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5-07 23: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执教者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玉斌

课时

一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

教材分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

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析 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

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学诗的经验,具备一些古诗学习的能力,而且我班的学生对古诗有着强烈的喜爱,并且具有一定的预

学情分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相信这些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

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对于诗人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孩

析 子们生活范围较窄,对西湖的了解知之甚少,教师应该做简单的

介绍,激发同学们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知识与

掌握本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意思,熟读成诵。

能力目标 过程与

教学目方法目标

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等词语构筑的画面和意境,读出诗的韵味和美感。

感受诗人眼中西湖的美丽,对西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观产生向往之情。 目标

重点 学会诵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语言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

难点

字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学习方式

略与 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教师活动

的时间)

1、师: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就要数西湖了。同学们,你们想去西湖游览一番吗?

2、师:下面就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播放课件“西湖景色”图片,) 教师解说:

谈话导

自古以来,西湖以其秀丽的景色吸

引了许多中外游客,西湖十大胜景闻名于

(4分

钟)

世: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还有

著名的雷峰夕照、三潭映月等。西湖山水秀美,林壑幽深,丰富的文物古迹,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和艺术巧妙的融为了一体,西湖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

3、师:欣赏过西湖的景色,你有什么话想说?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读课题

4、师: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今天我们就随宋代大诗人苏轼走进西湖,学习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1、师:说到诗人苏轼,你们对他有什么了解吗?谁愿意先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苏轼?

知作者

学生自由发言。

(3分

钟)

2、教师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曾两次在杭州为官,期间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理解诗题

了解诗人和古诗写作背景,更便于学生理解古诗。

指名朗读古诗题目

1、师:谁愿意把这首诗的题目给大家读一学生回答 读?

学习古诗

检查预习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联系其他学过的诗句理解。

学生谈对题目的理解 小组活动

2、师:在这里,“饮”是什么意思?是谁在

(30分

哪里饮酒?当时天气怎样?

钟)

指名朗读古诗

3、师:你能不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全班齐读。 (二)读通诗句

小组合作学习,教

1、师:题目的意思我们理解了,让我们诗中师巡视指导 去看一看。课前老师布置了读古诗的预习任

学生汇报。预设:

务,你们完成了吗?下面我们现在小组内读一读,请小组的同学帮你指导一下。

晴天的西湖,太阳高照,水面波光粼

2、认读词语: 潋滟 空濛 淡妆浓抹

粼,正好展示着西

3、师:字词我们认识了,谁愿意先来给大家湖的美丽;下雨了,读一读古诗,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

山中雨雾迷蒙,景致也很奇妙。

4、教师范读

学生练读。

(三)理解诗意

学生回答。

(预设:水光潋

1、师:把诗读通顺只是学习古诗第一步,我滟 山色空濛)

们还要学会理解古诗的意思,你们能借助小组的力量自己弄懂古诗的意思吗?

学生自由发言。 指导学生读出诗人心情的愉悦。

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学习提示:

小组交流对古诗意思的理解。

学生回答。预设:

如果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其他小组。

李白: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3、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那你们弄懂古诗的意思了吗?下面我们来交流一

杜甫:好雨知时节,

下。 当春乃发生

我们先来交流前两句诗的意思,谁愿意先来谈一谈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学生自由发言

4、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发言

5、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

6、师: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再读这首诗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自己读一读。

7、指名朗读,给予评价

(四)感悟诗情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这首诗里写到了西湖哪两种天气下的美景吗?

2、师:那晴天的时候西湖有怎样的景色呢?用诗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雨天呢?

3、感悟“水光潋滟晴方好”

(1)、师:老师找到了一副西湖景色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西湖的什么景色吗?(水光潋滟)

1、以读代讲,以读悟语,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浅入深,铺垫得较好,有层次性。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接力读、齐读、配乐入境读,多种形式的读,课堂上书声朗朗。图文并用,借助图画将古诗词形象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更直观地理解诗词,反复吟咏诗句,体现语文课堂浓浓的语文味培养学生语感,感悟诗意,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以教为重心向以学为重心的转移。由于每个教学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步步推进,因此,学生生生互动时,生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引导比较巧妙到位,生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很精彩,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3、在想象中个性化感悟诗中的意境。教学中,我注重对文本进行拓展。如在理解“水光潋滟”时:插入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在理解西湖雨天的美丽时,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关于雨的诗句,来体会西湖雨天的神奇和与众不同;最后布置的作业是搜集西湖其他的诗作,通过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深化了对诗歌的理解。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教师引导语过多,课堂容量不够等等。不过我相信通过这次大胆的尝试,对我以后的诗词教学一定会有更多的借鉴和帮助。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收获,每一次新的挑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mo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