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更新时间:2024-06-08 23: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美国已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出口国,同时中国也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随着两国贸易差额逐年高速增长,中美产生的贸易纠纷也日益严重。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在很长时期内处于失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中美贸易逆差逐年增加。2015年中美贸易逆差为 3647.6 亿美元,增长达4.38倍,占美国总贸易逆差的 47%。虽然巨额的贸易逆差给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支持,但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贸易失衡问题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巨额外汇占款致使通货膨胀加剧,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对于美国而言,表面上巨额的对中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美国制造业的长远发展,中国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进而拉动经济飞速发展也可能威胁到美国世界霸主之位,实际上美国从中美贸易往来中获得了巨额收益。本文在对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由此提出对策建议。

一、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分析 (一)中美贸易逆差不断加大

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美国贸易额持续增长。据美国商务部数据统计,201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5906.8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5.1%。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额为1240.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6%;美国对中国进口额为4666.6亿美元,和上年相比增长6%,占美国全年进口总额的19.9%。美方贸易逆差为3426.3亿美元,同2014年相比增长7.5%。2005-2015年间,中美双边贸易额从2115 亿美元增加到5906.8亿美元,增长了3791.8亿美元。此外,截止2015年底,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同时,中美贸易逆差随着中美贸易额的增大而不断加大。据中方统计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逆差,首次出现在1993年。而据美方统计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逆差自1983 年首次出现,为3.1 亿美元,此后一直处于缓慢增长阶段,到2000年达838.33 亿美元。2000年之后,中美贸易逆差处于迅猛增长阶段,除 2009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回落外,从 2001 年的 830.96 亿美元增大到 2015年的 3647.6 亿美元。两国统计的中美逆差基本呈相同趋势,仅仅是在起始年份和逆差总额上有差异。截止目前,中美逆差仍在进一步扩大(见图 1)。 (二)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由于中美贸易逆差逐渐加大,美国不断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严重。将中国商务部从2000 年起的统计数据和美国商务部从1994 年起的统计数据对比发现, 2007 年中美贸易逆差高达256 亿美元,大约

相当于美国全年对外贸易总差额1/3。之后受经济危机影响,中美贸易差额在2009年时出现大幅下降,降幅达14.83%。此后,从2009年开始世界经济出现回暖现象,中美贸易逆差又开始新一轮的增长。近年来,中美贸易逆差扩大的同时,中国遭到美国的贸易壁垒也日益频繁。2016年2月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将要对中国生产的木制卧室家具展开反倾销全面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调查,审查如果取消反倾销,在合理并且可预见的时间内,产自中国的木制卧室家具给美国产业带来的经济损害是否有再次发生的可能。在此事件过去的6天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再次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缝碳钢和合金钢规范管、管线管和压力管作出反倾销疾速日落复审调查终裁:若取消反倾销措施,涉案产品对美国国际产业的损害将会依照98.74%的倾销幅度持续发作。由此可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导致中国将面临更多贸易摩擦。

(三)中美贸易商品中劳动技能和技术含量发生变化 据商务部历年统计数据显示,1995―2015 年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中等劳动技能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则是以高级劳动技能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与中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为主。从商务部公布的历年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分类及变化趋势分析可知,从金融危机过后至今,

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出口产品数量总体上稳步增加,而美国出口到中国的高级劳动技能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从2008年后开始快速下降,在经济回暖后开始增加,但是增速远不及以前。甚至在 2011年被中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替代,后者在美国向中国出口量排名中排在首位。从美国商务部网站公布数据可知,美国出口到中国的高科技产品比例是以美国向全世界出口的高科技产品比重为标准上下浮动。另外,从2008年以来,在高科技产品出口中,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远远低于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额,这个比重从2001年的18.3%降到2015年的7.6%,显然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中美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数据分析可得,中美双方贸易结构自 2011 后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图3所示,2011 年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和价值均呈上涨趋势。2011 年后,尽管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宗商品价值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然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下降,中国从美国开始大量进口大宗商品,数量总体上得到快速提升。相应的,总值也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在2011年之后大宗商品中的食品类产品、农业原材料、金属矿产品、燃料的价格均出现明显下降。由此可知, 2011 年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宗商品数量和2011 年前相比有较大增幅,从而,贸易结构发生了

实质性改变。

二、中美贸易失衡原因分析

(一)统计误差因素增大中美贸易差额,美方严重高估逆差实际数额 由于中美两国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致使中美双方的统计数据一直存在差距。商务部2016年1月28日发布消息称,根据中方统计,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同比增长0.6%。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根据美方统计,2015年1-11月,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5691.7亿美元,同比上升2.4%,占美货物贸易总额的16.2%,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美方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如下:第一,美国将中国香港转口贸易额也计算在内,但是它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到除了中国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香港的贸易转口;第二,计算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时,出口额往往按离岸价格来计算,进口额通常按到岸价格来计算,这样一来,在计算中美贸易逆差时,就对装卸、运输和保险等费用进行了双倍计算。根据中美双方近5年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双方计算的贸易逆差出入虽然在逐年减少,但是逆差额仍然较大,美国现在采用的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了逆差的实际数额。 (二)中美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实体经济本身,美国对中国的限制有增无减

中美贸易收支中的美国实际收入弹性是1.5523,说明伴

随着美国GDP 的不断增长,贸易逆差也在进一步扩大。再者,随着美国经济日益凸显的虚拟化和去工业化特点,美国未来将主要依靠第三产业的繁荣来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所以美国人的生产生活必需品一般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同时,美国政府长期以来采取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消费,但是美国国内难以满足民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所以直接促进了进口的增长。另外,美国对中国一贯采用的歧视性出口政策致使美国的出口受到限制,中美贸易差额进一步加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激烈,美国为了不和贫穷国家竞争,提高其他国家的准入标准,进而提高了外国企业的生产成本,目的是削弱外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美国政策干预导致贸易结构失衡,建立严密的技术出口管制政策

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市场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美国依然实行以往所采用的贸易政策,继续推行“出口保护主义”和“市场限制主义”。美国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技术出口管制方案,例如《2014 财年综合拨款法案》中就包含了“限制部分政府机构采购中国生产的信息技术产品、限制对华出口商业卫星和零部件”等歧视对华贸易的内容。例如,在农业、航空等先进制造领域,美国对其他国家的限制一直有增无减,尤其是对中国,限制更加严重,结果是美国的可出口商品不

断减少,美国在全球出口总规模的比重降低。相反,那些政策弹性较大的国家例如德国,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对华出口,诸如此类的“国家卖方竞争”肯定会对美国产生“挤出效应”,大量减少美国出口。虽然表面上保护了美国本土的高新技术,但是无形中也因为放弃了中国市场而削弱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四)美国对中国实行产业转移,客观上加大了美对华贸易逆差

从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全球制造业逐渐向中国转移,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从全球化产业链视角来看,美国处在价值链的顶端主要从事销售、研发、服务等工作,而中国处在一个较低位置,主要负责加工和组装。从商务部外资司官网数据分析得出,美国的国家战略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而将附加值较低的基础加工制造业则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相比,中国恰好相反。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表示,90%的美国自华进口产品仅仅是代替了从东亚和东南亚主要国家的进口,其中大部分是低附加值的电子机械、玩具和服装等,只有将近10%自华进口的高附加值产品能够和美国本国产品形成竞争。此外,美国的对外投资数量排在世界首位,不仅海外投资给美国带来了巨大收益,而且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贸易转移,也给美国带来了大量贸易逆差。近年来,美国很多公司将生产地转

移到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的中国,再将制成品返销回美国,产生的贸易额在外贸统计时归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内。据中国海关统计,如果除去跨国公司此类关联贸易额,中美贸易逆差将下降2/3,对华贸易逆差将下降30%左右;如果再除去美国在中国外资企业的顺差,中美贸易逆差将减少73%;而扣除加工贸易顺差,中美贸易逆差将减少91%。总而言之,发达国家向中国的产业转移,从客观角度上来看加大了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

三、平抑中美贸易失衡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统计协调机制,统一统计口径

中美两国贸易统计误差存在的原因在于统计方法不同,但是双方都坚持使用自己的统计方法,虽然双方曾经有过争执,但是都没有提出一致认同的解决办法。国外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美国和日本以及韩国等国都建立了专门的贸易统计协调机制,尤其美国和加拿大的贸易协调机制非常完善,双方统计误差极小。从中美贸易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应该建立统计协调机制,统一统计口径,在统计时运用真实、可靠的数据,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以此来协调两国之间的贸易统计数字。

(二)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现阶段,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很不完善,存在大量

缺口,现有的知识产权竞争力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要投入更多物力和财力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尽全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才能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上的综合竞争力。还要在产品设计方面向国外学习,对产品进行整体包装,提高产品本身质量,运用现代营销方式等大打品牌战,向争创国际名牌迈进。在承接产业时应该多选择附加值高或高新技术产业,舍弃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加大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承接比例,积极扩展新兴市场,挖掘一些有新的出口比较优势产品。我国还应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一部分附加值较低的产品转移到其他国家生产,鼓励企业走出去,从而优化产业结构。 (三)积极促进与美国谈判,尽力使美国放松对华出口管制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美国带来了威胁,美国对中国实行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愈演愈烈,中美贸易逆差受其影响不断扩大。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问题通过制裁和限制是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只有两国建立友好的对话谈判才能缓解。减小中美贸易逆差需要两个国家的共同努力,我国需要致力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以此来增强国际话语权,同时也可以选用以柔克刚的迂回战术,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向美国强调并且建议其放松对华出口管制,逐步放开军品、军民两用品以及民用高新技术品的对华限制,缩小中美贸易逆差,促进中美贸易协调发展。

(四)减少对外资的依赖,鼓励内资企业发展 对于中国而言,引进外资并没有带来先进的技术,而是简单的成为外国企业的加工者,收益微薄。因为在中国设厂的外资企业,其研发总部以及战略制定中心都设在我国境外,而这些公司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此。同时美国在高新技术出口的问题上对中国留有出口限制,因此,外资的加入很难将外国高新技术和优秀的管理经营模式输出到中国,而中国的企业想要以合理的价格购买美国的高新技术则更是困难重重。所以中国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培养具有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年青一代,才能够逐步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从政府方面来说,首先,政府应该重点建设国内市场,努力为扩大内需提供资源保障,使其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其次,应该稳定物价,在房地产投资方面采取限制措施,提升大众对于普通生活消费品的购买欲望。再次,应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提高居民收入,加快完善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秦倩.中美贸易失衡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3(05).[2]张心宇.中美贸易摩擦现状与对策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3).

[3]王晓丹.中美贸易产品结构不平衡对我国的影响及对

策[J].经济纵横,2011(02).

[4]黄晓凤,廖雄飞.中美贸易失衡主因分析[J].财贸经济,2011(04).

[5] 朱维巍.究竟谁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因――来自中美分行业产品异质性视角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研究, 2014(09).

[6] 杨?B晖.汇率制度改革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11).

[7] 林斐婷.产品内分工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分析[J].亚太经济, 2014(03).

策[J].经济纵横,2011(02).

[4]黄晓凤,廖雄飞.中美贸易失衡主因分析[J].财贸经济,2011(04).

[5] 朱维巍.究竟谁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因――来自中美分行业产品异质性视角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研究, 2014(09).

[6] 杨?B晖.汇率制度改革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11).

[7] 林斐婷.产品内分工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分析[J].亚太经济, 2014(0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jx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