实。 2、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复习

以初中物理各知识点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理解和综合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各省中考命题的重点,一般我省物理中考命题中这类命题约占总分的40%左右,并且中等难度以上的命题基本上全是这类习题。因此对于这类问题的复习应是我们指导学生复习的重点,也是中考复习的难点。对于这部分的复习我的体会主要是两点:一是“准”;二是“精”。

“准”指的是物理学科内容易出现综合部分的各个知识点把握的要准;中考命题中综合部分命题的范围及方向要把握的准。“精”指的是在“准”的基础上要精讲精练,尤其是对于重点习题、难点习题、热点习题、学生易混淆习题(如:惯性和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一定要有针对性精讲精练,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3、专题复习

由于中考命题的题型是保持稳定的,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部分专题复习。例如:作图专题;实验专题等。

实验专题,要以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主,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变化,形成不同形式的探究性实验或开放性实验。 4、模拟训练

现在各地、市的模拟习题比较多,我们可以适量的进行中考全真模拟,使同学们熟悉中考氛围,以及中考题型,但千万不能以练代替基础知识的复习,也不要由于模拟训练太多导致学生厌恶考试。讲解模拟试卷时,要针对省中考试题结构的特点,对不同题型要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时注意的事项。例如:试题的顺序可能导致的问题;选择题一般采用的排除法和对号法;填空简答题中的单位问题及空的长短;作图题的规范性;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等等。

以上是我对今年中考物理试题以及今后努力方向的一点看法,希望能与更多老师交流学习。

考前复习,一是巩固所学的知识,二是弥补过去学习中的漏洞,三是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中较易和中等题占80%,对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各个知识点做充分、细致的复习,会取得更大的收获。部分学生通过考前复习,中考能够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二)复习要分阶段有序进行 1、要紧扣大纲、教材,抓好基础知识

在复习时一定要明确大纲的范围,并且在复习时要紧抓教材(近几年中考试题中教材中的原题或在其基础上加以改变的题型非常多)。抓基本,就是要看清教材内容,看清教材中的每个学生实验,看清教材中的每个图形、图表。注意不可忽视教材中的非重点内容(现在的中考试题是题小、题多、题量覆盖面广),注意教材中的公式推导,注意教材中分析例题的方法和过程,注意教材中的“想想议议”,注意教材每章后面提出的“学到了什么”。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有系统、有重点的进行复习,以基础知识训练为主,对容易混淆和发生错误的问题以及知识的交叉点,要着重进行复习、讲解和训练;并应给学生一个知识结构,即知识的网络。我们在学生复习过程中建立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不能将知识割裂成为一堆毫不相干的零碎知识。学生要在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基础知识的复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基础知识复习好,才能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题能力,所以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扎实。 2、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复习

以初中物理各知识点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理解和综合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各省中考命题的重点,一般我省物理中考命题中这类命题约占总分的40%左右,并且中等难度以上的命题基本上全是这类习题。因此对于这类问题的复习应是我们指导学生复习的重点,也是中考复习的难点。对于这部分的复习我的体会主要是两点:一是“准”;二是“精”。

“准”指的是物理学科内容易出现综合部分的各个知识点把握的要准;中考命题中综合部分命题的范围及方向要把握的准。“精”指的是在“准”的基础上要精讲精练,尤其是对于重点习题、难点习题、热点习题、学生易混淆习题(如:惯性和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一定要有针对性精讲精练,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3、专题复习

由于中考命题的题型是保持稳定的,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部分专题复习。例如:作图专题;实验专题等。

实验专题,要以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主,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变化,形成不同形式的探究性实验或开放性实验。 4、模拟训练

现在各地、市的模拟习题比较多,我们可以适量的进行中考全真模拟,使同学们熟悉中考氛围,以及中考题型,但千万不能以练代替基础知识的复习,也不要由于模拟训练太多导致学生厌恶考试。讲解模拟试卷时,要针对省中考试题结构的特点,对不同题型要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时注意的事项。例如:试题的顺序可能导致的问题;选择题一般采用的排除法和对号法;填空简答题中的单位问题及空的长短;作图题的规范性;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等等。

以上是我对今年中考物理试题以及今后努力方向的一点看法,希望能与更多老师交流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nq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