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

更新时间:2023-05-04 14: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我们已经学了韩愈的《小石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B. 艾青因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美好愿望,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的这两首诗歌都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C. “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周树人的《且介亭杂文》,这是一篇驳论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作者发出了中国人当自强自信的呐喊。

【答案】 A

【解析】【分析】A“韩愈的《小石潭记》”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化常识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鱼我所欲也》选自法家经典著作《孟子》。《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宋代散文家,字景濂。

B.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腐儒的典型是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是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是马静、鲁编修。

C. 中国古代的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D. “这个会议被他搅得不欢而散”和“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这两个句子都是被动句。

【答案】 A

【解析】【分析】A.《鱼我所欲也》选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宋濂是元末明初散文集,不是宋代的。

BC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还考查主动句和被动句。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不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A. 张孝祥

B. 辛弃疾

C. 苏轼

D. 柳永【答案】 D

【解析】【分析】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4.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包括《诗》《书》《礼》《易》和《春秋》。

B. “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C. 《小石潭记》《屈原》《海燕》《白杨礼赞》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郭沫若、高尔基、茅盾。

D. 红孩儿、小福子、奥斯特洛夫斯基、孔乙己分别是《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ABC正确。D项中奥斯特洛夫斯基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狼》《鸽异》都出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B. 韩愈、柳宗元、李白、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C.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有吃月饼、赏明月、家人团聚等习俗。

D.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是指汉水南岸,由此可知,“益阳”原指益水北岸。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B.李白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故答案为: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文化典籍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六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B. 表,古代文体的一种,是古代臣子给君主的上书,内容多是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章的不同在于,上表常含有秉忠陈情、倾诉心曲的意思。如《出师表》。

C. “二十四节气歌”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D.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表述错误,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常见的文化常识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7.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有误,年龄的称谓:垂髫:三四岁八九岁;“始龀”,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天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耄耋:80岁、90岁;期颐:100岁。所以从小到大的排列应该是:“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古人还常以“丝竹”代表音乐。

B. 我国古代表示自我谦称的词有:“愚、鄙、敝、卑、仆”等。帝王自我谦称的词有:“孤、寡、不谷”等。

C. 古代的别称都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社稷指国家,伉俪指朋友,布衣指百姓等。

D. 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伉俪指夫妻,不是朋友。其它别称都对。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9.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阳习俗有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诗歌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 《马说》《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这些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名篇,也都出自“唐宋八大家”之手。

C. 谈吐可显儒雅之风。问候别人的母亲时,可以用“令堂近来身体可好”;写了文章,想请别人指点一二时,可以用“请不吝赐教”。

D.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飞鸟集》《园丁集》等,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有误,《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他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10.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又名《巨人三传》)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都是精彩的传记作品。

B.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用设喻阐述道理是此书的一大特色。

C.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种传统对联张贴时,上下联分居右左,上联末尾字用平声,下联末尾字用仄声。

D. 谦称多为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尊称多为表示尊敬的称呼,如“大兄、子、贤弟、先生”等。

【答案】 C

【解析】【分析】C.错误,对联尾字为“仄起平落。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11.罗家伦在《学问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请参与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活动,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1)【诗歌里的“智慧”】唐宋诗词中,常常写到各种自然景物。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常常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下面两句诗,都反映了一定的物候现象,请探究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经典里的“智慧”】朱光潜先生说,读小说不能仅仅读故事,更要通过感悟、品味、欣赏,读出故事背后的诗意。这诗意就是对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作者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呢?

(3)【生活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有些广告,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一些广告,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下面是部分产品的广告,这类广告在设计上有何共同点?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什么问题?请谈谈你对这类广告创意的看法。

衣衣不舍——某洗衣店广告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

油备无患——某风油精广告万室具备——某房产公司广告

【答案】(1)纬度差异。北方边塞纬度较高,天气寒冷,所以八月当中原大地尚处夏季时已大雪纷飞。

(2)用意:借此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3)共同点:都是用“谐音”给成语改头换面,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不规范问题。。这类广告,利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固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上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亵渎,会给汉字的规范、文明的传承带来不良影响,必须加以禁止。

【解析】【分析】(1)注意找到题中提示的关键答点“物候现象”,首先根据所学知识了解什么是“物候现象”,再根据语句的内容分析,第一句的现象是由于“物候现象”有“高下差异”,第二句的现象是由于“纬度差异”。

(2)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格列佛游记》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情节内容,从小说批判性主题来分析此情节的讽刺效果。(3)仔细观察几则广告的内容,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改用成语,从这些做法,对汉字的正确使用的影响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故答案为:(1)纬度差异。北方边塞纬度较高,天气寒冷,所以八月当中原大地尚处夏季时已大雪纷飞。

(2)用意:借此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3)共同点:都是用“谐音”给成语改头换面,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不规范问题。。这类广告,利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固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上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亵渎,会给汉字的规范、文明的传承带来不良影响,必须加以禁止。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探究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写北方下雪早的特点,体现物候现象和维度的高低有关的科学道理。(2)本题考查理解名著情节安排的用意。答题时应注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用极其荒唐可笑的故事情节,影射讽刺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和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3)本题考查分析规范使用广告宣传语。答题时应注意,广告宣传属于公共用语,要符合现代汉语运用的规范要求,从这个角度,结合具体的例子和造成的不好影响来阐述见解。

12.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小联结识了许多朋友,时常保持联系,互通资讯相互帮助,成了“后天亲人”,这可以用下列哪句话来表达()

A. 德不孤,必有邻

B.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C.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答案】 B

【解析】【分析】A项,“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B项,“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意思是:天下的人民都像兄弟一样。

C项,“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的意思是:这样美好的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D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意思是: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是对心目中的追求表达出非常的向往。

父母和兄弟姐妹是“先天亲人”。“后天亲人”是相对“先天亲人”而言的,指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的人。据此,符合题意的是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辨析。

1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入大荒流”“长河落日圆”中的江、河指的是长江和黄河。

B. 范进进学回来,中了举人,接下去要参加的是会试。

C. 《战国策》《史记》《左传》分别是中国传统史书体裁中的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史

书。

D.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与美国欧·亨利、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有误,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B. 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我们学过他的《背影》。

C. 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按照传统的习惯,贴挂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D. “角声满天秋色里”“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角”“载”都是古代的军中用品。

【答案】 C

【解析】【分析】“贴挂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错。贴对联时,传统习惯一般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5.汤姆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

①古稀;②垂髫;③不惑;④花甲;⑤弱冠;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填数字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古诗领报酬】汤姆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汤姆在写领条时,不会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金额,请你帮帮他。

已领金额:________元。

(3)【读美文理语序】正确顺序是()

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汤姆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通过文字的传承,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女郎中、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一览众山小的志向、石壕村中的夜啼,因为你而谱写成振聋发聩的诗史

④西湖饮酒的通判、承天夜游的闲人,因为你而塑造出洒脱豪迈的形象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4)【开班会拟标语】九年级(6)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汤姆参加,汤姆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

【答案】(1)①;④;③;⑥;⑤;②

(2)壹佰玖拾陆

(3)C

(4)共搭汉语桥,同筑中国梦。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示年龄的词语的掌握。古稀是七十岁,花甲是六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而立是三十岁,弱冠是二十岁,垂髫是七八岁。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数字大写的掌握。七言绝句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共有28个字。数字的大写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

⑶本题考查学生排列顺序的能力。认真观察这四个句子可知,这四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第一句是晋朝。第二句是清朝。第三句是唐朝。第四句是春秋。据此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时,上下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词性相同。围绕“走进传统文化”主题,可拟写为共搭汉语桥,同筑中国梦。

故答案为:⑴①;④;③;⑥;⑤;②;

⑵壹佰玖拾陆;

⑶C;

⑷共搭汉语桥,同筑中国梦。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示年龄的词语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平时就要注意辨析掌握。初生:孩提、总角、垂髫——童年;弱冠之年:男子20岁;而立之年:男子30 岁;不惑之年:男子40 岁;知命之年:男子50 岁;花甲之年:男子60 岁;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数字大写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贰、伍、陆、拾、佰”易混淆,“壹、贰、叁、肆、柒、玖”易写错,平时要注意辨析掌握。

⑶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①句,东晋陶渊明《饮酒》;③句,唐朝杜甫《望岳》、《石壕吏》;④句,宋朝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记承天寺夜游》;

②句,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⑷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汤姆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紧扣“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

达一个完整的语义,比如“学习汉语,传承文化”等。

16.班级兴趣小组准备拍摄一部反映明朝文人生活的微电影《秀才传》,并编写了各位演员的台词,请阅读后完成任务。

人物

丁秀才:浙江钱塘人,参加了嘉靖二十年的会试,中举人。

介绍

黄秀才:浙江钱塘人,参加了嘉靖二十年的会试,中举人。

李老爷:在这次会试中向主考官推荐了丁、黄二人的卷子。

你我同在桑梓,今后当相互帮衬。

丁同年,有缘与兄会试中举,以后定多多讨教。

多谢两位仁兄今日登门,日后必向上头举荐!

感谢房师提携,晚生荣幸之至!

(1)请解释“你我同在桑梓,今后当相互帮衬”中“桑梓”一词的意思:________。

(2)根据人物关系,你认为对话中称呼不当的一项是()

A.同年

B.仁兄

C.房师

D.晚生

【答案】(1)家乡

(2)B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可知,桑梓,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因为桑树都是父母种的,所以桑梓借指故乡。

(2) ACD称呼恰当。B称呼不当,“仁兄”:旧时对同辈友人的敬词。根据上图人物介绍可知,李老爷和两个秀才不是同辈,更不是友人。

故答案为:⑴家乡。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词语有本义、比喻义

和引申义,答题时要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平时学习时必须博闻强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出错。

17.请你参与到“走近屈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来。

(1)【讲故事,析对联】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了一副对联:

①“三闾大夫”指________。

②请你从这副对联的字形上分析其特点。

________

(2)【思传统,话屈原】

我国法定的四大传统节日中,哪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人们为此举行了哪些活动?

(3)把下面屈原的名句补充完整,并写出你所了解的屈原的其他作品。

(4)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及你了解的屈原的主要事迹,谈谈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1)屈原;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4)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解析】【分析】(1)“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后任此职。根据“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可知“三闾大夫”指屈原。可以看出上联“泪滴湘江流满海”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嗟叹嚎啕哽咽喉”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据此答题即可。

(3)根据平时对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4)早年屈原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

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其后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据此分析屈原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故答案为:⑴1、屈原;2、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⑵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⑶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⑷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及分析对联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从词语的音形义几个方面对词语进行记忆和理解。此题分析对联特点要从字形着手。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⑶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⑷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积累。积累历史人物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任务,要积累历史人物的事迹、作品、精神品质等。

1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无题》《泊秦淮》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商隐、杜牧,二人并称为“小李杜”。

B.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又称“大年夜”,人们往往通宵不眼,有除旧迎新之意。

C.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中“金经”指佛经,“烽火连三月”中“烽火”指烽火台。

D. 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太学生入学的身份资格,在历代是不尽相同的。【答案】 C

【解析】【分析】C.“烽火连三月”中“烽火”指战争。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和评判,注意其语言的表达,仔细的进行判断。

19.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有描写行酒令的场景。有时,人们当筵赋诗,不成的人就要罚酒三杯。古人罚酒时,用________这种酒杯比较合适。()

A. 觥

B. 白

C. 瓢

D. 杯杓

【答案】 B

【解析】【分析】可结合《湖心亭看雪》中的“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白:杯。所以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敬辞谦称、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习俗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知识和常识,找到关键词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比照辨析正误。

2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

B.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它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进行刻画。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莫泊桑,这篇小说以主人公“我”的见闻为线索,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

D. 《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中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故答案为: C。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l4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