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证研究_以山东省为例_阮怀军

更新时间:2023-05-05 13:15: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4,47(20):4117-4127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20.020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阮怀军1,封文杰1,唐 研1,赵 佳1,李道亮2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济南 250100;2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目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山东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受资源约束日益加剧,农业产业升级转型需求迫切。而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山东省率先开展了信息化推进和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尝试。通过分析总结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实践与成效,进一步验证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总结可借鉴的经验模式,以期为全国其他省份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的方式了解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以调研获取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定量研究,不仅从宏观角度上把握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而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业信息化政策措施。【结果】山东省主要开展了省级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三网融合”信息服务高速通道建设,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工程建设,长效机制的探索工作。目前,省级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并试运行,建成了覆盖面广、快速便捷的农业信息服务高速通道,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了

2 000多个示范性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围绕蔬菜、果树、畜禽、水产等重点产业开展了科技信息服务、电子商

务、农业物联网等示范工程,推广应用了一大批信息化成果,探索建立了农业信息化工作长效机制,有力推动了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了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结论】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关键举措,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山东省乃至全国发展农业信息化,实现“四化同步”

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现代农业;发展实践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Taking

Shandong Province as a Case

RUAN Huai-jun1, FENG Wen-jie1, TANG Yan1, ZHAO Jia1, LI Dao-liang2

(1Sciences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

2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Objective】 Informatization is the general developing trend in modern world, and also the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reform of China. As one of the biggest agricultural provinces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agriculture is increasingly constrained by resources, so it is urgent to upgrade and transform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As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province for rural and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 Shandong Province has made a prior attempt o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y informat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e and effec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Based on these, the huge effect of informatization on modern agriculture was further verified, and the referential empirical modes we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other provinces. 【Method】The methods of field visit and panel discussions were used to know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n Shandong, and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收稿日期:2014-04-25;接受日期:2014-09-0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21B04、2011BAD21B06)、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2012CX90204)

联系方式:阮怀军,Tel:0531-********;E-mail:rhj64@c5c0c45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2。通信作者李道亮,E-mail:dliangl@c5c0c45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2

4118 中国农业科学47卷

from investigation. So the practice and effec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handong were mastered in a view of macro-perspective, the pointed policy measures were also put forward for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Results】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provincial service platform for rural and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ntegration of Three Networks information service high speed channel, grassroots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demonstration project were conducted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also the exploration of long-term mechanism. At present, the comprehensive service platform has been preliminarily constructed and commissioned, and the constructed high speed channel is convenient with wide coverage; there were more than 2000 grassroots service stations were constructed within the whole province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information service, e-commerce and agricultural internet of things demonstration and so on in vegetables, fruit trees, domestic animals and domestic fowls, aquatic products, and other important industries. A plenty of informatization achievements have been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and the long-term mechanism has been constructed, thus,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and th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with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were promoted. 【Conclusion】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s a key support for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 significant embodi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also the key action to enhance the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develop rural economy. It is the optimal path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nd realize Four-Modernization-Synchroniz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even the whole nation through informatization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Shandong Provinc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ractice

0 引言

【研究意义】自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来,中央连续9个一号文件持续关注农业信息化。十八大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把“三化同步”变成“四化同步”,凸显了信息化的突出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省建设”,首次把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省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明确提出要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前人研究进展】Eres、Gill等外国学者研究了信息化对于国家经济的贡献程度[1-3]。国内学者商如存[4]早在1989年就发表论文提到“各国信息化的发展重点已由大城市和大企业转向农业和广大农村”。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农业信息化”的研究相对较多。其中郭作玉、李道亮等阐述了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5-14];汪冰、曹俊杰等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15-24];刘世洪、田子方等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25-26];李道亮参与了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从省域视角分析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六大要务[27]。经验表明,信息化引领支撑了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方向。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没有农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不仅是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切入点】2010年,科技部、全国远程办、工信部组织在部分省市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信息化水平较高、基础条件较好、有工作积极性的农业大省开展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试点工作,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提供样板。鉴于山东省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确定山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试点省份。本研究从总结山东省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和成效入手,分析农业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促进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山东省以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实践,验证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全国其他省份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与典型座谈的方式开展调研工作,共发放调查问卷6批次12 700余份,奔赴烟台、聊城、济宁、德州、泰安等地,开展实地考察330余次,组织典型座谈60余次,获取在信息需求、信息获取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详细数据,对调研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实际数据为依据进行定量研究,使研究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深入性得以提升。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可

20期 阮怀军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4119

以更好地把握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总结出信息化对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的推进作用。同时在宏观分析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及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的基础上,既把握全局,对接国家政策,又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 山东省农业现状及信息化基础

2.1 山东农业发展的特点

2.1.1 山东是农业大省 山东农业发达,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等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农民收入实现了“十连快”(图1—3)。

2.1.2 农业产业化优势突出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水平较高,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831家,全省规模以

上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3万亿元。蔬菜、果树、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特色鲜明。 2.1.3 资源约束日益凸显 山东省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以占全国 1.6%的土地、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土地资产大量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污染严重等等,已经成为制约山东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山东农业信息化发展基础

全省光缆进村率93%,广播电视、固定电话和互联网基本实现村村通;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中拥有固定电话41.9部,移动电话198.21部,家用计算机31.5台,移动电话和家用计算机拥有量增长较快(图4);农村宽带用户数达到274万户。投资十多亿元在全省8.4万个行政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山东 Shandong

河南 Henan 河北 Hebei 江苏 Jiangsu 四川 Sichuan 湖南 Hunan 湖北 Hubei 黑龙江 Heilongjiang

广东 Guangdong 安徽 Anhui 广西 Guangxi 新疆 Xinjiang 辽宁 Liaoning 陕西 Shaanxi 云南 Yunnan 福建 Fujian 浙江 Zhejiang 内蒙古 Neimenggu

吉林 Jilin

江西 Jiangxi 甘肃 Gansu 贵州 Guizhou 山西 Shanxi 重庆 Chongqing

海南 Hainan 宁夏 Ningxia 天津 Tianjin 上海 Shanghai 北京 Beijing 青海 Qinghai 西藏 Tibet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Sources: Chinese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3

图1 2012年全国各省农业生产总值(亿元)

Fig. 1 Gross farm production of each province in 2012 in China (×108 Yuan)

4120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47卷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年份

Year

50004500

4000

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

资料来源:山东统计年鉴2013

Sources: Shandong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3

图2 2003—2012年山东省粮食总产量(万吨)

Fig. 2 Grain total output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03 to 2012 (×104

t)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总收入(元)P e r c a p i t a g r o s s a n n u a l i n c o m e o f r u r a l h o u s e h o l d s (Y u a n )

资料来源:山东统计年鉴2013

Sources: Shandong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3

图3 2003—2012年农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总收入(元)

Fig. 3 Per capita gross annual income of rural households from 2003 to 2012 (Yuan)

2003

2010

2011

2012

5010015020025070.74

141.3310.8367.62

16.69160.90

186.43

44.40

25.21

41.90

31.50

198.21

年份 Year

农村住户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计算机拥有量(部/百户)Q u a n t i t y o f f i x e d -l i n e t e l e p h o n e , m o b i l e t e l e p h o n e a n d c o m p u t e r p e r 100 r u r a l h o u s e h o l d s

固定电话(部/百户)Fix-line telephone (per 100 households)移动电话(部/百户)Mobile telephone (per 100 households)家用计算机(部/百户)PC (per 100 households)

图4 2009—2012年农村住户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计算机拥有量

Fig. 4 Quantity of fixed-line telephone, mobile telephone and computer per rural household from 2009 to 2012

20期阮怀军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4121

3 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成效

2010年科技部确定了山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试点省份。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省领导小组,根据基础、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山东省国家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实施方案》。山东省以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为契机,结合自身发展基础、优势和内在需求,紧紧围绕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三网融合的信息通道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站点)、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农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与模式等关键节点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3.1 资源整合,建设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面向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开展了农村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图5),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一网打天下”的思路,推进资源整合和共享,建立了省级数据中心和全省农业统一服务门户“齐鲁三农网”,成为山东各级政府、百千企业、千万农户信息沟通的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设宗旨

Purpose

关键节点

Key node

山东特色Shandong characteristic

两个转变

Two transformations

运营机制Operation mechanism

应用示范Application & demonstration

平台上移,1+N,服务下延

Platform upwards, 1+N, Service downwards

优势农业产业专业化信息服务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of advantageous agricultural industry

农村农业信息资源由分散建设向整合利用转变

Agricultural and rural resources’ transformation from segregation to integration

信息系统从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from independence to interconnec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

Replication, extension, reference

有机结合

Organic combination

公益性服务机制

Public service mechanism

市场化运维机制

Marketiz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echanism

系统集成

System integration

资源整合

Resources integration

高效服务

Efficient service 图5 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总体思路

Fig. 5 Overall idea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informationization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Shandong

3.1.1 建设省级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平台上移,资源整合 按照“平台上移、1+N、服务下延”的指导思想,遵循“整合资源、统一接入、分地运营、个性服务”和“边建设,边完善”等原则,充分吸收和整合省内外科研院校、通信运营商和专业化公司的技术开发、应用推广、运营管理等各方面人才参与,建设了省级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面向用户开展全面、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实现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终端都能享受到平台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充分考虑基层用户尤其是农民的使用条件和接受水平,打造多服务通道,用户可根据自身条件和使用习惯,利用电话、电脑、电视等多种终端访问平台获取服务(图6)。

综合平台已初步成为集网络、视频、语音、短信等多信息接入手段的农业信息服务综合门户,高效采集、加工、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重要平台,直接

4122 中国农业科学47卷

面向农民、农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科研院所及社会大众提供农村农业信息服务的窗口。平台既是资源整合平台,又是服务农民农企的信息互动平台和运营平台,还是农业信息化成果展示应用平台。

图6 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网站

Fig. 6 Website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informationization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 in Shandong Province

综合平台以公益性服务为基础,同时具备增值服务和可持续运营能力,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不同层次信息服务需求。对于农民等普通用户的基本信息服务需求,提供“白开水”式的免费服务,例如查询良种、生产技术、政策法规等信息以及发布信息,清楚到哪里去寻找所需的信息和专家;对于企业、合作组织等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提供“茶水”式的定制收费服务,例如市场分析、供销物流对接、宣传推介等,并针对特定的需求给予一定的费用解决生产难题,同时可以运用智能装备、农业信息产品指导农业生产。

数据是开展服务的基础条件,离开数据支撑,服务就成了无源之水,积极构建省级数据服务中心。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原则,初步建立部门间的资源整合协调机制,开展省内相关单位的涉农资源现状调查工作。组织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联通等单位开展涉农资源整合、分类、共享标准制定工作,为进一步整合全省涉农信息资源提供支撑。依托山东联通五星级IDC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省级数据中心。特别是结合山东省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充分发挥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等国家级平台的作用,分别依托产业优势单位,整合建设了十大产业数据库。已整合包括品种、生产技术、专家、市场价格等各类数据库20余个,数据内容包括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格式,数据容量已经达到12TB,数据记录超过100万条。开发综合平台的门户网站齐鲁三农科技网c5c0c45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2,汇集各部门资源,建设包括新闻资讯、优势产业、智慧农业、市场行情、基层站点等十大版块,为数据可持续更新及共享提供了保障。

充分发挥“官产学研”优势,优势互补,组建专业强、水平高的平台建设和运营队伍,实现了“建设、应用、运营”相统一,确保平台后期可持续运营。3.1.2 建设优势产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产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围绕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山东省创造性地提出了“产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工作思路,通过建设优势产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面向全产业链提供专业化服务。

专业信息服务系统上联优势科研单位作为信息、技术和成果来源,下联园区、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农业产业实体作为服务对象,有效整合产业链条上的各类资源,实现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建立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畜牧、家禽、林木花卉、水产、农资配送、农产品物流等专业信息服务系统,有力推动了山东省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的融合发展,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和升级。

例如生猪专业信息服务系统由山东省畜牧总站牵头建设,集猪业信息交流、专家咨询决策、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通过打造养猪业统一信息平台,建立多个模块化内容,整合品牌企业和信息站点资源,发挥多层次专家技术优势,利用多个服务渠道,提供“1+N”的猪业信息倍增服务,满足养猪场户“看行情、找技术、问专家、买东西”的生产需求。系统功能与内容丰富,开发了具有自主产权的育种平台、引种地图、专家决策工具、猪病库、专家QQ在线咨询交互系统、价格分析系统,建立了猪业书城、商城等,定期提供价格、疾病等短信播报服务,向11 500多个养猪场户免费赠阅《生猪产销信息》。打造了融“SI(自助查询)+EA(专家答疑)+SP(平台服务)+FG(现场指导)”于一体的猪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图7)。

目前,综合平台初步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建设了省级涉农资源数据中心,门户网站、12396热线呼叫系统、远程视频服务系统、手机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物流服务系统、智慧农业系统等,能够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终端访问平台获取方便、准确、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20期阮怀军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4123

图7 十大专业系统之一——生猪专业信息服务系统界面 Fig. 7 One of top ten expert systems: Pig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interface

3.2 三网融合,打造高速稳定的信息服务通道

依托通信运营商,充分利用宽带互联网、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IPTV等网络优势,建成覆盖广、快速便捷、稳定可靠的“三网融合”农业信息传输通道,真正实现多终端互动、信息网络进村入户。以山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通道为骨干,在基层服务站点和各类服务平台之间打造互联网服务高速通道。同时,优化2G移动网络,建立短信、彩信服务通道,提高农村3G网络覆盖能力,在用户和综合服务平台之间搭建了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通道,作为互联网通道的有益补充。

目前,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建设了“三网融合”音视频交互传输平台,包括支持1 000并发用户的远程视频互动系统、覆盖全省的支持2万用户的手机流媒体平台、具备10万用户规模接入能力的IPTV平台,可覆盖山东省所有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广大农户可通过“电视机+机顶盒”方式获取信息服务;研制农业综合信息手机客户端软件、农村基层服务站点网络接入网关设备;在山东联通济南五星级IDC数据中心机房为省级综合平台部署提供了一流的软硬件环境。

3.3 合理布局,建设覆盖面广的基层信息服务体系 3.3.1建设基层信息服务站点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合理布局”和“成熟一批、认定一批”的原则,重点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技推广等站点网络,以全省已有各类农业服务站点为基础,按照“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科技特派员、一套培训制度、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的“六个一”统一建设标准,对现有站点进行升级改造。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对上实现与省级综合服务平台和专业信息系统的高效衔接,对下实现与广大农民的有效对接,最终实现“扁平化”服务。

目前,已经在全省17个市全面开展基层站点建设工作,一是充分依托党员远教网络开展提升工程,加强村级站点改造,使其具备综合性信息服务能力;二是重点围绕蔬菜、果树、畜禽、水产等优势产业,科学布局,在30多个县(市)共建设了2 000多个示范性专业信息服务站点,基本实现了优势产区的全面覆盖,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3.3.2 组建专家服务队伍 有效组织分散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单位的涉农专家,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专家服务队伍,充分利用省级农村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面向农民等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和技术服务。

3.3.3 组建基层信息员队伍 在全省党员、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和应届毕业大学生中选聘业务骨干人员组建基层信息员队伍。

利用省内各级星火学校、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机构、县乡农技服务机构、成人教育培训学校等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源和师资团队,按照“会操作、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会经营、能维护、能培训”的要求对信息员进行大规模培训,提高基层信息员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强化面向村干部、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和信息服务能力,从中选拔一些德才兼备、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到农业信息化服务岗位,建设信息科技特派员队伍,纳入科技特派员统一管理。

3.4 协同创新,加强农业信息化重大示范工程

组织研发、认定了一批农业信息化科研创新平台,包括实验室、工程中心、信息化产业技术联盟等,为提升农村农业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有效促进了优势单位间资源整合和交流协作,为充分发挥山东农业信息化整体优势奠定了基础。重点开展科技信息服务示范工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农业信息技术示范应用规模迅速扩大。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工程、栖霞苹果电子交易市场、鲁商集团电子商务平台等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超过400亿元。围绕蔬菜、水产、葡萄、肉牛等产业,在寿光、烟台、威海、东营、潍坊等地区400

4124 中国农业科学47卷

个蔬菜大棚、200万平方米水产养殖场、5万头肉牛养殖场等推广应用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的现场采集、无线传输、智能处理、智能控制,并向种养殖户发送基于现场信息的短信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应用效果。同时,结合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等工作,进一步扩大示范效应,显著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农村农业的应用,促进了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发展,推动了山东省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3.5 积极谋划,注重长效机制探索与建立

探索建立“公益性机制、市场机制、政府监管机制”三位一体的多种服务和运行机制。省财政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引导和支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项目和人员培训等投入;同时,放宽市场准入,吸收大量社会资金进入农业信息化建设领域。

3.5.1 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制 探索综合平台的公益服务投入机制,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公益信息服务。同时,紧密结合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所和高校、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日常业务,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对这些公益性研究、管理和服务机构的财政支持,加强了公益性科技、文化、教育、管理、服务等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最大效率地发挥公益投入,提高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5.2 积极探索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市场化机制 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大学、电信运营商、龙头企业、农民组织,采取形式多样的联合体,引导网络、内容运营商组建共享联盟,以市场为纽带,力争形成“联合运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推动省级综合服务平台的第三方运营、服务与管理,邀请国内农业信息化领域知名专业公司参与平台运营,开发了数十种增值业务,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吸引和发展用户,探索建立了电信增值、个性化服务、电子商务、品牌推广、城乡互动等多种收益模式,成效显著。同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面向农民开展免费信息服务,通过信息服务无偿化和物化技术有偿化结合的运行机制,坚持信息流无偿化,用物资流形成的利润反哺免费服务,从而使基层信息服务步入了良性的发展轨道,涌现了“寿光蔬菜视频医院”、“聊城科技通”、“东营百姓科技”等一批服务典型。

3.5.3 加强信息质量认证,完善政府监管机制 科技厅会同农业厅、经信委和组织部门等,通过加强对农村信息服务行为的监管,强化信息发布的监管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真实性。严肃查处提供虚假信息、禁售或假冒产品信息的行为,防止信息坑农现象出现,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促进农村信息服务业健康发展。

4 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未来需求

4.1 信息载体由传统媒体转向现代媒体

农村经济落后,信息基础设施差,70%的家庭没有购买计算机,拥有的各种现代信息终端也远远低于城市居民,但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却不比城市落后,传统信息传播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需要靠现代信息终端来获取更多的实用信息。在信息传播中,电视是最直接最普遍的传播方式,也是农民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实现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农村的普及,网络也将会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这说明农民对信息接收途径正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过渡。

4.2 信息内容需求从单一转向多元

农民对信息服务内容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农村、农民各项工作已密不可分,因此信息服务需要渗透到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农民不仅需要生产、科技、政策信息,还需要供求、价格、劳动力转移等信息;不仅需要原始信息、单项信息、静态信息,更需要综合信息、动态信息、分析预测信息;不仅需要农业生产信息,还需要生活文化信息。

4.3 信息服务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交流

当前农业信息在内容存在着时效信息少、空洞信息多、信息分散等问题,调查显示90%的地区没有专门农业信息服务组织。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不满足单向、被动地接收,还需要主动参与,自己去积极寻找市场。更需要一种双向的互动交流,需要把自己的信息发布出去,在更广阔的空间寻找市场。调查发现,在农民的信息互动中,中间往往需要一个二传手的角色,能够满足人们信息互动需求的最重要的信息途径是互联网。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经济和文化基础的限制,目前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更没有能力上网发布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利用率。

4.4 信息人才培养从专一型到多学科复合型

既懂“三农”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

20期阮怀军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4125

乏,国家学科体系分类中“农业信息化”还未独立列入,现在国内的一些研究者多是拥有计算机专业或农学、农经、工程技术等单一专业知识背景,加上多年实践经验积累而成。目前高校学科设置中“农业信息化”专业在本科阶段招生属于农学院或信息管理学院,硕士、博士则是授予管理学、工程学的学位证书,缺乏相应的农业知识。因此,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高校的学科设置是重要一环,同时拥有农学、计算机、农业工程等多学科背景的硕士、博士,才是工作实践中最受欢迎的专业人才。

4.5 信息化建设投入从不足到持续稳定发展

信息化建设属于一次性高投入、高风险、见效慢的领域,农业信息化投入虽然在近年来不断增加,但仍存在不足的情况。2012年农业部开展全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时发现,山东省认为在推进农业信息化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是投入资金的不足,2010、2011及2012年的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平均为63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持续、稳定的投入,才能确保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5 促进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建议

“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需要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中的各种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这为农业信息化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农业信息化将进入崭新发展阶段。先进国家经验表明,信息化引领支撑了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方向。没有农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不仅是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5.1 提高认识,坚持政府引导

农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工作,前期发展阶段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服务体系建设等,需要大量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应由政府引导,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倾斜,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来,积极探索建立“公益性机制、市场机制、政府监管机制”三位一体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机制。5.2 理清思路,不断明确目标

重点以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为目标,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引领农业产业升级;以促进农业经营网络化为目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拓宽信息服务领域,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

5.3 突出重点,全面统筹推进

重点抓好一批示范工程建设,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关键环节,推进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做好顶层设计,重点突出,统筹推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避免重复投入和建设,最大化发挥现有资源优势。

5.4 加大投入,促进应用推广

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系统、体系、机制等研究和应用工作,组织优势科研单位开展联合攻关,重点攻克一批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先进研究成果,实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5.5 加强合作,拓宽传播渠道

广大农村地区作为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享受信息化成果的主体。应由政府牵头,充分联合通信运营商,不断建设和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农村信息传播提供高速、稳定、便捷的通道。同时,注重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随着农村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应加强调查研究,根据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动态调整、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References

[1] Eres B K.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related to information activity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5, 36(3): 213-219.

[2] Gill G, Young K, Pastore D, Dumagan J C, Turk I. Economy-wide and

industry-level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ESA/OPD 97-3. April 1997. [1997-06-26]. c5c0c45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2/ abstract=15544 or c5c0c45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2/10.2139/ssrn.15544.

[3] Dewan S, Kraemer K 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country-level data. Management Science, 2000, 46(4): 548-562.

[4] 商如存. 美、加、日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世界农业, 1989(10): 53-54.

Shang R C.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ization in U.S., Canada, and Japan. World Agriculture, 1989(10): 53-54. (in Chinese)

4126 中国农业科学47卷

[5] 郭作玉. 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国信息界, 2011(9):5-8.

Guo Z 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informatization.

China Information Times, 2011(9): 5-8. (in Chinese)

[6] 李道亮. 现代农业与农业信息化. 中国信息界, 2008(8): 66-70.

Li D L. Modern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China Information Times, 2008(8): 66-70. (in Chinese)

[7] 王登辉, 高晓云, 李焕仁. 浅析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21): 5-6.

Wang D H, Gao X Y, Li H R. Analysis on effects of informatiz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Sci-tech and Information, 2010(21): 5-6. (in Chinese)

[8] 郑国清, 尹红征, 段韶芬. 论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

河南农业科学, 2004(11): 39-42.

Zheng G Q, Yin H Z, Duan S 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modern agriculture.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4(11): 39-42. (in Chinese)

[9] 卢丽娜. 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中国信息界, 2007, (7):

19-21.

Lu L 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nd modern agriculture. China Information Times, 2007(7): 19-21. (in Chinese)

[10] 赵旭强. 试论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 中国农学通报. 2007(10):

227-229.

Zhao X Q. Discussion o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alization and modern agriculture.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07(10): 227-229. (in Chinese)

[11] 王晓方. 加快数字农业进程, 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北京: 2003

年中国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讨会, 2003.

Wang X F.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digital agriculture, driv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th informatization. Beijing: Digital agricultural and rur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seminar, 2003. (in Chinese)

[12] 程萍. 推动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 农村工作通讯,

2013(9): 39-40.

Cheng P. Promote the deep fus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ural Work Communication, 2013(9): 39-40. (in Chinese)

[13] 尹思佳, 李旭辉. 浅析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图书情

报学刊, 2012(11): 137-139.

Yin S J, Li X H. Analysis of rural In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ulture, 2012(11): 137-139. (in Chinese)

[14] 李道亮, 郑广翠, 刘利永. 用信息化推动新农村建设. 2006年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 2006.

Li D L, Zheng G C, Liu L 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by informationalization. High-Level forum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2006. (in Chinese)

[15] 汪冰.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1): 9330-9331, 9334.

Wang B. Status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aliz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36(21): 9330-9331, 9334. (in Chinese)

[16] 曹俊杰.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纵横,

2007(7): 11-13, 49.

Cao J J.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alization in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7(7): 11-13, 49.

(in Chinese)

[17] 张新民. 中国农业信息化服务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4(6): 106-108.

Zhang X M.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in China.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0, 14(6): 106-108. (in Chinese)

[18] 潘泽江. 农业信息化的制约瓶颈与发展路径初探. 科技信息,

2011(2): 12.

Pan Z J. Bottleneck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aliz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1(2): 12.

(in Chinese)

[19] 陈良玉, 卢兵友. 农业信息化探索与实践.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

术出版社, 2007.

Chen L Y, Lu B Y.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Rural Informatization.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7. (in Chinese)

[20] 陈晓华. 农业信息化概论.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Chen X H. Overview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2012. (in Chinese)

[21] 李道亮.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12.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Li D L. Rur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a (2012).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2014. (in Chinese) [22] 李道亮,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11).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Li D L. Rur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a (2011).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2012. (in Chinese) [23] 李永生, 何定明, 房宁. 中国现代农业的信息化之路. 农民日报,

2013-06-17.

Li Y S, He D M, Fang N. Informationization Path of Modern

20期阮怀军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4127

Agriculture in China. Famers Daily, 2013-06-17. (in Chinese)

[24] 张生军, 杨改河. 有关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考. 北京: 粮食安全

与农作制度建设——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 2004-08-01.

Zhang S J, Yang G H. Think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 China. Beijing: Academic Annual Conference 2004,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Farming Systems Branch, 2004-08-01.

(in Chinese)

[25] 刘世洪. 农业信息技术与农村信息化.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

版社, 2005.

Liu S H.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rural informatization.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5. (in Chinese) [26] 田子方. 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启示. 世界农业,

2013(6): 45-48.

Tian Z F. Enlighten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orld Agriculture, 2013(6): 45-48. (in Chinese)

[27] 李道亮. 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六大要务——基于省域视角及示

范省的实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2): 2-4.

Li D L. Six major priority of rur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erspective and practice of demonstration province.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12(2): 2-4. (in Chinese)

(责任编辑张晶)

欢迎订阅2015年《中国水稻科学》、《水稻科学(英文版)》

《中国水稻科学》(ISSN 1001-7216,CN 33-1146/S)为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未经发表的原始论文。所设栏目包括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研究快报、研究简讯、实验技术、学术专论、文献综述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水稻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的有关人员。同时,还办有姊妹刊《Rice Science》(水稻科学,英文版)(ISSN 1672-6308,CN 33-1317/S)。

《中国水稻科学》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是国内外近30种数据库和检索期刊的文献源。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最新统计资料(2013年),《中国水稻科学》影响因子为1.131,总被引用频次1818次,分别位居农艺学、园艺学类期刊的第2位和第3位。在全国和地方期刊评比中,《中国水稻科学》多次获优秀期刊奖,曾两度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百强报刊。

《中国水稻科学》为双月刊,大16开,112页,每期定价20.00元(全年120.00元),邮发代号32-94,国外代号Q6533。读者可在各地邮政局订阅,也可向编辑部订阅。《水稻科学(英文版)》为双月刊,大16开,60页,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90.00元),境外15美元(全年90美元),自办发行,请读者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编辑部通讯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中国水稻研究所内,邮政编码310006。

电话:0571-********(63371017);E-mail:cjrs@c5c0c45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2;rs@c5c0c45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mm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