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基础知识全员培训

更新时间:2023-05-09 22: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TS16949基础知识全员培训

ISO/TS16949基础知识培训

济南发动机部机加工厂

1. 标准基础知识

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应用ISO 9001的特别要求 ISO/TS16949由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在ISO/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的支持下共同制定的。 第三版ISO/TS16949-2009(英文版)于2009年6月15日发布。 方框内的文字是ISO9001:2008原文。方框外的部分是行业特殊补充要求。 在技术规范中,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ould)表示建议。标有“注” (note)的段落是对理解和解释有

关要求的指南。

2. 八项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2.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 确定顾客。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顾客。

– 识别需求。全面地理解顾客对于产品、价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机加工厂的顾客需求:

装配不中途下线、配件用户无抱怨。

– 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为此而努力。将降低装配中途下线作为机加工厂首要工作目标,并采取措施(六

西格玛项目已经通过评审);发往配件中心的配件作为特殊流程按军品进行控制,栓挂配件合格证。

2.2 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 努力进取,起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价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典范,员工都在看着呢。

– 考虑到员工的需求,向员工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在履行其职责和义务方面的自由度。

– 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鼓舞、激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

– 教育、培训并指导员工,真诚的相互交流。

–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推行组织的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

2.3 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的根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受益。

– 发挥集体智慧,让员工参与适当的决策活动和对过程的改进。

– 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主动地寻求机会进行问题改进,加强他们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 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作为组织的一名成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4 过程方法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更高

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确定统计方法和评价准则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TS16949基础知识全员培训

– 识别并测量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 在设计过程时,应考虑过程的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培训需求、设备、方法、信息、材料和

其他资源,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 关注并控制过程的输入(6西格玛理论)

2.5 管理的系统方法

系统又称体系,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过程的组合,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可

以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 通过识别或展开影响既定目标的过程来定义体系。

– 以最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方式建立体系。

– 分析体系的各个过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 通过测量和评价持续地改进体系。

– 质量问题往往出在系统上(85%以上),而不是员工身上。

– 解决问题的方向重点在程序的规定上(包括执行问题)。

2.6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一个组织永恒的目标

– 事物在不断发展,会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更新过程。

– 顾客对过程结果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

–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适应机制,使组织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增强竞争力。

向组织的全体员工提供工具、机会和激励,以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 持续改进的开展:识别改进的区域—确定改进的目标—寻找改进的办法—评价改进的办法—实施改进的办法

—检测分析改进的办法—正式采纳

2.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基础上。

– 对相关的目标值进行测量,收集数据和信息。

– 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可靠性。

– 使用正确的方式与分析数据。

– 根据数据和信息设定的战略方针更加实际、更可能实现。

– 对于目标的设定利用可比较的数据和信息,可制订出实际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 凡事用数据说话。

2.8 互利的供方关系

3. 发动机部体系文件 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并非所有产品必须组织内部生产。 组织与其供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 互惠互利的关系, 这种关系提高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应与供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其在早期参与确立合作开发以及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 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承诺让顾客满意并持续改进。

TS16949基础知识全员培训

(包括法律、法规的要求及顾客的特殊要求)

第一层文件为最高层管理文件,明确了任务和职责

第二层文件规定何人、何事、何时

第三层管理文件是描述如何完成规定工作要求的

第四层文件证明体系的运作,工作的痕迹

3.1 金字塔式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下一层管理文件为上一层管理文件的支持性文件,不得与上层次管理文件相抵触。

3.2 ISO/TS 16949在动力

我公司质量手册中包括管理性过程文件11个,顾客导向过程文件8个,支持性过程文件9个,共计28个文件;程序有文件24个。

程序文件中大部分程序文件均涉及到机加工厂。其中主要程序文件有: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监视与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工装管理程序》

3.3 机加工厂的TS 16949

3.4 TS标准实际应用

ISO/TS 16949是国际化标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与企业文化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

济南发动机部是生产型单位,推行TS 16949工作,应围绕以生产为主线,以质量为核心来开展。

公司各项工作开展应围绕生产开展

保证产品品质是核心原则

质量和生产不矛盾

TS16949基础知识全员培训

3.5质量方针

济南发动机部质量方针:全员参与,注重细节, 科学管理,打造精品,持续改进。 王新茹同志为济南发动机部顾客代表,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体现和满足,包括特殊特性的选择、制定质量目标和相关的培训、纠正和预防措施、产品设计和开发。 陈明同志为济南发动机部管理者代表: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 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4.质量基础知识

4.1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从开始出现质量管理一直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工厂逐步取代分散经营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为止,主要依靠操作者的技术;

质量检验阶段 (二十世纪初~四十年代)

产生了一支专职检查队伍 ,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

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四十年代~至今)

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设计方案、加工样品、调整工艺流程等阶段,事先把好质量关。

4.2 “PDCA”的方法

“PDCA”的方法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实施:实施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

报告结果;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

4.3 “5M1E”分析法

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的原因主要有6个因素:

– 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 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 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 方法(Method):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

– 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 环境(Enviromen):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4.4 “6S” 管理

“整理” 将现场物品分类,将常用物品安置在现场;偶尔使用物品放在固定的储存处;不使用的物品清除或处理掉。 “整顿” 在清理基础上,合理规划现场的空间和场所;

按照规划安顿好现场的每一样物品,令其各得其所;做

TS16949基础知识全员培训

好必要的标识。

“清扫” 清扫场地、设备、物品,形成干净、卫生的工作环境。 “清洁”干净、卫生的工作环境予以维持,并找出根源并予以排除。例如工作场所脏污的源头,造成设备油污的漏油点,设备的松动等。 “素养”就是全员参与保持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并制定各项相关标准,大家都能养成遵守标准的习惯。 “安全” 是将工作场所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源。

节约(SAVING) 服务(SERVlcE) 满意(SATISFICATl0N)

4.5 “3N”质量管理原则是指:不接受(No accepting)不合格产品、不制造(No manufacturing)不合格产品、不移交(No transferring)不合格产品。

4.6 质量检验: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特性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4.7 可追溯性:指根据或利用标识与记录,追溯产品或项目的材料来源、加工/装配历史以及产品售后所处场所的能力。

4.8 首件:正常生产情况下每班加工出的第一件产品为例行首检,调整工装、设备维修、程序调整、更换或调整刀具及毛坯切换后加工的第一件工件均为首件。

4.9 不合格品:质量特性不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的工件为不合格品。

4.10可疑品:标识不清或没有状态标识的产品为可疑品。可疑品按不合格品处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kx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