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更新时间:2024-04-28 01: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卢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卢氏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二月

- 1 -

目 录

一、“十一五”工作成就?????????????????????????1

1、工作成效?????????????????????????????1 2、基本经验和做法??????????????????????????8 二、“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10

1、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10 2、发展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11 三、“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12

1、指导思想?????????????????????????????12 2、基本原则?????????????????????????????13 3、主要目标?????????????????????????????14 四、“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16

1、加强资源综合开发,构建结构优化的工业发展体系???????????17 2、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构建特色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21 3、以发展特色旅游为重点,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24 4、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构建带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体系???????????27 5、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协调推进的民生保障体系???????????30 6、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管理体系???????????37 五、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38 1、加强区域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38. 2、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支撑???????39 3、创优环境,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40 4、完善机制,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41

- 2 -

卢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上级关于 “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县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适合卢氏县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确立我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对于统一全县人民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工作成就

一、工作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富裕开放和谐新卢氏”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工矿业强县、旅游业活县、产业化富民”发展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繁荣城乡市场,在遭受两次特大洪灾和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

- 3 -

严重不利情况下,保持了全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0.7亿元,年均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6.3亿元,年均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6.8亿元,年均增长15.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82亿元,年均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1亿元,年均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3亿元,年均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59元,年均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20元,年均增长13.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32.6亿元,年均增长17.3%。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按照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总体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大三产。预计2010年末,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4.5:37.1:38.4,与2005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回调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村经济稳步推进。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亿公斤以上;烟、菌、药、牧、果、蚕、菜、渔八大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积极开展农产品认证,培育卢氏农业特色品牌,共取得卢氏木耳、香菇等无公害产品认证10个,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15个。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 4 -

实施了一批节水灌溉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双庙、葫芦湾和石门等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5平方公里,营造水保林6.3万亩,经济林2.42万亩。解决了10.7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主要内容,积极落实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等综合措施,全县贫困状况有效缓解,贫困人口从2005年的2.23万户、8.2万人下降到1.35万户、4.68万人,年均减少8300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群众生存条件大大改善。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突破12.6亿元,年均增长1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7亿元,年均增长25%。工业项目在数量和投资规模上取得重大突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比“十五”末增加12家;投资3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达到20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6个。引进了中国黄金集团、中平能化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为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加速扩张经济总量、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有色金属加工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非金属加工为主的特色园区,成为拉动卢氏经济增长、引领转型升级、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

第三产业不断壮大。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了豫西大峡谷、九龙山、双龙湾等重点景区,豫西大峡谷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开工建设了

- 5 -

投资3.5亿元的县城游客服务中心,全县新增 “农家乐”300家,旅游从业人员1万余人,接待服务能力大幅提高,被评为“中华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和“中国优秀休闲度假旅游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和交通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2亿元。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3亿元,年均增长18.6%。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金融保险业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电子信息网络不断完善,房地产、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6.8亿元,年均增长15.1%。

城镇化发展呈现新局面。城区建设日新月异,高标准完成了

县城总体规划,城区面积扩大到7.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7万人,新建道路9条、11.8公里,改扩建道路7条、7.2公里,新增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完成了苏地花园、玉皇花园等住宅小区建设;稳步推进便民服务中心、电力调度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东城住宅小区等工程,建设了洛神公园、滨河休闲园,县城居住条件和环境进得到优化;完成了南北大街改造和迎宾路两侧商住楼建设,建成了一批超市、连锁经营店及专业市场,城市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经济支撑有力,山水、人居和谐发展的特色山城。中心乡镇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16.5%提高到27.7%。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交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

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所有乡镇有客运站。完成了209国道杜

- 6 -

关至川口段二级公路和省道 322线、250线、331线官坡至兰草段改建,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973公里。完成三(门峡)淅(川)高速公路、郑(州)卢(氏)高速公路立项并开工建设,三(门峡)宜(昌)铁路已列入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建设6座水电站,使全县水电装机容量增至3.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3亿千瓦时,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达39%。电网改造不断升级,积极实施中西部电网完善工程,改造线路400余公里,新建改造供电台区160余个。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移动信号卢氏全区覆盖率达85%以上,国道覆盖率达到98%;城镇供水和供电网络、消防和环卫等基础设施不断健全。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小学、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5年的不足50%上升到80%;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全县49所学校进行了校舍新建或危房改造,完成一高新校区和东城初中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高考成绩屡创新高。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各类专业人才达到1835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成果15项。体育、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组织县级体育赛事46次,县体育馆建设正在实施,完成了33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全县220个行政村开通数字、模拟有线电视信号,132个行政村开通无线电视或卫星直播信号;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5%和93%;以文化活动进社区、进农村为重点,以节庆文化活动、广场

- 7 -

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坚持送电影、送戏下乡,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完成了19个乡镇卫生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县中医院病房楼、县妇幼保健院业务综合楼建设,更新配备大型医疗设备80余台(件),改造标准化卫生所240余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了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建立了覆盖全县的疫情信息报告网络,在重大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年均人口出生率12‰,年均符合政策生育率99.8%,完成“十一五”期间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劳动就业规模稳步扩大,2010年末,城镇就业人员达到9万人,比“十五”末增加1万余人,累计开展各种培训6万余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35.8万人次。全县农村低保覆盖率由2006年的3.3%提高到6%。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建立,社会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建立了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5大险种门类齐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参加各类社会保险人数突破26万人次,是“十五”末4.7万人次的5.5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平稳,参合率由2005年的95.8%提高到2010年的99%,累计补助金额达10884万元。2007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我县率先推行,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向农村覆盖。全县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突破8700万元,是“十五”末2100万元的4.1倍。以改善全县环境

- 8 -

质量为目标,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环境监管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卢氏县创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小城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5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9个;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关闭落后淘汰产能企业170余个,整体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6%以上。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就。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防范监督机制;加大普法力度,大力推进依法治县工作,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深化政务、村务、企务公开,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切实抓好信访源头治理,加强对信访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信访群众依法信访,维护社会稳定,没有发生集体进京上访事件。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预防、妥善处臵各类突发事件,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救灾和重建工作取得新胜利 2007年和2010年,我县两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造成14.64万群众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7.36亿元。在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快速反应,加强协调指挥,科学规划,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保证了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最短时间内,建成集中安臵点 18个,帮助4188户灾民重建房屋11489间,电力、通信设施

- 9 -

全面恢复,保障能力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做法及经验被省委、省政府在全省推广。

卢氏县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05年实际 16.9 4.8 4.3 3.4 7.8 1.77 1.0038 10.1 7.78 7126 2031 3 4.5 16.5 十一五期间 计划年10 5 18 16 12 20 8 20 12 8 5 6 13359 3820 达到43.8 10.7 16.3 12.6 16.8 9.7 2.82 51 18.3 37 年均增长% 均增长% 数 备注 项目名称 一、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其中:工业 第三产业 二、限额以上工业 增加值 三、财政收入 一般预算收入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六、出口创汇 七、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八、人口与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九、城镇化率 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单位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美元 元 元 ? % % 13.4 7.4 20.1 16.7 15.1 25 23 38 18.6 13.4 13.5 4 4.5 27.7 累计减少20% 二、基本经验和做法

“十一五”期间,卢氏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委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的工作重点,得益于探索出了一套先进的执政理念和科学的工作机制。

(一)符合卢氏实际和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理清。通过认真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奋力实现新跨越”和“新解

- 10 -

(五)坚持以人为本。把民生改善作为“十二五”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富民放到更加优先的位臵,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弱势群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实现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把增进公民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放到重要位臵,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推动和谐卢氏建设。

(六)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升级,实现创新与转型的有机统一,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建设“三门峡市副中心城市,豫西地区特色山城,中西部地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全省重要的有色金属和非金属采选及精深加工基地”的要求,加快发展大产业、培育大基地、做强大园区、建设大项目,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总的发展目标是经济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

- 16 -

入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20%;完成出口创汇75万美元,年均增长15%。

(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4.5:37.1:38.4调整到2015年的13:60:27。调优第一产业、调大第二产业、调强第三产业。

(三)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县城和中心集镇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城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全县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7.7%提高到46%以上。

(四)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万元以上,年均增长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20元,年均增长8%以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特色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继续稳定人口低增长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达到市定目标。

(六)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执法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社会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安

- 17 -

全生产意识普遍增强,应急体系和机制不断完善,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

卢氏县十二五规划主要预期指标 十一五完成 项目名称 一、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其中:工业 第三产业 二、限额以上工业 增加值 三、财政收入 一般预算收入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六、出口创汇 七、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八、人口与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九、城镇化率 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单位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美元 元 元 ? % % 13359 3820 2.82 51 18.3 37 13.4 13.5 4 4.5 27.7 累计减少20% 21000 5620 6 4.5 46 达到市定目标 达到数 43.8 10.7 16.3 12.6 16.8 9.7 23 38 18.6 年均增长% 13.4 7.4 20.1 16.7 15.1 25 6 130 37 75 45 十二五规划 达到数 90 12 54 50 24 年均增长% 备注 15 2 30 35 9 38 15 20 15 15 9 8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资源综合开发,构建结构优化的工业发展体系 深入实施“工矿业强县”战略,以县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依

- 18 -

托,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高选矿品位,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扩张经济总量,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努力把卢氏打造成全省重要的有色金属和非金属采选及精深加工基地,全面提升我县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围绕“两个基地”和“一个载体”,建成3个以上产值超过50亿元的企业、2个上市公司,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20亿元,工业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7.5%提高到55.5%以上,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完成重点项目60个,总投资180亿元。

(一)着力打造以钼、铁为主的有色金属采选及精深加工基地。

钼矿采选及钼材精深加工 重点加快中国黄金集团中原矿业公司规模扩张,确保2013年建成一期1.5万吨采选项目和年产1万吨钼铁生产线,同时开工建设年产5000吨钼深加工项目和年产5000吨钨深加工项目;到2015年,钼工业投资累计达75亿元,中原矿业公司达到日采选3万吨钼加工规模,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实现公司整体上市。

铁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以现有铁采选企业为依托,全面扩张企业规模,着力打造铁矿采选及冶炼、铸件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搞好北方矿业公司年产40万吨铁精粉和30万吨矿石项目、兴苑矿业公司日处理5000吨改扩建工程、新润矿业公司日处理2000吨改扩建工程、晋豫铸件公司二期45万吨特种铸件建设项目。

- 19 -

到2015年,铁工业投资累计达7亿元,实现产值65亿元以上。其中,北方公司“十二五”期间实现公司整体上市。

铅锌锑冶化 以中科矿业、焦沟锑矿、寺河院锑矿、官坡锂矿等企业为主,加快铅锌、锑、铜锂等矿产开发利用。其中:中科矿业公司建成饲料级硫酸锌项目,完成黄金、铅锌探矿工程,新增黄金储量5—10吨、铅锌20万吨;官坡锂矿建成日处理600吨锂矿采选工程,启动年产5000吨锂盐生产项目。到2015年,铅锌、锑、铜、锂等产业投资累计达3亿元,实现产值16亿元以上。

(二)着力打造以化工灰岩为主的非金属采选及精深加工基地。

以中平能化集团天雨公司为依托,充分利用我县优质石灰石资源优势,加快化工灰岩、石英、白云岩等非金属开发利用步伐,投资累计达7亿元,力争年矿山开采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以上,氧化钙生产加工200万吨以上,碳酸钙与氧化钙深加工50万吨以上,电石原料销售200万吨以上。

隆基公司和思可达公司要加快扩张,带动发展南部非金属矿产业和北部石英矿产业,钾长石矿、大理岩、石英矿分别达到年产100万吨规模。

到2015年,非金属矿业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三)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以优化工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发展为核心,全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集聚区“一区两

- 20 -

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积极发展太阳能、小水电、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加强电、路、房等各项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林权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项改革,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到“十二五”末,努力把人口聚集的农村初步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0个以上有一定规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农村住宅社区示范点,社区居住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

三、以发展特色旅游为重点,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实施综合开发,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以“休闲度假”为主题,充分发挥全县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打造集山水、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真正叫响“生态卢氏、休闲胜地、度假乐园”旅游品牌。坚持“开发与提升并重、景区建设与配套建设并重,景区开发与文化开发并重”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突出地域特色,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依托特产资源,开发旅游商品,提高旅游业综合收入,将我县打造成中西部度假目的地、豫西旅游中心城市、伏牛山核心旅游区。

1、突出地域特色,打造旅游品牌

坚持以县城为中心,以G209和洛河为轴线,围绕北山、南山和洛河三大旅游板块,以豫西大峡谷、双龙湾、玉皇山、九龙山四大景区为重点,实施景区升级改造,做好汤河温泉〃熊耳山景区招商工作,并进行高标准开发建设。围绕上档次、建精品的

- 26 -

原则和一个景区一个特色、一个景区一个亮点的建设方针,建成1个5A级景区和3个4A级景区。豫西大峡谷以“激情漂流”为主题,开发户外运动项目,打造成省内首个成规模、上档次的户外运动基地;双龙湾景区以“经典山水”为主题,增加竹筏漂流等亮点,开发闯王文化和河洛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九龙山景区以“溶洞暗河探险”为主题,加快九龙洞、天井洞、仙家洞开发,使三洞相通,吸引游客体验惊险旅游;玉皇山景区以“度假养生”为主题,有效整合玉皇山、瓮城瀑布、淇河漂流三大旅游资源,拓展新项目,创建原始森林写生基地和河南省海拔最高的避暑胜地;汤河温泉〃熊耳山景区以“民俗风情、道教文化”为主题,审慎扩大温泉场地规模,做到现代泥浴、药浴、茶浴等沐浴文化与传统裸浴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天人合一的原始风情在保护中得到开发。同时,围绕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田园风光等资源,突出特色,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游;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开展与周边地区旅游机构的业务合作,开发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提高卢氏旅游知名度。

2、完善配套服务,抓好旅游商品开发

建设一批富有山区特色、体现休闲度假主题的旅游服务设施,高标准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四星级金色假日酒店和县宾馆四星级酒店、磨沟口乡上店乐天堂旅游度假区,新增农家宾馆500家;对旅游公路沿线和景区附近的民居、厕所进行统一规划和改造,体现乡村情趣、卢氏特色,逐步把卢氏广阔的农村变成优美的生态旅游大园区。依托木耳、香菇、核桃、蜂蜜、绿壳蛋等名优农产品资源优势和烙画、面塑、木板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

- 27 -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打造卢氏旅游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产业,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旅游要素,加快购物、餐饮、房产、旅游交通、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产业的发展,增加旅游业综合收入。积极提升旅游行业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卢氏旅游市场基本需求的高素质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十二五”期间,全县年游客接待量达到600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42亿元。使卢氏旅游真正成为主题特色突出、品牌效应明显、景区建设精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结合城镇化进程,科学规划、合理配臵、加强管理,进一步加快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老城区通过东西大街改造与县城南新区融合,着力开发购物、休闲、文化功能相融的特色商业街区和大型购物商场,形成县城商业中心,引进1-2家国内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入驻我县。科学规划和改造东城商场、药城市场、温州商贸城、西关建材市场、老车站农贸市场、城关镇农贸市场等现有商品市场,重新进行准确定位,形成专业商品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在粮食、农资、医药、餐饮四大领域各培育1-2个连锁经营企业,加快各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传统商品市场向物流配送转变,鼓励批发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继续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程,进一步活跃全县商品零售市场;做好商业培训,加强商务执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

- 28 -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2-3家大型物流企业,将运输、仓储、装卸、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抓好大型物流企业业务网络构建,加强城乡之间物流配送,在县城、五里川镇和官道口镇三大交通枢纽建立物流配送站。加强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调节,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扩大房地产开发规模,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住房需求。“十二五”期间,城乡房地产新开工总面积150万平方米,竣工总面积135万平方米。积极发展房地产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规范完善房地产开发服务和物业管理体系,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增设金融网点,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壮大;积极开拓保险、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强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四、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构建带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体系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实施一批城镇、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构建功能基本完善的城镇、交通、水利三大体系和电力、通信网络,为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实现由基础设施对经济及社会事业的瓶颈制约向带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转变。

(一)加快建设城镇体系

大力实施县城带动战略,以建设“生态宜居特色新山城”为目标,强化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

- 29 -

完善、服务功能健全、经济支撑有力,山水、人居和谐发展”的城镇化体系。以靖华路为县城发展轴线,向东西拉长,向南北拓宽,使县城建成区面积由7.5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由7万人增加到12万人左右。投资50亿元以上,依次开通靖华西路等服务城市功能的相关道路,新增城市道路25千米,道路总长度达到40千米,形成“六纵十三横”的城区路网格局;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绿地总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由6平方米增加到8平方米。力争通过五年努力,老城区改造基本结束,新城区建设基本完成,产业集聚区形成规模,洛河南岸开发形成框架,建成西苑路洛河大桥,高标准完成洛河橡胶坝等水体景观建设。形成一座以洛河为景观带、南北对称发展、四区联动、新老城区相互辉映、富有山城特色、生态宜居的新山城。

全面加强城镇管理,强化城镇配套服务功能,逐步完善给排水管网、通讯管网、电力线路、热力、燃气、环卫、消防、人防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公厕15—18座、垃圾中转站12处,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规划建设停车场、农贸市场,设立公交站牌,规范机动车停车秩序,杜绝乱停乱放现象;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改变“只建不管、重建轻管”的局面。

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构建“一纵两横”三条城镇空间带,突出抓好官道口、范里、五里川、官坡、杜关等重点乡(镇)政府所在地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县城、中心镇、小城镇和中心村协调发展的城乡结构,构建分工

- 30 -

合理、功能互补、向心发展、协调推进、共同繁荣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6%。

(二)加快建设交通体系

以构建“内通外联大交通格局”为目标,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中枢,以国省道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和旅游公路为网络,完善公路运输场站和内河航运设施,兴建产业大道和重点企业运输专线。形成路运协调、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争取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争取高速公路和铁路及早建成通车;“五纵九横”国省干线公路网尽快形成,实现干线公路19个乡镇全覆盖;农村公路网、旅游公路网进一步优化升级,重点景区道路达到三级以上;完成全部县道、乡道水毁修复和路面铺设,基本解决农村公路缺桥少涵问题,使交通状况有明显改观;在项目建设方面,今后五年,重点实施交通项目80个、通车里程达到1480公里,建成三淅高速公路、郑卢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三(门峡)宜(昌)铁路,争取建设卢氏至栾川高速公路、卢氏至洛南高速公路,完成国道209城区段南移工程、石龙头洛河大桥、省道331线和327线升国道、国道209线全线升级工程,建成卢氏县货运中心站和卢氏客运西站。全面完成7〃24水毁道路修复工程,全县道路总里程达到33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81%;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做到修建与养护并重。

(三)加快建设水利体系

突出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着力推进县乡两级抗旱服务组织

- 31 -

建设,提升防洪抗旱预警体系层次,确保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因地制宜兴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等技术;优先治理洪涝灾害易发、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洛河、老鹳河、杜关河等重点河段。力争通过五年努力,新建堤防5.6万米;全面完成7〃24水毁水利修复工程,加快建设自来水村村通工程,使全县农村自来水通水率达到78%;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打造生态水利;力争早日开工建设鸡湾水库,建成鸭鸠河、前山和秦家岭水电站,全县水电总装机达到3.75万千瓦,水资源利用率达到46%以上。完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机制,落实管护主体,做到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强河道管理,理顺河道管理秩序;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初步形成节水环保型社会。

(四)加快建设电力通信网络

以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安全稳定、经济高效、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电力和通信网络为目标,高标准实施新一轮电网建设规划,满足新上重点项目的用电需求。新建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2座,新增变电容量300MVA,重点做好110KV五里川变电站、110KV潘河变电站、220KV卢氏变电站项目建设,电力设施建设总投入3.8亿元。全面加强固话、宽带、手机三个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移动信号卢氏全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景区和国道覆盖率达到100%,用户规模达到10万户。

五、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协调推进的民生保障体系

- 32 -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构建协调推进的民生保障体系。

(一)大力发展教育体育事业

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基础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把发展学

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在每个乡镇建1所中心幼儿园,新建东城区、西城区幼儿园各一所,使城区幼儿园达到5所,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90%以上 ;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城区新建小学1所,异地扩建初中1所,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所,使城区小学达到5所,初中达到3所,小学、初中入学率保持在100%;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完善一高新校区基础设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高考一本上线120人以上,本科上线1000人以上,名校录取10人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紧紧围绕劳务输出、全县经济社

会发展和为高校输送优秀生源,科学调整专业设臵,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实用人才,形成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打造基础教育明县,争创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县。加大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加固改造、农村中小学生活用房加固改造、东城新区小学、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以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公共体育

- 33 -

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健身活动,促进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大力发展卫生事业

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降低群众用药费用负担,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争取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加快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5所中心卫生院达到标准化水平,每个行政村有标准化卫生室;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通过招商引资或吸引民间资本,新建1-2所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让民营医疗机构进入市场有序竞争,促进我县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县二院为依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东城区建设县精神病卫生院;以重大或新发传染病检测、防控制为主,新建一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建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使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逐步提高补助水平,提高农民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与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县、乡(镇)、村三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对全县22个乡镇卫生院按“一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同时对全县345个行政村卫生室改造一遍,达到标准化要求,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能力,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继续加大投入,及时更新各种医疗器械设备,提高各级医院硬件水平;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 34 -

(三)大力发展文化广电事业

加快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构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县城新区建设生态休闲园,建成县会展中心、曹靖华纪念馆、博物馆、档案馆,完成县人民会堂改建,继续开发保护城隍庙;围绕卢氏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教育、旅游等资源,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培育民营文化企业,逐步形成以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服务等为主的文化产业。19个乡(镇)全部建成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所有行政村建成文化活动室;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搞好广播电视网络建设,逐步实施采编播设备的数字化更新,加快数字广播电视信号项目建设、卢氏广播电视演播大厅建设,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输质量;实现所有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全覆盖,使全县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无线广播覆盖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完成城镇居民模拟电视用户向数字化用户整体平移。

(四)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巩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成果,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产业升级、加快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全面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全县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健全,各类科研机构达到10家以上,积极做好引才、聚才、用才和育才工作,科技人才队伍达到0.5万人,全社会科技研发支出占全县GDP总量的0.5%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总收入的

- 35 -

比重达到2%以上。全面加强新型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争到2015年,建设省、市级工程研发中心2个(卢氏鸡研发中心和大鲵研发中心),建设农村科技经济合作组织30个以上,农业主要增产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积极开发、引进、推广、应用新科技成果,引进推广新技术100项,推广应用率达到95%。继续增加科技投入,科技投入费用达到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2%以上,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五)大力推进生态建设

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大生态乡镇、生态示范村创建力度,切实巩固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强对县域内各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促使各排污企业实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加强环境监察和监测能力建设;切实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卢氏水源涵养区重点污染治理项目的建设,到2015年,力争建成朱阳关、双槐树、五里川3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和双槐树、五里川、狮子坪、瓦窑沟、汤河5个乡(镇)的垃圾处理厂;认真实施林业生态县建设规划,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创建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认真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同步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土地占补平衡政策,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优先保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引导工业向产

- 36 -

业集聚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拓宽城镇用地空间。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逐步建立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制度完善、管理科学、体系完整、运转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做实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推行跨区域接续转移办法和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扩大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实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全覆盖,力争实现应保尽保;积极发挥失业保险市级统筹作用,做好基金统筹使用和余缺调剂功能,增强保障能力;做好医疗保险各项制度的衔接,改进异地就医管理服务,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探索工伤保险的工伤预防、工伤补偿、职业康复三结合工作机制;对生育保险要完善政策、强化宣传、扩大覆盖范围,增强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立残疾人培训康复中心。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各项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金收入稳步增加,社会保险待遇及时足额发放。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新建1-2所老年公寓,促进和完善社会养老事业发展新模式;加强双拥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新形势下的军政军民关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3500平方米和经济适用房25000平方米。

(七)搞好扶贫开发

- 37 -

全面实行开发扶贫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把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做到扶贫到户、脱贫到人。明确乡镇政府的扶贫责任,组织和动员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调动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社会组织投入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依托规划,整合资源,结合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和小额信贷,推进科技扶贫,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和就业能力,确保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积极努力,争取使我县列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八)加强人口调控管理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努力提高人口质量,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管理体制、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基层服务网络建设,稳定计划生育队伍,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的优惠奖励政策,加大对计划生育户的帮扶力度。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加强面向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建设,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九)加强人事人才工作

遵循“保证重点、照顾一般、适当集中、协调分布”的原则,合理调整人才分布,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充实基层,充实第一线,引导和鼓励人才向支柱行业、重点企业及力量薄弱部门转移,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总量在编制限额内合理增长,逐步改善

- 38 -

全县人才队伍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加强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高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支持和帮助青年拔尖人才科研、进修、交流等活动,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各行业急需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

六、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管理体系 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管理体系。

(一)深入做好群众工作

巩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成果,切实抓好信访源头治理,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依法信访;充分发挥村级基层组织在信访稳定工作中的作用,对不稳定因素做到发现在小、处臵在早;加强对信访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信访群众在法制轨道内合理表达诉求,做到依法、逐级、有序信访;坚持一手抓信访渠道畅通和问题解决,一手抓依法打击,真正建立起“干部负责任、信访人守法制”的信访工作秩序,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扎实推进平安建设

以争创国家平安建设先进县为载体,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执法的满意度为目标,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科技防控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和重大群体性事件预防处臵机制;加强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的高压态

- 39 -

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努力把卢氏建设成为全省最稳定、最平安、最和谐的地区之一。

(三)认真抓好安全生产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矿山安全、旅游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校园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工作,加强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各类突发事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大力推进依法治县,深化政务、村务、企务公开,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推进法律援助进程,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四五”依法治理工作,提升全民法制素质;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到“十二五”末,争取全县国家级文明单位达到2个以上,省级文明单位达到10个以上,市级文明单位达到40个以上。

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区域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推进区域化合作,把握中原经济区和黄河金三角经济发展实验区的建设机遇,探索融入两个经济区发展的各种途径。利

- 4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n9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