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八)

更新时间:2023-05-11 17:3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71. 卡贝定理:放弃是创新的钥匙

成立于1881年的日本钟表企业精工舍,是一家世界闻名的大企业。它生产的石英表远销世界各地,其手表的销售量长期位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它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全取决于其第三任总经理服部正次的“放弃战略”。

1945年,服部正次就任精工舍第三任总经理。当时,瑞士的手表占据了主要的手表市场,精工舍的发展举步维艰。经过慎重的考虑后,服部正次决定放弃机械表制造,转而开发新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精工舍的科研人员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新产品——石英电子表。

与机械表相比,石英表的最大优势就是走时准确。表中之王的劳力士月误差在100秒左右,而石英表的误差却不超过15秒。1970年,石英电子表开始投放市场,立即引起了钟表界和整个世界的轰动。到70年代后期,精工舍的手表销售量跃居世界首位。

放弃其实是一种重新的选择,有时比盲目的争取更有价值。有时候,如果我们放弃了自己固执、局限的想法,甚至是放弃了眼前的利益,反而能够得到更多更美好的回报。为此,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裁卡贝提出了“卡贝定律”,即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放弃是创新的钥匙。

“要想采一束清新的鲜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个登山健儿,就得放弃白嫩的皮肤;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放弃,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是一种睿智,一种风度,更是一种超然的境界。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这是因为,猴子大多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即使因此而丢掉性命。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犯下跟猴子一样的错误,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往往都不忍放弃,即便它会给自己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是潜在的危机。其实,当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已经成为累赘,不妨坦然舍弃,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正如电影《卧虎藏龙》中所说的那样:“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换一种角度思考,换一种努力的方式,同样能够殊途同归获取成功。

19世纪中叶,很多美国人成群结队地来到加利福尼亚州淘金,一度成为一股热潮。农夫亚摩尔也准备去那里碰碰运气。来到加州后,亚摩尔感到淘金并不容易,正当准备放弃离开时,他发现了另一条致富之路:

金矿区气候干燥,常年缺水,那些淘金的人经常抱怨道:“谁要是给我一壶凉水,我情愿给他一块金子。”亚摩尔由此想到,我要是卖水给他们,说不定还能赚到比淘金更多的财富。

于是,亚摩尔开始挖渠引水,将引来的水过滤处理后,当做饮用水高价卖给那些淘金的人。很快,亚摩尔成了当地的富翁,而那些淘金者依旧还是一贫如洗。

对于一个企业家而言,学会适时放弃尤为重要。企业经营时,决策者必须理性地放弃那些陈旧的设备、技术、管理方法、经营战略,只有勇于打破传统,才能更好地追求创新。无数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在不断进行理性的放弃后,才获得了持久的成功。他们放弃的,可能是一种昔日的明星产品,可能是一种落后的观念,也可能是一种弊病百出的经营体制。

放弃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战略智慧,更是基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考虑:为了获取更长远的利益,从而放弃眼前的局部利益。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不断地放弃中有所创新,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永葆基业长青。

1964年的时候,日本松下公司突然宣布不再做大型电子计算机。当时的松下已经花费了5年时间,投入高达10亿元研究开发资金,而研发也很快要进入最后阶段,松下公司突然全盘放弃,这让当时的人们十分震惊。当时,松下幸之助因为考虑到大型电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着不慎,就可能使整个公司陷入危机之中,等到那个时候再行撤退,可能就为时已晚。

事实证明,这个撤退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诸如西门子之流的大型公司,都相继放弃了大型电脑的生产,而松下幸之助的果断放弃,让松下公司避免了一场即将来临的巨大损失。

瑞士军事理论家菲米尼有一句名言:“一次良好的撤退,应与一次伟大的胜利一样受到奖赏。”人们往往拼命地去争取、去获得,全然不顾它对我们是否有用,会不会带来危机,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要学会放弃。当然,我们要的不是无可奈何地放弃,而是一种睿智的选择。要想使一个企业有较大的发展,管理者需要有战略的眼光,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的诱惑,才能获得长远的大利。

人生如同一次长途跋涉,如果不懂得取舍有度,就会在应接不暇的风景中迷失,忘记了自己最终的目的地。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很难同时在多个领域中游刃有余。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然后专一为业,执著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整合优势资源,投入到企业最具竞争力的细分市场,生产最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放弃那些逐渐萎缩的市场和产品。

72. 约拿情结: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圣经?旧约》中有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叫做约拿,一直非常渴望得到神的差遣。有一天,神耶和华终于交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以神的旨意去宣布赦免一座本来要被罪行毁灭的城市——尼尼微城。然而,面对这项梦寐以求的使命,约拿却临阵脱逃,乘船逃跑了。最后,约拿在神的召唤下,几经反复和犹疑,终于悔改,完成了他的使命——宣布尼尼微城的人获得赦免。

上帝要约拿到尼尼微城去传话,这本是一种崇高的荣誉,也是约拿平素所向往的。而一旦理想成为现实,他又产生了畏惧心理,害怕自己不行,想回避即将到来的成功,想推却突然降临的荣誉。后来,“约拿”一词被用来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却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借用《圣经》中的这则故事,提出了“约拿情结”的概念,意思是说“在我们最得意的时候,最雄心勃勃的瞬间,我们通常会害怕起来。我们既怕正视自己最低的可能性,同时也害怕自己潜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简单而言,“约拿情结”说的是人不仅害怕失败,同时也害怕成功。

约拿情结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在对己对人两个方面。对自己而言,它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逃避成长,在重要的机遇面前心生畏惧,不愿承担伟大的使命;对他人而言,表现为嫉妒别人的优秀

和成功,对别人的不幸境遇幸灾乐祸。

人性都是复杂而矛盾的,既畏惧自身的成功又畏惧别人的成功。我们渴望获得成功,而当成功的机遇降临时,却又迷茫疑虑,逃避相应的责任;我们尊重成功人士,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敬佩,同时又因为自己相形见绌而感到嫉妒、焦虑,从而对他们心生敌意;我们对自己充满自信,然而一旦遇到比我们更优秀的人,又会转眼变得自卑起来。

这些都是约拿情结的表现形式。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像约拿一样渴望得到成功的机遇,盼望幸运之神的垂青。然而,机遇真的来了又胆怯起来,面对即将到手的荣誉和幸福,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我不配”,“我做不到”的念头,不敢尝试、不愿坚持,最终将珍贵的机会白白浪费了。

事实上,约拿情结是一种阻碍成功的心理障碍。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成功的机会,然而只有少数人敢为天下先,克服了自己的约拿情结,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最终抓住了成功的机会。

在生活中,约拿情结是阻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源于人类潜意识中的仇恨心理。比如,一个原本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高考时却发挥失常,最终名落孙山。后来,他进入了职场,勤奋能干,颇得上司的赏识。然而眼见他就要被提拔为管理者的时候,他却因故辞职了。

这些现象看似偶然,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埋藏着对父母未曾宣泄的怨恨。或许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总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于是,他在潜意识中便埋下了对这种期望的反叛,下意识地毁掉了自己的前途。这种潜在的反叛心理可以表述为:“你们想要得到一个完美无缺的好儿子,我偏要自毁前程让你们失望。”

另外,躲避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理由,源于内心的自卑和怯弱。原本激情澎湃的我们,在遭遇过几次挫折后,便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过如此,于是得过且过,不再为改善现状而努力了。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电击狗的实验。笼子里的狗想尽一切办法,也无法躲避电击带来的痛苦,于是它便认命了,不再做无谓的挣扎,温顺地躺下来忍受着痛苦。后来,心理学家对人也做了类似的实验,发现在人身上同样也会出现相似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经受过无数的打击后,逐渐产生了“我不行”的念头,最终失去了全部的信心,甚至干脆放弃努力,不再为追求自己最初的梦想。其实,偶尔的挫折和失败,并不能代表生活的全部,更不代表你永远失败。如果你能够改变外部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提高自身的内在能力,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或许在不久过后,峰回路转,你便会创造出原来想象不到的奇迹。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约拿情结”,发挥自身潜力和更好地成长呢?唯有孜孜不倦追求成功的信念和自信,才能够克服害怕成功的恐惧,扬起前行的风帆。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自信的妙处,在于能够给予你足够的勇气,在机遇降临的瞬间,毫不犹豫地伸出你的双手。

一位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希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半工半读地继续学业。一天,他看到报纸上刊登出一条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便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位前去应聘。丰厚的薪水吸引了众多如云的应聘者,面对能力超群的竞争对手,留学生一路过关斩将,眼见就要获得梦寐以求的职位。

不料,招聘主管突然问他道:“年轻人,你会开车吗,有自己的私家车吗?这份工作需要随时外出,没车可就难办了。”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可这位初来乍到的留学生还属无车族。他顿时傻眼了,为了争取这份难得的工作,他豁出去了,坚决地回答说:“会!有!”主管说道:“那好,四天后,你开着自己的车来上班吧!”

四天之内要买车、学车,简直比登天还难。留学生咬咬牙,决定孤注一掷。他从华人朋友那里借钱,

从旧货市场买了一辆便宜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朋友学习开车的要领和技术。第二天,他在一块草坪上摸索练习,让坐在一旁的朋友加以指点。第三天,他硬着头皮开车上了公路,手心里全是汗水。第四天,他歪歪斜斜地开车去公司报到了。时至今日,他已成为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同样,自信也是克服约拿情结、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自信心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其实,人生中的许多事情,只要想做都能做到,只要能转变自己的态度,满怀信心地努力,很多事情都是会水到渠成的。

73. 卢维斯定理:真正的谦虚是忘掉自己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禅师。一天,有一位心高气傲的年轻人前往拜访南隐禅师,向他请教什么是禅。两人坐定后,年轻人便开始喋喋不休地阐述自己对禅的见解,全然不顾禅师的感受。禅师只是静静地听着,微微一笑,说道:“请用茶吧。”于是,南隐禅师将茶水倒到杯子里。杯子里的水都快满了,禅师却视若无睹,一直往杯中倒着茶。

最后,茶水溢了出来,越过桌面流到了地板上。年轻人忍不住叫了起来:“师父,杯子已经满了!”大师微微一笑说:“哦,你也知道杯子满了啊。如果你不把自己的看法清空,我怎么能教给你新的东西呢?”年轻人恍然大悟,当即羞愧不已。

我们的思想,就如这一只杯子。如果里面已经装满了水,新的智慧就不能再注到它的里面了。因此,我们只有学会把自己的“杯子”清空,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够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

谦虚是一种美德,但真正的谦虚并不等同于虚伪——盲目夸大别人的成就,妄自菲薄自己的能力,而是用客观的眼光审视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做出正确的评判。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提出:“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后来,人们将他的理论归结为“卢维斯定理”。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大多喜欢与品性谦逊的人为伍,那些生性骄傲自大的人很难与他人友好相处。此外,谦逊还是一面反映个人学识与涵养的镜子。正如法国作家蒙田所说的那样:“真的学者就像田野上成熟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拔,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出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发现,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在态度上反而更为谦逊,往往是那些一知半解的人,反倒喜欢在世人面前卖弄自己的学识。

古往今来,很多为人类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伟人,通常都表现出一种虚怀若谷的谦逊品质。比如,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每当人们赞叹他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是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同样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儿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 我只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在现实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过分的谦逊会不会妨碍我们表现自己的能力呢?卢维斯定理告诉我们,谦虚需要把握好一个合适的尺度,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自我轻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做人首先需要谦虚,如果将自己想象得过于优秀,就容易忽视别人的长处;第二,谦虚要有个

度,谦虚不是完全否定自己的能力和成绩,而是要客观评价自己,看到不足的同时也不要忽视自己的长处;第三,谦虚需要选对场合,对自己确实不懂的地方需要谦虚学习,而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能因过分谦虚而失去施展才华的机会。

在一些交际场合中,适时采取谦逊的态度,不仅能够显示出自己的涵养,还能让对方产生亲近感,拉近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比尔?盖茨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很多年前他亲自请一位软件高手加盟微软,不料竟然遭到拒绝。他并不灰心,提出约见对方的请求。见面后,那位高手劈头盖脸讥笑说:“我从没见过比微软做得更烂的操作系统。”

比尔?盖茨没有丝毫的恼怒,反而诚恳地说:“正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才请您加盟。”对方当场便愣住了,被盖茨谦逊的态度所折服,最终答应加入微软。后来他为微软操作系统的开发,立下了汗马功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因为自己在某方面超过了别人,就目中无人,自高自大;也不要因为自己某方面的不足而自怨自艾,全盘否定自己。真正的谦虚是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长短处,并推己及人,客观地评判他人。只要对方的意见是正确的,便可以虚心采纳,若因对方的才能和地位不及自己,便心生偏见不予理睬,最终受到损害的往往是自己。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一片森林中,准备在一棵橡树上筑巢孵养后代。鼹鼠听到这个消息后,提醒鹰王道:“这棵橡树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鹰王根本听不进鼹鼠的劝告,立刻动手筑巢,当天便搬进了新巢。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外出觅食的鹰王飞回家中,发现那株橡树果真倒掉了,鹰后和它的孩子们都被摔死了。鹰王悲痛不已,哭道:“我多么不幸啊,居然把最好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是愚蠢的,”鼹鼠答道,“我每天都生活在地底下,树根的好坏,没有谁比我更清楚。”

同样,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想这个组织能够正常运作,时时进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更需要谦虚为怀,多听取属下的意见。来自底层的信息往往是最真实可信的,能够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最为原始的宝贵意见。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很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虚心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

丰田汽车的总裁奥田广弘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赢得了公司员工的爱戴。他坚持和公司里的1万多名工程师聊天,了解他们最近工作的工作状态,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此外,他还坚持走访5000名经销商,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想法。

“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凡是有真才实学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的人。在为人处世中,学会用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往往能够赢得好人缘;在工作和学习中,学会放低自己的姿态,才能够吸取别人的精华。

74. 跳蚤效应:目标决定跳跃的高度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经聘用了一位年轻小姐当助手,主要工作是为他处理一些私人信件。一天,拿破仑说了一句格言,让她用打字机记录下来:“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

当她把打好的纸张交还给拿破仑时,她说道:“你的格言使我获得了一个想法,对你,我都很有意义。”从那以后,她开始自愿从事不是她分内而且也没有报酬的工作。当拿破仑的秘书辞职以后,他立即想到了这位小姐。事实上,在拿破仑还未正式给她这个职位之前,她已经主动地做着这项职位的工作,终于使她如愿以偿获得了这个职位。

现在,她的薪水是做助手时的4倍。这位年轻的小姐的能力也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开始提供很好的职位请她担任。为此,拿破仑多次提高她的薪水,因为他实在不想失去这名好帮手。

有一位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生物学家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轻易就跳出来了。然后将这只跳蚤放入加盖的玻璃杯中,跳蚤一次次跳起,又一次次被杯盖弹回。最后,这只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调节自己跳跃的高度。一周之后,即使生物学家取下盖子,跳蚤也跳不出来了。后来,人们将这种现象归纳为“跳蚤效应”,意为有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人生。

目标的高度决定了未来的方向。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才华横溢,却安于眼前安逸的生活,不愿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放手一搏,经常会自我安慰地对自己说“我这一辈子也就这样过了吧”。从而为自己设定了“心理高度”,这也是很多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人们的自我设限,实际上等于扼杀了自己的天赋,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要想展翅一搏,不妨为自己设定一个高远的目标,这样才能畅快淋漓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一个人全部的生活都是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未来的一生都取决于他为自己制定的人生目标。高远的目标可以成就一个美好的未来,同样,一个狭隘的目标也能让人在碌碌无为中虚度终生。

有这样一则哲理故事。有人问三个泥水匠:“你们在干什么?”其中第一个人说:“砌墙。”第二个人说:“造楼。”第三人个说:“建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十年之后,第一个人还是工人,第二个人成了建筑工地上的监工,第三个人成了房地产大老板。

正如一句广告语所说的那样:“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换句话说,一个人有多大的野心就可能有多大的成就。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勇于突破自我的限制,一切皆有可能,不妨多给自己一些鼓励的心理暗示“我是最棒的,我能行”,“我努力我一定成功”。对于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同样需要制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从1981年开始,摩托罗拉公司便制定了赢取美国企业界的最高荣誉——美国国家品质奖的目标。为了获得这项奖项,公司专门派遣了一个监督小组,分赴世界各地的生产基地考察,督促生产者要对产品的质量做到精益求精。所有摩托罗拉的员工都面临着挑战,力求大幅度降低工作中的错误率。

在他们的努力下,产品的不合格率降低了90%,但摩托罗拉仍不满意。公司又设定了新的目标: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9.997%。1988年,66家公司开始竞夺美国国家品质奖,摩托罗拉以绝对的优势轻松夺魁。同时,公司还因为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而声誉大震。

如果你已经为自己制定了高远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在接踵而至的挫折面前,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雄心壮志和进取心,这样才能在不断的进取中成就非凡的事业。

拿破仑?希尔也曾说过:“进取心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进取心不仅是生命的动力,更是一种求知的欲望。有了进取心,我们才有了进一步获取成功的渴望,促使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实现最终的人生价值。相反,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人永远也不会得到成功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尼尔毕业多年后,眼见同学们有的都成了主管,自己还只是公司里的一个小职员。一天,尼尔去拜访多年未见的老师,一见之下便向老师倾诉心中的苦水。他说道:“我对现在做的工作一点都不喜欢,整天无所事事,工资也很低。”

老师奇怪地问道:“那你为何不寻找新的机会呢?”“我运气不好,什么样的好运都不会降临到我头上的。”老师郑重地告诉他说:“你没有尝试着努力过,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平庸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认为自己会终生平庸。一旦有了懒惰的思想,就会丢失进取心,永远都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唯有鸿鹄之志才能激发我们强烈的进取心。千万不要认为把目标定得低一些,才能够切实可行。如果把目标定得很低,你就会在那个很低的位置停下来,失去了继续前行的自信心。

75. 塞里格曼效应:紧紧抓住梦想,永不言弃

英国作家夏洛蒂在完成巨著《简?爱》成名之前,很少有人相信她会成为大作家。虽然她很小就表现出了对写作的兴趣,也认定自己会成为伟大的作家,可是身边的人都不支持她。父亲还告诫她说,写作这条路太难走,想要安心生活,就选择一份平常的职业吧。

夏洛蒂不服气,她给当时著名的诗人罗伯特写信,阐述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两个多月后,她收到一封令人沮丧的回信,上面写到:“文学领域风险很大,你只不过是一时冲动产生了遐想,但是这个职业对你并不合适。”面对大家的不信任,夏洛蒂没有灰心,她对自己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依然自信,相信自己会在文坛中脱颖而出。她坚持创作,终于写出了长篇小说《教师》、《简?爱》,成为世界公认的著名作家。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塞格里曼曾经用狗做过一个实验:他将一些狗关进一个封闭的笼子中,然后对他们施加电击。实验发现,这些狗刚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竭尽全力地想逃脱出这个笼子,但是经过再三的努力,发现无济于事。于是,它们挣扎的程度逐渐减弱,最后甚至甘愿趴在地上接受电击的痛苦。

随后,塞格里曼再把这些狗放进另一个笼子里。这个笼子的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能够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端有电击,另一端没有电击。实验开始后,这些狗竟然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其实只要它们跃过隔板,便能够免除电击带来的痛苦。为此,他将这种自我放弃的状态称作“习得性无助”。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实验总结出“塞里格曼效应”,意思是说:不要在绝境面前轻言放弃,只有紧紧地抓住梦想,永不言败,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人都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

其实,很多成功者并不拥有过人的天赋和便利的条件,而是因为他们抓住了自己的梦想,并将它视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专一为业,即使面对绝境也不轻言放弃。最终他们凭借这份执著和坚持,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事业的巅峰。

正如一句古语中所说的那样:“世界上能够达到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两种,一是雄鹰,二是蜗牛。”雄鹰靠的是强劲有力的翅膀与傲视天下的气魄;而慢吞吞的蜗牛也能够爬上去,靠的则是唯一的理想,认准自己的方向,然后为这个方向专注和坚持,直到站在最高的位置。

不得不承认,世上确实有极少数的人天生异禀,生来就是成就大事的材料。然而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若想创造出一番非凡的事业,只能凭借后天的坚韧和努力,像蜗牛一样一步步地朝着自己的梦想靠近。

梦想是支撑我们自身追求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我们日益进取的动力源泉。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成功的人来说,怀有梦想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然而,很多人奋斗了一生却还是一事无成,或许并不是没有梦想,有的是因为梦想太多,目标过于杂乱;有的是因为少了一份耐心和坚持的勇气。很多成功者并不具备过人的先天条件,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他们比失败者多了一份坚持。

有人曾向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卢卡诺?帕瓦罗蒂请教成功的秘诀,他每次都提到父亲的一句话:“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他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兴趣广泛,有很多爱好和目标——想当老师,当科学家,还想当歌唱家。当父亲告诉了我这句话后,我经过反复的考虑,最终选择将唱歌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于是,经过七年的不懈学习,我终于第一次登台演出了。又用了七年,我才得以进入大都会歌剧院。而第三个七年结束时,我终于成了歌唱家。要问我成功的诀窍,那就是一句话:请你选定一把椅子。”

“选定一把椅子”,即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生活赋予了每个人太多选择的机会,很多人异想天开地认为自己可以同时做很多的事情,实现所有的梦想。人的一生十分短暂,不允许我们有过多的选择和徘徊。那些左顾右盼、渴望拥有一切的人,往往因为目标不专一,最终一无所获。

仅仅有了美好的梦想是不够的,如果不将梦想变为现实,不论它多么绚烂多彩,也只能成为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因此,我们在确立了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梦想后,还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即使最终通过努力也未能达成,我们也会因为曾经的拼搏而自豪。

中国著名的配音演员李扬,被戏称为“天生爱叫的唐老鸭”。初中毕业后,李扬参了军,在部队当一名工程兵。在这期间,他对影视、文学艺术情有独钟,经常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大量的剧本和文学作品。退伍后,李扬成了一名普通工人,始终坚信自己身上潜在的宝藏还没有开发出来,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不久,全国恢复大学招生考试,李扬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机械系,成了一名大学生。后来,李扬凭借自己独特的嗓音,成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配音演员。1986年初,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风靡全球。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迪斯尼公司想为这部动画片招聘汉语配音演员。机遇再一次眷顾了李扬,他风格独特的嗓音被迪斯尼公司相中,为可爱滑稽的唐老鸭配音。李扬从此一举成名,他曾说:“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直没有停止过挖掘自己的长处。”

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曾说:“让我来告诉你我实现目标的秘诀吧,我的长处仅仅是不屈不挠而已。”正是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才造就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在我们普通人之中,有人已经达到了成功的顶峰,有的还在碌碌无为中悲叹,而这种天壤之别,仅仅源于你是否拥有唯一的梦想,并决定为它而穷尽终生的努力。

76. 蜕皮效应:只有超越自己,才能不断成长

正泰集团是中国低压电器行业最大的企业,综合实力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四位。董事长南存辉是一位资产过亿的年轻富豪,连续三度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20世纪80年代初,南存辉在一间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1991年,南存辉吸收自己的家族成员入股,组建了典型的家族企业——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从1993年开始,南存辉意识到,正泰要想继续做大,必须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于是,他开始了走联合的资本扩张之路,先后将当地38家企业纳入正泰麾下,组建了低压电器行业第一家企业集团。

然而在摸索中,南存辉渐渐发现,不易吸纳外来人才是家族企业的一个致命弱点。几经思考后,南存

辉决定进行股份制改造,将最优良的资本配送给企业里最优秀的人才。事实证明,南存辉又一次的挑战自我是睿智的。目前正泰已成为拥有资产达3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许多节肢动物和爬行动物,生长期间旧的表皮脱落,由新长出的表皮来代替,通常每蜕皮一次就长大一些。对于人类也是如此,人必须经历不断的自我否定,勇于接受挑战充实自我,才会超越自己,不断获得进步。而墨守成规的人,只会在故步自封中逐渐丧失活力,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这便是“蜕皮效应”,即:满足现状,往往只会故步自封;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最终获取成功。

生命是在自我超越中日臻完善,是在自我超越中循序渐进。人类能够与猿猴相揖别,从四足着地的动物中分离出来成为直立行走的人,并且创造出一双伟大的手,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超越和巨大的进步。纵观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无论是骄傲地达到成功的彼岸,或是受到挫折而万分失意,只要你不气馁、不颓废,都会从中提炼出宝贵的经验和人生感悟,使你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要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就必须学会做到自我超越,其本质是能够突破自身的极限,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对自我超越给予了特别的青睐,他说:“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

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因素,是看他对自己是否经常有不满的感觉。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已经具有的东西不满,才会时刻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更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才会爆发出神奇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进取,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成功者。

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一生创作的动力是什么?他说,就是因为我一直认为我没有写出最优秀的作品。写出一部,可能比原来的要好,但是我总是不满意,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而用几十年的时间缔造了微软帝国的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后,当记者请他谈谈自己成功秘诀的时候,他说:“没有什么秘诀,我是一个一直不满足的人,不满足已经取得成就,不满足正在做的事情,总是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如果你要成为一个杰出的人,就要时刻保持着一种“不满”情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不会做出伟大的成绩。一个有崇高目标、期望成就大业的人,总是不停地超越自我,希望比周围的人走得更远。如果你是一名职员,想要获得快速升迁,不妨专门从事一些其他人都不愿接手的艰难工作,这样自然能够赢得上司的青睐。

从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山村里,住着一个叫做查尔斯?齐瓦勃的马夫,后来竟然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他成功的秘诀是:从不把薪水作为衡量职位高低的标准,他所关心的是,这个职位能否给他带来更为远大的前途。

齐瓦勃曾是卡耐基钢铁公司中的一名普通工人,低微的职位丝毫没有阻碍他的鸿鹄之志。那时他便对自己说道:“总有一天,我要做到本厂的经理。我一定要努力做出成绩,让老板主动提拔我。在这之前,我不会计较薪酬的高低,我要拼命工作,使自己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我所得到的薪水。”

下定决心后,齐瓦勃便热情洋溢地投入工作。当身边的同事为薪酬的高低而抱怨时,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工作中,只要是自己经手的工作,就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渐渐的,同事们但凡有完不成的高难度工作,都习惯交给齐瓦勃去做。他逐渐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30岁时,齐瓦勃如愿以偿成为卡耐基钢铁公司的总经理。39岁时,他被任命为全美钢铁公司的总经理。

人类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对于成功而言,最大的障碍往往源于自身。只有不断制定更高的目标,不断地自我超越,才能每天都有所进步,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功。积极的成功者,永远是不安分的,因为他

们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每时每刻都在追求更高、更强、更好。安于现状的人,也许一时能够保住目前安逸的生活,但从长远看来,最终会被淘汰和超越。

77. 布利斯定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乔?吉拉德号称美国“销售之王”,一直被欧美商界视为“能向任何人推销出任何产品”的传奇式人物。在他刚刚进入销售行业时,平均每月需要向客户打出两千多个电话,杂乱繁琐的工作让他感觉十分吃力。后来,他逐渐发现,要想提高效率,让繁琐的工作变得井然有序,就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做计划。于是,乔?吉拉德将每周要打的电话记在卡片上,然后再根据卡片的内容排出日程表,列出从周一到周五的工作顺序和详细的工作内容。

坚持做了一段时间后,乔?吉拉德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从那以后,吉拉德不再急着打电话,而是每周抽出一天的时间做好工作计划,然后从容不迫、信心十足地去约见客户。

美国的几个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学生分成三组,在为时二十天内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巧训练。第一组学生每天练习实际投篮,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在案。第二组学生同样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做任何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成绩,然后每天花二十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时,他们便在想象中做出相应的纠正;把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进球增加了24%;第三组进球增加了26%。

通过实验,他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行动前先在脑海中构想事情的每个细节,梳理好做事的思路,以及将会遇到的情况,等到正式行动的时候,你就会从容不迫地应对自如。

美国行为科学家艾得?布利斯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布利斯定理”,即用较多的时间为一次工作事前计划,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这个定理告诉我们,只有事前拟好行动的计划,将做事的步骤梳理通畅,正式行动时才会觉得应对自如,省时又省力;如果做事之前没有做好计划,执行起来就会觉得手忙脚乱,反而浪费了时间。

正如古语中所说的那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养成先思后行的习惯。他们做事大多是由着自己的心情,做到哪里算哪里,一件事情做到一半放下,又去忙另外的事情。结果越忙越乱,事情反而越做越多了。“磨刀不费砍柴工”,如果我们能够事先制定一份明确而具体的计划,不论处理多么杂乱繁琐的事情,都会变得有条不紊。

国外一家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制订计划将极大地提高目标实现的成功概率:制订计划的人的成功概率是从来不制订计划的人的3.5倍;在成功实现目标的人群中,事先制订计划者高达78%。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坚持计划也是最终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根据调查结果,那些坚持计划的人,比那些中途改变计划的人成功概率高出许多。具体而言,坚持计划的人实现目标的成功概率为84%;而中途改变计划的人实现目标的成功概率仅为16%。

这表明,想要获取成功,仅有美好的梦想和目标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详细的具体计划。目标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计划如同航线,时刻纠正着我们的行动。如果没有具体的航线,无论前景多么美

好,都如同海市蜃楼般缥缈,可望而不可即。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他的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烂瓦捡回来。久而久之,他家的院中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直到有一天,父亲用这些砖头碎瓦建起了一间猪舍,他才明白了父亲的用意。

从那以后,俞敏洪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首先问问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盲目做事就如同捡了一堆无用的砖头;然后再考虑总共需要多少“砖头”才能将“屋子”造好,平均每天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达到目标;最后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够捡够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计划呢?制订计划可以遵循以下步骤: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在制订计划之前,一定要精确定义自己的目标,如何时完成、最终效果等因素;其次,将最终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详细的计划,我们就会发现原本难以完成的工作,似乎变得简单了许多;然后,为每个计划设定一个量化的指标,能够用具体的数量去衡量这个计划是否完成;最后,还需要为每个计划设置一个最后的完成期限。当然,所有的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我们的计划进行适当的修订。

工作需要制订计划,对于我们的人生,更需要根据个人发展的志向,进行长远的规划。人生规划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自己的未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铸造美好的人生。

就像著名主持人杨澜所说的那样:“一次幸运并不可能带给一个人一辈子好运,人生还需要你自己来规划。”由央视的名主持到远涉重洋的学子,再到凤凰卫视的名牌主持,最后到阳光卫视的当家人,杨澜的角色在不断地变化。在无数次的转变中,杨澜始终把自己定为“传媒人”,永远没有偏离做媒体的方向。唯一发生变化的是,她在一次次的蜕变中提升了自己的目标层次,站在一个企业家的角度,诠释大众传媒深层次的内涵。

杨澜在她的《凭海临风》一书中,曾写到了乘热气球的经历。热气球的操作员能做的只是调整气球的高度以捕捉不同的风向,而气球的具体航线和落点,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其实人生的乐趣也是如此,全在这定与不定之间。”杨澜这样认为。

无论是做事的计划,还是人生的规划同样也是如此。尽管我们不能精确地预计到将要发生的所有细节,不能形象地描绘出未来的蓝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做好计划,完善人生的规划,才能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临阵不乱,让自己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

78. 韦奇定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有一个小贩带了一些鸡蛋在市场上贩卖,他在一张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不久,一个人好意提醒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恍然大悟,赶紧将“新鲜”两字涂掉了。这时,又有一个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难道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两个字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小贩觉得也有理。最后,他把所有的字全都涂掉了。

如果没有自己的主见,只是一味地听从他人的建议,最终将会一事无成。

当我们做出一个决定时,如果身边的人都不支持,甚至强烈反对,这时,我们还有勇气坚持自己的决定吗?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即使你已有了主见,但如果有十个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这就是著名的“韦奇定律”。

每个人一生中都做出各种决策,大到择业、婚恋,小到出行、购物等。我们在准备做出决策时,不可避免就会咨询他人的意见。人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集思广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人生目标,一旦选定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就不要用别人的观念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盲目听信别人的评论,不加思考地采纳别人的观点,只能导致自己无所适从,迷失最初的方向,最终一事无成。如果我们已经认定自己的选择,就不要被他人的建议左右,坚持自己的信念,并执著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一路走下去。

正如但丁在《神曲》中所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要像一座卓立的塔,绝不因为暴风雨而倾斜。我们可以活得平凡,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活得平庸。”很多历史上的取得卓越成就的伟人,无一不是非常执著的人。他们忠于自己的选择,并将实现自己的选择视为终生的事业和追求。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进化论》的主人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不干正事,整天打猎捉耗子,所有老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如果他们没有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或许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既没有值得炫耀的家世背景,也没有出众的才华容貌,我们同样也可以坚持自我,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1992年,一位刚拿到律师资格证的湖北大学生在北京进修。他听说司法部正在举办中国首期证券资格律师培训班。如果能拿到这块“敲门砖”,意味着成功近在咫尺。然而,他向主办方的一位处长咨询后得知,参加这次培训的都是每个省里的资深律师,初出茅庐的他根本没有资格参加。

第二天,他早早地来到培训楼门口,发现工作人员正在搬运培训资料,连忙上去帮忙。正当他挥汗如雨的时候,昨天拒绝他的那位处长认出了他,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他前来旁听。但是,处长郑重地告诉他,即使他考试通过了,也不可能获得证书。三个月培训期满后,那位大学生得了全班第三名,而前50名就可以拿到资格证。他硬着头皮找到那位处长。处长终于感动了,他当即向部领导详细汇报了情况。就这样,大学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资格证。

十年之后,那个大学生连续两届当选为“湖北省十佳律师”,又当选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他就是该省唯一获得司法部授予荣誉称号的湖北得伟律师事务所主任——蔡学思。回首往事,他说:“当初,我也认为拿到资格证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始终不愿放弃。现在想起来,只要你愿意去做,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走自己的路,必须学会背对一切袭向自己的冷嘲热讽、拒绝、反对,摆脱自卑消沉心理的困扰,然后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并且趁自己在途中休憩的时候,适时反省自己的功过得失。

当然,我们所说的坚持走自己的路,并不是指盲目地一意孤行,听不进他人的善意劝谏,执迷不悟地一错到底。对于他人的意见可以适当参考,认真分析对方的观点是否正确,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改变自己的

计划。坚持自我的前提是,在作出决定前要广开言路,并且确定你的决策是完全正确可行的。一旦决定后就要忠于自己的选择,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而轻易偏离自己的轨道。

剧作家易卜生曾说:“倘若你把世界弄到了手,却丢了‘自我’,那就等于把王冠扣在苦笑着的骷髅上。”平凡并不可怕,可悲的是放弃了自己的信念和希望。即使我们穷尽终生也只能成为绿叶,也要做一片平凡而独特的绿叶。

79. 犬獒效应:在困境与竞争中崛起

比斯高公司行政主管唐纳?肯杜尔认为:“在生意上遇到强劲、精明的竞争对手,是用钱都买不到的‘好事’。”在他看来,竞争是重燃斗志,维持成功的真正力量。

1999年成立的内蒙古“蒙牛乳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成为中国持续增长最快的民营企业之一,已然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然而,蒙牛在创业的初期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乳业巨头伊利已经雄踞多年,占领了中国乳业的半壁江山。初出茅庐的蒙牛,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谈何容易。

面对强劲的对手,蒙牛选择了向伊利挑战,勇敢地与伊利展开了竞争。在一片“向伊利学习”的口号声中,蒙牛以低姿态进入市场,没有被伊利当做“敌人”。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终于,蒙牛发展成为可以与伊利抗衡的乳业大户。正是与伊利的竞争,才造就了今天蒙牛的牛气冲天。

人们常常惊慕獒拥有威武的外表和凶猛的性格,其实在它们刚出世时,只不过是一只普通的犬。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弱肉强食。为了生存下去,这些幼犬们学会了更加凶猛地撕咬和搏斗。在这场生死存亡的较量中,最弱的最先死亡,其次,是体质稍弱的。最后,只有一只最为强壮凶猛的幼犬靠着斗争与拼搏存活了下来。这只唯一幸存的幼犬被称为獒,据说十只藏犬才能产生一只獒。

这就是“犬獒效应”,它告诉我们:只有在困境和竞争的环境中,才能够磨砺出真正的强者;只有成了强者,才能在竞争中杀出重围,立于不败之地。

IBM公司的创始人老汤姆?沃森曾说:“如果你想取得成功,那就请加快你失败的速度。”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成功人士的经历,不难发现,很多成功故事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辛酸。然而,人们只是看到了他们光环下的荣耀,忽视了他们曾经所处的困境。其实,很多卓越与出色的人,往往不是上天的特别眷顾,而是经历了更多的磨难。

谁能想到,音乐家贝多芬在谱写《第九交响曲》时,已经双耳失聪。在无声的世界里,他喊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呼声,凭借坚强的毅力,完成了这首震惊世界的名曲。在疾病中失去听觉和视觉的海伦?凯勒,用心灵的眼耳捕捉生命中的色彩和旋律,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这样一幅漫画:在一片水洼之中,一只水鸟张着大嘴,正在吞食一只青蛙。青蛙的前半身被水鸟吞进嘴里,只剩下一双乱蹬的后腿留在外面。命悬一线之际,绝境中的青蛙奋力将前爪从水鸟嘴里挣脱出来,死死地卡住水鸟细长的脖子。

这幅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境,都不要轻言放弃。即使面临各种困境,你仍然

可以选择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眼前的挫折。如果你也想拥有非凡的人生,就不要拒绝那些困难和艰辛,因为它们都是通往成功必不可少的阶梯。非常的境遇能够磨砺出非凡的气质和能力,如果一遇到挫折就坐以待毙,那么你注定只是一个弱者。

困境是造就强者的学校,竞争是铸造辉煌的通道。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挑战与和机遇并存。今天的经济危机,既成为很多企业的巨大困境,同时也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对于那些竞争激烈的企业而言,他们的处境与那些藏犬一样,也是一场生存之战。只有那些主动迎战并在困境中发展的企业才能成为强大的企业。

对手超过我们的地方,正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如果只是一味地用敌意的眼光看待对手,那么,我们永远也看不到对手比自己更优秀的品质;如果一味地以胆怯的目光回避对手,也只会在对手的强劲攻势下甘拜下风。只有勇于挑战对手,并虚心向对手学习,才能取其所长,让对手的优势为我所用,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最终超越对手。

第一次进入美国市场时,尽管丰田公司使出浑身解数,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经过这次失败的教训后,丰田公司决定潜心研发一种符合美国人消费需求的汽车。公司派出专门小组仔细研究美国的消费者及代理商的需求,总结第一次失败的根源。

与此同时,丰田公司还研究了美国其他外国汽车的品牌特性,学习它们的优势,用以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品牌划分,找出市场空白点,以便找到进军市场的突破口,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销售、服务战略。

五年以后,丰田公司再度进入美国市场,这一次,它大获全胜。显然,丰田公司的成功首先源于它善于从失败中总结原因,寻求解决之道。其次,丰田公司向对手学习,取长补短,同样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

拿破仑曾说过一句名言:“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如果你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困境,得过且过,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更大的挫折和失败。如果你采取积极的措施,主动出击,事情很快就会出现新的转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na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