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现状

更新时间:2024-06-01 07: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现状

中国是最早承认中亚五国独立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经过双方多年不懈的努力,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双方在涉及各自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不断拓展和深化在经济、安全和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彼此都视对方为亲密的朋友和伙伴。

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双边和多边两个层面,多边主要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由于双边关系更为基础和根本,也最能清楚地反映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基本面,因此下文将逐一介绍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关系。从政治上说,中国重视同所有中亚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没有厚此薄彼之分。不过,由于中亚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大,彼此之间关系复杂,与中国的利益契合点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与它们的合作时而受到它们彼此关系不和的影响。

(一)中哈关系

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和经济实力居中亚首位,油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与中国的利益联系最为紧密。中哈边界线长1700多公里。2005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中亚国家中,仅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建立了国家元首定期互访机制。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至今已访华17次,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哈萨克斯坦也达到7次。中哈合作委员会共召开五次会议。近两年来,双方在资源和非资源领

域的合作全面深入发展,双方对此都表示满意。

2010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双方签署《关于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设计、融资、建设、运行原则协议》、《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和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天然铀销售和采购合同》以及《关于修订中哈两国政府间在非资源领域开展合作协定措施计划的议定书》等经贸合作协议。2011年2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问中国期间,双方签署关于修建阿斯塔纳—阿拉木图高速铁路合作建设备忘录、中国向哈提供16.6亿美元贷款协议等文件。双方还决定研究建立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和完善中哈合作委员会机制。

哈萨克斯坦始终是中国在中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哈贸易额始终占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的70%以上。据哈方统计,近10年中哈贸易额年均增长36%。据中方统计,2010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203.1亿美元,增幅达45.3%,超过了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约为1992年双边贸易额的55倍,在哈外贸总额中的占比也大幅增加。其中中方出口92.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进口110.3亿美元,同比增长77%。中方逆差17.6亿美元。[②]

与其他中亚国家相比,中哈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也是最密切的。目前有数千名哈萨克斯坦学生在中国留学,中方决定将哈来华留学奖学金名额增至每年200人,在哈萨克斯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也超过1000人。双方还在阿拉木图阿里—法拉比大学和阿斯塔纳欧亚大学建立了两所孔子学院,为哈萨克斯坦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提供

了新的途径。此外,中方每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两国还经常互派文化团体到对方国家演出。

(二)中吉关系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山地小国,也是中国的邻国。中吉边界线长1000多公里,有两处口岸。尽管吉尔吉斯斯坦政权在2005年和2010年两次发生非正常更迭,但吉历届政府与中国的关系都很好。2007年双方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

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新政府建立后,两国领导人进行了密切接触。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奥通巴耶娃在莫斯科举行了会晤。2010年8月吉尔吉斯斯坦外交部长鲁斯兰·卡扎克巴耶夫访问中国。中国尊重吉尔吉斯斯坦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干涉吉尔吉斯斯坦内政。2010年4月和6月吉尔吉斯斯坦两次发生骚乱,中国是最早响应吉要求向吉提供援助的国家,援助额为500万元人民币。为了消除这两次骚乱的影响,中国还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价值1.2亿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财政和技术援助。[③]在吉尔吉斯斯坦局势动荡时,中国没有关闭中吉口岸,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吉尔吉斯斯坦人民的生活困难。

吉尔吉斯斯坦的市场容量有限,中吉贸易中很大一部分是转口贸易。因此,吉尔吉斯斯坦不仅是中国在中亚的贸易伙伴,而且在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贸易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中吉建立了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召开了八次会议。2008年两国贸易额达到历史最高值,超过90亿美元,约为1992年贸易额的259倍。[④]由于受到金

融危机和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政治动荡影响,2010年中吉贸易额降为40亿美元左右。[⑤]目前,两国正在修复从喀什到伊尔克什坦以及从喀什到比什凯克的公路,为未来双方经贸和人文交流提供更多便利。

中吉人文交流日益活跃。吉尔吉斯斯坦1000多名学生曾在中国留学。2007年和2008年两国互办了“国家文化日”活动。双方合作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大学和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创办了中文系和孔子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希望在奥什地区再开设一所孔子学院。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1200余名大学生和500多名中学生参加了第九届“汉语桥”比赛。吉方努力推动在托克马克市建立李白故居文化交流中心。[⑥]

(三)中塔关系

塔吉克斯坦也是中亚山地小国,也与中国相邻。中塔边界线长超过400公里。2010年4月中塔两国外长共同签署了《中塔勘界议定书》,标志着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007年1月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中塔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8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塔吉克斯坦。2010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塔吉克斯坦。

两国建立了中塔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下设新疆—塔吉克斯坦经贸合作分委会。两国在经贸、交通、通信、电力、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进展顺利。据塔吉克斯坦官方统计,2010年中塔贸易额约6.85亿美元,同比增长2%,是1992年贸易额的249倍。[⑦]其中塔出口4.47亿美元,进口2.38亿美元。中国为塔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塔第一大出口国,占塔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为37.4%。中国是塔的第三大进口国,占

塔进口贸易额的比重为9.0%。[⑧]截止2011年1月1日,在所有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家中,中国是塔吉克斯坦最大的债权人,为7.39亿美元,占塔外债总额的38.0%。[⑨]

2010年两国启动了一些新的大型合作项目。中国路桥公司使用中方优惠贷款承建的“乔尔马扎克”隧道项目和特变电工公司承建的胡占德—艾尼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工程相继开工。两国还决定全年开通卡拉苏口岸和库里马口岸。

中塔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发展很快。2008年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合作设立了塔吉克斯坦国立大学孔子学院。2010年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第15中学和第10中学均开设了汉语班,成为塔最先教授中文的中学。2004年在中国高校留学的塔吉克斯坦学生仅40人,2010年已经增加到923人。[⑩]

(四)中土关系

土库曼斯坦是中亚唯一的中立国家,国内天然气资源丰富。土库曼斯坦奉行天然气多元外交,把中国看作是土重要的天然气市场之一。1998年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第二次访问中国,双方签署《关于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2009年12月胡锦涛主席对土库曼斯坦进行国事访问。2010年4月30日至5月2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称 “中国是土库曼斯坦的战略伙伴”。

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对于双边关系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2009年12月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线正式建成通气。2010年11

月中土合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到新阶段。2011年3月土总统特使、政府副总理、中土合作委员会土方主席霍贾穆哈梅多夫率团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了中土政府间关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康采恩提供贷款的框架协议。

由于中土两国地理相距较远,交通不便,2007年以前中土贸易额始终不大。近几年来由于双方都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中土贸易额增长较快。2009年中土贸易额约9.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2010年中土贸易额继续大幅增长。据土方统计,截至2009年6月1日,在土注册中资企业共32家。中资企业参与建设项目49个,项目总金额达12亿美元。两国合作范围覆盖油气、通讯、纺织、交通和建筑等领域。中国在当地投资和贸易合作的重要项目包括:中土天然气管道项目、油井修复和钻井项目、油气设备、铁路客车厢和通讯设备供货等。2011年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向土库曼斯坦出口机车179台,改善了土库曼斯坦铁路运输状况。

(五)中乌关系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地位比较特殊的国家。虽然在经济实力和领土面积上都不如哈萨克斯坦,但它因为地理位置处于中亚中心、人口数量居于中亚国家首位、军事实力较强、伊斯兰文化历史悠久等因素对于中亚地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中国重视发展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2005年中乌签署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2010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乌期间,双方签署《关于全面深化和发展两国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乌两国不是邻国,发展经济贸易联系受到地理和交通条件限制,经贸合作的规模不大。因此,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是两国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中乌建立了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并召开了八次会议。2009年双方签署《两国政府长期贸易协议》及其《商品清单》。

据乌方统计,2010年中乌双边贸易额达20.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约为1992年中乌贸易额的44倍。[11]中国为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乌出口11.8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1%,在乌进口来源国排名中居第三位;中国自乌进口9亿美元,增长84%,在乌出口对象国排名中由上年的第七位跃居第二位。2010年中国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棉花买家、最大的电信设备和土壤改良设备供应国。

至2010年底,中国对乌直接投资项目有35个,投资总额近40亿美元。驻乌中资企业200多家。中国帮助乌建成昆格拉特碱厂、德克汉纳巴德钾肥厂、锡尔河州的建材合资企业——鹏盛工业园区。中国企业还帮助乌成功改造了阿汉格朗水电站、安集延2号水电站和土库马奇—安格连铁路。2010年“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实现双线通气。两国成立了铀矿合资企业,并成功启动勘探开发项目。[12]

2011年4月19—20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第五次正式访问中国。期间,双方签署25个国家间、政府间和部门间经贸合作协议,涉及总金额超过50亿美元。其中包括: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为乌对外经济贸易银行提供7.76亿美元贷款协议[13]、相互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电信和铁路电气化等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矿产开发协议、本币互换协议等。

中乌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领域的合作取得显著进展。2005年中乌两国合作在塔什干东方国立学院建立孔子学院。2007年中国政府帮助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建立汉语中心。双方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中国已将乌兹别克斯坦列为旅游目的地国。中国每年都派文化团体到乌参加撒马尔罕“东方韵律”国际音乐节、国际时尚周等活动。2011年中方向乌提供的留学奖学金名额达到120个。

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居住着一群特殊的居民———黄皮肤黑头发,讲着地道的陕西方言。他们称呼政府部门为衙门,称呼干部为衙役,把飞机叫风船。村内的儿歌“月亮月亮渐渐高,骑白马带腰刀??”已经唱了百余年,秦腔仍是村内人的传统项目。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统称为“陕西村”。

中亚陕西村 - 历史

120年前,一支陕甘回乱残兵害怕报复逃离国境,进入苏俄境内,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奇迹般地生存下来,由寥寥数千人繁衍生息到今天的12万人。

12万\进村讲陕西话,出门说俄语”的黄肤色人,引起了国际一些专家学者的注意,将他们称之为“东干人”。

早在1979年王国杰就陕西师大历史系研究生时,专攻苏俄史的他偶然读到一篇外国学者的论文,谈到这段历史,或许是学术敏感使然,亦或是发自对同宗同脉兄弟民族的关注,总之那段文字牢牢地牵动了他的心: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些回民生活得可好?他们是怎样走过这沧桑岁月?王国杰急于知道更多的信息。

1990年,王国杰以地区俄语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国家教委公派留苏的资格。踏上了飞机舷梯,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一定要在短暂的留学期间抽空出来探望陕西老乡亲。 在圣彼得堡师范大学学习期间,他利用一切机会搜寻信息,查找资料。迈出国门不到三个月,性急的王国杰就风尘仆仆踏进4000公里外哈萨克斯坦境内。这里有一处被认为是

东干人聚集中心的村镇——营盘。

后来的情景更让王国杰刻骨铭心。操一口地道的陕西话,他与村头小伙子们交谈,几个青年一愣:你怎么会说这种话?王国杰兴奋了。惊喜的小伙子们抬起他围着村子转了一圈,边走边喊:老舅家来人了(陕西回民称汉人为老舅)!

坐在父老乡亲们中间,品味着百年前原汁原味的陕甘风俗礼仪,王国杰感慨万千。历史的原因,近百年的隔绝使东干人对今日中国几乎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两年后,1993年的6月,王国杰又倾其所有,自费踏上二访“陕西村”的路途。这一次他走了100多户人家、15个东干村庄,与东干人生活了三个多月。回来时,满满一箱子书籍资料竟挣断了捆绑的带子。

现为陕西师大教授的王国杰决心要把这段历史——东干族的形成发展史写下来。

中亚陕西村 - 当代生活

东干人以什么活路为生?安胡塞说:“陕西村的人刚过来大部分靠农业,种蔬菜。这里当地的人,没有这个技术。(我们)一开始种大米、苞谷,各式各样的蔬菜,把这个(农业)市场占了。苏联的时候,大部分(东干)人都靠农业。苏联的卢布原来也很值钱,一般1公斤蔬菜要卖1块钱。所以东干人原来的生活很好。家家户户都有个小车,下地种菜都开车。娃们大部分都要上大学。那段时间总共是8万多(东干)人,70%是大学生,115个副博士,17个博士。在政府工作的人也很多。当县长、当部长、副部长的人也很多。苏联解体以后,经济危机,蔬菜降价。可是东干人和中国可以联系,一部分人开始跟中国做边贸。每一家人都有一两个男孩子跟中国做边贸。现在少部分人还是靠农业,大部分现在靠和中国做边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jk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