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基本体式

更新时间:2024-07-10 11: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议论文的基本体式

第一课时 核心技能导练

议论文的基本体式 技法指要

一、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是直接说明事理、阐发见解、论述主张的文章。它的中心在于“事理”“见解”“主张”,它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这些都是和记叙文相区别的。议论文所回答的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是什么?——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怎么办?——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写作议论文额一般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展开追问,铺开思路。

比如写作命题作文《谈“机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这样设问展开思路:

机遇是什么?→为什么要抓住机遇?(机遇是成功的惟一因素吗?古今中外有抓住机遇取得成功的人和事吗?抓不住机遇会怎样?)→怎样才能抓住机遇?(自身要具备什么素质?如何把握机会?)

论说的基本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要充分而且必要,还要摆得位置合理。所谓“讲道理”,说到底是分析事物之间(或一个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诸如“物质和精神”“现象和本质”“局部和整体”“偶然和必然”“原因(条件)和结果”“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等等。要从文章的需要出发,该分析哪一种关系就分析哪一种关系,只要这分析是科学的,就会被多数人接受。除了“摆事实,讲道理”之外,还有打比方、做比较、引言论等方法。论说文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判断、每一个推理都要准确,都要合乎逻辑。准确了,才能鲜明,也才能做到生动。

二、议论文的体式

高三复习重点学习三类体式:阐释体、评论体、引申体。这三种体式,既考虑到议论文本身的特点,又照顾到中学生议论文训练的实际。

阐释体 这是按特定目的或要求对某种事理、观点或问题进行阐释和论证的文章。命题作文如果写作为议论文,常用这一体式。命题作文所给的标题,可以是一个或是几个概念,如“说‘小’”“水滴和大海”“教师?家长?学生?”“谈意气”;也可以是一个判断,如“近墨者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可以是一个问题,如“失败,意味着什么?”不管是概念性标题,还是判断性、设疑性标题,作者的任务都是对所给定的对象进行阐释。其论述结构可以根据阐释的问题和逻辑顺序,按照“引论(是什么)→本论(为什么)→结论(怎么办)”展开,也可以按照“总论—分论”的形式展开,分论部分可以用几个并列式分论点展开。

【例文1】

治学“八字经”

李步云

在长期的学习与研究法律的过程中,深感“求实、创新、严谨、宽容”的治学理念非常重要。

对治学而言,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

【总论:提出总论点——““求实、创新、严谨、宽容”四个治学理念”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

求实是治学的根基。治学之本,在于学以致用。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术研究不能只关注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甚至 “无的放矢”、“无病呻吟”,而应密切关注我国理论与实践所需要探究和回答的问题。另外,学者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应将其投入到探究和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去。只有联系实际的理论,符合时代需要的理论,才是真正有用的理论。

【分论点一:“求实是治学的根基”。将分论点置于段首,作为全段的中心句。然后通过引用论证和比较论证,论述求实的重要,指出求实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创新是治学的追求。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科学便难有进步。一篇文章、一份研究报告、一本书,总得在某一方面较之前人的研究有所进步。在学术上要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一是要勤于思考,二是要有创新勇气。人们常说,做学问要“多读、多看、多想、多写”。这其中,多想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养成习惯的。勤于思考、习惯思考,才能比别人早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取得理论突破。因此,有人形象地说,当一个人思考问题到了着迷的地步,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另外,要想创新,还得有创新勇气。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一旦确信了一个真理,那就必须在科学、自信的基础上敢于坚持下去,不说假话,不哗众取宠。

【分论点二:“创新是治学的追求”。摆出分论点后,从创新的意义和条件展开论述。】

严谨是治学的品格。严谨,首先要求工作态度必须认真负责,其次要求思维方法必须科学缜密。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浮躁和马虎是其大忌。要深知“文章千古事”,“宁可少些,但要好些”,力争大小文章都经过反复斟酌、推敲。鲁迅写文章经常要修改多遍,把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字句都删去。科研工作者应该具有这种认真的精神。如果说科学研究像过河,那么,研究方法就是过河的船与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便是最好的船与桥。

【分论点三:“严谨是治学的品格”。主要论述严谨的要求和必要性,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方法。】

宽容是治学的美德。做人需要宽容,治学更需要宽容。由于对问题的认识不同,学者们的学术观点也会有所差别。我们不仅要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有能够坚持真理的严谨态度和方法,还要有相互尊重的宽容精神。人非圣贤,每个人的感知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各持严谨的态度和敢于为真理奋战的勇气进行学术讨论,才能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害怕别人批评,只能说明自己缺少底气和雅量,而这样的学者是难有更大作为的。对于学者是这样,对于整个学术界也同样如此,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2009年12月18日)

【分论点四:“宽容是治学的美德”。本段主要从实际出发,论述治学需要宽容。整篇文章采用总分式展开论述,分四个方面阐述了治学“八字经”,简洁清晰。分论部分将分论点分得合理、摆得顺畅。】

评论体 这是对特定事物特定言行进行评论的文章。材料文章如果要写成议论文体,常用评论体。评论体议论文必备条件:评论对象交代清楚(突出重点和要点),自己观点正确、态度鲜明,对事物的分析入情入理,不牵强附会。一般可以采用“叙(交代

评论对象)→提(摆出观点)→评(评析对象)→结(做出结论)”的思路结构。

【例文2】

小节

丹子

听一位在文化部门工作的朋友抱怨,在单位停车场,常有同事随意将车停放在非车位上,使得旁边的车辆无法进出。眼前又浮现出几幅画面:在单位食堂,一些职工每每用完餐,将盘、碗随意扔在桌上,一片狼藉;楼门口,因前边的人径自敞门而去,后边的人因躲闪不及被碰撞;办公室里,公家的东西被随意丢弃??而这些人中,不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

【叙:列举文化人在生活小节上的种种不文明行为,交代评论对象。】

以上不良小节,看来与人的文化水准高低无关,而是日常行为的教养差异所致。

【提:摆出中心论点——不良小节与人的文化水准高地无关,而是日常行为的教养差异所致。】 一个文化人,他拥有认知社会生活的学识和能力,但不一定意味他同时具有了对人有益的道德品性。也就是说,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现实中,许多看似没

有多少文化的普通人,他们遇人有难时,会乐于伸一把手,做事情常常遵循“别光为自己,也为别人着想”的道理,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应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这样的人,不一定有多少文化,但他们有教养。

【评:通过文化人和普通人的对比,论述有文化并不等于有教养。】

每天的生活里,人几乎随时随处都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谓和谐社会,对于一个人来说,更多地就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能够“遇人有难时,会伸一把手”,做事情能考虑到“别光为自己,也为别人着想”,正所谓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由此看来,成为一个文化人固然好,但做一个既有文化又有教养的人更重要

【结:联系实际,论述人际交往中随处需要关心他人考虑他人,人要有文化,更要有教育。】

引申体 就是狭义的“读后感”。高考话题作文如果写成议论文,一般可以使用引申体。引申体议论文只是把材料作为一个引子,借题发挥,引申出某种道理、规律、主张,再联系实际展开论述,做出结论,重点在“联系实际”。其思路一般概括为“引—议—联—结”。

在体式方面主要是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具体来说有三点:

一是所读材料在文中的地位。它首先是“引子”,是引发出文章论点的证据;同时它又是一个特殊的论据,它是用以证明论点的“第一”论据。因此,文章中必须把所读材料交代清楚。有的同学不注意这一点,根本不交代或交代不清,这就使自己的论点失去了依托,同时也丧失了一个重要论据。

二是交代所读材料的技巧。要根据自己论点的需要,选择、调整阅读角度,使它和自己的“感想”对口、衔接,材料复述过后,“感想”应能水到渠成地引发出来。

三是对所读材料的照应。它既是“引子”,又是“特殊”论据,在整个论证过程中,要“时时”提到它,至少在结尾时要照应一回。“读后感”要有现实针对性的,

【例文3】

专心致志 方能成功

——读《奕秋》有感

读罢《孟子〃弈秋》颇有感触。二人学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实质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否则一无所成。

【引:从“是什么”的角度摆出感想的中心观点。读后感起始段先要对阅读材料作简要的转述,

然后提炼出自己的中心观点。本文起始段先概要的转述《奕秋》的故事,顺势提出中心观点“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否则一无所成”。引论部分简要快捷。】

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有一次在进行提炼镭元素的研究时,她的同学在她身后垒起十多张椅子她竟毫不觉察。做事到如此专心的地步,令人称叹。可以说,居里夫人的成功也许有许多因素,但专心致志不能不说是她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作诗文有许多是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思考成熟的。南宋著名学问家朱熹治学要求自己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要求自己“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这里“三上”“三到”“三此主义”,都有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也就是专心致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们没有此种专心致志的品德,能成为大学问家吗?

也许我们大家都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钓鱼时,一会儿捉蟋蟀,一会儿种蝴蝶,最后连一条鱼都有没有钓到。其实,这个故事同《孟子〃弈秋》阐明了同样的道理:做事如果不专心致志,将一无所成。

【议: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接下来就是展开议论。本文通过居里夫人、欧阳修、小猫钓鱼三个事例,较为充分地论述了中心论点。从内容上看,小猫钓鱼的故事可以不写,考场作文承接议论部分使用例证,写两例就可以了,但一定要归纳总结,回应中心论点。】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致志呢?我以为,首先要热爱这项事业。非此,无动力,更谈不上专心致志。运动员在训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跌打滚爬,几多汗水几多伤。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炽热的爱,是很难一心一意做到底的,更谈不上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其次,还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贝多芬成了音乐家后,失去了听觉,但他却“扼住命运的咽喉”,锲而不舍,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创作,被誉为一代“乐圣”。如果没有此种对音乐和旋律的专心致志,也许早已躺在安乐椅上坐享其成了。

【联:联系实际,从“怎么办”的角度论述。本段由设问引出专心致志的两个条件——热爱事业、锲而不舍的精神。】

今天,我们所臵身的世界五彩斑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诱惑颇多,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热爱这项事业,都有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唯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结:联系实际,总结全文。重申要热爱事业、锲而不舍,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从全文从全文结构来看,使用的是层进式结构。】

三、议论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一)起承转合式

“起承转合”反映了一种结构文章的规律。比如韩愈的《师说》,开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点,就是“起”。接着从“为什么”的角度讲从师的必要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所以“必从师”;而且“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从师”应是以“道”为转移的。这就是“承”,是从正面承接而下,论述自己的观点。接着一句感叹:“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揭示种种耻于从师的行为和言论,以及由于耻于从师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所谓“君子”,其智乃反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就是“转”,由前边的正面论述“转”到对错误言行的批评,是从反面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举孔子的言行为证,既扣住了开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又把正反两面的论述绾结起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这就是“合”,是总结,是综合,是论证的结束。

“起承转合”作为一种基本模式是可以灵活变通的。“模式”的使用,在于适应内容的需要,适应生活的需要。有了这种从实际出发的意识,“模式”就可避免僵化。

(二)逻辑推理式

推理是一种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形式。所根据的判断叫“前提”,所推出的判断叫“结论”,由前提推出结论要有一定的方式,遵循一定的规律。形式逻辑的推理主要有三类: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每一种推理的形式,都可以直接构成论说文的“论说结构”。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的知识(前提)推出特殊或个别的知识(结论)的推理。例如: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其死都比泰山还重,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所以,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重。

这是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演绎推理,所以又叫“三段论”。前两段叫“前提”,第三段就是“结论”。第一个前提表述了一个进步的价值观,第二个前提表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根据这两个前提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个结论是对个别事物──张思德的死做出的价值判断。假如我们写论说文,要对张思德的死发表见解,而这见解就是他的死“比泰山还重”,我们就不妨把这个推理结构作为自己文章的论说结构:第一层阐述“一切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都比泰山还重”,第二层说明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最后就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稍加发挥,即可结束全文。

“三段论”还有其他形式。例如: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我们是真心实意想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的,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这个“三段论”的第一个前提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设判断,表述了一个普遍的真理;第二个前提表达了一种意愿,一种决心,肯定了第一个前提中的结果;由此推出结论,肯定了第一个前提中的条件。假若我们要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不妨以此为文章的基本框架,形成论证结构。 对于青年人的求异思维有三种不同的态度:或者加以正确的引导,或者在一旁指手划脚地批评,或者坚决反对,强行压制;

我们不应该去指手划脚地批评,也不应该去反对,去压制;

所以,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地引导。

这也是一个“三段论”,不过它的第一个前提是一个选择复句,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对待青年人的求异思维基本上也就是这三种态度了),这三种态度是彼此排斥的。第二个前提否定了两种态度,从而推出结论,肯定了唯一可取的正确态度。如果我们想写一篇文章,论述“对青年人的求异思维应取正确引导的态度”,不是也可以把这个推理结构作为文章的论证结构吗?

上面说的都是“演绎推理”,都是“三段论”。形式逻辑的其他推理形式也可用来作为文章的论证结构,比如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和演绎推理不同的是,归纳推理不是从一般推出个别,而是由个别、从特殊推出一般,是从特殊的、个别的事实中推出普遍性结论。邹韬奋先生的《呆气》一文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归纳推理”结构:

要鼓起勇气和保持正气,需要有呆气;

研究任何学问要求造诣深邃,需要有呆气;

委身革命事业以拯救同胞,需要有呆气;

欲能忠于职守,需要有呆气;

交朋友,也以有几分呆气者为可靠;

所以,呆气好处极大,不可没有。

从第一句开始,每句说一个方面,连续几句,把人生的各个方面差不多都说到了;既然无论干

什么都非有几分呆气不可,“人不可不有几分呆气”的结论就不可动摇了。

技法训练

一、议论语段写作训练

1.请以“知识就是力量”为段落开头及中心论点写一段话,要求必须包括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2.请把下面两句话作为文段的论点和开头第一句话,续写两个不少于200字的语段。

(1)胸怀博大的人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利于事业,也能够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

(2)心胸狭窄、鼠目寸光、锱铢必较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

二、提纲写作训练

请以“取舍的智慧”为标题,拟一篇议论文的写作提纲。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国王和奴隶同坐一船,奴隶从未见过大海,也没有经历过坐船的辛苦,他一路哭闹不止,扰得

他人不得安宁。一位哲学家说:“我可以使他安静下来。”

哲学家立刻叫人把那奴隶抛到海里去,沉浮了几次,人们才抓住他的头发把他拖到船上。奴隶连忙双手抱头,坐在角落里,不再做声。

国王大为赞许。哲学家说:“原来他不知道灭顶之灾的痛苦,便想不到稳坐船上的可贵。大凡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会知道安乐的价值。”

要求正确理解材料,选取适当的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课时 核心母题导写

担当使命 母题阐释

做一个新时代的担当者必须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树立理想、坚定信仰,学习民族英模,做民族未来的脊梁。一个没有理想的国度是没有脊梁的国度,一个失去信仰的民族是失去未来的民族。

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中华民族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是民族脊梁、时代先锋、祖国骄傲。“铁肩担大道,妙手著文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是他们成为民族脊梁的精神底蕴。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英模人物虽然身处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理想,艰苦奋斗、敢于胜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青春中国瞩望胸怀“天空”的新一代,英雄模范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启迪今天的“90后”反思自己的人生。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英雄模范人物的核心价值曾一度受到挑战。那些为国家兴亡、民族自强献出生命的英雄模范,也曾一度被歪曲和误解。社会的发展当然要愈加包容,“超女”可以成为一些青少年的偶像,文体明星也可以在人们心目中占据地位。然而,在物质丰富、价值多元的今天,人们更需要精神家园的充实与丰盈。只有将个人价值融入时代与社会,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与民族,走出狭隘的小我,担当时代的使命,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在英国的两年之中,他攻克了许多数学难题。他的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他写出了《堆垒数论》。1946年9月,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63年他和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他一生硕果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导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著作《堆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当他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素材点拨】华罗庚,这位“人民的数学家”,为他钟爱的数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汗水。他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

4.“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长期在偏远基层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上世纪60年代,中国正遭受严重自然灾害。饱尝饥饿滋味的袁隆平,决心投身祖国农业研究,让更多人吃饱饭。他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提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成为最早开创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科学家,被同行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64年,袁隆平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此后几年,袁隆平等完成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这一成果在1976年后得以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

1986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即育种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宣告成功,第二年开始大面积推广。1997年,袁隆平又进行超级杂交稻研究,目前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和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已经实现,目前正在冲刺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

杂交水稻的育成与应用,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和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长期实践证明,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一般增产20%左右,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由每亩28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近年来,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总水稻面积的57%,即6000万公顷。全国杂交水稻平均产量为7.2吨/公顷,大约比常规水稻的单产高出1.4吨。中国每年种植杂交水稻所增产的粮食

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

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是袁隆平院士的最大心愿。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推广。袁隆平虽已年近80岁,仍然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与应用。

【素材点拨】袁隆平身上体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体现了改革时代的创新追求,体现了不为名利所累的精神境界。他举世瞩目的成就,源于他甘于寂寞、矢志追求、默默无闻的科研精神。他告诉我们:科学家应该具备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具备认准一个目标执著追求、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科学态度,具备将满腔的爱国情怀化为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做好本职工作的坚强决心。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5.为中国制作催化剂——闵恩泽

上世纪60年代,闵恩泽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也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素材点拨】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6.“我就是一块铺路石”——蒋筑英

上世纪60年代初,光学传递函数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尚属空白,要想攻关,需克服重重困难。1965年,年仅26岁的蒋筑英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臵。此后,他又在光学传递函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成果,发表了10篇学术论文;先后解决了国产镜头研制工作中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编写了《彩色电视变焦距镜头技术标准方法》,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电子分色机的分色特性及镀膜要求。在颜色光学方面,蒋筑英发表了5篇学术论文,其中《显像基色坐标变动对彩色电视复现的影响》一文,被列为国内确定荧光粉色度值标准的参考文献之一。蒋筑英在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之后,还撰写了《关于摄影物镜光谱透过率》。他的研究成果使x光射线的检测精度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他长期积劳成疾,患有化脓性胆管炎、败血病、急性肺水肿等多种疾病。因抢救无效,蒋筑英于1982年6月15日去世。

【素材点拨】蒋筑英的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可以用8个字形容:爱国、奉献、拼搏、协作。对于当代青年来说,他身上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

7.五星级义工——丛飞

丛飞是深圳知名歌手,商业演出频繁,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他在10间,靠自己的演出收入供养了100困学生。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丛飞的演出骤减。没有了演出,丛飞便没了收入,孩子们的学费也就成了问题。为了及时给那100子交

上学费,丛飞向亲朋好友借了10钱,在开

学前如期给孩子们送去。为了尽快还上这些债务,丛飞更加辛苦地四处演出。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从2004年春天开始,丛飞的胃部经常剧烈疼痛,家人和朋友们都劝他住院治疗,但想到高昂的医疗费,丛飞拒绝了。他还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捐献出去。2006年4月20日,年仅37岁的丛飞病逝。按照他的遗嘱,医院将他捐献的眼角膜移植给了几名患者。丛飞走了,但他的倾情奉献感动了无数人,直到今天,人们依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怀念丛飞、延续丛飞精神。

【素材点拨】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8.当代毕昇——王选

王选院士是当代中国著名科学家,是举世公认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汉字印刷术“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实现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他被称为“当代毕昇”。

大学选择专业时,他看到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把计算机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科学,又了解到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对国防和航空工业产生巨大影响,便毅然决定攻读当时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他以巨大的热情投入计算机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j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