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更新时间:2024-01-17 15: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长春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册语文教材,继续沿袭板块组元的特点,这也是长教版教材有别于其他版本教材的独到之处。它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共设计了11个主题板块,依次为“革命岁月”“汉语家园”“科学家眼中的动物”“生活的启示”“胸怀壮志”“黄河泰山”“丰碑”“不同的思考”“《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为学”“走向明天”。板块皆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着眼于时代发展的最强音,关注课程改革中的核心和热点问题,紧跟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先莫说其中篇章如何精彩,单看这主题名称就足够靓丽,足够让人惊喜,足够震撼!再加之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和巧妙安排,使得这11个板块人文主题极其鲜明,同时既有各自的功能定位又注意三维目标的相互交融和促进,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科学有机的教学整体。

教材共收纳29篇课文,安排了10次习作训练,2 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选篇经典,多重视野,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多样。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既:广(选材宽泛,视线开阔,博采众家之长,)新( 选篇新颖,主题鲜明 时代感强,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主张标新立异)精(内容精美绝伦、语言精致华丽,情感目标定位精准)深(语言深刻,思想深邃,底蕴深厚)(屏示)相信,这些篇章也必将成为我们实施语文教学的最佳载体。必将有利于实现六年级学生的语文培养目标。

二、教材特点

关于这一点《教师教学用书》已做出详尽阐释,这里我只把自己在阅读教材中感受较强烈的内容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

(屏示)1、谨遵“文以载道”的学科特点,注重母语教学的育人功能,兼顾选文思想性与科学性,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选文中既保留了传统篇目,如从人教版教材中移植过来的《落花生》《军需处长》,又有体现时代气息的《蛇肚子里的象》《天鹅》《因小失大 》《追随梦想》等;既有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叙事性作品,如《论语四则》《妙语批试卷》,又有古典文学作品中的鸿篇巨制;《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既收录了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古诗文,如曹操的《龟虽寿,》杜甫的《望岳》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同时又跨越国界纳入了外国的文学作品,法国布封的《天鹅》,美国著名作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因小失大》,英国哥尔斯密的说明文《蜘蛛》,选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的科学百科《昆虫记》中的《大孔雀蛾的晚会》;这样科学精心的设置使学生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可以受到多重的人文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崇尚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会审美,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等。学生既能学到基础知识,又能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本册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屏示)2、力求文质兼美,体现精品典范,形式灵活多维。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已故的长

教版教材主编、语文教育专家张翼健提倡“取法乎上”的教材编写理念,本书亦如此,选文题材广泛,语言规范,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井冈翠竹》《延安我把你追寻》《十六字令》三篇反映了革命斗争的岁月《追随梦想》;《每个人都是天才》《我的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坚持就会成功;《黄河颂》《望岳》则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山河的雄奇壮美;而《蛇肚子里的象》《不留余地的狼》这让我们感受到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个性化思维的魅力。《天鹅》《蜘蛛》《大孔雀蛾的晚会》则展示了奇妙的动物世界以及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励志篇目更是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少年中国说》《军需处长》《雷锋的故事》《邓稼先》更从多个侧面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对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总之,教材的选文融合了太多的经典元素:抚今追昔、放眼中外,经典与时尚共存,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学共舞,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神韵与现代文学简约朴素的特质交相辉映,有的曼妙俊美、缠绵婉转,有如涓涓细流轻轻流淌进我们的血脉,让我们如醉如痴,情不自禁地徜徉其中;有的激昂跳跃、铿锵豪迈,如同浩瀚海洋澎湃激荡让我们灵魂震撼。嗟叹之余又难以自拔!如此精妙的文章对于小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对于培养语感、积淀语言必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必然会荡涤他们的心灵,鼓舞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经营自己的人生。当然,这样的文章也必然会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加灵动而有活力。

本册教材体裁更是多样,寓言,童话,散文,诗歌,说明文,文言文,报告文学囊括其中,兼而有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多维的文学样

式,而且趣味性可读性极强,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屏示)3、加强整合,注重方法,强化与初中教材的衔接与过渡,体现教材编写的前瞻性和连续性。

因为这册教材是小学阶段的收束之作,所以尤其注重对整个小学阶段学习方法的整合。比如篇目训练点的设置,涉及到: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表达顺序、诵读积累,体会文章情感,搜集整理信息,自学能力,习作修改能力等等。而在“胸怀壮志”板块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学习方法的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各领域的学习方法,并将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另外,为了使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缩短学习适应期,教材还尤其注重与初中教材的衔接。如文言文板块的设置,使学生对文言文的样式学习方法进行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板块则引导学生走进名著,提高阅读经典的兴趣,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而有些优秀的古诗词如曹操的《龟虽寿》,《观沧海》杜甫的《望岳》王维的《使至塞上》选自儒家经典的《论语四则》在初中教材中亦是重点研读的篇目,只是训练点有所不同:小学阶段我们只是侧重积累与感悟。而初中则是深入解析和如何运用。再有在整个六年段的教材中将说明文,议论文、报告文学这几种文学样式呈现出来,且强调说明方法的掌握,议论文中举例论证的写作方法的运用;教材还选入外国文学作品六篇,并在第三板块后设计了一次综合学习活动“走进外国名著”,其目的也是体现

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编写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屏示)4、课后习题设计,凸显导学功能。

我大致细数了一下,29篇选文中有15篇文章后提出了朗读或默读要求,努力为教师的教提供依据,更为学生的学指明方向。如《因小失大》《风筝》两篇文章课后设计编排了对作者行文线索和文章主旨的探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 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 (屏示)5、教育理念科学前卫,学习资源更加开放,主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用语文。

本册教材,为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功能,学习资源更加开放,如在教授《黄河颂》一文后,要求学生欣赏歌曲《黄河大合唱》,阅读散文《黄河颂》片段,再如《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一课,又设计了“红楼梦初探”,让学生自读相关章节了解完整内容以及刘姥姥一进、三进荣国府时发生的事件。不但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而且提高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而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一次是五板块后的“语文学习方法探究”,设计了多个供学生研究和总结的题目:阅读的方法有那些?合作探究有什么妙招?怎样扎实有效的积累记忆?使学生在整合学法的同时思维更加灵活开放。第二次安排在《科学家眼中的动物》板块后的“走进外国名著”,活动安排教师推荐相关书籍或篇章,学生也可互相推荐借阅或购买,而后又开展读书报告会,要事先准备好发言稿或发言提纲,还要推选主持人,或请老师家长参加,这一系列的活动设计无一不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与开

放性。

(屏示)6、注重感悟积累,呼唤母语教学的本色回归,彰显汉语言教学的独特魅力。

本册教材,我们随处可见如:词语积累,名言佳句积累,古诗词背诵,片段背诵,课文背诵,还有理解词语大意、造句、仿写等相关内容,目的何在?其实就是在呼唤母语教学的本色回归,不要说古代私塾先生为何不厌其烦的摇头晃脑带领弟子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看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在长期的语言学习和感悟中,发展语感,习得语言,通过积累与感悟,使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最终学以致用,学会交流与习作,将汉语言这种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这是汉语言教学的特有魅力;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第一要义;也是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更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和最高使命! 三、教学目标(不集中赘述,分散到教学建议里分块提出) 四、教学建议

(屏示)(一)识字与写字

课标要求:本册要求会认字143个,会写135个,这个识字量与上学期比较起来要少很多,但同时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学写行楷。

学生进入高年级,识字写字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但依然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课标)。所以识字教学不可忽视,那怎样做才能省时而又高效呢?给大家提出四点建议:

(屏示) 1、

发挥学生已掌握的识字技能,倡导自主识字。发挥预习的优势。

(我们实验小学现在正在对语文学习“六重教学模式”进行课题实践——这六重分别为重预习,重积累,重感悟,重情感,重能力,重方法,这里首要的就是重预习。而预习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自学生字,就如同家庭作业是学生每天的必修课) 2、

对于难字、关键字、形近字、易混淆的字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

导,如区别组词或放置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进行选择区分等方式。 3、

无规矩不成方圆,“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常

抓不懈。 4、

发挥写字课、书法本的作用,有目标有策略得进行适当示范和

指导。(勿贪多, (屏示)(二)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抓住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初步感悟文章表达方法。

5、尝试探究性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本册教材重点训练的表达方法

通过解读教材,我觉得本册教材体现的表达方法有: (屏示)

(1)围绕主题选材,布局谋篇。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事物,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如《天鹅》《大孔雀蛾的晚会》两篇文章中均有这样的表达方式,甚至在书后的表达训练“回忆那一刻”也是突出训练这一方法。)

(3)遣词造句的训练。(如用加点词语说话,或谈启示,谈感悟,仿写。) (4)体会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和感情的变化。(《丰碑》)

(5)学习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表现文章中心的写法。(如议论文《因小失大》一课,作者在文中提出论点: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防止因小失大。为了证明这个论点,作者连续列举了五个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表达中“感悟名言”训练的就是举例论证的方法应用。) (6)体会记叙、抒情、描写几种表达方式的不同特点及表达效果上的好处。(夹叙夹议的文章体现明显《井冈翠竹》)。

(7)抓关键词理解、推敲文意。(古诗词理解,文言文的学习及名篇中体现较多。)

(8)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及行文脉络。 教学建议:

(屏示)1、教者必须让自己心无旁骛地潜心读书,更要引导学生静心读进去。

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是大概浏览课文内容后,看看教参,参考一下现成的教学设计,便走进课堂。也就是我们常出现的“备课不读书,解读靠参考,教学跟人跑。”这种现象已司空见惯,但是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种缺少教者深刻思考的教学过程,能产生教学激情么?丧失教学激情的教学,又怎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法全身心投入我们又怎能品尝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呢?所以,我们渐渐地便远离了教育职业的幸福,自己也终日沉沦在一种枯燥乏味,甚至倦怠纠结的无奈与挣扎之中,上课仿佛已经成为一种负担,这种感觉的产生其实源于我们自己!“文字是肉做的”!它是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有灵性的。“言为心声”,任何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墨客们笔尖流淌出的精灵,是他们用心灵走出的磅礴交响,更是他们灵魂深处的动情歌唱,那是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与灿烂光芒的呀!所以各位尊敬的老师,让我们静下心来,用心灵去诵读、去品味。只有读书,才能走进语言文字所营造的动人情境;只有读书,你才能挖掘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只有读书,才能领略文章表达的精妙;只有读书,才能让自己在教学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尤其是当前我们正在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其实,静心读通文本就是最佳途径。读透文本,就能对教学过程做好充分的预设,轻松应对教学中意外生成的任何枝节!从而紧扣重点科学施教,实现长文短教。所以,切记:不打无准备之仗,必然事半功倍!

王企贤老师曾说:“你把课文静心读20遍,就知道怎么讲了。”所以,

我觉得教师备课中重要一环,就是自己读文。既要字字响亮地读,又要潜心会意地读,,更要多重角色、多个角度去读。

(屏示)一句话:“不把课文读熟不开讲”,要成为每个语文老师阅读教学的信条。

其次,更要引导学生静心读进去。

有专家说:学生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课文的规范的语言就基本属于他。若能“熟读成诵”,语言自然更属于他。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是注重朗读。朗读有助于真切的感受课文,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尤其是朗读)是内化语言的唯一途径。阅读课要始终把读放在首位,把读贯穿始终。

一些学生在做阅读练习时,阅读文章往往是粗略的滑过,甚至于 “在原文中找到相应句子作答”的题都无从应对。再看看我们的学生的阅读水平,不要说声情并茂,就连最基本的正确、流利都做不到!六年的语文学习,不会读课文,是很可悲的!究其原因—三个字:读的少!为何读的少?再究——两个字——厌恶!根本不爱读书!为何不爱读?再究——两个字——无趣!他从没有品尝过读书带给他的乐趣。平时课堂上他是被迫去读,不得不读,所以读的时候是神游向外,读的什么他自己都不知道。就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读书对于他来说就是敷衍、应付。在平时考试中我们也时常发现一些可笑的现象:一次考试,某题答案只有A和B两个选项,不知那位高人竟填入答

案“C”!苦笑之余我们要反思。学生在阅读中,已经丢掉了应有的“细读”习惯,变得心浮气躁。细读首先是一种态度,然后才是一种方法。 (屏示)揣摩词语,细读品味,必要时就得“咬文嚼字”。 案例:举个简单例子狼牙山五壮士为什么不用“五战士”因为只有用壮字才能体现出战士威武雄壮,杀敌志壮,卫国气壮,献身悲壮,这个壮字切人,切事,切情!用其他字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所以说我们入选教材里的文章他必然是形神兼备,文质兼美的美文,我们知道任何一篇优秀文章的语言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它必定是准确的、生动的、而且是明晰的,因为那是字斟句酌、煞费苦心、反复推敲的结晶。所以古人说好的文章会让人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之感,所以我们教学生学语文一定要把握时机,在关键字词上下工夫,切不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教的没有主次,不能科学的突出重点,学生必然云里雾里,印象不深。而我们在不经意间是否也糟蹋了一篇篇用心血凝成的传世佳作呢,所以,老师们,怎么理解?一句话:直截了当远比转弯抹角来的快,不该采用迂回战术的, 我们就直捣黄龙。

再如我们课本中的《和时间赛跑》一课,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带有淡淡忧伤痕迹的散文,课文主要写作者小时候外祖母去世使他哀痛不已,后来爸爸安慰他时的一番话使他明白事件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接着写他如何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并因此受益无穷的事。这篇文章与朱自清的《匆匆》主题一致都是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但在语言的表述和事例的选择上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很适合学生的个性

化阅读,那教学中我们也从关键词入手,那个关词,健题目当中的赛跑一词,先让理解赛跑一次的含义,赛跑就是比赛跑步的速度的一项运动了。理解后我们继续引导学生围绕这个词语提问题,就是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作者怎样和他赛跑?赛跑的结果怎样?和时间赛跑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然后引导学生读文理解,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说说珍惜时间的意义,再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与时间赛跑的益处,进而体会文章主旨。如果这一学习过程缺失,必然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所以,不咀嚼文字不行。

我们再看一下毛泽东的诗词,他的诗词大气磅礴、气吞山河,且善于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自成一家。呈现方式多是情景交融,咏物言志,借以表达自己的胸怀和抱负。作品中凝聚着政治家的豪迈,军事家的壮烈和文学家的神采。集中反映的就是一部中国现代革命史,这册教材共收入毛泽东诗词三篇,其中词两首《西江月井冈山》和《十六字令三首》,诗一首《七律·到韶山》,另外在课后还设计了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阅读实践活动,所以,教学中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以便于学生感悟和积累,体会个中精妙。既要结合背景,搜集资料,缩短时空差距,从整体上把握全诗大意;更要抓住关键,读中感悟。我们以《七律·到韶山》为例,全诗共四句:“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第一句中有个“咒”字,最后一句有个“喜”字。这两个字是采用强烈

的对比写法的。诗人咒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为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这么巨大?为何要这样写?这是必须让学生弄清楚的地方,怎么办?我们在让其了解时代背景后,在反复诵读中借助资料和教师点拨后让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知晓大意。尔后紧抓“咒”字和“喜”字,细细揣摩品读感悟。这一环节可能要耗费时间,但必须实施。他诅咒的是岁月的飞速流逝,不可逆转;诅咒的是32年前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欣喜的是32年后历史的沧桑巨变,当年革命者的后代继承了先辈的遗志,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韶山丰收景象。因为作者写这首诗时是1959年当时由于国际国内的天灾人祸,国家正陷入困境。作者因此忧心忡忡,而当他回到故乡,看到“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情景。亲眼目睹了故乡韶山的变化,他便忽然寻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力量。所以情感又由开始时的深情怀念转而到后来由衷的惊喜。这一咒一喜,大起大落。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所以,老师们,我们在教授任何一篇文章时,都必须使学生清楚明白的知道作者通过语言文字向我们传达的情感,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触摸作者的心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品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品读的喜悦,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

所以,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该成为每位教师思考的主题。必须给学生读、思、议、想的充分时空,逐渐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请大家力争做到: (屏示)

(1) 力求每篇课文都要读正确、流利。这是 “最低标准”,人人必须做到。读得有感情更好,但由于个人悟性、感受能力不一样,所以这个要求要因人而异。

(2)初读课文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听听他们的朗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多做示范。示范就是指导,必要时要领读。要不厌其烦。 (3)“课文学完后,结果还有的学生不能流畅地读下来。”这样的课要避免。

(屏示)2、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精准适度,认真思考“教什么”。 教师面对一篇课文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即确定教学内容。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屏示)教学艺术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的《忆读书》是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文中作者生动地回忆了幼年和少年时代读书的经历和多年读书的经验,告诉青少年读书好,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课文首先总说作者对读书的感受,接着叙述幼年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的快乐,然后以自己读书的经理谈读书的经验体会:读好书,最后概括全文的主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案例:鲁迅的作品《风筝》是一篇回忆兄弟之间往事的散文,写了鲁迅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误解和冲突,内心一直充满愧疚的事,表现了作者善于自我反省和自责,善于自我解剖的精神。鲁迅的文章.半文半白,词语晦涩难懂。这篇也不例外。文章不太好读,如:“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

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所以在教学中,读是要首先重点解决的问题;其次,课文中的通假字也将是学生学习中面临的问题,要结合课后的注释和工具书,帮助学习理解通假字;另外,文章在写作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使用了插叙的手法。比如课文的三、四自然节,作者就在叙述中插叙了儿时的往事。这种写法应该让学生认知并掌握,如果能应用更好。最后,本文主题的深刻含义、多元化的角度都是教学的难点。但教学时要考虑学生实际不要在人文思想上“深挖洞”。能简要说出: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的自省精神;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深自责就可以了。没有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就无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即便你的方式方法再好,恐怕也是空中楼阁,徒有其表。所以合理适度的教学目标是我们实施有效课堂的保障。

类似于《风筝》这样的文章我们主张不宜挖掘过深,而与之相对,有些表面看似浅显的文章又不可小觑,需要我们精心处理:如《妙语批试卷》一文,这篇文章被安排在“汉语家园”板块,本文讲述了康有为妙语暗讽不学无术之徒的小故事,从中让我们感受到康有为的才学和机敏,更能感受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中国式幽默的表达魅力。这样一片看似短小精悍的文章,若要讲得透彻,学得明白,却不容易:a、首先,文中文言词语、成语较多,如廉吏民表、学不优、无以仕、用人唯贤、舞文弄墨、妙趣横生等,这些词不但要引导学生读通,还要用多种方法理解意思,才能为阅读理解文本扫清障碍。b、文中的阎锡山、康有为是学生所不了解的人物,教学中应引领学生搜

集有关资料,强化对人物的认识,同时,文中还提到了维新变法,这样的史实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感知。c、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对于语文功底还不深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有些吃力。因为文章半数以上的语句几乎都是文言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对于这些句子,教学中必须重视,既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进行推敲,又要引导学生通过断句和借助工具书及资料多读,多交流,会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d、还要让学生明白妙语究竟“妙”在何处,首先弄懂康有为批注的意思,即:题为廉吏民表,尔却扯及摄氏表,华氏表;今若题为“阎锡山论”,尔必曰:“盛矣哉,山西山之多也,有五台山,有中条山,而今又有阎锡山也。”以尔之文观之,学不优,无以仕,百里侯无望矣!然后让学生明白之所以说“妙语”是因为康有为运用了和答题者相同的错误来批阅;另一方面,这种方式让人浅显地明白错在哪里。这样给文本目标定位以后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实施教学。

所以,我们现在不应该过分关注“怎么教”,相反,首要的问题是“教什么”。这个问题不解决,研究“怎么教”很有可能就南辕北辙。但在“教什么”上确实很容易出问题,比如说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起来,以为教材上的东西就是教学内容。其实这是不对的。教材没有经过深度加工,没有经过二度开发,不能成为教学内容。而加工、开发的基本的前提就是教师要仔细解读文本。

(屏示)3、还要大力提倡对话式阅读、多角度阅读和个性化解读。切忌越俎代庖!

这一点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尤为注意:关于古诗词的教学大家都很有经验了,我只在这里浅谈一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式阅读。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激情澎湃,表现出爽朗刚健的风格,这便是后人所说的“建安风骨”。我们本书中收录了他的代表作《龟虽寿》和《观沧海》,这两首均为四字诗,《观沧海》是积累篇目,《龟虽寿》是精读篇目,全诗共七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全词句式工整,易记易背。关键在于释义,教学中,我们就采取对话式阅读:1.抓关键词。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先让学生初读前两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然后结合文下注释弄清楚神龟、腾蛇是象征长寿之物,神龟,古人认为是通灵性的长寿之物;腾蛇则是传说中能腾云驾雾的神蛇,与龙同类。弄清楚后再让学生自己说说前两句大意。意思对即可,对于诗句意思千万不要遵照答案,整齐划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2.问题引导。由关键词想开去,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身临其境地与作者进行对话:神龟虽可以长寿,可是也难免一死;腾蛇和龙一样,可以腾云驾雾,终究也会化为土灰。与蚁虫又有什么分别?思考:作者以神龟、腾蛇作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让学生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角色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学生必然可以说出:曹操是为了说明人与世间万物一样,不可能长生不老,终究是要死的这种唯物主义的生死观。接下来教师继续追问,读罢前

两句,我们觉得53岁的曹操接下来应该大放悲歌。可事实是怎样的?让学生看三四句,要理解这两句,我们依然抓住关键词:“老骥”来感悟理解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初读后让学生说说从壮心不已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曹操?他们会说看到一个胸怀壮志的曹操;会说看到一个老当益壮的曹操.接着让学生继续与作者对话:作者在这里用什么事物比喻自己?老骥为何物?——年老的千里马已经年老体衰,屈居枥下。可它心里想的是什么?——依然是日行千里的雄心壮志。——作为将至暮年的曹操呢?他已是戎马一生,是否感到疲倦?是否丧失斗志?是否想止步不前,颐养天年呢?从哪句可以体会到?在刚才这个环节,我们始终用丝丝入扣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近曹操的内心世界,尝试着与他进行心灵对话。从而感悟到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豪情和勃勃雄心。至此,诗歌主题已然显现。教学重点已经完成大半,难点也已经突破。那么回顾我们刚才的教学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抓住三个关键词;神龟、腾蛇、老骥并展开联想,由其想开去,用“你想到什么?仿佛看到什么?”类似的语句去追问,激发学生始终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不能懈怠不能逃避。感悟诗歌大意;在此过程中,通过设计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不断地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接近文字。从而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体会作者心境。。感悟文本内涵。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进行逐次主句的讲解推敲,而是让学生结合文下注释和个人理解去品读感悟。

(屏示)4、不动笔墨不读书,要鼓励学生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方法阅读课文,并使其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屏示)5、强化课外阅读与积累。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走进书香世界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本学期,我建议大家对学生毕业前的课外阅读与积累做一个计划,确立小学毕业前你的学生阅读的篇目、积累的篇目。 推荐阅读: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保尔的坚定与韧性;

读《爱的教育》 接受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读《伊索寓言》 感悟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读《昆虫记》 走进神秘的昆虫世界,感受人类对生命的尊重; 读《托尔斯泰传》感悟名人的成长历程

古诗词积累: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钱塘江春行》 白居易 《西江月》 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过故人庄》 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泊秦淮》 杜 牧 《浣溪沙》 晏 殊 《如梦令》 李清照 《醉花阴》 李清照 《观书有感》 朱 熹

另外还要补充一点文言文。(选择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篇目)

《论语》八则 《爱莲说》 《小石潭记》 《陋室铭》

通过这些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文言文,感悟到一点学习的方法,多背诵一些。

(三)表达教学 教材理解:

板块 第一板块 第二板块 第三板块 第四板块

表达主题 讲话要看对象 创编故事 回忆那一刻 生活的启示

表达侧重

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 内容适当 语言规范准确

主题鲜明 合理想象 鼓励创新 建议个性表达

细致观察 抓住特点 认真思考 调动多种感官 写作方法运用

感悟生活 精心选材 新颖独特 感受深刻 创意表达

观点鲜明 语言流畅 凝练 深刻 感情真挚 饱满

搜集处理资料 列举事例 清楚表达 感想独特 表达敬仰之情

观察图画 展开联想 言之有物 充分表达感受

品析人物性格 展开联想 体现个性化理解和感受

畅谈体会 论点具体鲜明 举例论证 限时40分钟作文

抓住特点 细节刻画 具体生动 感恩怀念 相互评改

选材角度 讲话稿或采访记录 选择词组自由创编故事

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提高修改评价能力 写人 记事 状物均可

悟道理 谈启示 抒真情均可

赞黄河长江 泰山昆仑 四大发明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运用网络优势查找也可 篇幅不要过长 演讲时间不超过三分钟 可以是尽人皆知的大英雄 亦可是生活中的平凡英雄事迹

组合设计图形 发挥想象 与同学展开交流 编写故事

在原著基础之上展开联想 表达自己感受 用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议论文范畴

选最熟悉 对自己影响最大 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来写 用具体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第六板块 中华文明赞

第七板块 第八板块 第九板块 第十板块 第十一板块

我心中的英雄 与众不同的联想

假如我是名著中的人物 感悟名言 老师的故事

一、教学建议:

(屏示)1、迅速摸清学生习作基础,科学策略地实施教学 学生即将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学习。摸清不同层次学生习作基础,因材施教,致力于其习作水平的提高,这是我们该努力实践、思考的。 对于习作基础弱的学生,我们要给予特殊关怀与指导,帮助其建立习作信心与兴趣是重中之重。

(屏示)2.踏实有效地做好指导与讲评,不可盲目走过场。 (1)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打开思路,充分交流表达,使学生言之有物。

在作文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 接下来,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指导学生写“走进名著中的人物”这次习作,我们可不可以先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名著中的人物或故事情节,学生必然兴味盎然的去倾听交流,甚至对于别人遗漏或有偏差的地方他会乐此不疲地予与补充。因为这些故事在平时已经在他头脑中深深扎根了,如《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水浒传》里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遇险野猪林》《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武松醉打蒋门神》等更是熟悉了;对于西游记中的相关章节就更是信手拈来了。此环节结束后,教师要提醒学生应选择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故事情节来写,然后再引导其想象:假若你是XXX,你会如何想?如何做?再通过讨论交流来丰富认识。这样处理后再让学生落笔习作。我想,他会有话可说。

再比如,写《我的老师》《回忆那一刻》《我心中的英雄》一类

的作文,我们的学生往往是拿来主义!而且一篇文章如同孙悟空的72变,一个题材稍加改动就改头换面、摇身一变能多次呈现在他的笔下。举个例子:低年级写《我的同学》——他会写:我的同学小丽乐于助人,给老奶奶让座;写《你熟悉的一个人》——好了,换人。小强乐于助人,给老奶奶让座;中年级写《令我感动的一个人》——再换件事,小强不但乐于助人,给老奶奶让座;还拾金不昧;《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再加一条,小刚乐于助人,给老奶奶让座;我生病时为我补课,而且拾金不昧。还见义勇为,帮助警察叔叔抓小偷;到高年级写《具有传统美德的人》还是——换人,爷爷不仅助人为乐,主动给老奶奶让座;而且拾金不昧,还见义勇为,帮助警察叔叔抓小偷。读后让人忍俊不禁。这就反映出我们的孩子思维的惰性,对于作文的倦怠,因为厌烦,所以他从未真正客观公正的去留心观察一个人,哪怕是与他朝夕相处最亲近最熟悉的人!所以我们很少见到有创意有个性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充斥在孩子作文本上的多为作文选中的范文或是老生常谈之作。

再有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我想大家也和我一样深有体会:只要是男性,不管是弟弟,爸爸,还是爷爷,一律是浓眉大眼,什么鼻直口阔,要么身材魁梧,要么文质彬彬,什么一双眼睛又黑又亮,炯炯有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若是女性,表妹、妈妈、、阿姨、老师、婶子大娘便清一色柳叶眉,樱桃口。(谁见了都愿意瞅)。什么秀发披肩,身材苗条,亭亭玉立。总之,是男性一律都是帅哥;是女性一律都是美女;而且是长生不老,永远年轻。说明什么?——思维僵化,

所以千篇一律;对身边人身边事缺乏观察,缺少发现。另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从不精心构思,甚至连写作提纲都不列,想想便写,若能一挥而就倒也值得嘉贊,只可惜常常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却依然山穷水尽。闭门造车。导致习作语言平淡,味同嚼蜡,且题材老套,毫无新意,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这样的文章怎能动人? 我们可以尝试着学学国外,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进社会或发挥互联网的辅助作用。要写《我的老师》,就去采访老师本人或与老师关系密切的人,家人,同事、朋友都可以,对其做一下全面客观的了解,深入了解其脾性、喜好;写《回忆那一刻》就让孩子们放飞心灵,置身街头巷尾,流连于山水之间,调动多种感官,去洞悉人间百态,感悟人情冷暖;去欣赏莺歌燕舞,感受自然的神奇。让他们练就一双慧眼仔细观察自然万物,主动发现其各自特点;写《我心中的英雄》就引导他走近英雄人物,调查搜集英雄事迹,了解英雄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才会更具体、更真实,更具创意和灵性。 (2)发挥温馨评语的评价功能,转变讲评方式。

以往的作文讲评,总的情况是说上三言五语之后,读上一两篇老师欣赏的习作,大加表扬后了事。被表扬的沾沾自喜,未被表扬的绝大多数提不起兴致。作文两极分化现象因此越来越严重。这种讲评毫无价值。习作讲评重在激励。(苏霍姆林斯基)“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讲评的时候,既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又要充分肯定大多

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比如,在评语中予以肯定,在展示全班作文题目时予以肯定,在鼓励学生自己读出认为写得好的句、段时予以肯定。激励、表扬要面向全体,把老师真诚的赞美送给更多的学生,甚至要偏爱差生。通过讲评,使每个学生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讲评一般的程序是:总评,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共性的问题;交流、欣赏少量佳作,交流写得好的句、段,教师相机点评写法,学生相机谈出习作体会——讲评也是指导,是以学生习作为例的实实在在的指导,对日后习作定会产生影响;用中等的习作或教师针对班上共性的问题编纂的短文,指导如何修改;最后互改、自改。 讲评的主要功能是激励与指导。激励由于欣赏,欣赏源于尊重。这种尊重,不是形式上的,是骨子里的,是发自内心的,真正把学生看作伙伴、朋友甚至是老师。

(屏示)3.坚持不懈,坚持写“下水”文,并把它当作备作文课必做的功课。

苏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教作文而不写作文的情况,说:“他们教的学生不会写文章,其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谈作文体会。这种教师即使让他们用最完善的教法教十年,也是教不出东西来的”。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教作文的经常动笔,十分必要。他语重心长地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我们看看身边的其他学科,数学老师要教学生某个定律、法则,必先自己解题;音乐老师教唱某首歌,必在识谱后先示范唱上几遍,再逐句领唱;体育老师教前滚翻,必先边讲解边示范,在垫子上滚上几个来回……惟独语文老师教作文,“君子动口不动手”。所以,这是不该的。也是不正常的。

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作文是一条捷径、更是一种策略。

(屏示)4、根据现在考试习作命题的特点及小升初中的升学考试的需要,务必要加强命题作文和限时作文的练习,重视审题训练。 (1)要让学生在明确写法后当堂完成习作并坚持经常。

(2)莫局限于书中10次习作的苑囿,多种文体,多个侧面,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命题进行习作训练

(3)有布置就要有检查,要跟踪批阅或验收。

(4)批改方面,教师、学生、家长可多方互动。进行开放式、立体式习作评改。并养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对于习作的兴趣和评改的积极性。 (四)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材理解

本册教材安排了2次综合学习活动:《语文学习方法探究》和《走进外国名著》。活动设计体现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个根本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

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有督促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举办读书报告会等。 具体建议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制订学习方案(策划)、开展学习活动(探究)、展示学习成果(交流)

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设计方案,分组活动,辅导交流,展示成果,小结收获”几个环节……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实践.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2.加强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跟踪指导作用。

3纵观全局,注意小学阶段重点训练点及各领域学习方法的整体把握。 几点感悟: 感悟教育

(屏示)教育者要树立教育理想

“教育”总是让学生有一种感觉:他被你感染,一种力量感染。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写道:

(屏示)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 感悟教学

在当今以“升学考试”为主要背景的大环境中,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埋怨,我们指责,伤心愤怒过后,我们感觉到了自己的无助与渺小。但朋友们,请不要彷徨,因为,我们完全可以以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教育生活一样熠熠生辉!像基廷老师一样, 从转变自己开始,从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开始!当我们为眼前的困难蒙蔽了双眼时,请你记起《死亡诗社》,请你记得那位名叫基廷的老师,怎么引导孩子学习,怎么培养孩子自信的,撕书,站在桌子上,和孩子们一起踢球…… 感悟教师

基廷老师正是用自己的激情点燃了孩子们的激情,用自己不同寻常的教学方式,春风化雨般唤醒了孩子们对读诗写诗、乃至对整个生命的全身心热爱,当他们齐齐站上课桌,以独特的方式向自己的老师告别时,我们看到他们终于学会了用自己的声音发出内心的呐喊。 (屏示)教师,学生的精神领袖! 学会独立思考比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1.不简单地听信权威,不盲目地顺从传统;

2.用自己的眼睛看待世界,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

3.让学生成为自由思想者,让每一个生命不同寻常 让自信成为一种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lv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