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更新时间:2024-04-28 23: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齐陵中心小学课时导学案设计

课 题 1《古诗两首》 案序 课型 1 教学内容 《独坐敬亭山》 新授 知识与技能: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②能 教学目标 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③背诵这两首古诗词默写古诗。德育目标: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重点难点 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 导学过程设计

课件 导学过程 讨论记录 一、谈话导入(课件1) 1、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 (出示课件2—走近李白) 二、板书课题,揭题(课件课题3) 1 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 2、 生读题 3、 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课件5 写作背景) 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出示诗歌) 1、 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诗) 2、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 很有诗人风范)齐读 3、 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要 导 学 过程 设 计 求 读出诗歌的节奏) 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 1、 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2、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 寂静 孤独) 五、 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 读一二句。 2、 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出示 鸟飞图)(课件7 2)3、 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出示 云去图)(课件7 3)4、 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 六、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 读三四句。(课件8)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 3、理解“厌”,说一二句诗意。4、 有“不厌”(看不够 看不足)引出;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 5、 人山对话,写中悟情。6、 分角色说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7、 感受人山相悦。 独坐敬亭山 鸟飞 孤独 云去 相看 李白 相知 敬亭山 相悦 板书设计 教后记: 预作业: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习 设计 备课组长签字: 时间:

齐陵中心小学课时导学案设计

课 题 1《古诗两首》 案序 课型 2 新授 教学内容 望洞庭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③背诵这两首古教学目标 诗词默写古诗。 德育目标: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重点难点 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 导学过程 讨论记录 课前准备 一、谈话引入 1、激趣引题 2、引题解题——《望洞庭》。(板题,解题) 2、资料交流 学生交流有关洞庭湖的资料。交流后师小结(多媒 体课件出示图片)。 3、介绍诗人 二、初读感悟 导1、播放朗读录音。 学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做到正确、流利。 过3、同桌互读,检验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程4、谁来给同学们读一下,读出诗的感觉,读出美设的感受。 计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么美的诗,我也想 来试一试。(师范读,配乐) 6、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配乐) 7、作者在诗中都写到了什么景物,请同学们把你 读到的景物画下来。 8、展示,再齐读诗。 三、理解诗句 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2、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示一面模糊的镜子和一面干净的镜子,指 一名同学照镜子)照这两面镜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

导 学 过程 设 计 觉?(多找几名同学感受一下)古代的时候镜子都是铜制的,而铜镜在没打磨之前看起来就是这种朦胧的感觉,也就是下一句诗所说的——“镜未磨”(板书)“潭”指什么?(水,洞庭湖水)“潭面”?(水面,洞庭湖面)“无”?(没有)“潭面无风”? 作者前半句写“潭面无风”,后半句写“镜未磨”,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作者运用的比喻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用比喻句来说一说这句诗?(指导读前两句) 3、理解“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我们知道“望”是向远处看,那“遥望”呢?比“望”的程度更深更远了。作者远望什么?(洞庭山水) 这里作者又连续运用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用比喻句说说这两句诗。(指导读) 4、齐读全诗,指名板前叙述在诗中所看到的景色。 5、作者写这首诗是要表达什么?(对洞庭山水的喜爱和赞美) 6、指名读,读出作者表达的情感。 7、三分钟,试着背诵,并加上动作。 8、指名带动作背诵,师带动作示范背诵。 四、拓展延伸 1、游戏:赛诗规则: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能在1分钟内背诵积累过的古诗更多。 2、播放儿童歌曲《望洞庭》 五、全课总结 教后记: 望洞庭 板[唐]刘禹锡 书 湖光秋月两相和, 设 潭面无风镜未磨。 计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预 习 作业:背诵并且默写两首古诗 设 计 备课组长签字: 时间:

齐陵中心小学课时导学案设计

课 题 2《桂林山水》 案序 课型 3 教学内容 2《桂林山水》第一课时 新授 知识与技能: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课文1、2自然段,教学目标 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导学过程设计

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件 导学过程 讨论记录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 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 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提示: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

齐陵中心小学课时导学案设计

课 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案序 课型 6 新授 教学内容 3《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德育目标: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2、体会重点难点 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课前准备 导学过程设计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讨论记录 一、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三、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导 学 过程 设 计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七、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八、小结: 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九、学生轻读课文。 十、复习生字词。 十一、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预习《养花》。 教后记: 板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书—流下山 设计 预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习 2、读课文《七月的天山》 设计 备课组长签字: 时间:

齐陵中心小学课时导学案设计

课 题 4《七月的天山》 案序 课型 7 教学内容 4《七月的天山》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教学目标 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德育目标: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重点难点 美。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导学过程设计

课件 导学过程 讨论记录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导 学 过程 设 计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教后记: 板书设计 预 习 设计 备课组长签字: 时间:

齐陵中心小学课时导学案设计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案序 课型 8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 第一课时 新授课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重点难点 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课前准备 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导学过程 讨论记录 导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春天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导 形式进行。 学 过程 设 计 时间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地点 分工 其它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 板书 设 计 预 习 设 计 课组长签字: 时间:

教后记:

齐陵中心小学课时导学案设计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案序 课型 9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 第二课时 1、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新授 2、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 重点难点 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 导学过程 讨论记录 课前准备 课件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二、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导学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过程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设计 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 子。

导 学 过程 设 计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 教后记: 板书设计 预习 设计 备课组长签字: 时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n0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