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1 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11-26 04: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闻采访与写作1》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闻采访与写作1》 学分:3

学时:60 讲课学时:28 ;实验(实践)学时:32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摄像》、《基础写作》 适用专业:四年制新闻学专业 开课学科部:文管学科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楷体小三号)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的:采访和写作是新闻业务活动中最基础的环节。采访、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

个新闻从业人员能力和总体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通过新闻采访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采访的起源、历史发展、新闻采访的各个环节、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新闻写作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常用体裁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渊源,介绍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特点及写作要求。用比较的方法探讨中西新闻写作从外在形式到新闻理念的不同。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独立、从容地完成一些采访写作活动。

培养目标:1、通过的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对新闻采访写作环节在整个新闻活动的中的

地位和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2、要求学生了解采访的概念、特点和实施形式和基本要求,理顺采访和写作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采访技能的学习,要求学生有机地掌握和运用各种提问技巧、现场观察和采访笔记的记录方法,提高新闻采访的效力和效率。

4、对时下流行的新闻专访应有全面的了解,注意相关的采访、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仿宋体小四号)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楷体小三号)

章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课程内容 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 新闻采访概述 发现与识别新闻 理论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实践 0学时 4学时 4学时 2学时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合计 课程内容: 绪论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 新闻采访的实施 综合采访 4学时 8学时 4学时 28学时 4学时 12学时 6学时 3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对新闻采访学的地位、作用、学科性质有所了解,掌握学习方法。

重点和难点:对于新闻采访学学科性质的认识 主要内容: 新闻学的总体构架

新闻采访写作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采访与写作的关系学科性质及学习方法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主要以教师对课程的总体介绍为主,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为这一专业课程的认识和需求。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2.新闻采访写作学在新闻学科的大框架中处于何种地位?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通过本章节学习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掌握进入新闻界的行业规则。

重点和难点:对于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在多个层面上的理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坚持新闻采访的真实性 一.真实性问题的提出及其内涵的发展 1.真实性问题在西方:

在西方即使是以搞黄色新闻闻名的普利策在主持《世界报》期间也一再强调新闻的真实与准确。在法制社会中,新闻真实性常常是新闻界在面对各种法律纠纷时得以“自卫”的手段。

2.真实性问题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内涵: 二.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 1.新闻基本要素的真实准确

2.新闻中所涉及的各种背景资料的真实准确

3.新闻报道中的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思所想 4.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统一 三.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分析: 四.防止新闻失实

1.新闻从业队伍的自治与内律 2.法律手段

第二节 坚持新闻采访报道的思想性 一.坚持思想性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二.如何坚持思想性:

1.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 2.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实现的关键

3.增强可读性是思想性实现的业务手段引而不发,含而不露。 4.借用知识,纠正偏差。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第三节 坚持采访的时间性

一.我国新闻界对新闻报道时效性认识的变化及中西新闻实践界对新闻时间性的认识与把握。

二.我国新闻时效性差的原因分析: 1.新闻观念的落后 2.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 3.交通及通讯设备的落后 三.提高新闻时效的几个环节 1.新闻从业人员观念的转化 2.新闻从业人员的作风急需改变 3.采编人员的有机运作 4.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 5.简化审稿制度

6.更新物质技术设备及手段。 第四节 坚持用事实说话 一.新闻为什么用事实说话 1.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2.事实胜于雄辩

二.不善于用事实说话的表现 三.用事实说话的常用方法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作业:市场经济中的党报如何增强可读性?

思考题:1.新闻真实性有哪些具体要求? 2.如何处理新闻思想性和可读性的关系? 3.在我国增强新闻的时效有哪些可行性途径? 4.如何处理新闻的“抢”与“压”问题? 5.用事实说话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第二章 新闻采访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对采访的历史起源、采访的定义、特点、常用的实施方式有基本的认识。对时下盛行的隐性采访有清晰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对于隐性采访在法律意义上的认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历史起源 一.采访的历史渊源 二.可提供的历史借鉴

第二节 新闻采访的定义及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报道新闻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4.内容的广泛性 5.结果的公开性

第三节 新闻采访常用的实施方式 一.从形式上分 二.从性质上分

三.是否公开身份与采访目的 四.隐性采访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组织对隐性采访的讨论 思考题:

1.什么是新闻采访? 2.新闻采访的特点?

3.常用的采访实施形式有哪些? 4.如何看待与评价隐性采访?

第三章 发现与识别新闻

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新闻敏感、新闻价值、新闻政策等基本概念。要求学生认真把握各术语的真正内涵。

重点和难点:对于新闻敏感的认识和培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新闻敏感及其内涵 一.新闻敏感的定义 二.新闻敏感的内涵: 三.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

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2.要立足全局看问题 3.广泛接触实际生活 4.知识广播有助于新闻敏感

5.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第二节 新闻价值 一.关于新闻价值的定义 1.主观说 2.客观说

二.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新闻政策

一.新闻政策的含义:政党和政府对新闻事业规定的活动准则。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二.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1.历史上的不良倾向:偏重新闻政策,忽略新闻价值;只求新闻价值,不顾新闻政策。

2.遵守新闻宣传纪律,按新闻规律办事。 三.新闻政策与新闻法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师讲解为主,注意调动学生对新闻敏感问题的重视。 思考题1.什么是新闻敏感?其具体内涵有哪些? 2.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有什么?

3.如何理解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的关系?

第四章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采访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学会设计具体的采访方案。

重点和难点:具体采访方案的设计和应用。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新闻线索及其特点 一.什么是新闻线索 二.新闻线索的特点

1.新闻线索表现形式的零碎、不具体。 2.新闻线索只是一种表象。 3.新闻线索有可能是鱼目混珠。 第二节 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 一.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 3.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 4.记者要建立自己的信息来源网 5.查阅各种资料

二.媒体间新闻线索的共享和互动 三.运用新闻线索应注意的事项 1.注重验证与反复核实 2.尊重新闻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3.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 4.注意合理安排多个线索的使用 第三节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一.静态采访的定义:平时准备临时准备 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和新闻策划 三.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 1.熟悉采访对象,缩短彼此间距离 2.掌握和采访对象有关的各种知识 3.搜集有关背景资料 4.准备详细的采访方案 第四节 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 一.为什么要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 二.如何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 1.商定适宜的访问时机 2.设计得体的仪表风度 3.讲究文明的言谈举止

4.调节融洽的访问气氛 5.摆正合理的相互关系 6.注意形体语言的使用 7.掌握灵活的注意转换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作业:要求学生自拟采访对象设计一采访方案。思考题: 1.新闻线索的定义和特点? 2.新闻线索的来源有哪些? 3.新闻联动有什么积极意义? 4.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的辨证关系 5.如何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

6.如何摆正记者与采访对象的相互关系? 7.设计采访方案应包括那些内容? 8.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内容?

第五章 采访实施阶段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采访中的各种基本技能,注意口、耳、眼、手的协调运用,尤其是要学会在采访中发问、观察、和记录。 重点和难点:采访中的提问技巧和操作原则。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掌握提问的技能 一.记者必须学会发问

1.善问是记者采访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2.善问能够提高采访效率 3.善问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材料 二.常用的提问方法 三.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 1.提问宜具体 2.提问宜简洁 3.提问宜间接 4.提问宜合情合理 四.调查座谈会的效果 五.如何组织调查座谈会

第二节 重视听觉和视觉功能的运用 一.为什么强调现场观察

二.视觉在新闻采访中的独特功能 1.检验新闻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2.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3.为通俗地表达事物创造前提,增强新闻可读性 4.增进采访对象认知的可能性 三.视觉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四.听觉功能的配合 1.悉心听取新闻线索 2.注意环境的选择

3.做到专心、虚心、耐心的三结合 第三节 采访笔记的记录与整理 一.记录的方法及各自优劣 二.心记的结构与种类

1.结构:印象阶段 储存阶段 再现阶段 2.种类:感情记忆 运动记忆语言记忆 三.提高记忆的有效手段 1.必要的自信 2.记忆的方法 3.善于把事物形象化 四.笔记的技巧 1.记重点及要点 2.记易忘点 3.记疑问点

4.记采访对象的个性语言 5.记观察和所思所想 五.笔记的整理与使用 六.录音及图象记录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分析采访方案作业、组织关于视觉化新闻的讨论。 思考题:1.记者为什么要善问? 2.提问有哪些技巧?

3.为什么要强化视觉功能的运用? 4.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有哪些?

第六章 专访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专访的特殊要求及注意事项,熟练使用这一流行样式的访问。

重点和难点:新闻专访兴起的原因、优势何在、如何实施。 主要内容: 一.专访的定义 二.专访的特点 1.针对性 2.代表性 3.适合性

三.专访的采访要求: 1.精心选择采访对象 2.准确把握时机 3.注意谈话纪实 4.注意控制谈话方向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引导学生对当前媒体上某一专访性的栏目进行分析。 思考题:

1.专访形成热潮的原因?

2.专访对采访这一环节有什么特殊要求? 3.专访有什么特点?

三、实验(上机)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章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合计

课程内容 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 新闻采访概述 发现与识别新闻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 新闻采访的实施 综合采访 理论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8学时 4学时 28学时 实践 0学时 4学时 4学时 2学时 4学时 12学时 6学时 32学时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新闻采访写作主要讲述从事新闻采写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方法、条件,阐述当代新闻采写的发展趋向和应变手段。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新闻学概论和基础写作。学生在学习完新闻学的基本知识后,对新闻的特征有了一些了解,为这门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新闻采访教学中涉及到的相关学科有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法学。新闻写作的相关学科有文学、语言学、历史学、逻辑学等。因此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和学习,在其他门类的知识辅助下进行教学。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

1、《新闻采访学》,蓝鸿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复旦大学出版,2003年; 3、《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1982年; 4、《当代新闻写作》,尹德刚、周胜,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5、《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刘明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6、《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尹德刚、刘海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六、考核方式

考核类型:闭卷考试

计分办法:总评成绩包括三部分:课堂发言和书面作也占15%,模拟和实地采访占15%,期末闭卷成绩占70%。

撰写人:唐芬 审定人: 撰写时间:2012年8月4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nn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