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份合集)江门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更新时间:2024-03-10 12: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2.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37,n=1

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 C.氧化铷的化学式为RbO

D.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军事上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化学原理相同 C.用石蕊试纸测定橙汁的pH

D.在实验室用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4.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Fe、Fe、Fe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B.B

C.C

D.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冰和水都含有相同原子 2+3+事实 解释 A.A

5.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

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6.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 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A 除去CO中的CO2,并回收CO B 探究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 C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铜粉 D 鉴别NH4NO3、CuSO4和NaCl三种白色粉末 8.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工业上可利用黄铁矿煅烧的产物冶炼铁和生产浓硫酸,其工业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反应③④为化合反应 B.反应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C.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

D.向制得的100克98%的浓硫酸中加入100克蒸馏水,配制49%的稀硫酸 9.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

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0.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CaC1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12溶液显中性) B.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C.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D.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氮气②氢气③氯气④明矾⑤小苏打⑥烧碱 (1)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的是 ; (2)填充探空气球的理想气体是 ; (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12.古往今来,金属材料和制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直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1)考古工作者发现铁质的出土文物往往锈蚀严重,铁生锈的条件是 。在实验室常用稀盐酸清除铁锈,化学方程式为 。

(2)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制造铁轨的材料是合金钢,主要原因是合金钢具有 的优越性能(要求只答一条)。

(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Ⅰ:硫酸铝溶液和铁粉混合 实验Ⅱ:硫酸铜溶液与铁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Ⅰ和Ⅱ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 (用文字说明)。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 〔填写序号)。

①A1②A1、Fe③A1、Fe④Fe、Cu⑤A1、Fe、Cu

13.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3+

3+

2+

3+

3+

2+

2+

3+

2+

2+

请回答: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 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 。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14.如图为实验室中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 (填装置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从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3)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极易溶解于水形成氨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中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氨气。请从如图中选出合适的仪器连接成一套制备并收集氨气的装置。则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 →f.上述实验中,E装置的作用是 。

15.根据大量的实验总结得出酸碱盐之间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依据该条件,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推断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为了进一步确认该推断的可靠性,该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稀硫酸和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在烧杯中混合后,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甲同学取烧杯中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请依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 (写离子符号)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 (写离子符号) 【甲同学的结论】稀硫酸与氯化镁溶液没有发生反应 (2)乙同学看到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后,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为了进一步确认两者没发生反应,还需检验烧杯内的混合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于是,乙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 溶液,证明了混合液中含有Mg.整个实验过程中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通过实验成功地检验出混合液中含有Cl.他设计的方案为 (写出操作和现象)。

【总结】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证明了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确实没有发生反应。

四、计算题(本题5分)

16.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因长期放置而被氧化的铝粉。取6.0克铝粉样品,将100克稀硫酸逐滴加入其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硫酸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测得产生氢气0.1克。请计算: (1)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

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分析】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利用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

【解答】解: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利用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单质碳的性质和用途,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2.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37,n=1

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 C.氧化铷的化学式为RbO

D.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分析】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7,表示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7;则m=37;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7=2+8+18+8+n,n=1,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价,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b2O,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军事上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化学原理相同 C.用石蕊试纸测定橙汁的pH

D.在实验室用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分析】A、根据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石蕊试纸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军事上可用镁粉制作照明弹,故选项说法正确。

B、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沸点的不同,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石蕊试纸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橙汁的pH可使用pH试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D、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制取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硫酸钙微溶于水、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Fe、Fe、Fe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B.B

C.C

D.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冰和水都含有相同原子 2+3+事实 解释 A.A

【分析】A、根据微粒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水的构成及电解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酸具有通性的原因进行分析; D、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A、Fe、Fe、Fe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微粒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此选项错误;

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氢气、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正确;

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说法错误; D、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电解的微观过程、酸具有通性的原因以及物质类别的知识等即可解答。

5.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

3+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固态单质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因此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A、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能产生温室效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是碳,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错误,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6.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 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丁的化学式为H2O,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和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

关的问题等。

【解答】解: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丁的化学式为H2O,因此反

应的方程式为:2CO+4H2C2H6O+H2O,因此:

A、丙是C2H6O,其中C、H、O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B、丙是酒精,属于有机物,可以作为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故正确; C、由方程式程可知,该反应有CO、H2O 两种氧化物,故错误;

D、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能够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A 除去CO中的CO2,并回收CO B 探究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 C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铜粉 D 鉴别NH4NO3、CuSO4和NaCl三种白色粉末 【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水中的白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用水作为试剂鉴别,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溶于水后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

【解答】解:A、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

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CuSO4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NaCl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但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8.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工业上可利用黄铁矿煅烧的产物冶炼铁和生产浓硫酸,其工业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反应③④为化合反应 B.反应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C.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

D.向制得的100克98%的浓硫酸中加入100克蒸馏水,配制49%的稀硫酸

【分析】A、反应②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③④为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反应①是二硫化亚铁(FeS2)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硫能与碱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反应②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④为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均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①是二硫化亚铁(FeS2)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铁、硫、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硫能与碱溶液反应,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把

水注入浓硫酸中,应将制得的100克98%的浓硫酸加入到水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利用黄铁矿煅烧的产物冶炼铁和生产浓硫酸的工业流程图,掌握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的特征、化合价的原则、碱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

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分析】A.根据氧化铜与酸的反应原理来分析;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氧化钙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来分析。

【解答】解:A.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水的质量由零慢慢增大,当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水的质量继续增大,只是增大的幅度变小,故正确;

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缓慢地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产生的氢气一样多,但是最终金属镁生成的多,故正确; C.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钙析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但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质溶质少,但是溶液仍为原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

D.在密闭的容器内,红磷燃烧放热,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增大,所以反应的结束,温度降低,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原来的压强,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0.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CaC1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12溶液显中性) B.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C.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D.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分析】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显碱性,探究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要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显碱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应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溶液不能选择稀盐酸,因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溶液B为氯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溶液可以选用氯化钙溶液,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现象分别是产生白色沉淀、酚酞溶液变红色),分别说明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A选项的分析,D物质是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B中的溶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应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氮气②氢气③氯气④明矾⑤小苏打⑥烧碱 (1)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的是 ③ ; (2)填充探空气球的理想气体是 ② ; (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⑤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的是氯气。故填:③; (2)氢气的密度小,可填充探空气球,故填:②;

(3)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可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⑤; 答案:

(1)③;(2)②;(3)⑤。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古往今来,金属材料和制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直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1)考古工作者发现铁质的出土文物往往锈蚀严重,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 。在实验室常用稀盐酸清除铁锈,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2)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制造铁轨的材料是合金钢,主要原因是合金钢具有 硬度大(或机械强度好、或韧性好等) 的优越性能(要求只答一条)。 (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Ⅰ:硫酸铝溶液和铁粉混合 实验Ⅱ:硫酸铜溶液与铁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Ⅰ和Ⅱ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 实验Ⅱ中硫酸铜溶液有剩余,而实验Ⅰ中的铁粉又能与实验Ⅱ中剩余的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用文字说明)。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 ②⑤ 〔填写序号)。

①A1②A1、Fe③A1、Fe④Fe、Cu⑤A1、Fe、Cu

3+

3+

2+

3+

3+

2+

2+

3+

2+

2+

【分析】(1)根据铁的锈蚀条件以及除锈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2)根据钢、纯铁的成分性能及主要用途解答;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应用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铁在与氧气、水共存时会发生锈蚀;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Fe2O3+6HCl═2FeCl3+3H2O; (2)合金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锰、碳,其韧性好,硬度大,纯铁硬度小且脆;所以铁轨用合金钢;故填:硬度大(或机械强度好、或韧性好等);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铝后面,排在铜前面,所以实验Ⅰ中硫酸铝溶液和铁粉不反应;实验Ⅱ中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将实验Ⅰ和Ⅱ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这是因为实验Ⅱ中硫酸铜溶液有剩余,而实验Ⅰ中的铁粉又能与实验Ⅱ中剩余的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已经完全反应,滤渣为铜,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铝、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即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一下几种可能:铝离子、亚铁离子;铝离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故填:实验Ⅱ中硫酸铜溶液有剩余,而实验Ⅰ中的铁粉又能与实验Ⅱ中剩余的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②⑤。

【点评】掌握常见的金属的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回答: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 > 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 2g<m<40g 。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1)通过图1、图2对比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甲大,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 (2)m的取值范围2g<m<40g;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解答】解:(1)通过图1、图2对比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甲大,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故答案为:>;

(2)m的取值范围2g<m<40g;故答案为:2g<m<40g;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故答案为:B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14.如图为实验室中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锥形瓶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 BF (填装置字母),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若要从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3)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极易溶解于水形成氨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中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氨气。请从如图中选出合适的仪器连接成一套制备并收集氨气的装置。则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 adc →f.上述实验中,E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制取氧气的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根据反应原理来书写方

程式;根据混合物分离回收方法来分析;

(3)根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制取氨气的装置,根据氨气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以选择装置B来制取,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来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氧气和氯化钾;剩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故填:

BF;2KClO32KCl+3O2↑;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3)实验室中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氨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选择装置A来制取,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且污染空气,所以用装置C来收集(短进长出),最后装置E来吸收多余的氨气,以防造成空气污染;故填:adc;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点评】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水溶性和气体的密度是考试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

15.根据大量的实验总结得出酸碱盐之间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依据该条件,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推断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为了进一步确认该推断的可靠性,该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稀硫酸和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在烧杯中混合后,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甲同学取烧杯中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请依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 H (写离子符号) +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 SO4 (写离子符号) 2﹣ 【甲同学的结论】稀硫酸与氯化镁溶液没有发生反应 (2)乙同学看到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后,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可能反应后硫酸有剩余 。为了进一步确认两者没发生反应,还需检验烧杯内的混合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于是,乙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 氢氧化钠 溶液,证明了混合液中含有Mg.整个实验过程中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白色沉淀 。

②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通过实验成功地检验出混合液中含有Cl.他设计的方案为 向反应后的溶液

2+

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然后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 (写出操作和现象)。

【总结】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证明了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确实没有发生反应。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故填:H; 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故填:SO4;

(2)通过甲同学的实验,只是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可能是硫酸的量多,反应后有剩余,故甲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故填:可能反应后硫酸有剩余;

要证明含有氯化镁,根据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白色沉淀,可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故填: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

要证明含有氯离子,需要除去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然后利用硝酸银溶液进行检验,故填: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然后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离子的检验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四、计算题(本题5分)

16.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因长期放置而被氧化的铝粉。取6.0克铝粉样品,将100克稀硫酸逐滴加入其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硫酸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测得产生氢气0.1克。请计算: (1)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4.5% 。

2﹣

+

【分析】(1)因产生氢气是金属铝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根据氢气质量及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算出单质铝的质量; (2)要算硫酸的质量分数,弄清硫酸发生的2个反应过程:与单质铝反应,与氧化铝反应,分别计算各用去多少硫酸溶质,再求和,最后算出质量分数。 【解答】解:(1)设铝的质量为x, 2Al+3H2SO4=Al2(SO4)3+3H2↑

54 6 x 0.1g

x=0.9g

答:样品中铝的质量为0.9g。

(2)设与铝反应的硫酸溶质的质量为m,与氧化铝反应的硫酸溶质质量为n, 因铝的质量为0.9g,所以样品中氧化铝的质量为6g﹣0.9g=5.1g 2Al+3H2SO4=Al2(SO4)3+3H2↑ Al2O3+3H2SO4=Al2(SO4)3+3H2O

98×3 6 102 3×98 m 0.1g 5.1g n

m=

n=

m=4.9g n=14.7

总共消耗硫酸溶质为4.9g+14.7g=19.6g,根据图象可看到共用去硫酸溶液为80g, 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4.5%

答:(1)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为0.9g,(2)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5%。 【点评】本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同时要分析好图象所提供的数据。

2018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1-12题,每题2分,13-16题,每题3分)

1.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工艺中一定发牛化学变化的是( ) A. 刺绣 B. 织布 C. 剪纸 D. 酿酒 【答案】D

【解析】刺绣、织布、剪纸过程中只是物质形态、状态发生改变,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答案】B

【解析】取用块状药品,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慢慢把试管竖起,使药品缓缓滑落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水平方向成450,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试管内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和桌面成45°角,倒入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选B。 3.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用盐酸除去铁锈 B. 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 用干冰人工降雨 D. 用氧化钙做干燥剂 【答案】C

【解析】用盐酸除铁锈,利用稀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属于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氧化钙与水反应,可作干燥剂,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

4. 下列有关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参与燃烧是高能燃料 B. 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C. 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生浓厚白雾 D. 低温下氧气可以变成无色液体 【答案】B

【解析】氧气参与燃烧可作助燃剂,不属于高能燃料;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生浓厚白烟;低温下氧气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故选B。

5. 下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B. 产生两种气体质量比为2:1 C.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重新组合 【答案】D

【解析】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管内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8:1,体积比为1:2;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故选D。

6. 近日,中国在四川某地发现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锂矿,储量高达52万吨,被称之为“中国锂谷”。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下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 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最是6.94lg D. 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答案】D

【解析】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锂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离子(L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锂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故选D。 7. 下列各图中“O”、“●”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答案】C

【解析】A图表示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单质;B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C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化合物;D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选

C。

8.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银元素—AG B. 3个氧原子—O3 C. 4个水分子——4H2O D. 镁离子——Mg+2 【答案】C

【解析】银的元素符号是Ag;三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而O3表示臭氧、一个臭氧分子和一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4个水分子可表示为:4H2O;镁离子可表示为:Mg2+。故选C。 9. 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A. Cu B. CuO C. Cu(OH)2 D. CuCO3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质量不变判断X的化学式是CuO。故选B。

10.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是我国生态环境部3月23日发布的2018年环境日主题。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与上述主题不相符的是( ) ...

A. 重复使用某些塑料袋 B. 垃圾分类回收 C. 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D. 用淘米水浇花 【答案】C

【解析】重复使用某些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资源和环境;垃圾分类,资源再利用,能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增加污染,不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选C。

11. 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2X+H2O+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 H2O B. H2SO4 C. NaOH D. CaCO3 【答案】C

【解析】水为中性物质,可以减低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7;硫酸为酸性物质,可以增强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值<7;氢氧化钠为碱,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使溶液的酸性减弱,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值为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则溶液呈碱性,而使pH值大于7;碳酸钙可以消耗盐酸,溶液的pH≤7。故选C。

12. 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灭 B. 甲醛浸泡海鲜品用来保鲜 C. 冬季吃水炭火锅关严门窗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

【答案】A

【解析】盖上锅盖时,油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目的;甲醛有毒,食用甲醛浸泡的海鲜会危害身体健康;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关严门窗容易造成煤气中毒;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选A。 1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3Fe+2O2=Fe3O4 B. Cu+2AgNO3=2Ag+Cu(NO3)2 C. 2Fe+6HCl=2FeCl3+3H2↑ D. KCl+NaNO3=KNO3+NaCl 【答案】B

【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3O4;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Cu+2AgNO3=2Ag+Cu(NO3)2;铁

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H2↑;KCl+NaNO3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反生的条件。故选B。 14. 金属锰与氯化亚铁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Mn+FeCl2===MnCl2+ 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 锰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D.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答案】D

【解析】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条件,属于置换反应;锰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置换出铁,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能与稀盐酸反应;氯化亚铁中铁元素为+2价,铁单质中铁为0价。故选D。 15.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 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 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 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温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但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析出晶体的多少无法比较;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它的饱和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丙的饱和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丙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C。 16.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答案】C

【解析】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食盐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将粗盐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能提纯粗盐;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不符合除杂原则;将铁丝插入氯化镁溶液中,铁与氯化镁不反应,说明铁不如镁活泼;将铁丝插入氯化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铁比铜活泼。故选C。 二、理解与应用

17. 从①熟石灰、②硝酸钾、⑧金刚石、④小苏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 (1)常用于发酵粉的是__________; (2)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____; (3)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答案】(1) NaHCO3 (2) C (3)KNO3 (4)Ca(OH)2

【解析】(1)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化学式为:NaHCO3;(2)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裁玻璃,其化学式为:C;(3)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料,其化学式为:KNO3;(4)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18.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村{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豆腐、鸡蛋、瘦肉等食物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_。

(2)厨房中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时,会出现________(填“溶解”或“乳化”)现象。 (3)使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文字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酒厂附近常可以闻到酒味。请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 (2)乳化 (3)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4)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解析】(1)豆腐、鸡蛋、瘦肉中都富含蛋白质;(2)厨房中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3)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使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文字很长时间不变色;(4)在酒厂附近常可以闻到酒味,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9. 能源、材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l)目前人类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等。 (2)锰钢是一种重要的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________,韧性好,可用于制作钢轨。

(3)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柴燃烧的更旺,常把木柴架空,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山运动员用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 同时得到一种碱。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答案】(1)天然气 (2)大 (3)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4)CaH2+H2O=Ca(OH)2+H2↑ (5)检验气体的纯度

【解析】(l)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3)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柴燃烧的更旺,常把木柴架空,是为了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4)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H2O=Ca(OH)2+H2↑;为防止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0. 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_; (2)在汽车的电路中主要使用的是铜线,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性; (3)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

(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我市自2018年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19年实现全市全覆盖。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写出两条即可)。

【答案】(1)轮胎、塑料保险杠 (2)导电 (3)防止金属锈蚀 (4)C2H5OH+3O2 车尾气的污染 (6)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解析】钢价车门、铝合金轮彀属于金属材料,轮胎(合成橡胶)、塑料保险杠属于合成材料;(2)铜有导电性,可作导线;(3)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可以防止金属生锈;(4)乙醇燃烧:C2H5OH+3O2 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21.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请对下列错误观点举出相应的否定例...证(填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

3H2O+2CO2,使

3H2O+2CO2 (5)一定程度上减少汽

【答案】(1) C2H5OH或Na2CO3 (2) Na2CO3或NaHCO3 (3) Fe2O3+6HCl=2FeCl3+3H2O 或2NaOH+CO2=Na2CO3+H2O 【解析】②碳酸钠(Na2CO3)、酒精(C2H5OH)等,都含氧,但不是氧化物;③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Na2CO3或NaHCO3等许多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④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物是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或Fe2O3+6HCl=2FeCl3+3H2O),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

22. 实验室中分别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l)结合下图所提供装置完成下列表格

(2)请结合上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甲、乙所指仪器名称: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

②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与其他两种方法的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③若用下图装置收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进入集气瓶。

【答案】(1)AD (2)2H2O22H2O+O2↑(3)BD (4)2KClO32KCl+3O2↑(5)酒精灯 (6)集气瓶 (7)可随时添加液

体药品 (8)操作简便或节能安全 (9)b

【解析】(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AD;过氧化氧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实验

室用过氧化氧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BD;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2)①

据图可知甲、乙所指仪器名称:甲是酒精灯;乙是集气瓶;②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与其他两种方法的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是: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操作简便或节能安全等;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在瓶中装满水,氧气应从b端进入。

23. 在学习“酸和碱”后,瑞娟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进行再探究。想到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提出疑问: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

为此,瑞娟同学做了如F实验:将点燃的硫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有少量的水)中,反应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后,盖紧集气瓶口的玻璃片,振荡集气瓶;再打开玻璃片,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随后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瓶中液体变为红色。

瑞娟同学产生许多困惑:这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什么?怎样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去? 瑞娟询问老师,老师告知:在涉及的反应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式为H2SO3);亚硫酸还可进一步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 请你帮助瑞娟同学解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下列图示中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用来验证: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生成亚硫酸、硫酸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以上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价。 (4)亚硫酸、硫酸、盐酸和碳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5)为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散发至空气中。有以下试剂, 你认为用来代替集气瓶中的水最为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饱和氧氧化钙溶液;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浓盐酸; ④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1)将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内 (2) SO2+H2O=H2SO3 (3) 2H2SO3+O2=2H2SO4 (4)化合 (5)+4 (6)溶液中都有H+ (7)④

【解析】(1)验证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红色的实验操作: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将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观察纸花是否变红;(2)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3+O2=2H2SO4;(3) 以上两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属于化合反应;H2S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硫元素显+4价;(4)亚硫酸、硫酸、盐酸和碳酸都显酸性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5)①饱和氧氧化钙溶液能和二氧化硫反应,但溶液浓度较小,效果不好,故不行;②饱和氯化钠溶液不和二氧化硫反应,故不行;③浓盐酸不和二氧化硫反应,故不行;④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硫反应,但溶液浓度较大,效果好,故可行。 四、计算题

24. 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称为血糖,为人体组织提供能量。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l)一个葡萄糖分子由______个原子构成; (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答案】(1) 24 (2) 40%

【解析】(l)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可知:一个葡萄糖分子由24个原子构成;(2) 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40%。

25. 向盛有10 g纯碱样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80 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86.7 g。

(l)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g;

(2)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3.3 (2)79.5%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80g+10g-86.7g=3.3g; (2)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3.3g

x=7.95g,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

×100%=79.5%;

答:(l)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3.3g;(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79.5%。

2018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 1.(1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是( ) A.干冰升华 人工降雨

B.大理石硬度大 建筑材料 C.钢铁熔点高 金属导线

D.过氧化氢易分解 制取氧气

解: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B、大理石硬度大,可用建筑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钢铁熔点高,作炊具,与做金属导线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化氢易分解,可以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1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 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 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

解: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3.(1分)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 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热胀冷缩 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C.滴水成冰 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D.食品变质 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

解:A、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不是因为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分子或原子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C、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滴水成冰,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D、食品变质,是由于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4.(1分)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 A.H2O、MgO、H2CO3 都属于氧化物 B.H2S、H2SO3、H2SO4 都属于酸

C.NaOH、Ca(OH)2、Fe(OH)2 都属于碱 D.NaCl、Na2CO3、NaHCO3 都属于盐

解:A、H2CO3 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H2S、H2SO3、H2SO4 都是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都属于酸,故正确;

C、NaOH、Ca(OH)2、Fe(OH)2都是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都属于碱,故正确; D、NaCl、Na2CO3、NaHCO3 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故正确。 故选:A。

5.(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4Fe+3O2

2Fe2O3 化合反应

B.Cu+2AgCl=2Ag+CuCl2 置换反应 C.SiO2+3C

SiC+2CO↑ 置换反应

D.BaCO3+2HCl=B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

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故错

误;

B.氯化银是一种难溶性的盐,所以铜不能置换出氯化银中的银,故错误;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D.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故正确。 故选:D。 6.(2分)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I所示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结合图II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为浓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容液为不饱和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

①X为NaCl固体,加水溶解,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②X为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③X为NH4NO3晶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所以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④X为浓H2SO4,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故选:C。 7.(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CO2混有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B CuO混有碳粉 加入适量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混有CaCl2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 Cu(NO3)2溶液混有CuCl2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uO能与稀HCl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l2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适量AgNO3溶液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8.(2分)分别向50g FeSO4和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Mg粉恰好完全反应。随Mg粉消耗,Mg粉与溶液中FeSO4、CuSO4的质量变化见图。请读取图象信息并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面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反应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FeSO4<CuSO4 B.反应后,两溶液底部分别析出的金属是Fe和Cu C.反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Fe<Cu

D.反应后,若FeSO4和CuSO4对应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则A>B 解:A、反应前,硫酸铜质量是8g,硫酸亚铁质量是7.6g,溶液质量相等,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FeSO4<CuSO4,该选项说法正确;

B、镁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反应后两溶液底部分别析出的金属是Fe和Cu,该选项说法正确;

C、镁和硫酸亚铁、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Mg+FeSO4═MgSO4+Fe,

24 56 Mg+CuSO4═MgSO4+Cu,

24 64

由质量关系可知,镁质量相等时生成铁的质量小于生成铜的质量,结合图中数据可知,消耗镁的质量都是1.2g,因此反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Fe<Cu,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后,生成铜质量大于生成铁的质量,因此硫酸亚铁和镁反应后形成的溶液质量大于硫酸铜和镁反应形成的溶液质量,若FeSO4和CuSO4对应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则A小于B,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9.(2分)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C→CO→CO2 B.Mg→MgO→MgCl2

C.CuO→Cu(OH)2→CuCl2 D.NaOH→NaCl→NaNO3

解:A、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B、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铜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2分)不使用其它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下面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 ) A.H2SO4、Na2SO4、BaCl2、FeCl3 B.BaCl2、HCl、NaNO3、AgNO3

C.Na2CO3、HNO3、NaNO3、BaCl2 D.H2SO4、NaOH、MgCl2、Ba(NO3)2

解:A、FeCl3溶液是黄色的,首先鉴别出黄色的FeCl3溶液;H2SO4、Na2SO4均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B、AgNO3溶液与BaCl2、HCl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NO3,产生白色沉淀的为BaCl2;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NO3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NaOH与MgCl2、H2SO4与Ba(NO3)2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C。

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 11.(4分)(4分)高锰酸钾用途广泛,医药上可用作消毒剂、杀毒剂,实验室也经常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1)高锰酸钾的化学式 KMnO4 ;

(2)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7 ;

+

(3)高锰酸钾中阳离子的符号 K ;

(4)高锰酸钾中阴离子的符号 MnO4 。 解:(1)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高锰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KMnO4。

(2)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7价。

+

(3)高锰酸钾中阳离子是钾离子,其离子符号为:K。

(4)高锰酸钾中阴离子是高锰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MnO4。 故答案为: (1)KMnO4; (2)+7;

+

(3)K;

(4)MnO4。 12.(4分)(4分)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金属镓 熔点低 (填物理性质);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 3 ; (3)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Ga2O3 ;

(4)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GaCl3+NH3=GaN+3HCl 。

解:

(1)金属镓的熔点低;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2+8+18+x=31,x=3,

(3)镓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显+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

(4)反应物为NH3和GaCl3,生成物为GaN,不难判断出另一种产物为HCl,根据原子守恒写出化学方程式为:GaCl3+NH3=GaN+3HCl; 答案:

(1)熔点低; (2)3; (3)Ga2O3。

(4)GaCl3+NH3=GaN+3HCl; 13.(3分)(3分)海水晒制粗盐的主要成分为NaCl,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MgSO4、泥沙等杂质。下面是由粗盐获取较纯净精盐的一种方法:

请分析上面流程图示,回答:

(1)为除去MgCl2、CaCl2、MgSO4可溶性杂质,操作I中依次加入的物质(过量)和顺序,合理的是 AD ; A.NaOH、BaCl2、Na2CO3

B.Ba(NO3)2、Na2CO3、NaOH C.Na2CO3、BaCl2、NaOH D.BaCl2、NaOH、Na2CO3

(2)操作I过量加入各物质的目的是 使欲除去的物质完全反应 ;

(3)为获取较纯净精盐,操作I的具体方法是 边加入除杂试剂边用玻璃棒搅拌 。 解:(1)A.加入氢氧化钠可以除去氯化镁和硫酸镁,加入氯化钡可以除去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加入碳酸钠可以产生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该选项顺序合理;

B.加入硝酸钡可以除去硫酸镁,但是带入新的杂质硝酸镁,带入的硝酸根离子无法除去,该选项顺序不合理; C.加入碳酸钠可以除去氯化钙,加入氯化钡可以产生硫酸镁,但是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该选项顺序不合理; D.加入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镁,加入氢氧化镁可以除去氯化镁,加入碳酸钠可以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该选项顺序合理。 故填:AD。

(2)操作I过量加入各物质的目的是使欲除去的物质完全反应。 故填:使欲除去的物质完全反应。

(3)为获取较纯净精盐,操作I的具体方法是边加入除杂试剂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故填:边加入除杂试剂边用玻璃棒搅拌。

+2+3+﹣﹣﹣

14.(4分)(4分)某工业园区甲、乙两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K、Cu、Fe、C1、OH、NO3六 种离子,甲厂含有其中的三种,乙厂含有另外三种,两厂废水的直接排放对当地水质带来广重影响,某课外实践小组对两厂废水进行实地检测,发现甲厂废水呈碱性。

﹣+﹣﹣

(1)甲厂废水中定含有的离子是 OH、K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C1、NO3 ;

(2)经课外实践小组多次实验,发现两厂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可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这些离子分

2+3+﹣

别是 Cu、Fe、OH (填离子符号),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两种物质 KCl、KNO3 (填化学式),处理后的

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

解:(1)甲厂甲厂废水呈碱性,说明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OH、K,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故填:OH、K;C1、NO3。

2+3+﹣

(2)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这些离子分别是Cu、Fe、OH,这是因为氢氧根离子能和铜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能和铁离子结合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的两种物质是KCl、KNO3,处理后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2+3+﹣

故填:Cu、Fe、OH;KCl、KNO3。 15.(2分)(2分)洗洁精是家庭必备的清洁用品,可迅速分解油腻、去污、除菌,有味道淡雅、洁净温和、泡沫柔细、低残留的优点。洗洁精的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还含有泡沫剂、香精、水、色素等多种成分。请回答: (1)洗洁精去除油污的有效成分是 表面活性剂 ;

(2)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 洗洁精有乳化功能,能把油污分解成细小的小液滴,能随水流走,起到去油污的作用 。

解:(1)洗洁精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它在洗涤过程中用来疏松并去除污垢,有很强的起泡能力; 故答案为:表面活性剂;

(2)洗洁精有乳化功能,能把油污分解成细小的小液滴,能随水流走,起到去油污的作用;

故答案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能把油污分解成细小的小液滴,能随水流走,起到去油污的作用。 三、实验与探究(共11分) 16.(11分)(5分)(1)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验证“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认真在阅资料并做出以下准备。 资料准备:

I.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Ⅱ.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原理2NH3+3CuO实验准备:

3Cu+N2+3H2O。

请回答:

①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E的正确连接顺序 A、C、D、B、E ;(填序号)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

③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 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 ,装置E的作用 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环境 ;

④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蓝色,原因是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显蓝色 。 (6分)(2)小凡同学利用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试剂,从硫酸钠、硫酸镁和氯化镁三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溶液中鉴别出硫酸镁溶液,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请你补齐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倒入三种无色溶液, 两支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 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然后满加 氯化钡溶液 ,振荡,观察现象, 一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镁 (2) 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生成白色沉淀的两种 一支出现白色白色沉淀,一 有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振荡,观察现象 支没有明显现象 没有明显现象是硫酸钠 解:(1)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碱石灰具有吸水性,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水和氮气,需要尾气处理,所以 ①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E的正确连接顺序:A、C、D、B、E; ②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③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为: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环境;

④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蓝色,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显蓝色;

(2)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倒入三种无色溶液,两支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一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镁 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2)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生成白色沉淀的两种溶一支出现白色白色沉淀,一支有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没液,滴加氢氧化钠,振荡,观察现象 没有明显现象 有明显现象是硫酸钠 故答案为:(1)①A、C、D、B、E; ②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③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环境; ④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显蓝色;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倒入三种无色溶液,两支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一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镁 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2)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生成白色沉淀的两种溶一支出现白色白色沉淀,一支有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没液,滴加氢氧化钠,振荡,观察现象 没有明显现象 有明显现象是硫酸钠 四、分析与计算(共6分) 17.(2分)(2分)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对人体皮肤和牙龈健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60mg维生素C,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 9:1:12 ; (2)维生素C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76 。

解:(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6+1×8+16×6=176。 故答案为:

(1)9:1:12; (2)176。 18.(4分)(4分)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利用图Ⅰ装置将足量的盐酸加入到10.0g水垢中。随反应进行,装置C质量的

变化如图Ⅱ所示。请回答:

(1)向图I装置A中不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将装置AB中的二氧化碳排入C装置,并被吸收 ; (2)若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水垢中含有其他成分,请根据图Ⅱ数据计算: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7.5g ,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 25.0% ; (不要求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若考虑盐酸的挥发,会造成水垢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1)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C中氢氧化钡吸收,用于计算,所以用氮气将装置AB中的二氧化碳排入C装置,并被吸收;故填:将装置AB中的二氧化碳排入C装置,并被吸收;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g

x=7.5g

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

×100%=25.0%.故填:7.5g;25.0%;

(3)若考虑盐酸的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溶液质量增加,会使溶液质量增加偏大,会造成水垢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增大。故填:增大。

2018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

1.糖尿病患者应少摄入糖类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鸡蛋 B.蔬菜 C.米饭 D.鱼

2.“苛性钠、烧碱、纯碱、火碱”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只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 B.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 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NaNO2有毒﹣﹣化学性质

4.在如图台灯所标识的各部件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6.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以下与钛有关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

B.钛的原子序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C.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等位于同一族 D.钾、钙、钪、钛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8.如图是小勇设计的分离KCl和MnO2固体混合物的流程图,图中的数字序号所对应的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

A.①﹣加水溶解 B.②﹣结晶 C.③﹣蒸发 D.④﹣洗涤

9.如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各组物质按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C、CO、O2 B.Mg、MgCl2、ZnSO4

C.Ca(OH)2、CaCl2、Na2CO3 D.BaCl2、BaCO3、H2SO4

10.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能发生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①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

⑤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6 A.②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11.下列化肥中,利用其物理性质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开来的一种是( ) A.硫酸铵 B.磷矿粉 C.尿素 D.硝酸钾

12.以下四组物质中,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一组是( ) A.HCl NaCl ZnSO4

B.MgCl2 NaNO3 KOH

C.Na2CO3 BaCl2 CuSO4 D.KCl NaCl NaNO3

五、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3.(3分)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汞原子 ; (2)2个镁离子 ; (3)氯酸钾 。

14.(4分)现有白磷、氧气、一氧化碳、氧化铜,氢氧化钡溶液、高锰酸钾,硫酸铜溶液等七种物质,请从中选择恰当的物质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1)能发生自燃的反应 ;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 ; (3)有铜生成的反应 ; (4)生成两种沉淀的反应 。

15.(7分)(1)为检测驾驶员是否饮酒,警察常让驾驶员对着“酒精测试器”吹气,请回答下列与之相关的问题: ①“酒精测试器”能检测驾驶员吹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酒精,说明酒精具有 。

②某“酒精测试器”是利用某橘黄色的化学药品与酒精反应生成绿色物质来判断驾驶员是否饮酒,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C2H5OH+2K2Cr2O7+8H2SO4=3CH3COOH+2X+2Cr2(SO4)3+11H2O

反应物中能显色的物质是 ,生成物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物质X的化学式为 。 ③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 。 (2)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①“真金不怕火炼”的化学含义是 ;

②用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4分)图1中铁钉A长期放置于空气中可能生锈变成B,图2是A和B可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请根据图示完成相关问题:

(1)铁钉由A变成B,实际上是铁与 等反应生成铁锈;

(2)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自选反应物,写出满足图中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7.(6分)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A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是: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量筒稍倾斜,量筒口与 ,缓缓地向量筒中倒入液体;B中液体的体积是 mL。

(2)①小萌欲用如图C装置制气体,发现该装置中存在 处错误,小萌纠正了其中的错误,并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制取了氢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小萌又选用了不同的化学药品,用纠正错误后的C装置制得了另一种气体,该气体需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为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反应条件和 。

18.(4分)有一种纳米材料添加剂,由铝粉、氧化铝粉末、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该添加剂的成分,

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取适量添加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该现象说明添加剂中一定含有 。

(2)另取适量添加剂于另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溶液。则生成蓝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两种溶质是 。 (3)取(2)中的滤渣于试管中, ,说明该添加剂中含有氧化铝粉末。

19.(8分)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一】如图1。 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说出一点即可) 【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请说出4个被控制的量 。 ③若图4中的小纸花上喷有 ,而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纸花的颜色从下至上变为红色。

【实验方案三】如图5

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 ①过一会儿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 。 ②图5中生成白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 有关。(说出一点即可)

七、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6分)

20.(6分)小强称取一定量NaOH固体于烧杯中,观察其在空气中的潮解与变质情况,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5.0g然后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过一会后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冒出,当烧杯中不再冒出气泡时,所滴加稀盐酸的质量是200.0g此时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213.9g。请回答 (1)烧杯中冒出的气体的质量是 g

(2)小强根据NaOH固体表面潮湿及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判断NaOH固体潮解并已变质,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求变质后的固体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018年湖北省天门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

1.糖尿病患者应少摄入糖类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鸡蛋 B.蔬菜 C.米饭 D.鱼

【分析】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根据各营养素的食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B、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米饭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 D、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故选:C。

2.“苛性钠、烧碱、纯碱、火碱”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只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名称与俗称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苛性钠、火碱和烧碱都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所以“苛性钠、烧碱、纯碱、火碱”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有两种。 故选:B。

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 B.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 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NaNO2有毒﹣﹣化学性质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解答】解:白色,有咸味是指物质的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水溶液呈碱性、有毒,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B。

4.在如图台灯所标识的各部件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铁螺丝钉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铝箔反光片是铝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塑料灯座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D.铜质插头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分析】A.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B.根据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来分析; C.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D.根据天然气的优点来分析。

【解答】解:A.由图示信息可知,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故正确;

B.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而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而是导致温室效应,故错误; 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正确;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正确。 故选:B。

6.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B、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考虑;C、根据溶液的稳定性考虑;D、根据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考虑。

【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故A说法错误;

B、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B说法正确; C、溶液具有稳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故C说法正确; D、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以下与钛有关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

B.钛的原子序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C.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等位于同一族 D.钾、钙、钪、钛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分析】氧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等。

【解答】解: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钛的原子序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该选项说法正确; C、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不位于同一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钾、钙、钪、钛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如图是小勇设计的分离KCl和MnO2固体混合物的流程图,图中的数字序号所对应的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

A.①﹣加水溶解 B.②﹣结晶 C.③﹣蒸发 D.④﹣洗涤 【分析】根据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分离KCl和MnO2固体混合物,可采用加水溶解、②过滤,对滤液进行蒸发分离出氯化钾;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分离出二氧化锰。 故选:B。

9.如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各组物质按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C、CO、O2 B.Mg、MgCl2、ZnSO4

C.Ca(OH)2、CaCl2、Na2CO3 D.BaCl2、BaCO3、H2SO4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所涉及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

【解答】解:A、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合图示转化,故选项错误。 B、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但氯化镁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不符合图示转化,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符合图示转化,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二氧化碳,符

合图示转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能发生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①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

⑤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6 A.②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分析】由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了氮气和水,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氧化物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了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2N2+6H2O。

,故正确;

①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②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故错误; ③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④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生成物中氧元素显﹣2价;反应物NH3中氮元素显﹣3价,生成物氮气属于单质,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前后,氧、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3,故错误。 故选:D。

11.下列化肥中,利用其物理性质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开来的一种是( ) A.硫酸铵 B.磷矿粉 C.尿素 D.硝酸钾

【分析】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硫酸铵、尿素、硝酸钾都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酸铵为白色晶体。 B、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固体。 C、尿素为白色晶体。 D、硝酸钾为白色晶体。

硫酸铵、尿素、硝酸钾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故从外观看与磷矿粉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即利用其物理性质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开来。 故选:B。

12.以下四组物质中,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一组是( ) A.HCl NaCl ZnSO4

B.MgCl2 NaNO3 KOH

C.Na2CO3 BaCl2 CuSO4 D.KCl NaCl NaNO3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pH=11的溶液呈碱性,盐酸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存在,错误; B、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钾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共存,错误; C、碳酸钠和氯化钡会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共存,错误; D、这三种物质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共存,正确; 故选:D。

五、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3.(3分)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汞原子 2Hg ; (2)2个镁离子 2Mg ; (3)氯酸钾 KClO3 。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氯酸根显﹣1价,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汞原子表示为:2Hg。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jc8.html

Top