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3

更新时间:2024-01-23 10: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九章 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 第一部分 五年高考题荟萃 2009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09山东卷,4)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 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块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答案 B

解析 本题通过泥浆生物反应器的介绍考查了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中污染物的分解是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故而肯定是菌种进行有氧呼吸而分解有机物,故B正确。本题中的反应器中有土壤、营养物质和菌种,不满足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的概念范畴,更谈不上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A、C、D均错误。

2.(09天津卷,5)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从图可以看出,甲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因此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这样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新的物种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所以①④正确,选B。

3.(09浙江卷,6)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答案 A

解析 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Y、X、Z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从图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因此A正确。

4.(09广东理基,51)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 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答案 C

解析 依题意Ⅰ是生产者,Ⅱ是初级消费者,Ⅲ是次级消费者,Ⅳ三级消费者,E1为生产者利用的能量,应是太阳能,E2为各营养级的生物释放出的能量,应为热能,故C正确。 5.(09广东文基,7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 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

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的相关知识,食物链有6条。所以A错。

6.(09福建卷,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所以D不正确。

7.(09重庆卷,5)题图5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

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悲生产这直接吸收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

CO2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用a

表示,h是生态系统中各成份的呼吸量,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10%-20%),用x表示(x=10%-20%,假设为1/5),而各级呼吸量占各能量级的一部分,用Y(Y<1/4据图)表示,则各成份呼吸量的总量为aY(1+x+x2+1/8+1/8x+1/8 x2)[生产者呼吸量aY+初级消费者呼吸量axY+次级消费者及以上呼吸量ax2Y)+分解者的呼吸量(1/8a+1/8ax+1/8a x2)Y][生产者K值为 1/8a (据图)+初级消费者K值为1/8ax+次级消费者及以上K值为1/8a x2],可得出小于a;生产者i的量等于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除去粪便量才等于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解者须经分解者分解才能被生产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能循环利用,而能量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要注意图形的识别与知识的联系。此题为中难题,理解分析类。

8.(09广东卷,14)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 断正确的是 (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答案 C

解析 此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 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 响最大。而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 所以C项对。

9.(09广东卷,1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10.(09江苏卷,17)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

是 ( )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力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性和逐渐递减。A中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蓝藻的生长,因此没有能量流动。C中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D中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

11.(09海南卷,19)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食物链, 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 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溞下降 D.乌鱼上升 答案 B

12.(09海南卷,20)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 )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 答案 C

13.(09广东卷,1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 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答案 D

解析 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200~300纳米(nm)的阳光紫外线辐射,因此臭氧层被破坏可使阳光中紫外辐射到地球表面的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

14.(09上海理综卷,1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答案 B

解析 本题是信息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为的行为对生态的破坏。所以答案中温室效应加剧是“牧童经济”模式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

15.(09全国卷Ⅰ,34)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 (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 答案 (1)

(2)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 捕食与竞争 捕食

(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太阳能 CO2

(4)减少 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导致人获 得的能量减少

解析 (1)分析题意,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是 鸡 玉米 人 牛 (2)牛与鸡之间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食玉米子粒),所以它们之间无竞争关系,人与鸡之间构成捕食与竞争的关系,人与牛之间构成捕食关系。

(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因此,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玉米所固定的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2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该人工群落的。

(4)依题意,理论上该农场供养日人数将减少,因为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16.(09北京卷,30)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 、 。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 。

(2)氮元素以N2、NO3-和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两类生物大分子。

(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2-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 。 (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 。

(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 答案 (1)生物固氮 闪电固氮 植物和微生物 (2)NH4+ 蛋白质,核酸 (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

(4)①丧失了植被对硝酸盐的吸收

②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 (5)T-A U-A

(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 (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

解析 (1)大气中N2进入生物群的主要途径是生物固氮,另外还有闪电固氮。能够固氮的生物有植物(如:大豆)和微生物(如:圆褐固氮菌和根瘤菌)。

(2)氮元素以N2、NO3-和NH4+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并参与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类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类,而N元素是核酸和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3)据图分析可知,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可能是不同季节生物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从来源和去路上分析:一个是因为硝酸盐的去路减少,二是因为硝酸盐的来路增加。根据题意,1965年冬,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被砍倒留在原地,丧失了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导致小溪中硝酸盐的含量急剧升高。

(5) U-A U-A A-T(新类型) C-G U-G G-C G-C C-G

(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为N2返回大气或雨水的冲刷,可以将N元素从森林群落中输出。

(7)植物被砍倒,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说明植物可以同化无机环境中的N元素;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说明植被还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17.(09广东卷,32)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

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食物链(两条)。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答案 (1)

可溶性 有机碳 好氧细菌 分解利用 呼吸作用 无机碳(CO2、呼吸作用 HCO3?等) 黑藻等沉水植物绿藻等浮游植物 光合作用

(2)绿藻—轮虫—鱼 黑藻—鱼—鸭

(3)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解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基础知识,由图可知,可溶性有机碳可作为好氧细菌碳源,被好氧细菌分解利用,好氧细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作为黑藻绿藻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又是其呼吸作用的产物,这样,在细菌、植物,无机环境之间形成了稳定的物质循环。根据第二小题的题干,梳理出两条食物链,重金属盐在食物链中有富集现象,对高营养级的人危害很大,而且难于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18.(09海南卷,24)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 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和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的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

答案 (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2005-2008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08重庆生物)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 D

2.(08广东生物)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答案 D

3.(08四川生物)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答案 B

4.(08广东生物)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答案 C

5.(08广东生物)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答案 D

6.(08上海春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构成食物链。多条食物

链彼此交织成食物网。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 ( ) A.4条 B.5条 C.6条 D.7条

答案 C

7.(08上海生物)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 )

A 答案

8.(08年宁夏理综)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答案 D

9.(08海南生物)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答案 B

10.(08广东文基)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不依赖于水 B.需要能量驱动 C.产生温室气体 D.具有全球性 答案 C

11.(07年广东)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答案 A

12.(07全国卷)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 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 )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 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 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

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 答案 A

13. (07江苏生物)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答案 B

14.(07重庆理综)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合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 答案 C

15.(07江苏生物)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答案 B

16.(07四川理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C 17.(07山东)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答案 C

18.(07广东生物) “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答案 C

19.(07广东生物)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生存 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答案 C

20.(07宁夏理综)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态环境是指 ( )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C.A与B的总和

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 答案 D

21.(06天津生物)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

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答案 B 22.(06江苏生物)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获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答案 D

23.(06江苏生物)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根据表中

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 A.化肥田的土壤动物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物质减少 C.化肥田的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的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答案 A

24.(06年江苏生物)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狩猎和买卖 答案 D

25.(06天津理综)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物种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

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C 26.(06广东高考)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 )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答案 D

27. (06广东生物)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 ①减少空气污染 ②缓解温室效应 ③不可再生 ④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28.(05江苏生物)下列各项中,包含非生物因素的是 (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物种 答案 C

29.(05江苏生物)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30.(08山东生物)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 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 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 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 中的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 是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

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31.(08海南生物)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一个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所示,且 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 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 量为200 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 别为 kJ和 kJ。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期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 。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

(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 。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 。

答案 (1)5 绿藻和水草(2)500 500 (3)阳光 绿藻(或食物)

(4)O2 分解者(微生物)

32.(08上海生物)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 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

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 。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① ;② ;③ 。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所示。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 。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死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 。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

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 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 动调节能力 , 容易受到破坏。

答案 (1)细菌 (2)藻类、大米草 食草虫、线虫、海螺 沼蟹、蜘蛛 (3)一龄幼虫 (4)减少 细菌→线虫→沼蟹(言之有理即给分) 藻类→线虫→沼蟹 (5)下降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

第二部分 三年联考题汇编 2009年联考题 题组一 一、选择题

1.(09江苏三校高三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②能量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 ③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链或食物网

④能量散失的过程是“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

⑥位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应比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多 ⑦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就是要让能量都进入人体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⑥⑦ D.②③⑤⑦ 答案 B

2.(09清远高三调研)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

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 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D.A→C过程中碳流动形式主要以CO2 形式进行,F→B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 答案 C

3.(09清远高三调研)假设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照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营养级和三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最多分别为 ( ) A.20%和4% B.4%和4% C.4%和0.8% D.0.8%和0.8% 答案 C

4.(09鸡西六校高三联考)下列演替过程,不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 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 B.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D.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答案 D

5.(09鸡西六校高三联考)预测某地区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 )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答案 D

6.(09鸡西六校高三联考)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 A.草—→兔—→狼—→细菌 B.阳光—→草—→兔—→狼

C.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D.昆虫—→蛇—→鹰 答案 C

7.(09鸡西六校高三联考)一头牛的胃中,除了含有饲料外,还含有多种与牛共生的微生物以及寄生在胃中的微生物。在生态学上,牛的胃可以看作是一个 ( ) A.种群 B.生物群落 C.营养级 D.生态系统 答案 D

8. (09鸡西六校高三联考)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 ) A.硝化细菌 B.白菜 C.菟丝子 D.蜣螂 答案 D

9. (09鸡西六校高三联考)生物多样性包括 ( ) ①遗传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④结构多样性 ⑤功能多样性 ⑥效益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答案 A

10.(09鸡西六校高三联考)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 A.荒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极地生态系统 答案 C

11.(09鸡西六校高三联考)人们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一片草地用网子全罩起来,结果导致食草昆虫大量繁殖,草叶几乎被吃光,这是因为破坏了 ( ) A.生态系统 B.生存环境 C.原有食物链 D.物质循环 答案 C

12.(09鸡西六校高三联考)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 答案 D

13.(09鸡西六校高三联考)许多植物用鲜红的累累果实来吸引动物食用,间接起到了传播种子的作用。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作用。该“信息”属于 ( )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色彩信息 答案 B

14.(09鸡西六校高三联考)要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 A.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B.增加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 C.改变环境中的湿度 D.减少消费者的数目 答案 B

15.(09晋江四校高三联考)右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 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 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依次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 种群中,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答案 D 16.(09南京第十三中学高三模拟)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注:① 生产者呼吸释放量 ④二② 分解者呼吸释放量 氧③ 消费者呼吸释放量 化① 碳② ④ 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③ 量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最与消费量相等 答案 A 17.( 09淮安高三调研)图中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 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 )

A.200 g B.250 g C.500 g D.1 000 g  答案 C 18.(09南昌高三测试)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答案 A 19.(09南昌高三测试)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

(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 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答案 B 20.(09晋江四校联考)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 )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21.(09江苏三校高三联考)下图A、B、C分别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金字塔、某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某浮游生物群落的金字塔。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 的形式。 (2)为什么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消费者数量的现 象? 。

(3)为什么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接受外部的能量输入? 。

(4)图C中的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有何特点? 。 图C表明分解者所占有的能量远比消费者的多,为什么? 。 答案 (1)能量金字塔(或B)

(2)在森林中,生产者往往体积很大,固定的能量多,能为较多消费者提供食物,因此 少数的生产者可以为较多消费者提供能量

(3)由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不是循环利用的

(4)能量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远远低于其他大部分群落中的 10% 浮游植物数量多而寿命短,大量生产者在未被消费者取食时已经死亡,其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

22.(09莒县高三冲刺)近年来,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太湖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 。为解决太湖水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食性 青鱼 螺狮 鲢鱼 浮游植物 鳙鱼 浮游动物 鲤鱼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 。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太湖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

(3)养鱼的池塘经常接纳含有农药的农田水,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池塘的生态平衡不会遭到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4)下表是对太湖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 m2/年)。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 。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5)有人认为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 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 ;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 ;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补充完整以上实验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处理的目的是 。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 ,理由是 。 答案 (1)第一营养级 鲢鱼

(2)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11.3% (5)加0.3g尿素 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g蒸馏水)(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 ①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② 丙 洗衣粉中含磷,尿素中含氮,营养充分,藻类生长繁殖快

23. (09晋江四校联考)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 。导致水草死亡 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 和 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 组,理由是 。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 于乙组的,理由是 。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 → → →人。

答案 (1)无机盐 光 氧 (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 大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量上升 (3)蓝藻 浮游动物 鱼

24. (09鸡西六校高三联考)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是多种酸性污染气体溶于大气中的水分后,产生硫酸或硝酸等化合物,然后随着雨点降落下来而成。某生物探究小组为了解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方案。

(1)目的原理:大气中的SO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室中以SO2模拟酸雨,

研究不同SO2量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了解自然界中酸雨对植物的危害。 (2)实验材料

①实验装置如下图。

②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SO2气体、气体流量计(控制充气量)、蒸馏水、植物培养液等。 (3)实验步骤

①取5套实验装置并编号,设立 和 。

②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发芽后,取已长出一片真叶的幼苗若干株,分别直立于盛有植物培养液的玻璃皿中,并放入各实验装置的容器内,如上图所示。 ③按图装配好实验装置。

④ 。

⑤关闭实验装置活塞,将装置置于 、 的环境下,在第5天统计各组两种幼苗的死亡数,并计算死亡率。 (4)实验结果: ①实验结果如下表: 编号 SO2量 死亡率(%) 甲 乙 1 C1 0 0 2 C2 10 0 3 C3 40 20 4 C4 80 40 5 C0 0 0 ②在下面画出直方图,比较甲、乙两种植物幼苗的存活率。

(5)讨论:从结果可知, 。

(6)实验拓展:在“酸雨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的研究中,除本试题的“方法”与“指标”外,请你另外设计方案,填入下表。 模拟产生酸雨的方法 植物受影响的指标 答案 (3)实验步骤 ①实验组 对照组

④向四套实验装置的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SO2气体;对照组应充入空气 ⑤适宜的温度 光照 (4)实验结果

(5)讨论:SO2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影响越大,但不同植物受影响的程度不同,间接 说明酸雨对自然界植物的影响 (6)实验拓展

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盐酸或者硝酸溶液作为模拟酸雨 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出现其他不正常生长现象 题组二 1.(09安庆高三月考)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的甲、乙、丙各是 (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答案 B

2.(09衡阳高三月考)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

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答案 A 3.(09陶铸中学高三月考)水华和赤潮分别是淡水水域和海水水域长期被污染,使水富营养化而产生的,都会给水产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与此现象关系最大的生物是( )

A、蓝藻类 B、苔藓类 C、草履虫 D、细菌类 答案 A 4.(09普宁高三检测)2008年7月初,青岛奥帆赛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一人躺在上面不会下沉。经多方努力,浒苔被及时处理从而保证了奥帆赛的正常进行。2007年5月的太湖“蓝藻事件”也曾引起全国关注。关于上述两个自然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它们都可导致大量鱼类死亡 B.浒苔和蓝藻都可通过有丝分裂快速繁殖,二者的繁殖速率均受温度的影响 C.浒苔和蓝藻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但是只有浒苔细胞中具有叶绿体 D.这两种现象警示我们应该积极治污减排,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 B 5.(09全国联考)下图是某农牧生态系统氮循环平衡示意图,某同学据图所作的分析中正 确的是

A.①、②、③途径的氮素输入量之和等于④、⑤、⑥途径的氮素输出量之和 B.参与该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生物有动物、植物及固氮微生物三类 c.该过程只涉及植物、动物和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

D.为减轻①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应推广种植固氮牧草 答案 D 6、(09寿宁高三月考)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标是( )

A、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B、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C、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D、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答案 D 7、(09寿宁高三月考)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农业建设思路的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多种经营 B、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 C、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 D、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 答案 C 8、(09桂林模拟)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变化依次是( )

A.减少,增加 B.增加,减少 C.减少,减少 D.增加,增加 答案 A 9.(09大连模拟)右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少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 答案 D 10.(09定兴高三测试)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 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 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D.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出现倒置,而能量金字塔不可能倒置 答案 C 11.(09株洲高三月考)右图表示有关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中的信息,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约为流入螳螂能量的100倍 B.其中蝉属于第二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D.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图中所有生物和光能、 CO2、H2O、N2 答案 A

12、(09广东一模)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禁止对任何野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B.对环境受破坏地区可大量引进外来生物物种 C.为解释粮食问题进行围湖造田,增加陆地面积 D.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退耕还林 答案 D 13.(09广东一模)在以下生物群落的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弃耕的农田慢慢变成森林 B.森林大火后仍长成森林 C.火山喷发后重新生长成森林

D.水域污染后经治理,各种生物种类逐渐增加 答案 C

14(09广东一模)认真观察下图的食物网中,可以看出“蛇”所处的营养级是: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 答案 D 15.(09广东二模)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A.光合作用 B.化能合成作用 C.绿色植物 D.太阳光能 答案 D 16.(09广东二模)我国人口发展目标中,在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 A.13亿以内 B.13.6亿以内 C.14.5以内 D.15亿左右 答案 B 17、(09洪家中学高三月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

①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 ②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④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⑤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⑥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 ⑦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 ⑧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自 然环境 ⑨进行自然保护的惟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

A.①③④⑤⑦ B.①②④⑧⑩ C.①⑤⑥⑦⑨ D.①②⑤⑦⑨ 答案 B 18、(09洪家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答案 C 19.(09长沙高三月考)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说明生态工程要遵循什么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 答案 C 20.(09长沙高三月考)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残渣 玉米 食用菌 农作物

粪便 残渣 玉米

① 用残渣来培木糖醇 蛆 蛹 饲料 禽 畜

育食用菌和蛆

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②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③ 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④ 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A.① ② B.②③ C.① ④ D.②④ 答案 A 21.(09耀华中学高三测试)下图中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A

B.若M表示物种多样性,A、B、C、D表示四个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B

C.若M表示种群的能量值,A、B、C、D表示四个不同的种群,它们构成食物关系,则c的数量增加会导致A的数量增加,D的数量减少

D.若M表示种群的个体数目,A、B、C、D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四个不同种群,则 A种群所具有的能量一定最少 答案 C 22.(09普宁高三训练)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2007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定为:“湿地与渔业”。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稻田是农田生态系统但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B.湿地中细菌的硝化作用实现了自然界氮向硝酸盐的转化 C.湿地生态系统是巨大的蓄水库,所以动植物资源不够丰富 D.湿地能通过物理沉降或生物分解等方法净化污水 答案D 23.(09南京高三检测)(6分) 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作用; 无机环境中碳的来源有 (填数字序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 的功能特点。

(4)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2,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 。若鹰体内有

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克。

答案:(6分)(1)有机物(或含C的有机物) (2) 光合 ③④⑤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竞争和捕食 875

24(09广东五校高三质检)(16分)下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

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使废物资源化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K

量种(3)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 ? 群B (4)下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一地段蚯蚓数量的变 数A 化,在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型。K值的含义是 ,如果环境条件发生改时间 变,该值 (填“能”或“不能”)发生改变。 答案(16分,每空2分)

(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2分) (2)ABC(2分)

(3)分解者 (4)增长 环境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值 能

25.(9分)(09普宁高三训练)近年来,惠州治理西湖,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如图是西湖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_______条,鱼类与贝类关系应该是_______ 。

(2)西湖治理前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水体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

(3)水草和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来自细菌、真菌等生物的____,生活在西湖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为_________。

(4)西湖治理前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西湖中藻类和水草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_______ (多选)

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②引水稀释 ③使用除草剂 ④控制污水排入

(5)有人提出大量引进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西湖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

答案:(9分)(1)6捕食、竞争 (2)浮游藻类爆发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3)分解作用 异养厌氧型 (4)②③ (5)水花生、水葫芦疯长.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07-2008年联考题

一、选择题

1.(08北京东城区高三教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 B

2.(08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练习)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B.具有非常强的日净化能力

C.对湿地要加以保护,禁止开发利用 D.有控制洪水、调节气候的功能 答案 C

3.(08成都高三模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对其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描述

正确的是 ( ) A.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的物质可提高土壤肥力 B.土壤中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圆褐固氮菌、反硝化细菌等都是需氧型生物 C.“中耕松土”有利于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活动 D.土壤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都是分解者 答案 A 4.(08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检测)全年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 ) A.以木本植物为主 B.土壤肥沃

C.不施农药 D.植物群落有分层结构 答案 D

5.(08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检测)关于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维持生物圈稳态的动力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 C.二氧化碳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 D.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C 6.(08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检测)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 A.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物的生殖和生物的死亡 答案 B

7.(08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检测)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手段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迁移到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立法保护——制定各种法律、法规 C.破坏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因素是人 D.破坏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灾害 答案 D 8.(08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程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

稳定性 抵抗力 恢复力 稳定性 稳定性 抵抗力 稳定性 恢复力 抵抗力 恢复力 生物多样性程度 B

生物多样性程度 A

恢复力 生物多样性程度 C 抵抗力 生物多样性程度 D

答案 C

9.(08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检测)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有误 差的是 ( )

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不一定比A少

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A<5M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 D.A的能量大于B、C、D之和 答案 C

10.(08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检测)下列表示的是一个稻田生态系统的相关食物链,正确的 是 ( )

A.阳光→ 水稻→ 三化螟虫→ 青蛙 B.一株水稻→ 一只三化螟虫→一只青蛙 C.三化螟虫 →青蛙 → 蛇 D.都不是

答案 D

11.(08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检测)右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净 A 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

生 牧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产 ( )

量 A.放牧会使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下降

C B.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最大放牧量为A点所对应的放牧量 放牧量 D C.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最佳放牧量为B点所对应的放牧量 B.放牧量为D点所对应的放牧量时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 C

12.(07广州五校联考)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 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 B 丙→乙→甲构成一条食物链 C 甲与乙、甲与丙为捕食关系 D 甲与丙为竞争关系 答案 B

13.(07广州五校联考)生活于内蒙古等地草原上的一种羚羊,四肢细长有力,奔跑极快,这一特征的形成,按达尔文学说,下列解释正确的是(多选) ( ) A 由不定向变异产生的,跑不快的被淘汰 B 为逃避敌害经常奔跑的结果

C 由定向的变异产生的,跑不快的被淘汰

D 在长期的避敌生存斗争中,经漫长的年代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AD

14.(07汕头高三模拟)下图表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态的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则X最可能代表 ( )

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 C.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 答案 D

15.(07汕头高三模拟)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 ( ) 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答案 A

16.(07汕头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C.种群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了解种群的数量变动

D.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 ABC

17.(07深圳高三调研)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 ) A.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多 B.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差 C.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 D.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 答案 B

18.(07广州天河区高三第二次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因 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答案 C

19.(07广州天河区高三第二次调研)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 A.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的一个新岛上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河流干涸后,长出了许多新的植物

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某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又长出新的植物 答案 B

20.(07广州增城区高三调研)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生 态 系 统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北方森林 2 14 冻原 100 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 0.5 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 B.微生物 C.湿度 D.温度 答案 A

21.(07广州增城区高三调研)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d (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答案 D

22.(07广州五校联考)下列哪种措施无助于减少赤潮或水华的发生 ( ) A.大力推广无磷洗衣粉 B.城镇居民改燃煤为燃气 C.节约使用化肥 D.实现居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23.(08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检测)如图为一定时间内森林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请分析图中甲、乙、丙的关系,在图中合适的位置画出植物的数量变化曲线。 (2)根据曲线写出各种群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两种昆虫,则植食性昆虫可能是_______,肉食性昆虫可能 是_______,食虫鸟类可能是_________。

(4)种群丙增长速度最快是图中哪一点?________。从种间关系上看,AB段受限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期。

(6)在时间T点时,人为将甲全部迁出该生态系统,并对该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结果乙种群数量增多,丙种群的数量减少。乙种群密度增加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种群密度减小的可能原因是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植物

(2)植物→乙→丙→甲 (3)乙 丙 甲

T

(4)D 丙捕食的乙的数量下降,食物不足;丙的天敌甲的数量上升,被捕食量增加 (5)A

(6)对该杀虫剂的抗性强 丙的抗性弱 丙的营养级较乙高,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 化学杀虫剂在丙的体内含量高,毒性大

24.(07广州天河区高三第二次调研)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下图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说是这种人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_________来源,各类生物的数量要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_;由于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能量损耗少,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__(成分)的作用,产生的无机盐离子被植物的根以_________方式吸收,体现了该成分在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这一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 (1)生产者和分解者(同时答桑和甘蔗也给分) 能量 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 (3)分解者 主动运输 物质循环

25.(07广州增城区高三调研)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请回答:

(1)该农田中的所有生物称为 ,其中大麦与狗尾草的关系称为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调查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调查项目包括: 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成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3)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在温室中进行大麦和燕麦的混种,在样方中以各种比例进行播种,从纯大麦到纯燕麦种子,在生长季末收获种子,计算大麦/燕麦的输入比率和输出比率,结果如下表。

播种种子/(106粒.hm-2) 大麦 0.0 0.2 0.4 0.6 0.8 1.0 燕麦 1.0 0.8 0.6 0.4 0.2 0 输入率 - 0.25 0.67 1.50 4.00 - 收获种子/(106粒.hm-2) 大麦 0 42 81 98 105 123 燕麦 162 113 56 32 13 0 输出率 - 0.37 1.45 3.06 8.08 - ①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见输入比率计算方法是:输入比率=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温室条件继续不变,任其连续繁殖多代,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物群落 竞争

(2)非生物因素:温度、光照强度、土壤pH等(至少回答两项) 生物成分:①生产者:大麦、狗尾草等 ②消费者: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①大麦播种种子数÷燕麦播种的种子数 ②大麦将燕麦完全排挤掉

26. (07广州五校联考)为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某调查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进水口浮游藻类数量 年均:1.93mg (干重)/L 出水口浮游藻类数量 水库淤泥真菌、细菌数量 年均:1.02mg (干重)/L 10 13~1015个/m2 (1)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 。

(2)浮游藻类数量少,能从一个方面反映水质状况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水体具有一定的 能力。

(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可来至细菌、真菌等生物的 ,生活在水库淤泥中的细菌新陈代谢类型主要为 。

(4)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水库的水体已被氮、磷污染。为确定污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 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 (l)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2)自动调节(或自净化) (3)分解作用 异养厌氧型 (4)入水口(进水口)

第三部分 创新预测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 ( )

A.A是热带草原,B是热带雨林 B.A是热带雨林,B是温带草原 C.A是冻土苔原,B是热带雨林 D.A是冻土苔原,B是温带草原 答案 C

2.江苏无锡鼋头渚生态湿地建设已见成效,经过10多年的培育,水生、湿地植物面积达5 000多平方米,其中菖蒲、蒲苇等植物达300多种,每年有大量的珍稀鸟类在此栖息,营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湿地具有重要的功能,但湿地中动、植物资源比较贫乏

B.湿地是天然的蓄水库,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 C.沼泽地、红树林、沿海滩涂等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但不包括河流、湖泊 D.人们可以通过围湖造田来利用、开发湿地 答案 B

3.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 )

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C.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 D.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答案 C

4.在一个光照和水肥充足的小岛上,各种植物生长茂盛。在树上有飞翔的小型益鸟、猫头鹰,地上有鼠、蛇及蛙等动物在活动,还有许多昆虫、真菌和腐烂的动植物尸体。下列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 ) A.这个小岛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小型益鸟是第三营养级

C.在该岛上的食物网中,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草→鼠→蛇→猫头鹰” D.这个小岛上的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答案 C

5.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 ①紫金山上所有中华虎凤蝶的幼虫、蛹和成虫 ②江心洲的全部生物 ③玄武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④将军山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答案 D

6.科学家在水深约3 200 m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这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相同 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 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 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答案 A

7.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 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答案 C

8.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 B

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答案 C

10.下图所示食物网中,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选项是 ( )

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 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比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 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共生关系

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 答案 B

11.如图所示Ⅰ和Ⅱ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消耗O2量的变化曲线图,Ⅰ和Ⅱ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最可能的情况是 ( )

A.Ⅱ是生产者,Ⅰ是消费者 B.Ⅰ是生产者,Ⅱ是消费者 C.Ⅰ和Ⅱ既可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D.Ⅱ只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 答案 A

12.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某一营养级约有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 B.某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 C.最顶部的消费者的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10% D.分解者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10% 答案 B

1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其中代表人的字母是 ( )

A.a B.b C.c D.d

答案 B

14.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 ( )

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 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

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 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 答案 C

15.假设你流落在荒凉的孤岛上,只有少量玉米和鸡可以食用,那么使你自己活得最长的办法是 ( )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然后吃鸡

C.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 D.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 答案 A

16.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头大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7 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 ) A.几乎为0 kJ B.106 kJ C.2×106 kJ D.3×106 kJ 答案 A

17.下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示意图。由于呼吸的消耗,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部分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以下对图中“呼吸”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的全部能量

B.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的全部能量

C.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分解者通过呼吸从生产者和消费者那里得到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答案 A

18.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 kca1/(m3·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19.图示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1、2、3、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

D. 1、2、3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 答案 C

2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 ) A.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 B.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所有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 答案 C

21.下列不属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的是 ( ) A.禁止过量采伐森林 B.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C.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 D.彻底消灭消费者,保护植被等生产者 答案 D

22.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③⑤⑧均属于细胞呼吸 C.A和B属于捕食关系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答案 C

23.设计制作小生态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 )

A.小生态瓶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应该经常向小生态瓶中通气,从而保证瓶中生物的呼吸

C.小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D.应该将生态瓶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 答案 A

2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C.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途径之一

D.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C

25.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 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

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答案 D

26.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答案 B

27.下列有关叙述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

①适时、有计划地采伐森林,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 ②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 ③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④易地保护为将要灭绝的

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⑤工业生产大量排放SO2、CO2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答案 C

28.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病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来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野生玉米,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这一事实说明了野生生物的 (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科学研究价值 D.潜在使用价值 答案 C

29.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答案 B

30.你估计一个湖泊里的氧浓度在什么时候(白天或晚上)和什么样的水中(污染的或未污染的)最高 ( ) A.夜间、污染的 B.夜间、未污染的 C.白天、污染的 D.白天、未污染的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31.请据图回答:

(1)图解表示一个 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 。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 ,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 是 。

(3)蛇占有 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有 。 (4)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 ,原因是 。

(5)动植物尸体是图中的 通过 和 这两种作用分解的。

答案 (1)生态系统 能源 (2)绿色植物 蛇

(3)2 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4)增多 黄雀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5)细菌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3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为某市一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

的设计原理

是 。

(2)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积累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有 。 (3)氮元素和碳元素都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 施加氮肥呢?

(4)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有 。 (5)如果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依存和 相互制约原理,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 。

(6)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优点: 。 (7)为保护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的丰收高产,管理人员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结 果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

① ;

② 。

(8)为避免环境污染,实现生态农业的纯绿色,治理害虫的最佳方法是采用 。 答案 (1)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2)流向下一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 (3)氮素不断输出该生态系统(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农田中的氮素不足以使农作物高产,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就得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 (4)核糖体 (5)生物种类

(6)通过延长食物链,科学地利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废物资源化)。能量最 大限度的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提高能量转化效率);能够减 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7)①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 ②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 (8)生物防治方法

33.下列是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概念图(部分),①~⑦表示有关连线的序号,箭头⑦的意义是“C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请据图分(1)图中

析回答: C代表的

是 。写出连线⑥上的联系词 。

(2)若①~④表示碳循环的有关连线,则表示B通过 作用 提供原料给C。若①~④表示能量流动的有关连线,则其中不应该画出的箭头联系 是 。

(3)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 紧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依 据此原理,可以合理巧接食物链,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 ,以提高 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 (1)生产者 固定 (2)分解 ④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34. 2007年,陕西镇坪“华南虎”事件重新引起人们对这种濒危生物的关注。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又名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有10到30只。影响它们数量的首要原因是人虎冲突。一只虎至少需要15到30平方公里的活动空间。近代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很难满足华南虎的生存要求,被孤立的华南虎个体之间很难交流和繁殖。第二个原因就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密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

(1)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 信息。

(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华南虎的生存需要较大领地的原因是 。

(3)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人虎之间的 关系。

(4)如果镇坪存在华南虎,对该区域内的华南虎最好的保护方式是 。 (5)华南虎与东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是两个不同的亚种。从进化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 不同。

答案 (1)化学 (2)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一般来说华南虎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级

(营养级最高),相同面积的领地其获得的能量最少 (3)竞争 (4)就地保护(成立自然保护区) (5)基因频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k6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