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医学院预防医学教学大纲课稿

更新时间:2024-03-18 11: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预防医学大纲 绪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 预防医学模式和任务,健康的概念及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三级预防的原则 2. 熟悉: 公共卫生措施和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3. 了解: 预防医学发展史以及我国主要卫生工作成就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个体预防、群体预防以及整体预防三个阶段 三、医学模式:指医学整体的思维方法 1. 生物医学模式

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四、预防医学的特点和内容 1. 预防医学的特点 2. 预防医学的内容

3.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五、健康观的转变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1. 健康观的转变

2.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六、公共卫生措施和三级预防 1. 公共卫生措施 2. 三级预防

七、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 1.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2. 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

第一章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目的要求]

1. 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危害及特点、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饮用水细菌学指标、氯化消毒原理及影响效果的因素

2. 熟悉:人类环境的组成、生态平衡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环境污染、污染物的概念;常见大气污染物(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了解: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效应、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及卫生标准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一、人类环境

(一)有关环境的基本概念 1. 环境

2.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3. 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

4. 生物圈、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二)人与环境的关系

1. 人与环境间物质的统一性 2. 人与环境间作用的双向性

3. 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两重性 (三)环境的要素 1. 化学因素 2. 物理因素 3. 生物因素 4. 社会心理因素

二、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环境污染 1. 环境污染的概念 2. 环境污染的来源

3.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 (二)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 人群健康反应谱

2. 环境因素在体内的处置过程 3. 影响环境对人群健康作用的因素

4. 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 5.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防制措施 1. 环境立法与管理 2. 环境规划措施 3. 技术措施

4. 环境污染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1. 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

(1)大气污染的类型及其来源

(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 (3)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大气卫生防护措施

2. 室内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污染来源

(2)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3)室内空气污染的预防措施 (二)饮水卫生

1. 水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2. 水污染及其危害

3. 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和评价 4. 饮用水安全的卫生措施 第二章 物理因素 [目的要求]

1. 掌握: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局部振动病、中暑 2. 熟悉:中暑的临床分型、机制以及防治

3. 了解:噪声对听觉外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的类型、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物理因素的防护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噪声

(一)噪声的来源及分类 (二)噪声对机体健康的危害

1. 听觉系统: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 2. 听觉外系统 3. 爆震性耳聋

(三)影响噪声危害的因素 (四)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二、振动

(一)振动的分类和主要接触机会 (二)振动对机体的危害

1.局部振动:手臂振动病,职业性雷诺现象 2.全身振动

(三)影响振动危害的因素 (四)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 三、高温

(一)高温作业 1. 高温作业的类型

2. 高温下人体的散热方式 (二)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1. 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2. 热适应 (三)中暑

1. 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理 2. 中暑的诊断与处理 (四)防暑降温措施 四、电离及非电离辐射 (一)电离辐射 (二)非电离辐射 第三章 化学因素 [目的要求]

1. 掌握: 常见环境化学物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临床症状和诊断 2. 熟悉: 各种化学污染物的理化特点及预防措施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一、刺激性及窒息性气体。

(一)刺激性气体 1. 常见的刺激性气体 2. 毒理

3. 临床表现:急性作用、慢性损害 4. 治疗与处理 二、窒息性气体 (一)一氧化碳

1. 理化特性及接触机会 2. 毒理

3.临床表现和诊断 4.治疗与处理 (二)氰化氢(氢氰酸) 1. 理化特性及接触机会 2. 毒理

3.临床表现 4. 治疗与处理 (三)硫化氢

1. 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 2. 毒理

3. 临床表现及诊断分级 三、铅

(一)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 (二)毒理 (三)临床表现 1. 神经系统 2. 消化系统 3. 血液系统

(四)实验室检查 (五)诊断及处理原则 (六)治疗 四、汞

(一)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 (二)毒理 (三)临床表现 1. 慢性中毒 2. 急性中毒

(四)诊断及处理原则 (五)治疗 五、苯

(一)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 (二)毒理 (三)临床表现 1. 急性中毒 2. 慢性中毒

(四)诊断 (五)治疗 六、农药

(一)有机磷农药 1. 理化特性 2. 毒理

3. 临床表现: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4. 诊断 5. 治疗

(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自学 (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自学 七、生产性粉尘 (一)概述

1. 生产性粉尘分类及接触作业

2.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3.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局部作用、全身作用、变态反应、致癌作用 4. 尘肺的概念与分类 (二)矽肺

1. 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三)预防措施

八字防尘经验: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第四章 食物因素与健康 [目的要求]

1. 掌握:必需营养素的种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评价,常见维生素、无机盐的缺乏症,人体热能的消耗,合理营养;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

2. 熟悉:营养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营养调查;熟悉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3. 了解:临床营养、食品安全 [教学时数] 3或6学时 [教学内容]

一、营养素与热能 (一)蛋白质 1. 生理功能

2. 营养价值与评价 3. 蛋白质供给量 (二)脂质 1. 生理功能

2. 食物来源及脂肪供给量 (三)糖类 1. 生理功能

2. 膳食来源与供给量

第九章 职业有关疾病 [目的要求]

1. 掌握: 职业病的定义、特点和诊断处理原则 2. 熟悉: 职业有关疾病的防制

3. 了解: 职业有害因素、工作有关疾病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 化学因素 2. 物理因素 3. 生物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二、职业有关疾病种类和特点 (一)职业病 1. 职业病范围 2. 职业病的特点

3. 职业病的诊断:职业史、生产环境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 4. 职业病的处理原则 (二)工作有关疾病 1. 概念和特点 2. 工伤

三、职业有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控制或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 (二)贯彻和执行卫生标准 (三)健康监护 1. 就业前健康检查 2. 定期健康检查 3. 职业病普查

(四)加强职业环境监测

(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六)膳食保健措施 第十章 伤害 [目的要求]

1. 掌握:伤害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2. 熟悉:伤害影响的影响因素,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3. 了解:常见的伤害预防与控制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伤害的概述。 1. 伤害的基本概念 2. 伤害的分类

3. 伤害的病因学与影响因素 4. 伤害的流行病学 5. 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二、常见的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1. 机动车伤害 2. 意外跌落 3. 自杀 4. 溺水 5. 意外中毒 6. 儿童眼外伤

7. 火灾和烧(烫)伤 8. 儿童窒息

第十一章 临床预防服务

[目的要求]

1. 掌握: 临床预防的原则、方法和内容 2. 熟悉: 临床预防的实施、健康教育 3. 了解:临床预防、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学时数] 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临床预防产生的背景 (二)临床预防的意义

1. 合理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降低医疗费用 2. 提高临床疗效

3. 提高人群期望寿命和生活质量 4. 解决卫生服务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三)临床预防的原则 1. 贯彻三级预防策略 2. 服务项目要有选择性 3. 强调医生转变思维观念

二、临床预防服务的方法和内容 (一)临床预防的方法 1. 健康咨询 2. 疾病筛查 3. 免疫接种 4. 化学预防

(二)临床预防的内容 1. 筛查的基本原则

2. 几种常见病的筛查范围

三、临床预防的实施

(一)临床预防服务干预措施的由来

(二)制定健康维护计划 1. 健康危险因素及其评价 2. 周期性健康检查

(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临床预防中的作用和意义 1. 健康教育 2. 健康促进 3. 自我保健

第十二章 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健康促进 [目的要求]

1. 掌握: 社区健康的项目的实施 2. 熟悉: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3. 了解:社区健康项目的评价 [教学时数] 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社区卫生服务及其特点 (一)初级卫生保健

1.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与内容 2.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二)社区卫生服务 1. 社区及其要索

2. 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和特点 3. 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 二、社区健康项目的实施 (一)社区动员 (二)社区诊断

1. 社区诊断所需要的信息 2. 资料的来源与收集方法 3. 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4. 报告诊断结果

(三)确定需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 (四)制定社区健康项目的工作计划 1. 明确总体目的与具体目标 2. 确定实现目标的策略 3. 确定项目实施的场所 4. 确定影响行为的因素 5. 设计干预活动计划

(五)社区健康项目的评价 1. 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2. 评价的类型: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 3. 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三篇 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

第二十三章 流行病学概述 [目的要求]

1. 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人群和暴露的定义;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用途 2. 熟悉: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3. 了解:流行病学的发展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流行病学的发展

1.从研究传染病到研究疾病或健康的原因 2.从应用医学到方法学 3.新的分支学科不断出现

4.流行病学研究中宏观和微观方法将齐头并进 二、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1.流行病学的定义:人群和暴露的概念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数理性研究 三、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与用途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2.探索病因

3.用于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 4.用于疾病防治和卫生决策的评价 第二十四章 疾病的分布

[目的要求]

1. 掌握: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描述疾病流行水平的指标: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疾病的时间分布常用术语

2. 熟悉:潜在减寿年数、分析疾病年龄分布的两个方法:横断面研究、出生队列分析、时间分布

3. 了解:疾病人群分布和地区分布、移民流行病学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1.描述疾病发生频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描述疾病存在频率的指标:患病率、感染率

3.描述疾病死亡频率的指标:死亡率、病死率、潜在减寿年数 4.描述疾病流行水平的指标: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二、疾病的分布形式

1.人群分布:年龄、性别和职业等分布

2.时间分布: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3.地区分布

4.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出生队列分析 第二十五章 描述性研究 [目的要求]

1. 掌握:现况研究的概念和特点;现况研究中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公式25.4)。

2. 熟悉:描述性研究的种类;现况研究的目的和种类;现况研究的抽样方法;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3. 了解:描述性研究的概念和主要用途;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步骤;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与质量控制;调查表与调查员;现况研究的资料分析。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描述性研究的概念

2. 描述性研究的种类和主要用途 二、现况研究概述 1. 现况研究的概念 2. 现况研究的目的

3. 现况研究的特点与种类 三、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 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 2. 常用抽样方法

第二十六章 队列研究 [目的要求]

1. 掌握: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理;人时的概念;率的计算及其显著性检验;效应的估计;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2. 熟悉:队列研究的类型;研究人群的的确定;样本大小的决定因素;队列研究中常见偏倚的种类。

3. 了解:队列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步骤、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随访。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原理 1. 队列研究的概念

2. 队列研究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3. 队列研究的目的 4. 队列研究的类型

二、队列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1. 研究因素和研究结局的确定 2. 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的确定 3. 队列大小的确定 4. 资料收集和随访

三、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 数据资料的整理 2. 人时的计算

3. 率的计算及其显著性检验 4. 效应的估计

四、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五、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第二十七章 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要求]

1.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研究特点;病例对照研究按匹配分类;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研究对象;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未分层资料分析;1:1配对资料的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2.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按研究目的分类方法

3.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设计和实施;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和控制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原理

1.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 2.研究特点 3.种类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1.明确研究目的 2.确定对照形式 3.选择研究对象 4.估计样本含量

5.调查内容的确定与资料的收集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 1.资料的整理

2.资料分析的一般原则

3.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未分层资料的分析 4.1:1配对资料的分析

四、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五、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第二十八章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目的要求]

1. 掌握:定义和特点;临床试验的主要类型及基本原则

2. 熟悉: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主要类型、优缺点;临床试验设计中研究对象的确定;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对照的设立;盲法的实施;临床试验的资料处理与分析

3. 了解: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揭盲和破盲;临床试验的伦理学问题 [教学时数] 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简介

2.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主要类型 3.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缺点 二、临床试验

1. 临床试验的主要类型

2. 临床试验设计步骤和基本原则 3. 临床试验的实施

4. 临床试验的资料处理与分析 5. 临床试验的伦理学问题 第二十九章 病因研究 [目的要求]

1. 掌握:Lilienfeld的病因概念、病因的因果联系、病因推断的标准

2. 熟悉:流行病学三角病因模式及轮状模式、Mill的逻辑推理准则;病因的关联解释 3. 了解:Koch的“特异病因学说”、病因的网状模式、病因推断的一般过程 [教学时数] 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病因及病因模式 1. 病因的概念

2. 病因模式及其演变 二、病因推断

1. 病因推断的一般过程 2. 病因假设的形成与验证 3. 病因推断

第三十章 诊断实验和疾病筛检 [目的要求]

1. 掌握:诊断实验的评价指标、疾病筛检的定义

2. 熟悉:提高诊断实验效率的方法、实施筛检的原则 3. 了解:诊断实验方法的评价程序、疾病筛检的评价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实验方法的评价

1. 实验方法的评价的程序

2. 诊断实验的评价:真实性评价(灵敏度和特异度,似然比,Youden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可靠性评价(符合率),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二、疾病筛检 1. 概念

2. 筛检的类型 3. 实施筛检的原则 4. 疾病筛检的评价 第三十一章 循证医学 [目的要求]

1.掌握:循证医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2.熟悉:循证医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3.了解:循证医学的背景和基础,临床应用的步骤及评价。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循证医学概述

(一)循证医学的背景和基础 (二)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1. 循证医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2. 循证医学的意义 二、循证医学方法 (一)提出临床问题

(二)得到有效的证据(Meta分析、系统评价分析,Cochrane中心) (三)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三、循证医学的临床应用

(一)临床实践对循证医学的需求 (二)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 实施循证医学的步骤

2. 循证医学在不同临床医学过程中的应用 3. 关于循证医学实施中的几点解释

(三)循证医学研究实例——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k2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