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重点整理

更新时间:2023-10-31 13: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为什么市场会存在缺陷和失灵?

1) 市场缺陷:现实中市场充分竞争所需要的四个基本假设条件都是不充分的,或难以具

备,因而,在实际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本身出现低效率状态.

2) 市场失灵:由于每个人只追求自我利益,那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却无人

提供,由此必然使社会处于难以运转的状态.

2. 为什么要有政府?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是什么?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必须矫正其固有的缺陷和弥补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某种不同于自利主体的公共主体执行这一社会职能.这种公共主体就是国家及其政府. 3. 为什么把市场失灵作为一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哪些方面?

1) 通过市场实验或试错来验证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由此确定政府和公共部门进入领

域的合理范围.

2) 通过市场失灵方法,证明某些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可以推向市场,政府应从该”

越位”领域退出,而某些服务则不能简单推向市场,否则,其公益性就会丧失.例如,医疗体制改革.

4. 财政模式与财政体制有怎样的关系?

财政模式是财政体制的上位概念,财政模式是抽象存在的,而我们在认识某一国家的财政时,所看到的是具体的财政体制,可以根据财政体制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指出其属于哪种财政模式.

5. 你怎样理解公共财政模式及其特征?

公共财政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社会相对应的财政模式.该模式要求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界定财政职能.

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特征: 1) 公共财政是纳税人的财政

2) 公共财政以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 3) 公共财政应向社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4) 公共财政是民主财政 5) 公共财政是法制财政

6. 什么是财政伦理?应怎样认识公共财政的伦理价值标准?

1) 财政伦理即关于财政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进行活动应遵循的一系列价值标准或

道德标准.

2) 公共财政的伦理从总原则上说,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全体纳税人将全部税收委托给政

府以用来弥补市场失灵,换言之,凡是用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支出活动都是符合公共财政的伦理的.

1. 简析制约财政职能的因素

1) 财政本质对财政职能的制约

职能是事物固有的功能,这种功能系事物本身的质所决定的.从这一角度看,财政本质是决定财政职能最重要的因素.

2) 经济体制对财政职能的制约

在不同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不同.财政体制作为整个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必然要进行不断的变革,这样随着经济体制,财政体制的改革,财政职能也会发生转变.

3) 政府职能对财政职能的制约

政府职能的变化,财政的职能也要发生变化,较小的政府职能范围决定了政府财政只承担较小的财政责任,政府职能范围宽广,财政承担的责任也较大.

2. 正确认识我国财政职能的演变及其原因

1)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职能

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一方面面临建立社会主义财政学的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问题. 2) 经济转轨时期的财政职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经济转轨时期,这一时期经济本质上还表现为计划经济,但市场经济的成分开始被逐渐引入,因此带有双轨制的特征.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1994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3. 试分析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1) 合理划分社会总资源的比例 2) 优化公共部门内部资源配置 3) 引导非公共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 4. 试分析财政的公平分配职能

财政的公平分配职能是指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的公平或公正分配状态的功能. 5. 试分析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

以财政政策为手段,以保持高就业率,合理程度的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功能.

1. 消费的竞争性

消费的竞争性是指物品或服务的使用存在一个人消费它的效用别人就不能同时消费它,或者就会减少别人对该物品效用的消费.

消费竞争性与物品效用是否具有可分割性有密切关系. 2. 消费的排他性

排他性是指物品或服务的使用具有可以根据经济与技术可行性,将未付费者或不允许使用者排除在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之外的属性. 3. 公共产品定义

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完全或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或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种属性中的一种属性的物品.

4.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1) 非竞争性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在消费上的共同消费,即每个人消费的都是该物品提供的总体效应,即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 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简单地说是指其难以排除消费它的消费者的属性. 3) 提供的集体性

集体提供除了源于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外,还源自公共选择.

5. 公共产品的分类

1) 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2) 有形公共产品与无形公共产品 3) 全局公共产品与局部公共产品 4) 开放性公共产品与封闭性公共产品 5) 强制性公共产品与选择性公共产品 6. 公共定价的方法

1) 平均成本定价法

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政府在保持企业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 二部定价法

二部定价法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定价体系:一部分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另一部分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3) 负荷定价法

负荷定价法是指根据需求规律性变动,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采取不同的价格,以引导和调节消费量,减少消费拥挤和网络负荷的定价方法,是时间差的一种形式.

1. 什么是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论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

2. 将理性经济人假设运用于政治市场的决策依据是什么?

政府等公共机构不再是”仁慈”的大公无私的公共利益代表者,而是由一个个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组成的公共集团.

3. 分析政治家,选民,利益集团和官僚在公共选择中的行为动机

1) 选民的行为动机分析

利己的理性必然使选民计算自己参与政治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并据此决定在政治投票中对备选方案投赞成票,反对票或弃权票;或不参加选举以保持”理性无知”状态.

2) 利益集团的行为动机分析

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组织,他们自身并不图谋组织政府.

利益集团之所以在公共选择中采取集体性的共同行动,是因为联合起来形成的力量更能够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方案获得通过,并容易与政治家,官员形成”铁三角”关系.

3) 政治家与政党的行为动机分析

从利己主义动机分析,政治家和政党在政治市场上的直接目标是为了争取选票最大化,以获得执政地位和实现连选连任. 4) 官僚的行为动机分析

为获得个人的地位,权力和收入,政府官僚必然想方设法追求机构预算的最大化和对政府权力的有效控制.

4.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 5. 试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府失灵的原因

1) 政府的利己动机 2) 政府的有限理性 3) 激励与约束不足 6. 政府失灵的表现

1) 决策失误 2) 政府扩张 3) 滥用公共权力 4) 缺少回应 5) 政治周期 7. 政府失灵的治理

1) 市场化改革 2) 宪政改革 3) 公共治理

1.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1) 财政支出的经济负担率

财政支出的经济负担率=财政支出/GNP(GDP)

目前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平均为40%~50%,发展中国家平均为20%左右. 2) 财政支出增长率

ΔG%=ΔG/Gn-1 3) 财政支出的收入弹性

EF=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 4) 边际支出倾向

边际支出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GDP增加额

2. 什么是瓦格纳法则?它有何现实意义?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也在提高,即财政支出呈现出相对增长的趋势.

瓦格纳法则揭示了财政支出规模变动的普遍趋势,对后世财政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观察和分析政府财政政策规模的重要理论工具. 3. 决定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

1) 经济发展阶段 2) 经济体制 3) 政府职能

4. 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

1) 公共政策 2) 经济周期

3) 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

1. 购买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

购买性支出按其支出的总去向,可以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社会投资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的是最终消费品和服务.而社会投资性支出购买的是投资品. 2. 如何确定国防支出的合理规模?

确定国防支出合理规模的基本理论工具是”大炮与黄油”转折曲线分析.

该曲线图表明,国防支出的合理规模是由一国所处的不同国际关系环境所决定的,因此,应需要根据国际关系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国防支出规模. 3. 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

除上述国际关系环境这一基本的外部决定性因素外,影响国防支出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政治因素 2) 经济因素 3) 兵役制度 4) 装备技术因素

4. 试从广义政府的角度分析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构成

广义政府包括了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立法与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所以,相对于保证这些国家机关职能的实现,行政管理费支出由立法支出,行政支出,司法支出,检查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和外交外事支出等构成. 5. 在我国”吃饭财政”的含义是什么?

人员经费.由于国家机关的运作和行政管理依靠的是公职人员提供的服务,所以人员经费支出是行政管理支出中必须优先予以保证的部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时又将行政管理支出称为”吃饭财政”.

但是,如果政府雇用的人员过多,出现大量冗员,致使财政支出的大部分被人员经费占去,也被称为”吃饭财政”,这一意义上的”吃饭财政”具有贬义. 6. 导致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上升的原因

4) 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6. 公债发行方式

1) 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2) 公募招标方式 3) 连续经销方式 4) 直接推销方式 5) 组合发行方式 7. 公债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发行环节看,公债管理主要是确定适度的公债规模,形成合理的公债结构和规定公债发行的程序.

从流通环节看,公债管理主要是对公债流通市场的管理和上市公债交易的管理. 从偿还环节看,公债管理主要是考虑偿还方式的选择,偿还资金来源的确定,债券兑付工作的实施等.

8. 公债余额管理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国债余额管理指立法机关不具体限定中央政府当年国债发行额度,而是通过限定一个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以达到科学管理国债规模的方式. 我国国债余额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在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预算报告时,报告当年年度预算赤字和年末国债余额

限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予以审批.

2) 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如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年度预算赤字或发行特别国债,由国务

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相应追加年末国债余额限额. 3) 当年期末国债余额不得突破年末国债余额限额. 4) 国债借新还旧部分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自行运作.

5) 每年一季度在中央预算批准前,由财政部在该季度到期国债还本数额以内合理安排

国债发行数额.

1. 如何理解财政预算的含义?

财政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运用和管理预算资金的重要工具. 理解该概念的要点包括:

1) 从形式上看,财政预算是体现预算年度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

2) 从内容上看,财政预算是政府对预算收支的计划安排,反映政府财力的分配过程. 3) 从性质上看,财政预算是具有法律地位的技术性文件. 2. 财政预算的原则

1) 公开性 2) 完整性 3) 可靠性 4) 统一性

5) 年度性 6) 法律性 3. 我国预算编审的方法

我国预算编审采取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法. 1) 自下而上提出概算

2) 自上而下下达预算收支控制指标 3) 自下而上汇编预算草案 4) 自上而下审核批复预算 4. 预算管理体制及其主要内容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各级财政之间财政关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确定政府预算管理的级次和职能范围 2) 划分各级预算收支 3) 划分预算管理职权 4) 预算调节制度的安排 5. 分税制的主要特征

1) 分税制的前提,是以法律化形式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即支出范围 2) 分税制的基础,是以分税方法划分各级财政收入

3) 分税制的核心,是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相互独立,自求平衡 4) 分税制的调节器是转移支付制度 6. 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

1) 改革预算编制形式,初步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2) 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建立新型预算分配机制 3) 扩大预算编制范围,初步实现综合预算 4) 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合理预算编制流程 5) 推进绩效预算改革,强化绩效考评 7. 政府采购的原则

1) 公开透明原则 2) 公平竞争原则 3) 公正原则 4) 诚实信用原则 8. 正确理解财政平衡

1) 绝对平衡与相对平衡 2) 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3) 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 4) 预算平衡与决算平衡 9. 导致财政失衡的主要原因

1) 经济因素 2) 社会因素 3) 政策因素 4) 体制因素 5) 外部因素 6) 突发性或意外因素 10. 财政赤字效应

1) 财政赤字的货币效应 2) 财政赤字的需求效应 3)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1. 财政政策目标的主要内容

1) 充分就业 2) 物价稳定 3) 收入公平分配 4) 经济稳定增长 5) 国际收支平衡 2. 政策目标之间矛盾的协调

从长期看,财政政策目标应该是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但在短期内,如果出现通货膨胀严重,则应该把稳定物价作为财政政策作用的重点.当出现经济萧条,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时,则应把经济增长放在首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jd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