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建设简史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7 10: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

沈阳的建城史有2300多年,早在72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

沈阳在清以前的封建朝代就是一座重要的城市,是我国一座少有的完整的历史古城。 沈阳近代的城市建设,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的影响,城市部分区域精心规划,而各区域间独立发展,自成系统,各自为政,导致沈阳的城市布局分散零碎,没有统一性。 沈阳现代的城市建设,在建国后的三个不同时期的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朝着 正确的方向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关键词

沈阳 城市建设史

城市总体规划现象分析

沈阳市城市建设史概述及现象分析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东北连接华北的枢纽。沈阳同样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孕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对新乐遗址考证,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公元前300年左右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有2300余年。

一、清以前城市建设史

沈阳的旧城位于今天沈阳市的东部,在唐代时已有城镇雏形,在唐代称为沈州。金代这里是女真、渤海、契丹和汉族人民杂居的小城市。元代称为沈阳路,归辽阳管辖,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明改称沈阳中卫。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改建了城池,城内街道成井字形,中央为皇城,即今日看到的旧城区。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一直为陪都,历来受清政府的重视。

小结

沈阳在封建时代就是一座重要的城市,元代之后沈阳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明代它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边关重镇。明末清初建都于此,满清进京后一直为陪都。城内有规模宏大,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沈阳故宫,康熙年间又增筑了外城。沈阳历来在军事防御、政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而在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是我国一座少有的完整的历史古城。

二、近代城市建设史

沈阳近代的发展,始于沙俄修建中清铁路南满支线,在现有南站地区建设铁路租借地,沈阳老站舍及附近几座主要物,车站广场的三条放射形干是沙俄时代的产物。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南满铁路特权,继续扩大建成站前的铁路附属地,使其成为地区最典型的日占区。其规划除继续采用帝俄时期的圆广放射干道外,广泛采用了60m 110m 小长方街坊,道路宽度3—4级划分,并在其间布置些学校、菜场、日本 沈清末到1945年各阶段发展示

主义风格,如中山广场周边的建筑就呈多样风格。

取得了车东北方法场加

x 也有了一阳从意图 建筑道,都

庙、公园绿地。建筑形式大都采用当时流行的现代派风格,但也夹杂了一些新古典

在帝俄修建铁路附属地的同时,英、美、日等国取得了修筑“商埠地”的特权。商埠地位于附属地以东,老城区以西地区,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沈阳商埠区是一个类似租借地的独立区域,这里市政设施齐全,道路因受附属地和老城区的限制,多呈斜向布置,南北向称“经街”,东西向称“纬路”,共有5条经街,13条纬路。重要建筑物布置在大西路、三经街等干道上。沈阳商埠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商埠区。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奉系军阀张作霖统治了沈阳。张作霖为了与日本人抗争,在沈阳进行了较大的扩建。它的主要措施有:

(1)利用修建京奉铁路的机会,在老城区的西北部,日铁路附属地的北端,建设沈阳总站(即原沈阳北站老站舍),并在附近以惠工广场为中心建设惠工工业区,以发展民族工业。 (2)在旧城东塔周围,建立一个以军事工业为主的东塔工业区,以发展军事工业,对抗日本。

(3)在旧城东北部沈抚铁路线上的沈阳东站前,建沈阳商业区,此处集中了商业、娱乐、文化等很多设施,此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已改造发展成为一个新工业区。

(4)在北陵、柳条沟等地区,建设东北大学、东大营、北大营等教育、军营设施。而张作霖的官邸则建于旧城故宫的南面。

张作霖时代的建筑和规划,反映了近代民族主义倾向,在充满帝国主义殖民势力的东北地区是较为少见的现象。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对沈阳进行大规模的重建,作了总体规划后,准备将沈阳建成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在工业区的建设上尤为突出,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在日本全面占领的14年中,集中建设了铁西工业区,扩改建了东部的东塔工业区。

铁西工业区最初的规划占地大约12平方千米,至1944年基本建成,当时共有大小工厂(主要是加工企业,也有少量冶炼、化工、橡胶长)近400座。为统一用铁路运输原料、燃

料和产品,在整个工业区内规划了东西两组各三条铁路支线,穿过各个厂区,两组线路分别通过沈阳南站和皇姑屯站与正线编组接轨。新中国成立后,铁西工业区进行了调整、改建,合并了许多小工厂,最后

京奉铁路沈阳总

站(原沈阳北站老站)

维持有100家左右企业,仍然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

除以上几个区域外,凡是各个区域的边缘连接地带,都自发形成贫民“三不管”区,生活环境异常恶劣,大部分受铁路分割。

小结

总之,沈阳近代的发展,城市的一部分是经过俄、日帝国主义侵略者精心规划的,在生活市政设施上是舒适的,在工业区、交通建设上,其掠夺性是非常明显的。各个部分之间,自成系统,各自独立,具有各自的特点与风貌。此种城市格局,给城市的现代化改造带来极大的困难。究其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环境背景导致的。其同样是当时城市发展的苦难历程的典型代表。

三、现代城市建设史

沈阳现代的城市建设史,1956年、1982年、1996年,三次总体规划为推动沈阳的城市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1956年总体规划

当时编制规划的技术人员,都接受前苏联专家的培训,基本做到重视调查研究,现状分析,进行多方案比较。解决主要问题有:

(1)确定充分利用城市现状原则,提出“由内向外、填空补实、逐步发展”的指导思想,避免大拆大建另起炉灶,节省大量资金,又得到较好发展。

(2)确定工业区发展原则,改扩建原有两大工业区—大东和铁西工业区,新建北部的北陵工业区(以飞机制造业为主),在三个工业区周围建设成片工人新村,就地解决工人生活居住问题。还在东北部新辟一个小型工业区—沈海工业区,以发展地方工业,解决了“一五”期间生产恢复发展的重要布局问题。

(3)道路建设,提出“拓宽东西、打通南北”的方针。特别是在打通南北干道方面,没有采纳国外专家提出的轴线对称、大广场、大放射干道的主张,而采用了因地制宜、随弯曲着的方案,避免了开直干道而拆掉大量旧房。

(4)对外交通,确定沈阳铁路枢纽进行整体改造,新建沈阳北站,拆除原沈阳北站和沈吉线路的方案。

另外还解决了供水、排水、绿化、河湖整治、防洪、旧区改造等一系列迫切问题。

2.1982年总体规划 文革后沈阳是较早恢

复规划工作的城市,这次编制,从总的方面看,是继承1956年的规划思路,在其基础上,又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做了一些改进,因而可以看成是1956年规划的发展: (1)对外交通进一步整合,使其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

铁路枢纽方案继承1956年的方案,仍保留新北站的建设用地,在站前建一个新区。民航确定迁出东塔机场,新机场坐落于南郊,即现在的桃仙国际机场,这要可以供周围抚顺、辽

阳、鞍山、铁岭等城市共同使用。

对外公路方面,增加了外围快速环路。

(2)市内交通进行大规模改建。规划中预见将来可能会出现交通阻塞,着重规划两条重要环路,在有对外交通放射干道处都规划为立交。

(3)加强绿化,特别是浑河两岸和市区内的南运河、新开河、卫工河的河道两岸绿化建设规划。

(4)将市区规划区扩大至近郊,特别是将位于东北部丘陵的辉山水库周围划入市区(现为棋盘上风景区),与东陵组成一处重要的绿色生态区域。

(5)提出加强保护风景名胜古迹的措施,特别是对旧城和沈阳故宫周围,及军法时期有代表性的优秀近代建筑的保护。

(6)首次对区域城镇进行规划,特别是将苏家屯、新民、虎石台、辽中等设为卫星城,实现全市范围城乡一体化的措施。

3.1996年总体规划

这次新修编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年)是在1956、1982年的基础上,又做进一步的加深和拓展:

(1)在道路系统上,加强以三个快速环路为骨干的系统,即兴建全长84km的大二环,这条外环路将成为一条重要的联系城乡、分流外来交通的通道,根本改变干道系统原来局限于市区周边的情况,大大改善交通布局。

(2)将浑河南岸大片未利用土地规划为市建设区,使市区发展空间大为扩展,突破历史上的限制。

(3)将南郊的苏家屯和北郊的虎石台划为市规划区,成为市区两翼,改变沈阳城市整体布局形态。

(4)加长、加大浑河沿岸的绿地生态环境面积,使其成为城市的大型绿色走廊。 (5)加强历史文化区的保护。

小结

从沈阳市建国以来编制的三次总体规划来看,1956年的规划是极其重要的基础,在“一五”时期,及后时代的实施中都较适合沈阳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如道路干道网改造、住宅区水源建设、旧区改造、绿化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南部文教区、体育区、南运河绿化带、沿浑河绿化道路等都得到了实施。由此可以看到,城市规划

指导思想的正确时非常重要的。同时,我国的的技术人员没有盲目听从国外专家的意见,针对沈阳自身的情况及当时我国的经济、社会现状,制定出了非常符合沈阳城市发展的规划策略。文革过后,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这两次规划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正确有效的指导了沈阳的城市发展。

结语

沈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着深厚的底蕴。如今沈阳同我国其他城市一样,处于

快速的发展时期,城市正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城市中必然会出现生态环境的破坏,交通的拥堵等一系列问题。但只要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沈阳的城市建设一定会日新月异,沈阳未来的发展定会令人赞叹!

参考文献

(1)汪德华(2)董鉴泓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城市规划史纲》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 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k2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