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广东教师招聘心理学最新提纲(中人)

更新时间:2024-03-10 22: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部分 心理学

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感知觉

1.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的整体反映。 3.感觉的分类: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指感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个别属性,主要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五大类; 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4.知觉的分类

一切物体都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形式存在着、运动着,人们对物体时间特性、空间特性和运动特性的感觉,便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的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 5.感受性

感受性是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新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第二节 记忆

8.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9.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0.记忆的过程 (1)识记

根据识记是否有明确目的,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能否了解其意义,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2)保持和遗忘 (3)再认和再现

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识别它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这种现象叫再认 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够在脑中浮现,这种现象叫做再现,也叫回忆

第三节 言语与想象

11.言语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应用语言的过程和产物,一般分为:口头言语(说、听)、书面言语(书写、阅读)、内部言语(隐蔽的,不出声地)。 12.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又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3.想象的分类

(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如,中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时,脑中浮现相应的情景 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自觉努力进行的想象。如中学生写作文时构思作文提纲。 (2)再造想象(根据小说的描绘想象小说的情景)、创造想象(根据创造目的,不依据现成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幻想(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第四节 思维

14.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特点。 15.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基本过程)(2)比较、概括和系统化(3)抽象和具体化 16.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迁移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例如学会了骑摩托车再学开汽车就容易得多。 (2)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受蒲公英启发制成降落伞。 (3)定势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4)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如见到圆锥曲线的题目,学生往往只会用第一定义解题,而忽略了第二定义。 (5)个性特征

第五节 注意

22.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集体在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 23.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而且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无意注意。如突然有人手机响,大家都转过去看他

(2)有意注意

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和注意。如在地理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用手指指着地图上的山脉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一个人在开始某项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项工作上,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对这项工作产生了兴趣,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保持注意,这时,有意注意就发展成为有意后注意了 24.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的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2)小学生对事物的主要本质方面的注意也有所发展 (3)小学生的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25.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的注意逐渐向高级形态发展和深化,从以无意注意为主向有意注意过渡 (2)注意的品质不断改善

第二章 请教、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情感的发展及其教育

1.情绪和情感

情绪是由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共同构成的反映或经验,情绪中既包含有认知成分,也包含有生理成分,这两者的结合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2.情绪的生理基础

情感的体验是由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所觉得的。 3.情感对人的影响

(1)情感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态度(2)情感能调节人的行为活动 (3)人的情感表现也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 4.情绪的分类:

激情(猛烈、迅速爆发、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如愤怒、恐惧、绝望)、心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如临危不惧)、热情(强有力、稳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 5.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感知、比较、评价)、理智感(热爱真理、热爱科学、解放思想)、美感(审美) 6.小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1)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学生(2)利用榜样的作用(3)在实践中培养情感(4)利用有丰富情感的文艺作用使学生获得间接的情感体验(5)培养学生自觉控制自己情绪和情感的能力

第二节 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11.冲突与矛盾分析

在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两个阶段都可能产生冲突和矛盾心理,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 (1)双趋冲突,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也我所欲也”

(2)双避冲突,如一个讨厌学习的小孩可能既不喜欢做作业,同时又怕家长的责骂,这时他就面临双避冲突

(3)趋避矛盾,指个体追求一个目标产生两种不同的情感: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一个男生想追求某一女生又害怕失败

(4)双重趋避矛盾,指如果个体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且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不同好恶情感。如一个大学生想参加六级英语考试,但又害怕失败;想加入学生会但又怕耽误时间太多。这种情况就会产生多重趋避矛盾心理

第三章 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需要

1.需要的含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由机体活动的集体性源泉。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包括对呼吸、水、事物、睡眠、性) (2)安全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3)归属与爱的需要(友情、爱情)

第二节 智力

3.智力的概念

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4.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

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

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7.智力测验的必备条件:信度、效度、常模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所测得分数的可靠性或稳定性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 常模是指作为参照标准的分数分布

第三节 人格与品德

1.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一个人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 2.人格的特性(整稳独社)

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和性格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人格是一个人的存在方式,是个人生物遗传素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5.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早生自家社)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一般的驾驭方式有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4)早期童年经验(5)自然物理因素 6.品德的概念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清响 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8.中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m9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