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研究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9 14: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编号 091002306

毕业论文

( 2013 届本科)

题 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测控系统研究 学 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物 理 学 作者姓名: 段 学 艳 指导教师: 顾建雄 职称: 副教授 完成日期: 2013 年 6 月 8 日

二○ 一三 年 六 月

目 录

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 1 河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 2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测控系统研究 ........................................................................................... 4 1引言 ............................................................................................................................................... 4

1.1设计的引出 ......................................................................................................................... 4 1.2 设计的意义 ........................................................................................................................ 5 1.3 传感器的发展 .................................................................................................................... 5 1.4 设计的目的与内容 ............................................................................................................ 5 2 系统设计....................................................................................................................................... 5

2.1 设计任务 ............................................................................................................................ 6 2.2 设计要求 ............................................................................................................................ 6 3 总体方案的确定 ........................................................................................................................... 6

3.1 设计的总体概略 ................................................................................................................ 6 3.2 设计方案的选定 ................................................................................................................ 6

3.2.1 单片机 ..................................................................................................................... 6 3.2.2 温湿度传感器 ......................................................................................................... 7 3.2.3 显示器 ..................................................................................................................... 8

4 系统硬件设计 ............................................................................................................................... 8

4.1单片机STC89C51简介 ..................................................................................................... 8

4.1.1主要特性 .................................................................................................................. 9 4.1.2 引脚功能说明 ......................................................................................................... 9 4.2 温湿度传感器DHT11简介和电路图 ............................................................................ 11 4.3 显示器LCD1602简介和电路图 .................................................................................... 13 4.4 报警系统设计 .................................................................................................................. 14 4.5 键盘设计 .......................................................................................................................... 14 4.6 复位电路设计 .................................................................................................................. 15 4.7 晶振电路设计 .................................................................................................................. 15 4.8 AT24C02存储器电路设计 .............................................................................................. 16 5 系统软件设计模块 ..................................................................................................................... 16

5.1系统流程图 ....................................................................................................................... 16 5.2 按键扫描子程序 .............................................................................................................. 17 5.3编程思想 ........................................................................................................................... 18 6 实物图......................................................................................................................................... 19 结束语 ............................................................................................................................................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 22 附录 ................................................................................................................................................ 23 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批表 ......................................................................... 33 河西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情况登记表 ......................................... 34 河西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审表 ............................................................................. 35 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 36

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O 一三 年 月 日

1

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测控系统研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段学艳 所属学院 所在单位 物电院 专业 职称 物理学 副教授 年级 2009级 顾建雄 河西学院 开题日期 2013.12.25 在当前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极为迅速。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整个中国的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成分日益复杂,社会利益重新分配,人民生活急剧变化。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生活、医疗、教育、服务等广泛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都要求我们去了解、去解决。其中对于环境温湿度的检测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不同人对于温湿度差异所造成的影响都各不相同,对于夏天的中暑,冬天的感冒等等屡见不鲜。为了让人们可以更明确的了解温湿度变化,国家采取了天气预报的方式。但这只是一种大范围性的估计,我们需要研究一种简单的、家庭的装置方便人们根据所显示的数据调整自身环境,以达到最佳的居住环境,这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论文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其主要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测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当前环境的温度、湿度。 本次设计首先要了解温室大棚测控系统的发展现状,欲通过对各种温室大棚测控系统的比较及对温湿度传感器的学习,选择合适的温度、湿度传感器来采集温湿度,然后整个系统确立完整具体的方案。在具体的硬件设计实现上,分别要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设计,通过单片机将各功能模块有机地组织起来共同完成系统需要的功能。 2

论文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本设计主要由方案选择、实物焊接和调试等几个环节组成。将元器件按电路图进行安装焊接,调试实物是否满足要求。最后,根据设计原理及相关内容完成论文,预计将于2013年5月底完成本次设计及论文。 主要参考资料和文献: [1] 郭天祥.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李晓荃.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3] 刘和平.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 [4] 徐爱均.单片机高级语言 C51 应用程序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 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二版)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6] 江国强.现代数字逻辑电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 [7] 张勇.PROTEL 99SE 电路设计技术入门与应用(第一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 [8]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五版)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 指导教师意见: 签 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院 意 见 3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测控系统研究

摘要 本次设计是采用STC89C51单片机加上低成本的温湿度模块DHT11构成的温湿度检测

系统。设计主要由硬件与软件两部分设计构成。硬件方面包括单片机STC89C51、温湿度模块DHT11、显示模块LCD1602、电池电源、IC存储器以及控制按键等5个部分。此系统完全基于单片机最小系统并进行一定的改进,系统电路简单,工作稳定,调试方便,可以精确到1,因此具有一定实用性。系统提供3中工作模式,可以分别显示温度、湿度、温湿度报警上下限,超出温湿度限定的范围蜂鸣器实现报警。为了方便实用,系统使用3节1.5v电池作为电源,方便使用。软件部分则是本系统所使用的C语言程序。

2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he STC89C51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low cost of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HT11 module a detection system.Design mainly by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consists of two parts. Hardware including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AT89S52,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HT11 module, display module LCD1602, battery power supply, the I2C memory and control such as keys in five parts. This system is completely based on single chip minimize system and some improvement, the system circuit is simple, stable work, convenient debug, accurate to 1, so there are some practical. Three of the system to provide the work mode, can show different temperature, humidity,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alarm limit,and Beyond the range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limit buzzer realize the alarm.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practical, systems use 3 quarter 1.5 v battery as a power supply, convenient use. Software part is the system used by C language program.

关键词 STC89C51;DHT11温湿度传感器; 蜂鸣报警器 Key words STC89C51; DHT11;alarm

1 引言

1.1设计的引出

在当前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极为迅速。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整个中国的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成分日益复杂,社会利益重新分配,人民生活急剧变化。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生活、医疗、教育、服务等广泛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都要求我们去了解、去解决。其中对于环境温湿度的检测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不同人对于温湿度差异所造成的影响都各不相同,对于夏天的中暑,冬天的感冒等等屡见不鲜。为了让人们可以更明确的了解温湿度变化,国家采取了天气预报的方式。但这只是一种大范围性的估计,我们需

4

要研究一种简单的、家庭的装置方便人们根据所显示的数据调整自身环境,以达到最佳的居住环境,这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1.2 设计的意义

由于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极大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日益提高,而由于温湿度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对人们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对于生活环境温湿度的检测已经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研修方向。当温湿度可以把握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室内环境。

研究温湿度的检测很有必要,它可以让人们正确把握自身环境,同时也可以据此预测环境的变化等等。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1.3 传感器的发展

传感器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之一。随着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传感器准确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号,并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传感器本身是一种物理装置,能够探测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等)并将弹指的信息传给其他装置。随着继承化技术的发展,各类混合集成和单片机继承式压力传感器的相继出现,传感器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推广,并逐步迈向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

其中温湿度传感器也是发展中的重要一员,温湿度传感器从一开始的板子变成至今的集成块,历经很多跨越式的进步,并能够做到对当前所测数据的检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温湿度传感器同样也要进一步发展,如何能使得其在稳定性、精确性等方面有更大的方面发展显的尤为重要 1.4 设计的目的与内容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家居环境温湿度的不同需求,让人们可以清楚的了解自身所处环境的不同状况并作出适当调整。

设计的内容主要是温湿度的检测。设计中采取了数字化的温度检测,当环境温度发生改变时,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也将同时发生变化、主要是其中的感应电阻会发生阻值的变化,并通过电路将之转化为电压型号,再由A/D转换器变为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中,通过单片机进行数据的过滤处理,再由单片机将信号传出通过外部显示设备显示该温湿度。该系统设置按键可以分3种模式显示温湿度,并采用简单的干电池作为电源,方便实用。

2 系统设计

5

2.1 设计任务

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当前环境的温度、湿度。 2.2 设计要求

(1)上电显示环境温湿度值。带温湿度报警、显示功能,可超过报警范围(报警上限值和下限值),相应的LCD灯亮。

(2)支持串口通信,把温度值、湿度值发送串口调试助手。

3 总体方案的确定

3.1 设计的总体概略

本设计总体思路为: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显示/报警。它的主要模块为单片机模块,温湿度采集模块,显示模块,键盘模块,LCD报警模块,电源模块,设计方块见图1:

温湿度采集 图1 设计方块 模块 电源模块 键盘模块 单 片 机 模 块 显示模块 LCD报警模块 3.2 设计方案的选定 3.2.1 单片机

方案一: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硬件核心。其内部具有4KB Flash ROM存储空间,可以用3V的比较低压工作,能与MCS-51系列单片机完全兼容,但是在电路设计的应用中由于不具备ISP在线编程技术,当在对电路进行调试时,由于对程序的错误修改或程序的新增功能需要烧入程序时,其会造成一定的损坏当对芯片的多次拔插时。

6

方案二:采用STC89C51单片机作为硬件核心。具有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可以用3V的比较低压工作,其能与MCS-51系列单片机完全兼容,AT89C51的功能完全具有,当在对电路进行调试时,由于对程序的错误修改或程序的新增功能需要烧入程序时,也不必要对芯片重复拔插,所以很大程度上对芯片造成损坏基本没有。

STC89C51和AT89C51都是8051的内核,只不过S51的内部资源比C51多,比如增加了一个16位的计数器T2,当然相应的特殊寄存器(SFR)也有了一点变化,另外S51的内存也从C51的128字节提高到了256字节,ROM也从4K提高到8K,可以装下更大的程序,但是若单从运算速度来讲,由于二者都是8051的直系后代,基本上可以认为二者运算性能相同。考虑到内存的增加对较复杂的程序带来的好处,S51的总体性能是要比C51好不少的。另外S51比C51还增加了ISP功能,就是在线可编程功能,这可是很有用的功能,首先是省去购买编程器的钱。 两者在价格上区别不大,综上比较,根据本设计内容选择方案二。 3.2.2 温湿度传感器

目前传感器应用非常广泛,传感器的品种繁多,本次设计选择DHT11和SHT11进行比较,根据最适合本设计的方案用之。 方案一 DHT11:

湿度测量范围:20~95%RH; 温度度测量范围:0 ~ 50℃; 湿度测量精度:± 5%RH 温度测量精度:±2℃

方案二 SHT11:

湿度测量范围:0~100%RH;

温度测量范围:-40~+123.8℃; 温度测量精度: ±0.4℃ 湿度测量精度:±3.0%RH

虽然SHT11测量精度比较高,但是DHT11从价格上来说远远低于SHT11,本设计主要应用于人的日常生活,选择合适的元器件用做设计,DHT11完成能满足我们日常生活检测的需求,故本次设计选择DHT11作为设计温湿度传感器。其实物图如下:

7

3.2.3 显示器

方案一:数码管显示,数码管按段数分为七段数码管和八段数码管,起驱动方式分别为静态驱动和动态驱动,静态驱动编程简单,显示亮度高但是占用I/O端口多,在十几应用时必须增加译码器驱动进行驱动,增加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动态电路是最广泛的显示方式之一,其能够节省大量的I/O端口,而且功耗低。针对数码管,其显示单调不具备数据的直观性。

方案二:LCD1602液晶显示,具有字符发生器ROM,可显示192种字符(32个5x10点阵字符和160个5x7点阵字符和),具有64个字节的自定义字符RAM,可以自定义4个5x11点阵字符或8个5x8点阵字符。具有80个字节的RAM,标准的接口特性,适配m6800系列mpu的操作时序。模块结构轻巧、紧凑、装配容易,像素分辨率高,尺寸小。

对于本次设计,只要同时能直观地显示温度湿度出来就可以了,选择LCD1602能够把温湿度很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不占用资源,在设定阈值时更能简洁明了,1602能显示两行字符,恰好对应分配给温度和湿度,本次设计选择LCD1602为显示元件。1602实物图如下:

4 系统硬件设计

4.1单片机STC89C51简介

8

STC89C51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CMOS八位微控制器,具有8K在系统在线可编程Flash存储器,使用ATMEL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产品引脚和指令完全兼容。片上Flash允许ROM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其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 4.1.1主要特性

(1)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2) 全静态操作:0Hz~33Hz; (3) 八个中断源;

(4) 8K字节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 (5) 掉电标识符; (6) 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 (7) 与MCS-51单片机产品兼容; (8) 全双工UART串行通道; (9) 三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10) 看门狗定时器; (11) 双数据指针; (12) 1000次擦写周期; (13)32个可编程I/O口线。 4.1.2 引脚功能说明

VCC:电源 GND:地

P0口:8位漏极开路的双向I/O口。作为输出口,每位能驱动8个TTL逻辑电平。对P0端口写“1”时,引脚用作高阻抗输入。当访问数据存储器和外部程序时,P0口也被作为低8位数据/地址复用。在这种模式下,P0具有内部上拉电阻。在Flash编程时,P0口也用来接收指令字节;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程序校验时,需要外部上拉电阻。

P1口: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输出缓冲器可以驱动4个TTL逻辑电平。对P1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此外,P1^0和P1^2分别作定时器/计数器的外部计数输入(P1^0/T2)和定时器/计数

9

器的触发输入(P1^1/T2EX),具体如下表所示。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接收低8位地址字节。P1引脚口功能见表1

表1 P1引脚口功能

引脚号 P1.0 P1.1 P1.5 P1.6 P1.7

第二功能

T2(定时器/计数器T2的外部计数输入),时钟输出 T2EX(定时器/计数器T2的重载/捕捉触发信号和方向控制)

MOSI(在系统编程用) MISO(在系统编程用) SCK(在系统编程用)

P2口: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输出缓冲器驱动4个TTL逻辑电平。对P2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在方位外部程序存储器或用16位地址读取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送出高八位地址。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2口也接收一些控制信号和高8位地址字节。

P3口: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输出缓冲器能驱动四个TTL逻辑电平。对P3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P3口亦作为STC89C51特殊功能(第二功能)使用,见表2。 端口引脚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表2 P3引脚的第二功能 第二功能 RXD(串行输入口) TXD(串行输出口) INTO(外中断0) INT1(外中断1) TO(定时/计数器0) T1(定时/计数器1)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RST:复位输入。晶振工作时,单片机复位需要RST脚持续2个机器周期高电平将。看门狗计时完成后,RST脚输出96个晶振周期的高电平。AXUR(地址8EH)特殊寄存器上的Disrto位可以使此功能无效。Disrto默认状态下,复位高电平有效。

10

ALE/:控制信号(ALE)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锁存低8位地址的输出

)也用作编程输入脉冲。

脉冲。在Flash编程时,此引脚(

在一般情况下,ALE以晶振1/6的固定频率输出脉冲,可用来作为外部定时器或时钟使用。然而,特别强调,ALE脉冲将会跳过,当每次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如果需要,通过将SFR(其地址为8EH)的第0位置“1”,ALE操作将无效。这一位置“1”,ALE仅在执行MOVC或MOVX指令时有效。否则,ALE将被微弱拉高。这个ALE使能标志位(SFR地址为8EH的的第0位)的设置对微控制器处于外部执行模式下无效。

: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当S51从外部程序存储器执行外部代码时,在每个机器周期被激活两次,而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

将不被激活。

/VPP: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控制信号。为使能从0000H到FFFFH的外部程

序存储器读取指令,

必须接地。为执行内部程序指令,

也接收12V电压。

应该接VCC。

在Flash编程期间,

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内部时钟发生电路的输入端。 XTAL2: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4.2 温湿度传感器DHT11简介和电路图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DHT11是一款含有已校准熟悉信号输出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温湿度传感技术和数字模块采集技术,确保产品具有卓越的长期稳定性和极高的可靠性。传感器包括一个NTC测温元件和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并与一个性能高的8位单片机相连接。因此该产品具有品质卓越、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极高等优点。每个DHT11传感器都在即为精确的湿度校验室中进行校准。校准系数以程序的形式存在OTP内存中,传感器内部在检测型号的处理过程中要调用这些校准系数。单线制串行接口,使系统集成变得简易快捷。超小的体积、极低的功耗,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米以上,使其成为给类应用甚至最为苛刻的应用场合的最佳选择。产品为4针单排引脚封装,连接方便。

典型的应用电路见图2:

11

图2应用电路 表3 DHT11引脚说明

pin 1 2 3 4 名称 VDD DATA NC GND 注释 供电3-5.5V 串行数据,单总线 空脚,悬空 接地,电源负极 总线空闲状态为高电平的时候主机把总线拉低等待DHT11响应, DHT11能检测到起始信号,主机必须把总线拉低,至少大于18ms。DHT11一旦接收到主机的开始信号,接着就等待开始信号的结束,然后发送80us的低电平响应信号,要读取DHT11的响应信号,必须等待开始信号的结束,并延时等待20-40us后才能够接受,主机发送开始信号后,这时候就可输出高电平或切换到输入模式,接着总线由上拉电阻拉高。DHT11发送响应信号的时候总线为低电平,DHT11把总线拉高80us之前,必须等到响应信号 发送,准备发送数据时,每一bit数据都以50us低电平时隙开始,数据位是0或1,是由高电平的长或短来决定。假如响应信号的读取为高电平,但是DHT11无响应响应,这

参数 条件 分辨率 精度 重复性 温度 温度 量程范围 长期稳0℃ 50℃ 25℃ 典型值 25℃ 0-50℃ 表4 DHT11性能说明 Min 1 Typ 8 1 ±4 ±1 Max ± 1 ±5 单位 Bit %RH %RH %RH %RH 30 20 20 ±1 90 80 90 %RH %RH %RH %RH/yr 12

定性 迟滞 互换性 分辨率 重复性 8 1 6 0 ±1 ±1 可完全互换 8 1 ±1 8 1 30 50 ±2 ℃ Bit ℃ ℃ S ℃ ℃ 响应时1/e(63%) 间 量程范 围 精度 时候说明路线可能连接不正常,当最后一bit数据传送结束后,DHT11把总线拉低50us,接着总线由上拉电阻拉高进入空闲状态。 4.3 显示器LCD1602简介和电路图

1602液晶也叫1602字符型液晶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阵型液晶模块它有若干个5X7或者5X11等点阵字符位组成,每个点阵字符位都可以显示一个字符。每位之间有一个点距的间隔每行之间也有间隔起到了字符间距和行间距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不能显示图形。

1602LCD是指显示的内容为16X2即可以显示两行,每行16个字符液晶模块(显示字符和数字)。

具有80个字节的RAM,标准的接口特性,适配M6800系列MPU的操作时序。模块 结构紧凑、轻巧、装配容易,像素尺寸小,分辨率高。颜色分单色(黑白)、彩色两 种。

使用时,可将P0与LCD的数据线相连,P2口与LCD的控制线相连,其中,TC1602第4脚RS为寄存器选择,第5脚RW为读写信号线,第6脚E为使能端。第7~14脚:D0~D7为8位双向数据线。

相反,因此在编写软件时需要做处理,使读取正确。LCD显示电路见图3所示。

13

图3 LCD显示图

4.4 报警系统设计

在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为了安全生产,对于一些重要的系统部位或参数,都设有紧急状态报警系统,以便提醒操作人员注意采取紧急措施。其方法就是把计算机采集的数据通过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数字滤波,标度变换之后,与该参数上下限给定值进行比较,如果高于上限值(或低于下限值)则进行报警,否则就作为采样的正常值,进行显示和控制。

本设计采用三个LED灯电路。如果温度和湿度都没有超过或低于程序设定值时,绿灯常亮.如温度和湿度没有在范围内,则相应的LED灯亮红色。

4.5 键盘设计

图4 报警系统设计电路

按键是用来设定温度、湿度上下限报警值,查看温度、湿度上下限报警值。主要有4个按键分别是功能选择键、上键、下键、确认键。

14

4.6 复位电路设计

图5键盘设计

RST引脚是单片机复位端,高电频有效。在引脚端输入至少连续两个单片机周期的高电频,单片机复位。使用时,在引脚与VSS引脚之间接一个10KΩ的下拉电阻,与VCC引脚之间接一个约10μF的电解电容,即可保证上电自动复位。本设计中复位电路见图6。

4.7 晶振电路设计

图6复位电路

单片机晶振的作用是为系统稳定提供周期性的时钟信号,一个晶振通常是一个系 统共用以使系统各部分保持同步,有些通讯系统的射频和基频使用不同的晶振,而是通过电子调整频率的方法保持同步。晶振通常与锁相环电路配合使用,以提供系统所需的时钟频率,可以用于同一个晶振项链的不同锁相环来提供的。设计中晶振电路见图7。

15

4.8 AT24C02存储器电路设计

图7晶振电路

AT24C02是EEPROM,可以配合温湿度采集控制系统存贮掉电前需要保存的数据,把设定的温湿度报警上限、下限保存下来。

图8 AT24C02存储器电路

5 系统软件设计模块

5.1 系统流程图

计算机在完成一项工作时,必须按顺序执行各种操作。这些操作是程序设计人员用计算机所能够接受的语言把解决问题的步骤事先描述好的,也就是事先编制好计算机程序,再由计算机去执行。另外,一个有效率的控制系统还需要完善的算法,由算法绘制出相应的流程图,这样根据流程图编制软件程序。

根据温湿度监控系统功能,系统软件流程图见图9。

16

图9系统流程图

5.2 按键扫描子程序

左起第一个键是功能选择键,按一次进入报警温度上限设置,此时显示上一次设置温度报警上限值(TH36)且光标不断闪烁,进行上限温度设置,设置好后按确认键。

按第二次,进行下限温度报警设置,此时显示上一次设置温度报警下限值(TL25)且光标不断闪烁,设置好后按确认键。

按第三次,进行上限湿度报警设置,此时显示上一次设置湿度报警上限限值(HH72)且光标不断闪烁,设置好后按确认键。

再按一次即第四次,进行下限湿度报警设置,此时显示上一次设置湿度报警下限限值(HL62)且光标不断闪烁,设置好后按确认键。

17

第二个按键是增加键,可以对上限温度或下限温度进行增大调整。 第三个按键是减小键,可以对下限温度或下限温度进行减小调整。

第四个按键是确认键,可以对温湿度上下限报警值保持到IIC(AT24C02)中。

5.3 编程思想

本次设计主要是能够实时显示出当前确切的温湿度。接通电源后将有一定缓冲时间,随后向模块发送命令,并接受模块所发送数据。经检查校验后,通过LCD1602显示。首先是LCD初始化,采用八位的数据端口,两行显示,5*7的点阵,然后可以通过按键切换,设置温湿度上限极限报警,报警值存放AT24C02存储器中。也可以通过按键查看报警上下限值。如果没有特殊情况,LCD会随着显示当前湿度与温度的数值。

18

图10 按键扫描自程序图

6 实物图

19

结束语

本设计综合利用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LCD显示等科学知识,完成了单片机控制的温度、湿度和显示装置的设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硬件的组成及设计方法。利用单片机C语言完成了系统软件的设计。

1. 把传感器技术应用到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实现了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数据采集和读取。

2. 利用LCD液晶的显示技术完成了环境温度、湿度及显示电路的设计。 3. 外接了蜂鸣器报警模块,在超过设定温湿度上下限时自动报警。

4. 在本设计的基础上皆有继电器模块,可以外接调温调湿电器,把功能扩展延伸为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控制。

5. 整个系统软硬件搭配合理,设计、开发、维护方便,性价比高。

由于单片机经济实用、开发简便,因而在工业控制、农业自动化、家电智能化等领域占据了广泛的市场。本文介绍的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实用性,但该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还有很多漏洞。还需要在智能化方面加以改进。特别是在提高稳定度和节省功耗等方面。不过,该产品有很好的可扩性能,比如,该设备的测量结果不仅能在本地显示,而且能利用单片机的RS-485总线通信协议和串行口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主控机,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存档。主控机负责控制指令的发送,以控制各个从机的温湿度采集和收集测量数据,并对测量结果(包括历史数据)进行整理、显示和存储。从机与主控机之间也能够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从而达到系统整体统一、和谐的效果。

20

参考文献

[1] 郭天祥.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李晓荃.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3] 刘和平.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

[4] 徐爱均.单片机高级语言 C51 应用程序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 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二版)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6] 江国强.现代数字逻辑电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

[7] 张勇.PROTEL 99SE 电路设计技术入门与应用(第一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 [8]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五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

21

致 谢

经过一个多月的找资料和设计,本次设计基本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同学们的指导和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顾建雄老师。顾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阶段中,从查阅资料到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和论文检查,后期指点设计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除了敬佩顾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我的同学对我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在软件的使用方面,正因为如此我才能顺利的完成设计,我要感谢我的母校——河西学院,是母校给我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另外,我还要感谢那些曾给我授过课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教会我专业知识。

最后,感谢校图书馆这么好的搜索平台让我快捷的搜索网上相关资料,让我节省了很多时间。

在此,我再说一次谢谢!谢谢大家!!

22

附录

整个系统原理图

23

程序清单

//****************************************************************// // DHT11温度、湿度采集 //单片机 : AT89S52 或 STC89C51RC

//功能 : (1)串口发送温湿度数据 波特率 9600 // (2)液晶1602显示温度、湿度值

// (3)可设置温度、湿度上下限报警值,报警值具有数据保存功能(数据保存在IIC AT24C02)

// (4)可查询温度、湿度上限、下限报警值 //硬件连接:P2.3口为通讯口连接DHT11,DHT11的电源和地连接单片机的电源和地,单片机串口加MAX232连接电脑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Keil library #include //Keil library

typedef unsigned char U8; /* defined for unsigned 8-bits integer variable 无符号8位整型变量 */

typedef signed char S8; /* defined for signed 8-bits integer variable 有符号8位整型变量 */

typedef unsigned int U16; /* defined for unsigned 16-bits integer variable 无符号16位整型变量 */

typedef signed int S16; /* defined for signed 16-bits integer variable 有符号16位整型变量 */

typedef unsigned long U32; /* defined for unsigned 32-bits integer variable 无符号32位整型变量 */

typedef signed long S32; /* defined for signed 32-bits integer variable 有符号32位整型变量 */

typedef float F32; /* single precision floating point variable (32bits) 单精度浮点数(32位长度) */

typedef double F64; /* double precision floating point variable (64bits) 双精度浮点数(64位长度) */ //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Data_0_time 4

//----------------------------------------------//

//----------------IO口定义区--------------------// //----------------------------------------------//

#define DataPort P1 //LCD1602数据端口

sbit LCM_RS=P2^0; //LCD1602命令端口 sbit LCM_RW=P2^1; //LCD1602命令端口

24

sbit LCM_EN=P2^2; //LCD1602命令端口 sbit P2_0 = P2^3 ; sbit sda=P3^7;// sbit scl=P3^6;//

bit write=0; //写24C02的标志 sbit AlarmTemp=P2^4; sbit AlarmHum=P2^5; sbit staticOK=P2^6; bit set_temp_up=0; bit set_temp_down=0; bit set_humidity_up=0; bit set_humidity_down=0; sbit si=P3^4; sbit rclk=P3^3; sbit sclk=P3^2;

sbit key_set=P0^0; sbit key_up=P0^1; sbit key_down=P0^2; sbit key_ok=P0^3;

//----------------------------------------------// //----------------定义区-------------------- // //----------------------------------------------// U8 U8FLAG,k;

U8 U8count,U8temp;

U8 U8T_data_H,U8T_data_L,U8RH_data_H,U8RH_data_L,U8checkdata; U8

U8T_data_H_temp,U8T_data_L_temp,U8RH_data_H_temp,U8RH_data_L_temp,U8checkdata_temp;

U8 U8comdata;

U8 outdata[5]; //定义发送的字节数 U8 indata[5];

U8 count, count_r=0,num; U8 str[5]={\U16 U16temp1,U16temp2;

U8 a,b,c,aa,selectnum=0,value,downnum=0,checknum; U8 value_shi,value_ge,downnum_shi,downnum_ge; U8 shidu_shi,shidu_ge,wendu_shi,wendu_ge; uchar a,num,sec,tcnt,ge,shi,temp;

U8 temp_uplimit,temp_lowlimit,humidity_uplimit,humidity_lowlimit;

U8 Alarm_temp_up,Alarm_temp_low,Alarm_humidity_up,Alarm_humidity_low; void Delay(U16 j) { U8 i;

25

for(;j>0;j--) scl=1; { delay(); for(i=0;i<27;i++); }

delay();

} void write_byte(uchar date) sda=1; } { {

void delay1ms(uint z) { u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void delay() { ;; } void start() //开始信号 { sda=1; delay(); scl=1; delay(); sda=0; delay(); } void stop() //停止 { sda=0; delay(); scl=1; delay(); sda=1; delay(); } void respons() //应答 { uchar i; scl=1; delay(); while((sda==1)&&(i<250))i++; void init() }

delay();

uchar i,temp; temp=date; for(i=0;i<8;i++) temp=temp<<1; scl=0; delay(); sda=CY; delay(); scl=1; delay(); } scl=0; delay(); sda=1; delay(); } uchar read_byte() { uchar i,k; scl=0; delay(); sda=1; delay(); for(i=0;i<8;i++) { scl=1; delay(); k=(k<<1)|sda; scl=0; delay(); } return k;

26

}

void write_add(uchar address,uchar date) {

start();

write_byte(0xa0); respons();

write_byte(address); respons();

start();

write_byte(0xa0); respons();

write_byte(address); respons(); start();

write_byte(0xa1); respons();

date=read_byte(); stop(); return date; }

SendData(U8 *a) {

outdata[0] = a[0]; outdata[1] = a[1]; outdata[2] = a[2]; outdata[3] = a[3]; outdata[4] = a[4]; count = 1;

SBUF=outdata[0]; }

void Delay_10us(void) {

U8 i; i--; i--; i--; i--; i--; i--; }

void COM(void) { U8 i;

write_byte(date); respons(); stop(); }

uchar read_add(uchar address) { uchar date;

for(i=0;i<8;i++) { U8FLAG=2; //---------------------- //P2_1=0 ; //T //P2_1=1 ; //T //---------------------- while((!P2_0)&&U8FLAG++); Delay_10us(); Delay_10us(); // Delay_10us(); U8temp=0; if(P2_0)U8temp=1; U8FLAG=2; while((P2_0)&&U8FLAG++); //---------------------- //P2_1=0 ; //T //P2_1=1 ; //T //---------------------- //超时则跳出for循环 if(U8FLAG==1)break; //判断数据位是0还是1 // 如果高电平高过预定0高电平值则数据位为 1 U8comdata<<=1; U8comdata|=U8temp; //0 }//rof }

//-------------------------------- //-----湿度读取子程序 ------------ //-------------------------------- //----以下变量均为全局变量--------

27

//----温度高8位== U8T_data_H------ //----温度低8位== U8T_data_L------ //----湿度高8位== U8RH_data_H----- //----湿度低8位== U8RH_data_L----- //----校验 8位 == U8checkdata----- //----调用相关子程序如下---------- //---- Delay();, Delay_10us();,COM(); {

DataPort=0xff;

LCM_RS=0;LCM_RW=1;_nop_(); LCM_EN=1;_nop_();_nop_(); while(DataPort&0x80); LCM_EN=0; }

//--------------------------------

/*******************************/ /*******************************/ void WaitForEnable(void)

void WriteCommandLCM(uchar CMD,uchar Attribc) {

if(Attribc)WaitForEnable(); LCM_RS=0;LCM_RW=0;_nop_(); DataPort=CMD;_nop_();

LCM_EN=1;_nop_();_nop_();LCM_EN=0; }

/*******************************/ void WriteDataLCM(uchar dataW) { WaitForEnable();

LCM_RS=1;LCM_RW=0;_nop_(); DataPort=dataW;_nop_();

LCM_EN=1;_nop_();_nop_();LCM_EN=0; }

/***********************************/

void InitLcd() {

WriteCommandLCM(0x38,1); WriteCommandLCM(0x08,1); WriteCommandLCM(0x01,1); WriteCommandLCM(0x06,1); WriteCommandLCM(0x0c,1); }

/***********************************/

void DisplayOneChar(uchar X,uchar Y,uchar DData) { /*******************************/

Y&=1; X&=15; if(Y)X|=0x40; X|=0x80;

WriteCommandLCM(X,0); WriteDataLCM(DData); }

/**************************************

延时5微秒(STC90C51RC@12M)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调整此函数,注意时钟过快时需要修改

当改用1T的MCU时,请调整此延时函数**************************************/

void Delay5us() {

_nop_();_nop_();_nop_();_nop_(); _nop_();_nop_();_nop_();_nop_(); _nop_();_nop_();_nop_();_nop_(); }

void conversion(uint temp_data,uint temp1_data) {

wendu_shi=temp_data/10+0x30 ; temp_data=temp_data; //取余运算

wendu_ge=temp_data+0x30;

shidu_shi=temp1_data/10+0x30 ; temp1_data=temp1_data; //取余运算

shidu_ge=temp1_data+0x30; }

28

//**********************************/

void changgeset(uint value_data) {

value_shi=value_data/10+0x30;

value_data=value_data; //取余运算

value_ge=value_data+0x30; }

void Key_set_scan() {

if(key_set==0) {

delay1ms(10); if(key_set==0) {

TR1 = 0; // 停止计时 selectnum++; if(selectnum==1) {

value=read_add(2); changgeset(value);

set_temp_up=1;//设置温度上限位 set_temp_down=0; set_humidity_up=0; set_humidity_down=0; DisplayOneChar(10,0,'T'); DisplayOneChar(11,0,'H'); DisplayOneChar(12,0,':');

DisplayOneChar(13,0,value_shi); DisplayOneChar(14,0,value_ge);

WriteCommandLCM(0x80+0x40+15,02); WriteCommandLCM(0x0f,02); }

if(selectnum==2) {

value=read_add(3); changgeset(value);

set_temp_down=1;//设置温度下限位 set_temp_up=0; set_humidity_up=0; set_humidity_down=0; DisplayOneChar(10,1,'T'); DisplayOneChar(11,1,'L'); DisplayOneChar(12,1,':');

DisplayOneChar(13,1,value_shi); DisplayOneChar(14,1,value_ge);

WriteCommandLCM(0x80+0x40+15,02); WriteCommandLCM(0x0f,02); }

if(selectnum==3) {

value=read_add(4); changgeset(value);

set_humidity_up=1;//设置湿度上限位 set_humidity_down=0; set_temp_down=0; set_temp_up=0;

DisplayOneChar(10,0,'H'); DisplayOneChar(11,0,'H'); DisplayOneChar(12,0,':');

DisplayOneChar(13,0,value_shi);

DisplayOneChar(14,0,value_ge);

WriteCommandLCM(0x80+0x00+15,02);

WriteCommandLCM(0x0f,02); } if(selectnum==4) {value=read_add(5); changgeset(value);

set_humidity_down=1;//设置湿度下限位 set_humidity_up=0; set_temp_down=0; set_temp_up=0;

DisplayOneChar(10,1,'H'); DisplayOneChar(11,1,'L'); DisplayOneChar(12,1,':');

DisplayOneChar(13,1,value_shi); DisplayOneChar(14,1,value_ge); WriteCommandLCM(0x80+0x40+15,02); WriteCommandLCM(0x0f,02); } if(selectnum==5)

29

{ set_humidity_down=0; set_humidity_up=0; set_temp_down=0; set_temp_up=0; selectnum=0; selectnum=0; TR1=1; WriteCommandLCM(0x0c,1); } while(!key_set);//等待按键释放 } }

/////////////////////////// if(key_ok==0) { delay1ms(10); if(key_ok==0) { write=1;

set_humidity_down=0; set_humidity_up=0; set_temp_down=0; set_temp_up=0; TR1=1; while(!key_ok);//等待按键释放 } }

///////////////////////////////// if(key_up==0) {

delay1ms(10); if(key_up==0) {

TR1 = 0; // 停止计时 value++;

if(value==99)value=0; changgeset(value); if(set_temp_up==1) {

//温度上限加

temp_uplimit=value; DisplayOneChar(10,0,'T'); DisplayOneChar(11,0,'H'); DisplayOneChar(12,0,':');

DisplayOneChar(13,0,value_shi); DisplayOneChar(14,0,value_ge);

WriteCommandLCM(0x80+0x00+15,02); WriteCommandLCM(0x0f,02); }

if(set_humidity_up==1) {

//湿度上限加

humidity_uplimit=value; DisplayOneChar(10,0,'H'); DisplayOneChar(11,0,'H'); DisplayOneChar(12,0,':');

DisplayOneChar(13,0,value_shi); DisplayOneChar(14,0,value_ge);

WriteCommandLCM(0x80+0x00+15,02);

WriteCommandLCM(0x0f,02); }

if(set_temp_down==1) {

//温度下限

temp_lowlimit=value; DisplayOneChar(10,1,'T'); DisplayOneChar(11,1,'L'); DisplayOneChar(12,1,':');

DisplayOneChar(13,1,value_shi); DisplayOneChar(14,1,value_ge); WriteCommandLCM(0x80+0x40+15,02); WriteCommandLCM(0x0f,02); }

if(set_humidity_down==1) {

//湿度下限 humidity_lowlimit=value; DisplayOneChar(10,1,'H'); DisplayOneChar(11,1,'L'); DisplayOneChar(12,1,':');

DisplayOneChar(13,1,value_shi); DisplayOneChar(14,1,value_ge); WriteCommandLCM(0x80+0x40+15,02); WriteCommandLCM(0x0f,02); }

30

while(!key_up);//等待按键释放 DisplayOneChar(13,0,value_shi); } } ////////////////////////////////// if(key_down==0) { delay1ms(10); if(key_down==0) { TR1 = 0; // 停止计时 value--; if(value==0) value=99; changgeset(value); if(set_temp_down==1) } //温度下限 temp_lowlimit=value; DisplayOneChar(10,1,'T'); DisplayOneChar(11,1,'L'); DisplayOneChar(12,1,':'); DisplayOneChar(13,1,value_shi); DisplayOneChar(14,1,value_ge); WriteCommandLCM(0x80+0x40+15,02); WriteCommandLCM(0x0f,02); } if(set_humidity_down==1) { //湿度下限 humidity_lowlimit=value; DisplayOneChar(10,1,'H'); DisplayOneChar(11,1,'L'); DisplayOneChar(12,1,':'); DisplayOneChar(13,1,value_shi); DisplayOneChar(14,1,value_ge); WriteCommandLCM(0x80+0x40+15,02); WriteCommandLCM(0x0f,02); } if(set_temp_up==1) { //温度 temp_uplimit=value; DisplayOneChar(10,0,'T'); DisplayOneChar(11,0,'H'); DisplayOneChar(12,0,':'); DisplayOneChar(14,0,value_ge); WriteCommandLCM(0x80+0x00+15,02); WriteCommandLCM(0x0f,02); } if(set_humidity_up==1) { //湿度 humidity_uplimit=value; DisplayOneChar(10,0,'H'); DisplayOneChar(11,0,'H'); DisplayOneChar(12,0,':'); DisplayOneChar(13,0,value_shi); DisplayOneChar(14,0,value_ge); WriteCommandLCM(0x80+0x00+15,02);

WriteCommandLCM(0x0f,02); } while(!key_down);//等待按键释放 } } } void Save_Limit_Vlaue() { if(write==1&&set_temp_up==1) { write=0; //清零 write_add(2,temp_uplimit); //在24c02的地址2中写入数据temp_uplimit温度上限值 } if(write==1&&set_temp_down==1) { write=0; write_add(3,temp_lowlimit); //在24c02的地址3行慈胧emp_uplimit温度下限值 } if(write==1&&set_humidity_up==1) { write=0; write_add(4,humidity_uplimit); //在24c02的地址4中写入数据humidity_uplimit湿度上限值

31

}

if(write==1&&set_humidity_down==1) {

write=0;

write_add(5,humidity_lowlimit); //在24c02的地址5中写入数据humidity_lowlimit湿度下限值 } }

void Alarm_Limit() {

//Alarm_temp_up=read_add(2); //读出temp_uplimit温度上限值//

Alarm_temp_low=read_add(3); //读出temp_uplimit温度下限值

//Alarm_humidity_up=read_add(4); //读出humidity_uplimit湿度上限值

//Alarm_humidity_low=read_add(5); //读出humidity_lowlimit湿度下限值

if(U8T_data_H>=24&&U8T_data_H<=32)//判断温度值是否超出设定范围,如超出LED亮 {

AlarmTemp=1; staticOK=0; } else {

AlarmTemp=0; staticOK=1; }

if(U8RH_data_H>=55&&U8RH_data_H<=78)//判断湿度值是否超出设定范围,如超出LED亮 {

AlarmHum=1; staticOK=0; } else {

AlarmHum=0; staticOK=1;

}

}

32

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批表

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物理学 教师姓名 顾建雄 职称 副教授 学历 研究生 拟选论文(设计)题目 选题内容与要求: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测控系统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测控系统主要用来实现温室大棚中温度和湿度的自动调节,其基本内容与要求如下: (1)采用51单片机+DHT11温湿度传感器+AT24C02(存储器)+LCD1602液晶显示+蜂鸣器。检测环境的温湿度,预定报警值,超过上限值或低于下限值就会报警。 (2)上电显示环境温湿度值。带温湿度报警、显示功能,可设置报警范围(报警上限值和下限值存放IIC)。 (3)4个按键操作:温湿度报警范围设置。 (4)可查询设定温度、湿度报警上限值和下限值。 教研室(研究所、中心)负责人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审核意见: 学院(章) 年 月 日 注:本表按选题填写,每题一页,由学院存档。

河西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情况

登记表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指导时间 2012.10.14 2012.12.23 2013.3.15 2013.4.10 2013.4.28 2013.5.10 2013.5.21 段学艳 顾建雄 指导地点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测控系统研究 所属学院 所在单位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河西学院 专业 职称 物理学 副教授 年级 学历 学生签名 2009级 研究生 备 注 指 导 内 容 实验楼905 获取大量的相关资料 实验楼905 综合设计要求进行分析,确定电路主体芯片 实验楼905 确定论文的的写作思想的方向 实验楼905 确定电路原理图,进行电路原理分析,计算 实验楼905 查看论文初稿,进行初稿的修改 实验楼905 查看、调试实物 实验楼905 详细进行论文的修改使得论文内容和格式更完善 备注:如果是几个导师联合指导,可加行填写导师信息;可加附页。

34

河西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审表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评审评审要素 基元 评审内涵 满分 5 5 5 5 5 实评分 目的明确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符合要求 综合训练的基本要求 选题理论意义或 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对质量实际价值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研究中的某个理论或方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20% 题目规模适当 选题恰当 难易度适中 查阅文献 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本论文所涉资料能力 及的有关研究状况及成果,并恰当运用 综合运用 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研究和阐述问题;论10 知识能力 文内容有适当的深度、广度和难度 研究方案的 能力设计能力 水平40% 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 整体思路清晰;研究方案合理可行 10 能运用本学科常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手段(如计算机、实验仪器设备等)进行实验、实践并加10 工处理、总结信息 5 5 能阅读、翻译一定量的本专业外文资料、外文摘外文应用 要和外文参考书目(特殊专业除外)体现一定的能力 外语水平 文题相符 较好地完成论文选题的目的要求 写作水平 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论文质量40% 写作规范 15 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用语、格式、图表、数10 据、量和单位、各种资料引用规范化、符合标准 5 5 论文篇幅 符合学校文件要求 成果的理论成果富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际运用价值 或实际价值 成绩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评审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35

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论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测控系统研究 学生姓名 段学艳 所属学院 物电院 专业 物理学 年级 2009 答辩情况记录(包括自述、主要问题、回答、专家点评等内容): 答辩会议秘书: 年 月 日 答辩小组意见: 主席: 年 月 日 学院答辩委员会意见: 答辩委员会主任: 年 月 日 备注:此表在答辩前由学生填好表头并打印提交学院答辩小组,答辩时由秘书填好答辩情况记录并签字,之后返还学生与论文一起提交学院办公室。

答辩成绩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jy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