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学案

更新时间:2024-05-25 11: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案

一、重点和考点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知识点的梳理

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它是人们在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特点:有一定的 ,以及一定的 、 和 可变性:有的区域的边界是 ,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 性质 层次性: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 ,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整体性:区域内部的 相对一致 地 理 位 置 区 域 纬度位置 区域位置 气 候 条 件 类型 特征 土 地 条 件 土壤类型 耕地特类型 点 矿产资源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三.重点解析 1.区域概念的内涵

(1)区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2)区域是地表的空间单位 (3)区域的排他性 (4)区域的区位特征

2.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横向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两

1

长江三角洲 松 嫩 平 原 区域名称 长江三角洲 松 嫩 平 原 开发早期 土地 类型 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农作物 作物熟制 其他部门 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条件:河流、湖泊、沼泽 ;地势 ,土质 限制: 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发展缓慢 克服限制条件: 的使用,使水域成为通道; 的改进和 的改良克服了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 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 成为我国 、 、 生产基地 , 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 让位于 和 棉花生产比不上 和 发展时期 农业社会 工商业发展 时 期

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他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纵向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四、典题解析

例1.区域是( )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

解析: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在地理差异的基础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因此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

答案:B

例2.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

A.同属温带地区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同属东部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

解析:雨热同期主要是指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这主要得益于季风气候。来自低纬度海洋的夏季风不仅带来丰沛的水汽,也带来了充足的热量,使松嫩平原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气温最高的地方。

答案:C

例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 A.雨热同期的气候 B.黏重的土壤 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 D.地势平坦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的早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大。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发困难,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障碍。因此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

五、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C.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是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2.我国北方有些民居没有后窗,这反映当地( )

A.雨水多 B.风沙大 C.冬季寒冷 D.光照强 3.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 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B 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 C 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 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4.我国某城市: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2分钟,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5o10ˊ,则该城市所在区域盛产的农作物是

A 水稻 B 椰子 C 小麦 D 甘蔗

读下图,回答5—7题。

5.B处的山脉是( )

2

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 D.辽东丘陵 6.A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矿产资源 7.A处适宜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春小麦、棉花 B.春小麦、甜菜C.冬小麦、玉米D.春小麦、油菜 8松嫩平原是我国很需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 9,松嫩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B季风水田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10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有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于 A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B土地条件的显著差异 C技术条件的显著差异D水源条件的显著差异

(二)综合题

11.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回答:

(1)字母A表示 山脉,字母B表示的地形区是我国的 地貌分布最广的区域。 (2)图上 (填字母)处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这是因为 。除此

之外,西部还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 、 等能源资源。 (3)我国第二大林区位于横断山、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 (填字母)山的南坡。 (4)除上述资源外,西部地区还可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有: 。

(5)阅读下列选项文字,把相关选项的字母填入“山地对经济发展制约作用”关系图的圆框内。

A.山区地表崎岖,坡度较大 B.不合理的开垦耕种 C.交通不便,工程建设困难 D.地质、气象等原因 E.影响资源开发与投资环境 F.水土流失,生态脆弱 G.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12.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其地位长期未能动摇。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由于南方广东等省区新兴城市和现代产业结构的建立,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全国的地位日渐升高,相对而言,上海这个拥有庞大而复杂的产业结构的工业中心,其产品在全国的绝对主导地位已不复存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

3

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仍面临着技术改造、资源、土地、市场等问题(这有些类似于区域经济衰落的特征)。因此,上海市政府清醒地意识到,现在摆在上海面前的是?华山天险一条路?,只有加大改革的力度,依靠科技,才能使上海持续发展。 (1)在上海发展的现阶段,由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本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因素的 能力减弱,增长速度 ,效益 ,导致整体区域呈现 状态。这个时期,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 ,引进 改革区域 才能产生新的增长活力。

(2)请就你熟悉的一个区域,分析此区域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 六、能力提升:

1.下列能够克服河湖、沼泽广布和土壤黏重等不利条件的是 ( )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 ②陆路交通的发展 ③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④小麦的种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房屋的建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据此回答2~3题

2.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大多数房屋墙厚,窗户小,色浅,这是因为 ( ) A身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缘故 B他们为了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C受宗教影响的缘故 D御防冬季的缘故

3.菲律宾及我国海南岛的房屋窗户少而小,常常前后门均开,这是为了 ( ) A防台风、防潮湿 B防烈日 C防洪水 D防潮湿、防寒潮 4.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 )

A都临近海洋 B都处于大河的入海口 C同属于亚热带 D同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5.下列地区发挥当地优势,实施相应措施正确的是 ( )

A甲同学的家乡耕地面积大,盐碱地分布广,因此不能发展农业生产.

B乙同学的家乡乡镇企业很多,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应该鼓励农民弃农进厂. C丙同学的家乡矿产资源丰富,应该大力开发矿产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丁同学的家乡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

6.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比如我国北方地区动机穿衣比较厚重,而南方穿衣相对比较单薄.下列关于南北方地域差异造成的错误表述是 ( )

A饮食方面南米北面 B建筑方面南尖北平 C历史交通方面南船北马 D气象灾害方面南旱北涝 7.(2005年高考试题)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其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4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P河河谷地带的地质构造类型是什么?试说明该河谷地带地貌特征形成的内外力作用。 (2)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3)说出S地形区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 七、课后学习反思

5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重点和考点:

1. 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检测中的应用。 2. 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 数字地球的含义。 二、知识点的梳理: 地 理 信 息 技 术 在 区 域 地 理 研 究 中 的 应 用 遥 地 感理信息技术及应 全球位定系统用地理信息系统概念:是人们在 或 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 的感知,简称 关键装置: 主要环节:目标物 传感器 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物体辐射和 反射电磁波 工作方法、优势:首先从 上研究入手,然后选择若干点、线,提高研究工作的 和 ,而且节省 、 提高 作用: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 ,为区域地理研究从定性到 、从静态到 、从过程到 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应用范围: 、 、 等领域 概念:利用 ,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 、 的系统,简称 组成:空间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 ;用户设备部分 用途: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 和 特点: 性、 性、全天候、 性和 性 野外调查确定考察地点的 、 应用 利用GPS为 服务已成为一种新兴行业 概念:专门处理 的计算机系统,简称 简要程序: 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 对区域内的各种条件进行更精确的 、 应用 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 及 在 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 “3S” 的 关 系 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 、 、 、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系还相互促进既有区别又有联数字地球:是指 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 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二者关系: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 奠定了基础 6

三.重点解析

1.从考核形式上看,多以资源、环境、灾害和城市规划等热点问题的材料为背景考查3S技术的应用. 2.从考查形式上来看,注重考查学生对3S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典题解析

例1.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解析:(1)在GIS中,地物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各项数据的结合,构成某一主题的图层,在城市规划中,城市交通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提供参考资料。

(2)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解析:首先应明确题干叙述的核心意思是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交通流量变化与车辆增减有很大的关系,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很小,洪涝、降水等自然现象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更远。

答案:(1)A (2)C 例2.(07年山东)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回答4—5题。

4.这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5.根据提速动车组时刻表,乘坐1中哪一车次的旅客到达终点时看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 表1 动车组车次 始发站 终点站 开车时间 终到时间 D21 北京 长春 07:15 13:31 D201 南昌 长沙 08:00 11:15 D584 宝鸡 西安 11:11 12:23 D776 深圳 广州 11:18 12:28 注:长春(43°53′N;125°20′E) 长沙(28°11′N;113°00′E)

西安(34°15′N;108°55′E)广州(23°00′N;113°11′E) A.D21 B.D201 C.D584 D.D776

解析:此次铁路提速追踪间隔五分钟,需要用到定位用途的全球定位系统,把数据输入计算机后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

第五题,利用各个地方的北京时间来求出各地的地方时,然后看哪个更接近当地的12点。 4.D 5、D

五、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遥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 B.物体的各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但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相同 C.一幅陆地卫星图片可以把整个地球拍下来

D.遥感可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量到定性、从动态到静态的转化提供条件 2去野外考察,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需要拥有(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技术 C.GPS信号接收机 D.地理信息技术

7

3地图与GIS最基本的差异是( )

A.空间模型 B.数据模型 C.表达形式 D.土壤图层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GIS可解决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 B.GIS是一种快速但不精确的技术

C.GIS是地图的延伸 D.GIS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 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5~6题

5对1990年和2004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了解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B.了解污染区的变化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了解商业区的分布 6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层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C.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D.分析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且有助于防火、减灾。据此回答7~10题

7.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检测内容包括( ) ①旱灾 ②水灾 ③滑坡 ④农林病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 ②检测植物病害情况 ③区分落叶林与常绿林 ④检测草场退化情况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9阴雨天气时,对地物的分辨率较高的是 ( )

A航空可见光遥感 B航天可见光遥感 C航空微波遥感 D航天微波遥感 10.地物的光谱特征是遥感图象的重要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同地物对同一波段的电磁波反射率相同 B相同物体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相同 C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电磁波反射光谱不同

D相同类型的土壤即使含水量不同,电磁波反射光谱也是相同的

(二)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1—12题。

材料一 用遥感技术重新测量,科学家提出:长江变短了。最近,科学家对长江重新测量后发现,它的长度为6211.3千米,比公认的6300千米短了80多千米。但这一结果并没有改变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的地位。主持测量的中国科学家遥感应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称:?尽管这一数字的变化对长江沿岸居民的生活几乎没有影响,但反映了人们对地球了解程度的加深,并有可能成为国家更新重要地理数据的参考。?

材料二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受灾比较严重。国家利用飞机和卫星对该地区进行了遥感监控,获得了大量的遥感影像图,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制成了淹没地区分布图,图中淹没地区的分布及各部分的范围一目了然。而且,在计算机中可对淹没面积按各种要求进行快速、准确的统计。

11.材料一说明遥感技术在哪种领域应用( )

A.海洋 B.地质 C.水文 D.军事侦察 12.根据以上材料,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 13.(2000年上海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究深钻的深化,是对地理测绘系统(D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

8

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进行广泛研究,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 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六、能力提升:

1.在野外考察旅行,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 ( )

A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B自己所在地的季节 C自己所在地的天气 D自己所在地的资源 2.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监测,及时预警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气象预报

3.在 “神州”六号飞船返回船舱座椅的边上,放置着两个白色的包,这就是在飞船发生紧急情况着陆时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救生包.救生包中有GPS定位仪等,救生包中GPS定位仪的作用是 ( )

A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 B随时知道所在地的气候 C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季节 D随时知道所在地的天气

4.不同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 ) A判断水体污染 B判断人口分布 C分析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5.能够为在无人区进行科学考察的科技工作者全天候提供本人具体地理位置的技术是 ( ) A.RS技术 BGIS技术 C GPS技术 DGSM技术

6.GPS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帮手,其主要原因是 ( ) AGPA信号接收机的小型化及价格的降低 BGPS可以帮助人们降低旅游成本

C GPS可以使旅游者更具有安全感、提高旅游质量 D GPS可以增加人们的旅游距离 7.(2003年上海)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差别是,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如目前我国已应用GIS对地区各时段?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等指标分类汇总,在地图上进行?地点??状况?的位置标定,每日发布各地疫情通报,供有关部门查询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1)根据我国部分省区“非典型肺炎”累计临床病例通报表中的数据(截至2003年5月22日10时),在我国部分省区图例空框内,设计区分各病例数值段的图例符号,并在图上山西、湖南两省范围内画出相应的图例符号。

(2)下列课题中,主要是应用GIS进行研究的有(多项选择)

9

A.近50年来,世界粮食总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B.近10年来,上海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 C.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农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D.上海浦东新区内环线主要道路交叉点交通流量状况通报及优化公交线网、站点分布的方案

设计

(3)试设计一项应用GIS的课题研究项目: 。 8.(2007年北京)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

(1).GIS技术的

A.关键装置只传感器 B.数据模型用眯、线、面表达 C.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 D.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 (2)图中城市 A.①们于规划区 B.②位于非矿区 C.③位于现矿区 D.④位于原矿区 (3).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A.原料地 B.消费地 C.水资源 D.交通线

七、课后学习反思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 漠 化 的 防 治 学案

10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重点和考点

1.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和成因。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治理。 3.世界其他地区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分布:干旱、 地区及一些 地区 荒漠化原因: 等自然因素与 相互作用 的概念 主要表现在 、 而引起的 化、 化和 化。

干特征: 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 西北地区的旱 、 为主的景观特色 为 自然特征 主原因:由于受 影响程度的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 的 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 和 也随之减少 自

然 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荒漠化的特征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根1.来自于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本2.由于 ,对 、 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 原

荒因 荒漠1.过度樵采:(1)能源缺乏区,把樵采 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漠 化 的案(2)农牧民为增加收入无节制的采挖 、 等。 直人化例 2.过度放牧: 牧区 为接 因原3.过度开垦:在 、 的沙质土壤区,特别是 从事农业生产。在的因素我 绿洲地区,灌溉措施不当,加上 ,盐分极易在 聚集,出现____ 国防西

不北 历史时期 原因 后果 同 地治 时河西走廊 区期 北方农牧过渡地带 的荒 旱作和草原牧区 漠 内容:预防 ;扭转 ;恢复 化 (1)坚决维护 与提高 相结合,治山、 、 原则 相结合 (2)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 为主

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推广 ;牧区草原,减少 的

数量;干旱的内陆地区, 水资源 荒对、 漠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1)绿洲的外围 ,前沿 化

,内部 。(2)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 的 策防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营造 ;兴建 推广 治

控制人口增长:建立人口、 、 相协调的生态系统

措治沙技术: 、 、 、 等 施治理工程: 、 、 、 等

11

三重点解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而热带雨林的破坏已引起世界关注,因此本章是高考的热点。在综合课中,本章的考查

将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入手,把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综合分析。

四、典题解析 )

例1.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它有一系列的“前兆”。下列不是荒漠化“前兆”的是( ) A.地表反射率增加 B.主要动物物种丧失 C.土壤紧实度下降 D.植被覆盖度下降

解析:土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的过程,反射率增加、植被破坏、动物物种丧失、土壤紧实度增加是土地生产力下降的表现。

答案:C

例2 (2004?江苏地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1)~(3)题: (1).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3).“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材愫每海,便于出口 【答案】(1)B (2)D (3)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西气东输、西部大开发等热点问题,以及西部面临的突出问题——荒漠化的原因,表明当前的高考并不回避热点。

【试题解析】西部地区位于我国的半干旱、干旱区,降水少,植被覆盖差,生态环境脆弱,有大面积的原生荒漠;但随着西部地区人类活动的加剧,对自然的索取增强,出现了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当地植被,使荒漠化加剧。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如果开发不当,必然会象前苏联、美国等国一样,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西部地区的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在我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西部人口稀少,工业落后,资源的消耗量极其有限;相反,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油气资源的消耗量极大,而本地的油气资源又十分贫乏;因此实施西气东输,可有效地解决东部能源短缺的问题,促进东部经济更快地发展;同时,西气东输可有效地改变东部的能源消费构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净化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另外西气东输,也可使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五、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原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12

2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3江南红壤与黄淮海平原盐碱地发展种植业需改造的共同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干湿状况 D热量

4.关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荒漠及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多为原生性荒漠,小部分为次生性荒漠 B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荒漠化圈 C土地荒漠化成点状及线状分布

D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 5.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6.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 )

A.河套平原 B.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 D.成都平原 7.2001年3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发现表明( ) A荒漠化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因。

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8.锡林郭勒草原牧区居民点附近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9.我国目前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主要是( )

A.水田和旱作地区 B.旱农地区和草原牧区 C.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 D.旱农地区和高原地区 (2007年烟台期末)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沙漠化”,口号是“莫使旱地变荒漠”,这个口号突出强调这一人类所面临的紧迫环境问题。据此回答10-12题。

10.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不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度放牧

11.在现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 B人类活动

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D气候变异

12.为监测并分析荒漠化面积的发展变化趋势,采用的现代技术是( ) ①全球定位系统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雷达系统 A ① ② B.③ C ①③ D.④

13.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13

A江南丘陵——红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14.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5.我国西北地区某地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二)综合题

16.读下述材料及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根据国家林业局防治沙漠化管理中心透露,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风沙带目前已达270万平方千米左右,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目前沙化土地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13个省区市已经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

资料(二)

2001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传出信息: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损失1.5亿元。

(1)我国这个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原因:① ② (2)该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

(3)A地沙漠的名称是 ;B地沙漠所在省区是 、该省区土地荒漠化向东、

向南扩展的原因 。 (4)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反映? 1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治沙工程名称 作用

(2)b铁路线是

(3)c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是

14

(4)d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 。

18. ?据报道,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对黑龙江三江平原、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哈密地区共53个

县级单位的1986年和1996年卫星遥感图象进行的判读比较,发现上述四省区10年中开垦土地的总面积近3000万亩(其中开垦草地约1800万亩、开垦荒地约1200万亩),而实际新增的耕地总面积仅1500万亩……当地群众看到开垦后对撂荒的土地,心疼的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1)我国在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时采用了先进的 技术手段,发现上述地区10年中被撂荒的土地竟达开垦总面积的 %。 (2)从水分资源状况分析,以上地区除三江平原属 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大部分属于 和 地区,土地被撂荒的主要原因在于 。

(3)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上述土地被撂荒的地区应采取的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填一个或一个以上字母,多填错填均不得分)

A.禁止刨草毁林,杜绝滥垦。 B.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 C.筑沟开渠,进行合理灌溉。 D.引进耐碱作物品种,改良盐碱化土地 E.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F.采用机械化耕作,禁用化肥、农药 G.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牧 六、能力提升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后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丧失,形成如同荒漠的景观。据此回答1-2题

1.土地荒漠化包括( )

①土地沙漠化 ②石质荒漠化 ③土地污染 ④次生盐渍化 ⑤水土流失 ⑥沙尘暴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 2.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有( )

①干旱地区 ②半干旱地区 ③半湿润地区 ④热带地区 ⑤两极地区 ⑥草场牧区 ⑦商业地区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③⑤⑦ D. ①②③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把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回答3-5题。

3.下列荒漠的分布于其主要原因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区的荒漠---山地背风坡

B.阿拉伯半岛的荒漠---在强烈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4.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途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林

5.江南红壤和黄淮海平原盐碱地发展种植业需改造的共同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干湿状况 D.热量

6.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15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7.(2000年上海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今春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1)我国 、 和华北一带冬春季常遭受风沙灾害, 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 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 和 行为,造成 的恶果;在林区的 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 。 8.(2001年广东卷)美国中部平原是世界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 (1)该区域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

(2)该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 风越过 山地,到达平原地区时,温度上升,变得干燥。 (3)由于100多年前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了 ,才使该地区沙尘暴日益频繁。

七、课后教学反思

16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重点和考点

1.世界原始森林的分布。 2.森林的生态效应。

3.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脆弱性和保护利用。

森 林 案 的 例

开亚 马

发孙 热 带 与雨 林 保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纬度分布: 雨林分布 集中分布区: 最大分布区: 雨林生态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优势: 、 、 的脆弱性 脆弱性:土壤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 全球环境(1) 影响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效应 (2) 具有促进全球 ,调节全球 的作用 (3)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开 根本原因 发雨林被毁的原因 计划直接原因 及影响 亚马孙开发计划 雨 林两难选择: 的(1)从 和 考虑对亚马孙雨林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前 途(2)从 在 提高生活水平看,开发雨林又是他们最为方便的 收入来源

17

三、重点解析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森林的环境效益。

2.从考核形式上看,多以区域图、森林环境效益的数据资料或坐标图考查森林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

3.从考核能力上看,注重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述能力。 四、典题解析

例1.全球热带雨林变化趋势是( )

A.毁林速度有所减缓 B.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C.每年毁林面积相当于一个法国 D.每年有32万平方千米的雨林被毁 解析:全球的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城、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亚地区。目前国际社会把保护的眼光较多地投向亚马孙雨林,所以亚马孙的毁林速度有减缓的趋势。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答案:B

例2.读森林与环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图所示森林的环境效益有 、 、 、

(2).此外森林对城市还有 、 作用,对农业 生产

还有 、 等作用;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生产有机物。在雨林 中有机物在地表很快分解这对雨林环境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森林是不可代替的环境资源。在自然界中、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对城市、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各有侧重(1)(2)小题需具体分析。热带雨林作为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其生态优势明显;但由于生物循环旺盛,生物残体很快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因此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一般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这是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3)小题意在考查热带雨林的生态优势及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答案:(1)净化空气 降低风速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吸烟滞尘 降低噪声 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

(3)①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②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一般很贫

瘠③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五.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 )

①亚寒带针叶林带 ②热带雨林 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④温带落叶阔叶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

3.“绿色腰带”是指(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4.热带雨林是( )

① 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肾”

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被誉为世界上生物基因的宝库 ⑤“巨大的储水库”涵养的水量占地表水总量的23% ⑥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5.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它生态系统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6.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在8000年前地球上大约有61亿公顷森林,近1∕2的陆地被森林覆盖。目前,地球上39亿公顷的森

林和12亿公顷的稀疏林。被破坏的世界森林面积估计每年在1000万公顷以上。许多著名的“森林之国”如泰国已名存实亡。早在1977年,泰国已从木材出口国变为木材进口国,泰国呵呖高原郁葱的森林已不复存在,裸露出了砖红色的土壤,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7.分析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 B.世界上的森林面积没有什么变化

C 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减少造成了全球气候变化

D 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减少了,使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8.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A. 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 B 土壤长期受到雨水的淋洗 C 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D 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

9.关于亚马孙雨林的开发和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破坏的直接原因

B 人口的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要是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C 亚马孙雨林具有非常重要的环境效益,不能开发利用 D 亚马孙雨林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可以保护性开发

10.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但人工保存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回答11-13题 11.下列四省中,广泛分布着以毛竹、杉木为主的速生用材林的是( )

A.山东 B.江西 C.海南 D.甘肃 12.我国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标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调整农业结构 ③提高生态质量 ④提高农民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3.近年来,建设防护林提倡多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 )

A.追求森林查品的多样化 B.美化林区的环境

C.降低植树的成本 D.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目前北京的一些山区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把原先的薪炭林改变为水源涵养林。这样的主要意义在

19

于( )

A.增加北京市的果品产量 B.构建北京市的生态屏障 C.保持当地的水土流失 D.满足北京市的木材需求 15.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

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综合题

16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A地形区名称是 ,该处气候

类型是

(2)B是 山脉,对A地形区气候的

影响是

(3)E地形区名称是 ,F城市名称

是 。

(4)A地区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植被),被誉为“地球之肺”的 主要原因是 。 17.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 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 、B表示

C表示 。

(2)图中箭头D的含义是 ,

箭头E的含义是 。

(3)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的时候,?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土壤遭到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了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 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坡度 土层厚度 (mm) 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 120 28 81 80 78 71 42 20 有机质层 厚度(mm)

20 17 20

15 12 9 7

多峡谷,水能丰富。

例2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城市图,因为附近发现了大型黄铜矿(CuFeS2),计划建一铜冶炼厂及水电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水电站建在A、B两处的 处更合理,理由是 。

(2)水电站建成后,对本区农业的有利影响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3)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建水电站还需解决_ ________ 问题。

(4)铜矿附近建冶炼厂的有利因素是_________ __________;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解析:(1)水电站的选址应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建坝的工程量要小,一般选建在峡谷处;二是蓄水量,要有水可蓄;三是效益高,修坝拦水追求的是综合效益,既可拦水防洪.又可旅游养殖,还可发电灌溉。显然B处优于A处。(2)B的下游处是大片的灌溉农作区,建坝后,汛期蓄洪防涝_旱季可放水灌溉,保证农业稳产高产。(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B处有三个居民点,在此建坝会淹没农田房屋,因此从社会稳定角度考虑,必须要搞好移民安置工作3(4)铜的冶炼属耗能大的工业部门,在布局上应指向火电站或水电站。B处建水电站对铜的冶炼相当有利。但冶炼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排放大量含有S(,)2的废气,还有废水和废渣,污染当地的大气、水和土地。

答案:(1)B处 峡谷地段,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较大 (2)减少洪涝灾害,灌溉方便 (3)移民安置 (4)接近原料产地,就近获得廉价的水电 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对当地的大气、水源、农田产生污染 五、达标练习

读“尼罗河、长江、黄河、亚马孙河四大河流干流剖面图”及“水能蕴藏量表”,回答11~14题。 1.按序号l~4排列,所代表的河流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尼罗河、长江、亚马孙河、黄河 B.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黄河 孙河、尼罗河、黄河、长江 D.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黄河 2.当天山雪线最高时,河流入海口附近盐度是:( )A.1河 B.2河

3.与3河相比,l河水能蕴藏量最低的原因是 A.流量大,但河流落差较小

( )

C.亚马

最低的

C.3河 D.4河

( )

D.河流落差大,但流量很小

31

C.流量、落差都较小 D.流量、落差都大,但支流小

4.在四条河流中,中下游地区由于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的是 ( ) A.1河、2河 B.3河、4河 C.1河、4河 D. 2河、3河 5、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美国的东南部 B 是密西西比河最大的支流 C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坡 D 是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6、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 丰富的矿产资源 B 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 便利的航运条件 D 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据此回答7~9题

7.TVA(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它所确定的流域开发的核心是A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流域的综合开发

C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D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 8.TVA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是A

①留出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调整农、林、牧业结构 ③恢复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 ④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A A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B防治水污染

C保护水源涵养林 D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10、阅读下列材料和图13,回答问题:

2003年6月上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抗洪第一线指导抗洪抢险。由于各项措施得力,没有出现大的险情。 (1)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下关于淮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③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④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

120° 115⑤淮河以北水果为柑橘,以南为苹果

35°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⑤

(2)此次淮河流域连降暴雨,主要原因是 C 。 (3)选择:制约该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B A.人口增长的压力 B.河流冰期较长,含

沙量大

A C.交通闭塞,对外开放程度低 D.常规能源不足

(4)图示中铁路线A为 线,影响该铁路线的主要区图位因素是

(5)图13中C为京杭大运河,它将成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组成部分,试从自然与经济两方面对东线调水方案作出简要评价 六、能力提高

1.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至此,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全线建立,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三峡工程所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B

32

A三峡工程有利有弊,利弊相当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三峡工程导致珍惜植被淹没是不可逆转的影响 D三峡工程对中华鲟产生的影响是可逆转的

2.三峡工程完成后,位于库区的重庆市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其原因是D A库区降水明显减少 B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年际变化增大

C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水资源利用 D河水流速减缓,导致库区水质趋于恶化。

备受瞩目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电站工程于2005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这是金沙江体积电站的第一开工建设项目。据此回答3~5题

3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B

A华中、华东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转换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址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4.金沙江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其主要原因是C

①地址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②周边地区能源需求量小③可能诱发地质灾害④移民难度大 A①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③④ 5.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D A.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B.导致库区赤潮、咸潮危害加剧

C.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变大 D.诱发山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6.读长江干流剖面和长江流量复合统计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自源头到宜宾这一河段落差大,从地势阶梯上看是位于__________。 (2)长江干流流量在_________ __________附近增长很快,是因为_________。 (3)长江中下游容易发生水灾,该图显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武汉至入海口航运量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面表格中提供的我国某河流一水文站测得的资料,分析回答:

月份 项目 流量(米3/秒) 降水(毫米) 气温(℃) 月份 项目 降水(毫米) 气温(℃) 1 225.0 4.3 -19.7 2 236.2 3.9 -15.4 3 378.7 12.5 -5.1 4 996.5 25.3 6.1 5 862.1 33.3 14.3 6 531.0 33.8 20.0 7 177.7 22.7 8 3895.1 176.5 21.4 9 3146.0 107.0 14.3 10 2545.7 72.7 5.9 11 1236.2 26.2 -5.8 12 762.3 7.5 -15.5 流量(米3/秒) 2912.3 (1)该河流位于我国的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该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河流5月、6月流量比4月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表中所列资料绘制一幅该水文站的流量变化曲线图。

(5)若该河1998年曾发生罕见的洪涝灾害,则该河是______。

七.课后学习反思

33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重点和考点

1、东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 2、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3、 世界重要农业区的生产条件、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气候条件: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 、半湿润 气候区。冬季 ,夏季 , 降水集中于 , 。

地 地形土壤条件:东北地区包括 、 和 三大平原地形 理 区。平原地区适宜发展 ,山地丘陵适宜发展 ;东北地区 条 土壤广泛分布, 有利于农业生产。 件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基地 社会经济条件 东北地区 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

耕作 主要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 、三江平原和 农业区 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 向 逐渐减少

农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 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业 主要分布在 和长白山区;主要树种有 、樟子松、红松等 布 林业和 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的

局 特产区 长白山区是 、 等珍贵药材产区

特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 产区 点 主要分布在 、 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畜牧 三河地区有著名畜种 、 业区 松嫩平原西部是 的商品生产基地

大规模专业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 ,实现 化生产 化生产—商 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 的前提。东北商品粮基地的 品粮基地建设 粮食生产约占总播种面积的 ,主要种植 、小麦、 等粮食作物

平原区:面向国内 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 、 等大宗农产品的 农 生产,以确保 需求

业 西部草原区:围绕 和 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 发 施,大力发展 和

展 山区:以森林资源 为核心,在抓好“ ”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 方 产品,在半山区实现“ ”,在山区发展 和

34

向 配套加工业

三、重点解析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典题解析

例1.读右图,回答1—4题。 1.一般情况下,河流R( )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2、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 地是( )

A.水电站 B.油田 C.天然气田 D.煤矿 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4.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解析】:本题组考查对区域及区域发展的分析能力,关键是应根据经纬网图读出该区域是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的河流一般有两个汛期: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夏季雨水补给形成夏汛。黑龙江西部石油储量丰富,东部煤炭丰富。松嫩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因其人少地多商品率高。家具厂的最佳布局位于消费市场,而此处要具体分析:小兴安岭的林木为家具厂提供充足的原料,成为其建厂的主导因素。

【答案】:1D 2B 3B 4A 例2读图4,完成下列要求: (1)①、②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 。 (2)①区主要农作物种类在我国输出量最大的省区是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中)

A.广东 B.吉林 C.新疆 D.陕西

(3)说明①②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解析】(1)美国的玉米带位于乳畜带的周边地区,为供丰富的饲料;纬度较高的②为春小麦带,纬度较低的小麦带。

35

(将

其提为冬

图4

(2)玉米在我产于东北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其中吉林、黑龙江两省产量最大,又因地广人称,商品率较高。

(3)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表现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产品的商品率高。 【答案】(1)玉米 小麦 (2)B (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五、课堂练习

1、 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区域就是指东北三省

B.东北区域跨三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带 C.三面环山,是我国最大林区 D.耕地面积广大,但人均耕地少

2、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 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3、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地区的优越条件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地广人稀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读右图回答4----7题: 4.甲地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5·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

A·水田种植业 B·旱地耕作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

6·甲、乙两地自然带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山地垂直自然带 D 非地带性 7、甲地最具有特色的农作物是

A 水稻和小麦 B 大豆和甜菜 C 玉米和高粱 D 谷子和亚麻 8、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平原地区是黑钙土,其有机质含量全国最高 B.山环水绕;平原相间分布,不利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 C.可耕荒地多,自然肥力高

D.人多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东北地区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 B 东北地区气温低的原因主要是海拔较高

C 热量是限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气象因素 D 东北地区的气候要素中,水热配合不佳 10.读右图《我国某地荒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荒地以沼泽为主,它有何生态环境意义?对此应如

36

何合理开发和保护?

(2)②处荒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怎样因地制宜地利用③处荒地?

(4)黑龙江垦区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11.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写出山脉的名称: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河流的名称: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平原的名称: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 (4)、对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 (答3点)和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答3点) 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能力提高

12、读右图,某地地形剖面及对应的积温、降水量图,回答: (1)C能源基地是

(2)表示B地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图为 ( )

(3)图示地区积温数值范围有 、 ℃,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 等。

(4)积温值A地高于E地的原因是: (5)E、B两地相比,前者距海较远,但其降水量却较后者多约35℅,原因是:

(6)此图中,自西向东依次为 、 、 农业类型。其各自的发展方向是如何的?

37

七、课后学习反思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重点与考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差异。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方面,第二产业比重不断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和地区 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 产业比重下降, 对 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

外 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本区是对外开放的前沿, 使其优先于 于其他地区 开 吸引外资

放 良好的区位条件:毗邻 ,靠近 的 本区的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前 全国最大 我国两个主要侨乡是 和

沿 的侨乡之一 本区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

珠江三角洲 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此 时期发

工业 地区的工业 优势和 优势,但工业基础薄弱, 贫乏. 化与 化进程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本区抓住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 的机 城市 遇,推进 产业的发展

的推 工业化加快 一方面,乡村地区变成城镇,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 进 了城市化进程 交替分布的景观

另一方面,城市的 迅速扩大

产业升级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产业基础、 和 都处于劣势

面临困难 由于 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影响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与 、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不相适应

相对落后 “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

问 问 生态 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成为全国一大 中心 题 题 环境 水污染严重, 缺水问题突出 与 问题 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对 日趋 耕地锐减, 下降

策 严重 森林面积减少, 日趋严重

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甚而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 、钢铁、汽车 调整与 等原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次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治理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城市间分工与合作,构建以 、 、 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与管理:制定发展城市规划,加强 、 、 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

38

境污染的治理

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三、重点解析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以珠江三角地区为例,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的条件,其经济发展与国内国际环境变化的关系,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和特点、产生的问题和对策。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是统一的,让学生形成区域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又要注意社会效益和生态经

效益的理念。 四、典题解析

例1 右图反映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状况;

△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的分布状况。读图并回答: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要布局条件是

(2)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图示地区布局,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 优势。

(3)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以 型为主。

(4)2 O世纪5 O年代以来世界新技术革命主要以 、 、 、 、 的发明和应用。

解析:(1)高新技术产业为技术密集型工业,其主要区位因素是 知识和技术;(2)微电子装配工业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应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新兴工业区,

其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而传统工业区多为大型企业;(4)2 O世纪5 O年代以来的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

答案:(1)知识和技术 (2)劳动力 (3)中小 (4)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 新能源 新材料 微电子技术

例2.读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 (1)①图是________三角洲 地区,城市_____(字母)是 我国最大城市。

②图是________三角洲地区, 城市________、________(字母) 是我国著名的经济特区,其中 _________(名称)靠近澳门, __________(名称)靠近香港。

(2)_______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1979—1980年间,该地区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发挥其_________________优势和________________优势, 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 __________________水平的提高,导致该地区的_______________优势逐渐丧失,通过产业 升级,______________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目前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__产业基地。 (3)两个三角洲地区相比,____________三角洲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

劣势。近几年许多外资企业由____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已迁往___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及国内的其他地区,支撑_______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39

【解析】⑴从图中两图的轮廓可以知道①图长江三角洲②图的珠江三角洲,考察两个三角洲的城市。 ⑵考察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及产业调整的知识。⑶比较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发展趋势的差异,进一步明确提升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动力。 【答案】

(1)长江 B 珠江 D F 珠海 深圳

(2)珠江 丰富劳动力 政策 侨乡 劳动 工资 劳动力成本 高新技术 电子信息 (3)珠江 珠江 长江 珠江 五、课堂练习

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部门是( ) A.畜牧业 B.谷物种植业 C.园艺业 D.迁移农业

2.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85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B.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C.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D.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工资水平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3.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读图: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类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4一6题 4、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 7.6:1 7.4:4 5.0 B.3 1.6:3 O.5:3 7.9 C.1 5.5 : 2 4.5:60 D 3 7.6:2 4.5:3 7.9

5、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7.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对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 ) ①临近原料地 ②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近机场、高速公路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8.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部分城市仍出现缺水现象,原因除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多以外还有 ( )

A.地下水位下降 B.气候变干旱 C.河流径流量减少 D 水质型缺水 9·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城中村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 B、城市规模大引起的 C.城市规划与管理不够引起的 D.城市重要的功能区之一

2 0 0 3年1 1月·广东省确认并阐述了“9+2”的“泛珠三角\计划,即沿珠江流域的省份合作,共同发展。其范围: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9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泛珠三角”的形成,使该地区的资源、技术、劳力、信息优势得以互补。回答1 0~1 1题。 1 0·¨泛珠三角\地区的资源优势有 ( )

①煤炭资源 ②水能 ③有色金属 ④太阳能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l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